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问题,包含现状、特点、体系结构、意义等多个方面。使读者对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有更为全面、透彻的了解,便于今后学院展开更加深入的计算机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关于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摘要:文章是对《关于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解读,就其涉及的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从概念、内涵、作用、意义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释和探讨,以使读者对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共同探讨改革的本质特征,把握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育;能力体系;计算思维;科学行动;解决问题;课程框架

1 《关于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发表的背景

《关于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是在相关大学与中国铁道出版社协同合作承接教育部教指委和研究会6个项目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研究形成的中期成果。参加研究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近70所高等院校,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以及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的编审人员也参加了课题研究。谭浩强、吴文虎、冯博琴等著名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始终指导项目研究,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师、教育学科学者与行业企业专家协同研究是项目研究的特点,一批年轻的博士、博士后教师成为项目研究的骨干力量。

《若干意见》于2013年8月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提交,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公布,助力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若干意见》回答了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30年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3)计算思维在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4)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应如何分类指导;

(5)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应如何建设。

笔者将就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在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影响下,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对此《若干意见》中已有所表述,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将于2014年推出新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4》,书中将详细阐述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观点,目前已组成相关课题组,参加学校近50所,故本文不再涉及高职部分。

2 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取得的基本经验,传承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的基本规律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经几代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构建了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一批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因此课题组一致认为:借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之机,认真梳理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规律,不仅对认识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应建立在怎样的起点平台之上,把握改革的基础和方向十分必要,而且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在多次听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界诸多老前辈、老专家意见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取得如下共识:“面向应用、需求导向、能力核心、分类指导”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形成的基本规律,反映了大学计算机教育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一般不随新的教学改革而变化;因此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传承和坚持这些基本规律,才能把握好改革和创新的大方向。

3 深刻认识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

3.1 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复杂结构

大学计算机教育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的,之所以称为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是相对于原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这些突破和发展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征中,能力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发展,突破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专业领域层面,提升到人类普适性能力层面。

有专家提出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遵循“技能、能力和思维”的递进关系。实际上,“技能”仍然属于能力范畴,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部分;而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概括总结生成的普适性思维方式,属科学思维范畴,当通过培养内化成为人们的心理特征并能外显应用就成为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当然也应属于能力领域。因此可以认为能力是上位概念,它包括诸多下位要素,并按一定结构组成,就大学计算机教育而言可以给出如图1所示的能力模型,它大体反映了大学计算机教育所要求的应用能力结构体系。

由图1可见,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学科专业层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为计算机基本技能、技术与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个层次;第二层面是普适通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由计算思维能力和基于信息技术的行动能力组成,第二层面的能力是在第一层面能力基础上总结提升形成的,两个层面的能力统整组成计算机应用能力结构体系。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长效性目标,但能力的内涵是变化的,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提升。总的来看,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初期是以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的,也就是将计算机视为工具,培养的是工具使用能力。虽然这种使用现代计算机工具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时代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其解决与计算机相关的综合性业务问题的能力,这就将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在能力体系中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不同层次的能力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内容、宽度和厚度会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新一轮改革切入点的计算思维能力本质上已使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超越了大学计算机教育仅解决计算机领域问题的局限,开创了运用源于计算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解决各类专业或社会生活问题的新功能,这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征,也是计算思维的提出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新贡献。

3.2 重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有专家认为美国学者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计算思维概念,但课题组在文献调研中发现实际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其他美国学者提出了计算思维概念,2002年我国计算机教育专家、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会长蒋宗礼教授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出计算思维概念并进行了阐述。近年在对计算思维深入研究基础上,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引起国内专家和老师们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比如有专家认为计算思维是计算学科发展总结提升的产物;也有专家认为计算思维还不能成为独立的思维概念,应属于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延伸。结合本项目研究,课题组特别邀请蒋宗礼教授共同讨论了计算思维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思维的认识。同时课题组认为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思维方式,对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有益的。

