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升也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产业转型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互动性研究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创意产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1:

绿色南宁 动感城市

香港东方城市创意产业国际机构首席执行官

世界华商领袖年会常设秘书处合作事务总监

中国东盟模特职业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东盟模特选拔会集团首席执行官

中国东盟模特选拔会组织委员会秘书长

香港中国策划研究院驻南宁代表处首席代表

记者:林教授,据我们了解,您过去曾经在乌鲁木齐、厦门、三亚、海口、丽江、大理等国内一些著名旅游城市,为政府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提供过决策咨询服务。您本人不仅是城市运营方面的研究学者,也是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专家。首先,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请您谈一谈您对南宁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和观感。

林教授:因為计划在南宁设立代表处,从2006年的7月份开始,我就开始在香港南宁、香港昆明、昆明南宁之间往返进行考察。因为专业和兴趣的使然,还有业务上的需要,我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对南宁整个城区作了几次专门的考察和调研。在我所能看到的南宁市区里面,在视觉上给我留下了很多特别深刻的印象。

南宁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公元318年自夺晋大兴元年置晋兴郡起,就成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只不过当时不叫南宁而叫邕州。说它年轻,是因为南宁市开发建设热潮文兴未艾。总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快速发展当中。如果让我一定要概括出对南宁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什么印象的话,那么在我的脑海中首先就能概括出这样几组关键词组:绿色、民族大道、南湖、琅东国际新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还有东盟国际商务园区等等。

记者:林教授,能否就这些关键词组请您分别作出一些深入的观感细解?

林教授:就拿绿色来说吧,如果没有新观念下的城市规划,就没有“南宁,中国绿色城市”这样的口号和“中国绿城”这样的美誉。显然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南宁城市的成绩是非常值得称赞和肯定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南宁市的绿化水平还缺乏艺术深度,因而未能绿出真正属于南宁的独特风格来。总体来看,南宁市的绿化格调过于单一,不论是公园广场片区的硬地绿化,还是街头绿地、城市道路接点建设的绿化小广场、临街单位透空绿化、甚至商业广场和许多小区园林造景等等,大都出现单一化。比如民族大道某些路段的三级绿化就排序得很单调而过于雍拥厚重,有些甚至成为游人行走的屏障。通透性很差,市民沿街过往休闲很不方便,有失于以人为本的关怀。也许这是南宁阳光雨露过于丰富的原故。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绿化相比,地处亚热带的南宁市城市绿化,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城市的绿化水平,不只是简单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简单的分布和排序问题。城市绿化是一门相当科学的人文系统工程,也是一门承载地域文化的园林艺术工程。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城市,应当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

“点”就是以街头绿地、城市道路接点绿化小广场、临街单位透空绿化等形式营造出“城市小客厅”的氛围与效果。功能是小型集会和休闲活动场所。

“线”就是在市区主要河流江滨地带、主支干道两旁实施地域特色绿化,使之成为城市化绿地系统骨架。

“面”就是在相对固定的区域集中实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园林造景绿化建设,在功能上起到集散作用。比如多重功能的城市公园。有些还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中控制的田园绿化风光带,比如丽江和大理,通过实施观光农业或菜蓝子工程等城市功能配套,综合开发,提升绿化质量,使之发挥视觉缓冲和自然连接农村乡镇的作用。总之,我觉得南宁的绿化应当注重在艺术风格和地源文化上加以提升,促使绿城因为有“灵气”有“气质”,而绿得更加美丽迷人。

关于印象关键词组提到的民族大道,之所以能让人经过久久难忘,不仅仅因为它是南宁一条非常大气和最顺畅的城市主轴干道,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大道两旁葱葱郁郁的绿化景观。其中最值得赞赏的是,大道两旁克服了华南城市惯有的“路倚楼”和双向沿路开铺的拥挤弊端。因此,民族大道的景致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以不夸张地说,民族大道本身就是南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南宁,中国绿城”的“第一形象代言人”。遗憾的是我上面已提到的格调单一和“地源文化”风格方面的缺馅。至于谈到南湖作为南宁城市的内湖,我发现它的夜景的确非常美丽,尤其是节、假日里,南湖的景观和功能还可以好好地通过规划和设计来不断完善加以提升。

