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分层考试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4-28

摘要:现如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一种考察,其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超过了普通使用者要求的水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分层考试计算机基础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分层考试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1: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影响研究

摘  要: 文章概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分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使计算机等级考试更好地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服务,提出了在现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背景下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质量; 负面影响

Key words: computer grade examination; college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negative effect

0 引言

大學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是全国性的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平台,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其借助计算机等级考试平台可一定程度检测学生对课程的熟练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也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知识面狭窄,或直接就成为应试教育。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影响,给出了改善教学的措施。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促进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

很多高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等级证书的级别有一定要求,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基础上,证书级别越高,越有就业优势。基于上述两个原因,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很重视,从各方面加大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投入,例如为了适应计算机教学和考试的需要,扩建了实验室规模,引入了高性能计算机,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高校也加大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力量的引进,并重视对其进行培训,增加了这方面的教育科研立项。此外,增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甚至将等级考试成绩与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直接挂钩。

1.2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强了教师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和投入程度。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评价、职称评定以及收入水平,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压力,一定程度能成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强大驱动力,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总结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3]。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高校将等级考试通过与否与学生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挂钩。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都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国家教育部举办的考试,证书的级别一定程度反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4]。在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今天,多一本证书等于多了一份竞争的砝码,证书等级越高,就越有竞争力。这些都使得学生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做试题上。总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确实使该课程形成了“以考促学”的教学模式。

2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负面影响

2.1 试题难易程度差异较大,考试成绩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卷是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笔者发现,题库中的试题难易程度和题量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就以计算机二级MS-OFFICE科目为例,部分试题比较简单,仅仅是计算机基础1内容的极少扩充,部分试题甚至包括字体和段落格式的设置等简单要求。而另外一部分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或知识点偏僻,与实际应用脱节。如果在学习中未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正确的操作方法。更为致命的是当此类问题作为试题要求的前几项,直接影响后续要求时,该套试题的得分率可能极低。另外,如果考生未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级题库中每年的新增试题,也会影响最后的成绩。因此,这种考试模式造成一些平时不重视计算机基础练习的学生,在考试前夕采用题海战术而侥幸通过考试,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通过考试。所以,这种考试模式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最后,计算机等级考试部分试题还存在教条化和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2.2 软件系统环境和教材跟不上时代脚步

高校机房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配置大多基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环境。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快,每两年就会有一次软件整体更新。目前,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多采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 2010办公化软件,即使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实际应用中当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版本发生变化,很多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笔者在计算机基础1教学过程中发现,网页操作题要求采用IE浏览器操作,但如果操作系统安装了其他浏览器,部分学生就不会操作。此外还存在教材内容偏重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问题,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教材使用多年,内容明显过时。对于计算机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教材中都缺乏介绍。教材不能因地制宜的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显的无所适从、枯燥乏味。

2.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等级考试下的应试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模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教学大纲变成了等级考试大纲,等级考试的结果成为衡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一项重要指标,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等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其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高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与教师教学质量水平挂钩,教师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只重视考试大纲知识点的教学,仅讲述与等级考试有关的知识点,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了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导致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课堂上很少提及,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学生缺乏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所学知识有很大局限性,脱离了教育部素质教育的目标。②高校将计算机等级证书与学历或学位证书挂钩,也给学生带了压力,使得学生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练习中,完全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缺乏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

3 改善措施

计算机等级考试虽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正面促進作用。高校应该扬长避短,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降低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3.1 编写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材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该淘汰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专业特色,组织一线教学教师去企业认真调研,分析就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开展计算机教学研讨会[5],听取学生代表建议,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就业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编写能够体现国内外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具有完整教学体系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也应符合时代要求,内容应及时更新,补充计算机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在不脱离教学大纲框架前提下,根据专业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6]。

3.2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对计算机考试科目进行了分类,部分高校在全国一二级等级考试报考时,为了便于班级统一考核,根据学生专业对报考科目指定,这使得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自主报考,造成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高校应打破固有的等级考试报考科目限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其心理负担。

3.3 建立综合完善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计算机教学,既不能忽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也不能以等级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推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测高校教学质量,因为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机制易使学生陷入以考为纲和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为此,高校应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源有效整合,建立科学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机制。定期举行公开课,进行师生座谈评议,开展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考试改革,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教学过程检查,将学生和教学的日常表现纳入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建立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4 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级教师应仔细研读计算机等级考试政策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引领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体系的完整性,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要及时补充。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帮扶带和分层次等多层次混合的教学方法,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针对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自主地关注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4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受到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善措施,降低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下一步工作拟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进一步结合,突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福兰.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8):117-118

[2] 秦春影,喻晓锋,仝海燕.一种选题策略在自适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133-136

[3] 黄国丽.论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2018.5(20):134-136

[4] 陆青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7:112-114

[5] 纪良浩,李琳皓,段小林.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3:73-75

[6] 余莹,魏书堤,邓红卫.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研究与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5.25:77.

