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全媒体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新兴科技的加速迭代,手机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微博、微信、各类订阅号、头条号、短视频等APP的层出不穷,这样的传媒生态已经深刻影响到受众接受信息的阅读模式和方式,教育电视台作为专业化的电视频道,也面临栏目设置匮乏等困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篇1:

我国电视经济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

[摘要] CCTV-2自开播以来,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多次改版。文章分三个阶段分析了以CCTV-2为代表的我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成长历程及其编辑理念的嬗变:20世纪70到90年代经济新闻功能的凸显和经济频道专业化的尝试,标示着经济新闻编辑观念的形成和强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到21世纪初大众受众群体和“大经济”节目观的确立、泛财经风格的定位和专业经济新闻品质的追求,反映了经济新闻编辑观念的全面优化;21世纪晚近几年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民生话语和全球话语的共生互动,体现了经济新闻编辑观念多视角、系统化的提升。

[关键词]CCTV-2 经济新闻 编辑理念 嬗变

1973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以下简称CCTV-2)开播,当时承担着综合频道的任务,后逐渐凸显了其经济新闻功能,尤其是《经济半小时》栏目的创办;1996年7月,CCTV-2全面调整为以经济节目为特色的频道,开启了频道专业化改革;2000年7月,CCTV-2再度改版为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对话》、《开心辞典》、《幸运52》等栏目迅速走红;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更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9年8月24日,再次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并更换了台标:CCTV2(下面加:“财经频道”);2011年1月1日,又更换新的台标:CCTV2(下面加“财经”,去掉“频道”二字)。

从1973年开播以来,CCTV-2不断调整自身的编辑理念,经过多次改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专业化频道,为国内电视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也展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体发展变迁以及转型期社会结构调整的轨迹。CCTV-2不仅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变,而且也带动了各地电视经济新闻频道的变革。如今,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为代表的我国电视经济新闻节目已逐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功能,呈现了立体多维的经济专业频道风貌。

一、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新闻功能的确立

自1978年始,我国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得以生成和发展,“经济”成为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由于新兴的劳动者群体、私营企业的雇主群体和雇工群体的出现,经济新闻也开始崭露头角。

(一)经济新闻功能的凸显

无论是改革开放前政治导向的社会,还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思潮风行的社会,整个中国社会结构仍然处于单一的话语形态之中。虽然改革开放后也开始出现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但文化精英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依然色彩鲜明。所以,无论是1973年5月CCTV-2开播,还是1985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向全国推出第一个介绍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动态的栏目《经济生活》,经济新闻依然处于附属地位,主要还是发挥党和政府经济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功能。正如1986年12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在青岛召开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向全国传送会议时所指出的:“经济信息节目的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经济信息的商业行情,沟通城乡和国内外产销渠道,当好企业和消费者的参谋,为四化建设、为人民生活服务。”[1]

其时,中央电视台也试图改革这种编辑理念,经济类节目开始从政策论释转向经济信息提供、经济知识传播。1987年《综合经济信息》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其中的《经济新闻》、《经济博览》、《周末热门话题》备受赞誉。《北京沙子口货场哄抢西瓜》和《首都海关货物积压严重》等新闻报道更是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改革和建设的推进,CCTV-2于1989年12月18日推出全新栏目——《经济半小时》。该栏目又分为《经济信息》、《看市场》、《桥》、《72行》、《新书架》、《开眼界》、《消费者之友》、《世界经济窗口》、《经济博览》、《经济透视》和《祝您致富》等十多个自由组合的子栏目。由于《经济半小时》注意抓取与人民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强调节目的服务性,并采取两名主持人对播串讲的活泼方式,成为当时经济新闻报道的成功范式。

