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教育资源积累论文

2022-04-29

摘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影响信息化教学水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遴选的部级优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优质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支持教育资源积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支持教育资源积累论文 篇1:

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摘要:探讨运用云计算构建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云计算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云计算将掀起创新教育模式又一次新的浪潮,教育改革必将腾飞于“云端”。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资源;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是继上世纪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时代,网络数据不断积累,形成了网络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积累,从提高生产效率向更高级智能阶段的自然派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高校教育资源中引入云计算技术来构建教学平台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云计算作为一种实现各种资源按需取用的商业计算模型,在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云计算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共享要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自由访问,对于推进各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计算技术在未来高校资源建设中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校构建云计算技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三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云计算简介

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于2006年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计算机组织模式,一种基于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1]。

二、云教育资源构建的具体实现

云教育资源的构建首先建设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按需分配”、“易于获得”的资源环境,根据NIST的权威定义,云计算有SPI[2],即应用软件(SaaS)、开发平台(PaaS)和基础设施(IaaS)三大服务模式。

1.云教育资源基础设施(IaaS)建设。我们首先在现有的服务器的基础上实施“虚拟化”操作,虚拟技术功能性十分强大,建设相应的资源池,即通过虚拟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数据资源的存储、编辑、通信及平台等多种功能,支持多种硬软件需求,构建成运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在资源池中,这种能力可以被灵活地分配、使用与调度。在云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初期,我们先建立小规模云,完成数据中心部分业务向云计算环境的迁移,积累云计算运营的经验。将来根据云教育资源应用的使用情况,适时扩大云系统的覆盖范围,即可无限扩展。

2.云教育资源平台(PaaS)开发。PaaS平台在云架构中位,其上层是SaaS,其下层是IaaS。PaaS平台就是指云环境中的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为软件应用提供运营平台的服务。将软件研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

3.云教育资源软件(SaaS)应用。在SaaS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应用软件,通过浏览器传给云中用户,向用户提供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并可以提供在线的软件SaaS服务。

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教育资源的构建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是安全存储,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共享与传递,大大提高学校教学效果的核心竞争力。云教育资源是在互联网普及、IT技术深入学校、个人存储云的实现等许多因素共同促进下的必然产物。教师可以在任何校区、任何教室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到自己的资源和教学环境。避免遭遇病毒感染、U盘无法读取、动画无法播放等尴尬局面。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到学习内容。云教育資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视频教学、课件共享、综合测试、课外科研、病例讨论、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功能;在线学习、资源下载、在线提问、参考文献、相关网站等多种学习功能。

三、云教育资源构建的优势

1.云教育资源规模庞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出来。各种图片、视频、课件、电子教案等庞大的教育资源,在管理与存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以往的U盘、移动硬盘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Google公司的云计算已经集成了百余万台的服务器,云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计算能力,具有前所未有庞大的规模。云计算技术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可以满足教育资源的存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2.云教育资源低成本与高利用率。使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教育资源的建设,初始设备投资少,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创造虚拟的资源池,其他方面可以由云服务来完成。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管理员能够高效地、同时维护多台服务器,降低了维护成本。云计算可以按照当前访问量确定投入软硬件资源的多少,可将闲置的服务器投入资源池中提高效率。云计算有更低的硬件和网络成本,我们可以按需购买相关资源。

3.云教育资源构建使教育资源安全可靠。云计算使用了多种硬件和软件来保证服务的高安全性的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各个节点上分散地存储着教育资源的各个数据块,并且云计算有完善的备份机制。假如教育资源遭到了病毒的攻击,在云端其他节点有备份,因此并不会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完整性,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等,教育资源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4.云教育资源可以无限扩展。当云计算中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时,将新的硬件资源放入资源池中,能够及时按需动态地进行扩充,可以满足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和共享的要求。

四、云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资源中的广泛应用,是高等教育的一大创新,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云教育资源构建在教学中所显现的优势是由其本身的功能性实现的。

