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论文

2022-04-21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为传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活力,所以,本研究从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整合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不足的同时提出能提高其两者整合有效性的路径,以期帮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论文 篇1: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

◆摘  要:古诗词语言精练富有韵味,结构严谨富有艺术性,蕴含思想丰富具有多样性,是我国文化发展道路上展现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的鉴赏水平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功底,是学好母语与否的直接体现。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意义;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是我们当代的骄傲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教育过程中也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对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古诗词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情趣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积极予以应对。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学习古诗词能够有效提升学习鉴赏能力,诗人极短的语句,反映了当时创作过程中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境遇。因此,学习古诗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将传统文化通过古诗词,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二、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这个发展方向趋势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只会让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对古诗词的教学。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有效地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对初中生进行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已有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因为其相对别的语文学习内容来说,古诗词属于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学习,但是又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有非常多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写作背景与生活实际脱轨,减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字分析每一个句子,并且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学生产生了厌恶心理,自然也就对古诗词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方法不当

当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教法不当的现象,因此,一部分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考查学生的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地学习、消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但是很多教师在这方面明显比较欠缺。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断出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1.古诗词的学习要表现意象与情感

古诗词中作者通常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意象通常不止一个,多个意象连接起来就形成意境,学生只有准确找出意象,感悟意境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提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这其中主要是以悲景意象为主,也掺杂了喜景意象,整体构成了悲凉荒寂的意境,渲染了悲寂的氛围,反衬了漂泊天涯游子的乡愁旅思。另外,教者在教学生巧抓意象,把握情感时,最好还要帮学生把意象分类并理解特定的含义。如“斜阳”这一意象,历来也被文人墨客们用来表现心中万千的愁绪,如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诗人借斜阳和泛着金光的江水表达了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和望穿秋水的眼神。还有些意象,如笛、笙、箫等,通过人的参与,使情感显得更加哀怨缠绵,更能突出离别的苦、相思的深。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借助羌笛声巧妙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中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2.古诗词的学习挖掘课堂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为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突出古诗词声、色、月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积极性及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趣味性教学,设置游戲或者古诗表演等。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可以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把道具准备好,协助学生再现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篇诗词的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领会这篇诗词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有关古诗词的环境、场景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篇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挖掘课堂教学资源也是感受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还能为古诗词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保证。

3.古诗词的学习要揣摩背景文化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瑰宝,因此一定会有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即是创作时的社会和生活环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古诗词写作背景的讲解与阐述,以便融入传统文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生初见标题会误认为王昌龄搬家到龙标了,而实际上,左迁意为升职,龙标则是一个官职,意思是王昌龄升职了。教师应当向学生详细介绍背景,杨花不是花而是柳絮,龙标是官职,五溪是古代一地名,而不是指河流。当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理解诗词就会轻松很多,学生就能理解这是王昌龄升任龙标之后在上任途中,李白写诗相赠,表达祝贺和思念之情。

总之,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延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年8期.

[2]陈钰.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赤子,2019年19期.

作者:王阳蕾

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论文 篇2:

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及相关研究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为传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活力,所以,本研究从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整合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不足的同时提出能提高其两者整合有效性的路径,以期帮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整合路径

前言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覆盖面表较广、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科学的展开古诗词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语文底蕴,也能实现对初中生的素质培育。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由于这一部分内容阅读、理解的难度比较高,所以以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并不好,为了解决这一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间的有效整合就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一、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整合的问题

(一)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控不够

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很多教师无法将他们设计的课堂以预想中的状态呈现给学生,从而大大影响了多媒体和古诗词教学内容整合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人教部编版语文《观沧海(曹操)》古诗词内容时,虽然在教学改革路径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会应用多媒体对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做出优化,但是由于教师多媒体掌控力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对整合多媒体的途径都停留在应用“大屏幕”上,这种方式就很难凸显多媒体的优势,从而影响其两者整合的有效性。

(二)多媒体整合没从学生出发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整合多媒体和古诗词教学内容时会“不由自主”的从自身角度出发,虽然看似这种方式能保障教学目标更清晰、完成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师本”教学的方式削弱了很多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的兴趣,进而影响这一环节教学的效果。以人教部编版语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为例,如果教师从自身角度出发,那么这一古诗词的“趣味”将很难得以彰显,从而影响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整合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多媒体素养,明确整合的目标

