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2024-06-01

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精选12篇)

篇1: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花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所以语文教师应成为一个“杂”家。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

篇2: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

篇3: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一、人格是关键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 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正直善良, 同情弱者, 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 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 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二、思想是基础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 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 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同时, 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这些性质与特征, 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 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这就是说, 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 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 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 关心时事, 思想敏锐,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具有深邃的哲理。

三、技艺是外化

“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 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 无论什么文体, 语文教师读起来, 应是字正腔圆, 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 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 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 名篇佳段不离口, 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 主动背诵, 欲与老师比高低,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 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 笔顺要正确, 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书面, 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 杂乱无章, 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篇4: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人格魅力与课堂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听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教师思想素养与课堂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L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技艺修为与课堂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篇5: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动力

在新课改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要围绕学生开展,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出学生的主观学习动力,这样便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此为前提,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主观学习动力的来源――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是浓厚,其主观学习动力也就越强,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他们的主观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1]。

例如,在《女娲造人》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开课不能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本开始平铺直叙的教学,这样肯定难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当设置一个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一开课不着急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为学生女娲的相关传说以及其造人故事的大概内容,这可以快速的收住学生心神,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将要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过后,教师再抓准时机切入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表现出充沛的主观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观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效[2]。虽然和数学等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教学的抽象性更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语文同时又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性,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才能保证他们领会教学的思想、精神和内涵,而情感又是受环境的支配和影响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情景的合理设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在《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等一系列的课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道具、装饰,将教室设置为春天、冬天、秋天的情景,唤起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记忆,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情感认识变得更加的深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除了情景教学之外,合作教学也是一种开放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而且合作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更多的释放自我,表达出自我的想法、意见,而不只是听从教师的指导,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学习[3]。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相互表达、交流自身想法、意见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思维可以发生有益的碰撞,这会使得他们产生出更多的疑问,并在相互的探讨、合作当中,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例如,在学习了《社戏》、《安塞腰鼓》、《桥之美》、《苏州园林》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建筑进行调查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小组成员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去收集一切相关的资料,如各类图书、电视、网络等等,然后将资料汇总,小组成员集体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取舍、编排、组合,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小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做回报,会使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到、体验到和收获到的知识、能力,就会更多、更深刻。

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措施做出调整、改进和优化,使之能够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征,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实现更快、更好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锋.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学周刊,(15):99-100.

[2]刘祥春,董军元.新教改规模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化工,(06):157-158.

篇6: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分析论文

一、为课文配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能够让学生将记忆当中的表象与所学的事物建立联系,并由学生自主完成创作,无疑会使其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让学生预习八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为诗配画,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画作。当学生画出断断续续伸向远方的马蹄印、山上挂满雪花的树木之后,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定然是深刻而精妙的。而这时,如果我们再加以追问:诗人到底站在那里想了些什么呢?学生经过讨论就会得出结论:诗人感慨万千,但最重要的还是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边的惆怅。这样教学会使学生学起来更加带劲。

二、运用简笔画辅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多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其中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旭《木兰诗》当中有“对镜帖花黄”一说,而课文当中并没有详细解释何为“花黄”,学生难以建立明确的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补充介绍“花黄是南北朝时流行的一种女妆,是在两眉之间的上端涂抹黄色的脂粉,但并不是将整个额头都涂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理解:帖花黄”并非贴上黄色的花朵,而是在两眉之间勾勒出花朵的形状。如果学生还是不懂,我们不妨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三、利用图画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上,我将自己画的一幅《三毛上学图》挂在了黑板前,画面上有一条写有“新中国成立了”的条幅。而后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开展讲故事比赛。学生参与性很高,有人想象是三毛上学后由于成绩不理想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认为是三毛在新旧中国生活的鲜明对比,意在说明新中国生活的美好;而有的则延伸为三毛在上学的路上勇救落水儿童……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应该选择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便于学生理想和想象的图画。

四、利用形象化的动作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当中,形象化的动作有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与学生共同研读《<还乡梦>自序》一文解放,笔者曾问学生:形容写作欲望可以用“燃起”也可以用“产生”,用哪个词更好一些呢?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而后笔者就用手做出了一个大火熊熊燃烧的造型,来辅助学生思考,立马有学生提到:相对于“产生”,“燃起”对作者写作欲望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再如《孔乙己》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硬币模仿做“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以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五、利用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文采非常优美。但是学生在理解十幅浮雕的空间方位时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插图来了解课文当中关于浮雕方位和内容的描述。而后,再用一个硬纸壳做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方位?每一个方位上的几块浮雕?各个方位上浮雕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来一一做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章介绍浮雕所采用的是空间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结论产生共识了。