1.改革教学模式。云计算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变革,将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换成学习过程中的教育规划、组织指导、咨询引领、资源管理者。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空间利用云端进行个性化、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建设,开展探索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云端教学可以激发出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激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换成主动探索知识。学生也可以依托自己的空间展开个性化学习、主动性学习、建设性学习。师生依托各自的空间,认识、学习他人的资源,并将自己的作品、创新成果上传到网络,完善、补充教育资源,三校共建的教育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师生既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也是教育资源的创造者、完善者、发布者,将极大地提高资源的更新速度,从而使教育资源成倍增加,教育资源共享与创新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教育资源拥有了更多的智慧资源。云計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促进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和学习的双向创新,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意义深远。

2.改善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手段。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呈现一种多元化、虚拟化、服务化的趋势。在医学教育中应用该技术,能够改善实验教学方法,使教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更准确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云计算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存储,还能够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因此,能够大大改善教学环境,引用动画、视频、模拟等的实验手段,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从而提升医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医学教育实验教学中应用云计算技术实属必然,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了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云计算技术的多重优势,对医学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3.三校教育资源构建达到优势互补。通过云计算技术模式,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校都将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加入云教育资源中,三校具有的教育资源各有千秋。云计算可以实现各学校之间的数据应用与共享,无论教师在哪个校区,只要进入云端,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达到校校之间无界限的共享,互通有无,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给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再次带来教育上的大变革,未来基于云计算的一个个开放、便捷、多彩的学习、研究、探索的一体化平台正向我们走来。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构建与共享,不仅仅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创造与学习的激情。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未来我们要在建立优质的云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整合并研发适合于各个专业学生的教学云应用系统平台,以各个专业教学云为基本,构建高等教育的云教育资源,服务于教育事业。云计算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必将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彦军.基于云计算的华文教育资源平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110-113.

[2]吴明珠,陈瑛.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教育资源构建与共享[J].计算机教育,2014,(7):40-44.

[3]张绘宇,宋丽艳,陶黎阳.病理学网络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408-411.

作者:张绘宇 关晓颖 张雅洁

计算机支持教育资源积累论文 篇2:

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影响信息化教学水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遴选的部级优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优质资源。文章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数据,分析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部级优课生成的现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深入剖析影响部级优课生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部级优课;小学;影响因素

一、引言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我国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1],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2019年教育部发布《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并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数字教育资源已经深入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其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开发面向教育教学过程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用和经常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有利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学校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2]。可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推进“互联网+”时代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3][4],将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作为提升教育教学改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含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体系[5],基本形成“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服务机制。其中,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是数字教育资源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需达到满足学校基本数字教育资源需求的目的。基础性资源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并推进建设,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优课是基础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自2014年开始,教育部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6],每年参与教师达到百万人以上,旨在激发广大中小学学科教师的创造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2018年度,确定部级优课1万余堂。这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与生成,直接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部分现实问题。对各省优课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课的持续發展和深入应用。

二、文献综述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受到很多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杨现民等[7]学者设计了“互联网+”时代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实施路径;余宪泽等[8]学者认为优课是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罗广军等[9][10][11]学者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在优课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对策;李伟等[12]学者对小学优课中所体现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蔡慧英等[13]学者分析了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认为目前的研究仍然缺少对优质数字资源的关注。

目前,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体现为外部经济因素和内部学校因素。内部因素:蔡慧英等[14]学者认为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是影响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阻力,开展整合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培训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使用行为;卢春等[15][16]学者认为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3个学校层面因素影响中小学校数字资源的应用。外部因素:彭雪庄[17]认为发达地区教师相较于欠发达地区教师有更多的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经验,数字资源的应用试点也更多处于经济条件好的发达地区;高铁刚等[18]认为财政保障能力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是影响教师使用的关键。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需求迫切,然而,对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深入研究关注不足,对影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生成的关键因素定量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3个维度分析各省部级优课生成的影响因素。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①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小学部级优课建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是否是部级优课生成的相关因素;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是否是影响部级优课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包含人均GDP、城镇化率基础数值,是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维度的指标来源。201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包含了31个省(市、自治区)计算机(台)、多媒体网络教室(间)指标数据,作为学校信息化环境维度指标来源。此外,根据该统计数据中专任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相关基础数据,处理后形成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数、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2个指标,作为教师水平维度指标来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3个维度的最新数据,都是目前可以获取的数据,因此,选定优课指标数据为2018年度教育部确定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获奖名单[19]。具体指标说明如表 1所示。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了解东、中、西部地区部级优课生成情况的现状,分析发展差异以及造成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工具采用SPSS 22.0。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因变量为部级优课生成情况,自变量为人均GDP、城镇化率、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计算机数、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为了统一各指标量纲,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前采用Z-score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四、 数据与结果分析

