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写作教学不是教师将写作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写作技巧;而应该利用好教材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但这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师父如何领进门,领进什么样的门,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不能忽视,反而应该加强。那么,怎样的指导才是有效的

指导?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目标

首先,从指导的目的上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能作文、会作文、作好文,那么,指导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恰当、具有引导作用。确立指导目标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学生,提升层次,促进发展。比如,如果是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指导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写看到的——从身边开始,写想到的——从近处开始,写想写的——从需要开始,写能写的——短话长说、具体描绘。如果是解决作文升格问题,提升作文的层次,指导目标就应侧重于写出个性、写出道理、写出感悟、写出趣味、写出情感、写出文采等。

二、编制有效的训练题目

精心拟制训练题目是提高作文训练效益的基本保证。题目适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最快捷地实现训练目标,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有效的题目呢?我认为,一个有效的题目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1.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内容是学生熟悉的;

2.符合心智发展水平,能引起学生思考、感悟和联想的;

3.与训练目标要求契合度高,能诱导学生实现能力迁移的;

4.让学生感到有话说、有理讲、有感情可抒发。

简单说来,就是不偏不怪,实用实在。

三、采用恰当的指导手段

作文指导的方式有许多种,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那么,汇集老师们平时所采用的一些指导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类:

1.侧重于专项技能的技巧指导。比如,审题方法、描写方法、叙议结合方法、开头结尾方法、过渡方法、结构方法等。

2.侧重于提高写作速度方法指导。这种指导常常是通过限定时间作文,指导学生快速构思,快速书写,快速成文,目的是应对高考,提高应试能力。

3.侧重于应试能力的模式化指导。这种指导直接指向高考,属于应试指导的范畴。好处是学生作文成型快,但容易让学生陷入僵化的泥潭。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说,有先讲后写式、先写后评式、范文引路式、导写结合式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呢?根据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介绍三种方法:

1.仿写式作文法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也不例外。我认为,要想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从仿写开始。为了表达我的这个观念,我曾经写了一首小诗:

阅读是根,表达是茎;基于仿写,成于变通;立意为本,方式随形;视野开放,技巧提升;重在训练,水到渠成。

简要解说如下:

“阅读是根,表达是茎”是说,阅读是写作的根,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能力上去了,写作能力也会跟着提升。阅读量小,阅读面窄,是制约写作能力提升的瓶颈。

“基于仿写,成于变通”是说,仿写可练基本功,基本功提升了,就等于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底子;变通是创新,是借鉴了别人之后自如地表达自己。

“立意为本,方式随形”,文章是表情、表意的,是传达思想的,不是只供观赏的徒具形式的花架子。

“视野开放,技巧提升”,視野影响作文的思想水准、素材积累、语言修辞。“重在训练,水到渠成”,俗话说,熟能生巧。反复的系列化的训练能使学习的东西生变熟,熟变精。

2.问题式作文法

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世界上存在三大问题,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人类的活动就是在不断地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环往复的。那么,作为记录人类活动、表达人类思想的文章同样也是在回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回答或解决一个大的问题。受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启发,我们认为,把每一个作文命题都当做一道问答题来做,不仅能解决思路不开

阔、偏题跑题等问题,而且能够提升写作的速度,提高作文的质量。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致力于问题式作文法的探索和研究,现在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操作套路。初期训练阶段,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如同一篇文章的写作提纲,训练熟练之后,问题就只存在于作者心中,作者就如同解答老师的问答题一样,只在书面上呈现答案就可以了。这种作文法的关键点是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当然,我们所说的回答问题也不等同于真正解答问答题,而是曲折、委婉、含蓄、艺术地回答问题。方法其实很简单,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试一试。

3.螺旋式作文法

这种方法其实是同题重做,只是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提升。所以,我们称作是螺旋式作文法。学生作文,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历练,是一种体验。每训练一次,就应有一次提升。为了增强训练的目标性,强化训练的效果,采用同題重做,或者同题多次做的方式,可就一个点专项训练,也可用一个题目每次分别训练不同的点。这样的训练实际效果远远超过一次性

训练。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刘斌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初探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写作教学不是教师将写作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写作技巧;而应该利用好教材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材资源 写作欲 教师主导

一、利用教材资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对作文教学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作文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偏重作文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晋升。如此,很难符合高考作文要求,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训练时,只鼓励学生步入生活,多观察、多感悟;试想,如今学生有多少时间能步入生活,去亲自观察、去感悟生活。学生在写作时常常陷入九重雾里,不知如何下笔,原因是平时语文教学时,阅读与写作、鉴赏与写作脱节,其实语文教材就是巨大的宝藏,如果语文教学时刻与写作密切相联,把教材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的文章将花开别样红。如语文必修2的《离骚》一文,就可以围绕“人间正道是沧桑”布置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话可说,有手可扶。语文必修5教材73页里的有关林肯的素材,如果教师重视教材里的写作训练,远比到教材外去搜集资源容易得多。再如2012年辽宁作文:观点是对美的追求,不重在形式美,而是重在内涵和内在素养的追求。考生在单位时间内,搜集论据很难,但利用好教材内容,论据便可俯拾皆是。如正面论据《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蔺相如,反面论据《林黛玉进贾府》里披金戴银的王熙凤等。便可使考生言之有物,笔下生辉。

