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

2022-09-10

第一篇: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2009届全国青届医师学术论坛...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2009年全国青年医师学术论坛(4th)

日程安排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12:00-22:00

大会报到注册

九华山庄15区大堂

18:30-20:30

自助晚餐

九华山庄15区一楼宴府餐厅 20:00-21:00 CUA青年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65会议室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07:30-09:00

大会报到注册

九华山庄15区大堂

08:00-08:20 开幕式

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1-52会议室 主持人: 朱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委致词

那彦群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代表致词

李宁忱

08:20-08:40 特邀报告 主持人:钟惟德 许克新

08:20-08:35

如何成为一名成熟的泌尿外科专科医生

健 08:35-08:40

讨论及提问

08:40-09:30 专题报告1 主持人:毕建斌

点评嘉宾:叶章群

孙则禹

孙颖浩

08:40-09:00 日本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贺来春纪 (日本) 09:00-09:20 中国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系统介绍及改进思考

许传亮 09:20-09:30 讨论及提问

09:30-10:20 专题报告2 主持人: 龚

林天歆 点评嘉宾:王建业

09:30-09:50 英国泌尿外科腹腔镜医师培训系统发展介绍与思考 Gordon Kooiman

(英国)

09:50-10:10 香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培训系统

吴志辉 (香港) 10:10-10:20 讨论及提问

10:20-12:20 专题讨论: 第一部分

点评专家:那彦群

王建业

1.OAB诊治新进展(20分钟)

吴士良 2.

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LUTS的现状与发展 (20分钟)

第二部分

点评专家:叶章群 谢立平

1.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癌的化学预防——

ASCO/AUA 2008临床实践指南解析(30分钟)

叶定伟

第三部分

点评专家:王晓峰 黄翼然

1. 受体阻滞剂与前列腺的细胞凋亡(20分钟) 许克新 2. The needs and objectives of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20分钟)

简邦平

(台湾)

12:30-13:30

自助午餐

九华山庄15区一楼宴府餐厅

13:30-17:30 奥林巴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录像交流与讨论

奥林巴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第一分会场: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1-52会议室 13:30-15:30 肾脏腹腔镜手术: 主持人:郝刚跃 何坚 特邀点评专家:张 旭

1) 经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杨 波 2)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刘 明 3) 经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严维刚 4)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5) 经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巨大肾肿瘤切除术

马 鑫

许可慰

15:30-17:30 肾上腺腹腔镜手术:

主持人:严维刚 沈国球 特邀点评专家:魏 强

1)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李学松 2)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张耀光 3) 解剖性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腹腔途径) 王 威 4)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余 虓

夏 丹 5)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 6)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范天勇

奥林巴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第二分会场: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5会议室 13:30-15:30 泌尿外科盆腔腹腔镜手术:

主持人:夏国伟 李 兵 特邀点评专家:高 新

2) 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朱 刚 3)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邱剑光 4)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林天歆 5)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及回肠代膀胱术 张炜 6) 腹腔镜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许克新 1) 经腹膜外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吴志辉

7) 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宋晓东

15:30-17:30 输尿管及相关腹腔镜手术:

主持人:邱剑光 孙 磊 特邀点评专家:马潞林

2)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

Gordon Kooiman 3) 经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郝刚跃 4)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小儿多发结石取石术

王德娟 1) 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型术 宋 勇

5) 2微米激光治疗输尿管肿瘤 欧彤文

奥林巴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第三分会场: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6会议室 13:30-15:30 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手术

主持人:郭剑明 石 磊 特邀点评专家:李建兴

1) 如何做好一台PCNL手术 高小峰 2) 输尿管镜技术现状与进展 薛 蔚 3) 鹿角状结石经皮肾镜手术治疗 杨 波 4)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体会 张 鹏 5) 经皮肾镜治疗膀胱镜无法取出的输尿管支架管滞留 朱育春 6)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陈 奇 7) 经皮肾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郭丰富 8)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应用体会 何永忠

15:30-17:30 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手术

主持人:王少刚 叶烈夫 特邀点评专家:刘春晓

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王 刚

2) 经尿道腔内剜除法电切术治疗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 魏 勇 3) 2微米激光前列腺气化切除术 周 健 4)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白福鼎 5) NBI技术在膀胱镜检查中的运用 曹晓明 6)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韩 辉 7) 2微米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孙晓文

18:00-19:30 欢迎晚宴

九华山庄15区一楼宴府餐厅 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08:30-12:00

分会场交流

EMS腔镜与结石分会场 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1-52会议室

08:30-10:10 腔道泌尿外科

主持人:史本康

特邀点评专家:周利群

专家讨论: 双侧肾肿瘤的处理(50分钟) 专家组成员: 车翔宇、马

鑫、高

旭、刘

明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朱清毅

王文营

王少刚 2. 全腹腔镜切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取栓术

3.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W正位回肠代膀胱术(附8例报告)

