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2-04-20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云南省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现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和政府部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促进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云南省;大学业;创业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向,高校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云南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几年来大学生创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掌握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现状,课题组对云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学生、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掌握了云南省大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大学生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1.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012年,云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达12.79万人,2013年达13.8万人,今年约有15.4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共有超过18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据统计2012年全省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 119人,2013 年全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55个,入驻项目600多个,通过“贷免扶补”政策扶持了4 926名大学生创业,带动14 788人就业,创业扶持比例达8.2%[2]。由此可见,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实践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创业者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创业的主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与创业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心态、培养自立自强意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在创业过程,能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来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创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因此,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锻炼,不仅使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使自己的梦想得到实践。

3.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云南省高校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活动,并利用舆论手段、如网络、广播、手机微信平台、报刊杂志等形式宣传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和事迹,并將那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大学生请进学校、走进教室,与大学生面对面共同分享他们创业、成长的经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何为创业,如何去创业。其次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09年云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贷免扶补”政策,将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至10万元,减免相关税收,免担保,免利息,提供咨询、创业培训、创业导师和跟踪服务帮扶等。这些创业政策、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政策保障和平台。

二、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2009年开始,云南创业教育有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KAB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和锻炼大批有意创业的大学生。

目前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有以下几种形式:(1)创业培训和创业课程。为激励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展了创业培训和指导,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将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求职技巧与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2)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及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到校为大学生作报告来引导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3)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的建设。通过创业基地的建设,使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得以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1)创业教育未完全纳入到教学实践环节中。目前,云南省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因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只停留于理论层次上。(2)创新创业大赛局限于纸上谈兵。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有利于锻炼、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但目前大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案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太多的可操作性。(3)师资力量薄弱。云南省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极少部分为专职教师,有过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历的占极少数,因此这种参差不齐的师资力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创业精神是指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实践蓝图的思维操作意识[3]。云南省大学生在创业精神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创业积极性不高。云南大学生对创业热情普遍不高,创业观念还未深入人心,社会、家庭和大学生对创业还存在一定的误区。(2)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云南大学生创业存在成功者少,失败者众,典型少的现象,归根到底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有很大关系。(3)创业意志不坚定。创业过程是一个极其漫长、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但一些大学生缺乏这种吃苦耐劳、坚定不移的意志。(4)创业心理不成熟。纵观云南省大学生整体创业精神,普遍存在承受创业压力、承担创业失败方面的不足,因此很多大学生不愿不想去创业,而愿意追求或守着一份安稳的工作。

3.创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来,国家、云南省政府和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足:(1)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在校的很多大学生虽然知道在校期间可以创业,但对政策并不是很清楚,在问及你是否了解目前云南省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时,8.5%的是很清楚、30%的一般了解、61.5%的不太了解,由于对创业政策的不了解,使一些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因资金、技术等望而止步。(2)创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强,创业服务不到位。虽然在国家、云南省层面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创业配套服务未跟上。

三、促进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建议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就业、考事业单位、公务员、进国企而不是创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的是就业培养,而不是创业培养,致使社会、家人、朋友、亲人对大学生创业的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因此为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学校应注重创业就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并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大学生特点,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培训课程、各类型的创业讲座和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并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帮扶机制。其次社会要充分利用媒体优势,挖掘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做好宣传工作,给大学生树楷模、树典型。作为家人、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关怀,鼓励大学生创业、勇于实践梦想、敢于创新、挑战自我。政府应根据大学生创业特点,出台、调整创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2.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质量

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创业成功与否。因此,作为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职业规划,找准发展方向,分析自身不足,利用参加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和选修相关课程来提升综合能力;其次学校要勇担当重担,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培养、培训、创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困惑。

3.完善、落實好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率,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各司其责积极做好创业政策的宣传、落实和服务工作,把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搭建平台、开通渠道,圆创业梦。

4.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动力基础[4],它是一种思想意识教育,只有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5]。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高校应适时调整大学生创业课程,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其次也可以聘请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领域的专家任本校讲师,充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最后各高校要积极与一些资金实力雄厚、企业文化环境较好的企业合作[6],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到创业基地进行实践,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实训平台,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徐前,朱红霞.2014年云南省超过18万名高校生需要就业[N].云南日报,2014-03-26.

[2] 代基凯,马粒.创业现状稳步推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去年创业比例破8%[N].春城晚报,2014-03-24.

[3] 钟玉泉.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151-153.

[4] 杨邦勇.构建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4-108.

[5] 陆松福.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途径探讨[J].才智,2013,(18):253.

