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2

[摘要]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科技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给参赛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想象和探索空间,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数学建模竞赛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剖析和研究,探讨了数学建模竞赛各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分析了在建模过程中各环节对提升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论文 篇1:

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相融合,把以竞赛为目的变为以竞赛为手段,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问题。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学科建设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85年出现于美国[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从1994年起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在高校中已变成最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之一。这项竞赛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首批资助的学科竞赛之一。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挑战性[1]。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对解决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可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加以分析、解决,他们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竞赛没有事先设定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充分发扬3人一组的团结合作精神。由于竞赛面向所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因此每年吸引了大量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参赛。

竞赛实际上包括三个阶段,即赛前培训阶段、竞赛阶段和赛后研究阶段,彼此相互联系。在赛前培训阶段,学生要通过课程学习或课外讲座掌握一些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软件的使用等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际建模得到训练;竞赛三天集中完成竞赛题目;赛后对赛题继续深入研究。

在“十二五”期间[2],国家决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数学建模竞赛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开了新思路,给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数学建模竞赛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师生的受益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组织好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和建模竞赛活动,以及如何积极引导师生广泛参与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如何结合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内容

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平台上以模拟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创业意识。在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过程中要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各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結合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竞赛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让学生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自我分析,寻找进入社会的切入点。

2.探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之一,良好的竞赛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不以比赛为目的,而以比赛为手段,重视比赛的各个阶段,从赛前的课程学习到校内选拔赛,再到赛后继续研究,在激励机制的调动下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氛围。

3.提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即每年的3月份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对于全校其他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个学期都开设数学建模公共选修课。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数学建模竞赛的校内选拔赛,6—8月份进行赛前的培训实训,9月份进行全国赛的比赛,12月份进行赛后赛题继续研究的立项申报工作并积极开展研究,数学建模教学团队给每个项目配备了指导教师,次年3月开始结合赛题的后续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争取进一步的基金支持。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理学院的数学建模实验室、数学建模开源平台全程对学生开放,提供研究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团队教师的及时指导。

二、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1.成立数学建模协会,创建数学建模开源平台。目前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宣传工作主要由理学院科协承担,因为科协承担的工作过多,不能突出数学建模活动的重要地位,所以需要单独成立一个协会对数学建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宣传和推广数学建模的一支重要力量。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针对数学建模问题、数学建模论文和具有代表性的程序算法、源代码进行分析和学习、讨论和切磋、研究和完善,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创建一个持久的数学建模开源平台。

2.数学建模相关课程的建设。广泛宣传和动员,增加数学建模公共选修课的选课人数,以使得数学建模公共选修课成功开课,便于更多的工科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数学建模活动,这样可以缩短赛前培训中基础知识的培训,增加实际建模训练时间,积极进行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建设目标,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3.赛题的后续研究。赛题的进一步研究是竞赛的一个重要阶段。赛题的实用性也引起了一些相关企业的关注,通过对赛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些成果已经在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直接应用,所以我校赛后应积极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申报赛题的赛后研究项目,积极把赛题的延续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议理学院积极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院级立项或者开放课题,并对全校学生开放。

4.积极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建设。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由十几名教师组成,在从事数学建模教学和赛前培训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进一步引导教师对赛题进行后续研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挖掘科研课题,提高自身水平,并积极参加全国竞赛组委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开展数学教学研讨和应用数学科研交流。

参考文献:

[1]谢金星.科学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2]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新华网,2012.

作者:马元魁 张丽丽 伏文清

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论文 篇2:

依托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摘 要] 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科技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给参赛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想象和探索空间,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数学建模竞赛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剖析和研究,探讨了数学建模竞赛各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分析了在建模过程中各环节对提升学生分析复杂问题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建模;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竞赛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渭南市科技局基础研究项目“广义停车换成均衡相关模型与算法研究”(2018-ZDYF-JCYJ-40);渭南師范学院特

色学科建设项目资助(18TSXK03)

[作者简介] 刘炳全(1980—),男,山东昌乐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建模创新教育研究;袁程龙(1996—),男,陕西渭南人,本科,

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竞赛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团队合作、软件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目前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方面,李启建对数学建模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模式研究,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老师建模教学水平提高及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分析[1]。魏江研究了如何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和方法[2]。本文依照数学建模竞赛各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在建模竞赛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举办一次,比赛分为本科组和专科组,本科组全国的大学生都可以参与,专科组全国的高职生、高专生可以参加,从2019年起,竞赛题目分为A-E题,本科组从A、B和C题中任选一道作答,专科组作答D和E题。

