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环境保护论文

2022-04-18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进入变革与重构期,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成为构建国际经贸新体系的重要平台,高标准广覆盖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逐步成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使我国参与全球与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的压力,显著抬高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门槛,也使亚太区域合作格局更趋复杂。未来,我国应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构建符合我国立场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经贸环境保护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际经贸环境保护论文 篇1:

基于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分析及对策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稳步发展国际经贸是我国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国际经贸的新特点,论述了导致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我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若干应对措施。本文旨在强化对我国经贸现状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推动我国国际经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经贸;摩擦;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跻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已发生了较大转变,但是,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经贸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当前贸易摩擦呈现出诸多的新特点,给我国国际经贸带来较大的现实阻碍。对此,笔者立足于新时期我国国际经贸的新特点,就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新时期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跻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也日益多元化,呈现出新时期下的新特点。无论是我国经贸“壁垒”的转向,还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都表明新时期下的国际经贸正处于风云变幻的阶段。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贸“壁垒”发生转向,逐步朝着新领域扩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余载,在遭受反倾销等壁垒的限制过程中,中国的国际贸易仍旧蓬勃发展。当前,对华贸易壁垒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生着较大的转变,并逐步朝着新的领域扩散:

(1)随着我国环保、光伏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相关领域的贸易壁垒也随之构筑,正逐步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障碍;

(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2年大约有35%的出口产品遭受贸易壁垒的限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指标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3)鼓吹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错误的与政治等领域挂钩,恶意伤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力。

2.限制“玩新招”,设置“特保条约”

我国自步入世贸组织以来,就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刻意阻扰,蓄意控制我国出口。例如,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此事件的产生,造成国内光伏产业命悬一线、多家中概股面临退市,中国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80%的多晶硅企业工人处于待岗。当期,一些国家玩“限制新招”,设置“特保条约”、“非市场经济条款”等,极力构建自我保护体系,殊不知,这种单方面的、蓄意的限制,不利于双方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激进了国际经贸摩擦

关于知识产权下的经贸摩擦一直是困恼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摩擦也此起彼伏。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批评甚至是监督在不断的增加,相关制裁措施也是日益苛刻。当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相关技术方面的确相对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而欧美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开放程度不高,这也就让知识产权下的国际经贸摩擦不断,甚至出现越演越烈的现实情形。

二、导致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原因

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所致,也有我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但究其缘由,在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环境,让波涛涌起的国际经贸市场风云四起,源于各方利益纠葛下的经贸摩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下的热点问题。在笔者看来,导致我国国际经贸摩擦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存在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加之全球经济呈萎缩状态

从当前的国际经贸摩擦而言,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情况之下,由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制定,伤害到了其他其他贸易国的合法权益。当然,从整体而言,国际经贸市场处于自由化状态,在世贸组织的约束与协调之下, 诸多的贸易摩擦都得到有效的处理,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际经贸市场的自由化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經贸中存在的“滥用反倾销措施”、“贸易壁垒”的保护性举措,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首要的、突出的国际经贸摩擦。此外,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呈萎缩状态,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国际经贸摩擦的产生。例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恶意打击中国经济,滥用反倾销等破坏中国良好的国际贸易发展。

2.我国国际经贸的迅猛增长,随之也增长了经贸中的摩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正逐步发生转变。但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随之而至的贸易摩擦也是不断。中国快速发展让世界的眼光以下汇集在了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之后,一枝独秀的持续发展格外醒目。于是乎,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蓄意制造不失事实,无端制造摩擦,对我国正常的国际贸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一来,各方在经贸的摩擦中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3.我国经贸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出口秩序管理不到位

不可否认,我国外贸科技含量低,这也是贸易摩擦产生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致贸易中的纺织品、农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此外,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在质量控制、技术研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就存在供求失衡的现实问题。并且,我国出口产品多以“价廉、物优”著称,这也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频繁被控倾销,进而导致连锁反应,形成较大范围内的经济影响。此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难以对我国经贸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撑。

4.世贸组织存在漏洞,为摩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世贸组织的一些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贸易国之间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世贸组织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尤其是在相关条款的规定上面,规定存在模糊性,在一些情况之下,被一些国家所谓的保护主义所利用,进而导致贸易国之间的摩擦。所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条约,以及优化世贸组织,都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值得全球的重视。