(二)频道专业化的尝试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成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社会结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的转变”[2]。总体性社会消解之后必然出现分众化的群体,频道的专业化就成为当时电视频道的发展趋势。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经济生活日益渗透进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经济的眼光看问题成为国民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1996年7日CCTV-2全面调整为以经济节目为特色的频道,形成了以经济为主体内容的综合频道格局。在整体框架上,它包括深度报道(如《经济半小时》)、经济新闻节目(如《中国财经报道》、《世界经济报道》)、服务类节目(如《生活》、《商务电视》)、专业对象节目(如《金土地》、《经营有道》)四个结构单位。以经济为自身特色来建设频道,标志着经济新闻有了相对独立的话语权。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多样导致不同阶层受众对经济类资讯服务提出更多的要求,以满足自己阶层的个性化需要。CCTV-2新开播的栏目《商务电视》开始有意识地将受众定位为工商界人士,将大市场的信息进行专业化编辑,划分成金融、市场、交通、旅游、拍卖、商务调查等各类商务信息板块,迅速客观发布国民经济信息,为专业人士的商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生活》栏目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选择主题编排,并辅之精巧时尚和个性化的包装,以轻松活泼的形式为百姓提供相关各类信息。这使得它在经济信息服务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引导生活潮流的权威节目。

二、大众化群体与“大经济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成为调节社会结构新型关系的杠杆。在这一杠杆的作用下,消费、娱乐文化形态在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真正关注专业经济问题的群众相对较少。中央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90%以上的电视观众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下;中国证券市场上经常交易的人群数量是37万,而经常交易的定义是“一个月交易一次”[3]。这样一个小众群体对中央电视台来说显然缺乏吸引力,不足以给它带来高收视率和高额利润。因此,大众化的群体必然要求降低经济新闻的门槛。

(一)树立“大经济”节目观

2000年,CCTV-2进行了第二次改版,更名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表明其面向大众的转变。为准确把握受众市场,CCTV-2为这次改版做了专门调查,以观众对经济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为标准将全体观众归为四类:第一类为“成熟经济节目观众”,占13%,他们总是自觉主动地获取经济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第二类为“次成熟经济节目观众”,占25%,他们正处于普遍吸收、逐步消化经济知识和信息的阶段,是经济节目培养和争取的潜在受众;第三类是那些会受外部环境影响被动接受经济信息和经济知识的观众,占44%;第四类是对经济节目收看处于无目的状态的观众,占18%[4]。针对观众的不同收视特性,CCTV-2将经济节目进行调整,不仅对原有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中国财经报道》等知名栏目进行改版、深化,更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消费等财经、时尚类信息开辟新的栏目,如《证券市场》、《证券之夜》、《中国房产报道》、《清风车影》等,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和娱乐性得到了全面提升。

2003年10月,CCTV-2进行了第三次改版,全面定位为“经济频道”。此时,值得注意的是,举办者提出了“大经济”观:“‘经济’,不再仅仅是政府官员视角的‘经世济国’,不再仅仅是商界或企业家视角的‘投资经营’,也不再仅仅是大学课堂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经济新闻不再仅仅是报道钢材的产量,外汇的储备;人们不仅关心肉菜的价格,或者银行的利率,或者一个假冒伪劣的窝点,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怎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5]改版后的CCTV-2摒弃了原先混杂其中的影视及娱乐节目,改由资讯板块、服务板块、财经板块、深度资讯板块和益智娱乐板块5个板块组成。新版推出的经济频道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财经频道,而是以经济资讯为核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服务频道。可以说,“大经济”编辑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自动退出了原有的精英主义市场和专业化道路,让经济新闻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

(二)泛财经风格的定位

在“大经济”编辑理念的指导下,改版后的CCTV-2的泛财经化报道风格逐步形成。在内容编辑方式上,除《经济半小时》等晚间栏目继续延续传统的经济事件深度报道外,新开辟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和午间节目《全球资讯榜》都采用轻松的方式,打造泛财经化的资讯编辑模式。《第一时间》是经济频道全天的第一档资讯节目,以“资讯唤醒每一天”为节目口号,在两个小时内,向人们播报每日凌晨以后发生的最新国内、国际新闻,轻松阅读纸质媒体中多家关注的重点,对当日重要新闻事件进行预测,并介绍时尚的文化科技生活方式,其间穿插天气预报和超短新闻。由于节目的播出时间是在早晨,节目定位于早间社会经济生活新闻,在选题上,摒弃专业的财经新闻和宏观经济信息,追求与百姓利益相关的题材。午间《全球资讯榜》采用排行榜的样式来发布新闻,参考全球主流新闻机构及网站的新闻排行,选择其中的“交叉点”,融通和反映国内外经济、时政等热点,分为要闻、财经、人物、公司、科技几大类别,更有好看好玩颇有奇趣的新鲜事拼成“今日看点”,给人带来轻松、悬念和动感。在内容编排上,《全球资讯榜》的要闻部分采用经济的视角,报道关注度最高的时政要闻和突发新闻排行;主干部分以百姓的视角,发布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排行,整个节目以国际视野传播全球资讯,大气、轻松、有趣。

