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2022-04-17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篇1:

中学数学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数学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理念方面

许多教师在赞同课改的先进理念的同时,也认为数学课程标准需要调整;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太理想,太空泛;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视不足;过分依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过程性目标要求太笼统;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指导不明确等。

2.课程内容方面

在课程内容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有些内容删减不当(包括添括号法则、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出发、因式分解、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等部分中的内容);几何内容安排不适当;概率统计内容要求不明确。

一些教师认为课程和内容安排不当的还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太高,联系实际太多;基本训练方面内容偏少;课程内容系统性、连贯性不够,给人以乱的感觉;课题学习太多,有些内容比较困难,超出中学生实际思维水平;小学、初中、高中不协调,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协调;教学要求不明确,80%的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度”,教师操作困难,保底不封顶,“底”是什么?“顶”又是什么?能否分几个层极或水平?有些内容可以作为常识列为阅读,而不必作为教学内容,如几何中的一些内容等。

3.教材方面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本次课改实验教材在体例设计、素材选择、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对教材的定位发生了主要转变,从教与学的知识性蓝本变为教师引导写的学生活动载体。许多教师在对这种变化持赞同态度的同时,也明确提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化、西方化、尝试化。许多教师认为教材的选材更趋向于城市化,脱离广大农村实际背景,教材在编写风格上,在一些情境设计上,过多地吸收西方的中学数学教材,与我们的文化和习惯有很大的距离。有些教师认为教材中尝试太多、非数学的内容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对数学本质的把握。

(2)空间大、梯度大、难度大。教材表面上入口浅,但留给教师与学生的空间太大,教材中正文、习题等跳跃太大,教师、学生难以把握,有些开放问题,包括一些探究活动没有答案,教师、学生不知道确切的结论,有些习题取材于近年的中考题、竞赛题,难度太大,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有些实际应用题背景太复杂,数学建模难度太大(如函数、不等式等),也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困难。

4.教学方面

(1)对教师要求太高,脱离教师实际。教材留给教师空间太大,教师利用不起来;要求教师知识面广,实际问题情境太丰富、太复杂,教师有时连查都查不到;教材太简约,要求教师去开发、创造,但教学资源匮乏,能创造的教师实际上太少。

(2)教学中的“度”难以把握。由于课标要求太笼统,教师难以明确把握教学要求,为了避免在考试中失利,便根据过去教学经验进行补充。

(3)教学发挥在形式上有改变,但本质难以改变。班机人数多,难以开展活动;忙活动就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教学,忙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无法开展活动。

二、加强新课改的有效措施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四个变革,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一要求是高的,短时间内实现难能如愿,但需努力。在作用上一般说来可分为静态呈现、动态演示、互动探究3个层次,从当前的教学情况看,大多数是处于第一个层次,实际上只是取代板书,即使是有进入第二个层次的,如何用好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应用中,要围绕着教学的主题,在“科学、必须、有机、适度”上多做文章,切忌花哨,追求表面热闹。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增大容量、充实信息,演示变换、促进理解,人机互动、探究学习”的功能。应该说,在现实的教学中,乱用、滥用和不想用、不会用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高应用的积极性,加强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教学主题去设计、去选择、去优化组合课件,以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2.提高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落实校本教学研究十分重要。教研部门和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能大有作为的。通过培训和研究解决三个问题,即改什么、为什么要改、怎么样改。即使是面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明白原因,对已在试用的《标准》,不会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即便如此,否定的否定也不是回到原来的地方,我国过去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实不够的情况是不能忽视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

作者:郑志兵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篇2:

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思考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改 理念 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①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②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转变情感互动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转变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来临本身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作者:管品南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篇3:

浅谈中学数学新课改

摘要:人教版的新教材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关键词:中学数学;新课改

我校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践,我个人感觉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往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

人教版的新教材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还要求,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到“平等对话”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 新的挑战——新课改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一些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1.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间的联系

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考虑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心理学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

2.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七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七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总的来说,中学生思维有如下特点:首先,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其次,八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八年级开始,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3.实施积极的教学策略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有时教师讲得很多,却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

四、 优质数学课的条件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a) 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b) 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c)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d) 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e) 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f) 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812200)

作者:刘慧君

上一篇:图书馆功能分析论文下一篇:最新幼儿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