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

2022-04-16

议论文以稳固的结构、充实的内容、清晰连贯的思路、真实健康的情感、稳定理想的得分,深受高中生的青睐。因此,高中生应如何写好议论文,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近几年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诉诸笔端,以与读者共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 篇1:

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较多问题。根据笔者多年调查表明,90%以上同学患上“恐议症”,不想写议论文,一提起写议论文就紧皱眉头,叫苦不迭。许多擅长于写记叙文的同学也缺乏议论文写作的信心,一旦“逼”他们提笔写作,写出来的文章也存在各种不足,如:文体走样、观点隐晦、材料奇缺、论证乏力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难写加上不想写,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步履越发蹒跚。为什么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会存在这种裂痕呢?

1.课程标准制定上的差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课标)对初中阶段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特别指出“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对高中阶段的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已的看法,表达真实的情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正确、鲜明、生动”。从课程标准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作文要求上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跨越式拔升的,高中阶段的作文要求已经偏向议论文。

2.教材体系上出现的差距

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阅读”体系中有《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六篇议论文,下册有《谈生命》和《人生》两篇议论文。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体系中,没有安排议论文写作指导专项的内容,但在九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五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专题内容涉及思考议论的特点,如:《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好读书读好书》、《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人教版的高中必修3、4“表达交流”体系安排中有一套相对系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它是由8个部分组成的: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进行详细、专项、系统地指导,是一套相当理想的议论文写作教材。而初中教材中没有作文教学体系,作文全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发挥,没有统一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系统计划,学生没有写作提高的渐进梯度,就更不用说与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衔接了。

3.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差距

初中教材中的写作教学以叙事类的作文指导为主,加上近几年来初中升学考试大纲中“文体自选”的写作要求,及升学考试的功利性让初中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偏向于记叙文的指导,而弱化了议论文的指导,甚至于避开议论文写作。据笔者在高一新生中问卷调查中统计,只有近3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写过议论文,近38%的初中老师指导过议论文写作。议论性的文章虽然有所涉及,但是由于不限文体以及为了在考试时能得一个理想的作文分,老师总是建议学生写记叙文,不要写议论文。而进入高中后议论文写作却成为一门必修,要求高中生有思辩力、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写作教学现状必然导致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的裂痕。

4.思维能力培养上的差距

初中课标只有“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体现了形象思维的要求,再也没有其它的思维标准。而高中课标要求“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写作上初中缺乏必要的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铺垫,导致了初高中写作思维训练在衔接上的裂痕。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写作能力主要表现为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更要依赖于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没有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教师指导又不够系统全面,加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制约,很多学生思考问题具体化、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看问题,更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时常常就事论事。

议论文写作教学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弥补裂痕,重在衔接。

一、注重学情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要做好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工作,首先要注重学情研究,以此来调整自己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可接受性的教育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教育对象,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方法,学情分析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在高一议论文写作教学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聊等方式,围绕初中议论文习作情况、习作难点及习作教学建议等问题而展开,及时掌握学生议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问题,了解学生教学需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软着陆,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是必要的,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也是必要的。教师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做好衔接工作。

二、注重教材研究,用好课标教材

要搞好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工作,教师必须注重教材研究,以熟带生,循序渐进,创造性使用课标教材。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九年级的教材,将初中8篇议论文阅读和5项“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专题融合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充分体现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共同要素说”理论。如在教学必修3“表达交流”中《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时,就可以结合九年级教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进行教学,从“一个问题四种答案”,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这样就将“选取立论的角度”与“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不仅温故知新,通俗易懂,而且拓宽学生思维方法,拉近学生学习议论文距离,高中第一次议论文写作教学就在“阳春白雪”中实现“开门红”,达到“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的效果。

