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

2022-04-20

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多,而厌学情绪则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我担任多届班主任,經过对我班学生的观察与了解,班上的学生厌学情绪高涨,针对这一现象,我做出了以下分析。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呢?行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 篇1:

农村初中数学学生厌学情绪的研究

摘要:厌学情绪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中如何寻找良策,引导学生走出厌学困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多数是心理问题产生,对教师而言,帮助学生走出厌学误区,不仅对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乃至身心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厌学情绪;研究

厌学情绪是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厌学情绪表现为学生对整个学习不感兴趣或者是对学习中的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存在学习偏见,从而不愿意学习。通过这一学期的校本研修,我研究总结出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家中,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越高,子女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如父母对子女成绩无所事事,子女就会随心所欲、觉得学与不学都一样;因此会使子女不爱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圣地,是玩中学学中玩的乐园,但是我们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毕竟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我们在管理制度上不是每一细节都符合他们的需求,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因此,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三)教师因素。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将考试分数的高低用来评判学生的好与坏,这样会戳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会挖苦学生,对学生不信任;有的教师会不管学生,会听之任之;有的教师会将学困生遗忘在学困边缘,会使他们越来越不爱学习;这些做法,都会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生活条件好,有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他们爱将手机用来玩游戏,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差,玩游戏上瘾就不爱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同时,部分学生会追求穿着时髦,会想到外出务工赚钱改变衣着和生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社会因素。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成千上万的社会现象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在国家机关企事业上班和在外务工两者工资相差不大、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因素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会认为读书与不读书都一样生活得很好。

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 找准定位和目标。在年级和班级中找准自己的横纵向定位,确定自己的档次,然后拟定学习计划,实事求是地制定短、中、长目标,那门功课落下那个章节学不透就主攻,只要实现了一个目标,奋斗就了有收获,学习就有动力,从而就会爱学习。

(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改变和调整教学方式与技巧,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将学生喜歡的、感兴趣的活动与教学结合起来,来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有了兴趣,才会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走向成功。因此,要想学生不厌学、热爱学习,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乐学、爱学。

(三)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作为学校,应该要不断改进和调整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创造和谐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谐,互动性良好,那么孩子在家庭当中会感觉到安全和放心。如果孩子总是可以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会让孩子更勇敢更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如果在家父母经常争吵,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毫不过问,或者父母把孩子逼得透不过气,这样的情况都会让孩子内心感觉到难受,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学习也容易出问题。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二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绝对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挖苦、讽刺、训斥、指责,而是与他们共同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发展民主、互助、关心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平等对待和关爱学生,不歧视差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多给他们一份融洽与和谐,使之相信教师是关爱他们的。

(六)提供学生展示平台。人人都想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肯定,但厌学的学生却很少得到表扬,在家中是父母的唠叨、打骂,在学校是老师的斥责、训斥,在同学中遭受的是蔑视、讥笑。回答问题老师从不点其名,其他的活动总没有他们的名字,所以,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苦和累,于是,上课无精打采或逃课去上网玩游戏。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不能因其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一切,而是要去细心地寻找、发现学生的智慧点。

总之,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对教师而言,帮助学生走出厌学误区,不仅对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学习成绩进步乃至身心健康成长都十分有利。在众多方法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创建良好的关系,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与学双赢。

作者:张琼

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 篇2:

对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研究分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多,而厌学情绪则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我担任多届班主任,經过对我班学生的观察与了解,班上的学生厌学情绪高涨,针对这一现象,我做出了以下分析。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呢?

行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行为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行为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此外,学习成绩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也是厌学者的特点。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外因一:家庭教育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我班大部分学生来自于茨竹镇周边地区,位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根本不懂教育孩子。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家长是进城打工者,学生几乎住读,或者走读的也基本是亲属照顾,属于典型的留守学生。在周末也经常无法与家长沟通、交流。所以,家长根本无法照顾教育孩子。

外因二:社会文化背景。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茨竹镇片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也较为偏远,与外界沟通较为困难,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当地社会文化滞后,低俗文化较为突出。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在经意不经意间也被其感染,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内因:自我心理背景。

首先是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以致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会对学习厌学症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相对于初中,高中的知识难度可以说是陡升。再加上我班学生初中的基础也较为薄弱,所以,学生在学习上有些难以适应。成绩的突然下滑,知识点难度的突然加大,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而这种情况已经压制了学生向往大学的理想。这样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厌学情绪高涨。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极力宣扬“读书成就人生”这一观点

我从最通俗的角度给学生分析读书的重要性。重点指出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这种素质更多的体现在人与人的交流当中,如果水平不均等,那根本无法在这个圈子当中生存。我班学生性格,他们比较开朗,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对朋友看得比较重,也就是说他们对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敏感性。针对这种情况,我用“读书成就社交圈子”来教育,能起到一定作用。

2.积极向上的监督

我利用的班委,但效果不好。最后,我采取了自己加上班委,以一个群体的威慑作用来震慑学生,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还是在学习。