[6] 张国艳.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3,(36):305-306.[责任编辑 吴 迪]

作者:苏文苹 赵亚玲 王元元

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试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创业精神 内涵 意义 原因分析 培养途径

当前,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缺少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创业精神,而这种创业精神是可以通过培养提升的,它是促进大学生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的重要前提。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

何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一种开拓精神、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合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变被动为主动,选择自主创业,勇于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不断创造新机遇的勇气和意志;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成功的执著追求及对工作的孜孜不倦;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组建创业团队,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争取团队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创业精神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坚韧性等特点。(1)创新性:创业精神的核心特征就是创新性,创业者通过在不断地创新变化中寻找新机会,对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通过新的组合方式实现更高价值;(2)科学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更加科学化的方法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实现科学发展;(3)坚韧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具备了勇于战胜挫折的信心及坚定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动力源。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这也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创业者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提升的过程,通过创业实践和训练,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素质,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经验、资源等欠缺,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和风险。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者对困难和风险的处理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规避风险,解决困难,是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系统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在创业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创新重组及不断挖掘新资源,从而创造出新事物、新产品,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此外,良好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在旧的创业环境中寻找新的创业机遇,保证创业的成功。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进而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此外,具有创业精神特征的社会文化,可以使社会的创业热情得以激发,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使创业精神成为助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繁荣昌盛的重要动力。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

当前,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明确认识,创业教育只是整个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的一小部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创业精神的指导等还非常欠缺。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够导致了大学生对创业认识的模糊。一些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由于对创业风险的恐惧、创业资源的欠缺及创业前途的不明等原因而放弃创业,没有把创业与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不够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在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以选修课为主,未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中,学生通过选修课获取的只是零散的创业知识,而只有通过必修课程才可以获得系统的创业知识。在课程的内容上也以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为主,涉及面较窄。如此一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只注重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创业精神的培养。比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需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成功信念、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都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合理。

当前,高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保守,课堂教学的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教师自身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所教授学生也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此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仅有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对于创业的方法等具体实践知识非常缺乏,教师自身创业经验的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影响了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可靠载体。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还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也不够繁荣,对创业教育的宣传也相当欠缺,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效果。

(五)部分大学生创业时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并没有认清现实,合理定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没有把创业作为一种就业的选择,一味想寻找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的岗位。另外,有些大学生一开始创业就想赚大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资源条件还十分欠缺。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把自主创业看做是一种良好的就业形式,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资源、心理辅导等服务,为他们成功创业打好基础。

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途径

(一)提高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正逐步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转变,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前提就是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明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渠道。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关键。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教育实效,高校应该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外,高校在课程的内容上可以增加实践性更强的创业知识传授,比如“创业案例分析”、“市场资源分析”等,让教学更有生动性和实用性。

(三)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建立科学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关键。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聘请企业创业导师等形式,把更多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吸收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完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此外,高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效果。

(四)培育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强化文化育人效果的关键,而创业教育文化是校园优良文化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宣传活动,比如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作报告,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建创业教育文化品牌,营造校园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这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五)创建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训练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可以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磨炼坚强的意识品质、掌握有效的创业方法,感悟深层的创业精神。高校可以通过创建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形式,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

(六)开展丰富的创业价值观教育。

创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开展创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创业思想,树立创业理想,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使大学生明确创业的目的不仅是积累个人财富,更是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思想。此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中,还要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用智慧与劳动创造财富,助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郝晓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3.

[2]杨旭辉.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7.

[3]白雅芬.當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8):53-55.

作者:李辉 许佳跃

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试论杭州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文章以杭州为例从资金来源、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特点,剖析了创业过程中在融资、经验、把握市场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困境与对策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特别是杭州具有独特的创业环境和电商平台优势,以及政府的配套政策和资金资助,使得大学生创业群体越来越多。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年都有上升,2013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比2012年高出0.4个百分点,比2011年高出0.5个百分点。而在一项杭州大学毕业生群体创业意向调查中显示,被调查的4000多名大学毕业生高达96.4%的学生有创业冲动,并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开始了创业。截止2014年底,杭州市共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9910家,带动就业3.7万余人,营业收入百万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有330家,大学生创业实现了带动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特点

1.创业企业的类型。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是个体创业,基于创业动机不同、发现商机市场不同、进入的市场不同,个体创业可分为生存型创业者和机会型创业者。生存型创业者是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所以创业,在现有市场中抓住机会进入现有的小市场;机会型创业的动机是发现有吸引力的机会所以创业,创业者发现了新需要与新市场,创业的方向是对开辟大市场有把握。据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杭州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581家,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创历史新高。这些新诞生的企业中,文创类的企业共277家,占27.6%;电子商务企业260家,占25.9%;信息软件202家,占20.1%。在杭州市杰出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负责人看来,杭州大学生创业类型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行业跨度非常大,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电子商务、环保、动画、景观规划、电子配件等均有涉及;二是互联网公司占比走高;三是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增高。

