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以高满堂的《闯关东》剧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高满堂的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这样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归纳出《闯关东》剧作的优秀之处,高满堂剧作对于编剧创作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 篇1:

历史地理学视野中的关东文化解读

[摘要]任何文化都是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关东文化也是如此。由历史地理学视野分析东北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多民族的历史变迁与关内汉民族的互动。探讨关东文化的形成过程。小说和电视剧《闯关东》没有真实地反映历史上的“闯关东”,对讨论和理解关东文化有严重误导。

[关键词]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移民;“闯关东”

任何文化都诞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由此可以说文化都是地域文化;任何文化都是有主体的,文化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历史。由此可以说文化都是历史文化,因此我们理解和讨论文化时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不可缺少。纵观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都是这样,我们中华文化也都不无地域的与历史的特征,关东文化也如此。关东文化正是在它的地域与历史中演绎着并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文化精神。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的地势地貌和气候差异极大,这种差异也影响到生活繁衍在不同地域的人民在民俗、民风和性格上也有种种差异和鲜明的特点。

东北三省自然地理的突出特点,就是山水相联,浑然一体,从全区看地势,三大山系布列三方:黑龙江省内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呈北南走向;西邻蒙古草原,南边续接燕山山脉。吉林省境内长白山地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与大兴安岭山地相对应,延续到辽宁省的辽东半岛,为千山山脉。在大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其北端山地群为小兴安岭山地,自伊勒呼里山向东延伸直抵松花江畔,接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又与长白山系相衔接。在三大山系的环抱中,自北至南,直到辽宁省的辽河人海处,是一广阔的平川地带,即著名的东北平原,其北称为松嫩平原,其南为松辽平原,东北地区的最南端是辽东半岛,向西延伸绥中县、兴城,一边环渤海,另一边即为半岛东侧,是黄海。东北整个地势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谓是山水相依,贯通无阻,浑然一体。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三面为山水环绕。中间贯穿南北的东北太平原,三省的西部,特别是自吉林以下,至辽宁省,又与内蒙古辽阔的草原相联,地势更为开阔。这样,就造成了聚居于山林、草原的渔猎或游牧民族,向中间地带的平原、农耕区聚拢之势。从遥远北方的黑龙江直趋南下,或经蒙古草原或经东北大平原进入辽河以西至山海关这条通道,进入华北而可达于任何地方,东北南端临海,直通山东。总观东北整个地势,可见其呈开放状态的明显特点,它与关内从陆路及海上都紧密衔接,如臂指相连,交通极为便利,成为东北地理的一个大优势。

东北地区如此的地势,从北到南,从东至西,没有山川阻断,特别是东北大平原,更一无遮拦,这种开放型的地理态势为各民族自由出入,开展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因而促进了地域性经济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这样的地理优势,也促使中国历史上的鲜卑、蒙古、契丹、女真、满族等民族不仅能兴起于东北,而且可以向河北或更深远地区长驱直进,进入黄河流域,甚至领有全国。

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强大的制约作用,试比较我国的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地理条件,那里或丛山林立,险峻不一,恶水阻拦,并与丛山交织,或远距中原,更有沙漠阻隔,使这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封闭并且不便与内地的联系。东北的地理风貌有助于东北的多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一个政治与文化的统一体,使三省呈“连体”结构,并成为区域共同体。在经济上,数年来东北地区一直是农耕、畜牧、渔猎三种经济形态并存,其间也有半农半渔猎、半农半牧的过渡经济,呈现出经济生活的多样化。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着发展。

东北地理环境多样而不单一,虽山水相连,但非穷山恶水,特别是并不阻拦交通,大片平川草原极有利于放牧,冬季虽漫长,但结冰也成坦途便于运输。这使东北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很活跃,迁入迁出常见,由此带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纵观历史,东北地区是很活跃、变革显著的地区。东北地域虽边远和高寒,但并非是长期荒蛮之地。

谭其骧先生曾对他的一个学生说:搞文化地理,首先要把各地的民族变迁弄清楚,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地理的最重要的问题。这话对我们讨论关东文化也同样至关重要,“关东文化”是与“关东”文化地理紧密相关的地理文化,也要有文化地理的视角,要关注这一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变迁。如前所述,东北的山水地理环境呈现出开放和包容态势,自古居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也多有宽广的胸怀。女真族是东北的古老民族,秦以前至秦代、两汉、南北朝、隋唐都有关于女真族的历史记录,虽然那些时代并不称“女真”。女真之名始见于五代。广泛使用于辽代之后,女真族于12世纪初在东北崛起,在之后的征战中统一东北,并在1115年建立金王朝,其北界从贝加尔湖东部的巴尔古津河流域,经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东北达库页岛;东临日本海;东南以鸭绿江下游与高丽为界。在如此广阔的领土上,金王朝设“路”建制实行行政管理,分设上京路,成平路、东京路、北京路。克东县城西北15里乌裕尔河南岸的金城乡古城村古城即为上京路辖下的一处行政建制中心。1956年在该地出土的汉字阴文篆书“蒲峪路”铜印为该城的实物见证。女真族在东北建立金王朝之后,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吸收和融合着其他诸民族的文化,甚至出现汉化大趋势,金世宗完颜雍虽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但并未收效,值得注意的是金代实行移民实内政策,把大批汉人迁徙到东北,这既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也由于各民族长期共处,互相学习,推动了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在金王朝统治东北期间,蒙古族渐渐发展强盛起来,经过成吉思汗的经营,渐渐使蒙古各部统一起来,最后灭金,在1234年金亡。元朝诞生。1368年,金王朝亡,明朝建立。

