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高等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时至今日,很多学校已开始筹谋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本文试图从一个教务工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在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务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1:

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启示

摘 要:虚拟经营是企业适应多变需求与竞争环境的动态经营观的产物,它顺应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着传统经营方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文章在阐述独立学院必须树立经营学校理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将虚拟经营引入独立学院的背景及其可借鉴性,重点分析了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外部资源战略的重要启示,并提示了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虚拟经营 民办独立学院 外部资源战略 启示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在每个运营环节都处于最佳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把那些薄弱环节或劣势职能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组织,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弥补自身的劣势和不足,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虚拟经营。参与者合作的基础是双赢,组织主体的动因是借势或借力发展,其他组织提供自己优势职能的目的是获得额外利润。虚拟经营方式是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兴起的,“虚拟经营”的概念由罗杰·内格尔等美国学者于1991年最早提出,它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它顺应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着传统经营方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因此现在全球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组织实施或效仿虚拟经营模式而获得成功。在我国,伴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独立学院树立“经营学校”理念,面向市场,根据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已成为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虚拟经营的特点

1.节约资源。在虚拟经营时,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功能上,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又可以避免弱项功能影响组织的快速发展。

2.协同竞争。在虚拟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组合的,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风险共担,资源利益共享,是一种既有竞争,更注重双赢的合作关系。

3.高弹性化运作。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形成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高弹性运作方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所改变,往往就要解散旧的虚拟组织,组合新的虚拟组织,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成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从适应社会深刻变化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审视,独立学院都将面对多重压力。一是来自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落后及面临发展瓶颈的困境;二是独立学院及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三是公办高校强大的资源优势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带来的竞争压力;四是国外高校抢滩中国生源市场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国外教育产品的购买力日益增强带来的严峻挑战。

面对上述压力,独立学院应正确区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管理问题,更要重视经营问题。一般来说,管理关乎效率和成本,而经营关乎生存和盈亏,制度、人才、内部激励属于管理范畴,经营问题包括市场、消费需求、行业环境等。管理与经营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说管理是如何把事情做对,那么经营就是如何选择对的事情去做,如果做的事情本身是错的,那么不管管理做得如何好,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经营大于管理,因为经营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经营学校应该成为独立学院的重要实践活动,学校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经营的办学方式,构建有效的经营机制,把经营理念引入到学校定位、招生、筹资、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另外,面对竞争,独立学院不仅要对已有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还要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资源。经营水平必须比管理水平更高,独立学院的持续竞争优势才能得到保证。

三、民办独立学院引入虚拟经营理念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生产社会化、全球化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生产力发展总趋势。社会生产最终将由孤立、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走向统一、大规模生产,这种社会化是所有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包括生产力(人力资源)、生产资料(包括资本货物和金融资产)、科学技术(包括专利等有形技术及生产经验、个人专门技能等无形技术)、土地、信息、经营管理(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的社会共享。

近年来,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为虚拟经营实现创造了契机。一是效率的提升从内部转移到寻求外部挖掘;二是价值活动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转为“强而精”,即从涵盖全能功能以求做大转为打造专精功能以求做强;三是为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结构更趋于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四是完全竞争的观念逐渐被协同竞争所取代等等。

虚拟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化资本,减少独立学院经营风险。独立学院若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运营,一般是筹资征地、兴建校舍和场地、购置设备、重金招聘各级人员,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资本。而从社会总体来看,产品的产业周期呈越来越短的趋势,所以这些投入时时都要因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而贬值,直至沉淀和报废。面对这样的情况,虚拟经营可以将资本尽量以流动资产形式运转,因而减少资产的套牢风险。

高等教育的买方市场发展趋势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树立市场导向意识,构建柔性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期待着教育服务能够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表现在从对单一学制管理的屈从到对弹性化学制的追求,从被动接受学校统一制定的课程表和在校培养计划,到谋求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课程表和在校培养计划,从仅仅满足于在一个专业和学校范围内选课到要求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学校选课等等。过去人们很在意教育学历年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品质,传统的以固定时间地点和教育方法进行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个性化需要。独立学院要在未来发展中要对公办高校实现弯道超越,必须摒弃公办高校原有的那种管理科层制和教育服务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以相对柔性的管理模式和快速反应能力来应对受教育者的消费需求。

四、虚拟经营在独立学院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一)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可借鉴性