(三)追求专业的经济新闻品质

虽然改版后的CCTV-2并不是完全专业化的财经频道,但并不是说它的经济新闻不专业,只不过是以大众为主要受众群体,增强频道的服务性、大众性和娱乐性。但是在经济新闻上,无论是改版前还是改版后,都始终强调新闻的专业品质。新改版后频道领导一直强调:“我们要坚持专业的品质,也要增强社会影响力。”[6]2000年《经济半小时》在CCTV-2改版同时进行改版,以 “追逐新闻,捕捉热点,揭示内幕,力求独到”为方向,以“质疑的精神,研究的态度”争取给新闻更多的理解,给事实更多的背景。2001年7月9日,《经济半小时》又做出重大调整,将维持了12年之久的30分钟的节目长度延长至35分钟。节目的形态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不仅对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进行全面的组合报道和深入的连续报道,还对当日的经济新闻进行独到的信息筛选,为观众提供最有价值的关键新闻。如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核心竞争力》、《入世元年经济观察》、《人在单位》、《中国实录——省部长访谈录》等大型系列节目中可以看出CCTV-2在新闻专业化方面的努力。

三、多元话语共生互动与多视角、系统化的编辑理念

新世纪的晚近几年,我国社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各种话语相互交织,社会形成了一个充满多元话语的空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CCTV-2进行了多次改版,充分实现了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民生话语和全球话语等各种话语的共生互动,从而体现了多视角、系统化的频道编辑理念。

(一)主流话语的重塑

在以政治制度和政治伦理为核心的当代中国社会,电视的首要文化内涵必然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主流话语,体现国家意志,融入民族精神,尽量突出和张扬主流文化价值观。《相信中国制造》、《保增长、控通胀》、《开学第一课》等系列节目,都成为主流话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同时,CCTV-2还先后制作了《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重要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告诉我们: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人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CCTV-2对国际重要的会议、活动和事件也给予了充分的报道,表达和凸显了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2008年9月,国际金融风暴刚刚爆发,CCTV-2就打破节目单常态编排,推出了长达101天的“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成为对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最全面、最持久的报道。2009年CCTV-2对达沃斯的报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报道模式:首次在达沃斯搭建“中国之家”,设置“围炉夜话”,设立直播室、新闻制作间,并且邀请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各国政商要人、企业领袖参观“中国之家”,接受采访。此外,G20会议、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中新经济合作对话等一系列重大财经事件,CCTV-2都进行了深入的报道,时刻做到重要事件在场的表达,凸显报道的中国视角,坚持以“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传递中国声音、维护中国利益”。

(二)精英话语色彩的加强

近年来,CCTV-2的收视群体走向集中化、高端化和精英化。与此同时,CCTV-2的编辑理念也进一步强化了精英色彩。2006年8月改版的《中国财经报道》在追求经济特色和可视性的基础上,突出评论特色,成为一档致力于为“对社会经济最具影响力”的观众群提供高度提纯的财经报道与分析的节目。改版后的《中国财经报道》借助多年来积累的优势资源,依托与众多经济界顶级专家和精英拥有的良好联系,倾全力创立国内顶尖的财经评论型节目。经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晚间黄金时间”来讲,社会经济精英的晚间开机高峰推后的特征明显。《中国财经报道》晚间10点的播出时间恰恰越过“大众黄金时间”,专注锁定“精英黄金时间”,充分而有效地抓住精英的关注目光[7]。2009年8月24日,CCTV-2再次改版,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全力打造在财经领域的影响力,节目内容的专业性、贴近性不断增强,受众结构明显优化,特别是对高学历、高收入、高影响力的“三高”人群的吸引力提升明显。2009年8月24日至12月12日与同年8月1日至8月23日相比,大学以上学历观众的集中度提升幅度达13%;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观众群体集中度增幅达13%;管理层观众集中度提升幅度达32%,公务员/雇员观众集中度增幅达5%[8]。

