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双视角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策略能够有效调和个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以此达到扩大消费的目标。本文通过阐述劳动经济学和消费金融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以便能够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学双视角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学双视角分析论文 篇1: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由传统的现实交易转变为网络交易。在众多的网络营销中,淘宝“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从成本、需求和消费心理三个方面剖析了淘宝“双十一”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进一步阐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经济学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淘宝商城;双十一

一、研究背景

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始于2009年,此后的每年11月11号,都呈现一番全民狂欢的景象。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的11月11号的淘宝商城的交易金额分别是33.6亿、191亿、350亿、571亿,这个数字的激增可谓十分惊人。这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也使淘宝商城得到飞速发展。

二、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双十一”成功的原因

1.成本分析

淘宝商品的低价格主要是原因是低成本导致的,主要体现在:

(1)商家无需缴纳高昂的店铺租金。商家每年只需要向淘宝网缴纳一定的服务费,这跟实体店高昂的店铺租金相比相当于是冰山一角。

(2)低廉的人工成本。淘宝商家只需要雇佣几个网络技术人员和客服人员就可以实现经营运作,人工成本低;而实体店铺需要结账、销售、卫生、仓储等人员,人工成本较高。

(3)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税收方面可以节约一大笔成本支出。

2.需求分析

(1)收入提高,需求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增强,导致了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增加。这是推动“双十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

(2)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快速消费提供契机。网络的快速普及使得中国网民迅速增长,同时电子商务消费模式的出现架起了一座沟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交易的桥梁,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3)快递物流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流行,快递物流业也得到了共生发展。现代物流的业务需求量明显增加,运作效率也显著提高,为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消费心理分析

(1)低价格吸引策略。前面的成本分析中提到了淘宝的商家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使得淘宝的同质商品的价格绝大部分是低于实体店的价格的。因此,消费者趋向于选择去淘宝购买。而在每年的11月11日,淘宝会推出一年当中最低的折扣,商品的价格只是平时的1/2或1/3。甚至有时候是采用0元、1元、9.9元秒杀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只是以牺牲小部分利益为诱饵,来赚取巨大的销售量来获得更多的盈利。

(2)消费从众心理。在“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淘宝商城通常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多方面、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这种浓烈的购物氛围中,淘宝的忠实消费群体十分容易冲动购买,不理智的消费者也会跟着盲目购买。这种从众消费心理是每年淘宝“双十一”巨大交易额形成的强力催化剂。

三、管理经济学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1.降低经营成本,占据市场主动

经营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能否占据市场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两大构成部分。如果企业能够降低这两部分的成本,那么其商品的单位成本就非常具有竞争力。通过低价首先占据市场份额,如果竞争对手无法做到价格跟进,那么企业就占据了市场主动权。前面我们分析过淘宝成功的成本原因,把较低的店铺租金视为较低的固定成本,把低廉的人工成本和税收的缺失视为较低的变动成本。这就使得淘宝商家可以采用低价格定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最终取得成功。

2.分析需求规律,抓住市场机遇

经济学当中的需求规律为: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充分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通常,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市场紧俏商品,企业可以大胆适当提价,这样不仅不会降低需求量,反而能够增加利润。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其替代性较强,企业应该降价销售,以低价快销、薄利多销来争取销售量的增加。淘宝商城就是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

3.把握消费心理,赢得市场先机

消费心理,即对消费者偏好的把握。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越强,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低价格策略就是抓住了消费者对低价商品偏好的心理,最终达成交易的促销方式。因此,商家和企业应该注重分析和把握消费心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

四、结束语

淘宝商城“双十一”的巨大成功,以及实体商铺经营环境的日渐恶化,我们找到了淘宝成功和实体店铺失败的原因。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透过经济规律来分析和思考问题。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建立依据经济规律来进行管理决策的思维方法。通过理性的思维来制定科学的计划并有效实施。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周进忠.浅谈管理经济学对企业运作的启示[J].经济视野,2013(10).

[4]丁敏.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管理学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企业活力,2010(10).

[5]王闪闪.管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经营刍议[J].今日湖北,2013(6).