数学建模是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经过必要简化处理,再利用图形、公式、定理等进行逻辑推导、数学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用数学方法抽象出实际问题中关键要素,再通过一定的简化和假设,找到问题的核心要素,用数学方法进行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个创新性发展过程,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背景知识对现实问题建立模型,该过程需要调动参赛者已有知识储备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此时参赛者会遇到大量有趣问题,会激发学生极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数学建模以实践为核心,需要参赛团队在不断探讨中来完善自己,及时获取团队优秀思想,使思维意识不断升级,改善思维认知结构和创新活力,在分析问题时努力提出新颖观点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自己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学科背景广泛,大多是参赛者前期没有接触和了解过的新知识,而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查阅参考大量文献并了解相关背景,这需要参赛者用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会大大提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数学建模竞赛各环节对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一)模型准备过程激发参赛者学习数学兴趣

模型准备是在思考分析了问题的现实背景后,通过简化、总结和概括出问题中的主要思想,再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要符合数学逻辑和行为习惯[3]。

当学生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时,就会激发其自身潜能并进一步发挥到最大程度。数学建模的准备过程就是拿到题目时从命题人角度分析其实际内涵,思考可用方法,参赛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了解不多,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原其真实本质,学生会不断从文献中汲取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会强化学生对新问题的好奇心,不断汲取所需知识。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进取过程,不会一次直达问题本质,但通过不断的讨论和思考,会越来越有意义,使参赛学生对问题解决产生强烈兴趣并及时且随时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深入钻研并创造性学习,使其智力得到开发,而且队员之间讨论、思考及分析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天性并不断探索其奥妙。

(二)模型假设改善学生问题简化能力

数学建模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实际问题,模型假设是将一些影响较小因素理想化,这样改变复杂问题使其简单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对实际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是做出假设的依据,做出假设时既要运用与问题相关的地理、物理、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又要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来解决问题。通过模型假设,可以去除部分与研究重点相关度较小因素,界定假设范围,进一步使研究简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得到一些实际问题隐含的内在结果和规律。在模型假设过程中参赛学生要分析得出哪些假设对问题最终结果影响较小,这需要对问题整体背景有较宏观的把握,结合实际去分析主要和次要矛盾,从中梳理出影响较小因素,果断抓住实质性、可操作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这个过程,会大大加强参赛学生简化问题、抽象问题的能力。

(三)模型建立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

数学建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不仅需要一般意义上的判断、分析、推理,还需要灵感性的直觉和启发去猜测及推理,将具体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概括,继而总结各种知识,创建新理论、算法和技术去分析解决问题。现实问题在书本教材、互联网上很少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这就要求参赛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来建立符合实际原理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学生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掌握新知识、方法与技能来培养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针对实际问题改善方法并寻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模型求解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在模型求解过程中,为了能够具体直观地分析数据和生动形象地展现问题求解流程,需要运用几何画板等绘图软件进行图形绘制,这样参赛学生需要主动熟练并掌握必备画图工具,在竞赛过程中才会提高建模效率,使参赛论文整体质量获得提升。为了能够快速统计、计算并分析数据相关结果,还需要掌握Spss、Matlab等必备的数学软件,因为数学建模中需要解決的问题都是大型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数据量巨大,计算结果就不能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也就无法对问题的潜在规律进行分析。由此可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各种画图、数学软件,逐步提升运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能力。这个活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会使参赛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五)模型分析检验对运算分析能力的培养

模型建立求解后,还要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说明模型适用性和合理性[4]。要分析模型是否有通用性和推广性,其他随机因素是否影响模型的准确表达,从而使参赛学生在不断思索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对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客观问题都是由许多部分和环节组成,是在各种层次中不断进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个体,这势必要完整深入的了解事物内在规律,需要把问题分解成易于检验、观察、可操作的小分支,弄清其本质规律。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模型分析和检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数学运算知识,此时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让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融会贯通,为参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启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28):56-59.

[2]阎晨光,苏连青,孙晓岭.基于数学建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37-38,41.

[3]袁梓瀚,李亚赛.数学建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104-107.

[4]冯道明.数学建模比赛培养大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09.

[5]刘家保,陆一南,陈中华.数学建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139-140.

