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研的一点思考

2022-08-12

第一篇:关于调研的一点思考

关于朗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可是当今的高中生不重视语文学科,更不愿意读课文;老师也是重分析,轻朗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抓好朗读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然后立足课堂,精心指导读法,再采用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让“朗朗书声”成为语文学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52-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阅读的起点,。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朗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一个不可缺少基础环节,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才会最终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1.朗读教学的现状

1.1 高中生不愿读书。

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少了初中时的活泼好动,多了沉默寡言,心理的日趋成熟,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怕哪点读得不好同学笑话,于是不肯开口读书。

在高考指挥棒下,众多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急功近利地选择了分数提升空间较大的数理化作为主攻目标,语文日渐成为边缘学科。早自习时,他们卖力地读着理科课本,把语文冷落在角落里,读书声不再朗朗。

1.2 教师疏于朗读。

教师由于自身方面的原因,害怕读不好被学生笑话,不敢读书。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省去了教师的很多“麻烦”,于是播放朗读基本取代了教师范读。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教师总是努力地深入分析课文,而缺少个性化的朗读,无形中拉开了朗读与学生的距离。

朱自清先生说:“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为了提高朗读教学水平,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2.朗读教学的策略

2.1 设置专用时间,形成习惯。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要求在语文课开始之前必须得有读书声,否则,我进教室之后还要重新开始朗读。朗读内容不限,由课代表安排,也可以征求大家意见。一般情况下以当前所学课文为主,特别是一些名篇名段,。开始时有些同学不乐意读,被迫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发现考试时的名句填空变得容易了,渐渐地便认可了。后来自发地读一些经典美文,有时候连词语解释都读。同学们发现课堂提问时敢大胆地回答问题了,辩论时可以引经据典了,写作文彻底告别了“挤牙膏”。有时特殊情况没有朗读,同学们会觉得少了朗读这样的前奏,语文课就不完整了,课前朗读久而久之就成了同学们的一道“开胃小菜”。连邻班的老师都说,只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知道这节是语文课。

课前固定的朗读时间,可以达到提前预习的效果,也可以温故知新,既立足于课本,又有所拓展,益处多多。

2.2 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训练。

朗诵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和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保证了学生的朗读时间,尽量去掉哪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来感悟,体会其中的情感。

2.3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1)录音范读。

?音范读的优点在于朗读者字正腔圆,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接触到准确无误的读音。朗读者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容易在课堂中形成氛围,创设出课文中所需的情境,录音范读对于善于模仿的学生来说,在朗读训练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范读。

录音范读的特点是标准,规范,相比之下,教师范读非常灵活,能够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能突出训练重点,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像我们这里的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平翘舌不分,“f”“h”混淆,声调读不准确,轻重音把握不到位,教师范读及时给予纠正。

(3)演读法。

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适用于对话性较强的课文。如在《雷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再根据自己对各个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来排演《雷雨》片段,在班里汇演,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来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很好的效果。

(4)观摩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朗读类节目。如《见字如面》是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热播的《朗读者》中,斯琴高娃老师朗读了一篇贾平凹的散文《写给母亲》,整篇文章没有用一个形容词,没有任何拔高母亲的字句,几乎都是记录一些琐事。高娃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字字句句引人入胜,拨动内心最深处那根弦,同学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此刻,对朗读教学法的指导是“无声胜有声”。

(5)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学生个别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同时它还是检验集体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新型朗读。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朗读就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又引导它流向既定的目标,就能激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兴趣和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语言学概论》.

[2] 《朗读与朗读教学》.