4. Modifications of Technique During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Tumors

叶烈夫

权昌益 5.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经验(附10例报道)

10:20-12:00 泌尿系统结石

主持人:王坤杰

特邀点评专家:张晓春

专家讨论:不同部位泌尿系结石治疗的策略(50分钟) 专家组成员: 孙晓文、郭剑明、金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MPCNL术后留置单J管作肾造瘘引流的初步观察

宋晓东

刘建河

文瀚东

陈 瑛 2. 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3. 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4. 与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相关的婴幼儿尿路结石腔内微创治疗25例报告

邹晓峰 5. Supine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with or without lithotripsy under sedoanalgesia: single center initial experience

KF Fu

6. 一步式经皮肾造瘘法的应用疗效评价

温星桥

7.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清石术与微小通道输尿管镜清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张慕淳

阿斯利康-泌尿系肿瘤分会场 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5会议室

08:30-10:10 泌尿系统肿瘤(1)

主持人:种

特邀点评专家:万

专题讨论: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50分钟) 专家组成员: 朱

刚、张

鑫、林天歆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Pneumovescicum approach for en-bloc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bladder cuff excision for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ncer - the mid-term oncological result.

C.F. Ng 2. Natural history of small renal cell carcinoma

李学松

3.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鉴别诊断复杂性肾占位临床研究

丁雪飞 4.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叶烈夫 5. 易误诊的浸润性肾盂癌(附4例报告)

肖 荆 6. 波谱核磁辅助精确穿刺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周 毅

10:20-12:00 泌尿系统肿瘤(2)

主持人:魏

特邀点评专家:马建辉

病例讨论: 高危(T1G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50分钟) 专家组成员: 许克新、宋

毅、杨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NBI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2. 膀胱癌CK20及Ki67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宋晓东

叶永康

黎 卫

3. 腹膜外入路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4.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

陈 瑛

5. The Study on Diagnosis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马志方 6.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雅培-男科、尿控及前列腺疾病分会场 九华山庄15区二楼NO.56会议室

08:30-10:10 前列腺疾病与尿控

主持人:李龙坤

特邀点评专家:张祥华

专题讨论: OAB及BPH伴发OAB的诊治(50分钟) 专家组成员:唐

伟、双卫兵、卓凯利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膀胱壁肌层肉毒素注射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初步临床报告

2. Treatment of Vesicoureteral Reflux Caused by Neurological Bladder

刘庆军 3. Comparative Study of home-made Distal Urethral Polypropylene Sling versus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early experience in Asian Chinese 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

Ho-Yuen CHEUNG

都书琪 5. 大鼠阴茎海绵体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表达的增龄改变

6. 上皮型钠通道在伴有出口梗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

10:20-12:00 男科学与前列腺炎

主持人:张

特邀点评专家:姜

专题讨论: 前列腺炎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 (50分钟) 专家组成员: 刘晓强、洪

楷、张国喜

分会场发言:(每位发言6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

1. 男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解剖学观察

宋鲁杰

2. 术中冰冻活检在阴囊Paget’s病外科广泛切除治疗中的应用

3. 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5例

波 4. 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汤坤龙 5.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体会

柳荣强 6. Efficacy of Bilateral and Left Varicocelectomy in Infertile Men With Left Clinical and Right Subclinical Varicoceles: A Comparative Study

郑轶群

第二篇:指南与共识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指南与共识 |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通信作者:董家鸿

本文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11月第14卷第11期881-890页

为规范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胆囊癌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胆囊癌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术前和术中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强调术前应根据多排螺旋CT和(或) 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肝功能状态评估对胆囊癌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做出判断;术中需结合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16组)再次进行胆囊癌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基于T分期选择肝切除范围、基于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基于胆囊管切缘病理学选择肝外胆管切除范围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原则。

胆囊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1-3]。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的临床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由于长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目前对于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仍较为混乱。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深入论证制订了本指南,旨在为实现我国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指南中参考文献及引用数据符合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分类标准[4-5],其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Ⅰ级:证据来自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Ⅱ级:证据来自1个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Ⅲ级:证据来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Ⅳ级:证据来自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Ⅴ级:描述性研究结果(病例报道和病例系列研究);Ⅵ级:基于病例资料的专家个人意见和讨论意见。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等级相应分为:A级:强烈推荐,高级别(Ⅰ、Ⅱ级)证据支持; B级:推荐,中等级别(Ⅲ、Ⅳ级)证据支持;C1级:考虑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支持;C2级:不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反对;D级:强烈反对,高级别(Ⅰ、Ⅱ级)证据反对。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1.1 胆囊结石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1]。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cm 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cm者的10倍[3]。 1.2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 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1,6-7]。 1.3 胆囊息肉

