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思想论文

2022-04-16

[摘要]20世纪初叶以来,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后得以广泛传播,杜威的职业教育在思想、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教育思想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教育思想论文 篇1:

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设置反映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使命。从历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奖项结构分析可见,一是突出了教师主体地位,杰出教师奖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半壁江山;二是突出了校长领导作用,杰出校长奖占比近三成;三是突出了学校整体标杆,优秀学校奖占比近二成;四是优秀理论研究奖数量削减,评选更为审慎。新时代要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重实践:加大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实践,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知名度;二是铸品牌:优化调整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项结构,打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金字品牌;三是强弱项:加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对职教理论研究的引导支持力度,深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环节建设。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 ),男,湖南双峰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在读博士。(湖南  娄底  41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评价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A160269,项目主持人:郭广军)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与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宗旨、性质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1917年5月6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9月创办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开创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一套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建立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结构、实施原则与办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使无业者有业,有業者乐业的终极教育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并重、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社会化、科学化和平民化的办学方针;科学性、适应性的专业与课程设置;爱国爱民、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职业道德教育;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关注社会需要和人类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指导体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推进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宗旨、性质和地位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是以黄炎培先生命名的职业教育奖,旨在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发挥导向引领作用,促进立德树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面向全国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技工院校及院校长和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并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的职业教育荣誉性奖励。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表彰活动创始于2007年,2009年通过了国务院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专项审核,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唯一的全国性奖项,由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全国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历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反响好、认可度高,促进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历届各奖项数量及占比分析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从第一届至第六届先后设授了优秀学校奖、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优秀理论研究奖、杰出贡献奖、卓越推动奖、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创新创业奖8类奖项。其中,第一、二届设授了优秀学校奖、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和杰出贡献奖,第三届开始设授优秀理论研究奖,第六届新设授卓越推动奖和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从历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各奖项数量及占比分析可见,一是历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各奖项数整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各届授奖数总计1058项(具体数据见下表)。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优秀学校奖、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优秀理论研究奖、杰出贡献奖、卓越推动奖、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的授奖数分别为210、272、526、23、12、10、5项,各授奖数占比分别为19.85%、25.71%、49.72%、2.17%、1.13%、0.95%、0.47%;各授奖数均值分别为35.00、45.33、87.67、3.83、2.00、1.67、0.83项,各授奖数占比均值分别为17.90%、28.92%、48.31%、2.49%、1.66%、0.48%、0.24%。二是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授奖类别和总奖项数大幅度快速增长,达到各届最高水平349项。2018年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除创新创业奖由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单独评审外,其他共设置了7类349项奖励,其中优秀学校奖、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优秀理论研究奖、杰出贡献奖、卓越推动奖、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分别为80、50、200、2、2、10、5项,前五类奖比较第五届的增长率分别为166.67%、25.00%、233.33%、-66.67%、200%。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历届各奖项数量及占比走势分析

(一)优秀学校奖

优秀学校奖表现出比较重要的占比近五分之一的地位,其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9.77%,历届授奖数占比均值为17.90%。一是从绝对数量看,历届优秀学校奖授奖数量稳中有增,为11~80项不等,历届均值为35项。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数分别为15、15、11、59、30、80项。二是从整体占比看,历届优秀学校奖授奖占比稳中有增,为11.00%~22.92%不等,历届占比均值为17.90%,排第三位。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占比分别为15.63%、13.76%、11.00%、22.01%、22.06%、22.92%。三是第六届优秀学校奖授奖数量比较第五届,有大幅度显著增长,增长率为166.67%,排第二位。(具体见图1、图2)

(二)杰出校长奖

杰出校长奖表现出重要稳固的历届均值占比四分之一多的地位,其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平稳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10.03%,历届授奖数占比均值为28.92%。一是从绝对数量看,历届杰出校长奖授奖数量稳中有增,为30~80项不等,历届均值为45.33项。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数分别为31、41、30、80、40、50项,第四届授奖数达最高80项。二是从整体占比看,历届杰出校长奖授奖占比平稳,为14.33%~37.61%不等,历届占比均值为28.92%,排第二位。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占比分别为32.29%、37.61%、30.00%、29.85%、29.41%,14.33%。三是第六届杰出校长奖授奖数量比较第五届的增长率为25.00%,排第三位。(具体见图1、图2)

(三)杰出教师奖

杰出教师奖表现出最突出的历届均值占比近二分之一的地位,其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4.76%,历届授奖数占比均值为48.31%。一是从绝对数量看,历届杰出教师奖授奖数量快速增长,为45~200项不等,历届均值为87.67项。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数分别为45、51、50、120、60、200项。二是从整体占比看,历届杰出教师奖授奖占比稳中有增,为44.12%~57.31%不等,历届占比均值为48.31%,排第一位。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占比分别为46.88%、46.79%、50.00%、44.78%、44.12%、57.31%。三是第六届杰出教师奖授奖数量比较第五届的增长率为233.33%,排第一位。(具体见图1、图2)