接着简要谈谈关于“琅东国际新城”。在大多数人的心眼里,“琅东国际新城”无疑就是南宁目前最摩登的新城板块。是南宁现代化城市的CBD。这不仅因为“琅东国际新城”正面呼应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更因为“琅东国际新城”拥有在南宁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建筑群体。乍一看,地王国际,航洋国际,汇东国际,金源CBD……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建筑,实实在在地为南宁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增添了现代辉煌的景象,承载着现代化城市的许多气息新象和脸谱。显然,这是“琅东国际新城”极其富丽堂煌的一面。而且详细综合地观察,你还会发现“琅东国际新城”有几幢建筑不论其设计造型,还是自身的功能配置,都十分优秀和合理。遗憾的是在琅东繁华片区,城市功能体现显得不太统一。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以“CBD”为标榜的商圈建筑群里,还随机错落有行政、司法等城市其他功能的主体建筑。从城市功能的合理规划理论来评说,这是“琅东国际新城”整体建筑群功能不太和谐之一。

其二,“琅东国际新城”片区建筑集群不太和谐的体现还在于幢与幢之间的朝向和中观排序上,总的感觉比较缺乏理念规则和审美空间视觉效果。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面向高架桥一边,我发现有一幢高层建筑的主体造型,它的临街转向角度甚至大大超过了25°,已经构成锐角,直线看去,恰似一把利剑直冲高架斩来。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商家会要求这样的设计?后来南宁的朋友告诉我,那是风水需要,我才恍然大悟。让开地源民俗文化不谈,我相信出现这种建筑上的怪象,这已不是城市的规划问题,而是城市建筑规划的管理滞后问题。显然,“琅东国际新城”这张南宁城市对外形象招牌,它的建筑品位需要不断地综合提升,不仅需要建筑导向标榜,更需要人文科学理念来营造。

接着我谈谈南宁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关键词组不仅是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引发点,而且还能带给广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际上,整个广西早已欣起一股强劲的“东盟发展和北部湾开发热潮”,至于这股热潮及其机会,给广西各行各业所带来的意义和体现,大家有目共睹,勿须再多论述。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可能的作为,以及它所附设的民歌广场未来可能的作为的一些观感和建议。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它所附设的民歌广场,不仅是南宁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更应当把它所附设的民歌广场建设成为南宁城市会展演艺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建设基地,南宁旅游观光的必到景点之一。

我觉得会展中心在博览会召开期间装扮得非常漂亮,非常引人注目,经济文化氛围也营造的异常热烈。但会后景象氛围落差很大,显然这是临时应用造景过多而又过后拆除的原因。这很不利于充分发挥博览会的延伸辐射和塑造南宁城市品牌形象的作用。尤其是民歌广场,平日里观看觉得非常空乏。我建议南宁市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可以研究规划在民歌广场建设一些可持续性的、资源共享的人文景观设施。比如建设一个永久性的现代化声光电多功能演艺舞台,以及相应的可以替代围墙的休闲观光营业配套设施轻型建筑等等,把它定向打造成为南宁市一个常年演艺不断、旅游必到的游览观光首推景点。好让民歌广场的人文景观氛围和会展中心的会展商业氛围相得溢彰。还可以研究探索推行国际化的文化产业集团演艺运营机制,让“南宁民歌广场”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真正发挥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立足于广西、依托国内、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跨越平台。把“南宁民歌广场”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办成真正意义上的永不落幕的“民歌艺术节”和永不落幕的“博览会”。让“南宁民歌广场”真正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和“天下游客向往的地方”。“云南印象”可以天天演、夜夜演,我们“广西民歌”为什么就不能天天唱、月月唱?!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留给广西广大文化产业工作者来研究和思考。

记者:林教授,我们觉得,您的这些观点和建议都很不错。那么,我们想请问林教授,您对南宁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有什么看法呢?能否谈一谈?