六、利用形象化的语文唤醒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形象化的语言往往会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文章所描述的境界。如在讲《驿路梨花》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导语:“春天是梨花成型的季节,当你在梨花丛中漫步,满眼尽是洁白似雪的梨花,花香阵阵,沁人心脾;鸟儿在树林中婉转地唱着歌,你又怎能不沉醉与大自然的美好当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哀牢山最高处,共赏美丽的犁树林。”这样声情并茂地导语,定然会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定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

七、总结

篇7: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都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既有崭新的视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针对性强的建议,篇篇扎根、点点写实,“即看”则可“即用”,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由教育部认定的学科课程培训专家具体策划、设计,并参与主持、主讲。培训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注重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在培训的方式上突出了培训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有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教研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有教师的案例示范和心得体会,因此,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目录

1.怎么备好一节课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分析 怎样分析学生

怎样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2.怎么上好一节课 时时关注学生 改进教学方法 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3.怎么评价一节课 怎样观课并作好观课记录 从哪些维度评价一堂课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18学时。

(五)教学方式与时数

1.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指导性读图、启发性讲解为驱动,以小组交流讨论和活动式练习的方法为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主动探究学习。(6学时)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阅读、读图、练习、发现、讨论、活动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学时)

3.指导学生注重本课中教师所供素材和课本中相关资料的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及学生已知信息,进行收集、交流、运用、处理、讨论,训练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6学时)

二、本文

第一章 怎么备好一节课 教学要点:

要上好课,必须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和上好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一节课的内容有其重点所在,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会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一些辅助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深入研究教材中探究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但也要有主次之分,在活动的内容及活动时间安排都要有区别,要在核心活动上搞探究,多花点时间,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搞探究。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1.在创设情景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元素资源意识、爱国教育和化学美学教育,达到高层次的教育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从好学到乐学的转变。而竞争学习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从而达到生成性教学的目的。

2.在以观念学习为本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生成要学什么、什么学、学后什么应用的意识。教师必须的课前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设,当学生反馈的学习能力与预设不一致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补充建构新知识所需的知识支架,使学生知识的生成能够顺利进行。

第二章 怎么上好一节课

教学要点:

培养学生逐步独立地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一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景创设,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知识。

第三章 怎么评价一节课

教学要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语文的价值在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密切联系;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能使他们感到兴趣;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在这里,教师恰当地挖掘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引发其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去经历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体验一个数学过程的生动和有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使其创作性得到释放。整个课充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激情,充满了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考核要求(1)课程作业考核:全程参加本门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作业不少于3篇,视其为合格。

(2)研修实践活动考核:“研修实践活动”是学员在学习期间根据课程要求,运用学到的课程知识或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实践活动或参与开展的教研活动。学员在学习期间参与活动不少于4次(以上传提交研修成果的方式体现)。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不少于3次,视其为合格。

(3)网上阅读、研讨的考核: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阅读课程简报和班级简报,同时还要阅读其他学员的作业,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每个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研讨或回复留言不少于8个帖子。回复的帖子要有价值,有原创性、启发性,有针对性,至少有6个以上被指导教师评阅为有价值贴,视其为合格。

篇8: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一、突出重点,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知识接受率、读写形成率和合作成功率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侧重点, 甚至不同的课也要有不同的提高途径。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 组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一想如何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效率。有不少教师上课以后常常有一种“不知道教了什么”的感受,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并设计一节课的目标和路径, 当然课后也无从评价这节课, 因此有了一种“失落感”。语文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很多, 聚焦到一节课堂上, 我认为还是要抓重点, 通常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提高知识接受率、读写形成率和合作成功率等“三率”上。

(一) 提高知识接受率

语文课是学知识的课, 包括语言的知识、生活的知识、做人的知识、科技的知识等等。要研究如何通过这一堂课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特别是要把这些知识真正当堂消化掉, 除了学生要聚精会神听讲之外,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具, 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 提高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 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尤其要重视课件的应用, 只要有条件, 都尽可能通过PPT来展示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多个方面促进其牢固地掌握知识。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 教师要十分重视发挥“兴趣”的作用, 要想办法在讲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让学生听得全神贯注, 而且要让他们上完课后感到很有乐趣, 还想再学。激发兴趣以后, 还要帮助学生整理、巩固知识点。初一时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小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知识, 初二时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归纳知识, 初三时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整理知识。

