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研究论文

2022-04-15

200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或“物权法”)立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酝酿了近15个年头的物权法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并于是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权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权法研究论文 篇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研究

摘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界定、期限界定存在争议时,必须发挥物权法的效力和作用予以保护。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物权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集体耕地,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物权法保护的过程中,可采用承包人自力救济、再次确认经营权、农用地请求返还等不同方法践行保护行动。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法;保护

引言:

物权法保护,更主张采用返还权利、恢复用地的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进行保护。即利用法定的形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认和再确认,以保证耕地和农村用地得以正常的使用。而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的探索,相关人员需对诱发这一行为的原因建立正确的认识,以此有针对性的设计和使用保护方法。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的主要原因

(一)承包经营权的界定应进行明确的规定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物权化,需要求相关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应避免发包人以个人意志为中心,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限进行确定,以此才能更好的保护相关权利人的正当诉求和利益。而正因承包经营权的界定不够明确,才需借助物权法对所有权人进行保护。依照物权法定的原则,合理的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需以物权法的要求确立土地承包的期限

土地承包需有明确的期限,以时间为界限,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物权化。若不能考虑时间因素,将无法合理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调节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由此可见,土地承包期限的确认,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能根据法律主体的共识和争议进行合理的确认。

(三)促使集体土地管理质量和效能显著提升

集体土地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倚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措施。若不能有效的整合和配置土地资源,将会引发耕地流失的问题,不仅损害承包人和经营者的利益,还不利于我国农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只有参与农业种植的农民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才能大大提升土地使用的质量。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主要方法

(一)承包人自力救济方法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的研究,需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一方面,需对物上请求权建立正确的认识,需了解具体的权利内容,即主要包括返还土地、防止妨害等。另一方面,需正确的使用自力救济权,应根据具体的土地承包权的界定情况,自救的专门程序等,有依据的获取物权法的保护。无论是行使防御权,还是发挥取回全的作用,都应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的“即时”性特点。若超出规定的时效规定,将失去取回全。因此,利用承包人自力救济方法时,需对土地的标的物,以及产生侵占行为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全面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需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新获取土地使用权和占有权。以这种方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时,不得诉诸私利,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防御和自救。当切实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时,需自主的寻求相关单位的帮助和指导,或依靠法律援助规范化的利用承包人自力救济方法。

(二)再次确认经营权方法

因法律权利界定模糊化,必须对物权法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此才能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保护。当合法用地被非法侵占时,可使用再次确认经营权的方式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相关人员应提供有价值的证据,请求法院立案调查,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再次确认。利用这样的方式,虽不能在短期内快速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可借助法律力量对土地侵占的损失进行有效的控制。即当法律因素介入时,可保证所承包的土地不被他人继续非法经营。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在明确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前,会禁止土地使用,以此可为后续的维权提供良好的基础。最终,使用再次确认经营权的方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物权法保护时,法院会采排除妨碍、归还权利等方式,对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进行科学处理。

(三)农用地请求返还方法

土地承包权的的界定不够明确时,就会引发权属争执的问题。当所承包的土地合伙人以不正当形式侵占共有土地时,就可使用农用地请求返还的方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而这种请求权就是行使的物权法,相关单位应根据土地的性质,正确的做出裁定。行使土地返还请求权的过程中,需能出示合法的书面文件,以便于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时进行合理的区别对待。本质上需以承包合同和相关单位的登记记录为主,处理土地承包权界定的争议。利用农用地请求返还的方法时,相关权利人必须掌握有利的证据,否则无法行驶请求返还权,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利用这种方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物权法保护时,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制性和复杂性。即土地权的返还,仅能返回承包土地的占有权,但因時效的因素不能有效的恢复土地的原状。因此,针对特殊的农用承包土地进行物权法保护时,需在侵权赔偿方面另行商议,并承担一定的地力下降的风险和损失。

结语:

总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需能根据事实认定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法或模式。相关权利人既要懂得利用法律工具自救,还需能依靠法院的审判和公平裁定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害。相关单位应根据现实问题和法律纠纷案例,科学的对物权法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此,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利用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保护。真正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功能,有效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令他们积极和深度的参与到农业种植和生产中,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魏丽华.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物权编 不动产物权制度有了这些新变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0(07):6-8.