(四)优秀理论研究奖

优秀理论研究奖的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4.14%,历届授奖数占比均值为2.49%。一是从绝对数量看,历届优秀理论研究奖授奖数量均少,为0~8项不等,历届均值为3.83项。其中,第一、二届授奖数均为0项,第三届至第六届授奖数分别为7、8、6、2项。二是从整体占比看,历届优秀理论研究奖授奖占比均低,为0%~7.0%项不等,历届均值为2.49%。其中,第一、二届授奖数均为0,第三届至第六届授奖占比分别为7.0%、2.99%、4.41%、0.57%。三是第六届优秀理论研究奖授奖数量及其占比较第五届大幅度削减,削减率为-66.67%,并且是第六届各奖项较于前一届相应奖项而唯一被削减的。此外,第六届共设奖349项,达到历届最高,但是第六届优秀理论研究奖仅设置1~2项,占比为0.29%~0.57%。(具体见图1、图2)

(五)杰出贡献奖

杰出贡献奖的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届均增长率为-16.74%,历届授奖数占比均值为1.66%。一是从绝对数量看,历届杰出贡献奖授奖数量均少,为0~5项不等,历届均值为2.00项。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数分别为5、2、2、1、0、2项。二是从整体占比看,历届杰出贡献奖授奖占比均低,为0%~5.21%项不等,历届均值为1.66%。其中,第一届至第六届授奖占比分别为5.21%、1.83%、2.00%、0.37%、0.00%、0.57%。(具体见图1、图2)

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弘扬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其奖项设置与时俱进,反映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首次设授卓越推动奖和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

第二,突出了教师主体地位,杰出教师奖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半壁江山。杰出教師奖历届授奖总数占比均值为48.31%,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4.76%。

第三,突出了校长领导作用,杰出校长奖占比近三成。杰出校长奖历届授奖总数占比均值为28.92%,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平稳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10.03%。

第四,突出了学校整体标杆,优秀学校奖占比近二成。优秀学校奖历届授奖总数占比均值为17.90%,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9.77%。

第五,优秀理论研究奖的评选更为审慎。优秀理论研究奖历届授奖总数占比均值为2.49%,历届授奖数量及其占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届均增长率为-34.14%。这反映出对优秀理论奖的评选更为审慎,更加注重对中国特色职业理论体系建设的学术贡献。事实上,受当前浮躁与不端的学术风气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水平质量、代表性成果、代表性人物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谨慎审视。要想重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生态,推进学术自治,构建学术共同体,营造优良学术风气,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更好地服务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研究者必须奋勇担当,主动作为。

(二)有关建议

1.重实践:加大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实践,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知名度。第一,突出思想引领,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实践。一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宣传。要大力宣传黄炎培教育思想特别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通过评奖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精神,树立现代职业教育价值观,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方法论。二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要坚持深入研究,通过评奖引导广大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发挥优势,丰富新时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新内涵,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引领性。三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通过评奖引导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自觉、主动地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应用到具体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第二,突出公益引领,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功能。一是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通过温暖工程引领社会各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服务。二是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宣传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民办职业教育调查研究,支持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三是促进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特色优势,促进海内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第三,突出示范引领,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宣传。一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奖项内涵宣传,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认知度。平时及申报阶段,要广泛宣传发动,扩大参评面,发现先进典型,提升申报者的竞争性、代表性、先进性和典型性。二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典型事迹宣传,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知名度。对获奖单位与个人的先进典型事迹,要通过颁奖大会,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互联网等立体媒体,微信、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引导,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评奖活动宣传,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认可度。加强教育、人社等政府部门对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奖表彰活动的协同支持,凝聚各方面合力,更广泛地激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

2.铸品牌:优化调整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项结构,打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金字品牌。第一,突出质量导向,完善黄炎培奖各奖项的评选条件标准。一是坚持质量标准原则。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健全奖项设置体系,完善各类奖项的条件资格标准,规范评审程序,严格执行标准,扩大参与竞争,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保证获奖单位及个人成果事迹的典型性与先进性,充分发挥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的荣誉激励作用。二是坚持质量过程原则。要将过程性质量评价和形成性质量评价相结合,将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各奖项成果的形成过程评价与最终结果评价相结合,提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成果形成过程的广泛参与度和受益面,使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坚持质量发展原则。要给质量发展留空间,考虑到区域性、层次性、类型性差异,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和教师立足地方、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质量。第二,突出協同导向,优化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各奖项的结构。一是突出重点,统筹各奖项的比例结构。二是兼顾平衡,统筹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比例,给予民办院校、技工院校适当比例。三是协同推动,统筹全国、省市区、县市区各级职业教育社的力量,推进二级或三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体系建设,发挥各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对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和鼓舞作用。第三,突出服务导向,打造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金字品牌。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要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等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及时丰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评选奖项及内涵,打造引导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金字品牌。二是坚持服务社会民生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社会民生发展需求,加强深入关注、服务支持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评议导向,打造引导服务社会民生发展的金字品牌。三是坚持服务学生成长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需要,加强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价值导向评议,打造引导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金字品牌。