(三)大众民生话语空间的建构

长期以来,社会资源(包括权力、资本和知识)相对集中,导致公众在媒体上的话语缺席。近几年来,民生话语在我国新闻界蓬勃兴起,成为一股新闻潮流,其价值取向接近民众,传播内容平民可亲,传播模式公众互动。民生自然也成为经济新闻的重要话题。在CCTV-2诸多同类型的节目中,《今日观察》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特别注重网民声音的传递,每期节目都会有3到4分钟的内容是由网民朋友参与进来表达他们的看法,网民朋友还可以通过上传视频作为网络观察员参与到节目的评论之中。《环球财经连线》(午间版)充分连线新闻当事人、媒体记者、市场分析师、财经评论员,对新闻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点评、分析,以民生的视角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建构。经济新闻民生场域的建构,缓解了转型期社会公众的焦虑心理,满足了公众的心理诉求和价值期待,这也为经济新闻生产提供了一片新的理论和实践领域。

(四)全球话语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媒体之间国际话语权的争夺逐渐成为竞争的新内容。2009年8月改版后的CCTV-2在编辑理念和实践上突出了频道的国际化战略。“全球市场、全球视野、全球资源、全球智慧”就是改版后CCTV-2运作的全新理念。改版后首推的全新节目《环球财经连线》,以中国为出发点,放眼全球,选取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新闻和中国关注的国际新闻。全新的《环球财经连线》和改版后的《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三档节目每天都与美国中心记者站、沪深证券交易所以及国内、国际嘉宾进行全球连线,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实现连线的直播化、常态化,CCTV-2在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例如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东京、上海等地都设立了标准的直播点,及时地对这些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有关资讯进行播报,并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这种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编辑理念,不仅使得CCTV-2及时关注国际财经动态,而且能够结合本土情况对财经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国际市场与本土市场的无缝对接,提升了CCTV-2的全球话语的深度和广度,扩展了经济频道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注释:

[1]?一个专业化电视频道的成长路线图——由“CCTV-2到CCTV经济 ”的四个关键阶段[OL](2003-10-16)[2012-09-15], http://www.cctv.com/financial/special/C11066/20031016/101390.shtml.

[2]?孙立平.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1.

[3]?漏丹.央视、东方改版:财经类频道概念竞争的巧合.经济观察报,2003-11-03(13).

[4]?郝丽娟,马宁东,吴海栋.频道专业化与栏目生存——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特征分析.中国记者,2001(12):60.

[5]?罗明.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

[6]?朱艳燕.央视荧屏再度变脸 经济频道全新亮相.中华工商时报,2003-10-14(15).

[7]?本刊记者.专注“打开经济问号”——央视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中国广播影视,2006(9):25.

[8]?吴菲菲.财经频道改版成效显著 占据全国财经节目市场份额的70%[OL](2010-01-20)[2012-09-15],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100120/103086.shtml.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作者:周根红

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篇2:

全媒体时代专业化电视频道的栏目设置探索

【摘要】全媒体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新兴科技的加速迭代,手机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微博、微信、各类订阅号、头条号、短视频等 APP 的层出不穷,这样的传媒生态已经深刻影响到受众接受信息的阅读模式和方式,教育电视台作为专业化的电视频道,也面临栏目设置匮乏等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以J市教育电视台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栏目设置和排布,打造专业特色突出、品牌美誉度高、盈利模式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电视频道。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专业电视台;栏目设置

一、相关背景介绍及问题的提出

J市教育电视台基本情况简介:隶属于 J 市教育局,是 J 市教育局下属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一直是公益一类单位,生存压力小,打造品牌的意识不足、版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和国内大多数的教育电视台一样,J 市教育电视台的台标和宣传语一直沿用建台时的台标,没有专门设计视觉形象标识,也没有设置台标、形象定位的管理部门和版权内容管理机构,未能按照品牌发展的需要,进行商业规划和定位,导致台标识记度和传播度都不足,品牌效应没有形成。

专业电视频道的构建,离不开“专业”与“品牌”两大因素。并不是所有专业化频道的栏目设置都能做到平衡好专业和品牌的关系。专业的“窄”与品牌的“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何时专业当先? 何时品牌为王? 怎样看待二者间的关系? 专业化频道怎样的栏目配比可以让栏目的专业效益和大众效应基本平衡,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解剖J 市教育电视台这只麻雀,从形象标识到栏目设置,借助构建专业频道节目分析模型,对J 市教育电视台栏目排布的最优方案加以探索。

