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对会计信息“质”的规定,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FASB和IASB的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缺乏必要的逻辑层次结构。在完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过程中,FASB和IASB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可借鉴的主要对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 篇1:

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 要: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的价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反映着企业的信誉状况,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常情况下,影响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这种行为属于严重违法犯罪的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同时会给企业带来法律的纠纷。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违法的,主要是利用企业会计体制的可操作空间,同样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指出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终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盈余管理;方式及方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那么企业的财务决策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使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控制好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因素。一方面,要严格杜绝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避免企业造成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控制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处在好的状态,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要通过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種操作会计收益的方法,是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盈余报表的操作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外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符合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基础上的。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会计收益的可操作性,企业大多数是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企业的委托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因此,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即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经营者,二者的目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会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会,影响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2.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企业实行的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但是企业的会计准则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可操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平衡了各个利益主体,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最大利益会对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留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法操作,这就形成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条件。

3.企业会计准则的的制定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虽然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具有明确规定的,但是企业在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时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的。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企业会计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对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进行把控,因此,会通过主管的判断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另一种是规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制定模式的依据主要是一些具有明确规定的准则和规范,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操作构造交易,这样企业会计准则仍然是符合相关规定的,这也变相为企业操作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会计信息的系统内部中,主要是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收益信息,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降低。

1.企业盈余管理的内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的可操作范围内,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的更改行为。这种行为是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对会计政策和制定模式的选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运作时无法发挥指挥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违约的风险。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越高,那么企业的安全系数越低,企业的资金预留额的限制也就越高,因此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盈余管理使盈利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

其次,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股东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受益者是董事会人员和经理人,因此,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操作会计信息,使其对外显示的会计信息数据有利于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净利润进行操作的,企业的净利润是企业对外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是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债权人决策的标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代表着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股东会为企业的股票进行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很难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因为盈余管理是属于在法律和规定范围进行的行为,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操作,严重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第三,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规模的公司来说的,特别是一个效益好的大公司,为了转移公众的实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对外报告通常情况下会虚报利益。

第四,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企业发展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这是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对企业利润进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顶底税收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1.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盈余管理的主要操作者是会计工作者,如果会计工作者职业技能不过关,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如果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够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企业的会计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避免盈余管理的问题产生。

2.完善会计规范控制盈余管理的操作性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经历过一场深刻的变革,会计准则标准越来越与国际化接轨,但是,会计准则目前仍存在一些漏洞,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会计规范,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采用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

企业可以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一般来说,企业的激励机制包括工资奖励、奖金奖励、股权奖励、精神奖励和隐性奖励等。企业可以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者采取以上一种或几种的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避免盈余管理,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4.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結合

企业控制盈余管理,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企业内部监管要与外部监管通力合作,监管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部门之间要确保沟通的协调性,对于盈余管理要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

5.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现代企业采用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虽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内部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状况,企业的会计信息状况掌握在企业的经营者手中,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受到企业经营者的控制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进行虚假操作,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莎.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企业家天地,2007.07.

[2]王向芳.利润操纵含义与盈余管理辨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6.

[3]暴金玲.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囚探析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f].财会研究,2007.07.

[4]刘盼睿.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l.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7.

[5]孙霞.浅析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J].现代商业,2007.10.

作者简介:李成国(1976.08- ),男,江苏人,现就职保山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作者:李成国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 篇2:

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发展探究

[摘 要]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对会计信息“质”的规定,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FASB和IASB的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缺乏必要的逻辑层次结构。在完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过程中,FASB和IASB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可借鉴的主要对象。但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也要从我国的会计环境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系。

[关键词] 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基本准则;概念框架

[作者简介] 赵迪琼,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金融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区域经济,广西 南宁,530003;覃群发,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金融学,广西 南宁,530003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对企业价值活动的一种反映,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被认为是会计工作的一种“产品”,“产品”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它被“消费者”接受和利用的程度。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一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追求和渴求的,高质量需要由一系列的质量特征来组合实现。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或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有规定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有的质量的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信息使用者们作出经济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会计信息被认为是一个人工的经济信息系统,其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这一人工系统的属性要求。这种属性要求是人为的予以界定的,这与人们所要实现的会计目标是分不开的,是一致的。现今流行的两种主要财务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目标都要求会计以其为导向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中提出了对会计信息“量”的要求,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则对会计信息的“质”予以规定,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为起点的整个会计体系,借助质量特征体系对具体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进行规范和约束。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在整个会计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代会计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本文主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进行一些探究。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一)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发展