[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关于社区警务的一点思考

摘 要:社区警务又称为问题导向警务,是当代西方警务革命的核心。从揭示社区警务与警察公共关系在理论层面、战略层面、实际操作层面的对比入手,阐述开展社区警务的现实意义。其次,从中西社区警务内容方面作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根据归纳出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社区警务的途径。

1 社区警务与警察公共关系

社区警务在西方警学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学科,而运用公共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实质就是警察公共关系在基层警务的具体应用。

西方的社区警务不是简单地指一定区域内的警察工作,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即是一种警务理论,又是一种警务战略,同时又是指警察在社区的工作。(1)在理论层面,社区警务理论是在借鉴和吸纳系统科学、犯罪学、社会管理学、信息学等理论学科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社区各类机构与团体在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抑制社区成员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以稳定社区的秩序,保持社区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警察在社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社区工作最大程度地体现警察的职能与价值,最终达到减少犯罪、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种警务理论。(2)在警务发展战略层面,社区警务强调遏制犯罪的战略立足点不是打击,而是构筑一种有效的防控机制。其内涵包括:①减少犯罪是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②警察不是遏制犯罪的唯一力量,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形成全民皆警的新格局才是根本途径;③强调把警察工作重心移到案发前,在广泛发动公众的基础上,以防为主,先发制人。(3)在操作层面,社区警务是指通过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建立紧密的联系,以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2 中西方社区警务内容比较

2.1 西方社区警务的内容

西方社区警务的内容,一般认为由四个部分组成。①在社区组织开展预防犯罪的工作;②开展社区巡逻,大多恢复步行巡逻的机制,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社区居民;③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④建立社区反馈机制,使警方可以直接从社区获得犯罪信息。

西方社区警务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警方——社区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一般由社区警察、教会、学校及其他社区组织代表共同组成,其主要内容是对社区存在的犯罪与治安问题进行调查;将调查的情况反馈给警方,并向社区公众公布,与警方共同制定应对方案。

(2)推行邻里守望、校园守望、旅馆守望、商业区守望等社区联防活动,构筑社会治安防范网络。警方负责划分邻里联防的区域范围,召集有关会议,帮助推选居民代表及邻里联防的负责人。同时,在街道、路口、马路两旁和居民楼墙上设置或张贴邻里联防的标志图案,以威慑罪犯。社区警察还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3)标刻贵重财产。即督促所有居民,将私人贵重物品刻上标志(物主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或进行拍照,一旦物品被盗,比较容易进行追查,也使盗窃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4)成立被害人救援中心。如强奸救助中心、虐待儿童安慰热线、老人帮助中心、警察咨询服务电话等,这些组织是由警察牵头,与社区公众志愿者共同组建。

(5)创办社区刊物、发放宣传手册。通过这种方法向社区公众通报治安情况,教授防范知识等,有的还开设预防犯罪课程使居民获得安全信息。譬如在家时遇到入侵住宅的可疑分子或夜间外出时遇到袭击者该采取何种措施、面对直接的暴力威胁应如何处置等。

(6)进行青少年教育和保护。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法制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开展“校访计划”,

“儿童安全庇护所”,有的国家还为儿童提供预防犯罪的玩具。

(7)犯罪报告训练。即发动社区公众使用有效的方式报案,使居民成为警察的耳目。警方告知居民注意发现可疑的人、可疑活动、可疑车辆或其他可疑目标。培训公民通过恰当的描述做出准确的报告。此外,警察还告诉居民如何区分紧急情况和非紧急情况,如何报警等,以便警察快速做出反应。

2.2 我国社区警务的内容

①人口管理工作,包括对常住人口、寄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管理,入境人员和公民因私出境管理,户口和身份证管理等;②治安管理工作,包括公共场所管理、特种行业管理、枪支、弹药和爆炸、危险物品管理、调处治安纠纷、查处治安案件等;③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推行物防技防硬件建设、防火防灾工作等;④发现和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的工作,包括协助侦破发生在本警务区的刑事案件、排查线索、抓逃犯等;⑤群众工作,包括保证每周30小时在警务区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助残扶困;⑥接处警工作,包括接受110指令和接受群众举报的处警。

3 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优势和不足

3.1 我国社区警务的优势

(1)拥有一支专职的社区警力。在我国,依城市街道、农村乡镇设立的派出所以及设在铁路、交通、民航、林业等系统的专门派出所是从事社区警务的专门机构,责任区民警则是社区警务的主体,将派出所辖区按人口数量和治安复杂程度分为若干社区,由外勤民警分块承包每一小块责任区的群众工作和管理防范工作,这是当前我国社区警务的基本运作方式。