虚拟经营在组织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有形界限,联盟对象广泛,甚至包括竞争对手,联盟成员之间是独立的运营关系,每个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联盟与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动态的,参与者在一个没有产权关系的虚拟组织内组织资源、共享信息、开展运营。而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本多元化背景下,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它是在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借助公立高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设立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等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态势下,独立学院依托母体、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独立运作等特点,与虚拟经营对资源的大量节约、竞争模式的协同性、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特点,都决定了虚拟经营对民办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二)虚拟经营模式对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几点启示

1.“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虚拟经营战略。独立学院一般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与公办高校相比,充分利用低附加值的外部资源,将内部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上尤显重要。传统的发展思路,资本积累和集中至关重要,而现代经济资源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益普遍,人们发现往往持有所有权比使用权风险大得多,资源经营权越来越显得比所有权更实用、更有意义。比如对独立学院来讲,在筹资方面,利用银行信用借入信贷资金,一般要比吸收投入资本其成本和风险要小很多;又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社会科技进步越快,固定资产贬值风险越大,而且越是高精尖的设备越如此。只要能运用好经济资源,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资源究竟属于谁所有并不很重要。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淡化所有权并强化使用权观念,对于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打破过去取得、保持其所有权的狭隘观念,以取得并充分利用使用权来实现实际效益的不断增长,以促进真正可持续发展。

2.“业务外包”的虚拟经营战略。业务外包(Outsourcing)就是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者完成。通过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将价值链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完全或部分外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特别是在组织结构上,完全不必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去追求完整齐全,更不必沿袭过去那种先搭班子,后铺摊子,到处招兵买马扩编制的外延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而只要强调精干高效,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流程再造”,在正式编制内仅保留若干核心职能机构和核心人员,将部分非核心功能外部化,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如:

(1)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培训、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制度设计与创新、机构整合流程再造、员工满意度调查、组织文化设计、劳动仲裁等等。

(2)后勤管理及其他正常教学活动之外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的外包。鼓励建立在详尽的服务协议和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市场化运作。

(3)聘用部分兼职教师。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一般由专任教师、母体高校委派教师、社会外聘兼职教师三部分组成。保持一定比例兼职教师对满足管理的灵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的需要决定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开设。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如果专职教师满足不了,可以灵活地聘请兼职教师来上课,课程结束了,兼职教师也就自然“下岗”,而如果全部使用专任教师,即使他们的课程没有学生选了,要想解聘他们也并非易事。

(4)实践性教学的业务外包。相对与高校教师而言,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地示范、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外包给有资质的外部机构来进行,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5)心理素质培训、创业培训业务外包等等。由于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沉淀不足,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之外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如果缺乏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可以将这些业务外包。

3.“特许连锁”的虚拟经营战略。特许连锁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产品、商标、商号、经营模式、专利和专有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虚拟经营主体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而只进行品牌或技术输出,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知名度。而且,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特许者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由此可知,进行特许连锁经营是握有专有知识产权、经营模式或先进技术的组织飞速扩张的一大法宝。

独立学院一方面可以有偿提供冠名权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用社会信用、专业品牌、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作为实现战略扩张和超额回报的低风险快速发展模式。

4.虚拟经营模式下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若干经济实体为了实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互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签订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市场的协议。虚拟经营模式下战略联盟的最大特点是以共同的战略目标而不是以产权关系为基础。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能推动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寻求非产权关系的优势互补的价值联盟,这种联盟可以是校际合作,也可以是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盟。另外,国务院早在2003年372号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就明确了:“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这为独立学院办学走向国际联盟提供了政策依据。

5.虚拟经营模式下的“品牌战略”。虚拟经营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并不靠产权关系来维系,需要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才能完成经营过程,以致受他人制约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因此虚拟经营策略,要建立在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并通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这样才能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稳定,并能不断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入。独立学院从最初的二级学院发展至今已经历了10余年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将逐渐减退,独立学院要确立核心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品牌化经营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应该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决定。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其学生的入学分数平均比普通本科低得多,其文化基础也相对薄弱,但这些差异不能简单地用高低、优劣来区分。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高等教育层次中,已有的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已自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分工,以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培养方向,独立学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客体的差异性,对自身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包括很多层面:如按类型定位,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型、实践型;按层次定位,可分为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高职教育等;根据服务的地域、行业和层面,可以进行面向定位;依据社会的需要和可使用资源,可以进行规模定位等等。虚拟经营模式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因为这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内部资源配置,同时也决定了学校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

(2)市场细分下差异化品牌的选择。独立学院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创造附加值最高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首先应当能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另外还应当能实现受教育者所特别看重的价值。很显然,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相比在很多方面并不占优势,因此独立学院也在千方百计回避与公办高校竞争中的弱势,但却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独立学院内部的恶性竞争。例如,在专业设置上,许多独立学院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了短线专业、热门专业,却又导致了独立学院之间的专业趋同,据统计,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开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等热门专业的均超过了半数以上。