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具体包括:由载脂泡沫状巨噬细胞构成的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约占60%;胆囊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增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占10%。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1)息肉直径≥10mm(约1/4 发生恶变);(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8-9]。 1.4 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丧失Od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约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1,8,10]。 1.5 遗传学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传背景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1,11]。 1.6 胆道系统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幽门螺杆菌,伤寒带菌者中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胆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1,12]。

1.7 肥胖症和糖尿病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0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1]。 1.8 年龄和性别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0~ 49岁发病率为0.16/10万;50~64岁为1.47/10万; 65~74岁为4.91/10万;>75岁为8.69/10万。此外,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6倍[1]。

推荐1: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1)直径>3cm 的胆囊结石; (2)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1)胆囊息肉; (2)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3)肥胖症;(4)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2 胆囊癌的TNM 分期和病理学类型 2.1 胆囊癌的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在胆囊癌各种分期方法中应用最广泛(表1)[13-14]。其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脏器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有助于胆囊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情况无法评估。

T0: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或肌层。

T1a: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

T1b:肿瘤侵犯肌层。

T2:肿瘤侵犯肌层周围结缔组织,但未突破浆膜层或侵犯肝脏。

T3:肿瘤突破浆膜层(脏层腹膜),和(或)直接侵犯肝脏,和(或)侵犯肝外1个相邻的脏器或组织结构,例如:胃、十二指肠、结肠、胰腺、网膜或肝外胆管。

T4:肿瘤侵犯门静脉主干,或肝动脉,或2个以上的肝外脏器或组织结构。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情况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胆囊管、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T、N、M字母的含义分别为: N2: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胰头周围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等。

M———远处转移

M0:没有远处转移。

M1:已有远处转移。

2.2 胆囊癌病理学类型

根据WHO2010年版胆囊癌病理学分型(表2)[14], 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为腺癌。其他还包括:腺鳞癌、鳞癌、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来源肿瘤及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等。部分肿瘤虽属良性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术后需密切随访。

推荐3:胆囊癌的TNM 分期标准及病理学分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3 诊断依据

除了临床表现(如右季肋区疼痛、包块、黄疸等)和实验室检查以外,胆囊癌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胆囊癌最常用方法,其表现为:(1)息肉型;(2)肿块型;(3)厚壁型; (4)弥漫型[15]。 3.2 内镜超声(EUS)检查

EUS检查经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直接扫描胆囊,可精确显示胆囊腔内乳头状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及其浸润囊壁结构和深度,以及肝脏、胆道受侵犯的情况[15]。

3.3 多排螺旋CT(MSCT)检查

MSCT检查准确率为83.0%~93.3%,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肿块或胆囊壁的强化,在延迟期达高峰,可显示胆囊壁侵犯程度、毗邻脏器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16-17]。 3.4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准确率为84.9%~90.4%,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快进慢出的特性,必要时可联合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可诊断肿瘤大小、肝脏侵犯程度、是否合并胆管扩张、血管侵犯、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18]。

3.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

PET检查对胆囊癌灵敏度高,可发现胆囊癌早期病变,并可检出直径≤1.0cm的转移淋巴结和转移病灶[19-20]。

推荐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作为胆囊癌的首选筛查手段;MSCT和(或)MRI、EUS检查可进一步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和肝脏、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PET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可作为补充诊断手段,有助于判断局部和全身转移病灶。(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4 病情评估

胆囊癌病情评估包括T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评估、术中再次分期评估及可切除性评估,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4.1 胆囊癌T分期评估 胆囊癌局部浸润深度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基础。T1和T2期多为隐匿性胆囊癌,术前影像学分期较困难,其分期主要依靠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及术后病理学检查;T3和T4期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作出临床分期。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易受肠道气体干扰,对病灶及淋巴结情况显示不清楚,术前临床T分期主要依靠MSCT及MRI检查。T3期肿瘤MSCT检查显示:胆囊浆膜层肿瘤结节, 其与邻近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侵犯肝脏或一个邻近器官[17,21];MRI检查显示:T1期反相位显示胆囊外层低信号层破坏提示侵犯肝脏或一个邻近器官[22-23]。T4期肿瘤MSCT及MRI检查均显示: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动脉主干,侵犯2个或2个以上的邻近器官[17,21-23]。 4.2 淋巴结转移评估

胆囊的淋巴回流首先沿胆总管旁淋巴结(12b 组)向离肝方向回流,并与门静脉后(12p组)和胰头后上方(13a组)淋巴结汇合后流入腹主动脉旁(16 组)淋巴结。现已明确13a组淋巴结系胆囊癌淋巴转移第一站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的分界点,16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的分界点。