15世纪初(永乐年间),明王朝在东北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明王朝在东北适应既是边疆又是几个民族聚居的形势,实行了体现出因地而异,因俗而治指导思想的统治。

明代东北地区各民族或从事游牧,或从事狩猎,或从事农耕,或间有交叉。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政府为了加强与边陲东北的联系和统治,重要措施是在东北地区增辟交通线,广设驿站,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覆盖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相联,最终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明代多民族杂居的东北,大体上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的,以女真族文化为主体的和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三个文化圈。这些各有民族特点又相互差异的文化,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和相互交融中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融合趋势。至此,地域特点和历史发展使“关东文化”初具基础。此外,在明代进入东北地区的二三十万流入(也有估计至少有十万以上流人),由于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和在发达地区的生活阅历和磨难,在其后的生活中(其中多有定居者)对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开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做

出贡献。成为明代之后东北文化的一个特色。到康熙初年,《黑龙江外纪》中记载齐齐哈尔已有三千余名流入。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黑龙江地区则有移民约11万,东北地区已约有131万。

进入16世纪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再次兴起。明朝时,东北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其中,建州女真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州。满族即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以他的智慧、勇敢和武力一面与明朝政权周旋,一面逐渐统一女真诸部。在这个过程中,女真社会的生产力获得发展,人口增加,地域扩大,还形成和完善了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八旗制度。至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即为清太祖高皇帝。金朝统治期间,东北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极大发展。至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入关,占领北京,明朝亡,清王朝开始对中国的统治。

清入关以后对东北地区曾实行封禁政策,但也有汉族移民进入今辽宁省,到1860年(咸丰10年)清政府迫于沙俄对东北地区步步逼进的侵略行径,开禁放垦,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随之又开放了吉林西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东北移民垦殖。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则全部开放了东北各边荒地。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准黑龙江实行《沿边招垦章程》,之后在汉口、上海、天津、烟台、长春等地设立边垦招待处,采取鼓励和奖励政策吸引移民。当然进入黑龙江的垦荒者主要是北方几省人口,特别是以山东移民为多,他们往往单身先至,然后回原籍携带家小或引亲朋来定居。至1911年(宣统三年)黑龙江、吉林两省移民人口合计约为844万。

到1912年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仍沿续清末做法实行移民政策,至1930年黑龙江移民约有288万人口。移民仍以来自山东东南部为主,他们除进行农耕垦殖,还从事森林采伐,矿山挖掘等非农业生产。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日伪时期,日本为增加作为其后方东北的劳动力鼓励华北移民进入东北,自1936年到1942年有不少于300万移民进入东北,他们多进入城市和工矿区,很少再从事农业。

可见,研究关东文化民族地理学角度的重要,它研究民族和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人们共同体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和演变的地理背景。影响各民族地理分布有若干因素,其中民族迁徙的因素对理解关东文化的形成、特点不可忽视。

清代关内人口移入东北开始于18世纪。但在此之前1644年至1661年(顺治年间)清朝政府在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修建柳条边,禁止人民越过柳条边打猎,放牧和采人参。1668年(康熙七年)下令又将关外之地列为封禁;1677年(康熙十六年)还将长白山周围划为禁区。但在中原遇有灾害年景时,人民常蜂拥出关以避饥荒,清政府也会变通放民出关。此外。平时也有私自违禁偷入关外者;也有少量移民越过柳条边进到边外禁区。到1878年清政府撤销移民禁令,可以自由移入了。这样,在清代东北(首先是柳条边内)人口持续增长。到清代中期东北地区移民约有130余万。从1923年始东北有移民大规模移入。由于历年移民,使东北人口由19世纪末的200~300万增加到1948年的4000多万。这些移民大多数来自河北、山东的贫苦农民,他们在山区从事采集人参、淘金和伐木,在平原则为农业垦殖。

在清代,黑龙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开采省份,金矿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玛等地,产量最高时曾占全国黄金产量的60%。为采黄金,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开辟了一条从墨尔根(今嫩江县)到漠河的“黄金之路”,此路地名以数字加“站”命名沿用至今,如十八站、十九站、二十站等。采金是非常艰辛和需要有坚韧精神的行业,从事采金者多有山东等移民。