[2]房绍坤.民法典物权编之检视[J].东方法学,2020(04):74-89.

[3]孙建伟.土地经营权物权化规则构建路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27(06):38-52.

作者:申学超

物权法研究论文 篇2:

一年来物权法实施的意义和影响研究综述

200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或“物权法”)立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酝酿了近15个年头的物权法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并于是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学术界对物权法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初步统计,仅2007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达2000篇以上,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物权法进行研究、解读、论证,有利于物权法的更加完善和顺利实施。现仅对一年来学术界关于物权法实施的意义和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研究脉络。

一、促进社会和谐

学者们普遍认为《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社会和谐,因为“和谐”是当今社会热点,故多篇文章都围绕和谐进行论述。

高翔认为物权法对各种物权制度的规定比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提供有效的保证作用,颁布实施物权法,将为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的法律基石。物权法是一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权法。颁布实施这部物权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郭明瑞从物权法在维护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了物权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认为物权法有利于促进入与自然间的和谐,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物权法上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都发挥着确立自然资源物权化的功能,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奠定了法律基础。”

凌世敏认为物权法是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种法律体现,它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落实,解决了社会各阶层关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物权法是我国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将进一步起到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平等保护公私财产,鼓励创造社会财富,限制公权滥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推进作用。所以,物权法的颁布,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李继霞从物权法的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物权法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能有效地解决纠纷、能有效地防止纠纷的发生及能够保证秩序本身的公正。我国由于物权法的缺失引起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征地拆迁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及物业管理纠纷等,这些问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和谐。《物权法》的颁布为防止及解决上述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物权法克服了原有物权制度的缺陷,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聂焱认为物权法是保障现代国家的法治之基,是一国法律体系之中重要的支架。我国出台的《物权法》对于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权法》中对于权利归属的确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对公司财产的平等保护以及关于农民权利的保护等等规定,都可以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促进其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下几点:1、定分止争:促进社会人际和谐;2、保护私有财产: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3、公私财产同等保护:促进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和谐。

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更快更好、更加规范有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利明认为《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表现在:1、物权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颁行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有利于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实现民富国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2、物权法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框架。对国有财产进行了全面保护,是维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举措;物权法对征收补偿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征收是对私有财产权的重大强制,该制度的完善是保护产权、规范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物权法确立了动产抵押、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浮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制度,为增强市场信用、鼓励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梁慧星认为制定物权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物权法规定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和担保物权制度的物权法,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基础条件。物权法的实施,将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化解和回避融资风险,保障企业及时获得融资,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物权法的实施,将有利于实现建设用地使用关系的物权化,切实保障国有土地使用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国有土地出让、转让中的违法行为,促进国有土地的合理使用,保障国有土地使用关系的法律秩序,从而巩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何静认为《物权法》成为继《合同法》之后中国民事立法的又一里程碑,是一部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权法》明确了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的范围,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行使,加强了对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保护。明确了私有财产的范围,依法对私有财产给予保护,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物权法》的核心是平等,它赋予了所有市场主体平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体现了法律的平等原则。

三、关注民生,保护权利人物权

作为一部关注民生,保护权利人合法物权的法律,《物权法》的这~特点也成了学者研究的热门方向。

王拓认为物权法真正确立了公私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确立了公私产权的一体保护原则,在征收制度上,王拓认为物权法使得个人的相关经济价值在征收时得以体现,“不仅维护了公共利益,也有力地保护了被征收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为今后进一步制定征收征用等方面的特别法提供了依据。”

张帆认为《物权法》的颁布,有利于进一步地明确产权的归属,特别是关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从政治角度而言,这是对十几年来持续不断对中国私有财产辩论的终结。”

