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2023-02-14

互联网时代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 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是一个趋势, 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互联网+教学, 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 老师在互联网上教, 学生在互联网上学, 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 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 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所以, 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 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 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广泛普及,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

一、互联网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教学, 知识总是滞后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 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其原因在于教育教学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改变了原本封闭的形式,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互联网打破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互联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互联网教学, 打破了以往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老师不像以往那样只能面对面传授知识, 在课堂45分钟内, 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 对于有疑惑、不理解的问题, 不能及时解决, 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放到网络上, 学生下载观看,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答疑, 督促学生更好学习, 将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针对性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题,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将教案提前放到互联网上, 学生可以提前预习,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前做好课堂内容安排和疑难解答、知识点回顾等, 让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 促进教育的公平, 实现知识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把教与学的行为转化成生活行为, 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成现实。

三、互联网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 学生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以自由学习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互联网开放了网络信息资源

在当前网络资源共享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提升各种判断力, 在当前教师的指导下, 不断创新互联网技术。在当前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 不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 在当前各种资源利用过程中, 不断引导当前互联网信息的分享。为了更好地提升各种教育资源,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不断运用各种互联网技术, 不断推动各种身体健康状况, 特别是当前学生, 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融合, 在当前各种评价过程中, 不断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在未成年的学生教育中, 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大限度推动当前各种技能的发展, 这是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这是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当前各种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推动当前教育的发展, 因此, 通过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 提高网络的作用, 推动网络技术的发挥真正价值。

五、互联网使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师获得课堂控制权。在互联网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方便和快捷。这样, 教师就得调整定位, 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身份有如何引导学生从“知之者”变成“好之者”, 更进一步变成“乐之者”将是教师的主要作用。互联网给教学带来种种利好的同时,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互联网时代, 教师“教书育人”的“育人”工作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传统的教育中, 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此过程中, 教师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然而, 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 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 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 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若在没有教师正确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互联网信息, 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学生, 老师面对面情感交流的意义尤为重要, 其作用“身教胜于言教”, 这是互联网无法做到的, 课堂教育和互联网传授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因此, 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作用, 要防止网络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学所用。

(2)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面对互联网的冲击, 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分工, 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教育就得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 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作为教师, 如何适应信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是决定互联网时代能在教育领域进入正轨的首要问题。毫无疑问, 互联网正在逐步瓦解传统的教育体系。互联网时代, 将会“消灭”大多数平庸的老师。学校和老师必须以互联网的意识和心态去平和面对现实。

(3) 教师要学习新的媒介表达方式, 学习融合运用各种媒介, 多平台优势相互补充。互联网时代开启以来, 我国政府和全国高校都围绕“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虽然教学新模式不断被开发和应用, 但只实现了“教学内容转变”这一个最基础的环节。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习新时代新媒体表达方式。比如, 现如今大众文化节目给学生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娱乐性, 相比较而言, 目前网络上现有的教学视频和其中的教学方法显得有些枯燥, 让学生很难沉浸在学习中。教师在传播知识的时候, 可否从大众文化中借鉴节奏感与娱乐感?制作教学视频的时候, 能借鉴当今流行的视频制作方式?这些都可以去探索。教师应该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与教学相结合, 吸引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小而言之,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考虑;大而言之, 这种对于新表达、新思维的学习是对于全媒介融合式教学模式形成的努力。但是教学内容不应该成为教师考虑的唯一要素,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将呈现方式与社会表达相连接、如何使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的心里期待并更方便学生接收, 已经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同时, 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平台的优势, 相互补充,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 网络直播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录播则能让学生自主控制播放, 对知识点反复收听, 还能随时随地学习, 在公交车上、家里、咖啡厅等场所, 只要有手机应用和网络, 就可以观看课程。没有时间限制, 也不必担心课程进度。而网络社群可以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实时答疑, 面授则可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 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在当今多媒介平台时代, 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授课渠道的优势, 将它们的优点相互补充, 可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总之,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教师应深入探索与思考, 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 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 抓住机遇, 直面挑战, 让教学利用互联网平台走得更高、更远。

摘要:互联网时代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 老师在互联网上教, 学生在互联网上学, 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 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 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广泛普及,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思考

上一篇: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40例分析下一篇:凸显在中职语文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