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论文

2024-05-23

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论文(精选6篇)

篇1: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论文

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辽源市灯塔中学郭友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是整体教育下的个体教育的需要。

在我教过的学生之中,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和自己成为朋友,有的则毕业之后便为路人?实际上关键是能否与他们有过心灵的碰撞,有过对他(她)这个个体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过爱的关怀。自己想想,那些和你成为朋友的孩子不是在学校时天天在你跟前晃来晃去的孩子吗?不是那些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和你说老师咱聊聊天吧的孩子吗?这都是因为你的教育行为是更多的关注到他(她)而不是他们。然而,作为一位课任教师,你会有多少时间和孩子们有过心灵的碰撞?你又有多少机会使他(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热爱?整体教育的巨大的缺陷,是我们往往是停留于工具性的教育方面,而不是人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如果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话,这样的教育必须是个性化的教育。而个性化的教育实施必须建立在走近学生的基础之上,如:一点关心,一个微笑,一两句话的交谈,不多,但只是对他(她)的,时间久了,机会多了,学生与你的关系就近了。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我校的“四导”德育导师模式就给教师创造了走近学生的机会和理由,同时也填补了整体教育存在的缺憾。

二、只有满怀真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当然并非所有的走近学生都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向你打开心扉,需要很多的东西,要诀是真诚,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为他着想去帮助和爱护他。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杨老师在解释教育时说,教育在英文中音译过来的发音是“爱就开心”,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个性化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自由成长。

教育是以阳光召唤阳光,以高尚激活的事业。身为教师,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尊重、体谅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展现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只有真实的、有人情味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而真诚的友谊。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的话作用于耳,心说的话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话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你期待的眼神,听到你鼓励的话语。这种信任、期待和鼓励,像一盏导航灯,为孩子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我们爱学生时,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人格平等的位置上,除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外,还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自信。

威严是装不出来的,硬装出来的威严不会有力量:微笑是挤不出来的,硬挤出来的微笑只会使人感到虚伪。只有真正爱学生的人,在学生面前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

学生更喜欢老师能以他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自己。学生不喜欢听一些空洞的说教,不喜欢那些生硬的条条框框。老师的表率作用要比吆喝、训斥来得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当你和学生一起闲谈、游玩时,你的欢笑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缕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在教育学生时,舍弃那空洞的说教,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寻求改正之法,效果更好。无涓涓细流,难成滔滔江海。孩童时期,一件件小事接受的启蒙教育,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生的自尊心是有待点燃的火。老师的同情、关爱可以点燃它,使它燃烧得越来越旺;老师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扑灭它,使学生从此一厥不振。不是聪明的学生应受赏识的激励,而是赏识激励会使学生更聪明。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告诉他(她)错在哪里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启发他知道自己错在哪是第二层次的教育:唤醒他知错的良知和改错的行为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出”无声的鼓励的话,用口“说出”有声的暖心的话,用行动“说出”榜样的暗示的话。好的教师,总是少记住学生的不足,多记住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不断的充实、发展自己,向最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学习,善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新的思考,一旦我们与学生没有了“共同语言”那我们真该“下课”了!人总是喜欢新鲜事物,更何况活泼好动的学生?所以,我们工作应时时处处体现它的新颖性、艺术性、灵活性。当工作一旦处于沉闷状态时,就应即使舍弃原有的“经验”,想方设法尝试新的做法。埋头教书之余,不妨挤出一些时间走到学生中去!只有孩子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要成为出色的教师,首先必须蹲下来,找到当孩子的感觉,去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做孩子们的好伙伴。我们教育学生时,如果能来点幽默的话,会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示。老舍说过:“幽默者的心是热的。”让我们用火热的心,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吧!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冷漠、训斥、惩罚树立起来的,而是靠老师的人品、学识和方法树立起来的。也只有这样的威信,才会成为永远的威信。学生的每一次闪光都可能成为火种,如果能让它燃烧起来,就会燃掉自卑,唤起自信,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及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由衷的赞叹,它会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尤其是平时很少受到赏识的学生,可能永远记住这一瞬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期待的内心体验,它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强烈需求。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才会倾向于接近教师,才会主动地去接受、理解教师的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内化为学习上的驱动力,产生努力实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活动。学生的信心之火一旦点燃,就需要不断地添油加柴,而不能泼丝

