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供水方案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25

[摘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农村供水逐步由饮水解困向农村饮水安全转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拓展新的思路,制定新的对应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水供水方案安全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水供水方案安全工程论文 篇1:

灌区饮水安全与供水管理分析

摘 要:现阶段,灌区供水系统建设已经成为饮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能否实现高效供水、高质量供水,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满足灌区饮水安全需求,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灌区饮水工程管理,切实发挥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应有的职能作用,解决灌区发展难题。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灌区饮水供水安全问题,论述供水管理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行业工作提供助益。

关键词:灌区;饮水安全;供水管理

灌区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农田提供灌溉水,当洪水来临时也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汛排涝作用。此外,灌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地下水,对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管理灌区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灌区正常供水。因此,有必要提高灌区的供水管理水平,尽可能提高灌区供水效益,为灌区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服务[1]。

1 灌区饮水供水安全面临的隐患

依照“找死角、促整改、定问题、全覆盖”的标准,以乡村饮水安全为重心,加强对灌区饮水安全核心地区与典型问题的关注,实施提升项目,补充工程存在的不足,全方位掌握饮水供水安全风险。

1.1 水资源污染

在当前的灌區饮水安全项目建造与供水管控工作开展期间,亟待解决的是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饮水受污的成因诸多,通常和灌区居民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比如,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大量使用化学类药物制剂,大量施加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过相应标准。化学药物制剂和化肥还会随降雨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导致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残留超过相关标准。

1.2 现有灌区饮水安全工程未全面发挥功能

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在施工期间因为缺乏连续监督,项目建造质量不达标,不符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导致未能完全发挥工程具有的功能。此外,部分地区存在仅重视工程建造的完成情况而不重视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的现象,导致工程运行成效不理想。一些设施在工程运营后不久便产生了损毁问题,无法有效发挥灌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功能[2]。

2 饮水水质安全要求和有关保障举措

2.1 饮水水质安全要求

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参考依据,确保饮水水质安全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①酸碱值、挥发酚、硬度以及各种重金属等水化学性状应符合相关标准;②大肠菌群、细菌整体数量等水细菌指标要达标,依托消毒措施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条件;③铝、氰化物、砷以及氟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水毒理学指标要符合相关标准,否则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④气味、色度等水物理现状指标需符合相关标准。

2.2 饮水安全保障举措

2.2.1 保障水源的长效性。在供水项目水源部分,结合灌区的实际水文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地质情况等科学建造供水工程,从而有效解决部分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2.2 项目建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灌区供水项目建造过程中,应深入考量区域环境负载能力和新农村发展的实际诉求,使项目建造标准更契合本地状况。在项目施工计划选取过程中,要详细调查人们的真实意见,充分尊重本地居民的意见,基于实际状况选取恰当的供水项目建造方案。

2.2.3 做好水源保护和安全饮水建设工作。饮水安全工作不仅要重视水量,更要保证水质,实现预防和治理的有效融合。首先,着力饮水水源保护工作,在水源分布较多的地区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科学的供水管理措施;其次,加强灌区水源地周边设施建设,为供水项目建造专门的排污口;最后,工程建设完成后有效发挥其功能,整体采用灌区管道改造和更新等方式,大幅提升乡村饮水统一供给率和自来水普及率。针对具有水源统一供给条件但供给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改造、升级供水工程。若本地水资源存在较大的污染问题,则需为其更换水源[3]。

2.2.4 做好水质测量工作。为确保灌区饮水品质,有关单位应定期检测水源、出厂水以及管网末端水,确保饮水供水质量达标。综合考量取水建筑设计的便捷性、实操性以及灵活性,依照水源的地形与现实状况确定取水建筑设计方案。例如:取地面水为水源时,可选用小规模水库或河床型取水建筑;取地下水为水源时,可选用大口井、机井等取水建筑。另外,要保证供水工程、净水工程以及取水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目标。

