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其发展历程看,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精神坐标和实践指南。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本身包含于文化之中。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之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对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要放宽视野,对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进行吸收运用。

关键词:文化功能 文化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意义与路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在经济成分多样化的今天,社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面对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越来越多样的选择,大学生的生活态度、职业规划、人生追求、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对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要素的新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改变了教育者在知识占有上的传统优势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网络不仅改变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还影响了教育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在怎样的时间、怎样的场合,以怎样的文字、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走进大学生的心灵,获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成为教育者的一大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内部系统要素上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变化。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

长期以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被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备受关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由此,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发展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与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并驾而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再次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方针,作为党的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重要意义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或本质的回归”。可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引领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衡量思想、检验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魅力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做到以文化陶冶人、培养人。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践行等为基本载体, 以个体由‘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政治人’‘文化人’的发展为基本取向,是‘文化化人’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可见,文化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它的文化属性。文化作为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包含着一定社会群体所认同的某个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它约束着一个社会群体对事物的评价,善恶、好坏、美丑……都已在现有的文化中生成了判断标准。同样,它也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怎样做才是被赞扬的、怎样做是被批判的,都已经内化成为了一种稳固、持久的文化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依照一定的文化规范,支配着每个社会成员,使他们养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使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大学生共同的文化规范,以达到孕育人、塑造人的目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客观要求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单一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了枯燥的说教,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制造了一个话语鸿沟,这不仅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魅力,而且难以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心弦,甚至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发挥自身的文化功能,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转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客观要求。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直接的养分,为大学生智力的开发提供逻辑思维能力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在形式上的文化建设,提升文本话语、工作话语和生活话语的文化含量,避免灌输与独白、教条与训话,避免千篇一律、千家一言。这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文化理解层面上的对话,增进文化认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路径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应当重视文化的作用,以富有文化魅力的方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要放宽视野,注重对人类优秀文化精神的吸收和运用,为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提供动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的思想根基和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表面化、片面化的解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魅力大打折扣。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的认同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对马克思主义人文魅力的破坏问题。

列宁曾说:“如果以为不必领会共产主义本身借以产生的全部知识, 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 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足够了, 那是错误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必须要带领大学生回到马克思主义原典中去,系统、深入地研读马克思主义原典,考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思想体系。作为理论作品,马克思主义著作首先是一种文化产物,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就要强调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则、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以文化的眼光去鉴赏马克思主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同时,要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文化资源,弘扬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将先进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内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心中坚不可摧的指导思想,才能成为大学生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唯有如此,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可以说,运用富有人文精神的方法凸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文魅力,解开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同问题上的关键一环,是使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是对中国人生存、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是我们与生俱来、不能抛弃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和情感,强调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传统文化颂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勇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历史记住了民族英雄,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一段段爱国佳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就如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和青年学生的座谈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传统文化的这些内容和精神,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契合,对解决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冷漠问题、民族文化意识淡薄问题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的培育。

当前,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资源,提升自身的文化属性,用文化精神武装自身,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在教育过程中,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经验(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态度等),用贴近生活而又充满魅力的语言和文字,简单易行而又充满智慧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将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寓于大学生的课堂、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灵魂的铸造者,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

3.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神,激励大学生开拓创新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拓宽视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重视对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精髓的吸收。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精髓,就是要选择那些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且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批判的运用,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对于那些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稍显淡薄的文化精神,如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予以包容。因为这些文化精神包含了人类发展的关键秘诀,是创造力和奋斗精神的原动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在自发追求思维乐趣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不断开拓创新。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真理、诚信等价值原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重视对人类优秀文化精神的吸收,不仅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在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问题上,我们还要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时刻牢记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什么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对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问题。推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好这个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整合文化资源,取中西文化之所长,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化属性,才能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50.