高中必修三、必修四中8个专题构成一套相对系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从立意、构思、语言逐级展开,重点对论证的深刻性进行指导与训练,体现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科学哲学特点。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部分每一单元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个板块组成,“话题探讨”是要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写法借鉴”重在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写作练习”是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学会写作。本套教材力图纠正过去那种只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弊端,突出“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确立论点、搜集分析整理素材、构思、完成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因此,写作部分对于前两个板块,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话题探讨和写法借鉴两方面的内容,既让学生有文可写,又让他们有“文”可依,并有助于他们在体味范文、领悟写法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必修五教材还有专题内容涉及议论文写作教学,所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补充必要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议论文写作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三、注重阅读积累,加强教法指导

议论文写作中,要提出自己深刻的见解,要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说理论文,要懂得举例、道理、比喻、正反、对比、类比等方法加以论证,必须有素材,有技巧,有能力,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开启写作之门,积累夯实写作之基。广泛阅读,增强语感,积累素材,丰富底蕴,储备知识,达到积累效果。同时通过阅读继承文化精华,认识客观世界,感悟社会生活,引作文之活水,泽写作之沃野。阅读的材料有语文读本、时文选读、世界名著等,可以通过语文课前记名言,背古代诗词达到积累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电视谈话节目,不仅积累议论素材,还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作文指导到位。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按照写作的序列,按照教材每个写作专题的安排,专项过关。一是要拓展每个专题相关的写作知识,多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尽量用所学过的阅读鉴赏的篇目作为范文,同时,每次习作后,要提供好、差作文供学生赏析。好的进行赏析揣摩借鉴,再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差的找出毛病,进行修改,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引以为戒。二是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践性,不要给学生“画饼充饥”、“高谈空谈”。三是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课外自由写作,如随笔、周记,开展一事一议、一物一评的写作活动,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只要有议论文倾向即可。

四、注重激发兴趣,克服畏惧心理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而,议论文写作教学要激发学生议论的兴趣。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恐议症”,就要揭开议论文的神秘感,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处处有议论。赛场上成功失败的感慨,课间交流NBA赛后的感言,看完影剧后的阔论,甚至茶余饭后的“瞎掰胡扯”,大街小巷的“讨价还价”,泼妇骂街的“相向恶语”,“议”的影子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不神秘。其次,要选择学生感兴趣话题。可指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议论现实生活的热门话题。如“我看三氯氰胺事件”、“短信批量拜年之我见”、“药家鑫事件的思考”、“从瘦肉精说起”等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好习惯。第三、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随笔、周记、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还可以利用墙报、文学社刊,为学生提供展示议论材料的舞台,从小作文写起,从小话题议起,燃起学生心头的“议论之火苗”。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要弥补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裂痕,以研究学情、熟悉教材为基础,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以指导写作为重点,以阅读积累为强点,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石修银)

作者:黄亨容

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 篇2:

高中生应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以稳固的结构、充实的内容、清晰连贯的思路、真实健康的情感、稳定理想的得分,深受高中生的青睐。因此,高中生应如何写好议论文,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近几年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诉诸笔端,以与读者共勉。

一、学会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既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只要抓住这一结构,那么文章的思想就会清晰,说理就会充分,结构就会完整,给读者的印象就会深刻。

二、学会积累素材

素材的积累是高中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像俗话所讲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对于写作而言,学生就是巧妇,素材就是大米,即使再聪明能干的厨师,也做不出没有米的米饭来。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积累:

(1)从生活体验中去积累。文章就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悟生活,只要关爱生活的暖流经常流淌在心中,就会让这多股暖流激起朵朵夺目的浪花,奏响广大读者心中的和弦。如在写“压力”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到了一个共同的压力——考试,结果千人一面,千人一词,没有了新鲜感。一位考生灵机一动,他看到考场上的时钟,看到那分分秒秒不停转动跋涉的秒针时,他写到:啊,我难道不是这根长长的、瘦弱的、攀登不止、奋斗不息的坚强的秒针吗?虽然我要跋山涉水,上刀山下火海,冲破重重阻力,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只要我选择了坚强和刻苦,我就战胜了脆弱,化压力为动力。看到这些深情的、闪耀着生活灵光的话语,读者的心能不为之一动吗?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要关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话题,也可以调动自己所钟情的体育、影视、音乐等健康爱好。如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和焦点词语,中央电视台进行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等,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3)从教材中挖掘积累。语文课堂其实就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其中的深刻观点,精彩句段,典型事例,奇妙构思都可以成为高中生作文的素材,高中生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无限潜力,活学活用,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恰当迁移,如烛之武的临危不惧,蔺相如的博大胸怀,司马迁的知难而进,屈原的正直忠诚等。