3 提升灌区供水管理举措

3.1 建立健全管护责任体系

3.1.1 明确运管职责负责人。灌区饮水安全保证采用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应当将供水企业运管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以及政府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由县区级部门管控的灌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运管责任由供水企业与受益区域的村级委员会等负责。此外,水利局负责监督管理,县政府担负主体职责。村级管网和附属设施的运管责任承担单位是受益区域的村级委员会。而镇级和村庄的乡村饮水安全工程,运管责任由村级委员会担负,行业监督管理责任由镇水利管理站担负,主体责任由镇政府担负。

3.1.2 落实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护责任。要提升灌区饮水安全项目管护单位服务水平,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有效监管灌区供水项目运营,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组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活动,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要筹措和利用修理资金编制年度水质监测方案,听取群众反馈,监督供水企业践行自身责任,提供优良的供水服务。

3.1.3 落实灌区村级管理责任。供水管理单位是灌区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配备相应人员做好水源巡查、水质检测以及供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解决好生产和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向用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服务。建立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水质、水价以及水费收支等情况,接受公众监督。此外,构建投诉、查阅以及投诉解决体系,第一时间反馈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有关问题。

3.2 构建并完善工程运管体系

3.2.1 积极推进灌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改革。依据项目投资途径,捋清政府、集体、社会法人和个体出资比重,明晰产权归属,做到“精准确权、合理量权、有效赋权、充分活权”。在保证项目公益性质与产权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尽快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突出的管理方式,鼓励以镇为单位组建供水公司或成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

3.2.2 完善管理机制。水源供给管理企业应当构建并不断完善修护、计量收费以及水质检测等多种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提升机电、净水以及消毒等操作的规范化水平,保证供水项目平稳运营。水资源供给管理企业应当依照有关要求进行有关资质的办理,建立客户水资源使用台账,制定供水应急方案,提升服务质量[4]。

3.2.3 加大供水设施保护力度。水资源供给企业应当依照相关要求确定项目管护范畴,明确责任范围。供水管线应当依照供水段进行管线标记,不允许任一企业与个体私自改动、毁坏或占用供水设施,确定供水设施保护负责人。要加大供水管线巡视力度,及时发觉并制止毁坏管道网络的行为。对于需要改建或者扩建的灌区等,项目建造企业应当事先和供水管理企业沟通,以明确设施保护具体举措或者计划、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或者资源等。所处地区的镇级有关单位,应负责不同单位间的协调工作。所有的机关、企业与个体不得开展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对于毁坏供水设施的,水利管理单位应当责令有关企业或个体立刻停止违规活动;造成实际影响的,应当确定赔偿金额;对于达到犯罪标准的,需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责。

3.2.4 提升水价筹集和运用规范化水平。灌区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根据“补偿投入、保证本金、平等担负、科学运用、节约用水”的准则明确水价,采用有偿方式进行供水。按照使用水量收取费用,用于日常修理设施、发放管理人员薪资等。养护修理费用依照5%的标准比例从水费收入中提取,任一组织与个体不得借水费名义收取其他费用。城乡一体化项目则逐渐实施基础水价与计量水价有效融合的水价确定方式。

3.2.5 服务机制。供水管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灌区饮水安全项目服务机制,公开服务电话,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畅用户投诉途径,定期征询客户有关建议和反馈。供水管理企业应当依照协议要求进行水源供给。由于项目建设、修理等因素需要暂停供水的,供水管理企业应当提前告知用户;由于天气因素或供水工程出现突发故障而无法事先告知用户的,供水企业应当在积极修理的同时告知用户。需要装设或更新供水设施的用户,应当向供水管理企业以书面方式进行申请,得到批复后由供水管理企业实际施行,其间产生的费用由用户承担。另外,消毒的具体措施应当依据供水数量、供水质量以及供水模式等项目实际状况与消毒剂供给等状况确定[5]。工艺实施步骤见图1。

3.3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3.3.1 建立项目运维专项基金。灌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的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提供,主要用于水源工程、构筑物、供水设备、管网限额以上的维修及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工程损毁修复,不得挪作他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3.3.2 落实优惠政策。灌区饮水安全项目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乡村基础设施,负责饮水安全项目建造与运营的部门或个体,享受乡村饮水安全项目运行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地点依照土地整体使用计划进行选择,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供水项目建设用地划入年度土地使用规划内优先布置,适当改进审批流程,保证项目土地供给。