超声检查对肝门区、胰头周围及腹膜后的淋巴结显示较好,但对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显示不理想, CT、MRI检查对各区域的淋巴结都可较好显示。目前,从影像学角度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淋巴结的最短径≥5mm;强化;融合分叶或毛刺状;淋巴结内部坏死等[17,22]。

4.3 术中再次分期评估 可根据术中超声、快速冷冻切片、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或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对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进行评估,若病理学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或怀疑有恶变者,需扩大取材行病理学检查以指导治疗方式。术中应常规行胰头后上方(13a组)、腹主动脉旁(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以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1)13a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第一站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的分界点,其阳性提示第二站淋巴结有转移;(2)16组淋巴结是胆囊癌淋巴转移的终点,其阳性可作为放弃根治术的依据。术中为获取肿瘤的精确分期,应清扫至少6枚淋巴结。对于术前评估为T3期及以上胆囊癌,因容易发生腹膜、肝脏远处转移,可考虑先行腹腔镜探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4.4 胆囊癌可切除性判断

应根据患者一般状况,肝脏和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肿瘤分期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MSCT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胆囊癌分期进行评估。需要联合大范围肝切除者,术前应量化评估肝功能储备和肝脏体积,进而确定患者必需功能性肝体积和安全肝切除量。合并黄疸者预留肝脏体积(futureliver remnant,FLR)需>40%,具体标准可参考《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版)》[24], 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解放军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25]。胆囊癌可根治切除的条件包括:(1)胆囊及邻近脏器癌灶和区域性转移淋巴结可清除;(2)剩余肝脏功能可代偿,且其脉管结构完整性可保存或重建;(3)手术创伤患者可耐受。 推荐5:经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的患者, 应常规行肝脏MSCT和(或)MRI检查,以准确评估肿瘤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推荐等级B级,证据等级Ⅲ级)

推荐6:胆囊癌术中应常规行胰头后上方(13a 组)或腹主动脉旁(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等级B级,证据等级Ⅲ级)

推荐7:对于可能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 术前应常规行预留肝脏结构评估和预留肝脏体积量化评估,以准确判断患者的必需功能性肝体积和预留功能性肝体积。(推荐等级B级,证据等级Ⅲ级) 5 胆囊癌的治疗 5.1 外科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获得治愈可能的唯一方法[20,26]。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应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胆道外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内完成。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胆囊癌的TNM分期[26-27]。 5.1.1 肝切除范围:根据不同T分期的肿瘤入侵肝脏的途径和范围确定肝切除范围,包括肝楔形(距胆囊床2cm)切除、肝S4b+S5切除、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1)Tis或T1a期胆囊癌侵犯胆囊黏膜固有层。此期多为隐匿性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不需再行肝切除术或二次手术[1,26-27]。 (2)T1b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由于胆囊床侧胆囊没有浆膜层,肿瘤细胞可通过胆囊静脉回流入肝造成肝床微转移。T1b期肿瘤肝床微转移距离不超过16mm,故需行距胆囊床2cm以上的肝楔形切除术[28]。

(3)T2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 未突破浆膜层或未侵犯肝脏。此期胆囊癌细胞经胆囊静脉回流入肝范围平均距胆囊床2~5cm,且至少有一个方向范围>4cm,仅行肝楔形切除术不能达到R0切除,应至少行肝S4b+S5切除术[29]。

(4)T3期胆囊癌突破胆囊浆膜层,和(或)直接侵犯肝脏,和(或)侵犯肝外1个相邻的脏器或组织。此期胆囊癌侵犯肝实质主要途径包括:①直接浸润至邻近胆囊床附近的肝实质;② 经胆囊静脉途径进入肝脏侵犯肝S4b和S5;③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经肝门途径沿淋巴管道和Glisson系统转移至肝脏。治疗方法包括:①对于T3N0期肝床受累<2cm的胆囊癌,其侵犯肝脏仅有前2条途径而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行肝S4b+S5切除术即可达到R0切除[30];②对于肝床受累>2cm、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侵犯胆囊三角或合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者(T3N1期),提示癌细胞沿淋巴管道或Glisson系统转移至整个右半肝,需行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术。

(5)T4期胆囊癌侵犯门静脉主干或肝动脉,或2个以上的肝外脏器或组织。有研究结果表明:T4 期胆囊癌行扩大根治术,切除率为65.8%,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3.7%,其中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7%;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9%和6%;非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0,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31]。因而,本指南认为:对T4N0~1M0 期胆囊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仍可能达到R0切除,能改善患者预后,肝切除范围为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5.1.2 淋巴结清扫范围(根据淋巴结受累的路径):术中根据13a组和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选择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12组、8组)清扫术或扩大淋巴结(12组、8组、9组、13组)清扫术。

