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方案

2023-05-14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方案

湖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湖南省政府各部门调整设置方案公布 机构总数减少4个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15日正式公布,新的省政府组织架构已经出炉。

湖南省政府各部门调整设置方案公布 机构总数减少4个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15日正式公布,新的省政府组织架构已经出炉。

15日召开的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透露,省政府现有行政机构52个,其中组成部门26个、直属机构16个、部门管理机构7个、议事协调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3个。此次中央批准湖南省设置省政府工作部门42个、部门管理机构6个,机构总数减少4个,精简7.7%。下午17:11分,省编办综合督查处在湖南人事编制网上公布了调整后新组织架构的具体设置。

以下为各部门具体调整变化情况:

省经济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合并,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合并,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政府各部门调整设置方案公布 机构总数减少4个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15日正式公布,新的省政府组织架构已经出炉。

15日召开的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透露,省政府现有行政机构52个,其中组成部门26个、直属机构16个、部门管理机构7个、议事协调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3个。此次中央批准湖南省设置省政府工作部门42个、部门管理机构6个,机构总数减少4个,精简7.7%。下午17:11分,省编办综合督查处在湖南人事编制网上公布了调整后新组织架构的具体设置。

以下为各部门具体调整变化情况:

省经济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合并,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合并,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在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局、省广播电视局的基础上,将城市客运、交通战备、省内民航机场、电影发行放映等有关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分别组建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将原省新闻出版局、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分别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将原省地方金融证券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分别更名为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并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关系。新组建省公务员局。保留省外国专家局、省地方税务稽查局,纳入省政府机构限额。

组建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与省委农村工作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省委机构序列。原与省人事厅合署办公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既是省委的工作部门,又是省政府的工作机构,列入省委机构序列。

经过上述调整,此次机构改革后,省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42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6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

新设机构具体如下:

(一)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挂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参事室牌子)。

(二)省政府组成部门(24个):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与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省科学技术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监察厅(与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省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省政府机构个数,编制列入省委机构序列)、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挂省招商合作局牌子)、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审计厅、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挂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牌子)。

(三)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1个):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省政府直属机构(16个):省地方税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挂省版权局牌子)、省体育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物价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既是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也是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

(五)部门管理机构(6个):省宗教事务局,由省政府办公厅管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卫生厅管理;省监狱管理局,由省司法厅管理;省外国专家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省地方税务稽查局,由省地方税务局管理。

(六)其他: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记者 谢伦丁)

第二篇:河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郑州日报报道:昨日,记者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获悉,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正式公布。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后,将设置工作部门42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6个。根据工作需要,另设置部门管理机构6个。

据了解,为保证政令畅通,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设置上下基本对应,省政府组成部门与国务院机构对口设置,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因地制宜设置。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机构数额,是按照中央规定的上限设置。

根据省委的部署,新组建单位2月底前要领导班子到位、人员划转到位、办公条件到位,正式挂牌运转;3月底前基本完成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

我省还将选择新组建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等4个单位进行大处室试点。试点单位将整合职责相近的业务处室,合并设置综合处室。

按照统一安排,上半年我省还将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下半年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 省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内容

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省信息产业厅(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

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组建省公务员局和省外国专家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不再保留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与省人事厅合署办公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独设置,列省委机构序列。

组建省环境保护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省环境保护局。

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省建设厅。

组建省交通运输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省交通厅。

将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不再保留原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将其职责划入省财政厅。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更名为省委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由省委、省政府管理,以省政府管理为主。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分设,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组建省政府研究室,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将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整体划入省政府研究室。撤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加挂的省政府研究室牌子。

组建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将省政府办公厅金融联络办公室整体划入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职责划入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由省卫生厅管理,不再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组建省能源规划建设局,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省政府口岸办公室整体划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面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对已完成工作任务的议事协调机构坚决予以撤销。议事协调机构原则上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确需设立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记者 李娜 实习生 王冰冰)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晋发[2009]13号2009年3月12日印发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依照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思路推进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配置部门职能,整合完善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2.省政府机构设置原则上与国务院机构设置相衔接。从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出发,该对口的尽量做到上下对口设置。