林教授:以我个人所知,还谈不上看法。关于南宁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市的战略定位,我最近查阅了南宁市“十一五”制定的城市发展规划纲要。从决策科学角度来综观,该规划总体上符合“宏观把握、中观定位、微观入手”的城市发展规划规律和原则。该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新区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进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以良庆为重点,带动邕宁和江南发展。2007年,原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南宁市考察时就提出:从现在起,要实施重点向南发展战略,开发新区,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区建设,力争核心区今后五年初具规模,更长一个时期的目标是进一步拓展五象新区,在这个方向上再造一个新南宁,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根据正在编制的五象新区的初步方案,五象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文体、商业中心,物流、制造业基地。在发展规划上主要考虑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相适应,从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在产业布局上注重以产业为动力,通过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的规划,带动城市跨越式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注重文化产业品位的提升。在弘扬有形、无形的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在生态环境方面注重公园湿地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建设人人向往的宜居城市。从总体上来说,我个人认同这样的方向和定位。的确,南宁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新的发展条件和多区域合作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南宁的城市定位和方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我个人非常赞赏刘奇葆书记这样的观点:“定位区域性国际城市,要跳出南宁,以更高的起点,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规划南宁。立足于多区域合作,立足于现有优势,立足于未来发展,认真审视南宁的城市定位。”

在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方向方面,刘奇葆书记也阐述得十分明确。所谓“区域性国际城市”,主要是经济发展参与区域经济的循环运转,使城市功能在区域内发挥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国际城市具有一些特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广泛的国际经贸联系,是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聚集中心,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和较好的服务功能,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居民构成中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国籍的常住和暂住者,城市基础设施发达,有一流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服务,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基础,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显然,南宁离这些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应该朝这个目标和发展方向努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南宁市要及时制定并实施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记者:最后我们还想请问林教授,假如从城市形象角度来审视,我们想听听您对南宁这座城市,在城市形象的品牌塑造方面,您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林教授:我提三点想法和建议。

第一、做好南宁城区水系应用景观规划,建设南宁独具广西壮族等多民族地源文化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园林绿色水景艺术街道景观设施。

南宁城市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清静而温柔的邕江之水经过城区缓缓而过,青波荡漾的南湖之水依偎城懷而泱泱留恋,注定已成为南宁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宁市总体形象的定位,其城市自身文化气质和品格韵致的提升,都有赖于对邕江两岸和南湖之滨进行更高水平的综合整治和规划设计。邕江和南湖之于南宁的意义,比它们当作南宁的“赛纳河”一点也不为过。然而,这是一项南宁市非常重要的水系景观系统工程,留待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题来让专家学者和设计大师们讨论研究。

今天我想提议的是,目前南宁市区有条件实施,而且能够快速见效的一项城市绿化配套靓丽工程那就是城区园林绿化水景艺术街道景观设施。象人造水幕、喷泉、音乐喷泉、观赏鱼水池,小桥流水等等,把它们分布在广场、草地、公园、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甚至分布在林荫小道,它们可大可小,它们可低可高;即有气势磅礴,也有轻吟小唱。就这样,当它们注入城区的肌体时,就象血液,使整个城市就会“活”起来。充满生机,充满灵气。

常言道“有仙则名,有水则生”。的确,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我所倡议的城市喷泉水系设施,除了能美化装点城市作用之外,根据城市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合理的城市喷泉利用,还可以大大地改善城市室外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吸纳灰尘,缓冲太阳强光辐射,消减城市噪音。更为奇妙的是,城区中的喷泉悠然洒开的意境,可以使城市人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紧张带来的压抑得到有效的松解,城区中的喷泉自然洒落产生的潺潺水声,还可以使因劳碌造成烦燥的人们心情得到清静,可以使心情愉快的人们更加热情洋溢,可以使情感失落的人们心灵得到安慰……。喷泉的好处真是举不胜举。

是的,这么好的设施,南宁有条件为什么不去建设?在这方面,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我们既可以引用自来水、自然水,也可以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排放引水、商用排放引水、生活排放引水。既可以用电能支持动力,也可以使用低廉的太阳能支持动力,或者利用自然落差支持动力,或者设计水流循环支持动力。所以,我可以这样地概括我的概念导向建议:南宁市完全可以依托邕江水源,利用绿化优势,做好用水来点缀亮丽城市的文章,定格南宁城市形象外在气质,从而定位南宁城市“绿色南宁,动感城市”形象塑造的独特风格“满城绿色,水艺纷呈,花香鸟语,潺潺水声”。以绿色为衣裳,以动感为本质。让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商业气息来共同为城市形象气质造就修炼。让生态、人态、世态“三态和谐”。这样的愿景,不正是建设南宁“人人向往的宜居城市”所必需的吗!