[3]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4]《列宁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实习编辑:祖 迪]

作者:孟珍珍

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其发展历程看,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精神坐标和实践指南。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本身包含于文化之中。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之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徐曼(1966-),女,辽宁海城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康丹丹(1990-),女,山西大同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生活、大众文化相结合,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理解、认同、掌握,进而自觉运用。在我国,自191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它的历史进程,二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精神坐标和实践指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一项事业,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一门科学,与文化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对其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它的文化功能的发挥,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之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定义与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P4)从它的社会结构性地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并且服务于它,而且受制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因而是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于社会文化之中。就它的元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教育活动,其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教育影响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即“政治文化或伦理文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便具备了一种文化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通过文化来施行教化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或本质的回归[1](P150),进而实现对文化的孕育、整合和预测等。一般而言,与文化发展的四个基本环节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也具备传递、选择、整合、创造四个方面的基本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文化传递、传播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时空范围内扩散并传承已有文化,不断扩大其影响力的功能与功效,具体而言:一是传播思想政治信息和主流意识形态,促使人们接受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二是个体通过学习、模仿、社会实践等形式获得思想道德知识,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本质上,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传播过程,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文化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活化的过程。第二,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它不是单纯地传播信息和思想观念的活动,而是要求教育者在“信息输入”时自觉按照社会主导的价值体系进行文化选择,过滤文化环境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相抵触的文化要素,同时输入积极的文化要素,以保证文化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2](P446)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帮助直接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提高分析、批判、鉴别、选择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扑朔迷离、变异迅捷的社会思潮中,保持一份清醒,坚守道德的底线,维护文化人的社会良心,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文化选择和鉴别能力的提高。第三,文化整合功能。所谓文化整合,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组织通过某种方式和手段,在容纳多种文化因子的基础上确立共同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使一定群体成员在保持各自立场、看法的前提下,树立群体成员对组织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认同,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有序性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按照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将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等先进的精神文化有效地传送给社会成员,调节社会文化冲突,引领各种文化思潮,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服务。第四,文化创造功能。文化创造是人类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在传播、选择、整合文化过程中,不断弘扬创新精神,是文化发展的生命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筛选、整合,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一过程就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理论文化,推进社会精神文化的更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批判旧文化与创造新文化是同时进行的,一方面要教育帮助人们克服旧的、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要树立符合实际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这种立足于实践,不断更新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续发挥文化功能的不竭动力。二是为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造就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提高民族文化的竞争力,使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正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就是要通过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实现的。

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本身就是其文化性的直接体现。这种文化属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再简单的定位于纯粹的思想政治目标,而是更加关注人的文化素质的发展。育人的责任,尤其是道德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思想理论战线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分内职责,而应存在于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之内。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更具生机。

二、意义与缘由:新时代的文化诉求

大众化视域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实际和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需求旺盛,加之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就对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充分高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提出了现实性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在理论方面的重要成果。使这一成果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文化诉求,即文化培植,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实际融合起来。梁漱溟曾认为“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的生活的样式罢了”。 [3](P33)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必然要求其与大众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矛盾运动中,不断批判异质文化,吸收和借鉴有益文化,正是其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都是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建立起来的,对其理论问题的研究和理论指导下的每一项现实工作,都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这些基本规律。除此之外,它的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要按照文化自身演进和变化的规律进行。

大众化视域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于“以文化人”,即以文化的形式讴歌真善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人们在精神享受中受到启迪,在心灵震撼中获得教益。文化要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关键又在于“文以载道”,即要体现反映社会本质要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历史传统相承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而文化的力量来自坚持,更来自发展,这种发展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对于如何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问题,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4](P10)这就对高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性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这就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充满人情味,凸显人文关怀,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大众化视域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这两种特征的紧密结合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都要努力寻求二者的最佳契合点。首先,从理论发展的角度而言,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充满文化气息的事业,进而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这就拓宽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研究视野,为我们从文化维度研究其理论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看,社会发展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涵,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各种大众传媒、出版物、网络平台等,都能针对社会思潮中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做出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解答,对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或似是而非的错误论调进行严肃的批判,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因此,在大众化视域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一使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三、策略与路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出自《易经》,即善于运用人的文化发展规律,以促成天下“大化”,其中便包含着中华先民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感悟和认识。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给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日益明显。为此,我们应从树立人本理念、转变思维方式、增强文化认知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学术专业化与理论大众化的有机衔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