(二) 提高读写形成率

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课堂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最主要阵地。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 要引导他们通过课堂训练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 首先是基础阅读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并越来越熟练地标出自然段、通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其次是阅读思考能力, 包括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布局特点等。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主要是多讲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多做写作经验的交流, 采用“即景写作”“记叙文接龙”“自由命题作文”“互命题作文”“作文快速训练”“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要特别重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声读书, 大声说话,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语言表达的规律, 养成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学生将来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语言表达清晰大方的基础, 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

(三) 提高合作成功率

人是社会的元素, 合作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 它主要来自于语文的学习。有不少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实也是在探索通过语文学习来提升合作能力。不管有没有分小组, 语文课堂都应该是一个团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 要把合作的成果作为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指标。教师要引导初中生把课堂看成一次集体活动, 让学生努力在这个活动中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 展示自己的能力。高效的语文课堂, 要让学生真正“说”起来, 保证学生的话语权, 减少教师的话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穿插引导作用, 更多地放低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声音, 让课堂教学更加五彩缤纷,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小团队, 或辩论、或合作, 把语文的任务完成得更好, 使语文课因为学生间的合作而更加精彩。

二、讲求实效, 狠抓初中语文课堂的备课模拟化、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民主化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是长期工程, 需要多方合力, 围绕目标去持续不断地完善措施、落实措施。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三个环节的措施。

(一) 注重备课的模拟化

初中生对形象内容的接受仍然高于抽象内容, 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的着力点要放在形象元素的增加上,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像小学教师那样, 继续更多地在形象教学上做准备, 而不是以教“大孩子”自居, 简单地重复那些模式化的备课内容, 甚至靠“肚中货”而将备课与上课截然分开, 搞假备课、真上课。特别是语文, 很多东西需要通过与时俱进地吸收最新案例、最新事件、最新素材来讲得更加接地气, 如果没有用心备课, 则很难提高效率。备课的关键是模拟整个课堂, 尽可能提高“笑”果, 想办法在细节上让学生记得住、读得懂、写得出。教师要变学生的预习为教师的预习, 特别要重视导读的设计, 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懂得了本课要学什么, 怎样学, 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

(二) 注重手段的现代化

相对于一支粉笔、一本书, 图片、电影、音乐、动画等现代展示方式,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得当也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教《故宫博物院》,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 这对到过故宫的学生来讲不复杂, 但对没去过或去了也没认真看的学生来讲, 要让他们想象出故宫的巧妙布局和壮观、精美,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 以“旅游”形式, 让学生看故宫的视频, 了解故宫的各个部分及功用, 这比空洞地讲解要高效得多。如此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教学, 可以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多学多用的地方。

(三) 注重课堂的民主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里轻松地学习, 对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保证与提高也相当重要。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一定要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要让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感到教师关心自己、尊重自己, 而不是因为学生优秀或差劲被冷落在一边, 那么学生听得进, 教师讲得顺, 师生合作的效率显然要高过整齐划一的中等水平讲课方式。

摘要: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核心是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 通过更恰当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提高效率的重点是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接受率、读写形成率和合作成功率, 关键是语文教师要讲求实效, 注重备课模拟化、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民主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董海壮.如何利用有效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J].信息教研周刊, 2013 (18) .

[2]梁勇.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山西青年:下半月, 2013 (7) .

[3]王娟.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永富魅力[J].快乐阅读:中旬刊, 2013 (9) .

[4]田永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 (8) .

篇9: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

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如果他的老师以所教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不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的、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呢?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魅力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趣索然呢?除了与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观点过于保守,照搬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后,一定要冠以这“还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了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深度,唯上唯书,又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效率呢?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若思想僵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比,语文教师应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语文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写作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篇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论文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语文是每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学生花费在语文上的时间多,但是收效很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很难被挖掘出来。实践证明,这是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会忽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把学生培养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社会、新需求,获得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定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新式教育。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下大力气。下面我结合经验,试着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教学过程要精心安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学习的出发点。中学生的记忆力和识别能力等都要优于小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初步对常见问题的理解能力,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索思想有所增加,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加强对该学科的知识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很容易。一位教育家说过:只要有人要学习,教学就不会消失。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教师把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语文课堂教学也就会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师生再一起主动思考问题,便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去挖掘新的知识。

(一)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我们都具有的一种意识,新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注意力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综合一切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助于学生快速走入到学习中去,为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到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语文教师可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内容制成几个简单的动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讲解的需要随时用多媒体播放给大家。这样的教育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交往的人,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往往不能去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课如何熟练和精彩,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是否投入、是否很轻松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与外延。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把引导学生科学地走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目标去实施。这个过程很关键,要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所以,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小组的建立,人数不宜过多,以5~7人最为适宜,坚持做到每个小组内的同学学习的基础要互补,学习习惯要有相似之处,这样实施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讨