毫的冷水。这里的添油加柴就是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赞许,只有这样他们的信心之火才会越烧越旺。有了爱心,就能“动之以情”唤回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它是点燃热情的火花,是培养自信的源头,是激发人类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要随时了解情况,发现新问题。抓住最佳时机处理。我们的工作是无形和无量的,也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它造成的影响却足以改变学生的人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教育教学总是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教育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篇2: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论文

苏教版的新课标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这四个字的内容。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进行学习,并且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把知识点灌给学生。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结合新课标的内容说一说对于上新课标理念下的一年级数学课的几点想法。

1.不同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特别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它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创设实例。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不占主导。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非常重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强好胜的特点,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与交流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适当的放手,激发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作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猜测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灵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猜测契机,给学生提供大胆猜测、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正是开展数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让不同个体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还让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随意作出“对”“是”“好”等标准式的评价。同时,针对同一道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多样化的空间。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四单元加和减(二)中的进位加时,要让学生灵活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和进位的基本原理,把新的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在课堂小结时,也可以把这个环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2)平等的关系。使课堂更加融洽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应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共识共享的基本形式下,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名学生都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把握住每节课、每名学生,真正的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研究活动的展开,困难和挫折的加剧。学生原有的热情和兴奋会逐步降温,这时我们就要根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首先,教师应忘却自己的身份。在学生产生畏难。依赖之前。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验、一起讨论。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绝非是结论性的东西,要敢于接受学生否定我们的说法、想法的现实。有时,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低见”,引起学生的“群攻”。这样我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忘记对老师的依赖,自己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解决困难,学习新知。

3.取自生活,用进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应该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数学,体会数学应有的价值,做到问题尽量从生活中提出,难理解的概念注意从实际引入。低年级的数学更多的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生活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尽量理解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立足生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只有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认图形时,我们可以由平时常见的积木、球类、电动拉门等引入新课,然后再用新授知识来发现生活中所存在的这些图形。

4.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更加自信

课堂的激励性评价一直是近期课改的特色之一。我们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对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手段。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主要以实物奖励为主,语言评价为辅。比如我准备了很多的奖励牌:爱心、红五星、小博士、胜利奖杯、大眼睛……当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时,我会奖励学生小博士或者小嘴巴。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你的回答可真好,差一点就可以赶上老师了!”“哇,你的回答真棒,真是一个小老师啊!”等。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进步时,我会说:“你的进步真大!”“你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多了!”等,并奖励给学生胜利奖杯或红五星。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丝进步、一举一动,适时的对学生加以激励。在教师自己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学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激励的行列中来。当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否定性的评价语言要慎用甚至不用,否则,这样的评价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3:作文教学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热情,自由表达,作文评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试金石, 它可以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传统作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注重知识和技巧, 忽视作文本身蕴涵的学生自我思想。新课标强调作文同生活相结合, 从学生心灵出发, 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 有自我思想, 写出自我“心声”。因此, 教师命题、引导、鼓励、展示学生作品等都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那么, 作文教学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呢?

一、攻城先攻心, 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先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入手, 激发写作热情。作文言而无物, 内容空洞, 说假话、空话、套话, 作流水账式的记录, 或无材可选, 无话可写, 这是当前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茅盾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 无论到哪里, 都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一样地敏锐, 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语文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 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 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曾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小小的莲花池, 池塘不大, 但四周荷叶一片片挨着, 如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 令人流连忘返, 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念起周敦颐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我也曾带领学生走进竹林, 苍翠的竹子, 疏密递减的竹节、轻逸的竹影, 让学生生发出积极昂扬、振奋的生命情感, 以竹为话题的作文相继成章:如《竹语》、《问竹》将竹子的一尘不染, 不畏严寒, 高雅素洁的品格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哀竹》却说“竹子因过分谦虚, 故终难成栋梁”, 聊以深思等等。更有学生以《竹》为题直接抒情“坚韧、刚劲、无畏, 把根深深地扎在贫瘠的土地上。索求人的甚少, 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竹子的风格。”发表在《语文报青春阅读版》。我想正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才真正激发了蕴藏在他们内心的写作热情, 从而热爱写作, 获得成功。