三、对论据的使用要做到“略叙详议”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有了说服力,要让证据具有深刻的说服力,必须做到“略叙详议”。“略叙”即对论据不必面面俱到,把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一一说到,而只要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内容写出来就可以了;“详议”即详细地议论,要将论点与论据密切相关的内容作深入剖析,精细论证,充分挖掘,以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如学生常用“文王拘而论《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一段来论证“逆境中也能成功”,那么,就要将“拘”“厄”“放逐”“膑脚”“失明”等内容展开详议,以真正让读者明确逆境中确能成才的道理。

四、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要写好议论文,须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论点的正确性和说服力才能得以展示。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体来说是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作比较,对比论证展开的方式大体有两种:①正反对比。既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作对比。比如,要写《要拥有博大的胸怀》一文,引论部分可指出胸怀宽广才能走向成功,斤斤计较必然干不成大事。本论部分用对照式,第一层次是正面说理,先说胸怀坦荡方能成大事,对事业有利,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二层次是反面说理,指出心胸狭窄,锱铢必较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在具体选用事例时,既有正面事例,又有反面事理。②相关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例如,写《近墨者未必黑》一文,本论部分可以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其原因;还可以先论证近墨者不黑,然后以少量篇幅论证“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生活中主流。

(2)因果论证。运用因果展开论证,学生并不陌生,如要论证“骄傲必然失败”那我们得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骄傲?为什么有的人“骄傲”,有的人却很“谦虚”?再深入一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盲目自大,骄傲自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立足于“果”来求“因”,再立足于“因”来求“果”,文章的思路就很容易打开。

五、注意选用层进式结构

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般的议论文了,但是要使文章内容深刻,中心更为明确,还要注意选用层进式结构。所谓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两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与层之间可以用诸如“不仅……而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又可以反映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例如,论述“如何解剖自我”可用如下分论点: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2)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基本模式是: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

六、要在语言上下工夫,突出文采

要写好议论文,要在语言上下工夫,突出文采,达到妙笔生花、才情无限的艺术效果。语言,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奇葩,若能让其在文章这块肥沃的土地里悄然绽放,就会把文章衬托得更为艳丽。只有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才能在说理时准确鲜明,使文章展示出一种强烈的逻辑力量。那么,如何突出文采呢?

(1)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的事物,让文章生动形象。如2009年宁夏的一篇以“让世界充满善行”的作文这样写道:

善行,是焦裕禄看到兰考县低洼盐泽百姓背井离乡逃荒时,发出的我一定要改变这里贫瘠的面貌的铮铮誓言;善行,是丛飞用自己的积蓄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甚至到最后自己身患绝症而无钱治疗的时候,仍牵挂着他们而一生无怨无悔;善行,还是钟南山本已功成名就,但当“非典”来临时,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深入隔离区对病人问寒问暖;善行,更是当百年不遇的南方洪灾到来时,从中央到地方万众同心誓死保卫武汉长江大堤的雄心壮志……

在上述中,“善行”本是抽象的,但作者却用焦裕禄等人的事例来比喻,对它作了形象的诠释,表现出了极强的说服力,可见高中生在平常练习写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种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反问句等,这样就可以使文章语言多姿多彩,生动形象,文采彰显。

(2)写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爱心?爱心!》一文这样写道:求求你们,不要再利用爱心了,心碎一次我们可以将它拾起,心碎十次呢?只剩下冰冷的将人拒之门外的面目了。没看见吗?一个个本应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面对着无家可归的乞儿,冷漠地拒绝帮助,以一副小大人的口气说:“妈妈说这些人都是骗钱的。”爱心的光环已经在他们身上失去其夺目的色彩了。没听见吗?一个贫困得对自己孩子的病束手无策而只能拉下老脸,老泪纵横地乞求社会帮助的父亲得到的是什么?是那句“又是一个骗钱的”嘲讽!

