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知情权电子商务论文

2022-04-23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部分,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的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内容散乱,可操作性不强,已经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尽快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费者知情权电子商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消费者知情权电子商务论文 篇1: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研究

摘 要:我国法律清楚规定消费者享有消费者知情权,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的电子商务行业里却屡屡出现消费者知情权被侵犯的案例,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条例还是不能完全适应于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占比越来越大,所以国家应就电子商务制定更符合其特性的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条例。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消费;法律

1、相关概念的定义

1.1什么是电子商务

IBM公司是最早提出“电子商务”这个概念的组织,之后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就“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但是就已有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狭义与广义。

把传统线下销售改为运用互联网的线上销售,能使商品跨区域运输,商品除实物外也可以是虚拟产品,此类被称为狭义的电子商务(如京东,淘宝,拼多多)。

广义的电子商务是除了狭义电子商务包含的内容外,还包括其他通过电子手段完成的商业活动和各组织之间存在交易的活动。

1.2消费者知情权由来

“获得商品正确资料的权利”是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消费者权利咨文》中提到的四条关于消费者权利的规定里的第二条,提出时间为1962年,是已知最早出现消费者知情权概念的文献。国际消费者联盟还把该文里涉及的四条权利设定为最基本工作规定,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后来各国也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更为实用的权利规定。

1985年“是消费者获得足够的资讯,依其希望及需要选择”权利在《联合国消费者保护指南》得到肯定,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也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

1.3现代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

和传统销售交易方式能够实际触摸了解产品不同,电子商务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了解产品进行交易活动。这样的商品了解方式就存在商家为提高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对商品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叙述,误导或引诱消费者进行消费,使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但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保护的不足,现代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利益维护还是比较困难。

2、消费者知情权在电子商务里被侵害的原因

2.1卖家信息不够完善

传统销售商家有完整的注册流程、严格的审核要求和实体店,在消费者利益受损时有明确的责任人,电子商务就是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一,各平台商家注册审核不严格,需要的资料也不够全面;第二,卖家信息相关数据(好评,积分)可以使用人为手段进行伪造;第三,卖家无实名、简单实名和乱使用资料注册,出现消费纠纷后追责困难。

2.2 无法分辨商品消息

上述商家注册信息不完整难追责的问题一般还会伴随着商家发布商品的虚假信息。买卖双方商品信息不对等,商家发布的商品详情与实物不符合,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往往会用词含糊,其中包括但不限以下这些问题:过度美化商品图,型号码数不符合,抬高原价再进行无意义的折扣活动等。这些都是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但是电子商务的特殊性让消费者对这些虚假信息难以进行分辨。

2.3 消费者对知情权权利不了解

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已有的权利不了解,商家在售卖时也有意减弱关于消费者退货退款等维护自己权益途径的存在感。我国现在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法律主要是来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是其中的法律条例分类还比较模糊、不够详细,而且其中的条例针对责任体只是经营者。《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為管理暂行办法》在2010年出台后解决了一部分上述问题,但是推广执行效果不够。总体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知情权规定法律对消费者保护还是不够,消费者自身也需要加强对自己权利的了解学习。

2.4缺少政府干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就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了六个法规,初看六个法规还是比较全面,但是就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第四章34条对侵害消费者有一些惩罚规定,但是没有标明在受到惩罚后会对这些经营商实行披露,政府没有直接披露行为加大了其他消费者知情权再次被侵害的可能性。

3、他国是如何对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进行保护的

3.1美国

美国有一个专门收集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投诉的网站,此网站是由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下文简称为FTC)成立,网站里收集到的证据为后期的消费者维权起到积极作用,而FTC为消费者保护追究具有重要地位,因为FTC可以直接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法律诉讼,获得一系列的维权保护。在美国,还是以行业自律为主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政府监管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3.2欧盟