(2)严密的人口管理。人口管理是我国社区警务的又一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安机关依托户籍制度实现了严密的人口管理,针对人口流动的新的社会形势,我国公安机关又提出建立一警一区责任制的派出所工作新思路。通过严格的责任制,使人口管理这一中国社区警务的有效手段重新焕发出活力。

(3)强有力的社会基层组织。遍及城乡的社区警务室是人民警察联系和依靠群众的桥梁,它使“依靠社会公众遏制”犯罪这一社区警务的原则有了具体的实现形式。

3.2 我国社区警务的不足

(1)服务助民的工作开展不够。

西方的社区警务工作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服务的内容,这与我国公安机关提倡的为民服务极为相似,但其不是把这些工作作为“目的”、“宗旨”,而是作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与之相比,我国社区警务的工作要比西方宽泛得多,一名责任区民警同时承担着打击和防范的双重职能,尤其是110快速反应机制推行以来,基层派出所承担了较多的接处警、快速反应工作,社区工作、服务助民工作有所削弱。特别是在外来人口管理方面,面对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后给城市治安管理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多采取控制性的管理措施,把外来人口置于管理的对立面,为外来人口提供服务的工作没有完全展开。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派出所服务助民工作占全部工作量的25%,而欧美警察占36%,二者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

(2)与社区公众的交流互动不够。

社区的警察公共关系是社区警察与公众相互作用的过程。警察与社区公众有共同的利益需要,即维护公共安全的需求。基于这一共同的认识,警察应尽可能地通过警务活动和社区公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警方与社区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把警务工作变成社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社区公众参与警察的工作。西方的社区警务十分重视警察与社区公众的互动关系,并通过诸如犯罪报告训练等方法推动公众的参与。而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在这方面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民警在工作中将个人作为主体,单向宣传的工作做得多,群众意见听得少,缺乏与群众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意识,使很多发动群众的工作流于形式。

(3)社区警务的手段一般化。

目前,我国基层民警的工作大多沿用一些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中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和大胆的创新。现代公共关系手段发展日新月异,广大公安民警应该很好地进行研究和借鉴,以期把工作基础筑牢、把基层工作做好。

4 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社区警务的途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应该看到,社区警务战略是一个国际趋势,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警务方式,各级公安机关应提高对开展社区警务战略的认识,彻底转变以打为主的观念,真正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战略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和巩固我国独具特色的社区警务发展战略。

(2)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是社区警务的基本目标趋向,也是社区警务发挥威力的源泉所在。警力不可能无限增长,即使在现有条件下,警力增长的比例也永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比例。我们应该吸取西方20世纪60年代警务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警力的增长、装备的现代化不是社会治安治理的根本,根本在于发挥公众的力量,营造全民皆警的氛围。因此,广大基层派出所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调整警力部署,让民警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在群众工作上,应鼓励责任区民警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工作,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社区工作方法,不断丰富我国社区警务的内涵。

(3)在保护与服务中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安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长期以来,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流动人日给城市带来的冲击、压力强调多,而就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社会对流动人口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考虑较少。在具体管理中有重限制、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尤其是一些地区对流动人口采取一种歧视态度,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来管理流动人口,重“堵”不重“疏”,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对社区警务理论的背离。我们不能将社区警务理论片面地理解为常住人口的社区警务,而应将其置于全社会的大背景下,常住人口居住的区域是社区,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也是社区,警务管理思想和实践是一致的。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公安机关是主力军,但必须取得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具体工作最终要落实到街道社区和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管理的核心精神应该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中实现管理。发动流动人口、依靠流动人口,唤醒它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律,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4)发挥社区警务方式对警务活动的监督作用。社区警务双向互动式的警务机制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公安机关应该注重并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社区公众评价派出所和民警的工作制度,并将结果与派出所和民警的考核挂钩。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激发民警从事社区警务的热情,督促社区警务各项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应建立派出所与社区的定期对话制度,让社区单位、群众包括外来人口对派出所工作公开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将这一制度规范化。这不仅有利于监督,同时也是警民协商、共建社区文明、安全的好路子。

参考文献

〔1〕王大伟.中西警务改革比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美)艾瑞克·亚威包姆等著,赵连荣等译.如何推进公共关系〔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3〕徐美恒.公共关系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4〕熊一新.中外社区警务之比较〔J〕.公安大学学报,1999,(77).