虚拟组织正是由于有效地整合了各个个体独特的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从而获得了单个组织无法企及的利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虚拟组织中的个体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没有独到之处,就找不到愿意合作的伙伴,虚拟经营本身要求参与者必须具有各自不同的核心专长,相互之间才有战略联盟的吸引力,才能使虚拟组织中的每一项功能或流程尽可能最佳。因此,如何考察目前的和潜在的竞争者,保证品牌策略实现差异化,不求“第一”、但求“惟一”,是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虚拟经营战略下,独立学院要确定自身的品牌特色,市场调研是前提,建立独特的期望形象和品牌坐标是目的。以此为原则的品牌定位可依照市场调查与细分、评估和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品牌差异的价值并明确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具体定位、传播已定位品牌信号等步骤施行。

(三)独立学院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与盈利性组织经营目标的区分。独立学院尽管可援引企业的经营模式,渗透市场理念,但是,学校教育作为“育人”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独立学院作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追求最大限度地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行为技能,其经营目标与盈利性组织是根本不同的。

2.注意虚拟经营业务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控制后带来的经营风险,充分防范外协方失控的风险。在实施虚拟经营时,要注意“虚实结合”,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准确地判断和定位自身的核心能力,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以免受制于人。

3.组织文化的构建。虚拟经营在引入外部优势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外来文化的输入,因而各成员组织内部极易产生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消极抵触感,发生种种冲突,另外,虚拟组织临时性的特点,一方面带来灵活性的优势,但同时势必会伤害到组织成员的忠诚度以及统一持久的组织文化的建立。因此,独立学院在建设组织文化时,要注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同时,努力减少各种文化的摩擦并使之相互融合。

4.虚拟经营模式下核心竞争优势的保持。在虚拟经营模式下原本各自分散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的整合之后,虚拟经营主体便具有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随着竞争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出现削弱、甚至消退,所以还必须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不断地填充新的活力,使其保持可持续的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永玲,王雷.虚拟经营的实践动因和理论依据[J].科技与管理,2003(5):76-78

[2] 叶莹莹,刘勤.虚拟经营:一种值得重视的资源组织形式[J].岭南学刊,2000(5):57-59

[3] 杨家栋.树立“经营学校”理念 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3-8

[4] 李钊.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经营学校”理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52-57

[5] 李金花.我国企业虚拟经营研究[D].郑州大学,2006

[6] 刘大勇.虚拟经营——21世纪企业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D].东北农业大学,2002

(作者简介:朱芳,江苏师范大学审计处副处长,曾任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财务部主任,会计师,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成本管理与控制 江苏徐州 221116)

(责编:若佳)

作者:朱芳

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2:

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等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时至今日,很多学校已开始筹谋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本文试图从一个教务工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在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务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务管理

一、完全学分制

所谓完全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计量单位、以选课科目为计算基础、以学分绩点为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指、以获得最低绩点与学分为学位授予审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同传统学年学分制相比,完全学分制具有下列特点:(1)按大类招生。学校可将相关专业作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2)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修业年限控制在3-8年,学生休完培养方案所要求学分即可。(3)没有严格的年级、班级概念,课程的安排不以班级为单位,无论必修、选修课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师、上课时间等。(4)按学分收费。学生按学分缴费后获取选课资格。

实行完全学分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对现有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1、教务管理系统同高校其他管理系统的对接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基本均采用了教务管理系统,其大致结构与运行模式基本相似。就目前看,教务管理系统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尚不能与其他系统对接。同时,由于完全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来计量学费,在学生学科自由度提升的情况下,教务管理系统同高校收费管理系统的衔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与财务管理系统交换数据。同理,完全学分制下,由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提前毕业、延后毕业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与后勤管理系统交换数据。

2、选课问题。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课程种类、任课教师、听课时间、课程门数等均可自主灵活选择,甚至还能实现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在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是按照年级、专业、班级进行排课的,学生无法选到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课程,所以确定选课模式是学分制管理的重点。

3、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环境以及教学要求等均会发生变化,传统教学体系中的考核机制、课程安排、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已不能完全与之适应。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及时调整学校的人事、财务、科研、后勤等配套。

三、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1、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完全学分制要求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与学校其他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这就要求学校数据中心必须先建立统一的门户和统一的数据标准。以笔者所工作的学校为例,依托学校已有的一卡通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校园一卡通服务中心,各部门所有的系统都要在同一平台上运行,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连续性。