在上文中,作者以充满强烈感情的语言呼吁人们要充满爱心,文章言辞恳切,饱含真情,情动于衷,发而为文,只有运用感情化的语言,才能真实动人,用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以真情去感染读者,震撼读者。

七、以“凤头”展示文章的亮点

作文的开头要切合题意,简洁流畅,可开门见山,直表主旨;可妙用名言,先声夺人;可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可巧用修辞,增色添彩。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精心打造开头,让开篇成为作文的最大亮点。

八、以“豹尾”奏响文章的余音

俗话讲:“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结尾应遵循内容上卒彰显志,形式上结构圆合,语言上摄人魂魄的原则。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写意,余味无穷;或设问反问,启发心智。写好文章的结尾使其如豹尾扫地,余音无穷,回味无限,将会使文章结构缜密,大放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

作者:苏安民

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 篇3:

高中生时评写作失误的心理动因及对策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写时评,运用“引议联结”模式是入门的好方法。然而在运用这种模式进行写作时,也出现了不少的失误。为了不让失误反复出现,必须注意到失误产生的因素,透过失误的表象捕捉到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因,进而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扭捏作态型——“引”篇幅过长,迟迟没有亮出观点

时评开头,没有提出观点,充斥着时事事件,或者引述其他相关事件,自己的观点就是迟迟出不来。800字的时评已经有300字浪费在了复述事件上,或者绕来绕去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观点,故作高深,学生以为这样可以避免千篇一律。其实这样的时评表达效率是很低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引用事件部分没有进行压缩提炼,照搬照抄。没有压缩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三:不想压——压缩材料后字数少了,达不到800字的写作要求;不敢压——怕压错,把主要的东西弄丢了,时评写作就会离题万里;不会压——看不懂评论材料中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教师应先强调,时评也属于议论文体,绝不能通过“以叙代议”来凑字数,影响了文体特征。在时评写作前,要进行压缩语段的训练。要求在压缩中不能改变事件的含义,也不得断章取义。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适度描述事件主体,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把事件由头控制在100字以内。同时,应找出事件的主题,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亮出的观点必须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清晰明朗。

二、心猿意马型——“联”太快登场,却不见“就事论事”

“议”是对观点的展开和阐述,是时评核心内容,是文章的重头戏。所以这部分不要求作过多的事件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事件本身进行议论。然而,有些学生往往会弱化对中心事件的评价,却详尽论述其他同类事件。难怪有人会说,学生在进行时评写作时,贴近事实本原的“就事论事”已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造成这种“稀缺”的原因有三:一是不会评论事件本身。二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就事论事”好像是肤浅、平庸的表现。三是思维极其发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着写着,自己都不知道写到哪里去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本应评论的事件是什么。

針对这种情况,应要求学生刚开始进行时评写作时,必须规规矩矩地围绕中心事件进行评论,把自己对中心事件的看法说清楚以后,再进行同类事件的拓展。

那么,如何发表自己对中心事件的评价呢?第一,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充实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我们都知道好的评论都是厚积薄发的产物,评论水平主要和平时的积累挂钩。评论,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掌握信息的多寡。第二,要敢于说。我们知道时评是要写出来的,但是用文字写比用嘴巴说要难,那我们先从“用嘴说出来”开始训练——语文老师多在班级中组织辩论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具体操作如下: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观点,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可发表自己的评论,然后可以要求其它组的任意一个同学批驳自己的观点,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为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辩护。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辩词写下来,写成一小段话,这就是评论的开始。第三,老师可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发时文,鼓励每位学生在上面发表评论,因为是学生们喜爱的事物,所以学生会在一种比较自由、无拘束的环境下畅所欲言,从一开始的“只言片语”到大段文字,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就有话可说了。此时,学生产生了一种表达的冲动,老师只是将学生体内的潜伏着的评论的本能和欲望激发。因为评论无非就是一种意见的表达。第四,建立专门的时评语言库。为提高学生的评论能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优秀的评论文章中的评论语言进行摘抄。仿照这些经典、精辟,又一针见血的评论语言的句式,运用在自己的时评写作中。