〔5〕曹随,陆奇主编.政府机关形象设计与形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三篇: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环境强市、项目立市”战略的驱动下,我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变大了,路网贯通了,“龙须沟”消失了,夜晚的街道变亮了,这些都为我们每个市民所共知、称道。然而当我们漫步在城市街道上,为这个城市的变化欢呼赞叹之余,总感到有些美

中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主城区的道路大都是一个面孔,道路窄而弯曲,建筑物风格不一,缺少自成一体,有独特风格的街景,给人的感觉是“乱”。

2、夜晚的市区冷清,缺少城市的应有的“繁荣”。

3、有些道路两侧的绿化未精心设计,缺乏美感。

4、一些地段霓虹灯的点缀效果不佳。象明珠广场,那么大一个广场,清一色的节能灯,晚上看上去给人一种阴森、凄凉的感觉,灯光色彩搭配欠佳。

鉴于历史原因,城区的改造能有今天的面貌,已实属不易,随着城区的日益扩大,如何使城市更加“靓丽”,作为参与城市建设的一分子,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城市要“靓”起来,需要大手笔的建设,而一切建设行为都离不开规划的控制指导。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是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规划的宏观控制方面要作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编制的起点要高,标准要高。

二、加快城市规划立法步伐。对规划好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风格、功能分区、发展布局、道路绿化、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一经确定,就要以法的形式固定,避免出现长官意识等随意篡改、变更规划,使规划失控的局面。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城市规划权威,严格实施城市规划。海门市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做法是:

1、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任副主任,及时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矛盾,确保规划的实施。

2、成立规划咨询委员会。聘请专家、教授等资深规划人员担任顾问,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城市建设“打草稿”。

四、加大规划的宣传。对一些路段或地段的规划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大众的评议。规划的远见卓识只有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了解,才能消除非议,减少群众对规划的无理指责,从而获取群众的广泛支持。

在详细规划的实施上,

1、处理好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的关系。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建设目标要相对集中。根据长远规划控制的目标,确定近期的实施目标。

2、城区变大了,要在腾挪空间大的地方建起城市的新亮点,可建一两座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树造城市的品牌。上海陆家咀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典范。老城区改造可适当缓一缓。老城区目前建筑密度很大,改造很难,改造工作是麻子搽粉,花费大,效果差。

3、对道路两侧的建设项目,临街建筑要控制建筑规模,占线力求长,鼓励联建,从而集结财力,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形成整体。注重整条街、整条路的景观设计,要有特点,有风格,在品位、档次上多做文章,不能象堆积木一样,机械拼装。

4、园林绿化不能简单地布置,要精心设计,注重效果,不求高档,但要力求大气、造型美,多搞一些花木拼盘,不搞天女散花。

5、处理好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控制零星开发和隐性开发,这种短期行为,多半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往往配套设施跟不上,物业管理跟不上,最终成为政府城市管理的负担。开发要相对集中,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垄断土地,控制土地的投放量,才能使土地更大幅度地增值,才能大量聚积财力,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6、城郊结合部的地段要加强管理。到过扬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发现:城区私人建房(农房)随处可见,农民建房一度是扬中的风景线,但发展到目前,未能打破村组界限,居民点太多,太散。在局部地区,破旧的农民住宅与现代化的公共建筑相互交织,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极大地损害了市容市貌,也制约了城市再发展的空间。为此,市委、市政府应对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建房实施冻结,要根据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将城区农房逐步安排到主城区以外,改变我市城区城乡结合、土洋结合的不合理现象。

7、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决策是英明的。经济繁荣了,政府才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描绘新蓝图,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层面上的建设活动才能丰富多彩;工业发展了,才能促进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变,个人收入也才会增长,才能拉动消费市场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为城市聚集人气,城市也才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一孔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关于我校实验教学的一点思考

