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结构分类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了解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到促进企业研发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发现,绍兴企业研发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企业领导人对研发认识存在若干误区;(2)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3)企业研发缺少产业技术层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4)政府在研发中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组织结构分类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组织结构分类管理论文 篇1:

我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突破2000亿元

本刊讯(记者范继荣)2004年,我国烟草行业紧紧围绕“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专卖、优化结构、科技创新,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和共同努力,累计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100亿元,比上年增加450亿元;其中实现工商税金1414亿元,比上年增加22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烟叶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针对粮食及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使烟叶生产面临新的情况,国家烟草专卖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烟叶产区坚持和完善合同制,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扶持力度,全行业投入35亿元资金支持烟叶生产。收购烟叶175万吨左右,控制在国家计划内,烟叶供求总体平衡。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77%,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卷烟生产经营继续坚持“控量、促销、稳价、增效”方针,针对卷烟牌号仍然过多过杂现象,制定和下达了卷烟百牌号目录,引导企业合理调整产品结构。针对低档卷烟供应不足的矛盾,采取企业定点生产、下达专项计划和给予补贴等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增加低档卷烟生产,使低档卷烟供应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加强卷烟价格管理,合理调节各个环节利益关系。通过这些措施,较好实现了卷烟产销协调稳定增长。全年生产卷烟18735.9亿支,比上年增长4.7%;销售卷烟18778.6亿支,同比增长4.5%;年末工商库存1304.4亿支,保持较低库存。烟草进出口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出口烟叶15.9万吨、出口卷烟163万件,实现出口创汇5.2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烟机出口额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行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秩序工作深入推进。继续以财经秩序整顿和治理卷烟体外循环为重点,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工作。财经秩序整顿突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主线,从清理账外账、小金库、规范核算、补缴税款等方面全面开展自查和复查,对自查、复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认真进行整改。专项治理卷烟体外循环工作坚持开展“五查两落实”,针对不同企业情况实行分类管理,以查办案件为推动力,对新出现的假入网销售卷烟等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使卷烟体外循环得到有效治理,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继续深入开展卷烟打假打私斗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卷烟市场诚信等级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专卖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活动,使行业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行业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规划中设立的16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及中烟实业发展中心全部成立,以省级烟草工商分开为突破口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较好地实现了内部工商分设和合理分工,促进了烟草资源优化整合和生产集中度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10万箱以下规模小烟厂关闭工作已基本收尾,全年共实施关停小烟厂7家、兼并3家,联合重组非重点卷烟工业企业17家。全行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已由2003年末的84家调整减少到57家,提前实现了预期调整目标。重点企业在联合重组中体现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生产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国网建学上海”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江苏、大连、福建的网建先进经验,加快新业务模式的推广,为网络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全面推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建立公正的货源分配制度和采取明码标价等措施,指导零售户经营,维护零售客户的合理利益,在发挥网络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为培育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全行业已有1093家县级公司取消法人资格,减少了经营环节,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

科技创新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与推广项目,构建完善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与科技成果传导机制,深入开展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启动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全行业有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家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卷烟降焦减害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业企业控焦保质能力进一步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全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公文远程传输系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并投入运行,促进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企业组织结构分类管理论文 篇2:

促进绍兴企业研发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了解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到促进企业研发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发现,绍兴企业研发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企业领导人对研发认识存在若干误区;(2)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3)企业研发缺少产业技术层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4)政府在研发中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够。为此,绍兴应构建如下企业研发服务体系:1)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展企业创新发展舞台;2)加大对企业研发的信息和技术中介服务;3)抓好创新载体,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加强研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系;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企业 研发 服务体系

引言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国内企业已经无法利用生产优势创造未来的市场,唯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立足市场。众所周知,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是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关键。因此,了解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到促进企业研发发展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位于浙江中北部,介于杭甬之间的绍兴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市之一。绍兴是浙江省唯一的“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四个“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城市”之一。从2003—2010年,绍兴已连续七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绍兴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十分重视,从2003—2010年,绍兴先后制定了《绍兴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规划纲要》、《绍兴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十多个扶持企业研发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与此同时,绍兴还千方百计地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1.4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9亿元,七年时间增长了4.12倍。①绍兴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稳定在4.3%左右,在浙江各地市中占据首位。