(1)Tis期或T1a期胆囊癌无需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2)T1b期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首先累及胆囊三角淋巴结及沿胆总管分布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5.7%,淋巴管浸润率为18%,故需行淋巴结清扫[29]。T1b期胆囊癌有可能出现胰头后上方(13a 组)淋巴结转移[30]。因此,术中常规行13a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阴性,行肝十二指肠韧带(12组)和肝动脉(8组)淋巴结清扫;13a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12组)、肝动脉(8组)、胰头周围(13组)和腹腔干周围(9组)淋巴结。

(3)T2期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6%,比较淋巴结清扫组和未清扫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需行淋巴结清扫[32]。术中根据13a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4)T3期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率如下: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54%、胆囊管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38%、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9%~29%、更远处的淋巴结转移率<5%[30]。淋巴结检查阴性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淋巴结检查阳性者5年生存率仅为34%[30]。故多数学者主张行扩大淋巴结清扫。而16组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扩大根治性手术, 其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延长。因此,16组淋巴结阳性视为远处转移(M1期),失去根治意义,不建议行手术治疗。

(5)T4期胆囊癌,如术中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视为远处转移(M1期),不行手术治疗;若检查结果为阴性,且无远处转移者,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仍有望达到R0切除,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可根据患者情况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5.1.3 肝外胆管处理:术中根据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结果,阳性需联合肝外胆管切除,范围从胰头后上方至第一肝门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

(1)Tis期或T1a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达R0切除。

(2)T1b期胆囊癌: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阴性,无需切除肝外胆管;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需行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

(3)T2期胆囊癌:有研究结果表明:T2期胆囊癌患者行肝外胆管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 而未切除肝外胆管患者仅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切除肝外胆管[33]。而另一研究结果表明: 胆囊管切缘阴性者,行肝外胆管切除与未行肝外胆管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比81%,P>0.05),因此,基于大样本研究结果,不建议常规行肝外胆管切除术[34]。

(4)T3期胆囊癌:此期胆囊管未受侵犯时,行肝外胆管切除与未行肝外胆管切除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比46%,P>0.05),而常规行肝外胆管切除,会增加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34]。因此,基于大样本研究结果,不建议对T3期胆囊癌患者行常规肝外胆管切除术,建议术中行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

(5)T4期胆囊癌:对于无远处转移(T4N0~1 M0期)的胆囊癌,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仍有望达到R0切除,改善预后,可根据患者情况行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

5.1.4 联合脏器切除及血管重建:T3期和T4N0~1 M0期合并邻近脏器转移的胆囊癌,可行联合受侵犯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

(1)T3期胆囊癌合并邻近1个脏器转移,可行联合脏器的扩大根治术[35]。

(2)T4期胆囊癌中,T4N0~1M0期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患者[31,36]。因而T4N0~1M0期胆囊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仍可能达到R0切除,能改善患者预后。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联合肝外胆管切除的胆囊癌根治术、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胆囊癌根治术、联合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的胆囊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胆囊癌根治术、联合右半结肠切除的胆囊癌根治术等。

推荐8:Tis期或T1a期胆囊癌,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推荐9:T1b期胆囊癌根治切除的手术范围包括:胆囊连同肝楔形整块切除(距胆囊床2cm以上) 和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行13a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行肝十二指肠韧带(12组)和肝动脉(8组)淋巴结清扫;检查结果为阳性,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12组)、肝动脉(8组)、胰头周围(13组)和腹腔干周围(9组)淋巴结。(推荐等级B级,证据等级Ⅲ级)

推荐10:T2期胆囊癌根治切除的手术范围包括:胆囊连同肝S4b+S5整块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清扫范围同T1b期。不建议常规行肝外胆管切除,如肝外胆管受侵犯或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结果有癌细胞浸润者,需联合肝外胆管切除,范围从胰头后上方至肝门部胆管。(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Ⅱ级)

推荐11:T3期胆囊癌手术范围包括:(1)肝脏切除范围:对于T3N0期肝床受累<2cm 的胆囊癌,行肝S4b+S5切除术;对于肝床受累>2cm、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侵犯胆囊三角或合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者(T3N1期),行扩大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术;(2)联合脏器切除:行联合受累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3)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常规行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阴性者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16组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阳性者,不行手术治疗,建议行姑息治疗(推荐等级C1级,证据等级Ⅳ级)。(4)肝外胆管切除:原则同T2期肿瘤。(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Ⅱ级)

推荐12:对于T4期胆囊癌,合并远处转移者(T4N0~2M1),只行姑息治疗;无远处转移者(T4N0~1M0),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有望达到R0 切除,改善患者预后。胆囊癌扩大根治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局部浸润范围,包括:联合肝外胆管切除; 扩大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门静脉切除重建;右半结肠切除;肝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推荐等级C1级, 证据等级Ⅳ级)

