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本科教育教学系统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时要理清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新形势下,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課程体系建设,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论文 篇1: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专业。作为高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如何开展,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法和总结实践探索经验,提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基本要求、实践操作设想,旨在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又具有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

[关键词]高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科 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思政”专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等师范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老专业。几十年来,“思政”专业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或称思想品德课)教师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近几年来,作为我国老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问题一直是各高校研究的热点,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思路。但是这些学校大都是普通本科院校,作为普通专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甚至近年来,原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老牌专业的师范专科学校也纷纷将该专业取消或停止招生。以广西为例,原来招生普通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师范院校约有8个,现只剩下2个。作为普通专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如何发展,国内有一些师范专科学校也在研究,但都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也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公开发表。大多数本科院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沿着“宽口径、厚基础”的方向发展,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作为专科专业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思考的。

一、当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近几年来受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影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技能型的人才。这就使思政专业的改革缺乏从总体上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向的定位研究,致使专业改革建设举措常常带有盲目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作为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是难以明确;与此相联系,其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二,本专业在有效地研究和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方面不够主动,“等”、“靠”的思想比较严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距离,导致本专业的社会地位日渐下降。

第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直接需求逐渐减少,存在着学生不爱报考本专业、考上了不爱学、学了也不好就业、就业了往往也不爱干本行的尴尬局面,造成了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四,教育部对师范类专科专业的改革目标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如原高师专科专业毕业生颁发的是中学教师资格证,现改为颁发小学教师资格证,但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又没有走向专业化,在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常由班主任或由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校领导等来担任,而且课时常被主干课程占领,削弱了小学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育部应该对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以便区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才培养要求。

上述情况表明,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政专科专业仍处于改革的困境之中。要想在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服务作用,必须深化改革。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于其自身的发展道路。

二、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一)基本思路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必须以当前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入分析当前国内特别是区内对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改革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活动和一系列学生素质培养活动,设置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实践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要求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专业,必须坚持和加强专科层次的专业建设。即便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要求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高度,坚持和加强作为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存在及建设,而不能取消。

2.作为师范类专科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形势的要求,既要坚持专业特色,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避免出现单一的师范生就业方向;既要具有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又具有非师范生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人才,即既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又具有其他方面能力的“一专多能”人才。也就是说,作为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要培养学生既主要具有师范生基本的素质,又要具有社会行政管理,或营销管理,或青少年教育的能力。

3.作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走向与本科层次一样的培养目标与方式。这就必须改革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课外培养方式等,在各方面的改革中更强调实践性,更强调实践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删除只有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层次才能开设的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转变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把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学生的实践活动由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活跃学生文化活动等转变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学生课外活动作为专业能力拓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

4.要改革教学内容,凸显高师专科教育特点,避免各课程之间的内容的重复;同时根据高师专科学生的实际状况,联系社会热点,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主要内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做到“精”和“管用”,不必面面俱到和追求理论的深度与系统性,要把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5.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导,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法、讲授法与演示法、辩论法、讨论法等。同时,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章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考核方式。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期末考核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演示考核与笔试理论考核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要敢于改变长期以来师范生专业为中小学服务的培养目标,敢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三、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设想与实践探索

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需要、历届本专业专科就业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作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可进行如下培养。

一是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既要继承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优点,又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增加“重素质,强能力”内容要求,确立“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所谓“宽口径”指的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党政机关学校培养人才,也为社会其他基层管理部门(如社区、村委、民间组织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等培养人才。所谓“厚基础”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厚实、师范生技能知识扎实。“重素质”指的是针对当前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要比其他专科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培养。所谓“强能力”指的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学生与本科专业学生相比要具有更强的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专多能”指的是除了强调学生可具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专业特长外,同时也具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但不是本科专业层次的泛泛的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又必须删除一些与作为专科层次人才培养不符合的课程,针对性地选择增加适合时代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课程,并对课程教学课时进行调整。如可删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等课程;增加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班主任工作技能、应用文写作、公关与礼仪、教师口语、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申论、市场营销学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共党史等课程由原来的102个课时精减为85个课时等。

三是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和精选。如把宪法、民法、公司法、刑法等课程整合为一门“实用法律常识”,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整合为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整合为世界通史,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等融合在一起教学,其他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整合精选。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按章节进行教学的程序,更多地采用专题式教学或类似于专题式的教学方式;采取更易于学生掌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理论生活化、案例化进行启发式教学。

五是在考核方式上,教师更注重平时的考核和期末的实证式考核,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性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考核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六是在实践教学上,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纳入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开展“三笔字”比赛、说课比赛、教学比赛、师范生技能综合比赛、辩论赛、党团百科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比赛、教师礼仪比赛、演讲比赛、实践调查报告比赛等。由于专科学习只有三年,所以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注重社会实践与教学见习,三年级侧重专业的教学实习;一二年级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践教学场所可实行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不固定的教学实践场所相结合;专业试讲与课程教学试教相结合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过程的组织与开展,更要强调活动的总结。可通过写心得体会、活动总结、活动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提升,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拴勋.论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新教育[J].定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 梁树基,杨宗元,陆文龙,黄祥康.高校课程结构嬗变诸因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5).

