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计算机管理论文

2022-04-18

根据“一法两规”要求,血站一是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确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二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都应遵从软件工程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基本原则;三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应包括系统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文件和人员培训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血站计算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血站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管理在血站的实际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化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血站均已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血站的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血站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及网络风险防范。并对未来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简短的介绍。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开展,人们对血液、血液质量、输血安全越来越重视,采供血机构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全面承担起对血液安全的责任,建立一套适合血站实际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卫生部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指出,血站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1]”.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作法,概述如下。

【关键词】血站 信息化管理 血液安全

一、信息化管理的由来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信息化进程中,曾提出很多模型,最著名的有:理查德〃诺兰(Richard.L.Nolan)模型、纳格〃汉纳(N.Hanna)模型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Richard.L.Nolan)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诺兰模型(第一个描述信息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把信息化分为六个阶段:初始、普及、发展、系统内集成、全社会集成、成熟[2]。血站信息化管理与这一模型有着相似之处,经历了从个别血站单片机的运用,局部局域网运用到跨地区局域网运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鉴于一个城市内只能设置一个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血站肩负着整个城市的采供血任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信息的记录和查询还容易产生差错。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实现采供血服务的全程监控,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信息化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全市采供血情况,为领导了解采供血情况,提高对各项工作的决策力度提供了帮助。

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确保血液安全。实现从献血筛查、登记、初筛、血液成分分离、血液检验、批放行、出库核查和信息查询等一系列流程的信息化,并界定各流程之间相互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后续工作无法进行。确保血液状态得到正确的标识以及不合格血液的有效隔离。实现血袋跟踪,防止血液的非预期发放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出库血液的安全性。

拓展管理范围,实现血液从采血到用血的全程管理。与网络供应商合作,采用同城互联网络方式实现血站和医院血库联网对接,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完善供血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手段。血站可以直接查询到血液的使用科室、患者姓名等相关信息,使医院血库的出入库管理更规范,使数据统计,分析更准确,血液追踪、查询更便利。血站与医院血库网络对接的实现不仅可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也可使血站及时了解各医院血液贮存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用血量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制定采血计划,保障血液供应。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慈善事业质疑不断,并逐渐延伸到无偿献血上。人们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存在质疑的同时对用血偿还政策也存在着很多不满。如果无偿献血偿还能实现全国通用,在任何城市无偿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用血都能免费用血,这无疑将是对无偿献血的巨大推动,这不但需要各地血站、医院的支持,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顺利实现,将能更加快速地在全国不同血站和医院间分享血液信息,无论对患者还是献血者都有好处。

三、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在为血站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的同时,也为血站埋下了巨大的风险。一但该系统受到了外来的攻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瘫痪。因此,保证血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防范正常运行,并对其强化,是血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任务。逐步健全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访问功能、权限控制,为每位操作员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明确权责,防止非授权性接触,并定期进行计算机技能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可以杜绝人为的信息篡改、丢失、缺损及破坏现象,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大力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防范和控制,不仅是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范与控制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是保证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或访问的关键所在,更加是确保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最为重要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安装防火墙。防火墙作为阻止网络中非法访问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措施,也是控制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传出、流进的重要控制途径。所以,如果血站需要传输有关信息和数据,必须安装网络杀毒软件,设立网络防火墙,加强安全防范和控制。采用同城互联网络,最好实行物理隔离,防止网外计算机非法入侵,确保业务数据不会丢失和被篡改。同时,健全血站数据库恢复体系,采用异地容灾,双机热备、磁盘阵列技术,使用专业机柜保护中心机房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建立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确保血站的有关数据在受破坏以后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四、总结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系统运用的工作还很多,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配置相关资源,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保障血液安全,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袁铁生 杜宇.血站质量规范[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52-268

[2]孔长虹 孟忠华.血站信息化与熟度模型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2):989-991

作者:周珊 周辛浩

血站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2:

浅谈血站供血网络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一法两规”要求,血站一是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确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二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都应遵从软件工程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基本原则;三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应包括系统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文件和人员培训等。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并确保备份库存点与主体数据库有效安全分隔。使用人员应保证电子口令的安全,应防范、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四是必须建立和实施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以保证血液供应。应设置不间断电力供应(UPS);五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非授权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侵入和更改,制定严格的用户授权程序,控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查询、录入、更改等权限;六是应详细记录操作者所有登录和操作活动的日期、时间和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确保快捷安全有效的把血液用于患者,是血站与医疗机构输血科共同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深入开展,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搞好供血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已成为血站供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现将我们对全市供血网络建设情况做如下总结。