2.创业资金的来源。想创业,资金是保障,刚毕业大学生没有资金积累的过程,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向家人自筹资金,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选择之一。国内某权威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资金,这样的资金来源途径从根本上限定了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向银行申请小额的创业贷款也是大学生创业者资金来源的一个途径,创业者可以向银行申请小额的贷款来支付创业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模式目前更多的是作为向家人亲戚朋友自筹资金的补充,比较少的作为首要资金来源。小部分的大学生读书期间通过竞赛,奖学金,实习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也是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的一个途径,这样的资金积累往往比较少,与创业的所需资金有一定的差距。更多的来源是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体,这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绝大多数创业资金模式。

3.创业政策的支持。杭州鼓励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助力大学生创业。加大自主创业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将规定的2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30万元,将2年贴息期限延长至3年,设立合伙企业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杭州鼓励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凡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经营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对按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满1年的,可给予一次性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据悉,目前该政策属于全国首创。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成长型大学生创业企业,设立成长型大学生创业子基金、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融资支持、资助、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及补贴等形式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分析

杭州大学生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困境。

1.经验不足,创业能力不够。在大学生创业群体里75%左右创业企业规模很小,不少大创企业只有两三人,甚至只有一个人,组织机构不健全,盈利甚少,经营困难,没有完整的财务数据,也没用技术支撑。此外,大多数创业者不仅缺乏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团队管理经验,也缺乏创业的经验,28%的创业者是一毕业就创业,近34%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未有过自己创业行业的从业经验。在创业热潮中,许多大学生不顾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仅凭着一股热情去创业,对创业的认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社会的需求缺乏深刻的认知,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视野狭窄,盲目创业,最终经不起市场考验,以失败告终。事实上,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和其他的创业家在性格上的要求是一样的,首先要有企业家的潜质,要专注诚信、讲规则,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能脚踏实地,要关注市场,要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其次还要具备财务、法律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2.资金困难,融资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在创业过程中普遍会面临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和企业发展资金保障。对于创业的大学生,其起步资金多数由家庭出资,对那些家境一般的人来说,创业显然行不通。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奖励政策,如无偿资助和无息贷款,但有一定的申报要求,还有对政府政策的不了解等因素,使大学生没有很好的利用。在银行融资方面,由于创业学生的信用等级难以评定,银行对其授信贷款持谨慎态度,也很难获得贷款。大学生选定的创业项目受经历、眼界所限,多数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其余诸如典当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因为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拥有的现实资产的规模有限,也很难获得相对大额度的资金支持。资金困境将影响创业的规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因为缺乏资金持续支持而创业失败。

3.缺少调研,对市场了解不够。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大学生刚走出象牙塔的大门,对社会和市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对自身没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并没有一定的市场考察调研数据做支撑。在创业企业的发展上注定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片面性,这也是阻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提高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对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杭州新常态下培育大学生企业发展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杭州正努力完善由“高校、政府、社会”三者整合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1.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高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学校除了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范畴。通过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实训室等途径,让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大力推进SIYB(SIYB包括四个培训模块:GYB、SYB、IYB、EYB)的项目训练,通过小班教学,U字型授课模式,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学习平台,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完善创业计划,提升创业能力。

2.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实训工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系制度、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等。在2015年发布的杭州人才“27条”新政中,提出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池”、“大学生创业资助”、“大学生创业大赛项目无偿资助”、“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优资助”、“大学生网上创业资助”等等。这些政策的组合要将大学生创业纳入政府创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具体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同时要募集社会资本,本着双赢的方针,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二是设立创业培训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屡创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缺乏创业素质和能力。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三是构建创业平台。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应在政策、项目上为大学生企业提供支持。

3.引导和服务大学生成功创业。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在高校要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鼓励大学生通过制定创业计划,参与社团活动,增加创业意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更开放的心态引入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通过增设创业技能和创业方法的课程等方式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并加大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导师+项目,导师+资金,导师+团队、团队+项目,网络+实体,创意+资金,项目+企业、大赛+孵化等多种指导模式,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少走弯路。

4.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投资体系。大学生创业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创业投资体系。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应主动地展示创业项目发展规划、技术成果、企业发展前景争取吸引到创业投资者的支持;另一方面,促进完善的创业投资平台建设,在实施创业投资的整个过程中,创业投资家积极参与到所投资企业运作过程中去,为其未来的成功注入活力,使资金的供给者与使用者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投资者完成了资金监管、风险预估,资本运作的效果达到其最理想的状态,大学生创业者获得了资金支持、风险共享,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定伟.浅谈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及对策.新西部,2011(12)

[2] 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4.12

[3] 蔡峻.政府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环境构建的分析.时代经贸,2009(6)

[4] 王景.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及优化策略.中国高校科技,2013(5)

(作者单位: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3)(责编:吕尚)

作者:俞立峰

上一篇:基础文化与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