马关县浪桥中学

刘兴林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普及实验教学,抓好实验教学。我校的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已取得较大成果。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现对我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一点看法与思考。

一、我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校的实验教学起步很晚,仍处于相对落后和闭塞的状态,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探讨,需要大家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心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现在的理、化、生等科目的专任教师,基本上是中师毕业在小学任教,后参加函授学习,取得专科文凭而调入中学任教的,大家都没受过专业的实验教学训练,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够深,教学中没有多少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和技巧,对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心中没底,做起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连自己在做什么都搞不清楚,更别说指导学生搞好实验了。实验教学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也不是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做复杂的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创设情景、巩固“双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严谨而科学的治学精神;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知识深化。

2.演示教具可见度不高

我校的实验器材,主体上是九四年世行贷款项目所配发,属Ⅲ类配备,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所配仪器数量少、差缺大,一些应有的常用仪器没有配齐,许多演示内容只能使用规格小、可见度低的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器材,距离稍远便看不甚清,严重影响了演示的效果,限制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 1现力极为丰富的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课件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规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守纪律的优良品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组装调试性实验、练习使用性实验等五类。

(二)把握实验教学的任务

在各门自然学科中,科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认识自然、发现规律,证实相关的理论或猜想,而实验教学的目的则是创设情景、启迪思维;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习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主动获取和巩固科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句话: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实验能力、发展科学素养、促进知识深化。

(三)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搞好学习、提高效益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将使人对周围的一切变化更加敏锐,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刻理解和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

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如: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讲影子的形成时,教师应尽量唤起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注意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在晴天或灯光下可以看到影子,但一定是在不透明物体背光一侧,如果介质是透明的,则物体背后没有影子,如果任意方向都有均匀光照,则影子也不出现。因此,要想消除影子,可在各个角度、各个方向加上均匀光照。一般情况下教室的前后左右均有日光灯,在这样的教室里基本上看不到影子,这就是无影灯的道理,同时影子的形成也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再如滚摆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明白观察的对象是滚摆的运动变化,观察的目的是弄清在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演示过程应让学生着重注意滚摆的高度变化及速度变化:放手后滚摆旋转着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一种能量,滚摆下旋的速度越来越大,表明它的动能在增加;高度越来越小,表明它的重力势能在减小,说明下旋过程是滚摆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它的动能,相反

- 3

言简练有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切不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演示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抓好抓实,方可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探索并抓好学生分组实验

我校的学生分组实验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前我们对分组实验的手段、模式、技巧等相关内容相当陌生,要想抓好分组实验,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凭着大家的热情和闯劲,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抓好分组实验,必须做好几件事:

1.实验室的布置

实验室布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态度,影响着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的实验室必须创设一种严肃、认真、科学、肃穆的教学气氛,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让他们形成严谨治学、手脑并用的实验态度,让人一进入实验室便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亵渎的感觉。实验室的布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使其尽量符合当地条件和本校实际。在布置实验室时,以下内容不应该缺少:该上墙的七种规章制度、科学家画像、标语等,在实验室的前后墙上可以布置以下四条标语:“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

2.实验习惯的形成

实验习惯是搞好实验的基础,必须抓好抓实。由于我乡地处偏偏、信息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保守落后,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形式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发展仍处于艰难的境地,仍有大片的空白尚待开垦和填补,尚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实验教学的开展很是参差不齐,条件较好而教师又比较负责任的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相应会好一些,从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会具备一定的实验素质,而条件较差教师又不负责任的学校,学生几乎没见过或使用过基本的常用的仪器,甚至连实验都没做过,更谈不上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习惯的形成,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我校实验教学的阻力和困难,这也是我校实验教学比较棘手的一面。因此,为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各校点、各科任教师都应该负起责任,抓好实验教学,特别是各校实验员更应该切实负起责任,督促、指导并落实本校的实验教学,从第一节实验课开始,便要认真抓好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习惯的养成两大环节,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验室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保证实验室良好的实验纪律:“进入实验室后按编组就位,未