三、我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措施

国际经贸摩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对于发展转型的中国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在笔者看来,我国在应对国际经贸方面,首先需要加快制度的创新与调整,并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扩大内需、建立应对机制等措施,有效的应对国际经贸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具体而言,我国在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过程中,应认真务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推进制度的改革创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政职能转变的同时,切实消除因体制问题而导致的国际经贸摩擦。我国在国际经贸摩擦的处理过程中,更多的表现出“被动性”,这很不利于我国有效的维护自身利益。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基于相关市场原则及规定,形成有利于我国经贸发展的政府职能结构;其次,在严格遵守WTO相关原则及规定的前提下,要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建立更加开放型的、富有活力的經济;再次,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与国际接轨,这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国际经贸的健康发展。

2.长期落实“扩大内需”这一发展战略,有效缓解经贸摩擦

“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我国作为发展前进中大国,发展中依托世界的力量这是必然的,但形成独立自主的发展形态是我国一直秉承的战略理念。所以,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我国在落实“走出去”战略的用时,也应认真务实“扩大内需”这一战略要点。我国应逐步转移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及开发力度,进而形成全面而有力的发展态势。此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高达62%的对外依存度,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乎,基于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消除甚至是避免贸易摩擦的重要举措。

3.建立三级应对机制,提高对经贸摩擦的应对能力

在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市场环境下,建立基于企业、政府及协会下的三级应对机制,提高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加有利于我国国际经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此外,应明确各方的职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增强自身自大权益的同时,积极推动我国国际经贸的健康发展。

4.以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减少国际经贸摩擦的产生

在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首先,基于宏观政策而言,稳定人民币汇率,减轻外债压力、增加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其次, 基于微观政策而言,企业应主动出击,寻求跨国生产经营,绕开一定的贸易壁垒,更有助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深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我国经贸存在诸多的问题,并且国际经贸摩擦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强调我国在应对经贸摩擦的过程中,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国际经贸摩擦的发生,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梦怡.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2]胡方.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国际贸易摩擦[J].WTO经济导刊,2013.03

[3]彭克俭.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2

[4]顾华祥.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法治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5]李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经贸摩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8

[6]付娟.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作者:李楠

国际经贸环境保护论文 篇2: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对我国的挑战及应对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进入变革与重构期,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成为构建国际经贸新体系的重要平台,高标准广覆盖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逐步成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使我国参与全球与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的压力,显著抬高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门槛,也使亚太区域合作格局更趋复杂。未来,我国应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构建符合我国立场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一、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高标准规则逐步成型

(一)WTO多边规则体系推进艰难,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将成为构建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重要平台

长期以来,多哈回合谈判因成员各方复杂的利益分歧而难以取得显著进展。2013年底巴厘部长级会议签署 “早期收获”协议仅涵盖多哈回合议题的少量内容,谈判进程依然迟缓。2015年WTO总理事会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将其纳入《世贸组织协定》,并开放议定书供成员接受,标志WTO谈判重回正轨。《贸易便利化协定》是多哈回合谈判启动15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突破。

然而总体看,多哈回合未能按照美欧等发达国家理想的路线推进,导致其谈判动力不足,转而通过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构建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目前正在谈判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是两个最为典型的超大区域贸易协定。TPP反映美国对亚太地区经济利益和经贸规则主导权的诉求。而TTIP则显示美欧携手强化在国际经贸规则以及全球治理中的主导。美欧是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发达经济体,二者间制度融合度高,在目标期限内完成TTIP谈判有较大可能。

中长期看,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涵盖领域相似,两者在贸易自由化、原产地规则、投资便利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议题上立场相近,整合成本较低。美国很可能推动这两大自贸区融合,形成涵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并以此为制度基础推进新一轮高标准规则在全球多边体系推广适用。

(二)国际经贸规则进入变革与重构期,高标准、广覆盖的贸易投资规则将逐步成型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积极倡导签署高标准、广覆盖的多双边贸易协定来重塑国际经贸规则,对全球多边贸易投资规则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服务和投资自由化是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重心。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WTO框架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以提升20年前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标准,目标是形成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范本。在投资领域,美国以《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BIT)范本》为基础,通过中美BIT、TPP、TTIP等谈判推广负面清单准入模式,要求签约国对服务与投资准入做出更多承诺。此外,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还将涵盖监管与标准、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保标准及竞争政策等广泛内容,倡导消除或削减“边境后壁垒”。目的是要巩固美欧在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垄断权。

虽然目前TTIP和TISA谈判仍存在一定分歧,形成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尚需时日。但总体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是大势所趋,高标准、广覆盖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将在未来五至十年内逐步成型。