1.东、中、西部地区生成部级优课差异分析

基于国家统计局的地域划分标准将我国31个省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市、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分析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部级优课生成情况基本信息,如表 2所示。东部地区包含11个样本数据,均值约为184.3,最小值为29,最大值为301;中部地区包含8个样本数据,均值约为181,最小值为68,最大值为264;西部地区包含12个样本数据,均值约为113.6,最小值为20,最大值为241。

为探究不同区域生成的部级优课的差异性,对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31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生成优课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与先前学者研究的东、中、西部存在差异结果一致[20][21]。采用雪费法(Scheffe’s method)进行事后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根据均值数据,总体情况为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

2.部级优课的建设与生成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探究小学部级优课建设与生成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采用Person相关分析,通过Person简单相关系数度量部级优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3个维度6个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部级优课与与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数、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城镇化率、计算机数量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教师职称的提高、城镇化率的普及、计算机数量的增多,部级优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3.部级优课建设与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水平3个维度6个指标,对部级优课发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5所示。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和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2个指标显著性检验Sig.值均小于0.05,调整后R方为0.300,说明城镇化率和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2个自变量对部级优课建设与生成具有显著解释力,且解释度为3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9和0.427,表明这2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城镇化率和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量越高,部级优课发展水平越好。城镇化率水平每提高1%,部级优课生成水平平均提高0.208%;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每提高1%,部级优课生成水平平均提高0.204%。

五、结论与启示

1.加强优课资源的教学应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产生的优课,一般都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完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点相关的课件及资源、课堂实录视频和评测练习等,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和各学科。优质的课堂实录可以作为农村中小學或教师不完备教学点“双师课堂”的获取渠道,有效解决农村教学点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难题。反复打磨的教学设计和资源,也可为广大教师提供思路和灵感。要坚持鼓励地方和学校将优课作为教研的对象、教师培训的资源、师范生教学的内容,深化和加强优课资源的传播和应用。

2.优化优课资源的服务机制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是优课的重要载体,是政府提供数字教育资源的最主要渠道,目前已与25个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22],形成逻辑一体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调研数据显示,只有70%左右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获取资源[23]。要继续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获取和应用优质资源的能力,持续优化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模式,实现“资源体系全网畅通、资源体系教师全覆盖”。

3.普及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

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一般发生在学校环境中,以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和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卢春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学校计算机数量与部级优课的生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建议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更为流畅、便捷的资源制作和应用环境。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已基本趋向均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堂模式应用[17]。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表明: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优课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发展水平更高;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影响部级优课的生成。原因在于:前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多在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教师更倾向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多种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职称高的教师一般具有更多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实践积累,更有利于优课的生成和应用。要以“高职称教师”作为骨干对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发挥其对一线教师的辐射作用。推动欠发达与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或典型区的交流活动,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和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2]央广网.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910/t20180910 _524355911.shtml.

[3]吴砥,饶景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创新[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7):23-27.

[4]杨宗凯,吴砥,陈敏.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2):1-5.

[5]徐建,彭娴,尉小荣.数字化教学资源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8):41-45.

[6]教基二厅函[2014]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Z].

[7]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51-59.

[8]余宪泽,赵枫.基于“优课活动”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82-85.

[9]罗广军,雒凡.中小学教师优课制作中的技术问题与对策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110-113.

[10]郝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实录片拍摄规范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4):64-67

[11]张慧,李凤霞,马秀芳.“优课”课堂互动分析工具的对比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79-82.

[12]李伟,吴利红,杨晓彤.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68-73.

[13]蔡慧英,陈明选.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3):74-81.

[14]蔡慧英,尹欢欢,陈明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透视智能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7):60-69.

[15]卢春,阳小,曹清清等.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中部H省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4):26-29.