- 5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避免师忙生闲或生忙师闲,更要避免学生乱。教学中师忙生闲的主要原因是准备工作没做好,教师没有布置好学生的预习,或对学生的预习检查落实不到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弄清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不知道本次实验到底要做什么?需用测量什么量?验证什么结论?该用哪个公式等,由于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该做什么,因而显得“闲”,而“生忙师闲”则是教师的问题了,要么是教师没有充分的准备,连自己也稀里糊涂,要么就是责任心不强,不把实验当回事,这两种情况都不好,必须设法克服。

上好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要比上好一节普通的课要多。然而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供有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小实验和科技小制作,它是中学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和小制作,它们大都简单、易做,只需收集一些废旧物品、边角材料等经过简单加工就能完成。因此,这些小实验、小制作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实验的实践操作中,参与到科学实验的研究探索中,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即“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在课外实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启发兴趣、创造条件;组织活动、汇报交流;引导研讨、深入学习等方面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实验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到上上下下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需要大家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第五篇:关于值日生工作的一点思考

李丽娟

一直以来,我们都一直在尝试通过“小老师”、“小明星”、“值日生”等方式来培养班级幼儿的常规,但因随意性较大、坚持性不够,效果不甚理想。自4月份以来,我们正式展开了幼儿的值日生工作,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本班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一、鲜明的“值日生”工作标志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

值日生工作牌是值日生身份的象征,他在赋予幼儿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示幼儿自我约束,学会克制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小缺点。

当值日生工作正式开展的第一天,获得第一次机会的四名幼儿显得异常兴奋。“婆婆,明天我是值日生哦,8点钟就要入园了,你要早点叫醒我哈,值日生可不能迟到!”清清异常兴奋地对前来接她的婆婆说道,同时还故意向大伙扬了扬佩戴了“值日生”标志的手臂。“你8点20上学有时都迟到,8点怎么来的了哦,恐怕……”婆婆故意逗她道。“不会的,真的,明天闹钟一响我就起床,绝对不骗你!”果然,清清第二天8点前就入园了,而且早上起床不哭也不闹了,最近也几乎能保证每天在8点20前入园,不再迟到了。

值日生工作牌随时提醒小朋友的值日生身份,激励幼儿在各方面争取做的最好。棋棋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就是进餐比较慢,正式当值日生的当天,他吃的很努力,他说:“我是值日生,我还要帮助小朋友检查漱口擦嘴的嘛!”

二 、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增强了。

值日生的职责让幼儿明白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因为自己也曾这样检查别人。宸宸经常在起床的时候忘记戴眼镜,当值日生的那天,我让他在小朋友起床整理后检查小朋友的抽屉,看是否有幼儿落下的物品,他检查得很认真仔细,他发现豪豪的围巾和帽子还在抽屉,琦琦的毛线背心没有装在书包里,看着他收获的一大堆“战利品”,我对全班小朋友说:“瞧,我们班有多少小马虎啊!”“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再拿走围巾和帽子的!”不待豪豪和琦琦解释完毕,宸宸说:“老师不是说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好啊!你们忘记了吗?”就是啊,希望小朋友们每天起床后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抽屉,看看有没有眼镜、衣服什么落下,后来,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宸宸再也没有忘记戴眼镜了。

三、 通过近一个月的值日生的活动,班级幼儿的常规有了一定的进步。

1.迟到的幼儿少了,在8点20前入园的幼儿能达到90%左右,。 2.便池的异味少了,因为值日生会提醒小朋友便后洗手冲便池。洗手也不会因为小朋友漱口的饭渣而堵塞了。

3.排队外出前“小西瓜”露在外面的小朋友少了,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在出来之前请老师与同伴检查。 4.排队的时候,老师的嗓子可以降八度了,值日生会及时去提醒未排队或为排队的同伴归队。

5.丢三落四的现象有所减少,衣服、鞋袜、围巾、帽子、玩具随时提醒归位、整理,上课说话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在开展值日生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调整自己的方式,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在行为习惯常规习惯养成方面获得进步!

上一篇:关于春节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关于诚信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