二、建模分析

(一)以 “ 专业 —— 品牌 ”模型分析频道专业化现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品牌”矩阵模型在分析频道内节目排布时有它的局限性,一是应用范围只能局限在专业频道之内。二是有时间限制,由于“品牌强度”中的收视率、广告收益是暗含时间属性的指标,因此矩阵所反映出的只是一定时期内节目的表现和相对作用,并不是对栏目水准和档次的“盖棺定论”。

本章节通过“品牌——矩阵”分析来逐一剖析。下图是理想的“专业——品牌”矩阵图。

图中有两个分析维度:

横轴(0—4),表示教育电视台专业类电视节目专业性的四个专业强度:非专业、泛专业、大众专业、小众专业、高端专业。

纵轴(0 至 6)——构成品牌强度的六个因素:传播力、影响力、收视率、满意度、市场认可度、发展潜力。

A 区:是教育电视台频道节目整合的理想状态,即专业指数和品牌指标同时处于较高位置。J 市教育电视台该区空余。

B 区:专业、品牌指标双低。内容上看并没什么教育专业性,适合作为“填充类”节目存在,J 市教育电视台的八个节目带:传统文化节目带、教育教学节目带、教育剧场节目带、人文传奇节目带、动画乐园节目带、红色经典电影节目带都处于这一区域。以及自办节目《教育新闻》《出彩读书郎》都属于这一区域。《教育新闻》和《出彩读书郎》,这两档 B 区主要栏目缺乏基本的传播元素的整合,基本上只能做到素材搬家,从策划、制作到播出缺乏基本的品牌意识和专业意识。

C 区代表:品牌指标强。专业指标弱。目前 J 市教育电视台这个区域空缺。未来C 区的发展方向是:吸金主力,按照利益方的要求,策划、播出相关节目。

D 区代表:专业指标强。这一区域节目针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受众,目前这一区域只有《周末家长会》一档栏目。该栏目的受众分析中,“发烧友”较多。 “发烧友”群体较之普通观众,关注节目内容更具持续性、理性、批判性。希望通过收看节目收获行业信息、理性分析。

D 区的电视节目的主要作用是支撐频道的主体框架,带动频道风格,增加频道溢价,稳定收视人群。

科学合理的专业化频道应力图品牌节目平稳在A 区存在,即:品牌性和专业性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平衡,同时拥有品牌指向型的电视节目负责注入资金,拉动整个频道经济发展,还拥有专业指向型的节目获得粉丝口碑。以更好地推动频道品牌专业化的发展。目前,具有较大差距。

(二)分析建议

(1)专业、品牌双高性栏目急需大量培育。

尽管D 区《周末家长会》有向 A 区转化的可能性,也具备支持频道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从整体比重配比上看,一档优质栏目在整个频道内的占比依然稍显单薄,难以支撑整个频道的教育专业化发展。

(2)及时调整“零专业”节目

专业频道应正确认识“零专业”栏目对频道专业性风格的不良影响,理性对待,大胆剥离不属于自身专业范畴的内容, 案例中,J市教育台B 区节目专业度、品牌性均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的“八个红色节目带”,就属于脱离了频道的基本定位,属于纯粹的填充时间性电视节目。缺少基本的教育属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专业频道的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重新整改和策划,为频道整体风格服务。在栏目转移伊始,可能会有一些阻力,但很快就会在品牌的拉动下慢慢回升,甚至有所突破。亦可将原负责B 区节目带的人力用于完善 D 区节目的衍生品的补充:如承办教育专业高峰论坛等,便于能够将 D 区节目的粉丝完成线上到线下的转化,彻底成为J 市教育电视台专业化道路上的强劲助推力。

(3)专业指向型和品牌指向型节目亟待增加

目前,J市教育电视台纯粹专业指向性(D 区)和品牌指向性节目(C 区)均缺失,直接导致发烧友受众缺失、死忠粉较少、利益注入方的缺失、资金注入不多等问题出现。C 区、D 区的大量空余是阻碍 J 市教育电视台走向专业化的桎梏,可通过集中精英兴办教育评论类栏目解读教育社会问题获得受众口碑填充D 区栏目,兴办优秀教育企业展播类节目填充 C 区,获得发展专业教育电视台的源头活水。