综上可见,计算思维是起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类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由众多计算科学中的概念构成计算思维的要素,通过培养形成计算思维能力,因此计算思维也是能力,称为计算思维能力,属计算机应用能力范畴。在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计算思维的意义和作用,认真研究和落实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3 重点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否提升的根本标准,大学计算机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在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中,推出的很多课程改革典型案例,都非常重视培养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将计算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专业能力决定解决问题的专业程度、难度和复杂性,而思维和行动能力决定解决问题的质量。由此可见解决问题必须要由计算机应用能力结构体系中第一和第二层面能力的通力合作来完成,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统筹规划计算机应用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各种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术性人才比较强调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比较强调行动能力培养,但从两者定义内涵看其本质是相互融通而又各有侧重。对于大学计算机教育则更应强调计算思维和行动能力相互结合和各有侧重。

3.4 小结

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3个方面:

(1)从应用的视角概括确立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几大应用领域,并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带入各类相关专业,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体验计算机在其专业应用的魅力,为学科专业层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注入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

(2)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用基于计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式解决各自专业和生活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成功的喜悦。

(3)使教师对大学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在理念上与专业培养相吻合,在实践上与专业教学相默契。

需强调的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并不改变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大学计算机教育仍然是面向应用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征在于改变和提升了能力的内涵,从而形成了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新功能。

4 加强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多维度分类指导

大学计算机教育至少要在以下3个维度实施分类指导。

1)学科专业门类维度。

学科专业门类维度的分类指导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最早实施的分类指导,如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曾分为理工科和文科教指委,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下设有理工、文科、农林、师范等专业委员会,实施按学科专业的分类指导。

2)学校教育维度。

学校教育维度的分类不是通常认为的学生学业程度的分类,而是培养目标和教育类型的分类,如培养科学家的教育和培养工程师的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都应有所不同,就思维与行动来讲,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将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适应分类指导的新形势,要在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贯彻差别化、多样性和针对性的思路,实施学校教育维度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分类指导。发展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如图2所示。

3)学生维度。

虽然不同学校存在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但就大学计算机教育而言,每所学校内部也存在或大或小的不平衡。英国牛津大学曾为少数不考研的本科毕业学生开出“研究型大学的职业课程”,其理念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服务”。大学计算机教育也要树立为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服务的理念,依据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状态开出差异性的课程。

5 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5.1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功能

引入最新技术应用、重视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特征,但所有这些必须落实于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才有实际意义。

构建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首先要明确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功能,依据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和能力体系,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包括3个方面,分为3个层次,它们是: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力培养功能、计算机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功能和计算思维与行动能力培养功能,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看出,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实质上是拓展了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巩固和规范工具性能力培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计算思维与行动能力培养是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3方面任务。

5.2 构建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在继承大学计算机教育经验,融入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要素基础上,依据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结构体系和大学计算机教育基本功能,可以在改革基础上构建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使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寓于该框架之中。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如图4所示)包括专业和普适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专业课程领域层面,其中的专业领域指非计算机专业应接受的计算机教育内容;第二层面为计算思维与基于信息行动等思想行动层面的融入提升内容。第一层面再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层、技术层和综合应用层。第一层次可再分为上、下两个子层次,下层为大学生计算机文化标准层,其课程在于使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达标;上层是分类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相当于原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包括4大类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别为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每个技术领域中都可设计若干门相关课程。第三层次为4大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可开出面向不同学科专业门类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这些课程应定位在综合应用的通用方法论层面,而不应涉及具体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第二、三层次课程设计的原则是:①可以按层次分别设计,也可统筹设计;②尤其要关注开发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领域为背景的大学计算机课程;③要实施分类指导。

5.3 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设计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需要关注5个问题,也是课程与教学体系设计的难点:

(1)作为第一门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如何适应不平衡、不规范和差异性的大学新生实际情况。调研和数据分析表明要充分估计这种客观存在的实际状态,重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人手,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适当融入计算思维、行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改革创新第一门课程教学。

(2)在第一层面的第二层次(即技术层)。如何按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进行计算机技术领域分类是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设计的又一重难点。为专业服务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理念之一,落实到教育实践就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直接感悟到计算机应用的价值,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手,而非学科理论人手进行分类更容易使非计算机专业体会到有哪些计算机技术可用于其专业领域,以及可解决什么性质的问题,而倒推出所需的理论知识支持则是计算机教育内部的事情。遵循这一理念,总结概括提出4个方面的技术,即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它覆盖了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大部分非计算机应用。