3.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我省发展煤炭经济、实施环境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

4.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不断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

(二)理顺职责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着力解决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明确和强化责任。

按照大部门管理体制的原则,在进行机构调整、职能整合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职

能、权限的完整与统一。如明确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责任,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担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责任,明确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卫生厅、教育厅等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

(四)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合理配置区域经济调节部门职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搞好区域经济调节。并理顺其与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管理体制,推进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加强环境治理和对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对现有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除规范保留的,其余一律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完善设立和撤销机制。凡工作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议事协调机构;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要严格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由主办部门提出,经省编办审核,报省委、省政府决定。议事协调机构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具体调整及设置情况如下:

1.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经济委员会承担的工业管理方面职责、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信息产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经济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产业局。

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将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能划入农业厅,中小企业局不再保留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牌子。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改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2.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人事厅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再保留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3.组建环境保护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将环境保护局的职责划入环境保护厅。不再保留环境保护局。

4.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以外的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再保留建设厅。

5.组建交通运输厅。将交通厅职责、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厅。不再保留交通厅。

6.组建煤炭工业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以煤炭工业局为基础,将煤炭工业局职责、经济委员会有关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责,整合划入煤炭工业厅。不再保留煤炭工业局。

7.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卫生厅管理。明确卫生厅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仍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不再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

9.将法制办公室由部门管理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将金融办公室、参事室调整为办公厅内设机构。

10.将人民防空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11.将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更名为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农业厅管理;将畜牧兽医局调整为农业厅内设机构。

12.将外事办公室(挂侨务办公室牌子)更名为外事侨务办公室。

13.将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将文化厅的电影管理职能划入广播电影电视局。

14.将机关事务管理局由副厅级调整为正厅级,仍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五)完善管理体制。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扩大省财政直接对县的范围,同时对省直管县的体制进行积极试点。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垂直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权责关系,严格执法监管。

(六)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中央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同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三、省级政府机构设置

改革后省政府工作部门为41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为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

(一)省政府组成部门。

除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外,省政府组成部门如下: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中共山西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山西省公安厅

山西省国家安全厅

山西省监察厅(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其合署办公,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山西省民政厅

山西省司法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水利厅

山西省农业厅(挂中共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

山西省林业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文化厅

山西省卫生厅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西省审计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省政府直属机构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挂山西省版权局牌子)

山西省体育局

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旅游局

山西省宗教事务局(挂山西省民族委员会牌子)

山西省文物局

山西省粮食局

山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山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四)部门管理机构

山西省物价局,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中共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其合署办公),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山西省卫生厅管理;

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由山西省司法厅管理;

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山西省农业厅管理。

省政府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均为正厅级;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厅级。

省政府组成部门称委、厅、办;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称委、局、办。委、厅、局、办内部一般只设处级机构。

四、组织实施

省政府机构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省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细致的工作,认真做好职责的衔接和工作协调,抓紧进行定职责、定机构和定编制的工作,扎实稳妥地推进省政府机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确保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有关职能,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

第四篇:《长治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解读

机构改革基本原则

1、坚持职能整合与权责一致相统一。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配置部门职能,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2、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机构。既要从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出发,尽量做到机构设置上下相衔接,又要充分考虑本市实际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机构。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市政府机构设置

市政府机构不再分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统称为政府工作部门。改革后,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3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2个。

(一)市政府工作部门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长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长治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

长治市教育局

长治市科学技术局

长治市公安局

长治市监察局(中共长治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其合署办公,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长治市民政局

长治市司法局

长治市财政局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长治市国土资源局

长治市环境保护局

长治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长治市交通运输局

长治市水利局

长治市农业委员会(挂中共长治市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长治市林业局

长治市商务局

长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长治市版权局牌子)