教务管理系统及学校其他的管理数据通过此平台分享数据。由于教务管理系统及学校其他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数据的交换、对接,各个系统之间保证了相对的独立,因此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将所有需要的信息在同一平台共享,更高效的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

2、选课方案。选课系统要采用“先注册,后选课”的模式,每位学生在每学期末或学期初要注册登记方能进入选课系统。选课可分为预选、正选、调整三个环节,其中预选环节,学生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本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自选,而后,学校依据学生预选情况进行排课。排课时,尽量将同一课程、不同教师安排在不同时段,为学生正选留有余地。经过排课后,系统即可生成包含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授课周数、任课教师、可选人数等一系列信息在内的课程表,供学生正式选课之用。待到正式选课后,学生可在新学期开学两周内根据自身上课安排以及适应度进行退课或改选处理。最后,教师与学生查询、打印选定课程表,作为上课或考勤与评定依据。

3、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

(1)课程管理。根据完全学分制的具体情况,编印新的“教学手册”,内容需包含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所有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简介、指导性教学计划等,供学生选课使用。教师或辅导员要根据培养计划、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逐年或全学程计划,合理安排各学年学分与课程分配,避免学生一时头脑发热而盲目选修。

(2)学籍管理。学分制下,学籍管理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面临着统计学分,选修和免修、组织重修、跳级、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等多项原来没有的学籍工作。学籍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为确保正确无误,必须增强学籍管理意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3)考试管理。完全学分制下针对有些学生选课避难就易、考试舞弊,有的教师轻易送分等不良现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完善重修措施,确保学分质量。实行教考分离,公平地评定学生学业,使学生所修学分在质上得到检验。教考分离是实现教风、学风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教考分离使教学检查和评定更趋科学、有效和可靠。

总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是完全学分制得以推行的基础和有力保障,教务处需组织各职能部门研讨、完善管理办法,并形成良好的制度,使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务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转。

四、结束语

教务管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完全学分制下,应倡导服务主导型的教务管理模式,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以人为本,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标。这种教务管理方式会极大地促进学分制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新时期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蕾.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和策略[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7

[2]黄永红.高校完全学分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5

[3]徐中兵,徐金花.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作者:冯新

新时期独立学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3:

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营造优质育人环境的关键

[摘 要]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生活等提供重要的保障,它是高校的稳定和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部门。高校后勤文化是其所在大学的精神同化而来,既要体现出管理,又体现出服务,概括了高校后勤的目标、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取向等方面的内容,是激励和约束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的无形力量。要营造优质育人环境,高校后勤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后勤职工的竞争及创新意识;融合高校校园文化、把握住学校办后勤的精神实质;才能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推进高校后勤事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后勤文化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干部职工的生活服务,是办好学校的必要条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校容校貌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后勤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高校后勤价值观为实质、以高校后勤精神为核心、以高校后勤的精神现象、规章制度现象为载体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当中高校后勤逐步归纳总结浓缩出来的,具有教育导向和经营理念双重功能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管理经营及行为方式。高校后勤文化的典型特征和特殊功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高校后勤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的基础;是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推进后勤管理创新、践行“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需要;所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事实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以贯彻“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培育服务精神为己任,更多还原全面提升后勤员工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高校后勤形象,塑造独具特色的服务师生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后勤文化的功效,助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后勤实力的增强,容易滋生满足于现状、自以为是的情绪,放松了精神追求,满足于物质享受,危机感、责任感逐步退化。建校以来积累和沉淀的后勤文化,已充分体现在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后勤职工的激励、影响和感召力有所下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后勤文化、管理思想的提出,不能仅局限于对当前后勤工作产生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勤实践总结、提升、固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后勤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促进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当前而言,从事后勤工作的干部、职工与育人要求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后勤部门的干部、职工学历偏低,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能力较弱,90%的后勤职工是临时工,大多自于农村或小城镇,工作5年及以上的职工很少,工作时间在1年以下的约占后勤临时工人总数的 60.5%,工作时间在1年到2年人员的比例约占临时工总人数的31.5%,而工作3年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7.9%,大多数职工会干不会说,无法在后勤文化的构建中发挥作用。对于临时工而言,“谋生”是其工作的第一要义,因此后勤工作也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职工不会对这个岗位拥有多大的热情。反之,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属性决定了其无法获得高额的工资,学校所支付的工资只能维持其基本生存,要求后勤职工以一颗博爱的热心、一份真挚的情感投入到后勤文化建设中去是不现实的,即使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他们进行有关服务育人方面的培训,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浪费人力和物力。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的面较广、行业性比较强,由于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建校时间不长,尚没有一套成熟的后勤服务规范,对于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成文,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然是空白,需要后勤管理部门进行有组织的深入研究。