二、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一是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由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新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受到限制。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竞争中立、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21世纪新议题”谈判,主要目的是构建能够发挥其竞争优势的规则体系,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当前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变革的制度平台主要是TPP、TTIP和TISA等多双边协定。TPP涵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12国。TISA主要由美国、澳大利亚、欧盟、日本、香港、台湾等成员参加谈判,包括我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尚未参加。若以上三个协定顺利达成且继续扩容,其条款则有可能成为新的国际通行规则,且主要内容将对社会经济环境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有利。我国未能参与以上协定的谈判,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过程中则难以发挥自身影响力,新的规则体系难以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立场的方向推进。

二是全球经贸规则重塑,将显著抬高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门槛,甚至使我国遭受贸易投资转移带来的损失。TPP和TTIP涵盖了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若TPP和TTIP构建成具有国际共识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则未来我国与其成员间构建多双边贸易投资协定的模式和成本也会受到深刻影响。TPP和TTIP的建成还会使我国与其中成员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将受到明显影响。据测算,TPP、TTIP建成后,5年内我国外贸进出口可能分别缩减12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以上。

三是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变革将使亚太区域合作格局更趋复杂。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中国-东盟FTA、10+1、10+3机制、中韩和中日韩FTA以及APEC等机制积极推动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而美国通过TPP介入亚太区域合作无疑将制约我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这种制约一方面体现在区域合作格局上,美国通过TPP纳入12国为自己构建了广阔的外需市场;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规则制定模式上,美国引导TPP成员国家接纳高标准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对非TPP国家形成了制度门槛。从长期看,TPP的建成和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共识还会强化美国与其政治盟友的关系,使我国周边亚太区域的地缘环境更趋复杂多变。

三、应对策略

(一)积极影响全球治理规则变革进程,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趋公平合理

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减少和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主动参与新议题谈判,形成更趋公平合理、与发展中国家立场接近的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国际化。提升我国在二十国集团、区域性开发金融组织、金砖五国峰会等全球及区域治理平台的影响力,增强议题设置和谈判能力,积极影响全球治理规则改革趋势。

对于TPP、TTIP和TISA等正在构建中的新型多双边协定持开放态度。一方面积极关注协定规则调整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与美国、欧盟等保持良好沟通,通过中美BIT、中欧BIT谈判等平台表达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的开放立场。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协调,增进开放互信。为下一步加入TISA或TPP谈判,在协定框架内推动相关规则更趋公平合理创造条件。

(二)以“一带一路”为主线,与沿线国家构建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相衔接的贸易投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经略周边、联通世界的战略构想。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宽广的战略平台,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应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统领下,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加强与沿线国家沟通磋商,扩大与各国的利益契合点,充分发挥多边双边、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平台的作用,共同构建以我为主导,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又可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相衔接的贸易投资合作机制。

(三)以构建亚太自贸区为长期目标,争取亚太区域规则协调的主动权

面对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立足于亚太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争取本区域规则协调与融合的主动权。随着我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有条件成为亚太一体化的推动者和主导者。未来应着眼于亚太自贸区的宏伟蓝图,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作为突破口,提升东盟“10+3”机制,使其成为构建亚太自贸区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进程,并尝试将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亚太自贸区的两个支撑体系,逐步寻求两套规则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最终完成亚太自贸区的构想。

(四)大力推进国内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要求

我国应将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作为倒逼国内体制改革的动力,加快市场准入、投资管理体制、政府采购、劳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相关法规制度改革,构建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

(郝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副研究员)

作者:郝洁

国际经贸环境保护论文 篇3:

倾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

文献标志码:C

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黑龙江省全面推进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双升级”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外贸和旅游优势比较明显的城市,牡丹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不断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实力。

一、现实性和必然性

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一方面在于最大化利用城市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充分把握外部有利机遇。

在东北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分析,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取决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有207公里边境线,是哈尔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新潟一线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要冲,也是黑龙江省经俄罗斯港口到日、韩、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东南沿海地区陆海联运的必经之路。

对自身的发展基础进行审视,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取决于所拥有的较强的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完备的城市功能和大容量的产业载体。牡丹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而且包括吉林省东北部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这一跨省、跨国区域内人口最多、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形成了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龙头的园区体系和造纸、石化、汽车配套、能源、医药等主导产业,国际旅游、餐饮商服、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第三产业初具规模。