清朝在267年的统治中,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最后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包括在东北阻止沙俄南侵。期间,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城市得到明显发展,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镇得到稳定成长,成为各地的政治或经济的中心城市,如东北的辽阳、大连、吉林、浑江、齐齐哈尔等地。东北为满族发祥地,所以清朝政府很重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地区的开发。1653(顺治十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致使前来汉人渐多,辽河流域沿交通线一带成为居民密集地区。康熙时清政府在辽河流域广大地区设置了奉天、锦州、辽阳、金州等十余府州县治。在辽河以北,也形成了宁古塔(今宁安),吉林乌拉(今吉林)、齐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伯都讷(今扶余)、珲春、依兰等“边外七镇”。

清朝晚期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自此准许英国人得中国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得以“贸易通商无碍”。以此为先例,之后除这最早的五口岸之外,又有沿长江和沿海几十处成为口岸;在东北奉天(今沈阳)、安东、辽阳、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瑷珲、珲春等也为口岸。

从以上关于东北地区的历史叙述中,从移民情况的叙述中,从历史地理的演变的叙述中,我们看到至清朝中晚期和民国初期,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已经形成了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圈,也即今日我们所说的关东文化。

著名的中国文化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学术生涯中致力于从历史上彰显中国文化精神,同时也不忽略中国文化精神与地域的关系,他说:“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也有学者认为:“从严格的性格学上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山东人性格的关系”。“这是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关东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山东移民带来的齐鲁文化以及与其相关的山东人的粗犷、豪放、刚烈、节俭、好客、勤劳、坦直、忠信、孝义性格,对关东文化都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这又使我们想到著名历史学家、理论家许倬云先生在他的重要历史著作《万古江河》中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许先生此语对我们理解中华文化内在的变迁、发展也极有启发。纵观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东北地区也特别有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这种文化上的认同,对形成有特色的东北“关东文化”有重要意义。但关东文化毕竟不是移民文化,关东文化就是由多民族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在关东大地上演绎出来的关东中华文化。

行文至此,我们不能不说到畅销小说《闯关东》和热播并得奖的电视剧连续《闯关东》。

一位山东胶县1928年东北移民的第二代,在2008年这样记述了父辈到大连的情况:“父母带着子女是乘船渡海来到大连……。当时,大连地区集聚了无数走海路的闯关东者,几乎到处可以听到操山东话的逃荒者,其中不乏胶东口音的家乡人。在大连一带,凭借乡音,没有活路的穷人有时也许遇到活路。获奖电视剧《闯关东》反映了上述历史的背

景,引起‘闯关东者’及后人的共鸣,不过,屏幕上难以掩盖的粉脂气,特别是难以再现的历史场景,不会让闯关东者及其后人们认同。”这段话很值得重视,它除了极概括准确的描述了由海路到东北的移民情况。更重要的是指出《闯关东》连续剧只是它所反映的“历史的背景”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就是说它引起了历史回忆,但人们却不能认同该电视剧的“粉脂气”和“难以再现的历史场景”。从本文前述东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中,以及山东移民的实际移民情况中,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人物、情节多不真实。作为一部小说或电视剧,《闯关东》编排了一个系列的很动人的故事,人物也很鲜活,因此作为文艺作品是很成功的,有了读者和收视率。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成功,无形之中却使相当多的人也就直接地把当年山东移民的生活理解为就是电视剧或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了。这样,成功的电视剧和小说却造成了对历史的严重歪曲。这是今天我们讨论关东文化时不能不指出的。若稍加注意或比照历史事实,小说和电视剧中无论是人物,无论是情节,或是事件,或是过程,就发现有许多不真实和“不可能”,其细节在此不赘述了。所以小说《闯关东》只能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小说来读,电视剧《闯关东》也只能作为一种形象艺术来欣赏。当然作者并没有强迫人们把它们作为历史教科书来对待,但是,必须说的是,它们是借助那段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历史真实面貌出现的,这才使人们严重地误以为当初的山东移民过程和他们到东北的生活就是那样,这正是症结所在。

此外,关于“闯关东”一词作何解释呢?特别是“闯关东”之“闯”是何意呢?我们已经知道。清朝政府也好,民国政府也好,都没有永久不变的设关卡绝对不准关内移民进入东北(设关口是对移民的一种管理),因此移民无须为出关而去“闯”关卡;关外原居民众也没有排斥或不准关内移民移居东北。如此看来,从东北移民史上考察,所谓“闯”是指关外移民的漫长旅途充满艰辛和危险,到东北之后为了生存和立足仍然充满困难,靠“闯”的精神为自己的生存而“闯”出生存空间。这么说来,“闯关东”一词也不可泛化和不恰当的使用,但“闯关东”已约定俗成,成为习惯用语,我们也就在此意义上使用了,不宜作其他引伸,特别是应该纠正它对讨论和理解关东文化已经产生的误导。

责任编辑:张振华

作者:董驹翔

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 篇2:

从《闯关东》说开去

摘要:文章以高满堂的《闯关东》剧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高满堂的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这样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归纳出《闯关东》剧作的优秀之处,高满堂剧作对于编剧创作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闯关东;高满堂;编剧创作

在当今影视艺术市场化条件下的时代,电视剧作品的产量与日俱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这一时期的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并不是很高,其题材类型也确实乏善可陈,大量的都市爱情剧、家庭伦理剧充斥着银屏,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立意和深刻性上,当今大量的电视剧存在着“低俗化”、“庸俗化”、“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也让诸多观众、学者对于当今电视剧的艺术水准产生了怀疑。而高满堂编剧的作品,却成为在“娱乐至死”的电视剧大环境里不可多得的风景:从《闯关东》里山东人在东北的经商历程,到《北风那个吹》中知青男女二十多年的爱情离合,再到《温州一家人》里温州的一家子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的伟大创业史……可以说,高满堂为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高满堂的剧本创作成果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闯关东》获得了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以及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北方那个吹》获得了第16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编剧奖;《温州一家人》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可见高满堂在电视剧编剧领域的艺术水准也是非常之高的,并且获得了业界权威的肯定。

那么高满堂的编剧创作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特别是他创作的《闯关东》剧作有什么样的亮点?而针对高满堂的编剧创作的研究与批评会对我们的创作实践有什么借鉴的意义呢?下面,笔者通过对于《闯关东》分析,对以上两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闯关东》剧作的优秀之处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朱开山一家人接到父亲朱开山从关东寄来的一封信之后,一家人分別通过海路、陆路从山东老家“闯关东”,到了关东之后,朱开山在金矿九死一生淘得第一桶金,之后朱家开辟田地、经营饭店、创办国营煤矿,最后因为日本人的侵略而举家迁徙的故事。时间跨度之长、历史容量之大、人物性格之多样,在当今的电视剧作品中是少有的。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分析《闯关东》剧作的优秀之处呢?笔者要从影视批评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与评价。至于什么是影视批评,史可扬先生曾对影视批评下过这样的定义:“对电影创作、影片、观赏及相关的影视艺术家主体素质和外部条件进行研究和判断。换句话说,就是对批评的对象及相关因素做出好与坏、真与伪、美与丑的评判。” [1]从史可扬先生对影视批评的定义出发,笔者总结出《闯关东》剧作的优秀的三个因素。

首先,在于宣扬中华传统美德。《闯关东》剧作写的是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创业史,这样写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高满堂在《闯关东》这部剧作中将这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母亲教育朱传杰去救即将饿死的夏掌柜,到秀儿去照顾身患重病的幼年一郎,这都体现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善”;潘掌柜因为自己的邪念打压朱开山自食恶果,朱开山却主动原谅他并且让自己的儿子认其为干爹、照顾其生活,这体现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和”;朱开山一家的艰辛创业历程则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朱开山为了不让矿山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倾尽全力办起了“山河煤矿”,和日本的森田物产竞争,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全剧中的诸多细节无一不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些美德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这样的创作符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也是这个社会所殷切需要的。

其次,在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在人物的塑造上是很成功的,高满堂在剧中不仅仅成功的塑造了朱开山、朱家母亲、朱传文、朱传武、鲜儿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这些人物形象在观众的观影圈里都有自己的“粉丝”。这也是《闯关东》这部剧作成功的因素之一。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朱传文这个人物形象。

朱传文在剧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整个朱家的老大。正式由于朱传文老大的身份,所以家里的担子必然是由他承担,同时,他也拥有这样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再加之传统的小农思想和宗族家长制文化的长期熏陶,他的行为都体现出了自己的人性与自己的责任、传统思想意识上的矛盾,人格的双重性在他的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在鲜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朱家,而他与那文已经成亲。由于自己是大哥要顾全大局,再加上传统婚姻的束缚,他只得放弃自己的心爱之人,在剧中他曾对于自己和鲜儿的有缘无份痛苦流涕,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这都体现了他自己的人性和长子的责任、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再比如在朱家有农田种地的那个时间段,朱传文是家里最为卖命种地的,他每天都在努力耕作,而在开饭馆的时候,他也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新的菜色,这体现出他的勤劳和有担当的一面;可是,当日本人威逼利诱朱传文时,他懦弱了、屈服了,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底线——即保护自己的家人,而当他发现日本人把自己的弟弟朱传武害死的时候,他又是第一个向森田开枪的人。由此可见,朱传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一方面朱传文具有作为老大的担当,另一方面,他还是有他小农意识甚至是人性中懦弱的一面。正是由于朱传文这样的复杂性的人物塑造,才能使他在剧中更加鲜活,这也是高满堂塑造人物的成功所在。就是这样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得《闯关东》这部剧作更加吸引人,也是这部剧作成功的又一因素。

再次,高满堂的创作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创作时,高满堂将《闯关东》的整个故事时间的跨度从清末一直写到“九一八”事变后,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之下,增加了历史容量,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很多人物行动都符合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就是一郎。