3.3.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大供水管理人员法制规章、水质检测、消毒以及制水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力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填写供水实际的运行情况。此外,建立供水和用水台账,整理费用收据、修护票据等资料,以提升供水档案材料管控水平。

4 结语

灌区饮水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能够为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保障,为灌区农村提供优质安全的水资源。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按照制度标准开展工作,建设符合当地生活、生产实际的供水工程,建立产权明确、权责落实、各方协调的供水工程管理体系,同时保障水价、水费的合理性,公开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确保灌区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恩生.当前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22-26.

[2]苏来文.凉州区金塔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7):41-43.

[3]高立春.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策略[J].农家致富顾问,2019(20):175-177.

[4]陈云花.武威市凉州区永昌灌区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3):169-170.

[5]腾敏洁.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8):192-193.

作者:刘荣

饮水供水方案安全工程论文 篇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摘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农村供水逐步由饮水解困向农村饮水安全转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拓展新的思路,制定新的对应措施,切实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和谐社会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人口380万人,农村人口271.69万人,占总人口的71.5%,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主要有含氟、含盐、水质污染等几种形式,集中表现在地方病发病率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实施,农民摆脱吃水难问题,有95%的农村通上自来水。

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供水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经济发展导致了水消耗量增加和水污染增多,农民饮用水的水质和与之相关的疾病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农村饮水不安全,不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村饮水质量和生活环境质量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健康问题仍是当前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瓶颈所在。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质问题应与水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要更加重视水质问题,增加饮水安全意识,解困与提高相结合。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条件下,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必须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包括给排水、环境卫生、流行病学、健康教育、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众多专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健康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水质、水环境监测体系

为保证供水水质,必须加强水源保护与水质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实行规模化供水,采取辐射延伸供水管线、集中供水井等多种方式供水。加强水质、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分析评价,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源地水质检验、监测体系,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以适应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为人民提供清洁、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二)把供水建设和其它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根据农村供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民办公助、多方筹资的融资政策,以个人投入、集体扶持、政府支持等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贫困农村地区的供水建设,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运用市场化机制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支持农村供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性质,为此,要依靠政府调控,将财政、计划、民政、移民的人饮项目进行捆绑,把农村供水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新村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大工程投资力度,努力开展山水田林综合治理,保护植被,涵养水源。使集、蓄、引相结合,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证建一处精品工程,富裕一方百姓。

(三)把工程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有些农村饮水工程上马很快,但闲置停用也很快,甚至新建工程没多长时间便被毁,几近报废。要避免这些问题,就要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只有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饮水工程实施前或实施的同时,把工程建成后要采取的管理办法科学纳入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把科学管理作为搞好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程建设项目与行业管理统一起来,变“福利水”为“商品水”,成立农村供水协会,确保工程永续利用。工程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围绕“施工队伍选一流、工程管理创一流、工程质量争一流、工程效益达一流”的目的,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进度关、施工安全关和施工管理关,全面打造水利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工程管理方面做到工程管理现代化、岗位责任制度化、控制运行规范化、行业管理法制化,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制。

三、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划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键要适宜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其核心就是因地制宜。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差、山高水低、人口居住分散的客观原因,工程建设项目分散,建设条件差,投资大,国家投资和地方补助资金有限,人饮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地方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政策扶持,结合各地实际,宜引则引,宜蓄则蓄,综合分析,统一规划,保证工程建设正常开展。

科学制定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从政策研究、投融资体制改革、技术开发与培训、运行管理等方面制订科学、完整、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综合考虑水源和水质、水量的基本情况,确保水源布局科学、合理,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优先考虑就近引用水质较好的山泉水、优质地下水等。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及水质等不同情况多方案比较,在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要求的前提下,择优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坚持远近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饮水工程,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统筹考虑工程的筹资方案、运行管理体制、水价方案和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二)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供水水质