教师的媒体素养、专业素养是保障后续课堂上古诗词教学和多媒体有效整合的根本,因此,在后续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就应着重提高自己的上述2方面能力,将多媒体与古诗词教学整合的目标更清晰呈现在课堂中,以此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收获相应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

第一,教師应做好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整合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一工作,为课堂准备足够多的素材才能确保后续课程开展的有效性。以初中古诗词《咏雪(刘义庆)》内容为例,在设计这一课堂前,教师应在教师指导平台上搜集一些有关《咏雪(刘义庆)》内容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研究创新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多媒体古诗词教学课堂,确保各种多媒体技术都能被行之有效的落实到课程中去;

第二,教师则应强化自己制定目标的能力,将“分层”的理念应用到多媒体与古诗词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去,让学生们都能在基于多媒体的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而收获更有针对性的古诗词教育、学习效果。以初中古诗词《龟虽寿(曹操)》内容为例,在整合多媒体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划分为基础层和能力层,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逐步深化自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从中收获更好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路径激趣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课堂上的重要表现,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也应将多媒体和古诗词教学整合的侧重放置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通过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兴趣、热爱的方式启发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内驱力,借此收获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第一,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与古诗词内容贴近的情境,借此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感悟,调动学生阅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兴趣。以初中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将这一古诗词中描述的情境具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想要描述的情感意蕴,进而收获更有效的多媒体、语文古诗词教学整合效果。

第二,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古诗词内容进行扩写和演绎,通过这一高趣味性、高参与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木兰诗》为例,教师可以在应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古诗词内容同时让学生将《木兰诗》扩写为一个“小剧本”,并演绎出来,借此深化学生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化了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所以,本文提出了上述3项有效整合举措,希望能指导后续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史世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5.

[2]薛凤彪.试论多媒体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53-54.

作者:孙小莉

诗词教学与初中语文论文 篇3: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语文学科是初中教学必设科目之一,它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从新时代的初中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其意义两个方面出发,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教学  语文  古诗词  传统文化  途径  意义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中说明,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因此,虽然初中生的语文教育一直都是教学重点,但在新时代也要多加创新,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更要让他们多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国学的了解。

一、新时代的初中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具有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画面感强的特点,因此相比于散文、辞赋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关于这点,刘晓晴认为可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扩大学习范围,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利用知识竞赛,提升传统文化认识;倡导阅读名著名篇,直观渗透传统文化[1]。”

2.就教师的教学方面而言:(1)教师自己要注重古诗词的积累,扩展阅读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授并补充课外知识。(2)细读文本,不仅仅是关注文本本身中的字词句、把握文章精髓,也要关注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3)注重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古诗词是一种言简义丰的体裁,简短的几行字中包含着无限的情感内蕴。教师要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细细品味诗作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感情时的心情。”[2]这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方式。[3](4)要求学生用情欣赏诗词,慢慢培养他们用心写作的能力。初中生的写作材料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来源于阅读积累。古诗词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古代文人的素材,更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審美标准与写作水平,正如赵剑和卞酉霖所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写一点比较短小的现代诗歌,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5)多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如举办古诗词知识竞赛、诗歌创作大赛、经典诵读活动等,或参观名人故里、观看相关节目、欣赏改编音乐、体验传统民俗。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扩展他们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的初中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外来文化不断入侵、并被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接受的今天,在语文学科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来弘扬传统文化可谓意义匪浅。(1)就民族文化而言,:中国古人创作了灿烂辉煌、曾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不可以断绝,否则中国将无以立足于世界之林。(2)就学生本身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也是帮助他们明白事理、形成健全人格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张元媛曾说:“在起点上通过阅读打开一个足够辽阔的文化空间,进而达到精神空间扩展,这对其终生发展中生存空间的扩展,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5](3)就社会而言:只有青少年在学生时期接受了正统教育、形成了健全人格,那么这部分群体才会具有稳定性,从而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建设,更有利于社会整体的繁荣和谐。

小结: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学生能与圣贤为伍、与经典通行,除了基础地解读文本、分析意蕴、要求诵读之外,也要多创新教学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接受并热爱,从而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3月1日

[2]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5年6月

[3]黄春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探析》,《都市家教》,2015年12期

[4]赵剑、卞酉霖《新课程语文诗词教学探索》,《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0年11期

[5]张元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7月

作者:王锦成

上一篇: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论文下一篇:国人中长期投资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