对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探索和建立,最初是由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我国在此方面的探究较晚些。

198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要求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这是我国较早时期对会计信息提出的质量要求,比较简单概括,还没有形成质量特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框架结构。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提到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十项原则:如实反映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这标志着我国在法律法规上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要素与框架的探索开始。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得以颁布,其中调整我国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原则。相比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与“全面性原则”,删除了“全面性原则”。纵观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已初具雏形。

2006年,我国会计领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这一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准则2006》),其中包含了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提出了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这是我国会计在探索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在理论研究上的一次重大改进。

(二)主要国家与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在《论基本会计理论》(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文件中,就提出了为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相关性、可验证性、免于偏见性、可定量性。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一次在APB No.4中提出了“财务会计基本特征、一般目标和质的目标”。其中提出了七项财务会计质的目标: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验证性、不偏不倚性、及时性、可比性、完整性。相比1966年AAA提出的建议,这一阶段中增加了及时性、可比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删除了可定量性。1980年,FASB公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FASB Concept No.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公告从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基本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以及“确认”的界限四个部分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其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二者缺一不可。可比性和一致性属于次要质量特征,可以增进会计信息的总质量。另外,报告中把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作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

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了《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其中提出了四项主要会计信息质量: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关性由预测作用、证实作用和重要性组成;而可靠性则包含如实反映(包含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全面性。在这一框架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主要质量特征及其组成部分构成,显得主次有序。

21世纪初,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具备了很高的权威性。准则的国际化趋势,促使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1年由IASC改组而成)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的研究发展。2004年,FASB和IASB一致同意,在其联合合作项目中,增加“概念框架项目”(Conceptual Framework Project)。这一概念框架,将成为FASB和IASB在未来制定以原则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准则的合理理论基础。

“概念框架项目”将分为八个项目进行,其第一个项目正是“目标与质量特征”。 2006年7月,FASB和IASB发布了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初步讨论稿)。2008年5月,FASB和IASB进一步公布了其“征求意见稿”,并于2010年正式定稿,从而正式完成了第一个项目的研究。这一研究文件成果从三个层次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进行构架。第一层:基本的质量特征,由相关性和如实反映(Faithful Representation)组成。相关性包含预测价值和确定价值两个特性。如实反映则由完整性、中立性或(无偏向性)与无重要的差错构成。第二层:增进的质量特征,包含了可比性或一致性、可稽核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第三层:由重要性和成本这两个约束条件组成。三个层次有主有次,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综观FAS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IASC的《框架》与FASB和IASB的联合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论述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第一,相关性与可靠性(如实反映)都是质量特征体系中基本的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紧密相联;第二,将各质量特征分为基本质量特征和次要的(增进的)质量特征列示,凸显出了质量特征中的主次层次,有利于对基本质量特征的把握和控制;第三,质量特征体系中规定了对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这是对质量特征体系的一种底线要求,符合企业的经济特性。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改进建议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特点

无论是在我国的《基本准则》中,还是国外的概念框架或是概念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以及对主要质量特征的辨析,一直都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搜索“中国知网”发现,自1979年至2010年,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论文有252篇,其中:期刊论文236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7篇、重要会议论文6篇、重要报纸论文2篇。

已有的研究表现出几个显著特点。第一,FAS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IASC的《框架》,以及FASB/IASB公布的关于“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是我国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主要学习和借鉴对象。在借鉴的基础上,部分研究结合我国具体的会计环境,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建议。但是,也有少数研究忽略了我国会计的环境特点,而只是比较简单地将FASB、IASB的理论成果“移植”到了我国。第二,部分学者将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在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第三,一些研究者将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研究建议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研究,理论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在这一领域还需做出更多深入的研究。况且我国财务会计发展较晚,体系不够完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需要丰富和进一步改进。在国际趋同的探索背景下,我国会计界在2006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2010年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新的一轮会计准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笔者在前述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议。