3.家校共育

在工作中,我采用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在沟通上,我重点要让家长清楚,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这更是家长的职责。我想消除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不管了这种观点。也就是要让家长抽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

4.积极向上的文化渲染

极力的宣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包括:歌曲、电影、书籍、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等。因为这些是当前我班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让他们抵制一些低俗文化的入侵。同时宣扬王立军在重庆的打黑行动,并提出了一些社会上阴暗的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上的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是没有好前途的。让他们自觉的回归学习上来。

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必须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摆脱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刘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J].读写算,2012.4

[2]焦阳.浅谈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J].教育创新,2008.6

作者:丁小梅

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 篇3:

寄宿制学校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厌学情绪学生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厌学情绪学生厌学原因各不相同,只有正确分析厌学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家校共育,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正确对待不良诱惑,开展系列理想教育,落实好成功教育思想和分层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增进同龄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最积极和最科学的方式方法矫正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心理,帮助每个家庭成功圆梦。

关键词:寄宿制;厌学;理想;矫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30

在寄宿制学校,一些学生会出现明显的厌学情绪。厌学情绪的成因各不相同,学生厌学情绪问题不能有效应对,对学生学业发展、健康成长必然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有严重厌学心理的学生,还会出现逃学、中途辍学等严重不良后果。作为家庭梦想的实现载体,寄宿制学校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就需要对学生厌学心理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并对症下药寻找解决之策,不断研究,形成有效的解决之道,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让学生对学校生活逐步充满信心,获得乐趣,让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不再因为部分学生而导致不良环境的形成。结合多年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实践,特对寄宿制学校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寄宿制学校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因素

寄宿制学校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因素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在农村,家长的眼光不够长远,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难成为困扰民生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因此有一些家长对学生的求学产生了错误的思想,尤其是一些暴发户和一些家庭較为贫苦的家庭。家长认为对于学生上学过程投入过大,而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获得一个好工作,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家长的不支持或对学生的上学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产生辍学倾向,这种原因在厌学学生中所占比例还较大。

2.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吃苦精神不强,学校要求高,管理严格,就会感觉失去了自由;在学习上科目难度增大,学习产生压力,就会产生恐惧,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在学校中逐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学习上逐渐变得特别被动,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够和谐,失去了在学校待下去的乐趣,因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受到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结交一些不良社会人士,错误地感觉社会还有许多所谓的“精彩”。受到网络、电视等媒体的诱惑,逃避学校生活的学习压力,错误地认为,网络上、电视里的生活才是青春少年应该有的天堂,更应该是他们想过的生活。沉溺于幻想,不再希望通过求学来激情逐梦,去拼搏,去奋斗,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够及时有效。部分学生本身学习目的性不强,再加上现在的形势下,考学压力大,课程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学校快节奏、高标准的校园生活不能紧跟上步伐,对学习的压力不能正确处理,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久而久之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形成厌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找准原因,深入剖析,方能对症下药,因此对于厌学情绪学生的问题解决还得从原因处入手。

二、寄宿制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矫正的方法

1.开展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用大学梦想激励学生,通过理想教育形成班级良好的氛围,用班级正能量影响每位同学,尤其影响和带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班级正能量的发挥,提高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矫正厌学情绪。

2.促进家校有效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真正有效的沟通与引导,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全面支持学生求学上进,并对学生严格要求,从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全面矫正部分厌学情绪的软肋,加强厌学情绪问题的解决。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诱惑,通过行之有效的活动、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等载体,培养健康的、高雅的生活情趣,远离不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场所、不良社会人士,杜绝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接触不良事物。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面对网络能够很好地自控,尤其是家校形成合力,家校共育,共同帮助这一类厌学情绪学生正确处理与不良诱惑、不良人士的关系,矫正厌学情绪效果非常明显。

4.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在校的乐趣,积极发挥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的功效,加强对这类厌学情绪学生闪光点的挖掘,主动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待在学校的乐趣,再配合成功教育思想的落实,逐步树立厌学情绪学生的自信心。

5.落实分层教育思想,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考学的压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标准,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对这部分厌学情绪学生矫正的实效性。

许多厌学情绪的学生也不是单一的一种方式方法就能行之有效的,需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才能逐步矫正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心理。

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而寄宿制学校家校沟通和家校共育合力的形成是关键。面对厌学情绪学生的存在,必须正确分析成因,多措并举,通过开展系列的理想教育和追梦教育,加强对家长观念的培训和家校共育合力的形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等不良诱惑,全面杜绝厌学情绪学生与不良人士的接触,落实好成功教育思想和分层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建立长效疏导机制,拓宽厌学情绪学生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培养积极性。全方位加强寄宿制学校厌学情绪学生的矫正,帮助厌学情绪学生圆梦,让更多的家庭圆梦。

参考文献:

[1] 董永珍.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新课程(上旬),2016(31):207.

[2] 钟建.重视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9(6):24.

作者:潘进龙

上一篇: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