[3] 邹婷.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生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4] 蒋学杰,孙丽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7).

[5] 于光.德育主体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蒙运芳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①

[摘 要] 在本科教育教学系统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时要理清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新形势下,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課程体系建设,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

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保证。专业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由此可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转型试点学校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掌握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和教研的教师,并能从事基层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地方经济部门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既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适应当前毕业生就业选择多元化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课程体系要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训练之间的多维统一。

(一)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模块由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组成。通识必修课包括科学人文素质课和职业能力基础课两个方面。科学人文素质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军训、入学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职业能力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选修模块、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识选修课要求选修不低于10学分的课程,学生可按照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民族特色等八个类别进行选课,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共计36学分)

(二)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综合实践组成。专业课的设置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进行专业拓展、掌握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依据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和措施,将不断涌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经济理论研究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导论、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共计17学分)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点和核心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根据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的课程设置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伦理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共计21学分)

3.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是培养学生专门技能、促进学生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方向的课程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四个方向模块,分别是教师教育方向模块、基层行政管理方向模块、社区服务方向模块、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方向模块。其中,教师教育方向模块课程是必修,其他三个方向可选两个方向模块的课程。

教师教育方向模块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口语、中(小)学生心理与发展、中(小)学教育基础、中(小)学班级管理、书法、政治课教学法、教师技能培训和形象塑造。(共计20学分)

基层行政管理方向模块课程包括政治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实用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和社会调查方法。(共计12学分)

社区服务方向模块课程包括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概论、婚姻家庭法、社会心理学、法律实务和社区工作实务。(共计12学分)

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方向模块课程包括经济学、财政与金融、税收学、基础会计学、税收实务和金融实务。(共计1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模块

专业选修课模块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公共关系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刑法选讲、民法选讲、公务员概论、公务员考试实务、文化学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社会主义经济专题、证券投资学、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新闻摄影实务、人生哲学与大学生活、当代中国外交专题。这些课程的设置既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用性,又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融合的思路。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由专业集中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组成,共30学分,占总学分的18%。其中專业集中实践包括专业认知、多媒体技术应用、微课慕课制作、说课训练、教学观摩、校内试讲、教学参观、社会调研、应用经济学实务观摩、行政部门实习、社区工作观摩、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在课程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五)特色课程

为进一步突显学校民族办学理念和民族特色,在特色课程模块设置了满语、承德民族文化、承德历史与旅游和民族政策课程。

三、新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课程体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现代性、师范性、实践性为鲜明特色,既体现了当代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新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时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结构还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了四个专业方向课模块,对应四个专业方向模块又设置了相对应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既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又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既具备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教师教育为目标的基本专业追求,又注重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设定了基层行政管理方向、社区服务方向、地方经济部门管理方向等三个实用就业方向。

(二)学科专业课程的专业特色明显

《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1993年)中明确指出:“课程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少而精、突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来设置。要开设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求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适当增开经济、管理和行业业务知识的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学时与学分要求的设计上较为合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又具备自己的特色。

(三)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我们注重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分别设计了培养学生从教技能、基层行政管理技能、社区服务技能和地方经济管理技能的实践环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出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落脚点,经过不断探索,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模块构成:课堂实践教学模块、技能实训模块、专业社团模块和见习实习模块,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作支撑。这四个模块在四个学年中渐次实施,建立起四阶段递进式专业认知、专业培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强化了师范技能的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教学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师范生。新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教育理论课和实践环节的比重,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在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如微课慕课制作、校内观摩、校内试讲等,通过以上训练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安增,孙迪亮.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5(3):26-35.

[2]汤志华,曾美玲.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思考: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0):63-65.

[3]刘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8):110-113.