3.强弱项:加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引导支持力度,深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环节建设。第一,引导支持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基础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改革建设项目的驱动下,全国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做法,但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现实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供给能力与水平依然不足,甚至对职业教育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元问题都难以求解,存在多头化、政绩化、运动化管理,功利化、短视化、碎片化行动等问题。当前存在的这些职业教育问题与不良现象,都与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力量不强、定力不足、质量不高而紧密相关。第二,引导支持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迈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办实办优办特我国“一流”现代职业教育?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质量?如何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如何有效推进现代院校制度建设?如何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如何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要回答这些问题,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必须积极作为,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则应当给予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三,引导支持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是发挥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不可替代作用的需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综合改革工程,深入持久、科学系统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是深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理论保障。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要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在改革实践探索的同时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实证化、本土化、国际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反思、解构与重构。当前比较薄弱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供给与职业教育改革理论指导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华职业教育社通过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加大对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引导支持是新时代的呼唤,必将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展望

从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的授奖范围上看,受奖主体仍然是全国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技工院校的杰出学校、杰出校长和杰出教师,同时会继续加大表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优秀企业和卓越推动者,继续加大支持创新创业竞赛,推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一流”职业教育发展等将成为表彰的新亮点。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使命、新征程看,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将在推进巩固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发展,支持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发展,支持促进企业支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支持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发展,支持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支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支持促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支持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支持促进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

[2]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1998(5).

[3]庄缇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D/OL].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2018-10-07].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19-2006153715.htm.

[4]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圆满结束[EB/OL].(2018-07-30)[2018-10-07].http://jyt.hunan.gov.cn/sjyt/xxgk/gzdt/tpxw/201807/t20180730_5063614.html.

作者:郭广军

职业教育思想论文 篇2:

杜威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影响

[摘要]20世纪初叶以来,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后得以广泛传播,杜威的职业教育在思想、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我国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职业教育平民主义

[作者简介]周海谦(1975-),男,河南临颍人,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心理测量。

(河南许昌461000)

杜威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一、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根

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优势,在给现代美国职源分析

业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并得以广泛传播有着极为深

来了深刻的影响。不仅为我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初叶,中国正处于社会激烈震荡、各种

供了思想营养,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和推动了我国职业教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历史更新时期。这一时期,一战的爆发使

育思潮与职业教育运动,而且对此后中国教育的改革理念与行欧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无暇东顾,减弱了对中国的经

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济控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此,民族

工业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

的实业界急需与其相适应的人才,而当时的中国教育存在诸多

弊端,集中表现为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实际、生活实用。普通教育

学生失学率、辍学率居高不下,能完成普通教育者也因没有专门

技能而无法谋生;实业学校又偏重理论而轻视实习,学生因职业

技能太差而不受实业界欢迎,出现了实业界急需人才而实业学

校学生不能就业的尖锐矛盾。实业教育急需改革,这正是杜威

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传入并产生影响的历史契机,而杜威职

业教育思想本身所具有的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学校不能脱离

实际生活的本质特点,与

19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寻求实用的

精神高度吻合,顺应了当时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

杜威的中国弟子,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黄炎培等人,在中国

教育界身居要职,宣扬与实践实用主义精神不遗余力,一时使杜

威思想成为当时我国教育理论界的主导潮流。

二、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杜威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产生了一大

批优秀的職业教育理论家,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

想体系,大大推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若分析曾在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几位教育家的职业教

育思想,不难发现他们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学术渊源。

首先,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看,黄炎培、陶行知等人同杜

威一样,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工具性价值。黄炎

培“十分信仰教育为救国唯一方法”,因此,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

教育社,并终身致力于将教育与职业及社会生活贯通。他主张

实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为目的,强调实业教育重实

践,培养有用人才,这可以看做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他明确

提出“盖职业教育就是实用教育”“职业教育为实用教育之极

轨”。陶行知也把职业教育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工具。针对我

国传统教育与社会实际脱离,手与脑分离、智识阶级与劳动阶级

分离的特殊国情,他主张用欧美国家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对此

进行改革,这就是职业教育制度。他说:吾国

“欧美之职业教育,

曩未之行,此则急宜酌采者也。”尽管杨贤江否定了职业教育救

国论,但对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人才,促进百业经济发展方面的

作用则加以肯定,认为“实业教育或职业教育占有近代教育之中

心的地位”。他批评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适应于社会生活之

状态”,培养的学生既不能与欧美竞争,无益于国计民生;又不能

自谋生计,严重地脱离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提出学校教育

采用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求改良,尚有何

“舍采用实用主义,

通哉”,就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其次,从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看陶行知、黄炎培等积极回应