龟田一郎是在电视剧中期出现的人物,他得了重病,被秀儿带回家照顾,而朱家也全力救治他,直到他病好。朱家后来收一郎为自己的干儿子,一郎也在朱家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幸福时光。后来一郎找到朱家时,也是为了报答朱家对他的恩情,甚至娶了当初救自己的秀儿。但是,那时正好时中日开战的前期,身为一个日本人,他自己被森田利用从而让日本人拿到了山河煤矿,最后又出于愧疚把证据交给了朱家,自己则选择了开枪自杀。从情感上,他对朱家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从身份上,他又不能反对自己的民族,所以他的矛盾以及悲剧性的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是大历史环境造成的。龟田一郎这一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安排,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的,也是高满堂在《闯关东》里塑造的又一个成功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大历史的环境下,高满堂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仅在行为、心里上符合时代背景,也为这个电视剧在增加了厚重感,在艺术水准上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闯关东》以及高满堂剧作的借鉴意义

那么,电视剧《闯关东》以及高满堂的编剧作品对于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首先是要发掘自己本地域文化,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曾经论述艺术的三要素分别为种族、环境、时代,而环境这个大概念下包括了地域这一重要因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挖掘本地域的特色,在环境这一因素上下功夫,我们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高满堂正是通过对本地域的题材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而创作出了《闯关东》这样高艺术水准的作品。高满堂本人祖籍是山东人,祖上也是“闯关东”移民到东北的,因此他对这个题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感受,而《闯关东》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是和他自己的身世背景是呈正相关的。所以当我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也应当注重自己本地域发生的事情,从中进行选材,这样创作出来的带有本地区特色的作品会在艺术水准上更上一层楼。

其次,要追求真善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颂扬。阿多诺曾对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美学必须以真理为目标,否则会被判为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者更糟糕的是,会被判为一种烹饪观。” [2]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是艺术哲学,所以这句话如果用来针对艺术作品也不为过。而对于编剧而言,对于真理的追求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艺术作品是有义务和责任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弘扬。《闯关东》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在宣扬诸如“信”、“义”、“善”、“和”、“勤劳”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符合时代的潮流,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我们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追求创作上的深刻性,反对艺术的低俗化。当今社会价值觀取向日渐多样化,对于艺术作品来说,身处现代文明的受众对于其的理解也有各种不同,而许多不良的、对社会不利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功利性、低俗化的影视作品纷纷地出现,这样就会误导一些价值观仍然不太成熟的接受者——尤其是青少年,若将青少年误导可能会对青少年未来的人生带来严重的影响。正因为低俗化的艺术作品的误导,导致接受者理解有所偏差,这样的状况不符合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前进方向,会对其人生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就需要在创作时追求艺术上的深刻性,反对艺术低俗化。高满堂创作的《闯关东》描写的是朱开山家族艰辛的“闯关东”创业史,从这一点发展出来,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赞颂了伟大的中国人的开拓精神,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积极深刻的艺术作品,它也为我们后来的编剧创作,提供了一个标杆。

三、总结

电视剧《闯关东》以及高满堂其他电视剧作品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从人物塑造上,我们要发掘人物性格方面的复杂性;从创作题材上,我们要发掘自己本土的题材,尽量将人物置身于大历史环境下进行塑造;从立意上来说,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这样也符合我们现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希望通过对于《闯关东》以及高满堂剧作的分析,能够为今后我们的编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为我国的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释:

①史可扬编著.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09).第252页.

② TWAdorno. Aesthetic Theory, Translated by C Lenhardt [M].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4:475

参考文献:

[1]史可扬编著.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廷信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1).

作者:王辛未

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 篇3:

省级卫视后奥运时代竞争加“剧”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 16天的比赛令全球瞩目。央视对奥运资源在电视领域的垄断,使各级电视台对奥运“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奥运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也使各级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创新,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参与到奥运中来,进行差异化竞争。伴随奥运结束,媒体逐渐恢复常态,省级卫视需要考虑的是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发展战略。

一、后奥运时代省级卫视竞争态势将继续加“剧”

奥运后,经过了大地震和奥运沉寂后的省级卫视竞争,将又面临娱乐大活动的复苏,但改革开放30年的响应、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建国60年的预热等在下半年的报道中都有所体现,后奥运时代主旋律依然将唱主角,叫好又叫座依然是主流媒体创新思考致力追求的重点。另外奥运期间的电视剧减少播出及储备量的积累,奥运会后定会有井喷现象,因此,下半年将延续并升级2008年初引爆的剧战略竞争。北京、东方、山东、东北三省、云南等各省级卫视在电视剧战略上的重视将改变电视剧竞争格局。上半年的《闯关东》只是开始,未来将有更多新的运作模式的大剧、独剧、特色剧出现在省级卫视竞争舞台。