水源是饮水工程的基础,水质是农村饮水安全成败的关键,水源的选择要符合当地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优质水源优先满足供水需要,以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制止城市污水向农村转移,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增强全民的水法制观念和水忧患意识,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在承担生活集中供水功能的水域,严格禁止一切肥水、网箱、围栏水产养殖和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定期开展对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坚决搬迁或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和地下水开采井的周围,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明确其地理界线,并在边界设置标志牌或标志桩。

(三)完善建设管理机制,确保效益发挥

1.加大领导力度,加强部门协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无法完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尤其重要,要在计划、资金、技术、管理、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示范工作;发展改革部门与水利部门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监管,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卫生、环保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

2.把供水行业指导与群众选择相结合。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人饮工程建设中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大省级投资力度、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和乡村群众自筹资金、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多轮驱动”的方式,努力使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得到保障。水利部门作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业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群众,为群众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但是由于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部分地区群众思想传统,还存在等、靠思想。因此,处理好部门的行业指导与群众的自主选择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要通过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迅速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程。如果生搬硬套,或者是强行实施,说不定“民心工程”反而使群众伤心。要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用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通过明晰产权,效益对比,引导民营企业和私人自筹资金,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步伐。

3.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农村饮水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水价必须公开、公正、合理。集中供水站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制定供水价格,较大的供水工程要推广水价听证制度。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供水工程、由社会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其水价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部门商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政策合理核定。对集体投资兴建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水价由村民委员会、受益户和用水协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自主制订。

4.把供水工程市场化管理与村民自愿相结合,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

农村供水工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加强供水工程管理是发挥效益的关键。现在,有部分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采取了市场化管理模式,如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从而实现了以水养水的目的。但是村民自治教育问题也不能忽视,有些农村为了省钱,大吃嘀嗒水(水表不走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许多乡(村)级供水公司难于管理、经营亏损而消亡。为了防止这类问题出现,要加强村民自治,实行供水区内分级计量和户外安装水表,全力杜绝和消除浪费现象发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市峄城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立“供水协会”参与供水管理的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农村供水管理工作权、责、利不统一,影响效率和效益的问题,对培育和提高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工程所有权,建立现代、高效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靠政府大包大揽,却无法全包全揽的被动局面。同时,促进了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水商品意识。供水协会管理模式,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成果真正惠泽到每一个群众,更好地营造供水和谐环境。

作者简介:

李晓娟(1974-),女,汉族,山东省枣庄市人,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陈敏强(1974-),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人,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作者:李晓娟 陈敏强

饮水供水方案安全工程论文 篇3:

民乐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的巩固措施探讨

摘 要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收官,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但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动态、系统的工作,因此现阶段农村饮水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为巩固甘肃省民乐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分析了农村饮水工作中存在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规模化供水、完善运行管护体系及加强水源地保护等措施。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巩固措施;甘肃省民乐县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特别是宣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国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工程基础设施,切实强化运行管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使农村的饮水条件逐年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面广量大,涉及水源、水质等方面的问题,加上受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目前农村饮水工作相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尚存在不足之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文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提出在“十四五”时期,需认真分析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分类施策,切实把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1 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脱贫户的生活生产,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制约因素。稳定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既是农民新生活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农村饮水工程从传统的涝池到人饮解困(自来水供水入户),到饮水安全(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及水源保证率等指标),再到现阶段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国家从未间断对农村饮水方面的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至2020年12月,民乐县运行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61项,覆盖10个镇、17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1.53万人,自来水普及率100%、供水入户率100%。农村饮水工作呈现点多、面广、占线长及关注度高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滞后

回顾民乐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发展历程,总结运营现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专业人员不断积累经验,供水方案设计逐步成熟完善。在借鉴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紧扣设计标准规范,参考成熟技术和已建样板工程形式,严格立项审批。依托项目资金,为解决农户吃上水的问题,在农村因地制宜地建成了一批小规模、单村单井集中式供水工程。