(4)頻道品牌名有待提升

每个电视台都有一个频道呼号,打个比方,相当于电视台登记在“户口本”上的名字,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等。这些名字属于“体制内”,不适用于传播,也不广泛应用于传播,不具备品牌效应和溢价。在电视端、电脑端、微信传输端、微博端传播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台标——CCTV、CGTN、CSPN、芒果台等,因其被公众熟知,在日常的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完成了“电视户口本姓名”的品牌化升级,具备品牌溢价,有二次售卖和增值的可能性。

SDETV、JETV 等大量国内省级、市级专业媒体呼号则没有完成这种品牌化过程,不具备品牌价值。以J 市教育电视台为例,没有专门的美学设计,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版权事务,品牌栏目在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并没有携带J 市教育电视台的台标,无意中就失去了J 市教育电视台品牌化的过程和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A、B、C、D四个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栏目定位、发展的调整,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D 区专业指向性的节目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对大众的持续影响,有向A 区渗入的可能性。

三、品牌和内容的理想状况

未来,通过合理的矩阵栏目排布和精心的品牌升级,有望将J 市教育电视台品牌打造成为集内容发布、资讯传播、现象解读、用户指导、线下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商业传媒集团。

在全媒体品牌传播方面,传播内容要挂上统一的教育电视台品牌,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共享、联合、重组,达到一次内容生产多个端口播放,统一的美学气质和设计在不同的端口播放,使内容抵达率的最大化,占领用户的电视、电脑屏、手机屏的“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

在品牌内容传播选择方面,要以大数据为依托,分析用户需求,在内容推送方面细分受众喜好,按照偏好和口味推送到受众端,力图增加受众黏性。按年龄段细分为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就业教育、婚姻教育等九大行业板块,立足“教育电视台,和谐千万家”这类立足家庭服务,帮助完善社会治理的频道口号,能够很好地把差异化竞争通过品牌传播体现出来。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专业化电视频道的品牌打造,实际是一种溢价能力之争;全媒体时代专业化电视频道的栏目设置,在完成好宣传任务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目标观众,通过细分受众的定位和持续的价值观输出,在培育A、C、D 区指向性明确的栏目时,对受众有的放矢地进行持续引导,培育庞大的受众群。内容一次制作,多次、多地重复播出,观众的观赏水平、审美情趣,可以通过对受众长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将其改变,J 市教育电视台也在专业频道的道路上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多年之后,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复合型教育电视人”,必将成为把握当地教育广告市场脉博和议价能力的“领头羊”。

文献参考:

[1]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项目“中国电视专业频道研究”( 项目编号: HW10105)科研成果。

作者:端木逸辰

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 篇3:

微观解读中国电视媒体专业化

[摘要]本文以旅游卫视这一专业频道为例,着重从电视频道的定位、品牌塑造、节目编排等几个方面解读旅游卫视作为专业频道的特色,以期揭示中国电视媒体专业化的现状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媒体专业化 旅游卫视

在当今这个信息供大于求、媒体竭尽全力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时代,分众传播已较为普遍。即:“将个性化、特色化产品提供给小部分受众,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忠实的受众群,赢得传媒影响力和竞争主动权。”专业频道正是中国电视媒介分众传播理念的实践之一。

纵观现今的专业频道,除央视以外,旅游卫视作为专业频道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卫视的前身是海南卫视。2002年海南卫视从大众频道转向专业性频道,变身为中国第一家专业性旅游综合频道——旅游卫视。2004年1月1日,国内传媒巨头保利华亿正式入主,旅游卫视成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注资的省级卫星电视频道。

旅游卫视自开播以来的七年时间里,在频道、品牌及资本运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为中国省级电视媒体专业化提供一些借鉴。

一、较准确的专业频道定位

旅游卫视是从综合频道向专业化频道转变而来,目标受众的范围有缩小的趋势。如何改变这种缩小。并且扩大受众范围?这是大众频道向专业化频道转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旅游卫视的方式是专业频道定位,即旅游主题定位和受众的明确定位。