李鹏认为物权法立法,是中国现代法冶建设从“所有制”向“所有权”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是法冶语言和逻辑体系上的转变,更深层次上则是法冶建设方向的转变——转向了更为“民本”的方向。《物权法》的“确认”与“保护”,直接地增强了公民积累社会财富、提升自身物质生活、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民本社会”的题中之义。在“政治化

层面”释放出的信号则是,中国将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进一步确认市场经济的基本产权秩序,深入推进改革和开放。

温世扬、周珺认为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是国民取得财富、享用财富的法律基础,与人们的衣、食、住、用、行诸方面均有直接关联,许多内容都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物权立法之所以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正在于此。从具体规定来看,《物权法》体现出立法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价值理念:首先,就宏观层面而言,有利于尊重、保障人们的财产权,促使、鼓励人们创造和获取财富,维护和提升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其次,在不少细节问题上,立法者体察入微,把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物权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刘武俊认为《物权法》既是近两年争议最多的一部立法,也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大、最直接的一部法律。它的出台和实施,将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后定纷止争的基本准则。《物权法》的许多法律条文的法言法语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呵护民生的重要法宝。

朱永永认为物权法的出台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化,把老百姓的权利明明白白写进法典,有利于制止那些践踏老百姓财产权利的现象。物权法对权利的保护,可以归纳为十二个字:平等保护,重点解决,和谐共存。平等保护体现了平等的正义,重点解决针对社会中的正义失衡问题所采取的专门保护措施,如保护国有财产、农民承包经营权、城市居民房产权的特别规定等,体现了平衡的正义。

四、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物权法》的颁布,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学者多围绕物权法对金融业、城市建设、物业管理等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全先银、胡滨认为《物权法》在可供担保财产范围方面的扩大以及登记机构方面的明确是有利于信贷市场发展的:允许借贷人以现有的或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以及应收账款、基金份额等动产或财产性权利作担保贷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了信贷市场的覆盖面,促进了信贷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信贷人将其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到不动产上的问题,有助于降低信贷机构的金融风险;登记机构的明确,使得非转移占有型动产及财产权利担保可以被实际操作。

马泽军、邢勇认为《物权法》实施后将对银行业产生有利影响,“《物权法》给银行业带来许多利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担保物权制度的创新,拓展了物权担保空间,细化了登记制度,增加了公示方式,转变了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担保能力和融资能力,而且还将进一步规范融资方式,为银行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律保障。”

王玉梅,王玉忠通过对《物权法》的研究发现,该法律不仅保护了商业银行的物权归属,也对其物权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了严格约束。作者还在文中分析了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缩短了担保物权行使的时间;接受异议登记期间的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将面临无效的风险;其他相关规定导致银行抵押权存在落空的风险。

刘闯认为城市拆迁过程涉及到个人物权改变,并且事关国家、拆迁商、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物权法的出台将对土地价格产生影响和促进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物权法的拆迁补偿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

崔曙平认为我国的物权法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合法财产保护,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有关财产保护、拆迁补偿、建设用地续期、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条款及对于“阳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邻里关系”等的明确规定将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房地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从根本上转变城乡规划理念,2、促使政府角色和城市增长方式的转变,3、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刘品认为物权法的颁布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严格的土地制度预示着未来调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的需求;2、土地出让方式的规定,将可能增加房地产开发的难度和成本;3、拆迁补偿的规定,将可能增加开发成本,延缓房地产开发的速度;4、小区公用部分的规定明晰了产权,将对房地产权属及物业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5、住宅七十年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的规定,提升了房屋的内在价值;6、物权法的出台为物业税的征收提供了法律保障,增强了物业税试点的预期;7、物权法会进一步增强业主的权利意识,将对房地产开发及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学者们还在其他领域对《物权法》展开研究,如有的探讨了《物权法》的合法性问题,有学者就《物权法》具体条文进行解读,有学者用《物权法》来分析具体事件,还有学者对《物权法》进行比较研究。这些方面也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限于篇幅,将另文详述。

