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态视域;活动设计;小学高年级〔【活动目标】1.认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识别头脑中的创造性思维;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特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兴趣;3.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多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定量分析案例

【摘要】 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课程整合公开课《学会沟通,让心靠近》的录象资料进行了观摩,这堂课选自课题组自编的校本教材之人际辅导专题,由程桥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吴美玲执教。笔者通过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定量分析,即把所要研究的课堂教学用数量描述,用客观数据评价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师生互动,因而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 课程整合 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美国教育家佛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它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见表1);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分类表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在课堂观察中,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一般每间隔3秒钟观察者就依照编码系统量表的分类记录下课堂过程相应的编码。一节45分钟的课大约有900个编码,这些编码反映了课堂中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些按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一个序列,又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格。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行为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帮助观察者准确判断师生语言行为的类别,该分析系统制定了以下观察原则:1、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别“10”;2. 如果在3秒钟时间内出现多种语言行为时,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3. 当教师叫某一位学生名字时,属于类别“4”;4. 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属于类别“2”;5. 教师不是以嘲笑的态度和学生开玩笑,属于类别“2”,如果是讽刺、挖苦学生,属于类别“7”;6. 如果观察者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具体归属哪一类别时,就归属于“10”。

二、课例分析《学会沟通,让心靠近》

1. 主要教学过程描述

2. 数据统计与矩阵表格分析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3 秒,即持续的做某事。如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授,9—9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的语言或行为。

(1)师生的情感氛围。图中所示矩阵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浅灰色)为积极整合格,若在此区域内记录次数密集则表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深灰色)为缺陷格,若在此区域内记录次数密集则表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有隔阂,是课堂中应注意避免的现象。从矩阵中可以分析出,吴美玲老师的这节心理课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81,而落在缺陷格的记录是3,积极整合格比例为8.55%,明显大于缺陷格比率0.31%,可见在多媒体环境下,这节心理健康课堂的师生情感氛围比较融洽。

(2)课堂结构。 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分析公式、含义

在吴美玲老师的《沟通》这堂课上,教师语言比率为51%,学生语言比率为48.6%,可见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率,整堂课并非教师的“一言堂”,在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沉寂比率为0.31%,但学生是在思考教师所给出的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的沉寂比率为0,可见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用率很高,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3)教师的倾向。《沟通》的课堂间接教学与直接教学的比值(1—4 列次数/5—7 列次数)为89.4%,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的比率(6—7 列次数/2—3 列次数)为10.5%来看,吴美玲老师对学生注重施加积极的影响,如鼓励、表扬、采纳等,避免批评、责骂等消极影响。

三、启示与结论

笔者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吴美玲老师执教的心理健康课,师生互动良好,课堂利用率和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且此结论是客观公正的。

本课例以多媒体技术为例,证明了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加工信息的认知工具,还可以创设建构知识的开放性学习情境,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优化教学过程,且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实现“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产力”。

識码】 A

作者:李琳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2:

生态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态视域;活动设计;小学高年级

【活动目标】

1.认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识别头脑中的创造性思维;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特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兴趣;

3.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理解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征;

2.自觉养成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方式】

心理情景体验、主题绘画、头脑风暴、小魔术、小组讨论、观看微课视频

【活动准备】

PPT、A4画纸、彩笔、纸绳

【活动过程】

一、課前纪律约定:Yes or No (1分钟)

1.大家下午心情很不错。

2.老师今天心情很好。

3.心理课有趣吗?

4.我很期待今天的心理课上会有有趣的活动,让大家参与!

5.我上课能积极参与活动和思考,不讲跟课堂主题无关的内容。

二、热身引入:观赏趣味图片(1分钟)

出示与大自然相关的创意图片(图1~图5),请学生欣赏。

小结:这些有趣的创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本节课,让我们一起从大自然的视角,审视和走进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1.通过热身活动,从师生互动开始,在轻松的气氛中,明确课堂纪律,创设良好的课堂秩序。2.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从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中,感受创意的趣味与魅力。

三、主题活动

(一)感知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小小编剧——“龟兔第二次赛跑”我来写(5分钟)

看了小伙伴们的剧本,你又能编写出怎样妙趣横生的“龟兔的第二次赛跑”的经过呢?