(3)如何将最新计算机技术引进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技术还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而且技术应用的周期转换越来越快,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都已开始在各专业领域应用并迅速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活力,它迫使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程技术项目的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不断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新需求。

(4)如何设计开发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构件级教学资源。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构件级教学资源主要按学科领域、知识单元分类后,以知识点表述。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纳入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并融入课程、教材和教学中,使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构件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因此如何确定和开发新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构件级教学资源成为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设计的又一重难点。

(5)如何将第二层面的能力培养融入第一层面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与教学中。第二层面为计算思维与信息行动能力培养的内容,不建议单独开设课程,而是与第一层面(学科专业课程领域层面)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与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与行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目标。现在一线执教的教师对此都还比较生疏,需要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突破。

5.4 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式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教育学领域的概念,应该包含计算思维在课程及课程资源中的表现形式和培养方式等,其核心是如何将计算学科中的概念转换为计算思维中的要素,两者可能是同一词汇用语,但内涵意义完全不同。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将计算学科中的概念误认为是计算思维中的要素,没有做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计算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要搞清用什么教学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研究表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大体有3种:第一种为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是在传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将学科概念升华为思维要素,通过问题、实验、练习等方式启发学生联想和思考,逐步建立思维方式;第二种为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案例,分析计算思维在案例中的应用,建立思维方式;第三种为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或任务实践,体验计算思维的应用,建立思维方式。

其次分析行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也是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而且追溯这些教学方法产生的历史渊源,主要是从培养行动能力、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开始的,见表1。

可见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中,可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也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后两种可同时培养多种能力,如仅止于计算思维能力,实际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法的功能,也没有达到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功能,提高教学法使用效率,实现大学计算机教育目标,值得研究和思考。

5.5 改革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

大学计算机教育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尝试面向未来的网络在线学习,带头运用混合教学方法,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与现代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将网络学习、软件平台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体系,增强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活力,推动新一轮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6 结语

《若干意见》是课题组研究的中期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给予课题组热情指导,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下一步工作重点将集中于《若干意见》中表述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的落实,包括从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出发,完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构件级教学资源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我们也希望与其他出版社支持的兄弟课题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使大学计算机教育在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彭远红)

作者:高林

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问题,包含现状、特点、体系结构、意义等多个方面。使读者对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有更为全面、透彻的了解,便于今后学院展开更加深入的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问题;教育体系;综合能力

1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所学专业知识,还包含了其他知识和技能,如身体素质、信息素养、社交能力等。其中,信息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拥有计算机技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占据着重要位置,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对计算机的教育问题。

大学对计算机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目前比较突出的是:(1)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来自条件较差的地方可能没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已经会一些较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如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办公软件等。极少部分可能对计算机比较了解,甚至能结合C、Java、C++以及C#语言设计一些小型的游戏或应用软件。这对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都有很大影响。(2)计算机课程内容滞后。由于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多样,教学目标差异,使得教学过程发生必然的停滞。此外,一些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同学的信息素养要求不是特别高,所以导致计算机课程不足。(3)教学方法过于迂腐,教师能力缺乏。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其必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缺失。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一直以授课形式为主,灌输各种生硬的知识,并未使学生的能力最大化,反而使他们学会了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另外,部分学校教师能力有限,对于授课内容一知半解,使得学生不重视,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一部分其他因素,如选材(教科书)过于简单,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学设备过于陈旧,目标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都会使大学计算机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

2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大学计算机教育分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主要是培养高级计算机人才,其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则是主要以操作较为简单的Windows XP、Office办公软件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为主,并不要求能设计大型项目。对于大学计算机教育,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它所具有的特征是一样的:

(1)课程体系结构完善。(2)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3 大学各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如今,几乎所有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分别设置了各类学科专业,有文科类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医学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法学类专业等。与以前单一、无趣的课程相比,专业设置丰富多样,不仅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还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更是博得了大家的眼球,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欢迎。以下是对部分专业所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简单介绍。

3.1 理工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常用工具软件、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基础及应用等。

3.2 管理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基础、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