然而,即使绍兴政府对企业研发异常重视,但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较小,高技术产业的规模更小,专利技术产出量明显落后。因此,了解制约绍兴企业研发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而找到对应的扶持措施是绍兴政府与企业界人士的迫切希望。

一、绍兴企业研发模式及特点

(一)绍兴企业的研发模式

根据研发主体的不同,目前绍兴企业的研发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技术跟随、引进技术、合作研发和自主研发。

1.技术跟随模式。技术跟随模式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开办初期最常用的研发形式,一般是对市场对已有产品进行完全或小部分改进、仿制。这种模式投入低、风险小、见效快,在仿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技术积累,开展自主创新,不失为一条技术开发的捷径。由于投入较低,它是目前绍兴大量中小企业的主要研发模式。

2.引进开发模式。引进开发模式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研发机构通过有偿方式将自身的专利技术转让或许可给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从而实现产业化的一种模式。企业为缩小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差距,往往会采用引进开发模式。引进他人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不仅可以迅速了解和掌握关键技术,还可以为自主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引进开发模式是一种成本和风险均相对较低的模式,目前绍兴企业引进技术主要来自该模式。

3.产学研联合研发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共同参与技术产业化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资源供给与吸收体之间是长期、连续、紧密的合作,这种合作至少要等到高新技术实实在在产业化成功后才能解除。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社会分工和利益主体的不同,科技成果源,产业化载体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分别充当,通过科技成果转让的形式,实现产业化。绍兴企业在研发合作对象选择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首选是高校、科研院所,且跟浙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要多于与浙江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4.自主研发模式。自主研发模式是依靠企业自身实力,整合企业自身各种资源,自行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方式。该模式往往使得企业直接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既可减少许多交易手续和费用,又可省去技术泄露等许多麻烦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摩擦。由于单位内部的研发人员对本单位技术和生产状况比较了解,更有利于该项技术的使用、配套和完善。但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雄厚的研发资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其研发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往往是绍兴广大中小型企业所无法拥有和承受的,但绍兴实力型企业均有自主研发模式。

(二)研发能力参差不一

绍兴企业研发能力参差不一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技术研发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绍兴大量企业研发的层次不高,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的革新研究。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平时主要精力以生产为主,研发时集中起来,虽然有利于企业研发的前道、后道一条龙开发,但研发缺乏前瞻性与制高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的企业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包含多层次的研发创新体系。以新和成制药为例,该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研究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本行业国际上最新科技发展态势,关注世界上先进企业研发中心的发展动态,开发未来十年左右(至少五年以后)的产品,培养高级研发人才;第二层次是产品系列开发研究院,主要从事未来三至五年新产品的开发。其中,中央研究院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产品研究所转移,部分中央研究院的专家担任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对新产品开发进行策划和指导;第三层次是生产技术革新研究室,主要从事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具体包括:产品质量的改进、效能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环境污染的减少、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第二,企业研发的高低程度不一。有的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还处于企业初创时期,故以技术引进为主;部分企业经过一段原始积累后,有了初步的经济实力,但研发所需的巨额投入仍然无法承担,故以模仿创新与跟踪研究为主;部分企业经过发展后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已能进行自主研发,故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但研发的高风险性使其自主研发模式受到很大限制;绍兴少量企业(如新和成)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由于需要与海内外企业竞争,因此,企业不仅以自我研发为主,而且还具备较强的超前研究能力。

二、绍兴企业研发的制约因素

1.企业领导人对研发认识存在若干误区。在与企业领导人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绍兴企业领导人对研发发展存在若干误区。第一,大量中小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国有大企业与实力企业的事,与小企业无关;第二,作为绍兴实力企业的部分领导人风险意识不足,他们忽略了企业的生存原则,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而使企业资金安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第三,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不同市场目标下应该采取怎样的研发模式比较模糊,忽略了研发要按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的原则;第四,认为专利全部是政府的事情,忽略了部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需要企业通过自我保护与创新加速来维护;第五,部分企业领导人平时只注意埋头苦干,对政府政策关注不够等。

2.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绍兴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相对不大,其融资渠道受到很大局限。目前绍兴企业资金主要由自有资金、合股经营、贷款、民间借贷四个方面组成,自有资金是绍兴中小企业资金的首要来源。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绍兴中小企业也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即使企业在耗费很大精力后所获得的也只能是小额的、短期的贷款。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加上融资渠道狭窄,故绍兴企业投入到研发上的财力资源也较为稀缺。绍兴市科技局相关资料表明:从研发经费投入看,绍兴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经费投入;从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来看,研发财力投入水平占销售收入3%以上的企业数量很少,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