作者简介:杨莉(1991- ),苗族,研究生,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杨莉

经济学双视角分析论文 篇2:

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

摘 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策略能够有效调和个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以此达到扩大消费的目标。本文通过阐述劳动经济学和消费金融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以便能够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消费金融;关系;分析;发展策略

本文索引:苏征宇.<标题>[J].商展经济,2021(13):-072.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3.23

消费金融是现代社会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因此,为了能够有效促使现代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需要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改善消费经济,有效促进消费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能够快速找到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劳动者也是消费者,所以着力于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去探究劳动的供需关系,便能够找到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策略[1]。其中,在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所以在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采用合理的消费金融策略的意义非常突出。

1 劳动经济学与消费金融的关系

1.1 劳动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这门学科主要是以研究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内容的,而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则是劳动经济学。经济学并不是一种新型学科,而劳动经济学就是将劳动与经济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着力于研究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积极寻找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

1.2 消费金融的含义

传统的消费金融所采用的服务方式就是向各个阶层的广大消费者提供贷款的重要方法。现代消费金融则不管是从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还是从扩大内需的角度,都能够看出消费金融试点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通过适时地出台消费金融相关的管理办法,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2]。同时,立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个人信贷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并不会涉及以往无法涉及的领域,所以通过构建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个体。

当前在广大消费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消费金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常常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发展消费金融,能够有效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同时,为了能够让现代社会的这种经济状态得到更好的维持,也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保持这种消费水平,以此来刺激消费,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真正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

1.3 消费金融与劳动经济学的关系

消费金融是现代社会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因此,为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便需要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改善消费经济,坚持从劳动经济的角度来找到消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劳动供需关系中的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3]。

2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推动消费金融更好地发展,则应该坚持以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基础,统筹规划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通常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明确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优化和丰富传统信贷结构

以往金融信贷服务所涉及的内容偏少,且主要是集中在商业贷款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较弱,不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消费水平[4]。因此,这样的形势为金融服务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消费金融信贷服务产品也相继出现了,让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样才能够让经济更好地得到发展。对我国信贷结构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2.2 有利于维持供需平衡状态

近几年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且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尤其是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多种商品无法销售出去的情况,导致商品生产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下去,从而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5]。消费金融的发展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大,能够利用广大消费者所具备的较高购买能力来刺激当前的消费,尽快将一些过剩的商品成功销售出去,这样便能够更好地让市场的供需保持平衡的状态,以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2.3 有利于更好地维持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平衡性

广大消费者常常会因自身的收入情况和年龄等因素限制自己的消费水平,所以一般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其消费水平也会越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则越强。尤其是在当前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巧妙利用消费金融的服务部分,便能够让消费者提前支付相关的部分费用,让他们能够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不会再给生活增加困扰。同时,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这部分资金,让消费者有效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让消费水平高的消费者与消费水平低的消费者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能够处于平衡的状态。

3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发展策略的探讨

为了保证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更好地发展,应该合理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全面优化发展策略,这样才能够让消费金融领域稳定发展,让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

3.1 构建完善的消费金融制度,科学配置消费资源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部分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较高,但我国的消费金融体系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导致我国的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速度较为缓慢,严重阻碍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便需要我国加大对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等部分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制度,有效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单一的消费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消费的实际需求,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便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广大消费者收入存在的差距,積极创造多种形式消费金融产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最大限度增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6]。同时,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其金融消费者不仅仅只是涉及城市消费者,还包含了广大农村的消费者,且农村的人口数量众多,从而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因此,作为农村的广大消费群体便需要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消费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消费资源,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消费金融发展给自身的实际生活带来的好处,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转变消费观念,以便能够提前进行消费,让自身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

3.2 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现消费者消费的良性循环

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消费环境不但能够为广大消费者进行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是促进消费金融与消费者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增强消费双方的信心。其中,为了能够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首先需要充分凸显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并紧密结合我国的消费环境来分析我国金融消费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空白点,再进一步进行补充,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消费金融法律法规;其次,为广大消费者消费提供重要的保证,着力于增强消费金融的透明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消费者安心消费,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实现消费者消费的良性循环。

3.3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深入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程度与消费金融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金融消费的发展。其中,消费金融的发展能够让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真正达到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目标,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当前国家应该正确认识到金融消费的重要性,并巧妙地利用分配制度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并为各个企业提供重要的支持和鼓励。例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金融消费企业采取适当的减税措施,有效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负担和压力,从而逐步促进消费金融更快地发展。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刺激广大消费者消费的优惠政策,将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消费热情能够充分激发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减轻广大消费者的心理负担。广大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这样才能够让广大消费者大胆地進行消费和放心消费,有效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从而让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再次,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出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这样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吸引广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最后,创新消费金融贷款制度,增强消费者的提前消费意识,让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以此来扩大消费内需,从而达成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

3.4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减少失业人员的生活压力

大部分工作稳定的人,其收入相对稳定,消费能力也更强,所以更愿意尝试消费金融产品,让消费金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首先,统筹优化产业结构,让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其次,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着力于减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让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有效刺激。例如,在医疗保险报销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流动人口的就医与报销;加大对失业人口的资助力度,适当增加失业保险救助的金额,并帮助这些失业人员找到新的工作,从而避免失业人员产生较大的生活压力。

3.5 提升消费金融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深入分析消费金融的情况,部分高素质的消费金融职员将会对消费金融产生直接的影响,且广大职员的综合素质又将关系到消费金融的发展效率。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对消费金融职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便需要在消费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消费金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与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广大职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有效促使消费金融职员积极进行自我监督和反省;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考核机制,并定期对消费金融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来增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4 结语

总之,通过立足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便能够清楚地知道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样便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莉.劳动经济学理论发展及中国化实践的思考[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02-105.

