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即管理者、教学者、指导者、观察分析者、信息咨询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信息反馈者、评估者,提出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策略,包括教师自身方面的工作策略、学生方面的工作策略、学校方面的工作策略、企业方面的工作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1:

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提升策略探究

摘 要: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高职酒店专业和酒店行业企业应充分认识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存在的职业认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职业认同培养策略。酒店应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要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提升;意义;问题;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本文探讨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

认同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的范畴,所谓“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该群体的成员时该群体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职业認同则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的自我评价,即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大学生对某项职业的职业认同度越高,则越能够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越能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就是其对所从事的酒店工作持肯定性评价,并愿意在酒店行业持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研究表明,酒店员工的职业认同能够加大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职业认同越高,投入工作的状态则会越好。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无论来自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对酒店的职业认同越高就越会在毕业后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
二、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

1.酒店行业特点导致高职实习生职业认同度低

酒店行业是服务型行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行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往酒店实习,一方面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知,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酒店行业的角度而言,虽然高职生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酒店,但其承担的实习工作任务与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而且进入酒店实习的高职学生以一线对客服务的餐饮、前厅等部门岗位居多。一方面,这些部门的劳动强度较大,对客服务要求较高,实习生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与社会其他行业的收入待遇相比,酒店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酒店行业人员跳槽频率较高。此外,关于酒店行业的一些负面新闻报道造成社会大众对酒店行业有一定的误解,使得一些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度较低,以致在实习结束后即离开酒店行业。

2.高职院校缺乏有效提升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教育方式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培养既离不开酒店行业企业的参与,又离不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所以,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应该是学校和酒店长期合作培养的过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都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在典型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有近一年时间在酒店进行实习。从酒店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需求程度高,非常愿意接收实习生来酒店实习。但另一方面,一些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方面的参与程度不高,甚至忽视对酒店实习生的管理,酒店企业这种短视行为往往造成对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的缺失。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导入、认知实习、行业讲座等方式进行,但由于缺乏和酒店行业企业的有效互动,所以这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学校难以采取培养校外实习学生职业认同的手段。这种“真空”造成的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难题,需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

3.高职酒店实习生背景变化造成职业认同培养难度加大

酒店实习生的背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以0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大学生开始进入酒店行业成为实习生,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物质水平更加优越、视野角度更加开阔、人生观更加自我,他们的个性、需求、关注点等同以往的实习生相比差异明显。与此同时,一方面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开始走向酒店的管理岗位,以前培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方法和措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更加考验酒店行业企业管理者的员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的结构复杂,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成为高职院校及酒店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酒店行业企业能够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地管理高职酒店实习生,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能够结合时代背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职业认同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策略

1.酒店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

酒店非物质激励法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度和忠诚度,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情感、培训与员工晋升等方面。因此,酒店可以从以上角度出发,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留住人才。在实习过程中,虽然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实习薪水的空间有限,但酒店可以通过优化实习生的实习环境,包括实习食宿条件、工作环境、团队氛围等方面来构建柔性管理的酒店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进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对本酒店的认同度,以达到提升高职实习生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目的。

(2)给高职酒店实习生提供职能岗位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酒店实习生的差异之一体现在酒店实习岗位上,尤其高星级酒店的职能岗位更倾向使用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时间通常长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从实习岗位要求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实习生在酒店业务岗位的技能操作要优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酒店在业务岗位上更倾向使用高职实习生。而进入酒店行业的门槛较低,本科院校实习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学历优势难以发挥,这也是部分本科院校实习生酒店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酒店实习生在业务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并有了较多经验后,酒店可以考虑在其达到职能岗位要求的条件下,为其提供职能岗位的实习机会,进而缓解高职实习生长期实习的倦怠感,并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3)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高职酒店实习生情绪耗竭。酒店行业需要实习生投入情绪劳动,而情绪劳动的持续性投入会造成情绪耗竭,进而影响到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典型体现。有研究表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酒店可以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而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的立足点是酒店基层管理者充分管理好实习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授权幅度的方式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增强实习生的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酒店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缓解实习生的压力,尤其是让酒店实习生的指导师傅在工作中言传身授的同时,加强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实习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树立职业典范榜样来提升高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