二、倡导自由表达,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这是写作的一种必备特质。《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倡导自由表达,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是作文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将学生装进令人生厌的条条框框, 给学生的思想戴上了无形的“套子”。这种模式既乏味又呆板, 陷入一种任务式的教学中, 久而久之, 以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

为使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教师应鼓励学生突破常规, 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生活, 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说别人不敢说却想说的话。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 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 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自己的眼睛, 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 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此外,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 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 创意写作, 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三、在作文评改中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

作文评改是指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它既是本次作文的总结, 也是下次作文的开启, 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 来之不易, 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竭力在他们的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 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 写得好的一句话, 立即用下划线“——”标出来, 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这个结尾耐人寻味!”等等。实践证明, 这样的评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 从而亲近作文, 然后喜欢写作。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的做法是批语尽量避免刺激性, 既有鼓励性又有建议性, 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 又能在兴奋中接受我的修改建议。例如我给学生习作《第一次做饭》的批语“你详细地写出了自己第一次做饭时的忙碌,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老师更想知道你吃着自己做的饭是什么感觉, 能写出来吗?”他从批语中能感受到自己作文的缺欠并能体会到写感受很重要。所以我认为, 作文评改也离不开艺术的批评, 建立在平等意义上的批评必定饱含教师的信任与期待, 使学生倍感教师的真切关注, 成为师生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篇4: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学生心灵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开教学的局面。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关爱学生,用心交流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怀有爱心。老师的一句温暖问候,一声善意的提醒,一次轻轻地抚摸,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我班的一位周某同学,父亲有病去世,给他的打击很大,想着给妈妈减轻生活的负担,也想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致使他厌学逃课。为了能够走进他的心灵,我与他交谈,告诉他有这种想法不错,能够替妈妈承担家庭的重担。错的是自己的做法。既然有这种为家庭减轻负担的心,就要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的学习,不让妈妈再为你担惊受怕,这也是对妈妈的爱。起初,他淡漠、观望、不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绩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六年级重新打乱分班,我每次遇到他,他都主动热情打招呼,亲切问候的眼神中,我就知道,他已经走出悲痛的阴影,步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了。

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无私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总是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爱他们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心里变化等。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现在的孩子,身心浮躁,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厌学,心里想不开,容易走极端。

我们班的菲菲同学,因为和同桌占位的问题,由原来言语攻击,发展肢体冲突,到后来的恶语相骂,到最后菲菲哭着拿她的书包走了,并且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要是再在这儿上学我就去死。”庆幸的是,我进校门口遇到菲菲提着书包边哭边走。当时,我担心她真得要是走了,既担心她的安全,又担心她的心理。我问清问题后,想方设法把她留住。先让她回办公室,我则走进教室调查情况。进了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告状,我也了解了许多。于是,我把那个男孩叫出来,让他们彼此找自己的错误,相互道歉。女孩却拒不接受,她还说自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誓,我知道是她的自尊心过不去这道坎。于是,我让她走进教室,询问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都希望女孩留下。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伤害到自尊心,何乐而不为?当然,由于女孩不接受男孩的道歉,我也让她反省找找自己的错误。最终说服她心甘情愿地留下来读书,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更让他们相互道歉。我也借此,给学生上了一课。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拿命去换时,都一文不值。孩子们也懂得了许多问题,知道遇到事情要冷静,不要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多观察,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相对较落后的学生。一旦发现问题之后,我就要用心交流,把他们一些错误的思想扼杀在摇篮里。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二、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带个好头,做个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卫生是个难题,学生随地吐痰,随便乱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绝不随地吐痰。于是,在卫生大扫除时我和学生一起干,看到教室卫生工具不整齐,我就动手整理整理。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我就动手扫一扫,弯腰捡一捡。学生看到老师不让他们干活,也为自己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脸红。从此,同学们都养成了不乱扔垃圾,遇到垃圾,主动捡起的好习惯。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我们班无论集体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所以,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学生才会从心里佩服你,也愿意贴近你。这样,心灵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三、“软”“硬”兼施,巧治学生心病

