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2023-03-05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1-教学教案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1.正音正字。(略)2.补充解词:因地制宜 标本 败笔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珠光宝气 闲适 明艳照眼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3.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部分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

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

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

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 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 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小结第二段: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

六、讲析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学生答问。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并体味文意。

七、总结课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第二篇:13_苏州园林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在2001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

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

五、播放课文朗读mp3

六、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

3、 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

4、 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八、讨论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上面的问题吧!

九、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十、探究拓展

课后习题

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第三篇: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

方玲丽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六、[教学过程]

导入——找出下面图片中的不同,一张是中国古典园林,一张是西方现代园林。

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欣赏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该园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

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这是拙政园最美的画面之一。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回答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

(1)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南方的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私家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其设计思路是以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的,也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因此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造园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代表作品有北京西苑、颐和园(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苏州地区

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个园、何园、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 提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有哪些?

答:(1)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造园:

造园拼图游戏:分四组讨论并派各两位代表上台做这个游戏,看哪组做的最好?作品展示,鼓掌鼓励。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大要素,并且可以自己亲自造园,也欣赏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非常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欣赏做铺垫。

第四篇:园林设计基础公开课教案(点)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2 安化县职业中专2011年下学期教学比武决赛

《园林设计基础》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章 园林艺术构成 第一节 平面造型要素

一、点。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点”的基本概念、类型、造型艺术原理、视觉感受。

(2)情感目的:激起同学们对园林设计课程的浓厚兴趣。

(3)能力目的:能运用“点”的相关原理,对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点的分类。 教学难点:虚点。

教学方法:“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制作动感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欣赏二年级C202班学生的园林设计作品,激发求知欲望。

二、任务驱动:

任务一: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几何上的点与造型上的点有何异同点?

任务二:怎样理解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举例说明)

任务三:

1、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试举例说明实点的特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什么是虚点?虚点在园林中有何作用?虚点的类型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的几何中心点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3 的含义。

任务四:试举例说明单点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视觉感受;多点(序列点、等距离排列点、自由动感点)的视觉感受。

三、自学与讨论:

1、阅读课本P49至P55内容,完成上述四个任务。

2、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上述任务中提出的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讨论一: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几何上的点与造型上的点有何异同点?

分析:平面造型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三要素。几何上的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形态、颜色等;而造型上的点不但具有位置,还具有形态(形状、色彩、质感等)和大小。

讨论二:怎样理解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

分析:点的大小程度是相对的,与它所在的环境、视觉的距离有关。如下面的动画,小圆相对于大圆是点,大圆是面,但大圆相对于正方形则是点。(动画见课件)

讨论三:

1、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试举例说明实点的特点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什么是虚点?虚点在园林中有何作用?虚点的类型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的几何中心点的含义。

分析:实点是园林环境中具有位置、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点的实体要素。实点的特点:有位置、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点具有活跃园林空间的作用。虚点是指人们对环境进行观察时的视觉焦点。具有控制视线、吸引人们认识空间的作用。类型有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小环境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4 的几何中心点。透视灭点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空间物体的透视汇聚点。主要作用是突出园林空间的整体性和方向感,增强园林景观对游人的吸引力。视觉中心点是指在空间中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包括空间注目点和标志点。人们在游园时,随着观景方向和角度的转变,视线经过搜索最后会停留在可注目的点上,这个点就是视觉中心点。小环境几何中心点是指局部空间布局的中心,中心点维持了空间的存在,使小环境保持了内聚性,且小环境具有向心力的作用。

讨论四:试举例说明:单点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视觉感受;多点(序列点、等距离排列点、自由动感点)的视觉感受。

分析: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这个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观察者首先会集中在较大或较艳的一方,然后再转向较弱的一方。序列点,可以使人感知到线。等距离排列的点,容易使人感知到面。自由动感点,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节奏与韵律。

四、测试与总结

1、测试(知识应用)(利用随机抽取器点名)

(1)园林设计作品中的点一般具有的特征有( )。 A 位置 B 大小 C 颜色 D 质感 (2)试指出右图中透视灭点的位置。 (3)请认真观看视频,回答下面的问题:(视频见课件)

①视频中介绍了多少个景点?

②视频中介绍的这些点,从大小方面来分析,说明了点的什么特性。

“情境任务测试驱动教学法”在纯理论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主创 黄太平

2、总结(知识结构) “

一、点

(一)如何认识点

1、几何学上的点

2、造型上的点

(二)点的形态

(三)点的分类

1、实点

2、虚点

(1)透视灭点 (2)视觉中心点 (3)小环境几何中心点

(四)点的视觉感受

(1)单点 (2)两个点 (3)多个点”

五、作业

在校园内找出三种虚点类型实例。

六、反思

第五篇: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教案设计(范文)

《植物的整形修剪》项目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项目实训课的要求是在教学中通过某一具体项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整形修剪是园艺植物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整形修剪的作用和目的,了解各种树形的骨架结构,掌握常规的整形和修剪技术的方法及原理,掌握盆栽花木、地栽花木的造型修剪。

二、教学目标:

依据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理解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核心目标是整齐美观。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并且能够尝试通过整形修剪去改善植物的观赏效果。

(3)德育目标:提供一个思路,利用书本知识改善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三、重点、难点及关键 : (1)重点:整形修剪的步骤。

(2)难点:理解整形修剪不等于乱剪,它必须符合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正确处理光照、温度、水分的关系。

(3)关键: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尝试。比如:为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修剪。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有关《植物基础》课程中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导入新课:

园艺工人的修剪是一种强调树的形体美的修剪,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为了营养生长而抑制生殖生长的。但同时我们本节课也要求通过对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使得植物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

一般地,在园林植物生长的第二年,等春梢长出后,在主干离地20厘米以上处,选留生长强、分布均匀、相互能有10厘米左右间隔的新梢3到4个。一直到若干年后的形态。 通过以上各部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高潮,创造的火花开始迸发。为了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进而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作,要求能够两两地互相观察并作好记录。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对常见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方法去调整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协调光合作用与地下部的根对养份、水份的吸收,使两者都能正常地进行。通过修剪改善植物的观赏效果,培养植物造型,进而激发学生把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学习、和劳动实践的兴趣。

上一篇:散装油品计量操作规程下一篇:淘宝店铺推广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