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研究论文 篇1:

福建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发展,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 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 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 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 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 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 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 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 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 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 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 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 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 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 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 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3.4 企业要推动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我省已突破一批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如被胡锦涛总书记关注的数字化虚拟眼建模和仿真临床应用技术,以及我省在诊断试剂行业基本上代表国内产业发展水平,福建师大研制的半导体激光治疗机使输出功率可达到70mW以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疗上的使用要求。就市场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要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社区医疗建设与国际市场需求三大利好,着手改造现有的产品,使之适应需求。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推动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那么将在高端市场上有所作为。

作者:陈恩沛

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研究论文 篇2:

试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关键词】:医疗器械 国际竞争力 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 —竞争优势指数;Xij—— 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 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 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 表示世界j 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 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 —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 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 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 —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参考文献】:

[1] 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4期

[2] 秦永清、王雪梅、王晓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3期

[3]秦永清、王晓庆、朱晓伟.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1期

作者:陈 瑜 李佐红 秦传熙

医疗器械行业贸易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分析

【摘要】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但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发展现状等的研究,结合行业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探寻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产业 竞争力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已达到4000亿元。但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产品种类和规模等方面同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含量还不高,国产的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因国家政策、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等各方面问题而少有企业涉足高端产品领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产品种类及产业发展趋势变化的研究,探寻丰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产品种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医疗器械的技术含量、增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一、医疗器械及其产业特点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本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对其的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

医疗器械产品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医疗器械监督法规明确按产品应用时的安全性控制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本身的特点:一是其从事生产活动的成果用于人类医疗卫生保健,功能明确,绝大多数为医疗卫生机构购置后供医护人员使用,少量品种是兼供人们家庭自我医疗保健使用,所以,市场用户主体十分明确和稳定;二是其产品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关系到人身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生产厂家应具有高标准的生产经营管理素质,政府对生产厂家的资格和产品进入市场的许可建立有严格的法定程序,产业受国家法规的监督制约多于其他产业;三是比之其他以某种特定用途聚合的工业产品群,其产品门类甚为复杂,涉及技术学科更广,不同产品门类间的技术含量、功能和市场需求量大小差距显著,产品最终存在形态也多种多样。

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潜力大,增长速度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年增长率达到13%~15%。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由于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长期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增强,加上新医改的进行,近五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稳步增长,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受益。

2、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产品也逐步国际化,并拥有专利,比如CT、MRI超声治疗仪、带药冠脉支架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力量逐年增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区,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仍然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如CT、MRI等高端医学影像产品还是来自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是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3、进口设备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对于临床工程没有规范的立法和认证制度,而且一些医院为了提高声誉和收益,盲目攀比,超前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资源浪费。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引进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脱节的情况。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但管理却很不到位。诸如CT等仪器的功能开发率只达到30%,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医生对医疗设备的认识跟不上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作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这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结构分析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较晚,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但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生产企业15348家(一类4370家,二类8414家,三类2564家)。

从全球产业布局来看,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的机会最大。

从国内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的市场份额;骨科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占据13%的市场份额;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

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年355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001—2009)高达8.35%。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和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依然逆流而上,分别实现6.99%和7.02%的增长率,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日益活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未来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保持每年约20%左右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医疗器械市场增长速度的3倍。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00亿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我国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14%,与全球水平42%相去甚远,仍具备深度发展的空间。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城镇化”概念被重点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深度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量将有2000亿元,带来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约2500亿元。从政策来看,继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后,卫生部又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当中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另外,从趋势来看,首先,老龄化趋势保证了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新GMP规划的实施,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最后,如今高端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

五、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但不容否认的是,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阻力主要有以下四个。

1、从全球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偏小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测算,我国全部医疗器械企业的年平均销售额仅为15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生产企业仅有130余家,其中外资、合资企业又占到半数以上。

2、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来看,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如PET/CT、MRI、CT、彩超、心脏起搏器、涂药支架、大型生化分析仪等,主要是进口产品。其中三级医院使用的主要医疗设备大多数来源于国外。国内企业虽然也能生产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但产品仍以仿制为主。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一次性注射器、普通拍片机、黑白超、医用辅料等。这种状况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3、医疗器械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难以直接与跨国公司竞争

我国虽然拥有1万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规模较大并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企业却很少。我国虽然拥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又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出口只能以OEM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竞争时,总体上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4、医疗器械产业在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及企业诚信等方面还需加强