推荐13:基于TNM 分期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方式。见表3。

5.2 胆囊管癌的处理

胆囊管癌是指肿瘤中心位于胆囊管的恶性肿瘤。胆囊管肌层由较薄的肌纤维组成,且肝十二指肠韧带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淋巴管及神经纤维构成, 胆囊管癌易经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胰头、主动脉旁淋巴组织及肝脏Glisson鞘。有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管癌对周围神经、淋巴结(管)、血管的侵犯比例明显高于胆囊底和胆囊体部癌,胆囊管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胆囊底和胆囊体部癌[37]。因此,建议胆囊管癌要比同期的胆囊癌手术范围更大。

Tis期或T1a期胆囊管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达R0切除。T1b期胆囊管癌存在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管和神经纤维侵犯的可能,且因胆囊管的部分静脉回流由胆囊静脉回流入肝,为达R0 切除,T1b期需行胆囊连同肝楔形整块切除+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38]。淋巴结清扫范围依据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而定。

≥T2期胆囊管癌极易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管及神经纤维经Glisson系统发生肝内转移,故需行右半肝或右三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39]。淋巴结清扫范围依据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结果而定。

推荐14:胆囊管癌应较同期胆囊底和胆囊体癌扩大切除范围。T1b期胆囊管癌应行肝楔形整块切除+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T2期胆囊管癌需行右半肝或右三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5.3 隐匿性胆囊癌的处理

隐匿性胆囊癌: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在术中或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癌,又称为意外胆囊癌。

隐匿性胆囊癌多为T1、T2期胆囊癌。对于Tis 期或T1a期隐匿性胆囊癌,若术中胆囊完整切除,无破溃,无胆汁溢出,且胆囊置入标本袋内取出者,单纯行完整的胆囊切除术已达根治目的,无需行二次手术;否则需再次手术处理可能形成的转移灶,不推荐常规行经Trocar窦道切除[40-41]。

推荐15:≥T1b期隐匿性胆囊癌,应根据T分期行二次根治性手术。(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推荐16:隐匿性胆囊癌如胆囊切除中发生破溃或胆汁溢出者,二次手术时需处理可能形成的转移灶。(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5.4 胆囊癌腹腔镜手术

Tis期或T1a期胆囊癌侵犯胆囊黏膜固有层,多为意外胆囊癌,由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目前研究结果证实:Tis期或T1a期胆囊癌手术过程中,若胆囊无破溃、切缘阴性,无论是腹腔镜切除或开腹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均达100%。

对于T1b期或T2期胆囊癌,仍存在较大争议。研究结果表明:胆囊癌腹腔镜手术易引起胆囊破溃、胆汁泄漏以及烟囱效应等,均可增加穿刺孔转移以及腹膜播散的几率[2,42-43]。近年来,有T1b期或T2 期胆囊癌腹腔镜手术的文献报道,但大多数为回顾性研究,研究标准不统一,证据级别低,其安全性及可行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此期胆囊癌,腹腔镜手术仅可作为探索性研究,且仅限于具备以下条件的专业医疗中心进行:(1)可取得足够的门静脉旁及主动脉-腔静脉旁淋巴结样本;(2)肝脏、胆管切缘阴性;(3)可在腹腔镜下行肝总管或胆总管切除及重建;(4)术中可确定病理学分期。

对于T2期以上胆囊癌,根治性手术范围更大, 甚至需行联合脏器切除等扩大根治术,难以达到上述4项条件。因此,目前对术前怀疑或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建议行开腹手术。

推荐17:Tis期或T1a期胆囊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可达R0 切除;T1b期或T2期胆囊癌,腹腔镜手术仅作为探索性研究,且仅限于具备腹腔镜技术的专业医疗中心进行(推荐等级C级,证据等级Ⅳ级)。>T2期胆囊癌,建议行开腹手术;对术前怀疑有远处转移者可行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推荐等级C级,证据等级Ⅳ级)

5.5 胆囊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处理 胆囊癌合并黄疸者常需联合肝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而此类手术死亡率高达10%,其主要死亡原因为肝衰竭。故对于黄疸时间长伴有显著肝损害或伴有胆管炎、或营养不良、或血清胆红素> 200μmol/L且需要作大范围肝切除(切除肝体积> 60%)的患者,应予术前胆道置管引流以改善肝脏功能。

推荐18:伴有阻塞性黄疸胆囊癌的肝切除术, 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解放军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

5.6 姑息性治疗

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包括: 多发肝转移灶、肝十二指肠韧带广泛侵犯、血管侵犯、腹膜转移灶或其他远处转移,姑息性减瘤手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率且会增加创伤及转移风险,故不推荐行减瘤手术[44]。此类患者多存在梗阻性黄疸或消化道梗阻,姑息性治疗的目的仅限于解除胆道及消化道梗阻,如:经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胃-空肠吻合术等,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其生命质量。