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

其主要含义是将平民主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他认为,

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是第二期

或继续的平民教育。在他的发起下,中华教育改进社与中华职

业教育社协力提倡职业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内设职业教育委

员会,以研究平民职业教育为宗旨,中华职业教育社也确实为陶

行知所组织的平民教育第二期准备了平民职业小丛书。黄炎

培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即从人民生计的角度倡

导职业教育平民化。他认为,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使平民得

到好处,才能解决平民的生计问题。因而,他主张在义务教育

之后,立刻进行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应打破过去

职业教育总是限于中等以上人家的子女,实则此等青年,其数不

及中等以下者多,其需要职业教育,,

亦不及中等以下之切”“如

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

是处”。

最后,从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法看,黄炎培、陶行知等人都注

重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与教育内容的职业性。陶行知强调自

然科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然科学在农业、工业上的应用必

须经由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课程的实施上,他不主张传

授完整的理论,也不主张专门训练某种技能,而提出“以一事之

始终为一课”。他还提出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应具有生利的经

验,即社会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与技能;具有生利的常识,即

来源于生利的经验而又高于生利经验的科学知识;具有生利的

教授法,即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教材性质采用不同的传授方

法。黄炎培主张“以实业为教育的中心”,为此,一要多设实业学

校,二要在普通学校加设职业科,三要倡导实业补习教育。他要

求在设实业学校、开实业科的同时,普通教育亦应改良以适应职

业之需要,或于高小设职业科”“中

“小学应设各种职业准备科,,

学不应专以准备升大学为目的”,就业准备必须合

“升学准备、

一”。他主张实施全面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职业智能,又要培

养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应“一、须有高尚

纯洁之人格;二、须有博爱互助之精神;三、须有侠义勇敢之气

概;四、须有刻苦耐劳之习惯”;既要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特别重

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手脑要联合训练;

“不但着重职业智

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合于这种生活的习惯”,重视谋职能力

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有别于改良艺徒教育。

黄炎培的这些主张与杜威关于职业与文化修养协调的思想不无

相似之处。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影响

1922年

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新学制即壬戌学制,

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学制制定了七项标准:(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

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

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在这

七条标准中,第一、四、五条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生活的

关注,第三条则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谓“儿童中心”主张的反

映,第二、六条体现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民主性原则,第七条

则是根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本身以外无目的”主张而对

“一般的”“终极的”目的之反映。可见,新学制在关于教育目的

的问题上,深深地打上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烙印。作为一个

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和约束力量的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不可避免

地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而带上了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新学制

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规定,其中中等教育阶段共六年,初高两级各

三年,初级中学实行普通教育,但可根据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

业科。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可根据地方

需要,单设一科,或数科兼设。这样的规定为人们所普遍赞许。

新学制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是中国

20年代接受实用主义职业

教育思想改革职业教育的自然结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反

映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渗透着要求职

业教育紧密联系中国经济和生产发展、人民生计和生活的实用

精神。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影响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后,通过我国教育界的大力宣

传普及与实践力行,规范与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与实践,形

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兴学高潮。

首先,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发

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据《教育与职业》第

40期统计,民國元

年时,全国有职业学校

425所,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职业学

校总数达到

1685所,短短

15年增长了

4倍。职业学校的分布面

积逐步扩大,清末的职业学校主要分部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

的少数省区,民国初年的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集中在城市,到了

民国十年,几乎全国各省区都设有数量不等的职业学校,到

1925年,江南的许多农村都有了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内涵有

所扩大,学校种类大量增加。到民国十五年,全国职业学校种类

已涵盖了农、工、商、师范以及职业传习所等。另设有职业科的

中学,职业准备科的小学,职业专修科的大学及专门学校,职业

补习学校和补习科,职业教师养成机关,实业机关附设的职业学

校,慈善或感化性质的职业机关、军队附设的职业教育机关等

十类。

其次,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

革。从课程结构看,根据

1923年

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议订的新

学制师范及职业科课程标准,规定“查职业学校课程,其普遍原

则固在本业知能之养成,然其他与职业相关的知能及人生陶冶

问题决不宜因职业学校而废置”。职业学校之教学科目包括三

大系列:(1)职业学科,所培养各该职业之知能,如农、工、商、家

事等各专科。(2)职业基本学科,所培养各该职业知识之基本,如

农科之须习生物及化学,工科之须习数学、物理,商科之须习算

学,家事之须习理科等是。唯国文、算学为基本必须之学科。(3)

