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审美教育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自2012年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素质教育起”,美育普及就成为了各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目标。科学美自然是众多美学形态中的一种,而初中化学作为最能体现科学美的学科之一,推行美学教育自然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化学的美育功能谈起,进而逐步探讨其在具体实践实际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审美教育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审美教育化学教育论文 篇1:

初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化学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化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化学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一、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化学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中学化学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

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化学中的化学美学是化学与人文学的结合点。它是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化学问题,从而为化学提供人的价值尺度和情感指向,给化学插上了诗意和灵性的翅膀。化学中处处存在美,只要我们潜心去挖掘,就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学资源。像海水一样湛蓝的明矾,像雪一样雪白的食盐,红色的铜,紫色的碘是化学中的色彩之美;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放出的火的景象令人惊叹,“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水中生火”,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神奇的现象令人瞠目;溶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节日夜空五彩斑斓的焰火,人们身上漂亮的服饰等都是化学美的创造。在化学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化学美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化学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创造化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正在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创造着新的世界并继续在未来发挥其中心学科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臭的污水、讨厌的烟尘、难以处置的废物和各种各样的毒物,这些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积极倡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增值,提倡文明适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知识,例如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温室效应等,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学之中是中学化学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开展绿色化学、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化学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化学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化学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化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它应该着眼于化学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化学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化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化学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砺炼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单位:

江苏铜山县刘集镇中心中学`

作者:齐先武

中学审美教育化学教育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及其实施策略

【摘 要】自2012年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素质教育起”,美育普及就成为了各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目标。科学美自然是众多美学形态中的一种,而初中化学作为最能体现科学美的学科之一,推行美学教育自然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化学的美育功能谈起,进而逐步探讨其在具体实践实际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美育;实践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及审美教育,是推动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激发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推动其从感受美、鉴赏美最后到创造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当然,美育并不等同于美术教育,美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了艺术美和现实美。而初中化学则是最能体现现实美的学科之一。因此,推动初中化学美育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必然。

一、推行化学美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纯粹地接受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并没有探索化学,理解化学的意愿,也就更谈不上欣赏初中化学的美感了。而且不单单是化学,其他学科也大体如此。这种美感的缺失的弊端并不是短期、显性的,而是长期且隐性的。学生对化学美、科学美的认知不足,更会导致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出现偏差,不利于其培养理性、客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会对其以后在社会上的生活发展产生影响。

二、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

1.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文化品格,提升个人素质。

美育不但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更是心灵教育和情操教育。渗透在化学教育过程中的美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兴趣、气度、人品,激发学生内心追寻真善美的欲望,滋润学生的心灵,并最终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形成高尚的人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

初中化学更多地带有基础性与启蒙性的特点,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在课堂中接受系统的化学教育。因此进行化学美育会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养成了对于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并不仅仅是书本上枯燥的知识,更是浸润在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只有当学生形成了对于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才会更加主动、认真地学习化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同时,学生拥有了学习意愿,才会更加主动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进而反补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将知识掌握运用得更加坚实、熟练。

3.培養学生形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化学学科的核心就是积极地思考,进行化学美育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舒缓、向往的心境下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美育的氛围下,学生在教师的思唯引导下进行“学习——疑惑——解答”的过程,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促进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的现实美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感受到化学对于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巨大贡献。能够让学生更科学、客观地看待化学在改造自然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在潜意识中加强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初中化学美育的实施策略

1.培养教师的化学美育意识,从根源上推进化学美育活动。

教师是施行化学美育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化学美育之前,应当首先让教师们养成美育的教学习惯,树立化学美育的教学意识,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化学美育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群体养成了化学美育的意识,他们才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化学美育。

2.采用多元化方式挖掘化学教育的美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整理化学知识中美的一面,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体现出来,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化学美,体验化学美,欣赏化学美。

实验是化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验现象将化学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切实地感觉到化学现象、化学反应中散发出的美感。

3.重视化学美育过程的落实。

化学美育是一个激发学生审美兴趣、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经验、纯化审美意识,完善审美结构的过程。因此,化学美育是要在长期且动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渐渐形成的,如果化学教育仅仅停留在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呈现化学美的层面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充分体味化学美育的完整过程,才能让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愉悦地体会化学之美,最终达成化学美育的目标。