2.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

高职酒店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专业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在酒店企业接受的实习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这一差异容易造成高职酒店实习生出现职业认同上的困惑,以至于一些高职酒店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用,在酒店企业实习的内容简单枯燥,导致职业认同度降低。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以酒店岗位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融入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将酒店、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到职业认同培养过程中。为此,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工作,包括让院校专业与酒店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与酒店带教教师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等。

3.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解决酒店实习生流失的有效途径。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酒店行业实习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當他们离开学校进入酒店实习后,受到酒店行业的职业要求所带来的巨大实习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退缩。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酒店专业很难在学校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使得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度的降低在所难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例如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酒店专业技能竞赛,承接酒店提供的各种兼职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社团活动等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03).

[2]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08).

[3]杨忠东.高职毕业生职业认同与就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八所高职院校712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

[4]岳德军,田远.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5]王洋.酒店员工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以三亚星级酒店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4).

[6]林美珍,冯慧玲子,丁鑫.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对其择业意向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7]徐洪,洪秋艳.职业认同对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调节效应检验[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8]王晶晶,肖霞,陈宸.饭店非物质激励与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员工忠诚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9).

[9]张彬.90后员工非物质激励需求特征探析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18(29).

[10]赵伟,汪振波.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的相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黄凯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策略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即管理者、教学者、指导者、观察分析者、信息咨询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信息反馈者、评估者,提出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策略,包括教师自身方面的工作策略、学生方面的工作策略、学校方面的工作策略、企业方面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习指导教师  角色定位  工作策略  顶岗实习  信息咨询  信息反馈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高职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指导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计划的重点,为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一、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管理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因为整个實习过程不是一个短的周期。学生离开院校到专业对口的生产企业,再到各岗位报到,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操作,以及住宿、生活等,事务繁杂,指导教师都需要进行统一管理。

(二)教学者和指导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具有丰富理论的教学者,还要是一个具有实践能力的指导者。每个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规章制度、管理准则等,各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及技术要求也是不同的。生产企业希望学生能尽快地了解、熟悉各个岗位的规范和要求,作为指导教师就要积极配合。除了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可以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个体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生产企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楚了解各个岗位的设置、职责、程序、规范、要求以及设备、设施等。

(三)观察分析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并不只是在学生实习前做准备工作或实习后做收尾工作,而是要切实融入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具有动态跟踪思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分析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与相关人、事、物的配合情形,并制定精细的记录表(每个学生一份),完整地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并加以分析,及时予以指导,使学生的实习工作行之有效。

(四)信息咨询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提供适当的信息咨询并加以辅导,充当学生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中介。指导教师要在学生休息期间,一对一交谈,面对面地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好信息咨询工作。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关怀学生,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良好的团队合作者。

(五)建设者和维护者。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要促进产教融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理念。校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之中,指导教师起到建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高职院校在生产企业建立实习培训基地,生产企业按照合作模式和岗位要求接纳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学生与高职院校、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中介,需要对实习培训基地进行开拓和创新,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并加强和维护校企之间、学生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六)信息反馈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应借助每个学生的观察分析记录表,改善工作实效,通过各种反馈方式(面谈、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等),帮助学生澄清相关问题,比如实习工资问题、食宿改进问题、工装穿戴问题、值班加班问题等,为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服务,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指导教师的双向循环信息反馈,对学生来说,可以了解高职院校和生产企业的各项规定;对高职院校和生产企业来说,可以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提出的合理要求。

(七)评估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需要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指导教师在评估期间,需要采纳多方的意见,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估。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评估,不只是单纯地打分或者划定标准,而是要结合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实习表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工作,接受新的技术技能,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根基。此外,指导教师通过系统的评估,还可以反馈自身,提高自己的实践指导能力。

二、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策略

(一)教师自身方面的工作策略。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不了解专业所在行业的整体现状、发展趋势和实际细节,缺乏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忽视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等。因此,一方面,实习指导教师要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参加培训,即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各种方式,多深入工矿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到生产前线进行实际锻炼,积累相关企业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坚持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认识和纪律作风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二)学生方面的工作策略。具体有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开导其心理,梳理其思想,使之成长为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虽然比较薄弱,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由于社会的偏见或者其他因素,学生在实习中会产生自卑心理或消极情绪,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指导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国家的各项扶助政策以及所在行业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摆脱角色定位上的困惑,找到一条坦途大道。