非职业学科,此为人生不可缺之修习,与职业有间接相关之影响

者,各级各科性质情形互有不同,此等科目至少有三种:关于公

民者;关于体育者;关于音乐与艺术者。其教学总时至少应占

20%。这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以提高学生

的职业适应能力,与杜威强调职业与文化修養的协调,反对狭隘

的职业训练高度一致。在

20世纪

20年代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很重要的一项成果是采用学分制和综合课程制,与此相配

合,则要求开设大量选修课。这一改革措施显然深受杜威“活动

课程论”思想的影响。由于受师资不足等条件的制约,这项课程

改革在当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从此后中国职业教育改

革的具体实践看,开设一定量的活动课程,一直是

20世纪中国

职教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再次,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方

法。这突出体现在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以儿童为中心的新

教学方法传入我国,并在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风行一时。

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曾议决过“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案”。

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设计教学法的中心人物、杜威的学

生克伯屈访华,在上海、北京等地讲演介绍设计教学法,这种教

学法对

20世纪

20、30年代的中国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从

1922年起中国的书报上即开始讨论道尔顿制,到

1925年全国实

验道尔顿制的学校共有

57所。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道

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来华讲学,道尔顿制也成为对我职业

教育较有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最后,在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普遍重

视职业补习教育与职业指导。杜威反对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职

业训练,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某种职业所需的职业技术,更重

要的是,给学生一些职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知识,从而使他们能

做出明智的选择,使他们具有关于科学和社会的见识,成为“发

展的人”。黄炎培、陶行知等都很重视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

导,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办学实践中大力

推行。从

20年代到

30年代,中华职业教育社把发展职业教育的

重心从正规职业学校转向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自

1921年

开始举办工商补习学校,1927年到

1930年进行了多种实验,取

得了一定的经验。1932年后进入大规模举办阶段,仅在上海就

建立了

7所职业补习学校。1920年

4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了

职业指导部,1923年设立指导委员会。1924年成立了上海职业

指导所,以职业咨询、职业调查、升学指导、职业介绍、择业与改

业介绍等为内容。

综上所述,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

20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

革的宏观和微观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缺少了学习

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尤其是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思潮,就

无法形成,职业教育制度也无法建立,可以说,杜威职业教育思

想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中国职业

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不可否认,他的职业教育理论存在

不足之处。如夸大职业教育的作用,梦想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造

功能建立一个理想的民主主义社会,以致发展为“教育万能论”;

过分强调儿童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利于教师积极

作用的发挥;强调儿童的经验与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容易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造成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等等。

由于其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

育改革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是积极的、正面的。对此应以历史

的眼光辩证地分析与评价。但从总体上说,杜威从一种广阔的

社会背景出发来研究职业活动及职业教育,反对狭隘的职业教

育计划,主张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需要

为起点,消除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的对立,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

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主张,其基本精神对我

们今天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杨贤江.杨贤江全集(第一卷)[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艾黎明.试论民国初期职业教育思潮与实践[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1).

作者:周海谦

职业教育思想论文 篇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迪

[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平民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基本特征,至今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启迪职业教育的办学者必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络,必须谋学生个性之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启迪职业教育的求学者要端正职业观,摆脱自卑感,要敬业乐群,要精技强能,要积小为大。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 启迪

[作者简介]唐永泽(195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道德本质、经济伦理、高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江苏 南京 210046)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纵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它具有平民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基本特征。下面用四个“千”和“万”对其做一点简要的诠释。

1.为着千家万户。黄炎培成长于国家濒于危亡、人民苦难深重的年代,他早年就怀着深切的爱国热情,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受恩师蔡元培教育救国主张的影响,认定“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继后,他经过国内外广泛的调查考察,总结我国清末民初兴办所谓新学堂的经验和教训。他痛感当时的学校教育完全脱离社会经济和平民生计,弊端严重,“殊与救国之道相背驰”。由此,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三年后又转而倡导职业教育,主张沟通教育与职业来改革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和平民生活的严重弊端。这时,他坚信“提倡爱国之本在于职业教育”。他在谈到倡导职业教育的原因时,说自己是受了三个刺激:“一般社会生计之恐慌为一刺激,百业之不改良为又一刺激,各种学校毕业生失业者之无算为又一大刺激。”他还说:“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教育,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职业教育“本身是平民化的,是为解决平民生计而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是为着解决千家万户平民百姓的生计问题。

黄炎培对千家万户平民生计问题的关切可以说是至爱至深。1924年,他在劝说新加坡华侨领袖陈嘉庚向职业教育捐赠的信中说:“近似注重平民职业教育。以前所办教育,总限于中等以上人家子女,实则此等青年,其数不及中等以下之多,其需要职业教育,亦不及中等以下之切。乃悉其精力、财力,用之于此等青年,而中等以下反不及焉,良心殊感不安。故近年稍变方针,于上海、南京,小小试办,正拟逐渐推广……弟更愿先生将用于中等以上青年之财力,略事节缩以用于中等以下青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此中不少人才,徒为境遇所限,无由发展,为培养人才计,为尊重人才计,似宜注意及此……(教一百个中等以上青年之费,至少可教五百个中等以下青年)。未知尊意以为当否?”