4.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构建美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化学美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尊重时,学生才有学习化学美的意愿,教师也可以更方便地开展教学工作。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格美、仪态美和板书美都能令学生加深对教师美的欣赏,进而更有助与对化学美的理解与学习。而教师能够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做出积极美好客观的评价,更能加深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化学美育活动地开展。

四、总结

化学美育是在当代新课程背景下的时代需要以及历史必然,对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人格,提高审美水平,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养成环境保护意识都有巨大的作用。

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化学美育应当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目标与方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优秀自主的学习气氛,将化学之、科学之美美渗透到化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美育,才能培养出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优秀人才,才能推进全面彻底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江乐霄,王伟.初中化学中的美育:功能、类型及实践策略[J].化学教学,2018(07):23-27.

[2]刘鸿艳,陈新丽.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18):195-196+194.

作者:杨亚莉

中学审美教育化学教育论文 篇3:

把追求“真善美”融入化学教学中

化学教育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育之一,若只单纯停留在对一种化学学科知识的传授,无疑是对化学教育功能的错误认识。社会上屡次报道的新闻:假酒事件;化学污染屡禁不止;利欲熏心,不顾职业道德而往食物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如用激素促使鸡生长,用硫黄熏银耳,用洗衣粉作炸油条的膨化剂);亚硝酸钠误为食盐引起中毒事件等等,这不能不说是化学教育的悲哀。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学科的学习活动来促成“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化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化学意识的,能够追求生活中真、善、美的高素质的公民,而不是只注重培养少数的几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步通过化学教育感悟人生中的“真、善、美”,自觉提高对科学、对人类、对生活的认识层次,自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求“真”,“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反映

1.追求辩证唯物主义

初中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另一方面由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又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知识规律的掌握。这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教材和处理教材。 如通过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学生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如何预防破坏性爆炸发生,同时还会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爆炸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通过对二氧化碳物理、化学性质的探究,体会物质的性质是怎样决定物质的用途的,了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物质存在的两面性,了解保持自然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在进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子原子的结构、性质的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的教育;在进行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溶解与结晶的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在进行燃烧的条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的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的教育等等。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和领会“客观世界中,物质是可知的,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可改造的”等等观点。化学课堂教学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分析方法,学会应用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抓住事物的“真”的本质,避免思想行为的盲目性。

2.追求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化学实验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学生以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构筑知识框架,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另外,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即通过化学知识教学适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而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思维品质的契机。比较、概括、综合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以及知识间的概括、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如在学习了O2、H2、CO2 三种气体的性质及制取后,H2还原CuO、C还原CuO 、 CO还原CuO的实验学习之后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求“善”,“善” 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价值判断

1.追求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科技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化学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进行的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是很丰富的,有反映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伟大成就的,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造纸;湿法炼铜;瓷器的烧制等;我国科学家于 1965 年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授国情知识还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讲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要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又要激发学生知不足而努力学习。这样还可以促使学生看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激发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学习化学的热情。

2.追求环保意识

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环保行为。人类在不断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为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生命。教师要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经常介绍人们目前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种类的灭绝、有毒化学品等知识,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强烈的环保意识。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我们不能自私自利,要善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有关环保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要求也是全面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可利用课外活动、实验、社会调查、参观、纪念会、研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等等,对学生进行环境忧患意识、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等等方面的教育。

三、求“美”,“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美的感觉

1.追求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除了具有科学所特有的一种美感外,还具有化学本身所独特的美。化学知识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化学的自然美、变化美、图案美、造型美、社会美、化学家的性格美等等。这些蕴含在化学教材中的美育内容,需要教师潜心挖掘。

2.在教学中要讲究艺术 , 融审美教育于教学的自然过程中

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教会学生如何带着正确的观点去发现或展示“美”。例如,物质结构知识是联结化学体系的核心支柱。引导学生形成并运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认知程序,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一种美感心理效应。再如,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具有辨证的形式美。一百多年来,它之所以驰骋于化学科学舞台,其完美的表现形式与内在规律的统一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张表包括了元素的性质与变化的无数事实和规律,使复杂缭乱的元素界井然有序,和谐统一,强化了科学的表现力。它的表现形态艺术美与内涵的科学美,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产生美的愉悦感。

总之,化学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教师要通过化学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我相信,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动力和情感支持。

作者:孙学武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