篇11: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阅读效率论文

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便可以让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为丰富。而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速度;技巧;概括;思考

一、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一点,在限时的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第一,扫视阅读法。即拿到一篇文章时,不要逐字逐句地阅读,直接扫视全文,重点阅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最后一句,其他内容一扫而过,这样可以最快速度地掌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主体结构。第二,避免回读。根据人体的眼球构造原理,阅读时,眼睛的扫视范围为8个字左右,我们是按照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进行的,当我们遇到需要思考的时候,往往会自然地回头阅读,使眼睛形成“负移动”,致使又重新阅读,反复阅读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用手遮住之前读过的内容,使眼睛只能正向移动,让阅读效率翻倍。第三,整体阅读。很多人在阅读文章时会一字一字地读,稍微好一些的是一句一句地读,这样阅读的速度很慢,并且不能形成连贯性的阅读思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快速地连贯地把整篇文章在脑海中一气呵成地从头读到尾,这样有助于我们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控。在一些时间紧张的考试中,若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阅读思考,这不外乎为一种方法。第四,选择合适的阅读环境。环境要适合自己,太舒适的会让人慵懒,太苛刻的不利于沉淀。阅读时,光线的影响最为明显。光线暗淡或刺眼的场所,让人眼睛不舒服,因为你不得不眯起眼睛来看,眼睛的疲劳会降低速度,同时也损害我们的身体。导致我们看一小会儿书就需要缓解眼部疲劳,不利于我们连贯阅读。第五,避免想象。阅读时,文字往往会引发大脑的各种联想,我们的手指、耳朵等身体部位也会产生各种动作,对阅读效果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这需要长期的锻炼,让它像习惯一样跟随着自己。在阅读时,不断地调整自己,让自己处于一个最佳的阅读状态。

篇12:初中语文论文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本着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初中所开设的基础学科几乎全列入中考科目中,初中生对所有的学科都不能忽视,这无疑分散了学生对所谓“主科”的学习精力。当年,作为三大“主科”之首的语文备受学生重视;而今,语文的地位可谓江河直下,不仅课时减少,学生的学习重心有所偏移,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在消减,学习的积极性在降低。是谁将语文逼入学生不愿涉足的狭窄领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得反思自己,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是否将语文的精彩演绎出来,是否展现出语文动人心魄的魅力。我们常常看到,让学生恹恹欲睡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没有多少内容投影在学生的的心底,引发学生心湖的波动。拖沓、冗长的讲解、分析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消磨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呢?这当然没有固定的模式,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找准突破口,提挈全篇。

正如行军打仗,如果谋划得当,巧妙突破,便势如破竹,轻松占据城池。在教学课文时,如果切入点设计得好,可以带动全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很容易达到,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以文题入手切入。

师:(板书课题后,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 生(齐):三点水。

师: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 生(齐):跟水有关。

师:这个“泊”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齐):湖泊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一看文章题目,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生1:罗布泊已经消失了。生2: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师:“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齐):美丽。

师:哪个同学把他们的意思合起来说说? 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后来消失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师:对了,罗布泊曾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你再读一读这个题目,你能读出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呢?

生1:惋惜的。生2: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这位老师抓住文题的“泊”、“仙”、“消逝”等字眼,让学生迅速抓住了全文的核心内容,并领会了作者传达出来的惋惜、悲痛、遗憾的感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后面的语文活动学生就很容易把握。

再例如重庆市特级教师陈跃在教《鱼我所欲也》一文时这样切入: 上课伊始,师在黑板上板书两个词语:选择、抉择。师:同学们认为这两个词语使用上有区别吗? 生1:“抉择”的语气比“选择”更重。

生2:“抉择”是指大事情,“选择”是指小事情。

师:(不急着表态,在黑板上板书课题《鱼我所欲也》。)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常常需要我们做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可我们有过面临抉择的时候吗?

师:同学们刚才对“选择”、“抉择”的比较基本是正确的,老师补充一下,“选择”是较为一般的挑选,而抉择则是人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非此即彼的取舍!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陈老师从主题入手进行教学,为整篇课文的教学蓄势兴波,降低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理解的难度,并富有激情地对学生进行了人生指导,导入方式颇具匠心,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艺术。从哪一点切入更易抓住课文的灵魂,这需要教师精心的构思,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思路

