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6-19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选6篇)

篇1: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列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两节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例,论述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说明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素质。重点阐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

: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 7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蝌蚪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

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 7 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二、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四、不可大量且频繁地使用。

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合理应用的场所,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先进,但也非万能,不能替代模型、挂图、标本等传统教具,应根据不同课的内容恰当选用,其他媒体也不可偏废,应该探索各媒体的有机结合。/ 7 / 7 / 7 / 7 / 7

篇2: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林永军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进化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 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已不是生物教师的梦想。现行的初中生物学 新教材(人教版),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往往是教师们备课时主要考虑的 一方面,因为学生只有拥有了兴趣,进入了了境界,才能去研究、去探索。通过课件展示能将图片,声像设备综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对教师导入新课 的帮助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首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和他的母亲的照片,并提出问题“田世国为什么会感动中国?” 图片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坚实的铺垫。同时还可以在网上下载关于学生比较关注的动画片角色,如把Tom 和Jerry用到“从种到界”的课堂中,一场Tom寻亲记拉开了课堂的序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真正的知识点。

二、难点突破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1.展示资料法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一个重点,我为了讲 清楚这一部分内容,就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珍惜动植物如藏羚羊,白鳍豚,扬子鳄,朱鹮的图片、电影资料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小故事,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曲 《丹顶鹤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感情升华,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生物的进化 历程”中,化石的概念,比较抽象,化石种类不好掌握,我从网上收集大量的说明动物遗体化石如鱼的,大象的,蜻蜓的,三叶虫的等,同时出示恐龙蛋化石和动物 脚印化石,播放化石形成过程及种类的视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总结出化石的概念,并且印象深刻。

2.变静为动法

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珠中。接着两个精子 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 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其功能是一难点,学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后。接着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功能的FLASH动画。从消化,排泄,生殖,呼吸各个方面演示一遍,最后提问归纳总结,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另在“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等课中同样使静变为动态,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以视频资料作为小结和知识的延伸

在课堂知识点较多,课堂过程比较复杂的课型的小结上,可以采用此法。如“空中飞行的动物──鸟”一节,整个探究过程涉及到知识较多,繁杂,在最后的捋顺问题上,通过放映视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馈练习

可以灵活制作,题型多样。比如,在课件中制作按钮,每一按钮动作之后都有一定的问题。或者教 师在选择题的课件中,通过选项按钮的设置,待学生答错,则提示“答错了,请重选”激励学生,待学生答对了,则提示“您答对了,请再接再厉”以示鼓励。将枯 燥的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图文并茂,使得教学在一种友好、或者说是游戏的气氛当中进行,不但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教师 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 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已学的知识。利用课件:(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用幻灯片显示重点、难点或易 出错之处。(3)采用笔、口、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进行教学反馈。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本身的缺点会不断显示出来,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也是对课程的丰富和完善。

篇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 有很多教师利用PPT将课本内容放映给学生看, 这种简单的转换只是将传统的“照本宣科”变成了课外展示。另外,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地方, 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 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实验步骤拆解、模拟。表面上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 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

2.1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可以说, 教师能否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变得生动有趣, 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讲授《人体的呼吸》一课时, 直接向学生解释人体的呼吸系统会使课堂变得枯燥,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播放一段初生婴儿哭啼的视频, 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婴儿总是‘呱呱坠地’呢?”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 激发起了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再如, 在讲到《从种到界》一课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对生物的分类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可以将“动物的争吵”这个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展示给学生, 通过动物之间的谈话,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分类与不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2 有的放矢, 突破难点

“好钢用在刀刃上”, 对于初中生物中,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的教学难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进行化解。例如, 在讲授《血液循环》一课时, 血液流动的路径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本提供的插图进行展示, 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学生对抽象的血液流动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知。通过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将血液循环的过程制作成Flash,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液的流动情况, 从而形成对血液循环的形象认识, 突破教学难点。再如, 在讲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 由于本节课程内容容量大, 知识点繁杂,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家蚕、蝗虫等昆虫的生殖发育录像, 让学生对昆虫的生殖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就节约了解释的时间,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3 营造氛围, 加深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的同时, 也可以起到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课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自然美丽植物的图片, 让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同时, 感受大自然的美, 激发对美的感受力, 同时也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还可以给生物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舒适愉悦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轻松接受生物知识, 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感知和理解。例如, 在讲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课时, 由于学生积累不够, 对自然界的知识掌握甚少,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观看课件中, 增强对自然知识的掌握, 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 迅速融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再通过对米勒实验进行直观演示, 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3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和直观形象的展示,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直观、生动的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 让学生在开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提出了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相关建议。

篇4: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音响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使得生物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而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生理过程,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等,如果不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是很难理解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将生物体的各种生理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也使师生的教、学节奏大大加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效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发展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如果单纯地采用普通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特点,多方位、多层次的组织素材,通过计算机动画设计,形象逼真的模拟某些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有观察、有思考、有分析、有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接受,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1.盲目的增加信息量,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了新课改下的“满堂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走入了“使用的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一心只想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整堂课大量采用课件,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忘记了应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让学生接受过多的新知识,往往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或印象不深,教学效果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课件制作的太过“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听课的时候注意到,一些教师把自己做的课件配上了音乐,有些幻灯片的背景太花哨,过于花哨的图片信息以及不必要的音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幻灯片的色彩过于艳丽,也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这些对教学无关的制作,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3.对多媒体教学过于依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过于简单,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过于简单,事实上只是用多媒体代替了黑板,多媒体的特色不能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篇5: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多媒体课件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从英语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出发, 阐述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 探讨了它在教学中的优点,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如何选择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原则。旨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课堂 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意义及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的日渐普及, 多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它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转变, 它更是信息技术本质上的一个飞跃。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 多媒体正伴随着应用要求的不断增长而迅速发展, 并且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课件, 倍受高校教师的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课件制作的行列中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以及多媒体资源库, 制作个性化、情境化的多媒体课件, 这是我们目前普遍选择的一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制作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将文本、图形、动画、静态影像、声音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将学习置于一种情景化的多种媒体的综合环境中。从而收到传统教学法所不能及的效果。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随着社会的进步, 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正以它特有的优势,越来越被教学界所重视。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二.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点