首先要树立人本理念,尊重人的文化诉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6](P123)。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与此相对应,人的全方位发展不仅要求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联系的高度发展,也必然要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旨归,其文化功能的发挥,要树立人本理念,尊重人的文化诉求,满足人的文化需求,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是受教育者,要努力掌握文化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把培养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最基本的价值目标,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摄取、分享、鉴赏乃至创造文化;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充分了解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文化需求,使他们的文化积累得到尊重,同时理解其文化兴趣,鼓舞其文化创造;要充分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和提高的空间,积极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各种文化思想充分涌流;要反映群众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情味,彰显人性魅力。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当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使人的文化诉求在与社会的结合中得到更好的实现。这就要求每个人积极地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融入社会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激发创造活力,由此来带动社会整体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转变思维方式,形成主客体融合思维。主客体融合思维常用来研究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的不同。中国人倾向于主客体融合思维,即以“人”为中心,而讲英语者则倾向于主体思维,即以“事”或“物”为中心[7]。近年来有学者也提出在从冲突到和谐的社会范式转换过程中应体现主客体融合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特征使它能够借鉴这一理论,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客体即受教育者,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不同。受教育者并非消极地吸收教育信息,而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活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践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单向渗透”的偏颇;改变那种强调环境、渗透、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而放弃教育者引导作用的倾向。因此,形成主客体融合思维就成为一种必然。作为教育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社会文化的同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层面的实践活动,第一是个体的政治素养学习和积累过程,社会成员通过不同方式养成一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观、理想、感情倾向等;第二是社会的政治文化传输的过程,特定组织依靠不同形式和途径传输政治、时政讯息及社会主流价值观,让大众认同政治实践中的思考与行动的一般性机制和方式。主客体融合思维要求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文化的旧形式,建立一种双方相互交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新型互动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善于打开文化的大门,向社会和普通人开放,开展全景式的文化互动,吸纳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人的创造。教育者在施行教育时,一方面要以平等的态度,关心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愿望,注重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受教育者的批评和意见,从受教育者那里得到启发。作为受教育者,当然首先要有虚心向教育者请教的态度,尊重教育者在长期教育活动中积累的文化知识、实践经验和人品修养,同时要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积极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这样才能集萃大众智慧,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

最后要增强文化认知,促进积极的文化自觉。我国当前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态势,这就导致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增强人们的文化认知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功能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主流文化,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主流文化。我国当前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具有先进性,体现时代精神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对主流文化有明确的认知和把握,才能在形形色色的文化潮流中坚持自己的阵地,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科学引导大众文化,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提高文化鉴别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众文化已经以其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多样性、通俗性和渗透性占领了文化市场的相当份额。其遵循快乐原则和投大众所好而炮制的消费至上观念和享乐主义倾向,以无与伦比的外在形式掩饰内在美的稀缺,制造吸引人眼球的所谓时尚等等,这些都容易误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应当及时辨别并抵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发挥这样的作用,既要使文化生产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异质文化,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低俗文化和错误观念,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促进积极的文化选择。同时,还要营造健康文明、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文化风尚。要教育人们热爱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打造中国文化精品。要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反对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要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文化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搬就等于“民族自杀”。引导人们理性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扩大共识,提高文化的共生性和交融性,推动我国文化市场和社会文化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既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文化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漱溟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2-11-09(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7]刘文晖.主体思维与主客体融合思维——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3).