三、故步自封型——“议”后没有打开,没有合理运用“类比联想”

“议”完事件后,不会展开“联想”,缺乏将道理与平常关注的事件结合起来的能力,致使文章缺乏广度和深度。学生反映,他们在时评写作时,不敢联系其他事件,主要是心里害怕所联系的事件与要评论的事件不知是否有相类似的地方,于是只能止步于评论中心事件。其实,写时评,很多时候不是仅就一件事发表评论,而是考验学生将不同的事件联系起来的能力,从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事件中寻找联系,由此及彼,旁征博引,将一系列本质相同的事件结合起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因此,第一,要给自己建立一个专门的素材资料库。储备材料,当学生看到时事时,就会自然联想到另一件相似或者相反的事件。当然,不能将没有本质上联系的事件放在一起,牵强附会,否则不仅不能说明论点,反而会造成离题万里的情况。第二,进行联想训练。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进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事物。教师先给出主题词,比如“红色”,让学生展开联想,有人想到火种,有人想到革命,有人想到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再给出常见的写作母题,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同一个母题下“一题多材”的积累。第三,善于将“我”摆进去。以往学生在进行类比联想时,首先联想到的是古今中外“别人”的事例。其实,有时可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亲身经历说起。自己熟悉的事,更有话说。

2015新课标Ⅰ卷的时评作文:“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有学生在评论联想部分写道:“曾经,我处于和您女儿一样的境地。父亲因为工作而忙于应酬,由于工作压力,他又有吸烟的嗜好,烟酒一天天侵蚀着他本已虚弱的身躯,我尝试过多种办法,劝过他多次,然而烟酒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我的关爱。每当我看到他低头深思,手中握着燃烧的香烟时,我内心一阵阵疼痛;当我看到他在酒场上难受地强挤出笑脸时,我的眼泪总是顺流而下。那是一辈子辛辛苦苦,为我而奋斗的父亲!我不想让他的健康受损,我不想让他的生命被那些恶魔侵蚀,因为我爱我的父亲。老陈,您的女儿必定同我所想。”——这段文字,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透析本质,逻辑严密,富有思辨性。读后确让人动容。当然,“我”的经历还应具有普遍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个例,就缺乏公信力,论证效果不好,还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第四,应将相似事件与中心事件进行类比,运用归纳和提炼思维,写出两者的共性、关联性,而不应生搬硬套,造成两件事“两张皮”。第五,还需要注意“联”与“议”的衔接,有意识地进行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训练。如使用“无独有偶”“如今,我们还看到”“然而,君不见……”“如果说……,那么……”这些语句,而不是只会干巴巴地说——“与材料本质相似的例子是”。

四、模棱两可型——“结”太留有余地,不会一锤定音

有些学生时评写到最后,突然觉得自己上述的评论太过绝对了或是对要评论的事件还有其他的看法,所以突然又冒出一个观点来,以此来显示自己看待问题的“全面”。原来,学生学了一些哲学知识后,心中认为看问题要全面、一分为二,所以写时评就喜欢面面俱到。于是好的不好的,全部说到。这样做表面上“全面”了,其实每一面没有表达清楚,每一个观点都没有说透。还有一些学生为了避免与他人的观点雷同,一味求新求异,所以在结尾处又“宕开一笔”,反而“不知所云”。

事实上,“结”既是对读者的承诺,向读者确保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对自己的承诺,坚持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因此,结尾应该一锤定音,以一种不让人有重复之感的方式重申自己的观点。

“引议联结”做好了,时评才有一种结构匀称的美。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节奏,符合时评的范式。初学时评的学生都对写时评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唯有多写才能克服。

参考文献:

[1]曹林.时评写作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马恩来.时评作文之“头脑风暴”[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8.

梁艺峰,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教师。

作者:梁艺峰

上一篇:艺术设计高校教育论文下一篇:抬田施工水利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