3.3 文科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3.4 艺术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操作基础、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Flash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从以上丰富的课程中可以知道,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重要知识与实时信息。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程大同小异,但应该达到的计算机能力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侧重点不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被社会淘汰,就一定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4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进设想及目标

大学计算机教育固然重要,但没有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那与纸上谈兵并无区别,不切实际。这就要求国家制定关于大学计算机教育且充足、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大学教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校领导对设备的更新与管理。

(1)教学内容:选择的书籍应与学生能力相适应;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方案及改进措施;适当增加额外知识,增长学生见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适当删减不必要的知识,推陈出新。(2)教学方法:①主要教学方式仍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使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多样化教学;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型的项目,如设计网站、剪辑视频、管理系统等;③多媒体教学,如使用PowerPoint制作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课件,课间可播放与课程相关视频,增强学习积极性;④开拓视野,如去大型公司参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将对美好未来憧憬转化为学习的动力。(3)教学设备:淘汰一些老化设备,引进先进的高端产品,便于学生学习;开放必要的教室与机房,供学生使用;多样化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习资料、课程测试等),优化学习方法与授课形式。

曾经,有人争论说“大学提供一个平台,图书馆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只要拼命学习即可”,但笔者不这么认为。网络上的知识并不亚于一个小小图书馆书籍里少之又少的知识,而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则需要学习计算机。所以大学计算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培养独立思辨的能力,增加自己额外的兴趣,学习专业系统的知识,塑造自己的人文情怀。同时也能培养人们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5 结语

大学计算机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所以,认清计算机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大学计算机教育由体系结构不完善、教学内容不合理、教育方式古板老套逐渐演变成体系结构完整、教学内容充实合理、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但其存在的不足还有待改进,如教学安排不合理,难度跨越大。总而言之,应以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大学计算机教育问题,并将各类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逐一解决,满足国家对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满足人们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寒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初步探索[J].自然科学,2015(6):23-24.

[2]陈传明,许勇,卞维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82-85.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Computer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Liu Liqing, Sun Lianhai*, He Junli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computer education; teaching problem; education system; comprehensive ability

作者:刘利清 孙连海 何俊林

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大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学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如何开拓创新,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体系,是摆在所有大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实际问题。

一、大学计算机教育在信息时代下的新局面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不再像很多年前一样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被社会各界所使用。如此一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大学校园便要更加注重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投入和思考。在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实力,人才实力,军事实力等综合实力发达的国家,就越更加注重计算机教育的投入,和对计算机教育模式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作用的思考。因为,当今社会,涉及到“高、尖、精”领域的开发与研究,都脱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高、尖、精”领域的发达更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如果计算机领域的尖端人才极端匮乏,那么在国际竞争中便一定会处于劣势,处处跟着别的国家跑。核心技术都无法掌握,就注定了在之后的种种交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优良,已经不仅仅决定个人素质好坏那么简单,已经足矣上升到国家层面,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大学计算机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基本特点。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靠课堂理论教学,因此,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只有理论教学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规律和当前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实际技能提出的实际要求,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各专业课程中。这对于改善大学计算机教育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的局面,实现高等院校“英语精,电脑通,重实际,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正确的态度

多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手段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档表格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但对于许多在不同行业从事不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显得有些不足。刚从大学校园里修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学生毕业后往往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这大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加大了人才培养的成本。而大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在这种更加具体的要求下,作用与意义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观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机本身就是非常注重逻辑性的一种智能设备。而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新模式将开启全新的教育形式。从源头培养,训练计算机使用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随心所欲的操作计算机,而不会处处发生冲突使工作学习进行不下去。这具体体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信息检索,多年来,信息检索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走向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充斥在我们周围,如何本着“拿来主义”对那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的咨询,这已经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所以通过计算机教育新模式来开放课程,从而加强大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当前信息教育为首的时代要求,符合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定位。利用先进手段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意识,并让其体会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加强大学生独立思考,对当代重要的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在学习中能按要求的完成任务,对现在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利用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二)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正确的习惯