[16]Di Wu, Cong Cong Li, Wen Ting Zhou, Chin Chung Tsai, Chun Lu. Relationship between ICT supporting conditions and ICT application in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basic education[J].Asia Pacific Educ,2019(2):147-157.

[17]彭雪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模式探究——以广东省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调研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9):138-146.

[18]高鐵刚,张冬蕊,耿克飞.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1996—2018年教育信息化政策变迁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8):53-59,69.

[19]教电馆[2018]201号.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公布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名单的通知[Z].

[20]尉小荣,李昊龙,邓柳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指数及区域差异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114-121.

[21]尉小荣,吴砥,李昊龙等.我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24-32.

[22]2019年12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EB/OL].http://www.moe.gov.cn/s78/A16/s5886/s6381/202001/t20200122_416315.html.

[2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编辑:王晓明)

作者:孔庆鹏 余红亮

计算机支持教育资源积累论文 篇3:

数字校园环境下曲靖市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曲靖市数字校园建设和实施的推进,基础教育领域对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论文分析了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共享的现状,针对曲靖市基础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和“多方参与、三级共建”的运营机制。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共建共享;运营机制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WEB2.0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云计算、移动化、社交化、大数据等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可以说,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教育部还专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程度决定教育水平的质量,而教育资源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实施推进,教育领域对数字化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从曲靖市目前教育资源共享和使用的情况来看,虽然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中心,但由于“教育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1],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存储分散和各个系统之间不具备互操作性[2],而且学校通过购买等方式建设的教育资源形同摆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很多问题。能否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制约因素[3]。因此,论文主要从曲靖市现行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和存在问题入手,针对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难题,提出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参考。

1 曲靖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现行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时至今日,曲靖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全面推行,经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我国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1]。边远地区农村中学连网络基础设施都没有建设,更谈不上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了,条件较好的城区和部分地区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归纳起来,这样的共享模式是在市、县、学校等机构组织建立资源库中心,然后这些组织再把资源配送到需要资源的老师和学生那里,形成单向的共享模式。这种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以行政区划为主体,从上到下配送。

曲靖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许多学校都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门户网站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雏形,政策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上仍相对落后。据调查,学校一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国家对边远落后地区教育设施支持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发放。因此,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只能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资源共享模式。大多数学校都是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把平时积累的优质资源保存起来,交由专职人员管理,统一存储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以便老师和学生共享,这是学校实现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

1.2现行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1.2.1单向垂直的共享模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目的就是发挥资源的时效性,老师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要时能从资源中心获得。然而,从图1的共享模式来看,虽然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本校的资源中心下载一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采取的是以购买方式或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那里获取资源的方式来建立资源库,往往容易造成共享资源内容和教学内容不一致,共享资源不能为教师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提供帮助。这种共享模式是单一的从上到下的强加式的模式,把资源的使用主体(教师、学生)和资源的提供者(企业、公司、学校)完全隔离开,两者缺乏沟通和合作,导致资源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一方面,教师学生确实需要大量资源但找不到适合的,另一方面,市、县和学校也花费不少资金建设资源库,但这些资源却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需求。

如何保证开发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满足教学要求的科学性、教育性、时效性和地域性,满足教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需求,缓解新形势下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瓶颈。曲靖市当前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显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信息环境下教学要发展,教育资源必然走共享之路,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1.2.2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不论在哪一级,资源的建设都各自为政,上下级之间和横向之间不互通,学校没有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和部门资源库建设情况,也没有对本校教师和学生做需求调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建立学校的中心资源库。县教育管理部门也简单地按上级要求,不对其他同级教育部门的资源建设情况和所属学校的资源建设情况以及对资源的需求做调研,按他们的理解实施资源库建设,不管有用与否。市级教育管理部门更是没有充分考虑建设资源库的价值,而是随波逐流,没有目的地建立资源库。这种方式构建的资源库没有发挥资源共享的效应。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没有整体规划,没有对建立资源库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经济价值分析,也没有指定计划如何实施,而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大环境下不得不进行资源库的建设。采取购买方式建立的资源库存在如下问题: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除非信誉较高和责任心强的公司和企业开发的教育资源;通用性差,各个系统实现技术不同,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兼容性差,没有统一的使用接口,不同资源库之间无法互操作,无法形成统一平台,共享度低,使用不方便[5,6],导致这些资源形成“资源孤岛”;重复建设,各部门和学校有可能购买到重复的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受知识产权保护,购买的资源是有偿服务的,商家授权使用的用户数或使用单位有限制,优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但又要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两者是相互关联和矛盾的[5],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成推进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关键问题。