对于学生,不光要爱,也要严厉。也就是“软”“硬”兼施,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相结合。其实,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巧妙地根治学生的心病。当然,教师话语无论多么严厉,但不能把话说绝,要留有余地。你的出发点再好,如果教师话语过于严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这样做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会适得其反。我班的李同学(化名),整天以完不成作业为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每天都向同学炫耀今天又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又不敢把他怎么样!以至于别的同学也想效仿。这次,我决心治治他,于是,我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并且给他两条路走,一是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二是给父母打电话,领回家反省。虽然他整天调皮捣蛋,不完成作业,但他不愿父母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不愿让父母操心。于是,选择了第一种建议。由于本次思想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彻底,后来,这位同学再也没出现过反复,现在语文成绩由原先的不及格到现在80多分。只有了解学生的“底细”,我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这样,就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要多找学生交心

老师在课堂上的千言万语,也不敌课间交心时一句沟通的话语。所以无论多忙多累,我也坚持找个别生交心,见缝插针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与学生用心交流,这样你就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而不是问题出现了再找学生交流。老师要做到预防在先,对于每个学生还是要对症下药,每时每刻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生交心,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帮助他们指出了缺点与不足,学生也乐意接受帮助他们进步。这样学生也会不论课上还是课下都愿意亲近你,乐于和你沟通交流。我们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所任教以来中教学的一种收获。

篇5: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班主任工作随笔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聂懋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然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而赏识教育的倡导人周弘先生也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太压抑就会开裂,太放纵就会膨胀。儿童的心灵又好比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敏感而脆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伤害。”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作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带路人,我们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下面就拿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个案例同大家一起分享。案例一:2000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就接手了一个人数不多,问题却很多的班级。全班24个学生,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问题儿童较多、课堂纪律涣散、对老师不理不睬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在所有老师眼里这就是一个十足的“问题班”。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我真有些害怕和担心,“不用怕”,我自己鼓励自己。我接手之后,先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他们,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了一次“我们来说悄悄话”的主题班会,首先,我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我自己,然后我让学生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我倾述他们的心里话。说实话,刚开始多数学生都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但我没有放弃,课后我继续坚持有意识的给学生写信,利用课余时间找 1

学生谈心,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系列活动。通过半期的努力,孩子们变了,慢慢地学生开始信任我了,有什么悄悄话都要和我说,自己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找我帮忙,甚至家中的困难也找我解决,私下里孩子们还叫我“知心姐姐”。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对这句话还半信半疑时,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在这次半期考试中显著提高,我感到很欣慰,对班主任工作也愈来愈有信心了。

孩子们的小小进步并不能让我满足,我想要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就必须用心去了解孩子。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磨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毫不设防”,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总之,我们应该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总有一天你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案例二:我班上有一个叫张芳(化名)的小女孩,当时算是班上最难管的学生了,说脏话、打架、抢东西、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比起男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私下了解了一下这个小女孩的具体情况,她本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尤其体育成绩特别好,可是因为家庭原因,她越来越自卑,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于是,常常找她聊天、拉家常,告诉她自己的优点。有一天,她

2突然好奇地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犯了错你都不骂我呢?”我笑着说:“我干嘛要无缘无故地骂你呢?”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许多同学都到你那儿告我!”我严肃地说:“你要是犯了错误,是我没有把你教好;你还小,很多东西都不懂,这不能全怪你。老师相信你,有一天你懂事了,一定会改正的,你觉得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脸红红的。此后,我惊奇地发现,小芳芳变了:搞劳动时脏活、累活抢着干,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行为习惯也有明显提高……