黄炎培的这种为着千家万户、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职业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得益于他的“平民为重”的社会历史观,这正是黄炎培与当时有些也主张“教育救国”的教育家不同的地方。那些教育家主张,救国的关键在培养领袖人才,重点应在高等教育。黄炎培则认为,社会如同花瓶一样,重心应在下,如果重心上移,花瓶就会倾倒,并且他认为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最热烈的要求”。他说:“自工业革命,而劳资阶级分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显著,自然而然发生尊重劳工现象。因为劳工占社会大多数,一切问题,皆以大多数的平民为总目标。尤以平民渐渐的自觉,唤起各方注意,政治则重平民政治,经济则重平民经济,乃至文学也重平民文学。其在教育,安得不尊重平民教育?”正因为如此,黄炎培概称自己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有两个特色,一是科学化,一是平民化。也正因如此,黄炎培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解决千家万户的平民的生计而办职业教育,黄炎培不仅提出这样的主张,并且还身体力行地去做。例如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办,之所以选址上海陆家浜,便是经过充分调查得知那里是平民区,最多者为铁工,次为木工,故学校以铁、木工为主科设场建校。

2.踏遍千山万水。注重调查研究,是黄炎培职业生涯的一个特点,也是他决意倡导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和直接依据。他为改革我国的传统教育而做的实地考察调研,涉足海内外,踏遍千山万水,其广泛深入的程度堪称无以复加。

1905年,黄炎培任江苏学务总会常务调查干事,开始注重实地调查,足迹遍及江苏63县的3/4。

1914年2月,因不满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黄炎培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职务,随后以《申报》旅游记者的身份,到安徽、江西、浙江三省考察教育。这次考察历时95天,行程数千里。考察结束后整理编辑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北上山东、北京、天津实地考察教育,历时36天,撰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考察使黄炎培看到辛亥革命胜利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蓬勃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劳动者。然而在当时,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所学非所用者,比比皆是,这在当时专业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民族工商业所需要的对口专门人才。

为了找到医治中国教育弊病的良方,黄炎培在国内考察之后,决定再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考察。1915年4月,他随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历时3月有余。历经美国28个省区及特区,对25座城市的52所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其间,他还拜访了时任总统威尔逊,会见了大科学家爱迪生。1917年1月,黄炎培又偕同仁往日本、菲律宾作第二次国外教育考察,历时整整两月。

经过国外考察,黄炎培发现,当时欧美、日本、菲律宾等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给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黄炎培发出痛切感慨:当时的中国,“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改良,教育不与职业相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他得出了“盖今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这一极富警世意味的结论。

通过国内国外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比较研究,黄炎培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病,有了深切的了解,认识到教育与职业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是造成这一切弊病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倡和推行职业教育。

3.历尽千辛万苦。自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黄炎培把倡导和推行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行为中心,作为救国救民的事业,历尽磨难而矢志不移,遭受挫折而奋斗不息。

首先,黄炎培顶住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歧视与攻击,坚持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开初不为国人理解接受。社会上许多人因歧视农工商业或以职业为贱而看不起职业教育;更有甚者,有些人还恶意攻击职业教育为“吃饭教育”、职业学校为“作孽学校”。面对民众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黄炎培带领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亲自试验,自办职校,取得实效,以例示人。数年之后,成效显著,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家长,还有闻名前来参观者,都说这样办学作工“好”,面对恶意攻击者,黄炎培则据理驳斥。

其次,黄炎培为建校办学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并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自己不从学校领取工资,清贫持家。有文记载:新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舍及实习工厂的经费,“没有一文钱不是募得来的。”“校舍不够,扩充建筑校舍,教师和学生合力自砌壁,自铺瓦(现今东部有几间屋,还是‘民国’八年第二次建校舍时,师生合力建筑的);运动场不够,扩充收买场地,教师和学生自治,全校不用一校役。”在办学(包括经营校办工厂)过程中,经常入不敷出,以至债额高垒,向银行借款没有机构担保,向社会发行债券难有名人署名。黄炎培为解决办学经费困难曾“千踌躇,万踌躇”“不晓得有多少时候昼不得食,夜不得眠,至今痛定还在思痛”。为了减少学校开支,也为了提高学校的资金信用,黄炎培长期坚持不从学校领取工资,自己家庭生活费用全靠其他途径解决。自己节衣缩食,清贫持家。最困难时,黄炎培曾在街头现场卖自己的字(书法),挣钱维持家用。他还写了题为“鬻”字的诗:“老来鬻字是何因,不讳言贫为疗贫。伤廉苟取诚惭愧,食力佣书亦苦辛。”