1.“卫视立台”、“大剧立省”,部分省区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文化强省的高度实施大剧战略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级卫视作为各省文化产业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加速发展。在“卫视立台”的认识基础上,各省部局台对竞争与发展的认识再进一步——“大剧立省”。因此,作为全国性播出平台,各省台以卫视为核心,大力推进剧战略:优质节目资源向优秀卫视聚集,改变了传统“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分天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优秀卫视纷纷瞄准精品大剧,瞄准影响力巨大的央视开年大剧和五个一工程;少数卫视开始围绕剧战略实施内容产业链布局。在终端表现上,2008年上半年,排除不可抗力影响,包括四川卫视在内,省级卫视阵营全面提升的基础,均来自于大剧;未来的前景,也将来自优秀而前瞻的大剧战略。

而实施大剧战略代表着电视剧导向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文化繁荣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市场进程的发展趋势,即:政治加分、和谐社会、文化留名、经济得益。

实施大剧战略政治上加分。一部《闯关东》把山东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好地宣传了山东。李长春在1月11日《人民日报》副刊《电视剧<闯关东>:百年传奇辉映民族精神》文章上批示:我正在看《闯关东》,确如所评。刘云山致电赵化勇高度评价电视剧《闯关东》:《闯关东》我全看了,非常好。1月31日,山东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向省影视剧制作中心颁发奖牌,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向《闯关东》导演颁发奖金并讲话。省委常委、秘书长王敏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主持会议,副省长黄胜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给予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闯关东》剧组通令嘉奖的通报。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闯关东》相当推崇,并希望有一部真正的反映云南精神的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精品电视剧。

图表1:部分省区宣传部的重点剧目

实施大剧战略和谐中国社会。十六大以来,电视剧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工程,使电视剧整体的历史品格、文化意蕴和美学品位明显提升,主题更加深刻向上,题材更加广阔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繁荣兴旺的电视剧创作,层出不穷的精品佳作,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延安颂》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排除万难、走向胜利的“延安精神”;《亮剑》中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把镜头的焦距对准人物精神世界最富理想光彩的“魂”,努力实现审美超越,引领观众提升精神境界;展现晋商发展历史的《乔家大院》聚焦于以爱国爱民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浓墨重彩,史中觅诗,力求做到鉴古知今、古为今用;军旅励志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名普通士兵的成长历程,阐述一个简单明了的、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道理:不抛弃,不放弃。把个性与人性深度的统一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家庭伦理题材的优秀作品《亲情树》、《结婚十年》、《浪漫的事》、《当家的女人》、《守望幸福》、《大姐》、《婆婆》、《香樟树》、《中国式离婚》、《有泪尽情流》、《孝子》、《老娘泪》、《家有儿女》、《麻辣婆媳》、《半路夫妻》等关注现实民生民情,表现百姓喜怒哀乐,颂扬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视剧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食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担负着宣传、教育、感染等重大功能。

实施大剧战略文化上留名。广西影视剧产业“十一五”发展要略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全国优秀影视剧作品供求旺盛的机遇,使广西影视剧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大大提高,使电影电视剧的总产值成为广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排头兵。云南省重大文化艺术项目创作领导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经会议研究,今后将着力于打造云南卫视这一品牌,切实推进从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对《少林寺传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作为河南省2007年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之一的《少林寺传奇》,紧紧依托少林寺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资源,精心制作,强势打造,使该剧成为一部深受观众欢迎、收视率突出的优秀作品,对把文化资源大省打造成为文化资源强省将产生积极作用。2008年8月6日,《闯关东》影视文化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在济南召开,隆重推出“闯关东,游锦河”旅游项目。这是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广电、旅游以及农垦部门联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随着《闯关东》电视剧的热播,《闯关东》影视文化旅游热应运而生。

实施大剧战略经济上得益。在每年全国数百亿元广告收入中,由电视剧拉动的广告额约占50%~60%,电视剧已经成为电视台广告收入无可辩驳的支柱,被业界人士称为“电视台的发动机”。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级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收入占到了他们整个广告收入的70%以上,投入回报率几乎是1:10。上海文广今年要投入3个亿购买电视剧,1个亿制作电视剧,比去年多出1.35亿,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要用来加强东方卫视;江苏广电2008年投入超过3个亿购买电视剧,卫视占到2亿;安徽电视台购剧经费由去年的2.5个亿增加至3个亿,主要用于安徽卫视。

2.电视剧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美好,实施大剧战略是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近年,中国的电视剧产业蓬勃兴起,正处于成长期的电视剧产业就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创造了很多精彩的、令人难忘的电视剧,形成了庞大的忠实电视剧观众,也使得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日益增长。目前电视剧几乎锁定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区、市级电视台各频道的所有黄金时间段。据统计,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区、市级电视台共有288个频道,其中播放电视剧的频道就有233个,占总频道数的8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正在快步走入佳境。