1.2.3管理不合理和不科学。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不方便资源使用者的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开发者那里,对资源做相应修改。此外,当教学大纲或教材发生变化时,资源也应相应的调整,而现行的资源共享模式,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是脱节的,也无法解决资源及时更新问题[4]。这种管理缺乏政策引导、激励、督促和规范,就是单一的从上到下的管理,每个资源库自成体系,只对上级负责,处于自发和无序的状态[5],这种管理方式极不科学,不利于资源共享的健康发展。资源建设只有上级指挥下级如何建设而没有听取下级的建议,双方信息不对称,上级凭自己的突发奇想构建的资源根本对老师和学生不起任何作用。为了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必须改变这种格局,教育领域上下级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共同建设资源库。

1.2.4运行机制不合理。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是节约社会资源,因此,经济效益增长是一个出发点。然而,现实往往是资源开发者想通过较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利润,而资源使用者想以最小化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资源,这两者之间也是互相联系和矛盾的。现行的运行机制只把已有的资源强加给使用者,甚至有些是付费使用,而不管这些资源是否适合他们。当出现上述的矛盾时,要么让使用者付费,要么不购买,这种运行机制打击了使用者的积极性,花钱买不了想要的资源,当然没有人愿意使用共享资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保证这两者之间可持续发展。

总之,上述种种问题已严重制约曲靖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国家的发展思路是不协调的。如何在经济投入教育领域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当前数字校园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模式实现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共享模式

根据曲靖市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要按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模式进行。长期来看,资源建设要具有前瞻性,既考虑各地区、各学校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又要兼顾以统一方式建设的资源库具有扩展性,所以要从长计议,彻底规划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蓝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布实施,建设过程中用户也可以是开发者,形成共建共享模式。利用现有数字校园环境和规避前述问题得到构建模式如图2所示。

图2中,资源库的存储还是原来的市、县、学校三级模式分布式存储,现在这三级存储之间是互联的,不是以前的从上到下的单向方式。而且这三种级别的资源库都集中在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索引,所以用户只需访问统一地址就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这样不论哪儿的用户,使用的是同一个平台,该平台好像专门为自己服务一样。

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屏蔽了系统的差异性,用户使用的是统一界面,资源的存储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不管资源存在哪一级服务器,也不管如何存储,只关心使用。任何地区的用户可按相关学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把自己的资源按相关标准形成后上传到服务器即可。实质上,资源还是按三级模式存储,但对用户来说,就好像一个庞大的服务器,而不知它在哪里,除此之外,用户所有的操作都在该平台上完成。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也是通过该平台和资源开发者联系的,把按用户意见修改完善的资源进行更新,各级管理人员和学校用户在统一平台上操作,所有的操作结果都通过该平台显示。

用户、各级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学校负责人都使用相同平台进行资源查询、上传、更新和下载,系统自动进行资源和其他数据的信息流转,对所有用户而言,面对的只是一个应用系统,从应用角度来说,资源共享简单易用。人人都可使用,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可建设,形成了共建共享模式。

3 结语

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号召而势必建设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已有数字校园基础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和共建共享的模式构建的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满足本地各方人士的需求。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使资源共享应用简单实现,但如何建设优质资源仍是一个难题。期望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社会化。实现曲靖市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论文叙述的构建模式和运营机制旨在为曲靖的教育服务,当然,也希望此举能为其他资源共享提供参考和示范。

参考文献:

[1]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1-44.

[2]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3]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4]张雪,张立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13-116.

[5]刘涤非,赵励宁.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10):1491-1495.

[6]贺志强,宋衍,高越.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标准及支撑平台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109-111.

作者:夏文仙,赵德荣

上一篇:信息技术带动职教跨越发展论文下一篇:理实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