刘慧.试论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意义与策略[J].现代商业,2019(04):87-88.

燕楠.浅析我国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9,290(06):138.

刘可馨.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祖国,2020,285(01):94-95.

郑夕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研究——基于美国发展模式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 293(12):94-98.

梁环忠,林靖,林虹利.汽车消费金融营销策略探析——以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0,41(01):53-62.

作者:苏征宇

经济学双视角分析论文 篇3:

社会问题研究路径新探——基于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路径上有着空想性、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将成本收益、博弈等视角引入社会问题的研究领域,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两个学科的结合将开辟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社会问题 成本收益 资源配置 博弈

研究社会问题似乎一直都是社会学的专利,社会学一直将其作为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对于社会问题,社会学的看法是:一种多重诱因导致的、牵扯众多社会因素与社会系统的、并且长期反复多次出现的、其结果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问题。这样的认识对于社会问题的发生与特征的把握到了相当的深度,然而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有其自身以克服的缺陷。(一)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手段上空想化特征明显。在对社会问题研究的过程中,社会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提出解决社会问题方法的有效性较低。似乎在发现和解释问题上是个历练多年的、老谋深算的老江湖。而在解决问题的措施上,则表现出一个不计成本的理想化措施充满头脑的小学生的特征。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要么是高成本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要么是理想至上不考虑的现实的接受程度;再其次则是效率低下毫无效果。(二)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上泛社会的主义色彩过于浓厚,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社会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总是将社会中各种波及因素带入到研究的政体框架中,似乎所有的社会问题的共同特征就是和所有的因素有关。这样的方法论总是将过多的分析路径参杂在一起,也许从分析上来看这样的做法更为科学,但是从实际的操作上来看,解决问题时的措施总是千头万绪而毫无重点。“什么都谈到了,什么都用到了,但是最后什么都没用。”这种泛社会的主义,实际是在过于追求方法上的完美性所导致的,这种完美而无效的方式,对于急于解决转型期各种问题的中国而言,是一盘色彩艳丽却不饱人的大餐。

面对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向上体现出的空想性、泛社会、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将能够较为明显的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一、以成本收益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将解决问题成本看作是新收益的来源

和一般社会学对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同的是,经济学的路径异常的清晰和明确,就是在成本与收益的视角下看待这些问题,运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市场化的路径来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排污权法案成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一家关闭一个工厂或安装改进了的污染控制设备的公司,可以因它净化努力而获得“排放额度”,该额度可以被另一厂家收买,由本行业商议其价格。如果每个厂家拥有一定数量的污染权利,并且假如它可以出售“排放额度”,只要达到降低污染成本,低于排放额度的市场价格,每单位总产出会有更多的污染得以减轻。通过市场化的路径,污染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减轻。这种思路的实质就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思考社会问题本身。

解决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其更多的是责任与利益的叠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机会成本--获取某一机会所要付出的代价,应该被纳入到社会问题研究领域。作为率先解决污染问题的厂家而言,应该鼓励先行者可以出卖自己的排污权,早来的人应该有优先的利益,因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体力;你想进入这一行业也行,在排污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要向减少了排污量的企业来购买相应的排污权。这既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这样才能够以市场化的路径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革新来解决污染问题,同时售卖排污权增进效益。最终的结果是:污染成本低于排放额度的市场价格,总污染量会减轻。

以成本收益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意味着要考虑治理社会问题时的成本问题,要考慮收益最终是否能够大于成本。充分考虑多个利益方的利益要求,将解决问题成本看作是新收益的来源,而不再简单是将其视作一种代价。以市场为导向,将利益与治理成本结合起来,在带来新的利益的同时,解决社会问题。不是以损害某方利益为代价来治理社会问题,不将利益方利益的维护同治理社会问题的成本对立起来,而将两者看作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市场平台上结合起来达到双赢。排污权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思路的有效性。

二、以社会资源配置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投资”的均衡

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质也是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社会资源的配置如何在效益比较、效率大小、社会公平间达到平衡,经济学提供了较为明确的路径。