1.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 提高了课堂效果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般很重视这堂课的教学知识容量, 也就是说课堂效果与课堂知识容量有着重要的关系。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板书, 其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 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 则会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但节省了板书时间, 还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

2.影音媒体的应用使课堂丰富多彩

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老师的口授与板书, 再会调动课气氛的教师也有疲惫的时候。而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影音媒体的应用却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能提高课堂气氛,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 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另外, 有些知识单凭教师的叙述, 学生也无法清晰的理解。这时候, 改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将能收到奇特的效果。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初中英语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英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7.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英语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8.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英语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各种素材的选择 1.图形、图像、图片素材的选择 图形、图像、图片是多媒体课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本和资料上的图形、图像资料, 可以用扫描仪将其转化为可供使用的 jpg格式。对于客观存在的物体, 如果要使用其图像或图片, 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来获取。对于网上的图片素材, 可以通过各种图片制作工具来处理。2.视频影像素材的选择

影像是多媒体课件中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在对于现实世界中的动态过程资料, 可以通过数码摄像机直接来进行获取, 对于 VCD、DVD 上的视频影像资料, 可以通过各种抓图软件进行处理。在计算机上播放的 VCD, 教师也可直接用各种播放软件工具进行截取。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可以剪接其中一些影视片段到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房来播放。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3.声音素材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多以讲解、音乐、效果和录音的形式存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可以给图片、文本配以讲解或音乐, 在图片、文本呈现时配上音乐播放效果等。多媒体课件中声音的录制为播放语言类(如: 英语、法语等)的课文、对话的录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在听力训练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把需要重放的段落录下来, 上课时只要用鼠标点击录音图标即可,节省了倒带时间,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原则 1.服务于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虽然还刚刚起步, 许多老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它的优越性, 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尝试使用。但是无论教学的手段多么先进,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多么丰富和精彩, 它的作用都不过是在教学中发挥着辅助作用, 如果过于夸大了它的作用, 或者不能适时适量的使用, 都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正确性原则

表现知识的准确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 更符合事实。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 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在确保不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前提下, 允许必要的艺术表现。评判课件的好坏,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准确性, 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发展。所以, 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 要反映主要的机制, 要尊重事实, 但细节可以淡化, 也允许必要的夸张。3.共享性原则

人们都知道, 课件制作要花大量的时间。多数教师想通过购买现成课件来组织教学, 可是使用别人制作的课件来上课, 很难使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得以发挥。而且溶于课件中的思想、进程思路、表现方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与自己的风格可能大相径庭。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 这种课件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具有共享性, 就是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达到能表达别人意图的目的。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 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教学,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突出形象性,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全方位感知更多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加大课堂密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应该革新传统教育思想, 结合新技术的特点, 创造新的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的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表现力强。生动、形象等特点,已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能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功能和特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插图、图示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课本上的插图、图示要学生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特别是画比较复杂的图形,占有课堂时间较长,且效果差。如果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即可节约时间,又能增强观察效果。其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将插图或图示绘制在投影片上。若是复杂图形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随时将插图或图示展示到屏幕上。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安全用电插图,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原理图、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各种电路图、光路图,力的图示,电压表、电流表的刻度盘示意图,弹簧秤指针所指的刻度

示意图,测量物体长度的示意图等都可以展示。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好练习课、复习课和测验课

课前将练习题、复习题纲、展示网络图、各种图表、测验题、及答案等分别制在课件上,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程序可以随时点击各种不同的内容。绘制的课件还可以多次使用,长期保存,既省时又省力,又有利于课堂上进行反馈矫正,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毕业总复习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上好复习课,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介绍复习方法、解题技巧或总复习讲座,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

有些物理实验,可见度较小,有的物理现象发生在水平面上,学生不易观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可以增大可见度,可将平面上的现象展示在竖直屏幕上观察,提高观察效果。如演示用玻璃板上的铁屑描述磁感应线时,将玻璃板放在实物展台上,在屏幕上即可清晰地展示出铁屑的分布情况。再如讲蒸发吸热时,可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再蘸上一些酒精,然后将温度计平放在实物展台上,在屏幕上可观察到温度计到示数不断变小,说明酒精蒸发吸热。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还可以做光学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对光的会

聚作用等实验。

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模拟演示实验。

基础物理学中有的研究对象是不可见的,如电场、磁场,有的则是瞬息万变不易观察的,如气体分子的运动等。此外,有些课堂演示实验,或者由于价格昂贵,或者由于受环境影响难以成功,都不易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CAI的形式进行传授,而且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不受时空、环境因素的限制,还可瞬

间定格,动态复现,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容易看懂,便于掌握。

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多彩的画面,激起学习的兴趣,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确给物理

上一篇:浅谈医院集团财务管理下一篇:个人求职简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