推荐19:对于不能根治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外科和介入治疗仅限于解除胆道梗阻和消化道梗阻, 以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推荐等级C2级,证据等级Ⅴ级)

5.7 非手术治疗 胆囊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化、放疗方案。基于目前现有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及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本指南建议以下方案:

5.7.1 T1N0期患者的化、放疗:该期患者有统一的研究结果表明:T1N0期胆囊癌患者R0切除术后,行化、放疗组和未行化、放疗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该期患者无需行术后化、放疗[26]。

5.7.2 ≥T2期,R1 切除或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化、放疗:该期患者行化、放疗能改善总体生存率。

(1)化疗: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2例胆囊癌术后患者给予氟尿嘧啶联合丝裂霉素化疗较未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26.0%比14.4%,P<0.05),说明辅助化疗可改善胆囊癌患者的总体预后[45]。另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03例胆囊癌术后患者,行基于吉西他滨化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未行化疗组(57%比24%,P< 0.001)[46]。因此,推荐此期患者应行基于氟尿嘧啶或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26]。

(2)放疗:一项纳入3000例胆囊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17%的患者接受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未接受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淋巴结阳性患者(P<0.001)或肝脏受累者(P<0.05)[47]。这提示放疗可减缓局部侵犯及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3)联合化、放疗: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基于氟尿嘧啶联合化、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 与未接受化、放疗患者的1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化、放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可明显改善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48]。

5.7.3 无法手术切除患者的化、放疗:该期患者行姑息性化疗后能延长有限的生存时间,而姑息性放疗仅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1)化疗: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410例无法手术的胆道肿瘤患者,一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另一组单用吉西他滨治疗。其研究结果表明: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单用吉西他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1个月(P<0.001)[49]。这说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较单药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放疗: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结果证明放疗能提高无法手术患者的生存率,但可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50]。

推荐20:对于T1N0期患者,R0切除后无需化疗或放疗;对于≥T2期,R1 切除或淋巴结阳性,建议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对于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或远处转移患者,可酌情选择姑息性化疗和(或)放疗。(推荐等级B级,证据等级Ⅰ级) 6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流程图

7 随访 应对胆囊癌患者建立完整的病例资料数据库, 详细记录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手术方式、放化疗情况、肿瘤复发情况、随访终止时间及原因等,以便用于临床研究。手术患者半年内应每个月复查,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可疑者应及时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编审委员会 成员名单 组长:董家鸿

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陈亚进

陈燕凌 程南生

石 方驰华 龚 伟郭 伟 韩天权 何小东 霍

枫 李 强 李相成 李灼日 林胜璋 刘厚宝 卢绮萍 罗亦刚 孙诚谊 汤恢焕 王广义 王

坚 王剑明 王秋生 王忠裕吴硕东 徐

智 杨成旺 张爱民 张宗明 郑树国 郑亚民 曾永毅 周宁新 执笔:王剑明 曾建平 董家鸿

收稿日期:2015-10-08)

第三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2010年08月12日【大 中 小】

标签:稿约 投稿 投稿须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寻医问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为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自1998年1月起被确定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主要介绍我国实验外科科研成果和研究现状,以从事外科各专业临床、科研、教学的中高级医师为读者对象。本刊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服务广大外科工作者、促进外科学术交流和外科学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外科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外科前沿信息、积极推广现代外科先进技术、大力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稿件学术质量,公平、客观地取舍稿件。

本刊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实验外科是临床外科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本着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的办刊宗旨,本刊提倡并优先采用选题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重在对外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稿,而不刊登纯基础理论研究文章。欢迎踊跃投稿。

1、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论著摘要、简报等一般不超过15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

3、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始照片稿,请在投稿时声明。

4、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传真号码和电子信箱,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02-10-02-03)”,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6、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7、本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开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说明和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刊出。

8、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4个月仍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

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1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对于所退稿件允许作者就退稿提出申诉意见。

9、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存入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本刊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10、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1、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共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赠送当期杂志。

12、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40元,第1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地址:武汉市丁字桥路100号(邮政编码430064)。

第四篇:核心期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办刊宗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旨在探寻显微外科学科发展趋势, 以显微外科专业为主要报道内容,交流和推广显微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经验和新信息,为医疗、科研和教学实践服务,引导和促进我国显微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显微外科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使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技术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栏目设置

设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著、实验论著、应用解剖、学术交流、综述、讲座、专题笔谈、讨论争鸣、临床教程、简报、病例报告、国内外显微外科新进展、花絮等栏目。 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曾用刊名:显微外科 & 显微医学杂志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1-2036 CN:44-1206/R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46-107 创刊时间:1978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名称:外科学 出版文献量:3071 篇 总下载次数:132259 次 总被引次数:28744 次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1.962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1.8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封面信息