通过张芳的变化,使我深深地感受道: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具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值得我们去爱。“一株嫩草,从石块底下钻出来时,它希望得到的一定是和煦的阳光,而不是暴风骤雨。”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如果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对小芳芳不闻不问,我不敢想像小芳芳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有了爱心你才会舍得付出。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而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他们。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给在他们略显逼仄的心灵有放

3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感觉到。

篇6: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个学生,也不看重班级的某个荣誉。今年,在该生休学半个学期后又回班上课,我为其保密病症,并联系各任课老师给我补习,使我得到很大的欣慰,使其家长感动不已。又如我班的周宇行同学,母亲患绝症(现死亡);施达令同学父母七岁时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不归家,他只跟80多刚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得知情况后,常常会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关照。如校服破了,书包坏了,我都会随手给他们缝补上,在中秋或一些假日,接他们到自己家里过;如陈婧同学母亲手术住院,家中无人,我自掏钱给我买好饭票,解决该生的吃饭(晚餐)问题;班里的金雅婷等同学家中经济困难,我会主动给他们买此资料等。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性。学生们在走近我身边的时候,渐渐地感到了班主任给他们的“慈母爱”,但也渐渐地体味到这也是一种严中的爱。如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大多娇生惯养,搞卫生时,拖地就像写大字,我就手把手地教,即使在冬天,我也亲身绞干拖把,拖干地面。这种示范对学生很受用。每次的值日生学生都会做到位。如有的学生早上总有迟到现象,多次纠正总是难改陋习,我采用每天早上6:00“叫早”,6:30“催走”二次电话联系,一星期下来,学生被我“牛”怕了,习惯改好了。回想起来,学生常常会感谢老师的严格使他有了收获。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交谈和与笔谈。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蔡颖杰、陈晴同学,本学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均是由于父母闹离婚而引起的。我一面与家长沟通,一面多方面关爱孩子,使学生稳定了情绪,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又如郭占莹同学,我的父亲早上5点钟就打电话到我家诉说女儿因厌学而闹情绪,母女一晚未睡成的情况,我在安慰了家长后,白天找孩子谈心,做工作,一连几天下来,孩子因为自己而得不到好成绩而灰心的心态调整好了,她带花似的笑容再现在脸上时。她父母亲一再对我表示感谢。

在平时和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很重要。我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全班近多半的学生家庭,有时既费时,又费钱。但我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那是很必要的。我班的郑敏同学住在石桥乡杨家村,一个农村地方,又无门牌,我整整花了一天时间家访,但从家访深谈后,学生深为感动,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我班的陈俐敏同学,因生胎里胎住院开刀,我去医院看望了我,出院后又到我家为我补课、送资料,我家住在江干区三叉村,来回打的费就得化将近五十元,但孩子通过我的谈心,顾虑消除了,身体养好了,学习跟上了。平时课余时间,我也把它作为和学生谈心的好机会。

我和学生笔谈,采用二种方式:一时详尽批阅周记,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作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体会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做人之道。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谈心,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如女生初潮,男生的单相思等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并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督促的方法也要讲究艺术。如当前高中生中存在着早恋问题,对班主任来说,也很棘手,但我处理的方式是:不堵而导。因为在和学生的接触谈心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的早恋更多的是出于尝试,寻找刺激,出于虚荣等。交往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是其特征。其实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异性的好感非常正常,教师不能在男女学生的频繁接触中轻易去判断是谈恋爱,而应与学生细细分析早恋利弊,争取减少对学业的影响,尽力完善人格。处在萌芽阶段状态的就“掐死”为好,不能断交就加以节制,认识清楚就避免接触,一般我都和学生共同探讨,少告诉家长,不对外宣扬,尽力和平解决。因此,给予关注,给予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是解决学生棘手问题的最佳途径。

上一篇:儿童玩电脑游戏的危害下一篇:关于读书的名言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