“十五”期间,国产电视剧呈现出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态势,生产数量、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国产电视剧以每年近1000集的速度在增长,2001年国产电视剧的制作数量是8877集,到2005年已达到了12447集;制作机构由2001年的400多家发展到2005年的2070家,特别是一大批民营制作机构,参与了电视剧的生产创作,有力地推动了国产电视剧产业规模的发展和壮大。“这些数据表明了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繁荣,也反映出电视剧已日益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从侧面折射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剧的需要和喜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如是说。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的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广播影视精品工程”,争取做到优秀精品电视剧的数量占到生产数量的20%以上;继续坚持“以现实题材创作为主”的方针,使现实题材创作始终保持创作主流和主导地位,其创作数量占到整个创作的60%以上。同时,有关部门已经把“进一步实施‘走出去’工程,加大中国电视剧的海外营销力度,让更多、更优秀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列为解决国产电视剧发展思路的四大工作内容之一。对此,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作为管理部门,国家广电总局要进一步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和宽松的环境,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剧更好地向前发展。

由广电总局的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对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而实施大剧战略,争做优秀精品电视剧也符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精品工程”的精神,同时也证明了目前优秀精品电视剧的稀缺性。因此实施大剧战略,争做优秀精品电视剧是达到政治加分最大化和产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3.电视剧制作行业率先发动电视剧“革命”,大投资滚滚而入,风险也不断增大

2007年,一部《士兵突击》让华谊兄弟在电视剧行业崭露头角,2008年影视大鳄华谊则打算融资5亿大力进军电视业,其中包括华谊兄弟再次效仿拍摄《集结号》从银行贷款5000万的先例,从北京银行以电视剧版权质押的方式打包贷款1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为影视企业在拍摄方面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华谊首先笼络到胡玫、张纪中、康红雷等名导,并分别成立电视剧工作室,各自运作。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望族》已经开机,正在拍摄;张纪中为华谊拍完《鹿鼎记》后的第二部作品《兵圣》已经杀青;由《士兵突击》原班人马打造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也进入拍摄的尾声,华谊希望该剧能承接《士兵突击》的狂潮。其次,华谊还借着电影的东风拍摄“电视剧版的《集结号》——《身份的证明》;而电视剧版《梅兰芳》正在筹备剧本,预计年底开拍。再次,华谊还利用旗下女明星依靠电影打造的高人气来拍摄电视剧,一个最引人关注的例子是,华谊力邀近年人气大旺的范冰冰主演电视剧《人间情缘》。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一系列的举措勇气可嘉,但规模和资金仍然是押宝在运气上,风险很大。

华谊只是众多越来越重视电视剧市场的机构之一,更多的制作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摩拳擦掌,参与到竞争中来。赵本山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先后拍摄了《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1、2部,取得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赵本山趁热打铁,《乡村爱情3》在7月已经开机拍摄;除了赵本山,另外的一个东北名人潘长江也继《清凌凌的水来蓝滢滢的天》后在7月开拍《清凌凌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二部。除了以上两位东北笑星,最近几年炙手可热多才多艺的郭德纲也率领德云社开始投拍电视剧,而第一部就是郭德纲自导自演的折射中国相声行业规矩的25集电视剧《相声演义》,将全面展示旧时相声艺人的台前幕后生活,将民国年间,相声艺人的悲苦辛酸,相声行业的兴衰沉浮进行折射,并对江湖行规以及鼓曲、戏曲、评书、魔术、杂耍等各个艺术门类的行业知识也有展示。在演员方面,邀请了赵本山与宋丹丹在剧中继续“山丹”组合,还有张国立、周华健、张娜拉等演艺界40多位明星都将在剧中亮相,如同另一场连续的“相声”,阵容之强大,可谓群星云集。

2008年参与到大剧制作中来的,还有四大名著的重拍。投资亿万的四大名著近几年先后立项,经过几经波折,都在2008年开始拍摄。如果单说名著的重拍,世界各国许多名著都曾经被多次重拍,比如说《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等,有的被重拍过10余次。而我们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前夕系统完整地通过影视来表现四大名著是完全有必要的,是怀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给广大观众奉献一顿精神佳肴,是2008年电视剧行业的一个亮点,当然,正因为四大名著是广大人民最熟悉、最了解、最喜欢也具有最高期待值的艺术巨著,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有太多的功利思想,不精琢细磨,很难满足日益提高的观众文化欣赏要求和艺术欣赏口味,另外由于北京奥运会后有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和2009年建国60周年庆典,现实题材剧将是2009年荧屏主导力量,“鸿篇巨制”四大名著的竞争压力也不可小视。