2.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指导教师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规范培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积极改变思想意识,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育,使学生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向社会熔炉中的一员进行转变,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指导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指导。指导教师要深入生产车间一线,结合学生个人实际,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细化的指导,使学生适应实习岗位,并尽快熟悉岗位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及操作要点。

4.挖掘学生的职业技能特长。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职业技能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融入工作中。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游刃有余进行实习。

5.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指导教师应细致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予学生就业与择业帮助,使学生能够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恰当作出职业选择,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

(三)学校方面的工作策略。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要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就学生实习中的问题与学校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学生整个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梳理学生的个体情形与整体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使学校掌握学生实习的全面信息。比如,在学生出发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安排,提前了解甚至先行实地考察实习路线、实习环境等;在学生实习中,对不易解决的问题或者事务要及时告知学校,以尽快处理,如学生所学专业在生产企业中没有实际岗位,学生反馈的住宿、吃饭、工装、工作时间、管理制度等问题。另外,指导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和心得,客观评价接收学生实训的企业,供学校参考。

(四)企业方面的工作策略。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制度规范,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深入生产车间一线,与工人谈心,学习和掌握岗位的技术规范要求和实际操作要领。另外,要根据自身的体会以及学生的反馈,在不违反企业规定的情况下,合情、合理、合规地向企业提出一些建议或问题,促使企业重视学生实习状况,如请求企业安排老师傅传授学生工作经验,最好是一个学生跟一位师傅搭档工作;向企业反馈解决学生的吃住、工作时间和任务、实习工资等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中依然存在着配套政策有所缺失、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实训基地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高职院校要重视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董玫.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14)

[2]魏士鹏.大港油田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3]陈谷平.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能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

[4]陈年.“一院一企”产教融合协作育人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以我院工业与设计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34)

[5]赵坤生.浅谈化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2)

[6]赵瑞全.军工院所传统管理模式的症结和创新[J].中国军转民,2006(7)

【基金项目】北海职业学院教育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2018YJY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伟玲(1984— ),女,广西合浦人,本科雙学位,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经济学。

(责编 卢 雯)

作者:徐伟玲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3:

运用SWOT理论探究高职毕业生就业出路

摘要:201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难就业年”,高职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显得更为艰辛和漫长。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对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然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等几个层面探讨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SWOT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全面把握自身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制定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成了所有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沉重话题,高职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显得更为艰辛和漫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高职毕业生如何适应更为开放和动荡的就业环境,如何克服学历层次低的不足,有效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者和高职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和内在资源(优势与劣势)出发,设法从多层面去挖掘高职毕业生就业现象背后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力图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找到多渠道解决方案提供价值思考。

1基于SWOT理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培养的都是高等人才,但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普通高校侧重于理论教学,培养学术和科研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和应用型人才。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订单式培养”,坚持三个“说了算”(办什么专业市场说了算、开什么课程企业说了算、选什么课程学生说了算),让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接近于“成品”,非常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很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如2013年5月28日在黑龙江新闻网上就报道“‘最难就业季’高职‘订单班’就业百分百”,当一些本科生手持大学文凭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时,而专科学历的高职“订单班”学生却早已在大企业获得了工作岗位[2]。

12高职毕业生就业劣势

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而言,高职毕业生就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弱势文凭。这种弱势不仅仅是指学历较低,还包括文凭的含金量不高。从录取批次来看,高职高专批是普通高招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不仅分数相差了一两百分,而且生源大都集中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生。这些需“恶补”文化基础的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受学校片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而没有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这些学生毕业生后虽然很容易成为熟练工,但由于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容易不被社会所看好,甚至于不被企业所认可。同时,高职学生个性心理很不稳定,有相当比例的高职生认为读高职院校是情非得已的选择,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无能与失败感,但又不愿意轻易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现实,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不甘心的矛盾心理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力图找一个让同学们羡慕的理想的职业,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又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从而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

