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2023-01-23

乌兰察布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无霜期短的气候条件, 使传统农牧业与现代设施农牧业形成了强烈对比。近年来, 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在全市农业总产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气候条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利的气候条件会导致设施农业减产减收甚至绝收[1]。

根据乌兰察布市11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历史资料, 结合气候特点, 对本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在计算气候值时, 按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规定[2], 使用1971-2010年作为基本统计时段。

1 设施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1.1 极端最低气温

极端气温是从乌兰察布市11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历史资料中筛选出各月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其发生频率是用来衡量设施农业风险概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统计, 乌兰察布市日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四子王旗, 为-39.0℃ (1971年1月21日) , 月际变化以1月和12月最低, 2月和11月次之。在统计的40 a中≤-3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2月, 发生频率为4%;≤-30℃极端最低气温发生频率为27%。

1.2 极端最高气温

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丰镇市, 为36.5℃ (1971年7月19日) , 6月和7月出现最多, 其次是8月和5月。乌兰察布市≥35℃极端最高气温发生频率为4%。

1.3 大风与沙尘暴

乌兰察布市大风日数在10~70 d, 大风日数最多年出现在商都为121 d。大于等于8级以上的年大风日数北部最多, 南部地区大风日数偏少。后山大部地区年大风日数在60 d以上, 边境地区达80 d以上, 只有察右中旗和四子王旗的部分地区为40~45 d;前山年大风日数基本在30d以下, 最少的凉城县为11 d, 只有集宁区和兴和县的部分地区在40~50 d。

风灾以春季和初夏最为严重。统计1949-2000年50 a中发生风灾和重风灾的频率为27%。

年沙暴 (大风吹起沙尘使能见度小于1 000 m) 分布在后山的土牧尔台-乌兰花一带, 为乌兰察布市多沙暴中心, 年沙暴日数达10~14 d;化德、商都、兴和等东部旗县, 在5~10 d;乌兰察布市其余地区都在5 d以下。

1.4 霜冻

霜冻是指在1 a的温暖时期里, 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霜冻对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的影响比较大。

乌兰察布市终霜日期的80%保证率平均为5月30日, 最晚卓资为6月10日, 最早凉城为5月20日, 其余地区为5月23日-6月1日。初霜日期的80%保证率全市平均为9月5日, 中旗、后旗、卓资最早为8月24-29日, 凉城、丰镇最晚为9月13-15日, 其他地区为9月4-7日。无霜期的80%保证率平均为97 d, 大部地区在72~115 d, 比平均日数少5~10 d。

根据统计分析, 乌兰察布市出现霜冻灾害机率为43%, 平均两年一遇。出现春霜冻灾害机率约21%, 平均约五年一遇;出现秋霜冻灾害机率约为29%, 平均三年一遇;春秋同时出现霜冻灾害机率约为8%, 平均约十年一遇。

1.5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影响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 乌兰察布市出现的低温冷害以晴冷型或持续低温型为主, 一般发生在春秋季。低温冷害对设施农业的影响程度, 与外界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但致灾程度与棚内温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有时外界温度达到致灾程度而棚内作物却不一定受灾。

根据统计分析乌兰察布市低温冷害出现频率为31%, 其中, 春季低温冷害出现频率为19%, 夏季低温冷害出现频率为9%, 冬季低温冷害出现频率为9%。

1.6 雹灾

冰雹是乌兰察布市夏秋季节设施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乌兰察布市的冰雹多发生在大青山区中南部和尾端分裂带上, 形成横“T”型, 即“┤”型多雹带, 以卓资、集宁为一横轴线, 并由此轴向南北递减, 以化德, 兴和为一纵轴线, 并以此轴向两侧递减。

乌兰察布市冰雹大多出现在3月中旬-11月上旬, 以5-9月最多, 7-8月成灾最重。降雹主要集中在12:0018:00, 占总数的79%, 降雹时间一般很短, 一次成灾范围也不大。

2 气象服务建议

根据以上设施农业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并结合乌兰察布市地理地势、气候特点等, 在综合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建议。

2.1 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

根据乌兰察布市设施农业种植类别及各类作物、蔬菜等生长期、关键期对气象要素的不同要求, 提供长期、短期、临近预报及灾害性天气警报。

2.2 增设小气候观测站

根据设施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增建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以便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 及时根据天气预报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的判断。

2.3 建立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根据设施农业生产需要提供分类别、分时效的多种气象服务信息,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12121电话气象咨询、手机短信、网络、广播、报纸和电子显示屏等手段丰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2.4 开展“一县一品”特色服务

各旗县根据各自的设施农业生产特点, 建立具体的气象服务方案, 进行“一县一品”规划和技术推广。

摘要: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乌兰察布市传统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了强烈对比。通过对设施农业的气候条件分析, 提出气象服务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建议, 为提高设施农业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候条件,气象服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参考文献

[1] 李俊有, 王志春, 胡桂杰, 等.赤峰市设施农业气候风险区划[J].内蒙古气象, 2010, 191 (6) :47-49.

[2] 王翠花, 李雄, 繆启龙.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 2003, 23 (4) :441-447.

上一篇:论提高与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下一篇:简述中小学铜管乐队的组建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