二、实施大剧战略的过程中引入外脑以保证投资回报十分重要

1.众多省级卫视实施大剧战略,投资拍摄大剧、争相购买独播剧,风险急剧放大

电视台如何才能获得电视剧竞争中的话语权,不断引起省级卫视的思考,大剧立台,已逐渐成为共识,虽然,各级省台对大剧战略的认识、能力、谋势上,存在阶梯性的差异——有些继续保持红海抢购,有些转移精力琢磨自制,另一些谋势布局开辟蓝海,但是由于众多省级卫视参与到自制和独播大剧战略的实施中来,导致竞争十分激烈,好剧更加难求,央视和湖南卫视等购买独播和投资拍摄大剧的成功使各省级卫视效仿成风,争相投资拍摄大剧、购买独播剧,在追逐高收益的同时风险也急剧放大。相对于社会影视机构,省级卫视参与到大剧的购买和投资,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投资的精准性。据统计,2007年中国内地拍摄电视剧数量近17000集,而内地电视台一年实际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只有7000集左右,进入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仅有3000多集,而黄金时段播出的剧目也非全为好剧优剧。如把未报审的电视剧制作数量也考虑在内,每年未能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将占总量的近三分之二,而好剧数量则低于五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每年仅有10%~20%的影视剧盈利,约一半亏损。因此,以目前的市场来看,购买、投资拍摄到好剧的精准度非常低,风险非常大。由于成本太高,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很多决策有可能血本无归。虽然美国一位传媒大亨形容中国的影视市场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但如果贸然的参与到挖钻石矿的队伍中来,巨大的投资成本可能挖到的仅仅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好的电视剧是一个整体,编剧、导演、演员等各方面都至关重要。一部电视剧需要本子、票子、班子、路子、脑子等综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五子登科”缺一不可。因此,对于电视大剧的购买、投资拍摄,事先的评估十分重要。

资金虽然不是各个省级卫视进行大剧购买和拍摄惟一需要担心的,但一部大剧的购买或者拍摄,往往需要几千万,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事后一旦因片子质量差、社会评价低、观众收视率不高、编排不恰当造成无法发挥收视效益或因推广不力而达不到预想收视效果,则一定会在业内造成非常坏的影响,负面的案例一旦在业内沉淀,不但会影响本次投资的价值回收,往往会对平台造成长期的“伤痕”,会影响后续大剧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保证大剧投资的预期效果才是省级卫视在大剧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专业问题和技术问题。

2.优秀省级卫视实施大剧战略的成功经验: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外脑经验共赢发展

借助“外脑”,即利用对电视剧有专门深入研究的专业机构,利用专家智慧,强化“内脑”,是省级卫视帮助自身更好地实施大剧战略,保证投资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丁俊杰认为,媒体非常需要引入“外脑”,“媒介市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多变性和规则不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实时地吸纳有效的资讯,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但如果仅仅凭借经验来判断,难以应对多变的媒介市场。而媒介咨询公司所拥有的长处和资讯,恰恰可以弥补媒介自身的短板。”

克顿顾问公司是目前国内电视剧研究领域的领先公司,其近百人的团队和拥有的收视引擎、新剧黄金眼、黄金搭档匹配系统三大软件,对媒体实施大剧战略将发挥重要的参谋和保障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大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2005年克顿研发的经典剧评估软件—收视引擎诞生,一投入市场就发挥了巨大的效应,与客户合作剧场的提升带动频道收视和排名的大幅上扬。2007年研发成功的新剧黄金眼在2008年火热大戏《闯关东》播出之前已经成功预判到了它高收视和高影响力,并且通过对《少林寺传奇》的预判再次得到了证明。克顿顾问近几年在电视剧方面的不断研究,在电视剧评估软件上不断创新,其价值得到了业内的关注和肯定,不断有优秀的省级卫视与克顿顾问结成长期的战略伙伴。目前,若干家省级卫视正借助克顿顾问公司的力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谋势“布局”电视剧产业链。如某西部省级卫视自从2006年引入克顿顾问后,利用收视引擎软件,迅速提高了电视剧购买的精准性,使其在省级卫视的全国全天排名从十名开外迅速提升到前三名,并能长期稳居在前五名,在2008年再次与克顿顾问签订长期咨询合同,并引进克顿顾问仅对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开放的新软件新剧黄金眼和黄金搭档,对其购买和拍摄新剧大剧进行事前评估,护航卫视未来的大剧战略的实施效果。而另外一家华东省级卫视在与克顿顾问合作后,利用收视引擎软件,提高了黄金档电视剧购买的精准度,使其频道排名上升到卫视前列。让省级卫视轻松驾驭大剧战略,电视剧购播系统更好、更省、更快乐。

奥运会的举行是中国百年难遇的好时机,中国人民借此机遇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宣传自己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体育的运动盛会后,全国的电视剧“全运会”也将再次打响,而正在通过“大剧立台”到“大剧立省”转变的省级卫视,谁又能更好的谋事布局,充分利用电视剧这个舞台,向全国展示自己“灿烂光辉的本省文化”、宣传自己“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是怎样的竞争格局,后奥运时代的省级卫视竞争必然加“剧”,剧更精彩!

【本文编辑:刘逢亮】

作者:曹 阳

上一篇: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下一篇:生态危机经济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