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2022-09-10

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作出了新的部署和发展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建设法治政府这一重要内容发表了多次讲话,明确指出人民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带头严格贯彻实施法律的重要职能,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要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全面贯彻并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精神,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彰显我国社会的法治精神。

一、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

法治政府指的各级人民政府在行驶履行职责过程中,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从行政决策到行政执法及行政监督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法治化轨道,实现严格执法、全民守法,规范政府权力和职责,严格约束政府行为,不断提高我国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1]。

(一)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政府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健全职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宏观调控等职能,减少管制层面,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逐步完善共同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同时,还要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服务意识,通过强化服务监督、量化服务指标等多种途径来增强政府为人们服务的责任。为此,法治政府应该是职能科学政府,是服务政府,要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2]。

(二)法治政府是执法严明政府

公平、公正、客观的实施法律与宪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只有实现依法行政,才能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在限定的法律范围之内,才能督促政府更好的履行其职能。为此,执法严明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素,也是内在要求,如果无法真正的做到执法严明,何从谈起法治政府建设[3]。

(三)法治政府是守法诚信政府

守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诚信是获得人民群众信赖的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任何政府,如果连自身都无法遵从法律的话,自然无从谈起法治政府,同样,政府也要有诚信,对于所作出的决策和战略,不能随意的进行更改,出尔反尔,否则一旦失去诚信,就会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严重下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与纠纷。诚信守法是政府行使权力和进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政府行为必须具有透明性、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与善良性,所以,法治政府也应该是诚信守法政府[4]。

(四)法治政府是权责法定政府

过去,由于对政府的权力职责范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及严格的法律界定,

无法对政府部门职能间的权限及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与划分,致使出现了无限政府、全能政府、万能政府的现象出现,为此,权责法定化成为了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短板。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明确要求政府的权责要逐步实现法定化,权力与责任相互统一、相互统一,有权必有责。政府必须做到依法行使职权,做到不失职、不缺位、不越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我国迈向现代法治化国家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与标志,也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的近现代史,法治和人治是顺利实现现代国家的关键,只有运用法治,并有效的消除人治,才能顺利的进入现代国家。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先进,不仅需要体现在其综合经济实力、政治水平上的强大,还要体现在法治化水准与制度的优越性上。没有法治化,无法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无法实现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为此,法治政府的建设对于迈向现代化法治化国家具有重大及深远的意义。

(二)有利于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政府背后拥有的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建设法治政府的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我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保证宪法法律严格实施,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利益,确保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于重大改革都要有法有据,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凸显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矛盾之多、任务之艰巨、风险之大,这个时候,各级政府应积极的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去解决改革中所面临的难题,创造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坚持依法治国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法治保障。

(四)有利于维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在《决定》中强调,坚持法治建设必须以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要维护社会公平和人民利益,要让人民群众都能依法享有权利自由并承担应尽的责任义务。通过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依法享有权利、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有利于促进各种利益依法调解、各项社会事务依法管理。

三、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

(一)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是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前提,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服务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们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政府服务评价标准,正确的处理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始终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的接受人民群众的检查与监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使人民群众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法治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全面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保证法治政府的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需求。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法定职责“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各级政府事权法律化,自觉接受法律约束,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以高度主动性及责任感,全力以赴解决群众问题,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树立守规则、可信任的良好政府形象。

(三)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是我国政府运行行政权力的重要前提。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全面建成行政决策的科学论证、听证制度、评估制度,确保决策制度责任明确、过程公开、程序正当,坚决贯彻谁决策、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于决策严重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各类决策主体,必须严格追求其法律责任。

(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是提升政府行政执法的驱动力。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的不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的基本原则,严格规范各级政府执法行为,合理配置政府执法力量,有效提高政府执法效率。同时,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的有效机制,实现公安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检察机关信息资源共享。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完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科学设定各职能部门职责,建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监督的实效性。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切实提高审计机关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着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同志发表的这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法治政府,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性,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 郭学德.试论“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特征[J].理论前沿,2005,(15):19-20.

[2] 中国法制出版社.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3] 马友乐.法治政府: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依托[J].理论导刊,2017,(6):9-12.

[4] 张维.《纲要》实施元年法治政府建设提速[J].政府法制,2017,(4):4-5.

上一篇:浅谈施工新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