3.企业研发缺少产业技术层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目前绍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存在如下局限。一是合作目标短期化。多数研发只针对三年甚至更短时间以内的技术问题,缺乏围绕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合作内容,缺乏中长期的合作创新目标。很多合作以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为目标,实质性合作不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建立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则更加不足;二是集成创新合作少。产学研合作多为解决企业的单元技术问题,针对产品及成套技术开发甚至技术路线创新所需的多元和复杂技术创新合作相对较少,面向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所需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就更加不足。

4.政府在研发中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够。一是引导研发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除了技术转让收入减免税政策外,绍兴政府对研发没有明确的促进政策,其提出的促进研发政策实施细则有待制定。研发的实践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组织模式,亟须政府的宏观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二是促进研发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服务于研发的信息渠道分散,信息网络不畅通;促进研发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中介促进研发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政府资源配置对研发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有关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支持研发有原则规定,但引导力度不够。对政府重点支持的研发形式缺乏导向性的审核标准,支持的条件不明确,“贴牌”产学研现象较多。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研发缺乏明确导向;四是引导研发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合理的分类管理与导向,制约了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人员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三、构建绍兴企业研发服务体系的对策

1.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企业创新发展舞台。绍兴应强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引导,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充分释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技术创新潜力,促进这股潜力向企业流动,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向生产力转化。除了专项安排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之外,应在具体方法上积极探索,多方位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市内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对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予以资金上扶持;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并加盟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

2.加大对企业研发的信息和技术中介服务。政府可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的公共信息,引导企业研发方向,减少研发工作的盲目性和研发资源的浪费。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要规范行政,杜绝或尽量减少提供数据及信息的随意性,提高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的可信度及决策支持作用。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加强公共信息公布工作,做到透明、及时、全面和广泛的公布,真正为企业所掌握,成为真正的公共信息。对于属于企业自身秘密不宜公开的信息,可以让商业性质的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运用商业化模式加以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服务信息,指导企业的研发方向,提高全社会的研发资源协同性和配置效率。为更好的匹配技术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还需要完善技术产权市场,规范技术转让、转化行为。

3.抓好创新载体,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实验基地)、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标准计量和检测技术平台,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配置效果与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企业研发发展的主渠道和工作载体,尽快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择优扶持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研发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并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功能与服务能力。

4.加强研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系。切实落实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政策,加大政府对研发资金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提高研发经费使用效率。加大对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强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研发,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金融服务。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出台企业引才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更好的科技人才到绍兴企业从事研发工作。鼓励企业创建和扩大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赴科技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省外、国外高级科技人才。建立国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与联系渠道,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到绍兴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专家公寓或人才大厦,用于引进人才的安置。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补贴。重视在研发实践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科技项目立项中应兼顾研发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研发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规则,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把科研发作实绩放到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Mowery,D.C,Oxley and Silverman,Technological overlap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J].Research Policy,1998,(27).

[2]Hagedoorn.J.,rends and patterns in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 since the early seventies[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

(11).

[3]Narula R.and J.Hagedoorn,Innovating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mov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and contractual agreements

[J].Technovation,1999,(19):283-294.

[4]Furman,J.,M.Porter and S.Stern.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2002,(2).

[5]张宁辉,胡振华.技术创新特征及其对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要求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73-77.

[6]Cooper,L.N.,Moor.Shall we deconstruct science?from Discussion:Psychology:From Hysteria to the Therapeutic Society.Partisan

Review,1979.LXIV(2):p.232-245.

[7]王朝云.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特征、产权主体与创新效率关系[J].技术经济,2005,(1):12-24.

[8]王立宏.技术创新过程的演化特征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2):81-84.

[9]张宁辉,胡振华.技术创新特征及其对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的要求分析[J].当代财经,2007,(11):73-77.

[10]Biggadike,E.Ralph,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Entry,Strategy,and Performance,Division of Research,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79.

[11]绍兴市科技局网站,www.sxkj.com.