小结:大家的剧本都编写得很有趣,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听得很开心,真为大家的奇思妙想而折服。其实,大家刚才所写的剧本桥段,就是脑海中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设计意图:1. 通过续写剧本,可以简明快速地了解学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抽象运演阶段转变期,他们能胜任这样的续写活动,能很快地开动脑筋进行联想和创作。

2. 通过对学生续写的分享,教师经过点评和解释,让学生体验到在头脑中续写的小剧本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即认识创造性思维及其关键特征。

(二)体验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活动(30分钟左右)

活动一:主题绘画“幸福大自然”(10分钟)

请在8分钟时间内,选择一到两件大自然中你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利用2分钟时间,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比较分享发现,每个人的主题绘画作品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选择画面主体内容同类的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贴在黑板上。如画面主体是山、海、森林等。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面对同一绘画主题,我们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思维独特性的体现。 其实,我们人类的大脑潜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希望大家对独一无二的自己多一点自信,多探索奇妙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慧眼,去发现更多独特的创意事物。

设计意图:绘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绘画也是思维﹑灵感﹑创造的体现过程。在本节设计中,执教者融合保护大自然的绘画主题,这样的绘画活动很容易呈现轻松的课堂气氛,并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在绘画完成后,学生通过小组内分享、比较和讨论,能很直观地感受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体会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活动二:头脑风暴——写出含有“木”字旁的字(10分钟)

五分钟内写出尽量多的、含有“木”字旁的字,看谁写的又快又多。5分钟后,对学生写出含“木”字旁的字数量进行调查,视频展示写得最多的一位同学的答案,并请该生分享他的思维轨迹。

小结: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引出刚才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经历的头脑风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的体现。思维发散过程中体现的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写下含有“木”字旁的字越多,说明思维的流畅性越好。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思维的流畅性发展是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木”字偏旁的字很多,不同思维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写出一些,不同能力的学生在5分钟内,书写的数量存在差异。另外,含有“木”偏旁的字多数与生态有关,让学生在头脑中简单构图,并书写在“幸福大自然”的画面中,使学生对保护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认知创造性思维流畅性的同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文明时代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要求,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标之一[1]。

活动三:小魔术——打绳结(10分钟)

规则介绍:大家在变小魔术的过程中,双手十根手指都不能离开绳子的两端。(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和思考,执教者提示学生,如果在手不离绳的情况下,还想不出打绳结的办法,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在手打了结的情况下,拿起绳子会发生什么?)

请以最快速度找到方法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并请该同学分享他的思维路径。

在学生都会用纸质环保绳打绳结后,请大家将此根绳子打两个结,并将此绳固定在“幸福大自然”主题绘画的上端,以便主题绘画作品的悬挂。

小结:刚才在打绳结的过程中,经历思路转弯的同学,率先完成了任务,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的变通性。变通对于创造至关重要,变通可以抓住机遇,变通可以充满生机与活力,变通能够破解难题,走在前列。时代需要变通,发展需要变通,一切需要变通。变通多一点,世界的创新发展就能快一些。

设计意图: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变魔术是一种较新颖的活动方式,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思考打绳结的方法,对五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潜能。

学生沿着惯常的思维路径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在执教者的引导下,经过变换思维的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体验创造性思维发挥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动手探索后,经老师的提示和点拨,多数同学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固定主题绘画悬挂绳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全身心积极投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分钟)

观看微课,微课视频中从生态视角,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以训练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选择一到两种你感兴趣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试一试。

设计意图:微课中介绍了11种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兴趣的引领,学生自觉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方法。方法的介绍具有趣味性﹑条理性,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微课制作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充满趣味,与大自然有关的11个场景,不仅贴近生活,且能使学生从中感知到来自大自然的博大精深的智慧,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课后作业布置(1分钟)

思考题:你能想到一块砖的哪些用途?

(五)点题总结(2分钟)

创造性思维,改变世界,缔造新世界。希望创造性思维,这一人类智慧的光芒,能伴随我们小学生每一天的成长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相信理想终将会照进现实,生活将会熠熠闪光。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一、对课程内容的反思

小学生步入高年级,陆续进入青春期,属于“思维列车”提速期,孩子的发展逐渐向成人过渡,身体迅速成长发育,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2]。帮助他们养成对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设计理念得益于生态心理辅导理念的启发,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离不开对生态底线的坚守,因此在生态视域下,尝试创新思维内容的教育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本课从横纵两方面,结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和倡导生态文明和谐两个维度设计课程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在已有对思维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构建对创造性思维内涵和关键特征的新知,促使学生对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愉快自信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因此,设计相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课程形式的反思

本课在展开的过程中,一方面,设计了多样的体验活动,续编故事、主题绘画、头脑风暴、动手操作小魔术、观看微课视频等,课堂上学生能根据形式丰富的活动,进行体验和感知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三大关键特征,体验在生活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关键特征的认识和系统的训练,逐渐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共性问题,本节课紧密围绕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征选择切口小的活动,逐层递进,不断深入,使得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由表及里渐渐深入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课的活动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横纵设计思路清晰,选择活动方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的发言表露真情并具有启发性,活动中学生能遵守团体规范,过程充满动感。经过课堂观察,学生能较积极地配合老师,表现的专注力和积极性很高,并乐于分享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说明学生课堂卷入度高,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注意与建议】

(1)本节课在多轮实施后,问题设计开放度高,因此,执教者对学生的作品分类和反馈,对细节的把握和现场的处理,及对本课节奏的整体把握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2)执教者属新手教师,教学机智尚需提升,教学经验尚待积累,对学生分享的点拨尚需深入。