1 旅游主题定位

旅游卫视作为专业性频道,内容以旅游为主题,而旅游主题本身蕴涵着极大的经济潜力。旅游频道依托于旅游市场。在中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仅2007年一年,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就达16.10亿,出游率达到122.5%。因此,旅游卫视作为全国唯一以旅游为主题的专业化频道,中国旅游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其受众人数。同时,旅游专业频道因其专业性,还具有其他卫视的旅游类栏目无法比拟的“聚合效应”,即某种程度上的市场垄断优势。

2 受众明确定位

旅游卫视将目标受众定位在全国能收看到旅游卫视的各省市区旅游行业、海内外旅游者和旅游爱好者。这为旅游卫视克服了前身海南卫视所具有的区域经济与文化状况薄弱、受众资源不足的困难,由影响力最小的省级卫视变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旅游专业频道,扩大了受众资源。

旅游卫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分受众,确立核心人群。作为旅游时尚类频道,旅游卫视将核心受众定位于25-44岁之间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公司职员,其基本特征是高教育程度,较高收入,对时尚、旅游等话题感兴趣,具有一定消费需求与能力。次重要观众群是:15-24岁学生,这部分人虽然没有什么固定收入,但他们青春、时尚,充满好奇心,热爱旅游,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受众培育人群。

二、旅游品牌效应打造

旅游卫视对媒体营销上的重视,体现出不同于一般大众化频道的特点。

1 品牌形象引入CIS系统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形象的竞争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导入媒体的市场运营中,强化传媒品牌经营的意识,实施媒体品牌战略,从而获得消费者对媒体从内容到品牌的持续认同与归属。

CIS概念,源于公关理念,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及品牌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记忆,达到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旅游卫视在2004年的改版中;开始比较系统的引入CIS改造频道形象。新台标由四只飞行的小鸟环绕而成,寓含飞翔、分享的理念。新台标跨越了旧台标中椰子树所代表的海南区域特色,立志要成为全国十大卫星频道。同时确立以红色为主、明黄为辅的频道色系,呈现出阳光、快乐、奔放、时尚的频道风格。提出台标口号:“身未动,心已远,旅游卫视,让我们一起走吧!”并由当红明星周迅演唱新台歌。凸现出旅游卫视“旅游资讯立台、时尚娱乐并重”的旅游主题。这一系列形象识别系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卫视媒体形象塑造,旅游品牌效应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受众与广告商心目中强化了“旅游”的频道定位。

2 推行“明星策略”

旅游卫视努力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名主持人,并邀请明星担任主持人。如《美丽俏佳人》这一栏目,除了主持人李静本来就是娱乐类著名主持人外,还邀请金海心等当红明星客串节目主持。再如《亮话》栏目,由洪晃主持,每一期邀请文化娱乐界的知名人士就一话题做访谈。再比如每周末黄金时段由柯南主持的《BAZZAR绝对时尚》以及吴大维主持的《BAZZAK必须时尚》,皆是明星与名主持人同时出场,明星策略形成很好的推广效果。

3 推广宣传策略

旅游卫视在节目宣传片、节目预告片、频道形象宣传片的包装设置上显现出另类风格。其包装特点是提前、面广、密集、常新。所有节目预告全靠节目宣传片与节目预告片来解决,采取大密度插播方式。其播出的方式都会有广告片提前一周左右介绍,重要节目提前介绍的时间更长,推介密度更大。另外,节目预告、节目宣传、频道形象宣传、公益广告,都是与广告捆绑播出的。

除此以外,旅游卫视还组织策划了有创意、有轰动效应的大型活动。如2007年8月至10月与北京儿艺、加拿大旅游局共同主办的《身体力行做环保——中国青少年黄金周加州环保亲子游》活动,选择30-40个家庭前往加拿大作环保旅游。又如,2008年11月1日开始启动的《勇闯南北极》大型旅行互动类电视节目,在北京、上海、成都等6大中心城市挑选出14位决赛参与者,经过训练和淘汰,产生3位北极平民探险者,将全程跟踪、全程报道、全景呈现探险全过程,并将南北极的绝美风光,把科学探险精神、南北极极地知识、环保意识、极地地缘政治状况等内容呈现给观众。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积极参与。

三、节目编排的独创性

旅游卫视在2004年改版后,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其热爱旅游时尚的年轻群体的定位。体现出动感、新鲜和年轻化等不同于一般省级频道的旅游专业频道特点。