[12]绍兴科技统计报告[R],2008.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张乐才

企业组织结构分类管理论文 篇3:

浅析如何开创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企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国资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有效总结发展经验和改革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积极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关键词: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化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以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改革。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理想,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资产总规模和净资产规模前三名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前三名是工业、社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工业中主要分布在钢铁、煤炭、医药、化工、电力等传统重化领域,其中一钢两煤占资产总额的七成,占利润总额的六成。二是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1]。国有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国有资本投向没有集中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结构趋同、主导产业趋同,加剧了区域内产业竞争,导致不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很多地方将高新技术、房地产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导致政策性区域产业同构。三是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不足。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依然受制于人,缺乏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市场创新动力。缺少核心关键技术引领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行业集聚效应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带动力、支撑力较弱。四是人才队伍不强,薪酬体系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薪酬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人员多数是从政府选派或其他渠道调入,专业能力、创造能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效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约因素较为突出

一是低效无效资产较多,加重了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负担。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不够,缺乏有影响力、震撼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举措,国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难度大。三是推进混改的内生动力不足,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企业正常发展。

1.3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一是公司制改革不彻底。通过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多数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但主要是集团层面的改革,有些二三级企业层面仍存续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二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配备外部董事不到一半,董事会建设还不够规范[2]。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够健全。只有部分集团和子公司实施了职业经理人试点,职业经理人的选聘机制、薪酬管理、退出等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全面推进力度不够。

1.4国有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一是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偏高,净资产收益率偏低。二是国有企业经营亏损比较严重。受去产能调结构和疫情的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只有半数国有企业实现盈利,亏损户数和亏损额逐年增加。三是地方国有企业效益较差。省属和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但效益差别较大。

2.开创国资国企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措施分析

2.1做好公司制改革工作,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一种高效先进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之一。国有企业在改革公司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司法》,有效落实法定资本,制定明确的公司章程,明确划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保证每个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全面贯彻与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责,形成全面制衡、有效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要积极履行相关责任,针对公司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决策,聘请专业化的、优秀的公司经营人员,定期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有效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从外部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财务、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公司董事会,从而有效调整和优化董事会成员基本结构。监事会则要加大对企业财务工作、经理行为等的监督力度。企业要分别设置董事长和总经理,党组织则要严格按照党章等要求积极履行相关职能。

2.2积极贯彻学习宣传工作,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国有企业要将宣传和贯彻落实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一方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形势的阐述和科学判断,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完整贯彻新时代党治理方略的要求,掌握新时期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深层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部署,以及对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指示[3]。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全面阐明座谈会开展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工作形势,明确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将社会稳定和长久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转化学习成果,将其转变为干事创业和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

2.3在战略上调整优化国有企业经济布局

第一,有效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工作,将国有资产从部分企业中退出来,将其聚集到关键产业,积极培育和建立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有资本通过参股公司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第二,积极调整优化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努力发展以资本为核心,以优化产品为宗旨,以内部发展为前提的、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从而组成国民经济发展主力军。第三,放开和搞活中小型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股份合作制度,利用联合、租赁等形式加快搞活中小企业的步伐。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彻底解决中小型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投资难问题,鼓励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到国资改革中,积极发展高质量的混合企业。

2.4增强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有资本平稳运行

一是把握点面结合。面上严控企业资产负债率,分行业确定负债率的警戒线、管控线,一企一策确定负债率的年度目标,保持整体债务水平的稳健可控;点上严管高风险企业,对于负债率过高、流动性紧张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名单,实施特别监管,推动高负债企业回归正常负债水平。二是把握长短结合。长期抓资金安全,严禁企业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盲目举债投资,强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预算;短期防债券违约,对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例,短期债券占全部债券比例实施分类管理。三是把握防禁结合。既严防风险积累,加强金融衍生品、信托、基金、担保等金融业务的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主动控制新增金融业务,防止脱实向虚;又严禁高风险业务,对开展融资性贸易的露头就打、严肃问责,全面清理空转走单贸易业务。

3.结束语

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为国企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点,国有企业要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生產要素使用水平,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实现产权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J].当代兵团,2021(15):16.

[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开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新局面[J].企业与文化,2018(2):25.

[3]肖亚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国企国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J].中国盐业,2018(5):8-14.

有几点建议:

1.能够结合我公司所处国企行业物质修改一下。资料已提供。

2.围绕三年行动改革中的如何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等方向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简介:王莉(1977—),女,汉族,贵州省贵阳市,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王莉

上一篇:探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工商管理模拟教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