13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

自从1996年5月第八届人大党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日渐重视,多次制定了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3年党又在“两会”中明确提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和重视程度,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时间,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教学与实践。对于社会急缺的专业实施国家补贴和企业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支持”[3]等有力政策。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每届政府重点关注的大政要事之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良看法,也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起到一个间接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不断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急需要大量既有理论基础,又会实践操作,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无疑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良机。如2013年5月15日合肥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发布了《合肥市2013年度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从中可以发现,被调查的469家企业共需求15662人,其中急需技能型人才就高达9102人[4]。

14高职毕业生就业威胁

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比例关系。自1999年大学扩大招生后,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约占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加上还没有就业的21万,使得2013年成為“最难就业年”。另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于2013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今年全国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5]。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追求门类齐全,办学特色不鲜明,且大多只能提供初级技术工,这与企业急需专业特色鲜明且技术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工,形成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无疑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上处于一种被动局面。

2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现象的分析是为了探求事实的本质。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我们清楚了解了他们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意识到要解决好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个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才能真正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1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资助者和管理者,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为此,为了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急需政府从宏观上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对高职教育财政的倾斜投入和扶持力度,帮助高职院校及时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第二,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制度。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及个人发布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并对人才需求的走势及就业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报,以帮助高职院校适时设置专业和课程。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一级人才市场。政府作为“调度”主角,可对供职信息进行宏观调度,协调各省市、各院校、各部门、各行业打破供职信息的封锁,加大劳动供求双方就业信息的对流度,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大学生盲目流动的求职成本。同时,政府可将人才招聘会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对各类招聘会实行统一调度、科学布展,建议每年多开设几场专为大专生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四,出台一套完善的帮扶高职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依法为他们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予以税费减免、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小额贷款,提供人事档案托管等,有效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2用人单位层面

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接纳者,是确定毕业生是就业还是失业的仲裁者,如果撇开用人单位来谈就业,就业无疑将会成为空中楼阁。为此,用人单位如能做好以下几点可大大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一,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择人标准,减弱高职毕业生就业威胁。高职毕业生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可以提高用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用人单位进行预见性的人才储备,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过程中处于“买方市场”地位,可以采取“应急性招聘人才”,到外面单位临时去“挖墙脚”,但如一味追求招聘的功利性,只能导致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高职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用人单位如能投入一定成本为其提供工作培训,可以增加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3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如何使其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并且不被高层教育毕业生轻易替代,这将是未来中国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不让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伤”,高职院校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构建与市场对接的办学模式。高职教育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已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采取“订单式”、“学工交替”、“实训—科研—就业”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为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接受学生到其生产基层参与实际顶岗实习和直接就业,也未深入到学校参与学生培养方案,所以这还需要学校因地制宜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深入合作。

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当前,各高职院校以生源需求、学校条件、办学效益等情况设置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失衡。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第三,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不能仅是毕业生离校前的一个阶段性工作,而是一个必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全程化的工作。学校作为传授教育的主体方,应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应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拥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学校还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四,采取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毕业生层面

高职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其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素质和就业观念。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毕业生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适时的就业观,保持就业比较优势。就业观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这里的就业岗位指的是大中城市的高薪职业岗位。如果高职毕业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理念,确立全方位性就业和阶段性就业的新观念,就业机会还是很多。

第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竞争优势。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自我基本工作能力,还需特别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关键标准。

第三,加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应对就业的外部威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学生刚入校时就应精明地盘点自己手头的资源(如信息资源、专业知识资源、专业技能资源等),认真思考“我是谁?我想从事何种职业?为获得这种职业我将做什么样的准备?我该怎样去寻找工作岗位?怎样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等这一系列问题,才能在就业时从容面对所遇到的一切难题。

第四,树立创业意识观,开拓就业渠道。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作为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主体,也应树立创业意识观,大胆开创自己的事业,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1121174009421&cata_id=N002

[2]黑龙江新闻网“最难就业季”高职“订单班”就业百分百,http://wwwhljnewscn/fou_jiaoyu/2013-05/28/content_2011180htm

[3]新华网关于改革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议,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3-03/04/c_124412054htm

[4]中国网合肥市2013年度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5/16/content_19986871htm

[5]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12(6)

[6]刘晓筝“以人为本”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7]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度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春艳)(项目编号:2012B356)。

作者:王春艳

上一篇:价值创造与财务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历史文化价值下的城建档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