新模式下要求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严谨态度,通过反复强调和反复实践,来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有时候一些不起眼小问题,便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想当然的认为只是小问题无关紧要,而使小问题变成了遗留的没被处理的问题,使未来充满了隐患。新模式下的教育制度就是要从思想态度入手,从源头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因为计算机是执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机器,它代表着严格的界限,几乎看不到任何模糊的边界,这也是计算机不容易解决含糊不清的问题的原因之一。那些自认为的是小问题的问题,在计算机执行过程中是一定会被发现而被强烈排斥的,从而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操作进度和质量,甚至会有一些不可逆转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因此,从零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做起,从平常的生活中做起,从而养成是良好的操作计算机习惯,是大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下的新要求,新体现。

(三)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我们国内一般的大学,以往的教学经验太多都是高度重视理论性教学。而有些大学本着突破旧观念的原则,又一味的强调实践教学,而忽略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这都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新模式下的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是理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理论教学,那么实践将迷失方向;离开了实践教学,理论则又称为了纸上谈兵,都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能力,也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计算机本身是科学的产物,计算机教学本身也正是寻找和验证真理的过程。我们要尽量避免机械的演示性实践教育,不然学生必会产生严重的排斥情绪,从而迷失了计算机教学的本质目的。而是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灵活多变的,有新鲜感的,不形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卦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求知冲动。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但是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新时代给了我们自由,却没有给我们方向。”思维体系趋于成熟的成年人都是如此,就更别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体系的大学生了。如果只是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有不错的效果和成绩。但是时间一长,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当眼前的东西不能再给他们带来乐趣,或者被别的什么东西所吸引,那么他们将不会再努力,也没有办法努力,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他们就会想一群无头苍蝇在之前的框框里面乱飞,而不会再有新的突破和成就,最终厌倦的放弃他们之前获得的一切。所以我们要再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他们方向,给他们目标,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打破传统的观念,打破落后的思维定势,不断找到新目标,新挑战,新方向,从而锻炼成为理论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贯彻培养有用人才的实际目的。我们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保证实际动手能力为前提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该模式重视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有机培养;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一體,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由创新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更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在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式学习,从而实现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世界格局下的全新教育模式——NIIT

时至今日,世界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虽然很早就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的教育,可是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其本质原因,便是在于我们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仍然保持着“工业化思维”而没有跃进到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思维”。因此,看清世界,冲破守旧的观念,引进世界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NIIT是总部设在印度的IT跨国公司,是拥有多年软件开发与IT职业教育经验的IT培训领导厂商。多年来,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接受NIIT教育的学员,可以不用太多时间,便可全面掌握业界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而且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以至于能够在技术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胜任多种富挑战性的职位。

现在全国高校关于计算机的课程,讲课教师还是本着传统的五种功夫进行教育,即“讲、听、谈、记、练”。以这样的形式培养的学生虽然会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动手能力均偏弱,当进入到社会从事具体工作之后往往就会碰到一些问题。而NIIT的配套教材基于各行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专家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以“观察、理解、记忆、练习、强化”的全新五种功夫进行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虽然有很强的动手能,但是理论知识方面却是差强人意。可是若是引进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之后,便可以使之前两者结合起来,这将产生不可预计的化学反应。NIIT的教学模式是很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众多专家的实际指导下,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计算机的能力,而从中受益匪浅。更是可以提供相当宝贵的教育案例资料,让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真正的传承下去,进而带动全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正映了那句古语:“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所以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吸收手段,更注重信息的获取过程。也是正因为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忘记信息获取能力的培養,就会保持知识层面的连续性。不仅会保证学生学习高科技知识的冲动和热情,更是确保了教授课程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与世界接轨,完成先进的计算机教育体系。我国已经在几个大城市的名牌高校引进了这种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更是推动了整个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这种外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完全融合了我国的实际国情,未来还将继续向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输送好的计算机人才,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这对推动大学计算机教育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我们要做到“内功,外功的相结合”。既要看清形式,从改变自身做起,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还要勇于开拓创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人才培训模式,以摆脱传统的观念和陈旧的习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从而强化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培养出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导报,试论创新人才,1999年第7期NO.71999

[2]雅克·德洛尔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

[3]朱三元,软件工程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蒋志平,李俊霞.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探索[3].计算机教育,2009,10

作者:韩虎

上一篇:科学性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虎年虎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