1 供血网络构成

全市供血网络构成由市中心血站血供科、送血车运输、各县市区储血点及有关医疗机构直供点输血科等几部分构成。市中心血站血供科发出的合格血液,经过送血车冷链最佳运输途径以最快的速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直接送达全市各供血网点;各储血点再根据用血计划分配到管辖区域内的各医疗机构血库,直供点血液经过各医疗机构输血科发往临床用于病人,临床医师将病人输血情况反馈到各输血科或者血库,有输血反应者,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卡》,完成一次完整的供血过程。目前全市共有供血网20家,其中储血点12个,直供点18个,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及时性。

2 供血网络情况

血液运送按照各供血网点报送的临床用血计划,由市中心血站专用送血车运送;急症用血实行24小时服务制,由市中心血站专人用送血车送达。储血点管辖范围内的供血点用血,由各医疗机构血库工作人员持用血计划到储血点取血。

3 存在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血站供血网络的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血库设备。有些医院血库设备陈旧老化,需更新仪器;个别医院血库还缺乏必要的独立的仪器设备,只能基本满足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

二是人员建设。有些人员构成学历普遍较低,职称比例不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输血基本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

三是房屋面积。有些医院业务用房的结构布局与技术操作规程和卫生学要求还有距离,工作用房面积相对狭窄,采光和空气流通較差。

四是规章制度。有些医院按照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放置固定之处,但落实不到位。个别医院规章制度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欠充分。

五是业务开展。 按照《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要求,业务技术项目的开展大多数医院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但个别医院还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开展的项目不完整,尤其存在突出共性问题是交叉配血单填写混乱,各项记录不规范。

四改进建议

一是提高供血网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水平,把宝贵的血液资源充分利用到病人身上,要有高素质的人员做保证。各医院要把血库工作人员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要送出去、请进来,进行各项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适应现代输血技术要求的供血网络人才队伍。

二是建立完善的供血网络绿色通道,保证通讯与交通通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完善运输冷链建设,确保血液运输始终都处于冷链中,确保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三是完善供血网络设施建设。完善供血网络设施建设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没有完善的设施就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所以,各医院要加大血库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加强血库规范化建设。各级血库的规范化建设,仍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有了高素质人才和完备的设施,没有工作规范可依,仍会出现各种错误。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血库规范化建设进行行政督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尽快把血库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作者:刘金娜 于艳红 迟文忠 李晓红

血站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3:

扬州市中心血站

抚州市中心血站成立于2000年,抚州市卫生局直属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下设五科一室,现有在职工作人员47人,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3人,承担着全市采供血、输血技术指导与研究,政府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等职责。负责向市内及十县(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临床医疗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制品,年采血量约500万毫升。目前抚州市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成分输血率达99%以上,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血需求和用血安全。

抚州市中心血站始终坚持“加强质量体系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奉献高效,优质服务,保障献血用血安全”的质量方针,注重基础建设与投入,新血站位于市赣东大道南端,于2002年正式启用,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目前拥有4辆流动采血车,全自动酶免系统以及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大容量低温冷冻离心机和零下80度低温冰箱等先进设备,为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抚州市中心血站致力于无偿献血和血液知识的宣传,2007年开通了抚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网(http:\www.ixfzcb.com),并引进唐山现代血站自动化管理技术,建立了抚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提高了血站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抚州市中心血站曾先后多次被授予“抚州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扬州市中心血站1990年建立,是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设立的采供血专业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全市三市一县五区20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急救用血和临床供血工作,年采供血量近1200万毫升。中心血站在2001年实施了ISD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血站现有4辆送血车、7辆采血车、4台大容量低温离心机、5台trlma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2套STAR全自动酶免加样分析系统以及贮血专用冰箱等,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的LISWELL血站实验室计算机管理软件,进一步规范了血液检测流程,加强了对血液检测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了血液检测工作质量和血液安全。建立了全站血液贮存冷链设备温度自动监控系统和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冷链防护系统,保证了血液制备、贮存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扬州市中心血站2005年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献血;2006年实现了机采成分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血站连续多年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和卫生模范单位;2008年扬州市又获“江苏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2009年血站检验科荣膺“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10年血站工会被扬州市总工会评为“三星级基层工会”,外采组同时被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扬州市中心血站完成了市政府立项课题《多次无偿献血与献血者造血功能关系研究》的专家鉴定和成果申报工作;发现了两例人类极罕见的B(A)亚型和两例AelB亚型;协助临床开展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近4年来共完成467例单采治疗术的采集工作。为临床解决疑难交叉配血97例,疑难血型鉴定394例,抗体筛选与鉴定91人次。近3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40篇,荣获市科技进步3等奖两项,市新技术引进奖两项。

扬州市中心血站秉承“让献血者舒心,让用血者放心”这一宗旨,围绕“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全血及成分质量标准》;献血者满意率≥95%;临床用血单位满意率≥95%;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100%来源于无偿献血者”这一质量目标,严格血液从采集到供应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上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下一篇:就业促进劳动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