Research on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mpetition

LIU Bing-quan,YUAN Cheng-l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Shaanxi 714099,China)

Key words:mathematical modeling;innovation ability;mathematical modeling competition

作者:刘炳全 袁程龙

数学建模竞赛能力培养论文 篇3:

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受到高职学生的青睐。本文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上的作用,从而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 能力 素质教育

引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项赛事为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一、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对学习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

高职学生一般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学习的主动性不强。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从历年比赛的试题来看,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十分地宽广,除了初等数学及微积分的知识外,大体上还有以下几类:概率与数理统计、统筹与线性规划与微分方程。

上述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说是完全没有学过的,也有些同学只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距离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还很远,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许多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般来说,凡参加过数模竞赛的同学都能熟练地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使用和其它数学工具软件的使用。

其次,由于数学建模问题的复杂性,求解数学模型往往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很多算法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这样就对参赛选手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有些试题可以在不用计算机的条件下加以解决,如1994年“锁具装箱”问题,笔者曾仅用组合数学的知识就笔算出结果;2003年“抢渡长江”问题,不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全部解析计算。但是近年来,赛题的解决必须依赖计算机,一方面是由于题目给出的数据较多,手工读取数据与计算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05年的“雨量预報”问题;另一方面某些问题必须使用数学软件才能解决,如2004年的“饮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问题中对参考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确定其中的排出系数,这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同时,计算机的大量使用要求选手对编程过程的细节方面有足够的把握,必须能够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三、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信息处理的能力是判断、选择、整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学会选择信息,明确自己想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学会面对不同性质的信息有自己的评价标准,确定有意义的信息,摈弃多余的信息。

数模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获取与赛题有关的知识,锻炼了他们从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与处理资料的能力。如2006年的“易拉罐形状设计”问题,参赛选手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易拉罐,对其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不同易拉罐的设计特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易拉罐的制造工艺与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

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的学生能够高效和有效地存取信息,能够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和信息迅猛发展的结果,在高职学生的能力体系中信息处理能力是必需的,它是高职学生能够在有限的专业知识学习外获取更广博的信息,并获得采集、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能随时应用信息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四、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要求能用书面形式准确地传达意见、观点和信息。

数学建模考卷的全文是论文式的,文章的书写有比较严格的格式。我们很多大专生做选择题的时候是“高手”,但是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就困难重重了,有时一个问题没说清楚学生就又说另一个问题等等。一篇完整的数学建模论文,必须包括对所选问题的重新阐述、对问题的条件和假设的阐明和必要补充、修改,还包括对为什么要用所述模型的分析,模型的设计,对模型的检验和讨论,模型的优缺点等,当然还要有一个与论文同等信息量的摘要。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

五、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团结协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职业活动中个人与生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一个组的三名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首先,要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和兴趣,合理确定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在分工之前,一方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以及问题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尽可能地扬长避短,使每个人在集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

其次,要强化合作意识,在研究中,及时沟通交流,在资料、信息等方面互通共享,对疑难问题要不分彼此,不计得失,群策群力,集体磋商,联合攻坚。

未来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是生活于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懂得他人,尊重他人,这是合作的基础。由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分三人一队,这就要求各队的队员要合理分工、扬长避短、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六、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明确描述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就个人的需要和愿望而言,技术与职业教育应:

1)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 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使个人通过发展必要的智力手段、技术与创业技能和态度而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

3)发展个人在工作中和在整个社会中作出决定的能力,以及为积极而明智的参与、团队工作和担任领导所需的素质;

4)使个人有能力应对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

首先,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建模活动中要强化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素质才能为其今后乃至一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做出积淀,这也是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要求。

其次,数模竞赛是大学阶段除毕业设计外难得的一次“真刀真枪”的训练。可以看出,这项竞赛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时的条件非常相近,是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建立数模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要做的工作。做这样的事情,所需要的远不止是数学知识和解数学题的能力,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社会对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的需求,比对数学专门人才的需求要多得多。

结论

高职教育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将数学建模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中已是大势所趋。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高职学生学到了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无法学到的很多知识。这项赛事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以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尤苏蓉.数学建模竞赛的解法总结与竞赛培训探讨[J].工程数学学报,2003,7:131-134.

[2]卢丽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魅力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6,1,13(3).

[4]周远清,姜启源.数学建模竞赛实现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6,1,11(7).

[5]李凝.数学建模竞赛缘何受大学生青睐[N].科技日报,2007,1,18(7).

[6]张天鹤.大学生数学建模的实践与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4-55.

[7]方晓红.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6,8:1-3.

作者:杨泳波

上一篇:融资障碍影响并购重组论文下一篇: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