1 突出节目的动感娱乐性

旅游卫视的节目具有很好的独创性,呈现出动感的特色。如主打节目《BAZZAIK绝对时尚》《有多远走多远》和《那小嘴》等均带有很强烈的时尚娱乐色彩,包装颇具现代感,节目的主色调使用鲜艳清新的颜色,大量使用活泼时尚的背景画面,富于冲击力。而品牌节目《美丽俏佳人》不仅着重于时尚美

容休闲资讯的介绍,也添加进旅游的因素,介绍旅游途中的美容休闲心得,获得稳定的受众。可以看到,这些节目开拓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充分调动了时尚先锋元素,凸显旅游专业频道的特点。

2 用“二八原则”打造主打节目与品牌节目

除了突出节目动感娱乐性以外,旅游卫视是运用“二八原则”来对待这些主打品牌节目的,即运用20%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维持80%日常节目的运行,以80%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打造20%的品牌栏目,以整个频道投入产出的最优化原则来组织频道的栏目和节目。此外,在节目与栏目的编排上,注重以品牌栏目为中心,带动整个频道的发展。由于已经窄播化与分众化,旅游卫视必须强化频道特色与品牌效应。

3 突出旅游节目的多样性与长时间覆盖

旅游卫视的旅游节目不同于一般大众频道的旅游节目。其旅游类节目主要有:《在路上》《环球DIY》《观天下》《行者》《心旅程》《中国游》《世界游》《玩转地球》等,如此丰富种类的旅游类节目,是一般省级卫视所无法企及的。此外。旅游类节目时间每日播出接近五小时,在旅游卫视的黄金时段首播及第二目的白天重播。如此长的时间更是专业频道的旅游特色的体现。同时,这些旅游类节目有个人旅游录像、节目组专拍等多方来源。这些来源使得节目为受、众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视角。例如《行者》栏目,属于旅行影像产品,创办于2004年7月。现已是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旅游节目。

4 节目构成突出旅游、时尚、生活类节目

旅游卫视节目构成不同于一般省级电视频道。一般省级电视频道节目中电视剧占有重要比例,每晚八点至十点的黄金时段和晚间时段基本上都是播放电视剧,而旅游卫视黄金时间则安排主打节目美容时尚类节目《美丽俏佳人》和旅游类节目《有多远走多远》。晚间时段安排生活类节目《亮话》以及高尔夫节目等。这些时段也是旅游卫视广告费最为昂贵的时段,即受众最多的时段。

四、不足之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旅游卫视作为专业性旅游频道,在定位、品牌打造、节目编排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成绩,可以对专业化频道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但旅游卫视作为专业频道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旅游卫视还是存在一定的定位局限性。旅游人士不可能只是25-45岁的消费者,现今老年、儿童游也是旅游热点,旅游卫视对这人群的忽视,会造成潜在收视群体的丢失。应该注重旅游频道专业主题下的受众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牲,结合中国现状作出更加合理的消赞市场与受众分析。

其次,节目编排上依旧存在电视剧等与旅游主题并无关系的节目。虽然电视剧历来是收视与广告的巨大拉动因素,但是作为旅游专业频道,电视剧的因素还是需要减弱甚至剔除。即使要播出电视剧,也应该播出一些旅游类的全国首播剧,而不是简单重复其他台已播出的电视剧。

第三,旅游新闻的缺失。既然是旅游专业频道。就需要包括旅游新闻。在旅游卫视创办之初,这一节目是存在的。但由于制作、设备、收视等多方面原因,旅游卫视取消了这一节目。面对旅游新闻不可能像社会新闻一样频繁与大量的现实,旅游新闻播报可以利用杂志、报纸讲述的方式。

最后,对旅游、时尚类广告吸引度不足。作为旅游频道,节目主打旅游时尚类,但其广告与一般的卫视频道并无二异,只是比较注重频道节目的宣传。这是电视节目在宣传与广告商吸引的一个缺失。如果能够吸引一定数量且有规模的旅游时尚类广告,受众也会因为需求某些旅游时尚类信息而加强对旅游卫视的重视与收看。

作者:舒 纾

上一篇:基于风险防范的工程审计论文下一篇:校企双主体电子商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