(3)课程设计中,出于“创造的本质,需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的设计理念[4],從横纵两方面入手,以创造性思维的认知为主线,生态和谐观念贯穿始终,在生态视域下,采用更为多样化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层次更加鲜明,更能凸显融合特色的教学实践,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注:本文为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苏立增,刘视湘.生态心理辅导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边玉芳.读懂孩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4]段元梅. 生态体验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2014,37(3):70-72.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学院附属小学,龙岩,364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作者:张佳妮 刘菲菲 陈红 陈秀珍

课堂教学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3:

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策略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化教育的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少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十分必要。本文则是基于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以希望不断推进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实现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8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而小学阶段作为少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学课堂也自然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2]。同时,近年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众多关注。根据研究显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认识,有利于实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3]。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

在现代化教育中,十分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并鼓励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一定的把控[4]。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制作中,进行适当的心理知识引入,并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做到以生为本,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对于班上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教师需要秉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耐心对待这类学生,并根据其的具体学习进度进行具体学习目标设定,以确保不挫伤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实现阶段性的进步,从而实现这类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同时内心不会出现消极、厌学的想法,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不断进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对于班上学习进度超前的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忽视对其心理状况的关心,教师首先要予以表扬,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取其心理的真实状况,对于太过骄傲的学生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正面说服和劝教,从而让学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有效学习,并对逐渐学会理性看待、辩证看待事物,以助力于学生向更高阶上发展。由此可知,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难以轻易观察和把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从而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观念的认识,积极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活动设置,并且对学生的行为语言有很好的预判能力,对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课堂活动中,推动学生间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讨论,而在学生小组间讨论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讨论进行观察,一是对课题讨论进度情况进行及时把握,二是对学生个人的讨论情况进行具体掌握,对于那些不愿意进行探讨交流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行动采取,可以通过课上直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控,也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而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以方便后续措施的采取,对于走神学生需要进行惩戒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也尊重自己,而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则需要进行积极开导,并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使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注重课堂心理环境的搭建

课堂心理环境的搭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的良好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质,助力于其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学课堂,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其一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把控,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实现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结合,助力于学生的成长。例如,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课堂内容表述,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自由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小组讨论呈现,最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总结,以此形成从个体走向群体,再以群体走向个体的有效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情感表述。

其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具体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深层挖掘课本中的人文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内涵讲解,从而使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学生也能够愉快学习和自由表达。例如,班上学生最近普遍出现心思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的情况,教师则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因为儿童节来临而兴奋不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定向的心理课题挖掘,向学生讲述课文作者的学习成长经历,并结合生活实际,首先对学生的激动情绪表示认同,然后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正确处理,向学生传递拥有情绪是正确的,但是在节日还为完全到来之际,还需要进行适度把控,从而实现教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正确把控,助力于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信息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时代下,小学生正身处在一个信息交流急速发展的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信息化产品,从而使其曝光在大量信息之中,而这其中难免会有不良信息存在,而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的严峻的挑战。同样地,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也不可避免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即使是现在农村小学,随着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大力帮扶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在稳步发展。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积极进行教学设备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等的信息技术资源。大力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教学,推动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而在这种借助网络传播媒介进行教育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因此,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课本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在心理教学中获取大量的概念解释和案例分析,从而还能实现教师教育水平提升的目的,也提升了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音频、视频、图片等的展示,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丰富有趣且极富教育意义的网络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明白对与错、该与不该。

同时,在小学语文信息化的教学中,教师依旧需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形式安排,依据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灵活调动。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教学中结合谈话法、基本演绎法、情景教学法等,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增强主体意识,提升其的心理环境状况。例如,依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带有问题的小视频,引起学生想要解答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回答,对于难解决的问题教师还需要进行重要提示,以此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于健康心理的发展。

四、注重实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的教育目标中,要求对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在积极把控教学环境,在对心理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逐步挖掘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本来农村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差一些,以及这一时期的少儿本身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针对这一处境,语文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情况,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念。语文教师需要运用积极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保护小学生脆弱的心灵,并帮助其更正错误观念,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语文教师在面对上课喜欢说话的学生时,教师需要选取正确的方式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及时制止,并在课后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近期好的表现进行鼓励,并用和蔼的语气告诉学生上课说话不好,需要改进,让学生在舒适的交流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鼓励其进行改正,以此既不挫伤学生弱小的心灵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在正确的成长轨道中进行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课堂心理教育,还需要在课下做好學生心理情绪的安抚,以此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大力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不断正面心理激励,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助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客观存在条件突出,因此更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以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在目前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本土化的结合和创新,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亚芳.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9(7):75.

[2]王娜娜.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改善的策略与途径[J].学周刊,2019(23):166.

[3]李曌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4.

[4]赵静.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管理观察,2019(16):66.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王丽英

上一篇: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