面对饮水安全问题,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只是加固更新。由于历史习惯、协调难度、财力限制及设计理念落后等因素影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仅作为一种提倡和方向对待,无法落地实施。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小规模、低标准的农村饮水工程已不能满足安全供水的标准要求。同时,对比民乐县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的差距,足以说明农村供水的发展方向只能是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而在民乐县境内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际中,存在谋划深度不够、步伐缓慢的问题,相关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此外,专业设计工作方面还存在业务知识学习和创新不够、可借鉴应用的设计素材短缺、“三新”技术掌握运用不足及在人饮工程长期建设与运行管理中摸索总结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不能在设计中长效贯彻执行等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克服障碍,打破各种制约,通过“小小联合、以大带小”的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村饮水工程,才能持续保障农村饮水安全[1]。

2.2 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1)随着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政策透明的增加,人们对饮水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各类投诉不断,无形中增加了饮水工程的管理费用,加重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但镇村一级的责任落实不到位,乡镇政府缺少主体意识,甚至不配合农村供水工程运管;村级管水员公益性岗位落实不力,个别村组村级管理缺位、底子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频发,导致安全供水保障程度较低。同时,目前从事农村饮水村级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人员多由村组干部或是年纪偏大的人员担任,待遇低、换岗换人频繁、约束机制短缺等问题致使其工作不主动配合,执行力大打折扣,布置的工作也多数停留在表面上,对全力抓管理、保供水的职责要求践行不到位。

2)虽然民乐县建有1处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室,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2]检测35項供水水质常规指标均达标,但监督检测工作仅停留在实验室内,不能依据监测数据指导水厂按最经济的方式运行,水质化验报告震慑力不够,不能约束水厂自觉把水质检测监督作为确保供水水质达标的重要举措。

3)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水费收入不计成本,专管单位民乐县农村自来水公司为民乐县水务局下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处于连年亏损状态。点多、面广、占线长及关注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农村供水管理工作繁重,但管理经费不足、投入短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管理机构事多人少、配备简易、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造成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向外单位调动的意愿强烈,专管队伍人员流失严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3]。

2.3 水源地保护建设尚未达标

饮水安全,水质是关键,水源保护是前提。近年来,随着各项水源地保护政策的落实,民乐县已有51处水源地完成界限划定,9处实施了水源地保护工程,所有水源地都架设了制度牌、警示牌及界桩,能严格落实巡查制度,按时发放宣传材料。但由于资金制约,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效果并不理想,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措施和管理措施全面普及仍处于落实的过程中,大部分水源地保护建设尚未达标,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同时,随着环境整治的落实,水源地附近村组每家每户配置了垃圾收集箱,各村建成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各类垃圾得到规范管控,减轻了水源地污染,但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户粪便无序排放及农业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仍存在,对生态环境及饮用水水源地有一定的潜在污染。

2.4 农村饮水入户设施建设标准较低

现有饮水工程入户设施基本是农户自主出钱、出力建设,标准各不相同。自来水入户设施最初安装在农户厨房内,由于冬季严寒,厨房保暖差,入户设施易冻裂损坏,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现有农村入户设施以入户井为主,建在室外,井深大于冻土层深度,底大口小,设施架设在井内,基本可以避免发生水管冻裂的问题。但由于农户经济条件和意识的不同,对入户井的维护管理措施不一,条件好的用砼或复合塑料井筒砌筑,也有的用砌石或砖头砌筑,条件差的还是用传统的土窖。此外,条件一般的村组架设数字机械水表,条件好的架设智能水表,计量精度及抄表充费方式的差异,造成农村饮水村级管理之间差距加大,供水保障水平不一致。落后的村组抄表查表管水员必须挨家挨户进入户井才能完成,增加了工作量,且一个人进井作业存在安全风险。而井内控制阀、水龙头、入户软管等设施质量标准不一,村组内常因个别农户入户设施漏水维修而停水,或不明情况漏水造成道路及房屋积水,反复泄压会影响整个饮水工程的安全供水,进而严重影响农户的正常生活生产[4]。