长治市卫生局

长治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长治市审计局

长治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

长治市体育局

长治市统计局

长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治市文物旅游局

长治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长治市粮食局

长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长治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长治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部门管理机构

长治市物价局(由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长治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由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管理)

市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部门管理机构为副处级;内设机构一般为科级。

机构改革亮点纷呈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

理顺职责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着力解决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明确和强化责任:

按照大部门管理体制的原则,在机构调整、职能整合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职能、权限的完整与统一。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完善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工业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医疗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督责任;强化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管理规范

统筹,加快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文化领域综合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统一执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对现有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除规范保留的,其余一律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完善设立和撤销机制。议事协调机构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完善管理体制: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推进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及时推进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与县级政府的权责关系。

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不突破中央和省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加强对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限期纠正。同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新组建和调整设置的行政机构,按“编制随职责走、人员随编制走”的原则进行人员编制划转。

机构改革具体调整情况

组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

将市经济委员会除煤炭工业管理以外的职责、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市中小企业局除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以外的行政职责、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承担的行政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市经济委员会、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将市人事局的职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组建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将市建设管理局承担的除城市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管理以外的职责、市房地产管理局承担的行政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不再保留市建设管理局。

组建市交通运输局:

将市交通局的职责、市建设管理局承担的城市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交通运输局,不再保留市交通局。将市建设管理局管理的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市公交公司及市城建公交治安支队划归市交通运输局管理。组建市农业委员会,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

将市农业局的职责和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中心、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局承担的行政职责以及市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农业委员会,不再保留市农业局。

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市版权局牌子

将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的职责、市广播电视局的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再保留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市广播电视局。

组建市煤炭工业局:

将市经济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涉及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责进行整合,划入市煤炭工业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成建制移交市政府管理,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将市卫生局承担的食品卫生许可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入市卫生局。

将市水务局更名为市水利局将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侨务办公室)更名为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改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物价局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改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市政府办公厅管理。

第五篇:关于东城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汇报

东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志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东城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东城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逐步建立适应本区功能定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区政府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服务政府。

2.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努力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职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新体制机制上来,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改革路子。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功能定位出发,既注意与市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建立与市政府组织框架大体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又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

4.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把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着眼长远,坚持改革方向;又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

一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审批方式,明确审批责任,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突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和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与管理,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规范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结合实际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调整完善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金融服务、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强化市政市容管理、历史风貌保护、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职能。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及部门管理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清理自定行政机构,清理和规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具体调整及设置情况如下:

1.组建产业和投资促进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统筹管理产业优化、投资环境、税源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税源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有关职责、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优化发展环境和税源建设工作等有关职责,整合划入区产业和投资促进局。

2.组建金融服务办公室,为部门管理机构,由产业和投资促进局管理。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金融工作有关职责划入金融服务办公室。

3.将建设委员会更名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挂历史风貌保护办公室牌子。将房屋管理局改由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管理,挂政府住房保障和改革办公室牌子。

4.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对外可使用公务员局名称开展工作。将人事局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署办公,列入区委机构序列。

5.组建园林绿化局,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将相关机构承担的有关园林绿化管理职责划入园林绿化局。

6.将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调整为与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7.将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8.将商务局更名为商务委员会。

9.将民防局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调整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10.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调整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

区政府机构改革后,设置工作部门28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规格为副处级)2个。

(三)强化责任意识,严格管理规定

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以下简称“三定”),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不突破中央和市里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领导职数。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限期纠正。

三、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

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

有关部门要把机构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行政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要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为重点,认真做好新成立部门的调整组建工作,抓紧制定新成立部门的“三定”规定,并对其他部门的“三定”规定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调整安排。

要统筹兼顾机构改革和其他工作,搞好职责衔接和工作协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做到改革和发展两不误。要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肃机构改革纪律,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组织人事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和国有资产、档案管理以及保密工作规定,真正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于2009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

【打印】【关闭窗口】

上一篇: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征文下一篇: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