第二、重视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快速提升南宁城市文化气质。

据统计,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30%。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已超过37%。照此发展趋势。预计到2010年,城镇人口将实现6.3亿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2020年将超过60%。目前,就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特色危机”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不少城市的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大规模建筑群和大体量建筑物,导致“千城一面”。一些历史性城市和街区,正在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

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当中,城市魅力是城市文化素质的高度体现,也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的崛起,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新的一轮城市竞争中,南宁市同样面临着在全国尤其在西南其它城市的比较中,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和形象塑造的问题。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们形象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它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它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产业结构特点,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色。独特而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使城市的无形资产得到增值。对内可以使城市居民增强归宿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得到旅游、投资等方面的回报。

城市形象的塑造、推广和管理是一项综合的人文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种形象要素的整合才能实现。培育和推广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独创的文化节庆和商业会展活动,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快速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品牌的公关手段。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灿烂,如今虽然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节、妈勒走天边、壮族风情、女子天琴等地源生态文化品牌和各地琦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但是,南宁市的旅游景区景点总体上还缺乏亮点和吸引力。近年来,随着贵州、云南、海南等西南开放城市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广西形成竞争趋势,广西部分旅游城市潜在着成为贵州、云南、海南等旅游过道的危机。此外,到广西旅游观光的游客,多数向往桂林山水。那么,怎样促使广西各个潜在旅游城市地源生态文化和自然风光景点,能够更好地做到“最能吸引人来、最能逗人留住、最能让人乐意消费”,已成为广西首府南宁市打造“魅力广西”旅游集约城市重大面临课题。我个人通过调研初步感觉,就目前南宁城市的文化产业格局形势而言,如果能够研究创新和整合出一套符合南宁实际的城市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凭借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之势,利用南宁民歌广场这个共享舞台,以南宁民歌艺术节和大地飞歌品牌为契机,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遂步向“南宁月月是节庆”的目标发展,为塑造“绿色南宁,动感城市”形象品牌奠定稳固基础。增创这一独特的具有可持续性举办的连环演艺节庆,充分利用南宁市独特的区域优势,挖掘整合广西地源文化资源,引进融合东盟十国风情文艺,让外来时尚先进文化与地源生态传统文化相互动,引发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型先进特色文化,在通过举办大型演艺节庆活动和会展经济活动吸引大批国内、国外商家、游客和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同时,促进人们对南宁城市产生广泛的印象和认同,从而达到迅速提升南宁城市形象,使南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广西北部湾、中国西南部新一轮开放城市的浪潮中赢得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打造和办好“南宁月月是节庆”这一构思理念下的大型连环链式演艺节庆活动和会展经济活动,本身就是树立城市形象的有效举措,它的不断创新和延续,也是城市形象塑造和推广不断产生效应的延续过程。成功的城市节庆活动品牌,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招牌;成功的城市会展活动品牌,也是一张传播城市独特文化的广告招牌。

归纳言之,城市形象是一种特有的公共产品,它的塑造传播和管理是一项人文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广告、一次公关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公众、企业的广泛参与,它需要借助于专业机构的帮助,整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运营手段,才能造就独特的城市形象,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赢得品牌竞争优势。建议南宁市政府组织文化产业工作者和有关专家研究论证,是否可以把这一可行项目纳入“十二五”计划,并作为“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在本来意义上就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工程来实施。

第三、为了总结上述建议和概念规划观点,最后我想建议:

南宁市今后对外宣传是否可以通过论证采纳,在原来“南宁,中国绿城Nanning, China Green City”)传播口号标语的基础上,统一增加后面三句城市形象定位组合的宣传口号标语,把它们按照下列排序组合出现:

“南宁,中国绿城Nanning ,China Green City”

“绿色南宁,动感城市Green Nanning ,Passion City”

“民歌世界,歡乐南宁Folk Song World ,Happy Nanning”

“南宁月月是节庆Everymonth Is Festival In Nanning”

与原来在南宁市区公共传播屏幕上单一出现的“南宁,中国绿城Nanning, China Green City”宣传口号标语相比,是否更有认知底蕴和想象质感,而且更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记忆?