作者:陈秀利

物权法研究论文 篇3:

我国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制度研究

摘 要:现今社会,伴随着立法与司法实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很多国家的立法也在越来越多的偏向于民法中物权制度的法律调整作用,也就是说物权法在不同国家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重视,担保物权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也受到了来自司法界学术界的不同学者的重视。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加物权立法的完善,使得这门学科可以在发展中不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并驾齐驱,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担保物权制度;物权法;问题;策略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的现今社会,因为局限的时代背景以及立法的不及时性带来的一系列理论准备的不足,我国对于《物权法》这一民事基本法采纳了学界的通用的学说,对其各项制度作了详细规定,而以“担保物权”作为第四编的编名,但是尽管如此,可以说我国对于《担保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司法解释中,对于质押、抵押、留置相关的规定仍旧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二、我国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制度的不足

(一)忽略了担保物权的流动性

《担保法》中对于担保物权的从属性有着灵活的规定,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担保物权的流动性地位,与此同时也给相关制度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让步。但是《物权法》第172条中却恰恰针对这个问题,在很多方面对《担保法》做出了相当大程度上的调整,由于《物权法》本身比较重视交易安全,同时较为重视担保物权的从属性特质,这些重大的修改不仅忽略了现阶段担保物权的转型,很清楚的规定当事人对于从属性并不能做出例外的约定。现今我国的担保物权不再处于之前的简单的债权保全的类型阶段,显然物权法没有考虑到这一基本发展趋势,没有考虑到物权投资型阶段的物权法应该需要怎样的规则保障,显然对于担保物权的流动性的相关规则有待完善,相关当事人也应当享受应有的例外约定的权利。

(二)物权权利竟合效力解决的问题

担保物权与其他物权权利竟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担保物权能够使得信用交易足够的安全与确定。抵押权规定的不足,没有担保物权并存那么容易理解,这个意思其实是说担保物权的义务人以担保标的物为他人再设定优先权、用益物权等而形成的,质权、留置权的行使有无诉讼时效适用是属于关键性问题,这些在同一标的物上的若干权利竟合。长久以来许很多学者对于这种权利竟合效力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不同层次的探讨,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确定性的结论,否则还会影响到未来一些基本制度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个问题在立法中有待于进一步的被改进。

三、完善我国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制度的对策

(一)重构担保物权制度

担保物权发展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发展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我国之前的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外衣下,对于担保物权的发展而言是没有任何的可能性的,所以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现行的这种情况来不断的构筑以及完善金融信用手段的担保物权制度。因為多种经济主体的生成背景以及截然不同的市场经验,随之而来的信誉高低也大不相同。重构担保物权制度的过程中,难以操作就是抵押登记机构规定不够明确,因此必须将担保物权制度作为促进信贷的担保制度,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按照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来提出不同的信用担保手段,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市场主体需要。

(二)推进担保物权制度系统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国担保法的担保物权制度稍显落后,这些所谓的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必须从宏观上来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梳理,进而对所拥有的制度进行完善,重新构建一套担保物权制度体系,推进担保物权制度系统性改革的完成。法律条文的疏忽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执法者对于法律的执行以及对于相关法律的权威性都会受到影响,现实生活中当事人的操作以及法官的判案都是基于这个法律条文,这种情况的出现给他们也带来了很多阻碍。权利质权的顺位应准用抵押权顺位的确定等都是推进担保物权制度系统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完善原有制度和建立新的类型时,应当考虑一些立法结构性的问题,正确应对现阶段和之后的经济与市场对担保物权法所提出的一些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改进与规则完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担保物权制度本身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物有着多种功能具比如说促进经济发展。而现今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担保制度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改进历程,使得在担保制度的大背景下建立系统的登记机构以及执行机构。

参考文献:

[1]刘保玉.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改进与规则完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07:2-6+25.

[2]徐洁.我国担保物权制度评析与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8:230-239.

作者:欧家民 靳宏旭

上一篇:研究生党建论文下一篇:网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