作者:韩雨涝

大学分层考试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2:

计算机二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影响的研究

摘要:现如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一种考察,其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超过了普通使用者要求的水平。本文分别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二级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进而分析了计算机二级对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对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试教育

大學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设立在大学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的操作能力,进而调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本文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办单位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是一项十分权威的考试.主要作用是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对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一般的计算机教学大纲对于计算机方面要求的要深一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准备才能通过。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来弥补自身教学上的深度、广度不足的问题,再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级考试平台进行考试测评,通过计算机二级中的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计算机二级的难度也可以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给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例如有可能使得学生为了拿到二级证书,过分追求分数,直接导致计算机考试成为应试教育。本文从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造成的积极和消极两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分析给出了整改的措施。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满足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目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1+X证书制度,也就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完成本专业要求的必要学科的学习外,还要考取本学科或者是其他的学科的专业技能证书,而对于很多专业来说,计算机等级证书,特别是计算机二级证书就成为他们很好的选择,因为在目前的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特别广泛,所以掌握计算机这门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故而很多学校在中山计算机教学的同时,把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改善学生上课环境,增添计算机数目,增加上机课比例。

1.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计算机等级考试所考查的内容比一般的计算机课程的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要深一些,所以对于计算机二级考试,无论是学生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另外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所采用的考试系统和平时计算机考试系统不同,教师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且使自身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能力要求。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必然得到提升。

1.3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也可以得到提升

现行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光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就分值而言,后者要占绝大多数,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一定会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这一点也正好符合学校教育的初衷和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在现行的教育中很可能有部分高校为了追求过关率而使得计算机教学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完全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无法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2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负面影响

2.1 应试教育

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极其容易把计算机教学变成计算机等级证书取得数比较的“战场”。也容易让学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样就会导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完全以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大纲完全按照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进行设置,对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查的内容反复练习,对于不是考点的内容一带而过,基本不进行涉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学到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法,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这样做无疑是偏离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初衷的。

2.2 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习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其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从试题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计算机二级考查的基础知识内容过多,难度太大,分值过低,所以导致很多应试者对这部分内容直接放弃,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对这部分内容无可奈何,因为对于许多专业而言,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太大,所以在授课的时候也会选择放弃,这样就会导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授课内容不全面,仅仅只包含计算机操作应用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也在不断地变革中,而变革的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个时间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显然是不匹配的,例如计算机二级现在使用的office版本依然是2010版,这个版本在现在的电脑中已经不太容易找到,而计算机二级却还依然使用这个版本,以至于很多学生的计算机需要重新安装此软件,学校计算机教学使用的软件也须为此版本,否则,在考试的时候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多年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过程中,考试的题型基本上没有变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甚至能够找到规律来解决,即使没有掌握也能得分,这样的情况无疑都会使计算机考试滑向应试教育的阵营。

3 改善措施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双刃剑”作用已经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让这把“双刃剑”朝着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地发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优势方面,而降低其负面影响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3.1 从教材和教学大纲上下功夫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某些学校的计算机教材中依然会出现上个世纪的计算机图片,高校應尽量选择或者组织学校教师编写符合计算机发展要求的教材,并且要结合学校的专业情况,尽可能利用资源组织教师到生产一线,到计算机发展较为前沿的地方调研、学习,增加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得教师上课讲述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另外,也可以多听听学生的建议,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增补,特别是设计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要涉及,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涉及更多的和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3.2 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诚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一定不能作为衡量计算机教学的唯一标准,不能过分夸大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教学评价的作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评测,这个评测只能用来对计算机教学进行辅助性的评价,否则,计算机教育就容易变成题海教育,计算机教学必然滑入应试教育的深渊。为此,高校应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把计算机教学的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其中纳入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自我评教等。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些评价手段通过加权进行综合,并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学生。

3.3 改进教学方法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改变原来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变为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尽可能采用多层次混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帮扶带和分层次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是很有作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教学不光要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

4 小结

随着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特别是其中的计算机二级考试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如何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等级考试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计算机等级考试更好的为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服务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也是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更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兰.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3).

[2]郭其标.探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3]凌翌.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 机教育,2010(21).

[4]周新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02).

[5]石义杰,彭俭.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变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6]陈宝明,沈士根.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03).