发表本期刊文章注意事项

A.了解期刊的概况,了解期刊是综合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还是专业期刊(例如PRL、Blood等),专业期刊相对更容易接受本领域的文章。本专业有哪些期刊?如果有区分的话,各自又属于哪个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期刊的刊载能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趣味广泛。

b.每种期刊都有一定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有的期刊偏重理论研究性,就很少发表技术应用的文章,就是属于同一学科的期刊,发表论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物理学科类的期刊,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重视应用实例、实验改进,有些理论与应用兼收并用,有的只录用科研性的论文。像高能物理类的期刊一般不录用力学类的文章。因此选择一个合适专业期刊来投稿很重要的,以避免稿件因不服合所投期刊的范畴而被退稿,从而耽误论文发表时间。慎重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论文内容的期刊来投稿,是顺利发表自己论文的关键一步。

c.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相对来说刊载多的期刊发表可能更容易。

d.期刊的收费情况。目前每个杂志是否收费,以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收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审稿费,版面费,彩图费,单行本费,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

e.不同的刊物可能有不同的固定格式和版式特点,有些期刊结果与讨论可以同一书写,结论也贯穿其中。有的期刊要求实验过程、讨论、结果不能混为一段叙述,有的则允许;有的期刊把实验过程,讨论结果,结论各自独立一部分来书写‘多数期刊要求表题和图题要中文和英文一起表达,但也有些期刊只要求中文就行;有些期刊要求列出图文类号,有些不要求,有的期刊要求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名年 卷(期)页(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都采用这一点)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列出作者,刊名,年,页,;还有些期刊要求参考文献中文和英文双语标注。投稿前要先搞清楚期刊的格式要求,并严格按其要求书写,避免因自己的论文格式与所投刊物要求不相符而退稿,耽误论文发表。而文章与其所投期刊要求明显不同,短时间又不能完成改变,就应该选投其他期刊。

f.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尽量选择审稿周期短而明确,且发表周期短的文章,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退稿后改投他刊,另一方面保证文章的创新性。一般你的文章已经具备了一级学科核心期刊的水平,那就不用为慢而苦恼,因为大部分此类期刊很少拖稿,要么直接拒回,要么一切正常进行,多数 2 个月以内会有结果。

g.研究编委会,许多期刊的风格主要源于主编,因此在投稿前稍微研究一下他是很有必要的。

在google 上搜索一下登录他所在机构的个人主页,除了了解一下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看他的 group 有没有专职助手!有的已经明确指出该助手就是为了他的期刊服务的,有些期刊是副主编负责制,而且投稿时需要推荐,那么在投稿和 Cover Letter中选择推荐副主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013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

013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 2013-09-06至 2013-09-08 会议地点: 西安市 电话:010-85158145 传真: 联系人:陈凯 Email: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会议网址: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9月6日至8日在中国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盛会。

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16个专业学组在2013唯一的一次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大会将围绕“合作、创新、转化”的三大主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年会将倡导学术争鸣,紧盯国际外科前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以互动为特色倡导学术交流,突出国际化,旨在将年会打造成外科学领域的学术精品会议。会议的规格和影响力将超过往届年会。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报告和讲座,交流形式包括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主题发言,专题报告、国际会场交流、论文口头发言交流、电子壁报展示及手术演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年会的平台全方位展现国内普通外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习惯不断改变,与外科领域相关的肿瘤等疾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不断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努力解除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是医学领域的永恒主题。

目前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并踊跃投寄学术论文,为我国外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大会截稿日期为2013年5月15日。请登录大会网站http:// 随时了解大会最新进展。参会者将获得国家I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 二〇一三年一月

一、 征文内容

1. 普外科领域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2. 普外科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经验以及相关研究

3. 普外科各专业领域实验研究

二、 征文要求

1.论文必须为未曾公开发表论文。论文要求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据充分。

2.中文(600字以内)或英文(400个单词以内)摘要一份,摘要请采用文字表述,不要附图、表;

3.中文摘内容包括标题、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并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所在省/直辖市分会及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三、 投稿方式及截稿日期

1. 唯一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代表可通过登录大会网站http:// 进行在线投稿。

2. 征文截稿日期:2013年5月15日

2013年5月15日午夜12:00代表在线投稿通道将予以关闭。

3. 投稿语言

代表可在线进行中文和英文的双语投稿。

4. 投稿类别

4.1 微创

4.2 移植

4.3 胃肠

4.4 肝

4.5 胆

4.6 胰

4.7 脾及门脉高压

4.8 血管

4.9 营养与感染

4.10 乳腺与甲状腺

4.11 疝

4.12 其它

上一篇:质检部一周总结报告下一篇:综合与实践讲座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