责任编辑 刘云华

作者:徐曼 康丹丹

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详细列举了文化功能的几项特征,进而提出了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实现方式与原则,以期为后续的有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当前,我国政治思想教育所引领的文化指向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性活动,故应力促文化功能效用的发挥,大力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水平。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促进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和谐文化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持续地前进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通过对被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对他们所起到的独特而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具体到文化功能,其指的是教育引导活动的主体对社会特定时期的文化所起到的引导、塑造的影响及作用。以文化功能为主题所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影响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具体地呈现开来,并鲜明而集中的显现在社会制度、精神与物质层面。

1、制度层面

从制度层面看,以文化功能为核心所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制约社会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发展。思想、精神、理念等意识形态是制度形成的根基,通过审视国内外的制度演变史,我们会发现,各种制度从产生到发展变革一直是受到文化支配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某一历史阶段,知识、观念、思想的特性与形式决定着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例如,西方国家所崇尚的是博爱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进而催生了同这些理念相契合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而我国所奉行的是马克思、列宁等所提倡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有关政治理念,号召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故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代表大会制。当同制度相对应的法律、规范等确定后,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人去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而形成统一而良性的社会习惯、心理、习俗,倡导并维护相应的法治精神。

2、精神层面

从精神层面看,以文化功能为核心而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有着精神凝聚、灵魂重塑与标识等方面的作用。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在物质文化层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构成了世界范围内以物质为载体的多样性的文化景象,但在精神层面,意识形态的添加与嵌入,标识着不同精神文明是存在差异性的。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价值观,但西方国家一直在全球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并反对意识形态的差异性特性,这反而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特性便是它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而这些特性同时也表明了其服务的对象。借助主流的意识形態模式,政治思想教育用一元整合、多方引导的方式,引导多元文化的协调发展,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进而凝聚精神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主体阶级。每一精神文化都会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模式,这一精神模式主要体现在共同理想、道德准则、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等方面,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这些精神模式为核心的,并形成一种完善的体系,进而对其制度下的个体进行指导、感染与熏陶。

3、物质层面

从物质层面看,以文化功能为核心而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功能为对演进过程中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创新力、支撑力、先导性以及精神动力等。政治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其所代表的是处于地位日益提高的集团、阶级的意志与要求,而该阶级一般都代表当下社会的先进生产力。这一阶级所主导的政治思想教育用符合自身意识与要求的信仰、道德、思想与价值观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在物质基础上,而由此形成的文化则作为更为具体的一种动力推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例如欧洲的文化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给世界开启了文明的大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前期阶段所开展的真理大讨论等系列运动,实质上也是思想的解放运动,而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这是意识形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次调整与修正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特征

文化包括狭义文化与广义文化两个子项概念,其中狭义文化指的是抽象的精神,是以精神或意志为载体的一类文化;而广义文化的内涵是指同自然现象相区别的所有的人类活动成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以广义文化为基础的由核心功能与衍生功能相互构成的一种功能体系。在文化功能体系中,起到文化建设内核作用的一直是政治思想教育,此外,精神文化是核心而物质文化是这一核心的表现、基础与作用对象,这两者之间的纽带则是制度文化。

1、文化功能服务与特定阶级主体

对文化功能的分析,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政治思想教育的主体作用。政治思想教育是由教育主体通过应用道德准则、价值体系以及思想观念等,引导或重塑被教育者的思想与观念,最终达到特定统治阶级或教育主体所想要的效果。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政治思想教育所对应的主客体都是人,故从本质上说其内容、主客体、环体与介体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政治思想教育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其主要用于解决世界观、道德与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故其又具有精神文化特点;另外,在价值标准与核心理念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国家与地区所形成的经济基础是不同的,服务的主体阶级也是不同的,因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体与活动是一国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其更是文化建设的重点与核心,进而构建出同这一阶级需求相契合的时代精神风貌。