欧盟的重点在于让经营商按已出台的规定如实填写自己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下举例几项:经营商的真实身份信息、商品或服务的具体详细特点、明确运费收费标准和对各步骤工作的时间安排与限制。除此之外,还给予了消费者撤销权,消费者在交易产生的七天内可以无理由行使此项权利,如果经营商没有按出台规定里的要求提供资料,此项权利可以延长至30天,以上所说条例规定内容都来自《远程销售合同指令》里。

4、对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里消费者维护自身知情权的思考

4.1经营商的信息披露要规范和完整

4.1.1经营商的信息披露规范

所有提供的关于自身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如有改变应该要在一定期限内更新,因为基数较大,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不定时随机抽查来进行监督,所有资料信息应该通俗易懂且容易获取,不应该通过其他手段达到信息隐藏的目的,为自己开脱找借口。

4.1.2经营商的信息披露完整性

可以像实体店一样实行三证通行,办理具有法律效应的商家证书,因为电子商务特殊性,可以办为电子档来方便出示;除了商品本身和经营商本身信息外,还要标明购买商品后相关服务的时间节点、费用清单和具体方式;不同领域的经营商要办理该领域的专业证书证明,还需标明主要责任人和管理机关。

4.2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法律推广

提高电子商务保护的立法层次;多举办普法活动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强行要求把消费者相关权利明细添加进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需要签订合同,在合同里应该标明消费者的权利。

4.3政府加强电子商务监管

政府对经营商信息的核查反馈和管理更加重要,因为政府具有公信力和强有力的惩罚能力,能够更好地引导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而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也有了最好的保障。比如现在的电子商务对商品的来源价格售后有了一定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平台信息不规范,这就需要政府的强行介入来实现。

5、结语

总而言之,近几年就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力度相比较之前几年有了很大提升,一些国外实行的办法国内已有参考执行,但是总体来说各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我国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找到欠缺之处,通过从实际情况出发,多方面加强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管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赵秋雁.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5,167.

[2]胡浩.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5):254.

[3]史建颖.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J].信息安全,2014(8):54-55.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2)

作者:加玉玉

消费者知情权电子商务论文 篇2: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部分,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集中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的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内容散乱,可操作性不强,已经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尽快建立有效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电子商务的配套法律相对滞后,相关部门无法依法履职,而且企业自身也缺乏约束,使得虚拟的交易环境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温床,导致在电子商务活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主要表现在:

1.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满足

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是与传统购物方式中的一系列环节相配套的。传统的商务活动中,当事人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完成的,消费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经营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2.消费者安全权难以保障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要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完成交易,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拥有电子账户。由于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互联网络平台上的虚拟空间中的商务活动,交易的当事人可能处在不同的地区,大家互相不直接见面,只是通过电子货币或网上银行来进行交易,这就给一些网络黑客通过侵入系统,修改消费者的账户,划走账上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

在网上购物中,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经营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预先设定好的格式合同。为了麻痹消费者,经营者往往将这些条款设计成文字小、信息多,并将其放在网页上很不起眼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即使有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了,也无力改变。因为这些条款没有给消费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消费者只有选择“同意”按钮后才能继续下一步。当消费者点击同意后,如果在交易后产生了纠纷,商家就会以此来对抗消费者的投诉,使消费者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4.个人隐私受到侵害

用户在互联网上畅意浏览、登录、消费,伴随而来的就是在毫无防备以及被迫的情况下,消费者个人隐私被侵害。其原因在于,在传统商务模式中,经营者一般很少要求消费者提供其个人电话、住址、性别、年龄、收入、爱好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即使经营者要求消费者提供这些信息,通常也会经消费者同意,而且由于传统经营者的信息储存、传输、编辑整理能力的不足,消费者的这些个人隐私信息被不当利用的可能性和风险也不会很大。

二、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点思考

1.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格式合同,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有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不能认为所有的网上消费纠纷都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解释格式条款时,应抛弃传统的绝对化的解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判断标准。

2.加强电子商务的立法

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另一方面,要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独特性出发,切实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3.不断加强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因为只有当个人隐私权和信息自由流动带来的利益取得平衡时,网上的商务活动才可能兴旺起来。网络用户固然需要增强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技能,但最有力的保障只能靠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加强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的首要内容是对消费者的身份、健康状况进行保密,因为这是对消费者最起码的尊重。

4.努力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消费者交易安全

网上交易安全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消费者往往希望能简单快捷地完成交易,但又担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操作不当或黑客入侵而遭受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现交易系统隐患,防范黑客的侵入;要逐步建立健全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为目标,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为核心,安全电子交易制度为基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全国性的认证体系,权威、公正地开展电子商务认证工作,确认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身份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晔,张楚.美国电子商务法[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210.