这应该是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等),理出文脉,从而对课文的行文思路有明晰的认识,对全文结构有整体的把握,就能高屋建瓴,产生整体感知的意识。初中课本中有少说明或议论性质的文章,本身层次清晰,如果将主要信息提取,全文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我们提取中心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通过提取中心句,浓缩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也能认识到作者由总到分的结构安排及由主到次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再例如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我们可以提取过渡句及反映作者观点的句子: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第一要敬业„„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通过疏理课文,能把作者最集中的意思直观地揭示出来,思路的明晰化使学生领会出作者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并意识到行文的严谨,对他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了概括性的提示信息以外,课文中还常有一些含蓄深刻,揭示主旨或蕴含丰富的关键句,这是作者思考的结晶,应该培养学生对这些语句敏锐的感受力,抓住了重要的信息,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核心。

三、设置核心问题,深入探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接二连三地向学生发问,一问一答,步步紧逼,甚至于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揣摩的时间,更不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气氛紧张,由此让不少的学生怕了语文课。问题太杂,必然导致分解过细,易于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引发精神上的倦怠。那么,是否可以设置“大”问题,牵一发而全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交流中体会发现的喜悦感,在与同学思维的火花碰撞中,辨析理解的偏差狭窄与准确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全面。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课,可以设置问题: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刚开始也许只找到表层的原因:惑乱军心。但深入探讨后发现文中有关键句:“数犯曹操之忌。”可见“惑乱军心”只是借口,曹操早有杀杨修之心。那么杨修犯了曹操哪些忌讳呢,学生会一一讲述杨修犯忌的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全文的内容。如果再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杨修之死更缘于他恃才放旷的性格及卷入曹魏集团的政治斗争中,为阴险狡诈的曹操所不容,以致招来杀身之祸。一个核心问题,牵动学生对课文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一切水到渠成,岂不美哉!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可以从情节入手设置这样的问题:读了《我的叔叔于勒》后,你会发现本文情节曲折跌宕,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呢?这一问题有深度,有广度,极具挑战性。从鉴赏课文艺术性着手,引领学生去发现:悬念的设置使课文波澜起伏,于勒出人意料的命运和巧遇于勒的情节表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形成前后对照。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使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再如《苏州园林》一课,可以探讨: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故乡》一课,可以围绕“故乡的变”展开讨论。

设置能统筹全篇,内涵丰富的“大”问题,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识点,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既可以改革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

四、组合相关内容,分类品析。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如小说类体裁的文章,就可以将课文相关内容优化组合,分类品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例如孙犁的《芦花荡》一课,可以勾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集中评析,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心境的烘托,对气氛的渲染。可以勾画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再如《孤独之旅》一课,也可以将全文分散的环境描写句子组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芦荡的无边无际,浩浩荡荡,感受到它给人带来的压抑感和恐慌感。另外,我们可以把文中反映杜小康心理的句子梳理出来,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和杜小康一起经历茫然无助恐慌胆怯孤独寂寞习惯孤独成熟坚强的心理历程。在对环境和心理的品析中,学生对标题“孤独之旅”有了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杜小康在战胜环境、战胜自我的旅程中长大了的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五、创设和谐情境,激荡情感。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富有激情,能引发学生心灵震颤的美文,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就会加大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赵富良老师在讲《土地的誓言》一课时,播放日军侵华横行肆虐的电影片段,并配以激情澎湃的朗读,使学生内心随着作者“泛滥”的情感激流而激荡着,引发心灵的共振。还有一位老师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播放陕北安塞腰鼓龙腾虎跃的画面,直观地再现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火热的激情和铿锵的节奏。学生在心灵的振奋中朗读课文,就能走入作者所描述的宏大的场面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

除了借助媒体资料,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事例,相近的文字资料甚至自身的经历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的心与课本贴得更近,沉浸在作者所创设的艺术空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六、分配读写任务,亲近文本。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对课文的分析,而不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认为读课文是在浪费教学时间。而我却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对课文内容都不够熟悉,很难谈得上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所以,课堂上是应有学生的朗读声的,当然这朗读也并非全文一读到底,反复操作就会令人厌烦。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读的方式,如品读、选读,分角色读等。在数学课上,老师讲完知识点后,往往安排学生练习,学生学习的效果立竿见影;在语文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写得少,学习的效果不明显。是否也应该在语文课中安排一些写的任务呢?比如写课文中该积累的词句并选词造句;写作者行文的思路,编出课文结构提纲;选取自己欣赏的语句作点评;摘录意蕴丰富的句子作批注;写自己朗读中的疑惑;写学习课文后的感想;仿写文中佳句,仿照课文主旨或艺术技巧写作文等等。

读读写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心灵交流,使他们的思维在对文本的解读中驰骋,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方式,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诸多尝试。但教无定法,因文而异,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摸索。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愿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

用心

爱心

上一篇: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职责(保险)下一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