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2022-09-11

1 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1体育教学思想严重滞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思想严重滞后, 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 致使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2 体育教学目标与本科院校雷同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大同小异, 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目前, 一些中专学校升格成了高职院校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50%以上, 但在体育课程建设上仍沿袭中专学校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比本科院校要复杂的多, 他们既有由原来的中专学校直升到学校的, 也有通过高考进来的学生。面对教育主体的变化,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应进行改革和调整, 但绝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够。

3 教学内容重复, 没有开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受场地、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课考试, 一旦体育课结束了, 他们的体育生涯也随之结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偏重于实用, 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教育, 应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致,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应考虑高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 树立体育教育为未来从事专业服务的意识, 推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又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开设与职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4 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明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转变“体育课是只是身体素质练习课”的观点。在体育课上既要强健其体魄, 又要文明其身心。要把身体教育和思想品德、意志教育结合起来。其次, 要变“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要参加体育锻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 把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乃至社会体育中去。

4.2 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沿用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缺乏高职院校的个性, 不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 必须进行改革。从教学对象来看, 本科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高考招生, 而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原中专直升上来的, 又有高考录取来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目标应体现出多样性。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 学习期间实习时间较长等特点, 也要求体育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 另外, 对于那些从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学校, 更要注意教学主体所发生的变化, 积极调整教学目标, 适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学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4.3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实用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些岗位相对于管理类工作岗位而言,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会更高、更直接, 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确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出突出实用性。根据学生专业不同, 考虑学生未来实际需要, 安排相应的体育内容。开设与本专业相匹配的体育教学内容, 既有利于保护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又可有效减少职业身体受损伤的功效。由于高职专业繁多, 高职院校所处地域不同, 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当地条件, 开设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教学目标。

5 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1) 课程建设积极顺应《指导纲要》中“ (课) 校内外”一体化要求, 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定位教育目标。

(2) 课程教学根据学院专业设置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选择授课内容, 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基础上, 加大体育素养的培育力度, 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积极发展学生职业特殊体育素质和能力, 延伸并拓展了传统体育课程教育与教学范畴。

(3) 采取“站台式”和“导师制”授课模式, 延伸了教学时间, 确保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和公平性, 促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4) 引进素质拓展内容, 进一步开拓教学的环境、内容空间, 有利于教学工作在时间、空间和时空的相对结合和统一。

6 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

以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型体育课程开展为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实数96学时 (第一学期24学时, 第二学期32学时, 第三学期24学时, 第四学期16学时) 计6个学分。现将之改革成职业型体育课程。课的类型有理论、一般身体素质与职业素质训练、技术与技能和考核与评价, 采取教学内容“嵌入式”和课堂“站台式”授课的教学模式进行。

(1) 休闲体育。内容:重点是传授学生小球类和体育舞蹈基本技术技能, 发展手腕灵巧性、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能力、腰背肌肉力量, 培养协作精神、意志力、竞争能力和抗挫能力。

(2) 职业技能与保健按摩。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一般耐力素质、抗疲劳能力、抗晕眩能力、身体平衡能力、肢体反应敏捷性与应急能力;了解职业工作疲劳状态下积极性休息的基本保健按摩技术与应急状态下的急救常识。

(3) 防身防卫。内容:重点是传授防身防卫术、擒拿与反擒拿、格斗与散打的基本技术技能, 发展腰背肌和上肢肌肉力量, 发展心肺机能和抗挫能力, 培养应急防范能力和顽强意志。

(4) 实用游泳与水上救护。内容:重点介绍并学习至少游泳技能, 了解并掌握水上救护技术, 发展心肺技能、腰背肌肉力量, 一般耐力和身体协调素质。

(5) 野外生存。内容:重点是基本掌握野外饮食、行走与穿越、绳索打结与捆绑、攀登下降与保护等基本技术和实用技能, 发展上肢力量、平衡能力、柔韧性和灵敏素质。

(6) 拓展训练。内容:重点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注意力和抗挫能力等非智力核心能力。

(7) 其它内容:体质健康达标考试;理论引导课。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体现职业院校实用性、应用型特征的需要, 以学生未来从业时职业岗位需要的体育知识点、能力点为核心, 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 做到用什么教什么, 以解决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从而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型,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玉扩, 陈庆合, 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 翁惠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8) .

上一篇:虚拟现实在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下一篇:我国P2P行业发展速度研究——基于资金净流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