再次,更为艰辛的是,那个年代时局动荡,战乱纷起,反动当局或“迫令将学校交出”,或查封学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黄炎培和当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同仁历尽磨难,“死里求生”地干,把中华职业学校的事业坚持和发展起来。早在中华职业学校建校15周年的1933年,黄炎培就谈到:“……到如今,内忧外患,重重叠叠,河山已破碎到不堪了。人民求生不得,吾中华民族的命运,真所谓‘不绝如线’。吾们还在这里举行中华职业学校十五周年纪念,一提到‘中华’两字,唯有痛心。痛心!痛心!痛死有什么用处?还是大家起来死里求生地干。”日军占领上海期间,中华职业学校的主体部分迁至重庆办“渝校”,一部分师生留在上海(法国租界内)办“沪校”。

黄炎培和同仁们的苦心经营,成就了中华职业教育事业。中华职业教育社至新中国成立前有社员三万多人,自己直接创建中等和高等(专科性质)职业学校十所(其中首创的著名的中华职业学校前后有毕业生八千多人),创办职业补习教育机构四十九所、职业领导机构二十五处,兴办农村改革事业三十处。此外,还出版发行了包括《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和《国讯》在内的各种刊物、书籍一百二十余种。

4.留下千言万语。在半个多世纪里,黄炎培先生发表各种文章近五百篇,出版专集论集二十余种。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黄炎培教育文集》有四卷,收录其文章227篇,其中大多是论述职业教育。这些文章蕴涵和体现了黄炎培先生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他长期倾心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的结晶,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一笔宝贵财富,堪称博大精深,有学者称其是一个“富矿”,值得今人好好研究发掘、借鉴应用。在职业教育的基本含义、目的和实施方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黄炎培都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并有充分的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办学宗旨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训育方针是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教学内容是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教学模式是手脑联动、做学合一,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源就在于它回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呼唤,反映了我国民众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内在规律。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办学者的启思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文论,今天读来,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很有针对性、启发性。笔者体会,对于今天职业教育的办学者来说,尤其要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领悟以下四条:

1.必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黄炎培自称自己“几十年的行动,唯一的中心,可说是职业教育”,为此,他曾两次拒绝北京政府要他出任教育总长的任命。他为什么如此执著地钟情于职业教育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何在呢?本社(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的目标又何在呢?往远处说,是实现一个民生幸福的社会。在那社会里,确切达到了‘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的。”他还将为平民谋幸福列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之首,指出:“第一,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有是处。”

由于受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贵劳心贱劳力”的影响,也由于现今的入学遴选考试制度的积弊,使得社会把职业教育视为“次一等教育”,把上职业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这样一种陋见在我国现今社会还有相当的市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举办者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5年11月)上引用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有关论述后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在这次讲话中他还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则进一步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入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由此我们看到,现今我国党和政府已从国计民生的高度来理解与看待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举办者自身不应再囿于陈腐之见,轻视或歧视职业教育,而应珍视和珍惜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用一颗“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的火热的心,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络。黄炎培在倡导、推行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悟出:“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怎么?就是社会化。”他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指出:“(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黄炎培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本质出发,呼吁办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相匹配,加强与职业界、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络,确实是抓住了“怎么办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近十多年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富有社会性这一本质特征的把握也日益清晰。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求: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落实这些要求,尽管会有不少困难,但这些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们必须象黄炎培当年提出的那样,“下决心脚踏实地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

3.必须谋学生个性之发展。1934年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在第一条中开宗明义地说:“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一关于职业教育之定义和目的的概括表述,应该说是非常务实的、全面的、辩证的、深刻的,将“对己谋生”与“对群服务”统一了起来,将发展个性、能力本位与全面发展统一了起来,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人提到增加生产从教育下手,它是第一声。”这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黄炎培早在创办职业教育之初的1918年就曾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三条(前述四条中的后三条),在探索实践16年之后,他又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并列为第一条,还在反映职业教育本质的定义中写上了“使人人依其个性”的内容。

如何谋划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在我国今天的教育制度下依然是个问题。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高压力下,学校辛辛苦苦地“制造”了大量厌学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面临困难和挫折,但不被理解,甚至受到嘲笑和批评,精神上备受压抑,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入了“负螺旋式”循环。这些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同学,相当大一部分进入了职业学校。这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看待学生,帮助他们发现和认清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而增强自信心,激活创造性。与此同时,在实操层面上,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专业选择、课程选择的自由度,要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条件。

4.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邓颖超同志于1987年为黄炎培先生题词:“发扬黄任老热爱祖国、与时俱进的精神。”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1917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有同仁提出应该把我们理想的职业教育来实地试验一下。可是也有第二种议论:说话是容易,实行不容易。要是亲身试验而失败,不是社会对于我们的信仰根本动摇了么?黄炎培认为正因如此,所以要亲自试验。要是我们的理想,连自己试验都还没有成功,还能拿出去哄人么?要是我们存了畏难的心,老是说空话,对人家嚷:“你们去干!你们去干!”而自己怕坍台,不去试验,恰等于带兵的将官不敢上火线。于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冒着风险,克服无场地校舍、无资金师资等种种困难,于1918年艰难地创办起来了。