二、培养写作兴趣

传统写作,教师往往在批改时,在别字病句画上标记,然后给一个分数。细心教师,指出优错点,反复训练,但过眼烟云,收获甚微。原因是学生的写作欲望未被点燃,写作次数越多,学生写作兴趣越低,反复训练,也不见成效。因此许多学生谈写作望而却步。如果我们教师把写作抓实抓细,能在批改时,找到学生文章里一段、甚至一句精彩的话,教师画出来,把它们整理出来,后面写上班级和同学的名字,印发给每位学生或张贴在教室的一角,如此工程量尽管大些,但能点燃每位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句到段直到篇,如此循序渐进,则能事半功倍。如:

成功的你坐在巨石上,细细品味一路的心酸苦难,抬头看雁来雁往。你没有沉湎于胜利的狂热,只淡淡挥一挥衣袖,扫落尘埃,背起行囊,继续行路……

上天赋予了人的生命,就注定要让很多的人经受太多的考验,只有经过许多的弯路,你才能懂得珍惜,才能好好的把握每一分钟。只有攀登过高山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高山的雄奇壮丽,才能尽情的享受成功之后的喜悦……

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没有走过弯路的人,怎能获得生活的辉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走弯路怎能懂得成长。

不要做归人,不要做过客。要我们一起来开拓创新,为后人铺路。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去了匆匆,花开花落的时间里,尽情绽放美丽与清香吧!

紧握的手,虽然抓不住那早已埋落的过往,但内心那固执的坚守却可以帮助我们塑造未来!

以上摘录的只是学生原创名言隽语中的几则。从这种活动中,师生共同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期待着更多的“凡人名言”的涌现。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新课改下,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反复让学生练笔。但有的老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是甘心作一名“坐观垂钓者”。其实,写作教学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若教师能从百忙工作中,躬下身来,静下心来,写些下水文章,学生则能近距离得到写作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里,收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经常写下水作文,教师通过自己的作文实践,可以明了学生作文的瓶颈所在,明了学生作文的得与失,指导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老师始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读老师的文章,会倍感亲切,激发起仿效的热情和写作的动力,最终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朝阳市第四高中。

作者:柳万庆 孙中英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模仿与创新

有限的恰当的模仿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师如果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对学生加以引导,则不失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模仿的成分不断的减少,最终消除模仿的痕迹,脱胎为创新。

笔者曾让学生模仿《陋室铭》形式写作,一学生写成《公仆铭》,形为模仿,实为创新。“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实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可见,教师在提供适当的范文之后,引导学生揣摩,进行模仿,从中学习学法,仿照着实践,逐步学会作文。这样做比一开始就向初学的人提出许多文法规则,条条框框的做法要好的多。

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便不断在模仿与创新中探索与实践,从中获得作文的素材与灵感,从而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以《桃花源记》为模版,让学生自设一个虚无缥缈的情景,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理想中的一些东西,开头和结尾亦可模仿《桃花源记》的写法。结果学生思维再一次被打开,一片片理想的天空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如一学生用2000字左右写出了《桃花源求学记》,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和教育: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教室是开放的,教学是网络化的,作业是无纸化的,实践多于上课,人与人之间多了些“情”……

在模仿教材作品的同时,我们还借助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是模仿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好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开拓创新之路。笔者曾深有感触,一次作文训练,我从微型小说选刊中读到一篇《麦当劳的礼物》,写母爱的,很是感人,内容大致是写一个学生因与同学打赌输了,赌注便是一顿麦当劳,这个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而且母亲刚下岗,但碍于面子,不想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便硬着头皮,找了个借口,向母亲要来了钱,兴高采烈地来到麦当劳,当他正与同学共享美餐时,却见到正在做清洁工的母亲,良心受到谴责……于是我便把它印发给学生。看完之后,让他们模仿此文的构思,以“母爱”为话题进行写作。其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母亲节的礼物》,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次因为自己买了件衣服,和母亲吵了架,僵持半个月后,在母亲节这一天,母亲突然收到邮局寄来一束花,是女儿送的,可女儿感到纳闷,原来是一旁笑咪咪坐着看报纸的父亲……动一番脑筋,在课外阅读中模仿,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作文进入广阔的天空。

在《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读到《IPIS的自述》,很受启发,于是便以《我是一只……》为题,要求学生以动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转换写作的视角。写作过程中,我们模仿《IPIS的自述》,既写动物的世界,又写动物眼中人的世界。由于《IPIS的自述》的视角新,模仿中创新的火花也必然迸发出来,如一学生《我是一只鹦鹉》,以“鹦鹉学舌”为构思的基点,反映了一个腐败官僚的滑稽生活;《我是一只猫》,通过猫的视角,反映了主人无奈的读书生活等等。而且模仿中又去创新,从中得到这样一点认识:转换写作视角,可以激活写作思维。以前我们经常写《我的老师》这一类老掉牙的作文,如今我们切换视角,进行角色转换,写《我是老师》,结果又大获丰收。可见,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是模仿的目的。

总之,模仿与创新是作文成功的一种方法,但必须要划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抄袭从来就不是学习作文的方法,它是窃取他人成果,是偷盗他人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取的,更是恶劣卑鄙的行为,尤其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既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随意抄袭,否则会有害终身。因为简单模仿和随意抄袭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会深入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有进步和提高,更不可能产生创新了。

作者:徐维局

上一篇: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