作者:赵楠 宋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论文 篇3: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面临重大挑战、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不足、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评价不够真实与全面等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多维的培养目标、拓展性的课程体系、实践性的技能培养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位一体的“4Ps”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Ps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课改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在课程目标上,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1]

新课程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观,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要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等崭新的教学理念。

2.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在课程结构上要建构起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规定对课程内容应采用模块化设置方式。例如,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修部分设置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在课程内容上,初中、高中课程中都删除了其中一些偏、难、旧、繁的知识。可见,新课改条件下需要教师要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进行全新的改革。

3.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改强调采用案例型、研究型、体验型、自主型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引导学生“学”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有所改变,就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课程评价上,要求要建立起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即要求学生、教师、同行和学校领导等都要参与对教学评价之中,而且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二、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学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前述四个方面的要求,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评估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的总和。据此,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简化表示为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管理和评估方式)。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四川省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2008~2010)及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80份,收回问卷 163份,有效回收率90.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一般可以通过其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反映出来。为此,我们不妨看一看被调查人对下面一个问题的回答:

问题:您毕业后是用了多长时间才适应了中学政治教师这个职业的?(回答结果见图1)

在这项调查中,56位教师选择了三个月,18位教师选择了半年,27位教师选择了一年,62位教师选择了一年以上。有近55%的教师认为,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后需要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的要求。

之所以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其教学理念落后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学理念这一问题中,选择“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的占30%,选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占18%,选择“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占15%,选择“考试大纲的要求”的占47%。

调查表明,毕业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离新课改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见图2)

2.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面临重大的挑战

问题1:您认为在大学的培养与教育,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占13%,选择“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的占51%,选择“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占27%,选择“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占9%。

问题2:您认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4)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学科知识偏多偏重”的占45%,选择“社会实践类课程偏少”的占15%,选择“与就业衔接不上”的占11%,选择“与中学课程教学断链”的占29%。

问题3: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您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5)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科知识欠缺”的占1%,选择“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的占56%,选择“课程资源缺乏”的占38%,选择“时间不允许”的占5%。

可以看出,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较多认为大学应该着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技能,因此,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应更重视与中学教学实践的衔接。

3.在课程实施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实践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及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不紧密的状况。目前,在很多师范院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通过微格教学的途径来实施的,并且多安排在大三一年进行。事实证明,一年的培训时间太短,在一年的时间内,学生学不到足够的教育教学技能。至于实习,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把学生的实习都安排在大三时进行,并且实习所用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见习,目前很多学校也重视不够,更没有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作保障。

4.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评价不够真实和全面

在对“您认为当前大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能否反映

出其真实的状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只有25%的受访者给予了认同,有接近75%的受访者认为现有评价体系无法较全面地对学生和教师的真状况做出评价。(回答结果见图6)

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高师院校现有的对教学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几乎都是以等级分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的还是看其考试成绩。不少学校评价的主体也较为单一,所谓的学生参与评价和教师间互评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对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借鉴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们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归纳提炼出一种名为“四位一体的‘4Ps’人才培养模式”,即“多维的培养目标(Polydimen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拓展性的课程体系(Prolongable curricular system)”、“实践性的技能培养方式(Practical training method)”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Polynary evaluation system)”。

1.多维的培养目标

在新课改的导向下,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自己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素养,能在中学、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发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学生形成较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的发展后劲,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拓展性的课程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包括了专业主干课程,还包括了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教师教育课程)和通识教育等课程,这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使学生在未来能适应中学课程变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不再仅仅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其中还包括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等。四川师范大学还有一门较特别的课程,这就是美育课程。在美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学习内容。此外,文科类的学生要选修理科类的课程,理科类的学生则要选修文科的课程,这些都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

3.实践性的教师技能培养方式

我们强化了对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技能的培训。信息社会,要求教师要能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教学,要设法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将声音和图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提升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教学艺术,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微格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以考虑提前到大二进行。在实习时间方面,我们也认为应该要作出很大的改变,将大三下学期都作为实习时间。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们在大四找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而且还使实践的渠道变得更多。除了实习和见习外,学校可举办院内、班内和组内的试讲或说课比赛,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学校听课,开展一些解读中学教材的活动。还可以邀请中学教师或企业人士给学生讲学。在假期,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或企业了解群众、了解国情,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4.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已建立起了一种能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3]。在这种评价中,学生、教师同行、学院或学校的教学督导和领导等都要参与到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之中,而且要求采用多渠道(社会、学校和课堂等)、多方式(以测试为主的分数评价和以评定为主的等级评价等)、多环节(生活、学习和实践等)的立体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都比较满意这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邹绍清. 论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对高师思政专业学生师范素 质的新要求[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EB/OL].(2012-03-29)〔2012-07-05〕.http://pol.sicnu.edu.cn/classes.asp?id=865.

〔责任编辑:傅文第〕

作者:何燕

上一篇:加强青少年反分裂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微机专业英语教学经验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