经济学家庇古认为,市场中的大量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政府对于这种配置效率较低的情况应该进行干预。政府进行干预的原则应当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行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的部门实行补贴,从而通过把外部性的影响内部化来消除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的背离,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种征税与补贴政策建议后来就被直接称为“庇古税”。这样的视角并不同于将社会问题纳入政府的行政体系的做法,而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这是针对市场化路经所存在的市场失灵所采取的措施。在当代经济学中,“庇古税”一直饱受争议,被自由主义所诟病。然而,在社会问题领域“庇古税”却被看作了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市场化带来的诸多外部性问题是“庇古税”产生的根源。市场本身所带来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原有体制与市场结合后所产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不相匹配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市场体制来实现。在这过程中,政府并不是虚无的实体,需要界定明确的产权,并且要通过开征类似于“庇古税”的各种税收调节收入的差异,并对相关的社会问题加大投入,扶助弱势人群,对重污染企业开征重税等等措施调整社会不公平状态。

至关重要的是,对于社会问题领域的相关问题,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将社会公平领域视作间接的投资领域。因为,一个社会动荡、问题丛生的社会无疑会大大增加发展的成本,抵消发展的收益。只有在社会公平领域分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投资”的均衡,才能使社会问题得以可能获得解决,社会更加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博弈的视角来重新分析社会问题——谋求平衡各方利益的阶段性社会均衡

以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解决方面的难题,得到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牵扯多方利益的协调与博弈。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切磋、互相牵制的博弈环境是社会问题解决的先在环境。所有社会环境都不是学者空想的环境,而是博弈的环境。这种环境下,单纯的依赖于某项措施或者政策的改变认为就可以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无疑教条与僵化的。没有多方博弈之后利益的均衡,社会问题还会循环往复的重复发生下去。而简单将社会问题看作是可以通过一两次变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无疑也是空想和不现实的。因此,到底将社会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就成为探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首要问题。

以博弈的视角来解决社会问题则意味着在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实现手段上,并不是以公平至上、稳定至上为主要的原则,而是以阶段性的目标当作实现目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各自达到不同的均衡。博弈之后的均衡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的均衡只是数学上的极限意义,无限的接近而不趋同。社会问题的解决在经济学看来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永恒的博弈过程。因此,到底是谋求一种消除所有社会问题的理想政策?还是从更为实际的立场出发,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以实际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的发生,抛弃简单理想化的学科目标与终极伦理追问,就现实的问题提出可能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

后一条道路则意味着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性作为思考问题的主要标准,比如针对地方与政府的博弈问题,只是设定阶段性的考量目标给地方政府,而不应以过多的指标限制地方的发展;针对教育问题,应该允许自发的低成本的教育模式的存在,譬如民工学校;针对医疗问题,市场化的医疗体制不应简单走回头路,而应设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由第三方来综合制约医院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盟;而针对城市管理等问题,应该立法承认进城农民或者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在某一阶段、某一地点经营的合法性,而不是像打过街老鼠一样暴力执法,进而引发大范围的暴力抗法;针对艾滋病问题,抛弃简单的道德责问,在性产业发达地区,对特殊人群发放安全用具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某种形式上,以博弈论的视角来解决社会问题,意味着在被正统的学术研究者视为退却的道路上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究竟是一种在伦理上毫无问题,但是实际却毫无用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还是能够带来平衡各方利益的阶段性社会均衡,但在伦理上会有所欠缺的方法更为符合中国的国情?无疑理性的人群会选择后一条道路。

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无疑会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当然,经济学的视角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庇古税”的前提是存在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數”,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并能自觉按公共利益对产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加以干预。然而在中国,政府除了是公共利益代言人外,也是企业化的实体,地方各级政府均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很难完全以公共利益代言人的面貌出现。而且政府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信息,政府干预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而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以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往往会带来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进而使得社会问题的解决牵扯更多的利益方,无法使得社会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而只谋求在博弈环境中阶段性的均衡,则有可能带来终极目标模糊化,社会公平与稳定标准庸俗化的结果。

然而,社会问题的经济学思路在有效性上有着社会学不可比的优势,如果在社会问题发生机制的研究上尽可能纳入更多的社会因素,而在解决上更多考虑成本问题,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社会问题的治理成本,因地制宜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将解决问题与市场收益结合起来解决社会问题,将有利于保持社会的整体稳定,进而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普·雷吉斯特·格里梅斯:《社会问题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朱国宏:《经济社会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魏 晨

上一篇:工商管理改革探析论文下一篇:区域经济政策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