3 对策建议

3.1 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突出工程实效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且阶段性、动态性、反复性特征明显。现阶段,农村饮水工程规划设计应坚持统筹兼顾、规模发展、标准建设及长效运行的原则,努力打破城乡界限,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综合采取整合资源、联村并网、配套改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运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依据“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指导思想,借鉴城市供水工程成功经验,立足民乐县域内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应着力推动民乐县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民乐县分为河东、河西两个片区,共建6项规模化饮水工程。河西片区依托建成的大堵麻、海潮坝、苏油口集中供水工程,按流域沿山单村供水工程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建成大堵麻、海潮坝、苏油口3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为地表水,覆盖南古镇、新天镇、丰乐乡、顺化乡全部村组和六坝镇、洪水镇的部分村组。河东片区以现有南丰乡农村饮水工程为主,合并边庄、双庄、马营、杨圈、黑山及邓庄单井供水工程,建成了一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可保障南丰镇所有村组及永固镇邓树庄的饮水安全。距离民乐县城较近的村组则继续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的方式提升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永固镇、民联乡、三堡镇、六坝镇的现有单井供水工程合并建设为河东片区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工程,水源地为永固镇八卦村附近的夹心河滩,水源为深井水,就近建设规模水厂,埋设供水管网,重力流调压供水至受益区。在供水主管下游末端布置的主管与海潮坝、大堵麻现有末端供水主管联通,实现民乐县域内农村饮水环状供水、自然分压与补水,全面优化民乐县域内供水格局,缩小城乡供水差距[5]。严格把关规模化饮水工程设计门槛,注重实地考察学习,拓宽思维、丰富素材、优化方案,提升专业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3.2 完善运行管护体系,优化管理结构

强化民乐县农村自来水公司及各管理站组织管理,严格履行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优化公司设立的维修服务队、便民商店等维护服务体系。坚持以表计量、按表收费、公平受益不动摇,及时足额收缴水费。加大工程运行费用的投入,使各项工作规范化运作,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供水,确保工程良性持久运行。要将工程维护保养制度化,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强运行管护人员技能培训,组织定期演练和技术竞赛,增强工作责任感,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要充分发挥对民乐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的检测监督作用,严格履行职能,确保水质达标、运行经济。

随着县域内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及生态搬迁工作的推进,农村供水的服务对象和范围逐步收窄,用水量逐年减少,但供水设施及供水管理不能少。为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管理单位应积极拓宽供水范围,多渠道增加收入,以工程养工程。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定岗,以岗定薪,稳定管理队伍。

3.3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

1)积极争引水源地保护项目,做实水源地保护标准化建设。2)完善水源地管护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源地附近居民的环保意识,自觉爱水、惜水,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3)建设水源地信息化工程,实时收集数据,准确研判水情水质变化,为水源调度和防止污染提供最新可靠数据。4)加快推动实施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动员和引导群众逐步减少种植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风险[6]。

3.4 提高农村饮水入户设施建设标准

饮水入户设施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农村供水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入户设施建设,保障农村供水最后“一米”安全。依据民乐县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及入户设施建设经验,应坚持推广户外井体结构,井内安装控制、计量、过水软管及水龙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建议改变农村饮水入户设施投资思路,将入户设施纳入工程建设预算,探索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的建设模式,即由建设单位统一采购高标准入户设施设备,配发给农户,农户负责设施安装与日常维护,建设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入户水表选择安装智能水表,与建成的信息工程并网使用,以村为单元信息化管理,实现线上抄表缴费,提升村级管理水平,为农村供水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

4 结语

民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全面发展,也得到了行业及社会的认可。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与国家标准要求、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任重而道远,还需水利工作者不断学习、实践、创新,破解难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思余.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浅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1(12):2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 黄胜洪.新时代农村飲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探究[J].城镇建设,2020(9):368.

[4] 范如林.新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特点及管理方式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12):160-161.

[5] 秦旭.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4):103-104.

[6] 赵立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珠江水运,2020(15):113-11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盛  伟)

作者:李侠

上一篇: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云计算中我国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