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催生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对教师个人语文教育哲学观形成的思考。教师利用哲学对语文教育进行研究有利于认清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教育多元价值,运用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指导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于漪老师是引领一个语文时代的人物,她在语文基础教育第一线孜孜矻矻耕耘几十载,把整个生命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语文基础教育事业。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她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本论文试图从语言哲学视阈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进行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的意义,并就目前学界对语文教育哲学以及于漪哲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综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教育哲学”、“语文教育哲学”以及“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第一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荆棘路。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929—1958),第二个阶段是建设期(1959—1977),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1978—)。第二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原因。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生成受到主体因素与外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支柱是她忠于语文教育的一颗丹心,核心是她植根于学生的一腔热情,关键是她挖掘书中宝藏的一股钻劲,决定因素是她对自我人生系统的反思。另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是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重要外因。第三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内容。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基于语言哲学视阈解读于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育本体论、回归语文教育家园的语文教育价值论以及源于语文本体特征的语文教育方法论。从语言哲学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实践三个基本命题检验于漪语文教育本体论,从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人学关怀价值和逻辑理性价值五个方面论述于漪语文教育价值论,从“讲授:呈现主客体语文知识世界”、“追问:敞开语文文本惊异之门”、“想象:抵达语文不在场境域”、“实践:走向语文学习广阔天地”四方面提炼于漪语文教育方法论。第四部分,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启示。论文基于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研究呼吁教师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的教育矿源,应运用哲学实现语文教育的本体性回归,应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本研究立足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进行研究,为教师建立个性化语文教育哲学观提供了范例,企图缓解教师对语文教育哲学的畏惧,鼓励教师大胆地将哲学、教育哲学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语言哲学;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2.文献研究

(五)概念界定

1.教育哲学

2.语文教育哲学

3.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

一、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荆棘路

(一)萌芽阶段(1929—1958)

(二)建设阶段(1959—1976)

(三)成熟阶段(1977—)

二、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原因

(一)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主体因素

1.一颗丹心——忠于语文教育

2.一腔热情——植根于学生

3.一股钻劲——挖掘书中宝藏

4.一面镜子——勤于反思自我

(二)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生成的外在因素

1.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2.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

三、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内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本体论

1.于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本体论内涵

2.从语言哲学基本命题看于漪语文本体论

(1)语言与思维

(2)语言与文化

(3)语言与实践

(二)回归语文教育家园的语文教育价值论

1.语文教育的实用价值

2.语文教育的审美价值

3.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

4.语文教育的人学关怀价值

5.语文教育的逻辑理性价值

(三)源于语文本体特征的语文教育方法论

1.讲授:呈现主客体语文知识世界

2.追问:敞开语文文本惊异之门

3.想象:抵达语文不在场境域

4.实践:走向语文学习广阔天地

四、于漪语文教育哲学观的启示

(一)教师应充分挖掘我国民族的教育哲学矿源

(二)教师应运用哲学实现语文教育的本体性回归

(三)教师应形成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哲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水利单位工程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针灸医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