三、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自身建设,创建优质服务

高校办什么样的后勤、怎样办好后勤一直是高校在办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自2008年秋季开学开始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后,学校管理层对如何建设后勤文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基于现有的办学条件,要在办学发展过程中系统地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后勤、怎样办好后勤”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好的队伍,就必须着力加强后勤干部、职工的自身建设。因此,对后勤干部、职工要加强服务思想教育。通过组织后勤人员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懂得“服务”“被服务”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后勤工作同学校其它工作一样,担负着培育人才的光荣任务。从而树立起忠于后勤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做好服务工作的思想。在高校后勤文化构建中,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把学生的满意度当作服务追求的目标,发挥后勤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为宗旨,与学生沟通合作,建立一种亲切、平等、相容的关系,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服务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后勤是温馨的家”,是他们每日离不开的学习、生活场所,提高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后勤的发展。因此,后勤为学生服务时,应当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他们提供充满人情味和创造性的帮助,具有人情味的后勤,无论是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后勤价值理念和文化底蕴。

在管理实践中,围绕后勤优质服务规范化这一主题,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实施了后勤优质服务规范创建活动。在活动中,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管理办公室在所辖校区广泛宣传规范服务理念,对净月校区多年来有价值的后勤管理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提炼,力求规范后勤服务行为,增强后勤服务意识,提升后勤服务质量。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后勤处对涉及后勤的各个服务项目,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监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和总结,制定了《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后勤服务规范》。为进一步深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后勤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2013年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举办争创后勤优质服务规范“双十佳”(“后勤优质服务规范十佳窗口”和“后勤优质服务规范十佳标兵”)评选活动。通过窗口和标兵的榜样作用,促进了整个后勤系统优质服务规范的全面展开,使优质服务的理念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实现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保洁员岗位职责、教学楼门卫文明用语、报修一站式服务程序、检修员“三好”、“二勤”、“四会”上岗标准等都建有严格规范。通过规范化优质服务,使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成为吉林省高校后勤优质服务中的新亮点。

(二)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校园环境文化

高校后勤服务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在要实现后勤工作服务育人,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育人和为学生成才服务做到“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需,忙师生之所求”,在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而提高服务水平。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以形成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应为目标,在其所管辖的节能、公寓、安全等范畴组建的“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综合测评的作用,将党员责任制、综合测评扩展到校区所属公寓、校园卫生、打水、洗澡等学生生活中易发生不和谐现象的地方,真正地优化了校园环境文化。

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宿舍里,因此必须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在后勤管理中,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从学生搬入校区的第一天抓起,做到管理与教育常抓不懈。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起,通过制度学习和宣讲,对宿舍室长进行培训,组织学生观摩上下水管网,开展节能意识教育,有效地变单方管理为双向沟通。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通过制定“宿舍管理员下宿舍制度”、“辅导员联系制度”、“辅导员进宿舍制度”,“学生晚归处罚制度”,将这些工作效果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容,从而保证了制度的落实。在加强宿舍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优化宿舍软环境,抓好中间地带的思想教育。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在校区宿舍楼道建立“文化走廊”,展出校区学生书法、绘画、手工制作作品,杜绝了个别学生在墙壁上乱贴乱画的现象;通过设置警示牌,如“节约用水”、“保持楼道卫生”、“爱护公共设施”、“请勿大声喧哗”、“请勿吸烟”等,用一个个带有警示的语言,帮助校区学生增强自律意识。通过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结合大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特点,倡导学生爱护花草、装扮校园、美化教室、文明办好橱窗等,使学生在一种和谐舒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净月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坚持正确的导向,注重活动的教育性、广泛性和连续性。如:为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开展以宣传节水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间宣传板,发动学生自创节水标志、制作宣传广告、编辑宣传报纸。在楼道教室电灯开关处张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的提示语。在绿地边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漫画教育学生“青青小草,何忍践踏?”在消防栓边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提示。同时还可以通过坚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展示活动、宿舍管理工作研讨、典型的树立和宣传等手段,推进后勤管理工作上水平。

三、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对营造优质育人环境的意义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和基础,它不仅是服务部门,更是育人的窗口,对于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因此,高校后勤不仅要发挥好保障功能,更要积极地发挥好育人功能。建设“改革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后勤”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任务, 高校后勤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不断探索新途径,寻求新方法,破解新问题,才能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发挥作用。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后勤系统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倡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为夺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成绩,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08-24(01).〔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张竞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