我想,答案应当留给专家和市民公众最后来作评定。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广西,必有一个世人满意的愿景!南宁的未来,会更加美丽!

城市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升也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产业转型必不可少的推动因素。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互动性研究必不可少。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更新;旅游业

[作者简介] 孙雨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710055

一、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创意”已经成为目前各行各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朝阳产业并且日益壮大。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其中,“文化产业”一词首次出现于1944 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① 一书中,大多是指传统类文化产业,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层,即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第二层为文化外围层,包括与核心层相关的文化用品、设备及其生产销售;第三层为相关文化产业层。

“创意产业”是指具有创意性的产业,即将“创意”融入进文化商品中,更加注重创新、象征意义,同时也更加注重知识产权。1997 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 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②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2012 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子概念。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它依托于文化,但其精髓在于创意,因此智慧、知识、灵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的所有行业都需要较高的知识含量,这些行业不仅仅需要学习已有的方式,还必须运用其相关知识不断创新,因此要求从业者具有高的知识涵养。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明显高于一般的产业。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并且渗透到各个行业及领域。创意也是各行各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行业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文化创意以其极强的融合性,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尤其为各类新兴行业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同时,文化创业产业也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二、城市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概念

与“城市更新”相似的词有“城市改造”、“旧城改造”、“城市复兴”等,但这些词语都不如城市更新的意义来的广泛。从广义上来看,城市更新包括整个城市从开始到发展的整个阶段,而并非我们常理解的拆旧建新,它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有机过程,即为了使整个城市更加适应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居住水平而进行变化的过程。随着一个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也需要进行更新来配合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现在许多城市的第一、二产业已经发展成熟,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么城市的“实体”建设以及“精神”建设也要进行更新来适应第三产业。因此,“城市更新”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对建筑实体,例如历史遗产、建筑物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城市内涵,例如生活水平,居民素质以及文化程度的提升。

(二)城市更新的方式

1.重建

即重新建设,就是将原有的建筑物、历史遗迹甚至是文化全部销毁,建立全新的规划布局。此种方式适用于整体环境较差,布局结构质量低下的地方进行“再开发”,让其适应生活水平及居住水平。这种方式是最激进的方式,其优点是最具创新性,以最新的想法及创意改变当地规划布局,使其最大程度满足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

2.改建

即改造建设,就是将比较完整的城市结构剔除一些“不和谐”因素,依现有城市规划格局进行改变,来适应发展需要。这种方式是比重建更加快速高效的方法,省去了很多重建需要面对的困难(如重新安置),只对较为落后的一部分进行修改,使其不会继续衰落,可以节省资金。

3.保护

即保持维护,就是对现有的结构不进行任何的改动,只是为了防止其衰落或者被破坏而设置一些保护措施。这种方式适用于状态良好的区域,无需改造或者重建。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耗资小,省时省力,具有预防性。但是并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对每处结构都只是保护,这样不但能达到保护城市发展的目的,反而可能会使整座城市发展滞后,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推动力

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是人类的栖居场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主要依托,因此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回归人类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大量文化创意产品,生活美学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创意。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创意,而创意本身就来源于人,注重人的创造力与技能能够使人们全面发展。因此,其发展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使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创意产业中,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自己赚得公平与自由的机会。体验式旅游、主题餐厅、创意社区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背后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为生活带来的美好。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展现才华的空间,正如佛罗里达所言:“创意并非只是这些少数天才的‘专利’,创意是一种几乎所有人都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己。” ①

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是历史文明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城市改造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缺少整体布局及规划,对老建筑滥拆滥改,新建筑又缺乏特色,使城市个性以及城市特色消减。同时,城市人口流动的加速导致城市文化认同问题愈加明显,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化冲击,本土文化遭遇异地文化侵袭。文化创意产业根植于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之上,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城市发展从仅提升经济要素转化为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知识环境全面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质感。