黄炎培办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实践以及他对今后职业教育的举办者的谆谆告诫启示我们,“职业教育该怎么办”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职业教育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简单效仿某一种模式。所以,我们职业教育界的同仁不能按部就班、年复一年地办学,而必须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求学者的忠告

黄炎培职业教育文论,有一些是对青年学生做的谈话、演讲,这些文论对青年学生充满了关爱和期待,提出了劝导和忠告,尤其值得今天就读于职业学校的求学者好好领悟。

1.要端正职业观,摆脱自卑感。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职从业服务的教育,非职业教育是为后续教育打基础,间接为就职从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业人才。黄炎培说:“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

可是,直至今天,许多求学者把上职业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对所学的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谈不上“有极端的信仰”。其原因是他们本来认为既然上了大学,就不该再到“第一线”从业,再到第一线从业就是“低一等”“矮三分”或者“失败者”。由此心理上缺乏自尊自信,充满自卑自鄙。这种想法和心态在我国由来已久,相当普遍。黄炎培当年面对的青年学生也很多有此观念,他分析指出:“此种种心理,括言之,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总之,受职业教育者,非真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而来也。来学时既无就职之诚,学成后更安有乐业之日?”他把这种心理障碍称之为职业教育的“无形之礁石”。

如何破解这个“职业教育之礁”呢?关键就在于端正职业观,正确认识、对待和评价职业。其实,职业起源于社会分工,每种职业都是社会有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家、公务员、面包师、驾驶员都是不可缺少的。黄炎培认为,职业一名词,包含“对己谋生”与“对群服务”,实是一物两面。他说:“因从事于生活需求之供给,本于分工的自然趋势,养成专门工作,而职业以兴”“所谓用劳力或劳心换取生活需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职业”“关于社会服务的种种事业,吾人应认为神圣高尚的天职”“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程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黄炎培还针对鄙视第一线“动手”职业的时弊,在纪念中华职业学校建校十五周年的演讲中大声疾呼:“中国读书人顶怕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毛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很客气的名称称他们做平民。其实只是表示平民以外,还有不平民罢了),是死用手老不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现今吾校工厂‘劳工神圣’额,还是最初所题,就是当时所用的口号)。”

在黄炎培看来,对人类每个个体来说,什么样的职业算是好职业,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完满结合来考察:一,是否适合个性条件,能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二,是否符合增进社会生产力之需要,能尽对群之义务。这样一种理解,正好与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职业观完全一致。

2.要敬业乐群。黄炎培认为:“职业是人类在共同生活下一种确定的互助行为。职业教育,即是给人们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职。”他反复强调:“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个己谋生活,这种误会,不可不注意。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而且是为社会服务的” “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不具谋生能力,人固无从做起,具有谋生能力,而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更违教育之本旨矣”“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有鉴于此,黄炎培把“敬业乐群”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所谓“敬业”,是提倡“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如何做到“乐群”,黄炎培还这样敬告青年:“人尊敬我,推重我,称道我,勿因而自夸自大;有规劝我的,是他好意,勿拒绝他;就是有非笑我的,也是他的失德,勿怀恨他。”

黄炎培还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制定和完善训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主要内容有: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

3.要精技强能。黄炎培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特征出发,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注重技能,注重实用,要达到“技能纯熟”。他说“职业教育的目标,很简单,很分明,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以后,要去实地应用的。譬如学游泳,是要真会游泳,单说一大篇游泳的理论,哪里行呢?”“职业教育不唯着重‘知’,尤着重在‘能’”。黄炎培于1936年在四川重庆向青年学生演讲中谈到如何才能解决毕业后的职业问题时说,全凭自己去努力做到四点:一要功课好,二要身体强健,三要技能纯熟,四要脾气好。

如何做到“技能纯熟”呢?黄炎培总结提炼出八个字:手脑联动,做学合一。他说“吾们平时所提倡做学主义,他的纲要: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手脑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之能力,而生活之事寓其中焉”;“手脑联合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史上最基本的功夫”,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

4.要积小为大。青年人有了宏大的理想抱负,有了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追求,还必须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从小处做起,从实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黄炎培曾经敬告青年学生说:“诸君既知,人不可无业矣。更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感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

为了使学生“积小为大”,中华职业学校实行“学生自治”,让学生动手做自己的事,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以上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求学者的四条忠告涉及了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条是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即当下所学的专业的态度,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第二三两条是学习修炼的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第四条是学习修炼的途径方法,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今天就读于职业院校的青年学子,认真领悟这些告诫,定当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1-4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作者:唐永泽

上一篇:家庭早期教育论文下一篇:留学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