回顾对外经贸旅游的发展历程,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具备了发展惯性。牡丹江发展对俄贸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俄贸易恢复以来的20年,牡丹江对俄贸易平均增幅达到26.3%,2006年对俄贸易额达到42.2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额的63.4%和全国的近15%。对韩、对日贸易呈现强劲势头,近5年来平均增幅达到33%和26%。我市还在边境口岸建设了“绥—波”贸易综合体和“东—波”互市贸易区,在俄罗斯境内建了30多处大型商贸市场,拥有千余家对俄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从国家宏观环境看,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正处在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持续升温的大环境以及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必然加快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进程。黑龙江省把扩大对俄对韩开放作为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项战略来抓,做出了全面推进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部署,每年都投入大量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对俄经贸合作,使长期以来以边贸为主的双方贸易逐步向贸易、加工和投资相结合转变。

另一方面,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与区域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城市发展进程相吻合,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跨区域协作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推动了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进程。国家也把寻求与周边国家合作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俄罗斯目前十分重视远东地区发展,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伊斯哈科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俄正在将国家发展优先权转向远东,远东地区制定的所有投资项目预计需9万亿卢布,约2300亿欧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牡丹江有条件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凸显龙头与核心地位,把周边口岸和港口城市吸纳在周围。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

东北亚区域经济决速崛起使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势在必行。

二、框架性思路

我们首先从转变观念人手,用先进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和确立牡丹江未来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归纳起来有“六个观念”:跳出牡丹江看牡丹江。把牡丹江放到全省、全国以及东北亚地区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从东北亚经济圈和沿海地带“S”轴线上由南向北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三省四个经济区域着眼,寻找牡丹江的站位,谋划打造装备制造业城市板块、资源型城市板块并列的黑龙江省第三大经济板块——即以对俄经贸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板块。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大牡丹江”、“泛牡丹江”意识,对内强化市、县(市)、区之间的合作,对外加强与发达地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以此凸显牡丹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服务功能。按功能分区加快整体发展。着眼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强化和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明晰区域内各经济功能分区,力求通过空间的导向、约束作用和利益上的分享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升在全省对俄对韩“双升级”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亲缘优势以及口岸和通道优势,以对俄经贸为基础,大力发展对韩、对日贸易,在全省对外开放升级中当排头、争一流,提升牡丹江国际化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立足于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统一。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品牌。大力彰显生态、绿色、山水、典雅的城市特色,全面展现山水园林名城和旅游名城风貌,构建区域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北名城。

转变观念是前提,找准定位是关键。我们在上述发展观念的指引下,确立了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五大功能定位”:一是依托对俄经贸合作与资源优势,打造现代加工业基地:二是依托区位与通道优势,打造东北亚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三是依托地域特色风貌与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和休闲度假胜地:四是依托不断增强的集聚辐射作用与服务带动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金融会展城市;五是依托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事业的配套发展,打造黑龙江最适宜人居和创业城市。

在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考虑各区域的发展要素和未来发展走势,确立了提升两大城市组团和建设四大经济板块的城市空间布局。两大城市组团。即一端优先发展以牡丹江四城区、江南新城区以及海林、宁安两个卫星城的城市化区域为重点的“4+1+2”组团,另一端发展绥芬河市区、东宁镇和绥阳镇城市化区域为重点的“1+2”组团,彼此之间以哈牡绥东中俄经济带为连接,建设双核结构“哑铃型”城市组团。目前,牡丹江中心城区组团正在规划建设新机场和老黑山旅游区空中城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中意百城合作发展项目委员会对这些项目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表示给予贷款支持。四大经济板块。中部板块是牡丹江的工业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也是全省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功能比较健全,定位为全国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东北亚区域性商贸和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黑龙江省适宜人居、创业城市之一;西部板块是全省重点旅游区和东

北地区旅游产业带之一,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定位为全国和东北亚区域性避暑休闲度假胜地、黑龙江省森林和冰雪旅游基地、水电基地和牡丹江西部生态屏障;北部板块工矿业发达,非金属矿资源相对富集,农业总量规模较大,定位为牡丹江重工业制造中心、黑龙江省重要的非金属矿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基地、牡丹江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和北部生态屏障;南部板块农业发达,水资源较为丰富,定位为牡丹江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中心城市的“菜园子”、出口绿色农产品与加工基地、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牡丹江南部生态屏障与水源重点保护区。