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文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分为软实力与硬实力。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优化度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度。软实力包括城市形象的塑造,治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其中创新系统的构建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角。城市创新系统是指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组织——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的物质、资源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② 创新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城市创新系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个人创新力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方面。创意产品可以产出于个人,任何以创新形式来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创意。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典型的方式,这种集聚区集中了各类大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力,这些企业对于城市创新系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市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产业创新的需要

文化可以概括为两层: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对城市更新有着重要影响。社会资本论认为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文化特征。例如我国海派文化,即上海地区的文化多表现为创新与多元;八闽文化,即福建地区的文化表现为外向型文化;三秦文化,即陕西文化多表现为传统型文化等等。由此可见,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和当地的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例如美国硅谷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用金钱所堆积的,而是具有吸纳世界各地人才的开放型文化,才造就了当今世界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如果说观念文化对于城市更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物质文化对于城市更新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但能够吸引外来游客,而且能带动当地的饮食、住宿等消费行业的发展,还能吸引外来企业的进驻。随着制造业的成熟与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文化及创意的需求不断提升,各类文化活动也为城市提供了很多商机,培育和维护文化艺术是建设大城市的关键因素,因为艺术、文化、创意不仅是市民追求的文化精神,也是城市中的一大产业。

2.城市的特有属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城市具有地域性质,这一属性能够塑造居民的文化观念。在沿海城市、平原城市、四季分明的城市、拥有具备通行价值河流的城市中,人们的观念文化往往更为开放,这在文化地理学中已被深入研究。

芒福德认为,从古代开始城市就是容纳文化活动的容器,创造能力最初是在城市环境中形成的,城市垄断了创造力。例如,我国明代的南方重镇乌青镇设有大量茶馆、戏班等文化娱乐场所,乌青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先从来往的客商身上吸取文化娱乐养料,再将文化娱乐活动反馈给客商的城市。城市之所以能成为物质文化的容器和孵化器,原因就在于城市大量的人口能够带来对文化、休闲、创新活动需求的增加,城市成为了物质文化的容器。而物质文化的交融又将导致创新活动的兴起与人们创意思维的激荡,城市成为了具有创新性或创意性文化的孵化器。

3.城市的包容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德国G·阿尔伯斯说:“城市好像一张欧洲古代用作书写的羊皮纸, 人们将它不断刷洗再用,但总留下旧有的痕迹。”这个比喻说明城市是一种容器,它盛满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城市也是一个博物馆,藏有历史遗迹与文化珍品。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发展的痕迹通过城市烙下印记。城市也是文化的舞台,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孕育了城市,又创造了各个城市不一样的城市形态。当各种各样的精英人才汇聚到一座城市中,这座城市必将绽放精彩。

4.城市更新中对创意产业的安排

城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密集型城市,这类城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要求较高,创意人才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依托于高等教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知识支持。第二类是老工业城市,这类城市一般是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中的老工厂不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在城市更新中可以对其融入文化创意元素。例如西安的大华1935老纱厂关闭后,西安市政府在保护纱厂的基础上,搭建大华1935博物馆,开设咖啡馆、书店,吸引来大量游客,让老纱厂再次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是使城市衰退的地段能重新散发活力,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社区活力、文化交流在软质层面催化了城市更新进程。在创意产业进入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城市的整体把握十分关键,只有对城市准确定义,了解清楚该城市是否需要更新、怎样更新,才能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洪庆福,孙微微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科学发展.2014,(2).

[3]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8).

[4]安娜,戴宏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创意城市发展探索[J].经济论坛,2014,(3).

[5]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孙雨晴

城市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篇3:

创意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打造创意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把“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研究了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的内在关系,剖析了绍兴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创意城市及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了绍兴市打造创意城市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创意城市;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绍兴市

创意形成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构筑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又萌生新的创意。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金融危机前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在中国各大城市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发展较快、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创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带动中国经济振兴的战略意义。然而,绍兴等中小型城市创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如何成功演绎创意城市和创意产业互动的发展模式,成为这些城市加快经济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含义及特征

