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发生着转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中融合教育的思考

摘要: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这类问题,许多问题是由传统教学造成的,但是由于新课改的出现,教师可以采取更全面、更有趣味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如,教师通过创设多媒体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学习,教师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教育;融合

在新课改中的不断推进,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但是,融合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教师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面上流行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实施融合教育时,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水平作相应的调整,由于教师看到的融合教育案例,所以,在实施融合教育之前,教师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它需要对他人以及自己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开展课堂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一种自然科学学科,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教师应从重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实验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独立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实验结果,在学习中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而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举例来说,在教授《制取氧气》时,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发生催化与分解反应的原理,以及催化与分解反应的概念。课程开始后,笔者首先介绍实验内容,让学生熟悉实验方法。接着,笔者又设计了实验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学生操作实验的时间内巡游实验室,观察学生的实验方法,给学生一些指导,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实验内容。

二、建立合作探究小组,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创新教学策略,它的目标是改变学生个体间相互竞争、相互分离的关系,不断促进学生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认识和具体认识,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希望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相互指导,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通过交流、分享观点和见解,实现合作探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比较强烈,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笔者采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五个,分好小组后,由笔者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本课程由笔者布置的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会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完成探究任务。

三、改革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观念是指导和引导行为,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确保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主动转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从“师道尊贵”“以师为本”出发,教师要转变教学姿态,肯定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中,应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充分的思考、学习空间、探索机会。

比如,在教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程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笔者在课堂上会设置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面对学生的提问,笔者将耐心回答,另外,笔者也将通过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提炼教材内容设问,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思考是学习化学的灵魂,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是化学教学的目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因此,设置和提问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略、替代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灌输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本中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从中提炼出重点,困难与关键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把握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要創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认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比如,在教授《酸碱中和反应》时,讲如何将融合教育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运用,对于教师而言,融合教学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的学习,融合教育虽然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但在课程学习中却存在一定的“未知”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达成与实现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所以说,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该顺应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明确全新的任务、目标,让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勇.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知识经济,2016(14):170.

[2]郑爱玲.浅谈构建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J].亚太教育,2016(08):150.

作者:王亚国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2:

论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 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向积极方面发生着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一、新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1.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的实质,才能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學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大力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现状与实施。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虽有许多转变或改进,但是,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还相距甚远。如不同程度地存在 “重教书,轻育人”、 “重静态,轻动态”、 “重双基,轻能力”、 “重备书,轻备人”、 “重教法,轻学法”,实践参与“重个体展示,轻整体参与”、教学评价“重单元和结果,轻多元和过程”的问题。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自觉革除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自己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目标导学、提高效益。研究课程目标,要弄清课程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哪些要求;弄清课程标准倡导了怎样的课程理念;弄清课程目标反映了教学学科知识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哪些新成果和新发展。要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出发,去确定教学课题目标,做到“目标导学、提高效益”。

(2)深入钻研课程内容,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要系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研究教材,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沟通知识的关联与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知识中的孕育和延伸,使学生在知识循环中上升,在知识渗透中提高。要悉心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复印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整合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如对教材进行调整、组合、增删等,以便掌握教学的重点。

(3)细致了解学生。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以便能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最大效益,使每一节课优质高效。

(4)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教师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它既是对学生要学知识的加工整理,又是对引导学生如何学进行的加工整理,是对每节课要达到某教学目标进行的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的策划。它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实施教学评价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转换角色,努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全力优化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把好课堂教学的关口,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它充满了创造的生机,无论多完善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丰富,都会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和发展出许多新问题、新认识和新成果。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课堂,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按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真正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必须改变教学中违背学生认识规律的现状,杜绝因讲授内容和训练习题过深、过难造成学生产生的对学习畏难恐惧情绪而导致丧失信心,进而厌学的错误做法。要真正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分层次施教,成功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严格按照“减负”的有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这些时间,使学生能结合个人情况而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的目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从本次课程改革来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其落脚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说,转变学习方式是为了全面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以“主动参与、乐意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构建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

(1)在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调控和反思;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等。在探究学习中要力争做到: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整理求证、表述结果。

(2)在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方面,要有强烈的交际意识和合作意识,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3)在个性和情感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2.新的化学学习方式简介。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地互动;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整理;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調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课改以来,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情感经历“兴趣盎然——跌宕起伏——身心愉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3.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点工作:

(1)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

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尝试,敢想敢说,保护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欲望。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迸发出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教师都给予适时适度的肯定、鼓励或赞赏,真正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法灵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追求“活、趣、新、奇”,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逐渐变成持久兴趣。

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以往先讲规律,再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归纳思想方法。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形成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老师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学生也要改变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相信我们的新课程研究成果必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责任编辑 张桂英】

作者:沈国强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3: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

【关键词】 化学教学;新课程;特征;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改革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从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选择教学方法、维持课堂心理环境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尽快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规定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而学生也只能是教材规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的“表演”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配角、听众或观众。但新课程改革实验所要求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兴趣、热情、积极性、投入程度、专注程度、思维张力等方面的调动问题将更加凸现。

二、突出学科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对于是初中化学教学,它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教材在各章节中安排了85个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起始阶段的演示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导入方法要灵活。通过设疑、回顾;或铺垫、过渡;或直接导入,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并从中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实验和问题:(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只试管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钛试液,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实验边分析,学习效率更好。同时目标定位、设疑导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的放矢。其次,要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为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把握契机,及时启发开导。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自觉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的“学”。

四、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感情因素做为动机”。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也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爱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以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同时教师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目光、期盼的眼神、乃至走进课堂时稳健的步履、饱满的精神状态等,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而又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深情、以情动情,以知育情(因为情感与认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还要注意观察、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需要。化学领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教材中也有不少化学史料记载,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心理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人心情舒畅,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品味成功的滋味、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使他們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只有使学生自知、自觉、自愿、自律,才能真正产生课堂中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编辑:张 昀

作者:李锋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思想品德教育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