[2]郭明瑞.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6.

[3]杨春宝.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的法律问题[J].科技创业,2004(3).

(作者单位 高鹏: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张璐:湖北咸宁市实验小学)

作者:高鹏 张璐

消费者知情权电子商务论文 篇3:

浅析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彻底打破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模式以及交易支付方式,对消费者以往的消费模式产生了较大改变。因此,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法律现状加以了解,通过对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分析,以期提出一些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目前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模式以及交易支付方式,但是网上交易安全却存在一定的隐患,作为电子商务其中一方主体的消费者,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消费者在参与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对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法律措施对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主要是采用互联网等相关的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企业面对企业,进行大批量的交易;其次消費者之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消费者可以成为相互交易的关系,可以将自己的相关商品放置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寻找对自己物品具有需求的消费者;最后是企业和消费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和企业进行直接交流沟通,最终完成相关交易。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的法律现状分析

(一)立法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预估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建立了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交易欺诈是网络交易的主要风险之一,为了避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受到一定的欺诈现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合同法》对于消费者的欺诈构成行为、处理途径、法律后果进行相关规定,比如“假一赔十”“可撤销”等制度。在民法上的欺诈构成要素,欺诈主观故意、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欺诈行为产生的意思表示缺一不可,信息在网络交易环境中的不对称,消费者的地位相对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具有大数据记录,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掌握比较全面,存在一定的隐私侵犯风险。我国公民对隐私权维护的思想意识萌芽比较晚,在现行的法律中对于消费隐私权利进行保护的规定较少,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只有《对网络行为和大宗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的临时措施》对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简单的提到,互联网环境存在复杂多样的“侵权”行为,这些法律制度难以满足现代化消费者隐私权利维护的实际需求。另外,网络交易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逐渐减弱了讨价还价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交易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比如,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格式条款,只有消费者对相关条款进行统一之后才能进行一定的服务。我国《合同法》对网络中存在的不公平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为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

(二)实践现状分析

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受到多种形式的侵害。以往的交易环境中大多是在线下交易,交易双方具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是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通常都是对商品虚拟图片和文字信息,对商品进行了解,从而实现网上消费行为,但是对于商品实物无法进行触摸和直接观察,经常出现消费者接收的商品和图片、文字描述不相符合的伪劣假冒产品。另外,消费者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上对商品和服务等进行搜索,互联网能够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自动记录,不断向消费者推送符合自身喜好的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简便的服务,同时对消费者的隐私权产生一定的侵犯。

线上交易相比较传统市场交易,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是,线上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跨境交易问题,会涉及到相关管辖权问题商品向其他国家进行传送,面对该国家相关法律问题,同时国内消费者在境外消费等各种软件上采购国外商品,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上,相关国际执法策略不全面,难以对我国消费者的相关权益进行全面有效保护。

三、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面临的问题

首先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产物,在线上形成买卖关系,为消费者的采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子商务整个交易过程隐蔽性强,难以对全部过程进行透明化的监管,可能出现商品质量不合格、购买实际商品和图片不相符、配送环节出现虚假发货、商品破损、丢失现象,在支付交易阶段出现一些钓鱼网站等多种现象,都是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电子商务市场和以往市场交易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电子商务市场经营管理者的销售行为是在虚拟网络中进行,通常情况下是在电商平台上构建虚拟店铺,展示商品的图片和文字,突破了以往实体店铺经营管理的局限性。经营者在电子商务市场上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具有行为速度较快,和不确定性特点,造成消费者对商品产地和经营者缺乏全面了解,容易在消费的过程中受到欺诈。另外,电子商务市场中经营者对商品图片和文字展示存在和实物不相符的现象,以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真伪和质量难以进行正确分辨,同时线上交易地点和交易方式都是虚拟化,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存在维权程序繁杂、收集证据困难等情况,导致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最后不得不进行妥协。