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推动,着眼于文化、艺术创造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创新能力的驱动力与活力进行城市规划和更新,在创意产业基础上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Gert-Jan Hospers(2003)根据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出四种类型的创意城市,即技术创新型城市、文化智力型城市、文化技术型城市和技术组织型城市。创意城市具有以下四个本质特征:(1)主要载体是城市的创意产业空间,以创意产业集聚区或创意集群形式呈现;(2)主要条件是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与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文环境;(3)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的文化环境,并拥有较好的创新与研发产业基地;(4)创意城市是一个系统。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的。1998年,在《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得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涉及广播影视、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休闲娱乐、艺品交易、时尚體育、动漫、广告、设计、新闻出版等。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主要具有以下三点特征:(1)以文化和创意理念为核心,推崇创新和个人创作力;(2)高附加值,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3)强融合性,能由点及面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内在联系

1.创意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当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提升成为城市建设中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创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较强的黏性、渗透性和辐射力,能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发展创新产业,不仅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而且,对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完善各项城市服务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创新城市的发达地区——上海,就明确强调发展创意产业要为“科教兴市”战略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服务,将创意产业融入城市文化好城市建设之中。

2.创意产业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必要支持和内在需要。创新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内容的产业。大力发展创新产业,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地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形成地区产业发展新的亮点。此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改善城市内在结构,对旧城改造、新城建设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这对于塑造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空间功能都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3.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创意产业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要求较低,其推动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对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护自然资源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一点在日本这个创新型国家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但其经济发展势头是世界各国都不容忽视的。正是因为日本将创新作为发展产业的核心和重点,才有效地避免了自己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不足,并得到了长期的稳定发展。

4.发展创意产业是丰富人民生活、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各类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对传统城市文化的一种承接,也能为城市文化的创新提供契机。比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让中国人接触了世界,对开拓国人眼界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也与国家“文化强国”的战略不谋而合。发展创意产业对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大意义。

5.创意产业对城市就业的拉动作用。创意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间接制造出的工作机会大大超出了其产业本身。J.豪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中披露:2004年,七大工业国中半数以上的工作人员从事创意产业,而且其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2倍,比制造业快4倍。J.豪金斯并预测,未来二十年城市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将占世界城市总就业人口的25%,将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就业部门。现代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对于扩大城市的就业面、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三、绍兴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绍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二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绍兴建设创意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面对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浓烈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快的契机,绍兴市更应该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中小型城市发展创意经济。

近几年,绍兴市创意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绍兴市在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排名中,位列第六。“以文化创意提升带动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构想已经在实施中,通过创意产业赋予古城全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促进绍兴城市品牌的提升,加快绍兴创意城市建设的步伐。

尽管绍兴市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还是自发的、散漫的,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1.政府缺乏系统引导。政府对创意城市和创意产业的认识不充足,对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理解不充分,而仅仅一味地追求依靠创意产业的经济效应带动创意城市的发展。所以,尽管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政策的系统性不强,尤其在规划引导、项目支持、园区建设、企业孵化等方面的扶持机制比较薄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绍兴地区从事创意方面工作的企业在地域上和产业相关性上显得较为分散,这和政府未进行系统规划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2.创意性人才缺乏。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人才,创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创意型人才。但与北京、上海等创意产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城市相比,绍兴创意人才总量上相对缺乏,在层次和结构上差距更加明显。既缺乏创作者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设计人才,也缺乏通晓创意产业且擅长经营的管理者。另外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培训及信息交流平台,因此,严重影响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如绍兴的动漫产业发展已久,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却寥寥无几。

3.产业结构层次低。在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中,我市作为文化产业构成主体的文化服务业(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增加值仅占22.39%,而作为补充的文化产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相关层)则占77.61%,这说明我市文化产业的制造业占主体,文化旅游、影视、广电等核心产业规模较小,创意设计、信息软件、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整个产业结构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文化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少,竞争力弱。

4.协同效应不明显。虽然绍兴有两个创意产业园区,但创意产业集群化联系缺乏,协同效应不明显。创意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少,不能很好共享资源,同时,也未能与当地大学、科研机构、中介公司等支撑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咨询、设计、策划等支撑机构功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园区内企业缺乏全局观念,未能形成统一战线的凝聚力。不利于协同效应的发挥,也不利于创意产业集群化的长远发展。