有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实力,因而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加剧了医疗器械生产中的安全风险隐患,而且给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反过来又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六、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医疗器械产品是多学科发展综合的体现,特别表现在其发展需依靠新材料、软件等行业的发展,以及精密和标准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上游行业的依赖性相当高。此外医疗器械的高利润产品需要高投入的研究开发,同时市场竞争需要高成本的推广,这些决定了医疗器械行业的资金依赖性非常高。作为知识密集性行业,人才逐步成为行业竞争的资本。因此医疗器械行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产品、资金、人才。

1、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许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这些产品都需要有创新和很高的研发投入,研发是行业的支柱。医疗器械公司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获得发展的关键。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每年都要从收入中拿出比较大的比例来用于发展创新性技术。新产品是医疗器械行业活力的源泉,研发方面的投入对于公司未来的销售和企业利润是决定性的。可我国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主要为进口或独资产品。

2、研发人才是医疗器械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医疗器械是高精尖的、综合的学科,包括电子、软件等一系列研发。这个行业中的任何一类产品均有新产品出现的可能,企业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用好人才,管理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因此管理机制相对灵活,可以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形成持续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而我国优秀研发人才不少,研发体制欠缺,对新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市场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高额的资金投入是医疗器械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由于现代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直接作用于人的特殊性,新产品从研制成功到临床试验,再到获得生产许可证,最后进行生产需较长的周期,故其开发研究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缺乏新品开发投入资金。在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费投入和销售额之比最多不超过3%,因此有些国产医疗器械虽有先进的第一代产品,但苦于缺乏继续创新的资金,无法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技术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殆尽。

七、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1、企业角度的策略

从企业角度出发:(1)企业要拥有自主创新与优势技术,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殊情况,从企业本身出发,去研究创新,抓住其本身的优势技术创造出适合各自企业的特色发展方向及制度。(2)建设优势技术的标准化体。(3)调整产业结构,把地域集中变为产业集群。(4)国内企业联合,形成产业联盟,将不同特色的企业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5)中小企业创新与大型企业产业化相结合,形成优势竞争能力。(6)建立研发与应用公共技术支持平台。(7)建立关键单元部件技术集成体系。(8)创造专业服务平台、技术资源共享环境。(9)建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具有高端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就更少,因此在高端产品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为国外跨国公司利用其优势技术吞噬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机会,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高端产品被国外大公司所掌控。不仅如此,国外跨国公司为了长期垄断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控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向,在其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其资本优势抑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发展。我们的企业在国内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国外的跨国公司。与这些公司竞争必须有高于其水平的自有创新技术,否则很难与之抗衡。所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摆脱跨国公司控制的最重要手段。

2、政府角度的对策

研究实施高技术医疗器械技术标准化战略,针对高技术医疗器械技术标准严重落后的现实,我国亟待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加快建立以我国高技术医疗器械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为基础的进口产品监管体系;其次,要加快建立严格有效的标准检测手段与机构。

实行国产高技术医疗器械产品政府采购优先制度。由于进口产品先入为主,国产企业很难改变进口产品的垄断局面以及各级医疗机构推崇进口产品的思想意识,如果不借助政府采购政策很难收复失地。由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发改委、卫生部等)适当收权,加强监管,抑制盲目采购国外高技术医疗器械产品的倾向。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引导企业关注优惠政策,如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制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的折旧等。

加大政府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投入,自九五以来,国家通过科技支撑计划(包括原攻关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医疗器械国产化专项等逐步明确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但医疗器械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共性技术与核心部件多且差异大,由于创新性研究弱、技术储备不足,尽管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论文和国际专利数量近年来快速上升,但被引用指标却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高技术产品更是依靠进口。因此,很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与核心部件制造、技术集成、工艺升级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如通过设立重大专项或重点专项,系统支持及调控医疗器械科技与产业增速发展,并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这些都要在探索与发展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池慧: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我国医疗器械产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8).

[2] 侯玉岭:高层聚首指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向[J].首都医药,2010(1).

[3] 赵麒、吴凯、吴效明:试分析五种竞争力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1).

[4] 欧阳昭连、池慧、杨国忠: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力专利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2).

[5] 王远琪、孙国磊、唐海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当前的机遇和挑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0).

[6] 刘晓明:科技创新是提高医疗器械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的关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孙建伟

上一篇:公共信息低效经济研究论文下一篇:薪酬激励不公影响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