最后是国家行政部门对电子商务活动监管难度大,虽然我国近些年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电子商务法》,主要是国家对市场的监管,对于主体准入和退出、市场行为、税收征管、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规范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通常是采用形式审查,但是电子商务的主体具有多变性,难以对主体的真实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方面,主要对服务和商品、交易行为、电商平台进行监管,但是电商具有比较广泛的经营范围,交易种类数量逐渐增多,在监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漏洞,造成电子商务中频繁出现商品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出现、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侵犯等现象。网上侵权行为类型复杂,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虽然国家对涉及电子商务的活动的监管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监管存在较高的难度。因此,现阶段,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增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是必然趋势。

四、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规定经营者义务、均衡消费者地位

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业务中和经营者进行比较,通常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在大多情况下消费者会由于认知错误、不知情等相关原因,造成自身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权益受到侵犯。电子商务环境中经营者、消费者和电商平台的主体地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增加了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因此,《电子商务法》中对于这种平衡关系的劣势关系,对电商环境中经营者设定了较多必须履行的义务,对电子商务环境的中主体地位进行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电子商务法》中的第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 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主要对消费者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进行有效保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进行购买行为由于商品出现一定的问题,对消费者人身和财产产生损害时,可以经过这条法律规定对具有的经营者进行一定的追责。另外,《电子商务法》中的第十七条规定中中对经营者和消费者两者地位进行明显的法律平衡,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中“刷单”“虚构评价”等虚假的宣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规定,对消费者由于虚假宣传受到欺骗的时,对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二)增强电子商务平台责任的监督管理力度

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主体之一,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对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有效连接。我国在电子商务兴起的初始阶段,主要对经营者进行重点关注,但是对电商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存在一定的忽略,造成消费者受到权益侵害,向经营者进行求偿时,难以对权利进行保障。新时期,新出台的“电子商务法”增加了对电商平台责任和义务的督促管理,加强管理力度,提升对消费者的报告效果。例如:新出台的《电子商务法》中第三十条规定中“电子商务平台应当 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证其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范 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障电子商务交易 安全。”主要对电商平台的合法安全交易管理义务进行有效规定,主动对电子商务活动中对各种信息发生泄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规定,主要包含消费者、经营者和交易等相关信息。我国法律规定中将消费者的信息义务增加在电商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控和保护,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倾斜保护。另外,《电子商务法》的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平台的连带责任进行规定,促进各个电商平台对经营者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在经营者无法承担责任时,不会造成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现象出现。

(三)拓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路径

首先应该增加投诉和举报途径。“电子商务法”中的第五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范围需要包含电子商务平台和其中的经营者。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受到权益侵害,及时向经营者进行反映和投诉,当行为没有成效时,可以根据这条法律对经营者进行投诉和举报,电商平台具有一定的义务,对消费者的举报进行处理。希望完善电商平台投诉和举报机制,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他们的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第二,提供线上争议解决途径。电商平台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争议解决的中立第三人,可以根据争议解决规定进行有效协调,保证工作开展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对交易双方存在的矛盾进行快速解决,是目前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比较高效的途径。

第三,调解、仲裁和诉讼途径。消费者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采用自力救济,当事人双方和解、消费者和行业协会当做第三方进行调解、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双方自愿进行仲裁,程序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当自力救济没有起到效果时,采用公力救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举证责任倒置,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勇于采用法律武器对自身的权益进行有效维护。

五、结语

电子商务对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也会对消费者权益产生一定的侵害问题,而如果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将会严重打击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信心,从而最终制约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中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和法律法规的信任程度,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许佳佳 陆郑义 刘卿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整合研究论文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电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