四、创意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应用策略——以绍兴市为例

1.纺织行业领衔绍兴市创意产业。纺织业是绍兴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是绍兴的经济基础与竞争优势。2011年4月9日下午,绍兴纺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签订了创意产业项目合作协议,旨在将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下属涉及时尚产业等相关资源与绍兴纺织服装产业进行对接,互相促进。

雄厚的先天条件、成熟的市场体制、一定的市场地位事半功倍地推动了绍兴发展纺织创意产业。因此,以纺织行业领衔绍兴创意产业发展是明智之举。发展纺织创意产业,对纺织原料、面料、服装等进行技术、品牌和外观的创意设计,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纺织行业开始,带动周边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比如,旅游业、动漫业、时尚消费业等。

2.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厚的文化资源是绍兴独有的产业优势,应当紧紧绍兴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推进“全城旅游”,坚持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文化创意与旅游创意深度融合,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業。例如推出越都古城游、酒城习俗游、名人足迹游、“越剧之谜”游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围绕绍兴特色产物,推出黄酒文化、纺织文化、珍珠文化、民间工业品文化之旅等线路和产品。

3.以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契机,发展广播影视业。第二十一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绍兴的鲁迅故里举行,这不仅是绍兴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绍兴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契机。可以以金鸡百花奖为推动点,举行各类电影会展、电影制作大赛等,既能保持金鸡百花奖的媒体舆论热点,为绍兴经济增长带来直接收益,又能为各类创意性人才一个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切切实实地促进绍兴广播影视业的蓬勃发展。比如,可以开设绍兴电影的放映专场,一方面可以提高绍兴本地人们的“东道主”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宣传绍兴风貌,展现绍兴文化底蕴,让世界各地的创意性人才为绍兴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引进外国大片,设置专门的电影旅游路线,利用明星效应,进一步扩大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影响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譬如纪念品和衍生品的销售。

4.国内外创意城市建设经验启示。(1)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绍兴来说,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借鉴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经验所在,也是发挥绍兴文化产业资源相对较为集中的优势所需,更是破解当前创意产业 “松、杂、小” 格局的现实所需。一方面,要改进提升一批现有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基地,推进历史街区民俗文化博物馆街区建设,比如,升级和完善纺织品、黄酒、珍珠工艺、服装等产品的创意设计园区。(2)充分利用设计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建设,这是国外一些创意城市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中国,已先后有深圳、上海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设计之都”称号。绍兴作为历史感浓厚且古建筑保留完整的城市,拥有成为“设计之都”的潜在优势和条件,但同样也为如何在古老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中取得平衡提出了难题。政府应当组织专业的设计队伍,对绍兴的城市规划进行专业的设计,既能保持古老城市的风貌,又能与现代化设计完美融合,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这对于绍兴创意城市的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注重引进和培养年轻创意人才。21世纪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较量,其本质可以说是人才的较量。尤其是建设创意城市,对创意人才更是迫切的需求。因此,应把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一方面可以依靠绍兴现有的科技和教育资源,与当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加强人才交流机制。也可通过举办各类大型的创意设计展览或创意大赛,打造创意人才的交流和碰撞平台,激发创造的激情和动力。(4)完善创意产业链。只有完善创意产业链,强化分工与协作,创意产业才更有竞争优势。绍兴目前的创意产业往往是单一的价值实现形式,缺乏完整的创意产业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帮助创意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意企业之间应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在产业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五、总结

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引擎,而创意城市是创意产业兴起和发展的空间基础。通过创意产业,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创意方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质问题,对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深入了解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中小型城市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由点及面地发展创意产业,将建设创意城市作为发展战略重点。

发展创意产业,不仅是以绍兴为代表的中小型城市崛起与转型的“借力板”,而且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Hospers,G-J.Creative Cities:Breeding Place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J].Knowledge,Technology,and policy,2003,(16).

[2]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3] 潘玲霞.创意产业: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8,(7).

[4] 徐明亮.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2012,(1).

[5] 刘平.国外创意城市的实践与经验启示[J].社会科学,2010,(11).

[6] 冯根尧,刘祖传.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N].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7).

[责任编辑 吴 迪]

作者:蒋玲玲 张丽彬 孙欢

上一篇:新闻宣传工作分析论文下一篇:区域网群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