第一,FASB和IASB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仍然是我国在此领域进行研究时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对象。FASB和IASB对质量特征体系的研究较早,对各质量特征要素的把握比较准确,内容也比较完善,并且在各质量特征要素间建立起了较清晰的逻辑层次关系。这些特点正是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积极借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从我国具体的会计环境出发,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刘俊(2010)认为美国在联合概念框架中彰显强势。联合概念框架由美国和IASB制定,有失公允,未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意见。有关研究表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半强势有效;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则是弱势有效。基于这些原因和差异,在借鉴FASB和IASB的研究成果时,不能单纯的“照搬照抄”。必须对我国的会计环境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从我国的会计环境出发,这样方能最大效用地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理念,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第三,对质量特征的正确取舍与解读。有关的研究表明,现在用于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形容词有40多个。我国《基本准则》中列举了八项主要信息质量特征。FASB和IASB于2010年公布的关于“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文件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没有被包含在内。另外,这一文件中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这些差异和新的变化,将成为我国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改革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第四,探索建立质量特征体系的逻辑层次。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应该具有其完整的逻辑层级结构。而在我国现有的《基本准则》中,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其逻辑层级不够清晰。虽然把“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主要的质量特征列示在首,但没有清晰地反映其与其他质量特征间的层次逻辑关系。因而,建立起我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各质量特征的逻辑结构是理论研究中的另一个重点。

最后,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领域定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被学者们关注最多。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部分论文往往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扩大至整个会计领域,或是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混淆,导致了研究中的矛盾与争论。杨世忠主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2006)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两个角度,分别研究和建立了以真实性为总体质量特征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和以相关性为总体质量特征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这种区分和界定,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中必须明确的。因而,在进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前,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定位,而不能随意将财务会计领域中的问题移植到管理会计领域或是扩大至整个会计领域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2]刘俊.关于FASB与IASB联合趋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6,(1)

[5]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赵迪琼,覃群发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 篇3:

SFAC No.8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的影响

摘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准确把握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SFAC NO.8指出了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包容,高度关注信息的实时性,构建既具有国际共性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SFAC NO.8;首要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意义及其历程

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人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指导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评价会计信息以及会计准则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莱维特指出,高质量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特征对得到表达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表,完善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让管理层准确掌握公司经营信息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以及在会计实务及会计理论体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早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文献可追溯至1970年APB第4号报告。1980年5月,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2号财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专门的研究项目。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及要求有所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随之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2004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FASB在伦敦举行了第三次联合会议,就双方是否应当共同制定一套概念框架进行了探讨。同年10月,IASB与FASB联合立项,并决定将建立共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项目列入联合项目的工作日程。2006年IASB与FASB发布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和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初步意见讨论稿以征求意见。2010年9月FASB发布了第8号概念公告,即SFAC No.8,提出了最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使会计信息可以跟上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步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SFAC No.8,有利于了解会计信息需求的走向和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的亮点

(一)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简要介绍

FASB第8号概念公告表明,在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原则的影响下,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述(Faithful Representation),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因素,可细分为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和证实价值(Confirmatory Value)。如实表述包括完整性(Complete)、无错性(Free from Error)、中立性(Neutral)。如实表述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真实表述会计信息的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差错,会计信息要立场中立、内容完整。从一定程度上说,中立性是保证如实表述的手段。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息质量,还要求信息具有可比较性(Comparability)、可核性(Verifiable)、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需要强调的是无错性不代表会计信息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受到货币价值变动、资产估价、收入费用配比等客观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绝对精确、真实是不可能存在的,相对真实无错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SFAC No.8的相关表述,可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绘制成图1: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亮点

1. 首要质量特征由如实表述代替了原来的可靠性。如实表述不再作为可靠性的一部分,而是单独提出,这体现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迫切要求。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只有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才能为现有或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实表述要求会计信息应真实反映经济事项、现金流量变动、经营业绩的现实状况;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恰当地反映经济事项以达到会计目标的要求。如实表达与可靠性的区别在于:如实表达要求客观真实地表述经济现实,包括历史经济事项和现时经济状况,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可靠性会受到会计目标的限制,它反映出的不是事实全面,而是反映出受信息使用者需求限制的内容。真实一定可靠,然而可靠却未必真实,可靠仅仅意味着接近真实。这是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主要原因。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另一原因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有时存在矛盾。以计量属性为例,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基于原始交易的价格,由于有会计凭证,其可靠性程度高;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基于未来的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高。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选择计量属性时往往会选择历史成本。而站在相关性的角度上分析,历史成本与决策不相关,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更受青睐。