2、文化功能作用在于特定对象

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理论、观念等,正是通过对上述诸多外在表现的修正与引领,政治思想教育才有效发挥出其核心功能。首先,其通过对人在文化理念、心理、思想与心态等方面的影响,以创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其次,对已具象化的理论思想体系,诸如艺术、法律、宗教、科学等,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塑造、制约其表现形式,使其以符合期望的方式运行。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层提出,未来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冲突主要是文明冲突而不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冲突,他的这一见解是有失偏颇的、一厢情愿的,他淡化了意识形态对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努力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与此相生的是以和谐为中心的文化,而这一文化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指导与引领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指导的精神文化主要发挥着如下几方面的功能:理想预设、继承性、凝聚性、与创新性等。

文化功能的发挥同时还表现在物质文化上。首先,作为革命性最强、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在政治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被焕发热情、精神,进而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其次,政治思想教育使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只有以尊重自然、尊重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为前提,人类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

3、文化功能的制度性

文化功能的制度性,是其规范性的一种体现。首先,制度文化反映着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而有着非常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一直集中而直观地体现着这一特性。其次,政治思想教育对具体的规章制度有着思想疏导、矛盾消除与内涵详解的作用,使思想指导与刚性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后,其通过对非显性制度文化的引导,使人们能够对制度文化实现认同与领悟,使制度文化的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同西方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而为何要坚持这一差异而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相关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等疑问,都是需要用政治思想教育的手段去进行解释说明的。

三、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实现方式与原则

在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系中,各种要素之所以可以共存,是因为有一种纽带在发挥着联系的作用,即人类社会的实践。文化的主体是社会上从事各类具体实践活动的人,故人是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的纽带,是各文明、文化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的推动者与创造者,同时也是享受者。

1、注重对人的培养

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过程是实现物质、精神、政治、社会四层次文明建设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道德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被培养出来,而这些人进而又构成了文明的重要内容,即高素质的人促进、引领文明的建设与进步,同时还要保证文明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因此,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就是人所引领的文明建设的重要受力点。切实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就应奉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准则,大力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这是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

2、保障文化功能切實发挥作用的原则

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要想切实发挥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功能,就应遵循下列几方面的原则:首先,坚持马列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指导地位,以主流的意识形态引导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坚持意识形态在伦理与思想层面上的主动性与指导性,还要尽量发挥其他文化的审美性、主动性与形象性,两者的结合需要有理性指导作为基础,又要有生动形象的制度文明、物质文明辩证的对马列主义的优越性与科学性进行阐释的条件,使该思想能够更好地演绎表现出来,让艺术的、物质的成果将理性而抽象的要求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

其次,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引导精神文明的建设。政治思想教育要在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提倡友善、诚信、敬业、爱国等道德层面的规范,进而树立起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时代倡导的优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其核心功能发挥的过程中,还应给予差异性以尊重,使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社会的活力得到激发,为促进物质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障。

最后,引导社会主义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作为基础,若物质文化没有得到一定地发展,就不会形成发达的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我们虽然主要探讨的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文化功能,所强调的是精神文化的功能,但是我们主要是在精神能动性作用的层面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物质基础。

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功能的发挥,同时还应遵循五个统一的原则,即生活同政治的统一、理性同审美的统一、个体同自然的统一、现实同理想的统一以及创新同继承的统一。

四、结语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功能层面审视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这是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建设与之相契合的和谐文化体系;另外,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应使和谐文化精神引导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为其提供思想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支持。只有以现实为基础,找到准确的着力点与突破口,政治思想教育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 董伟武.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及其发展[J]. 江苏高教, 2008,05:113-115.

[2] 尉天骄, 王恒亮.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 求实, 2011,08:77-80.

[3] 李薇薇. 简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及当前文化诉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23:11-14.

[4] 王革慧.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 理论导刊, 2007,05:65-67.

【作者简介】

王东(1991—),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长江师范学院2013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王东

上一篇: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