【通联编辑:光文玲】

收稿日期:2019-08-22

作者简介:王淑艳(1983-),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

作者:王淑艳 刘师良

大学分层考试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3: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

摘要:由于近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迫使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我校作为全国首家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全面升级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校之一,对课程改革的实施已进行了三年。2005年,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开创者的路,总是曲折的。本文给出了三年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难点;方法;内容选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以及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从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中的精神,我校从2004年起,对本科生进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全国率先将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提升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设计、建立和完善了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完整解释了教指委白皮书的要求,即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一些重要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对高校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一些体会。以下就该门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我们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1、课程的教学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的难点

课程开设初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一个“难”字。总结起来,在教学上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范围广,知识点多。为了适应大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再从“零起点”开始的发展需求,并符合教指委“白皮书”的精神,“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原“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硬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网络技术基础、信息安全、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及信息检索等。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知识点多。要将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并以浅显的语言教授学生,需要教师做出相当的努力。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程已进入中小学课堂,但从连续三年对进入我校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测试和调查发现,入校新生在这一方面的基础相差较大,原因主要应有两方面:

其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也非中考和初考科目,各中、小学对该课程不是很重视,所安排的课时较少。越是到毕业班,要求越是不到位。

其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城市中重点中、小学和一般中、小学之间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除部分学生在网吧上过网之外,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接受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2005年对入校新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只有31.17%的学生在中学课堂上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30.42%的学生通过在网吧上网,学了一些基本操作。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也基本停留在能够进行简单操作上。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大多数掌握的都不系统。

以上两大难点从我们2004年对学完该门课程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表1是对部分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

3、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否解决好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对“难讲”问题的解决。首先,该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讲: “深入浅出”。如果对所讲授内容没有一定程度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阐述相应的知识。但每位教师的研究领域是有限的,难以对课程中涉及的所有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本人努力、自行编写教材之外,我们还采用了相互讲授、集中备课的方法。由在某一领域做过较深入研究、并编写了教材中相应章节内容的老师向全体授课教师讲授该章节主要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包括内容的选取、深入的程度、讲授的方法以及可能碰到的问题等。

通过以上的努力,基本解决了教师“难讲”的问题。这点从表2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2)对“难学”问题的解决。考虑到入校新生的现状,我校在将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提升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较大幅度调整的同时,并没有立即取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而是采用了以下的处理方法:

● 在开学的第一周,对所有入校新生进行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摸底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免修该课程,未通过考试的则必须修读20学时的“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从第4周开始上,与“文化基础”并行开设。由于“大基”课程起始两章的内容没有实验,而“文化基础”课时较少,这样使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先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环境。①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除正常的课堂讲授外,对部分内容采用了现场实际操作(如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部分)、课堂演示(如操作系统、多媒体等内容)、视频录像(如硬件系统结构等)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②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加强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开发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环境。网站主要栏目有:“在线课堂”,“知识百问”,“走进计算机”(含计算机学科体系介绍、发展历程、技术动向、主要应用方向及技术指标等),“课堂习题”,“网上答疑”,“模拟考试”,BBS等。另外,还开设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能够认可,59.39%的学生认为既学到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方法,近半数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较为满意,认为无收获、不满意的仅为6.72%。

二、是否需先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如前所述,我校在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同时,为了兼顾入校时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仍然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否必须要这样呢?可否能够使学生直接进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呢?

目前对这一问题有持肯定意见的,也有持否定意见的。为了对学生负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我们针对“文化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的开设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赞成取消“文化基

础”课、直接上“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仅占8.41%,这部分学生是在中学期间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条件。

据此,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目前条件下,断然取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取消如Office、基本文件操作等基础性内容,而直接面向刚刚高中毕业、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开设知识范围较广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为时尚早。这一点从2004年和2005年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摸底考试通过率平均仅为30%也可证明。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分类分层次教学。另一个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否必须或是能够掌握现有教材中9~10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分类分层次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程,在我校是全体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由于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学生入校前在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也有差异。如果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很难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为此,我们编写了三类相应的教材,分别面向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及文医类专业。这三类教材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面向理工类专业:按照教指委“白皮书”中较高要求编写教学大纲,有相对较为深入、系统的理论描述。

● 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按照“白皮书”中一般要求编写教学大纲。在教学的知识点上与理工类专业相近,但更关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相对浅显。如操作系统部分,就直接以Windows 2000为蓝本来讲解,较少涉及更深入的理论描述;

● 面向文医类专业:采用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仅讲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专业特点,更侧重了如多媒体技术等与专业发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选取

无论是面向以上哪个层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都涉及了从系统与平台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四大领域基础层次的内容,知识点较多。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认为教学内容太多和满堂灌的学生共占了34.69%。是否每一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将所有相关知识全部掌握?是否可以有选择的加强和弱化部分内容?

从两年的教学实践上看,过多的知识点及相对较少的授课和实验学时,使得大多数的内容都如蜻蜓点水般涉及一点但却无法深入,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每样知识都似乎了解了一些,但却没有很好的理解,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或是增加授课和实验学时,或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进行一定的精简。表2是我校针对理工科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的部分数据,由表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较多的集中在程序设计部分。分析原因,应该是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讲授程序设计,目的并不能也并不想达到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只是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在无法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情况下讲程序设计,内容难免显得空洞。

在难以增加授课和实验学时的情况下,将部分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还会必修的内容(如程序设计基础)做一定的删减,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各个知识点的比例,应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四、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深入而持久的工作,改革的思想应是“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内容的选取、授课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还有许多可探讨的地方。为此,还需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 杨裕南

作者:吴 宁

上一篇:音乐教学基础性与实践性论文下一篇:数学认知低谷期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