发展观念、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已经明确,最终靠什么引领和带动牡丹江发展?选择何种路径去实现?我们将推进哈牡绥东中俄经济带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全面提升对俄经贸的龙头地位作为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战略重点。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后,我们提出了建设哈牡绥东中俄经济带的构想,旨在在黑龙江打造西有“哈—大—齐”、东有“哈—牡—绥—东”、两翼齐飞振兴龙江经济的格局,带动全省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升级,这个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经济带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以滨绥铁路和301国道为轴线,以“一区”(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六园”(各县市区工业园)为支撑,以加工业为切入点,近期推进“牡海宁”、“绥(东)穆(林)”互动,中远期实现向内建设与哈大齐工业走廊连接、向外连接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的跨国经贸科技合作区。同时,我们坚持“立足经济带、服务哈大齐,面向全中国、辐射东北亚”,谋划开通了从哈尔滨经牡丹江至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转运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借港出海”陆海联运大通道,国家海关总署已决定从今年3月1日起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试点,试点期间仅限于黑龙江省内贸货物经俄罗斯口岸过境运至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境口岸限绥芬河,进境口岸限上海、宁波、黄浦,所经俄罗斯口岸限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东方港、纳霍德卡港。这条通道的开通。将使牡丹江成为全国对俄贸易的重要中转基地,以及黑龙江省货物外运的一条新的黄金通道。我们确定以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强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作为牡丹江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保障措施。牡丹江的市情决定了工业是立市之基、发展之源,抓发展重点要抓工业。我们将通过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调优结构、发展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对财政及就业的贡献率。外贸和旅游是牡丹江的两大突出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国内企业联合发展对俄对韩贸易和旅游跨区域合作,并以俄罗斯为跳板,发展面向韩国、日本等第三国的国际贸易和旅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科教兴市是加快牡丹江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将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提供坚实保障。

三、对所面临重大问题的思考

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推进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应做到“八个并重”。

(一)加快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并重。体制不活、创新不足,是很多欠发达城市的“通病”,极大地制约着地方发展。牡丹江要加快发展,也必须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摆上首位。虽对一些传统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但其“惯性”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设置仍然过多、部门林立、职权交叉重叠,造成抓工作相互推诿、制约甚至“打横”;许多机构重复、人员臃肿、效率低下,使脆弱的财政不堪重负。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体制机制落后直接相关,必须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快发展与转变思维观念并重。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取决于观念。与南方发达地区比,东北人习惯安于现状。醒得早、起得晚,想得多、做得少,学术界称之为“东北现象”,这与市场经济很不协调。还有在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敢创新和突破。牡丹江市要发展、要振兴,必须先引进和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全民开阔视野、洗脑换脑,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激活全民创业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蕴藏的发展潜能不断地释放出来。

(三)加快发展与加大投入并重。投入不足,也是欠发达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资金链条逐步断裂,而以市场化为主的多元投资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深层次分析,主要是由于自我谋划意识不强,向上争取政策和招商引资难以确立合适的对接点。往往是机遇擦身而过。目前。牡丹江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五个方面:城投公司融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近两年,通过种种努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所改善,但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沉重的包袱,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保持持续、较高的投资增幅,确保与其他老工业基地城市同步振兴。

(四)加快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体化程度,只有一体化程度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才强。牡丹江市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资源在县、口岸在边,所辖的6县(市)发展基础都比较好,但各县(市)在发展过程中各打各的牌、各走各的路,区域资源得不到整合优化,严重影响了一体化发展和制约了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了中心城市、口岸和腹地县(市)的发展定位,并谋划建设了连接6县(市)园区的哈牡绥东中俄经济带,出台了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利益共享的实施意见,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仍有必要继续完善措施,进一步打破行政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制约,在更紧密的联系方式和“双赢”、“多赢”的原则下,促进大小区域以及各类组织携手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乃至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快发展与推进城市化并重。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势必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牡丹江全市城镇化率虽然接近60%,但森工、农垦占了很大比重,且由于工业化水平低、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实际的城镇化水平并不很高。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仅是资金的大规模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手段,将高品位规划与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结合起来,将引进新型业态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城市开发改造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就医、就学条件与营造和谐社区、和谐乡村的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这四个结合,则能保障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六)加快发展与扩大开放并重。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是东北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牡丹江是全国对俄经贸的重要通道,对俄贸易额占全省近七成,占全国近两成。虽然外贸进出日总额较大,但地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不足10%,是典型的“过路财神”。引进域外资金和利用外资水平较低。很显然,我市目前这种状况,与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定位很不相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宣传推介牡丹江,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全方位推进跨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广泛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增进区域间的交融。

(七)加快发展与解决民生并重。经济发展慢,很自然地带来了一系列恶性循环的问题。企业不景气,税收财力少,就业不充分,群众收入低。必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兼顾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做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攀升。

(八)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牡丹江与国内很多地区一样,粗放式发展,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有许多纰漏。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增强了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意识。一手狠抓发展、一手狠抓环保,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建设好,营造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共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安兆祯]

作者:李耀新

上一篇:思想教育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知识产权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