2. 相关性的具体内涵变为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SFAC No.8在相关性的衡量因素中去掉了及时性,并用证实价值代替了反馈价值。及时性是相关性和如实表述产生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原有概念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前提,如果信息不具有及时性,相关的信息就会变得无关。然而,及时性的增强会导致企业在未获取客观真实数据之前就需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及时性不再作为相关性的条件促进了相关性和如实表达的“和平共处”。

预测价值是会计信息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未来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等的能力,比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及不确定性等。反馈价值是会计信息对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反馈的能力。证实价值则是会计信息具有证实原来的评价及预测的能力。因而,反馈价值和证实价值的作用都在于使信息使用者改变或维持原有决策,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3. 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归为次要质量特征。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作为次要质量特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它可以更好地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及时性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不得延后。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如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及时按相关规定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如若会计信息不及时,此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的效用降低、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即为无效信息。及时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

可核性又称可验证性,当独立的计量人员在通过检查相同的证据、数据和记录,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基本一致的数值或结论,则这种信息就是可验证的。

可理解性不仅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使用,也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经济、会计知识,并愿意了解、研究会计信息。

三、SFAC No.8对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引发的新思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现状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概念公告”类型文件,尚未制定总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财政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上扮演着“概念公告”的角色。根据其第二章相关条款可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十二条,可靠性、完整性(Reliability、Complete);第十三条,相关性(Relevance);第十四条,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第十五条,可比性(Comparability);第十六条,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第十七条,重要性(Materiality);第十八条,谨慎性(Prudence);第十九条,及时性(Timeliness)。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葛家澍教授认为,“可以把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告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质量。”蒋尧明教授则提出,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用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第二层次是主要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层次是限制性和辅助性质量特征。

(二)SFAC No.8会计信息质量特性与我国信息质量特征之比较

1. 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测或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靠性。同样,为了追求可靠性,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各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先后顺序有着各自的见解。在SFAC No.8中相关性是先于可靠性的,而我国的目前情况则正好相反,这是由我国的会计环境决定的。

首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期,会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手段与法律制度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会计环境下,为使会计信息真实、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编表者、审计师重视可靠性,投资人重视相关性。在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也十分重视。政府关注会计信息的出发点并不是决策,而是站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故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相对不高。

2. 中立性和谨慎性。SFAC No.8提出了中立性,而我国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了谨慎性。

FASB对中立性是这样定义的,“在执行和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应关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它对特定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简单地说,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客观公正。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不能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将会计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恰当的会计原则。

谨慎性是指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中的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或有负债的披露都是谨慎性的具体体现。谨慎性是保守主义思想在会计中的一种体现。由于我国会计实务比较保守,为了避免某些企业家过于乐观、粉饰太平,为了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及收益的真实性、客观地评价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因此,我国在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三)SFAC No.8对于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启示

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明确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下,会计面临的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和复杂。近年来,是否直接构建概念框架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备受争议的话题。SFAC No.8的发布进一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财务会计框架的重视。现今,我国的《基本准则》虽然也发挥了概念公告的作用,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FASB的概念公告是用来评价、制定和发展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为了达到明确会计职能、完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发展、整顿会计信息市场的目的,我国需要建立具有国际共性、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2.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层次化。FASB第8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层次非常分明,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则较为笼统。

首先,以条款的形式展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使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结构松散。我们一般按条款的先后顺序来判断质量特征的重要程度。其次,条款形式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得到体现,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好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更难把握,导致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倍感模糊。

因此,我国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既可以效仿FASB的层次划分形式,也可以参考其用多个质量特征作为某一重要质量特征标志的方法。有关联、有层次、有体系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更有效地分析、衡量信息是否决策有用。

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超前化。会计概念框架一旦确定,短时期内必然不会修改。因而,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需要具有超前意识。(1)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包容性。包容性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共处”,尽可能地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态度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具相关性的信息”。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会大大增强。故而,在体系制定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包容性。(2)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时性。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及时性”可能被“实时性”代替,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时性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与经济事项的发生同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可以轻易实现,此时,实时性更能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4.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国情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区域不同所导致的技术、人文、自然环境等不同都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存在差异。在国际会计趋同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需要的不是盲目地追求与外国相同,而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趋同是双方相互学习、借鉴,逐渐向相近方向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靠近。

参考文献:

[1]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8[R].2010.

[2]Hennie van Greuning, Marius Koe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 Pratical Guide[R].2000.

[3]Christopher Nobes, Robert Parker.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Eighth Edition)[M].2004.

责任编辑、校对:艾岚

作者:李曦涵

上一篇: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下一篇: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