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2022-08-30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白马中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我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关怀下,克服了困难,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大胆探索,积极开展课改实验工作,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现就学校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符合新课程观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没有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改革实验将受到影响和阻碍。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构建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之更加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侧重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协作性的培养。

(二)重新修订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课后反思的具体要求。使备课更加贴近学生;讲课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体验;作业布置与批改更凸显梯度与自主性,真正达到了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

(三)对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奖励方案,教师考核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使之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硬制度,促进教师新课程实施的全程提升。

(四)完善教研组活动管理方案,增强了教师教研活动的主动性,民主性、针对性、规范性,形成了教研组自我管理、自主教研的浓厚课程改革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关心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制度下面人人平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励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深化校本研修,是重构学校文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成长,优化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由青年教师提供一节优质课供全校教师研讨,教师全程自觉参与,乐意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

教研活动的主体,这个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出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师师互动的好势头,对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抓好常规教研制度,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随着新课程实施深入,我们将面临更为复杂与深层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促进了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3、提倡新的备课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改革了传统教师备课方式。课程改革的深入改变了教师的备课理念。教师备课不再一味的模仿教参,而是教参与学生相联系,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突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课改精神

经过新课改实践我校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讨论热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尝试、创新、发展的过程,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已经阻碍不了课改发展。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课改取得了一定进展,“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已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与教师心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学得轻松了,兴趣浓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更成为了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3、教师自觉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的课堂活动,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规范者的转换。机械训练灌输少了,设计活动多了;讽刺挖苦的少了,引导鼓励、相互评价的话语多了;简单的对错评价少了,学生主动质疑发问的多了。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改革评价制度,推进新课改发展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我校将“评价”改革贯穿于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注重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课堂评价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生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入,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倡导实施多元评价模式。

A、评价目标全面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采取了多元评价模式,把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建立信心。评价目标的全面化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B、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在课改实验中我校教师改变了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了反思意识,培养了健康的心理。

C、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如在评价学生知识与智力时,采用笔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常用课上的随机演示;评价操作技能,宜用课上操作实践;评价情感与态度,则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与学生间交往记录。这些平时的评价采用班级墙上专栏形式随时展出,极大的激励了学生进步。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 评价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尤其是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时,即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课程评价: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由教导处组织进行学生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逐步形成了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生机勃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直视课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突破的策略与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我校新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云中学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

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2003年秋,我校七年级进入新课程。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它牵动着基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纵向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横向看涉及到千家万户,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学校两年来的课改实验,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上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目标,理清了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课改之路。

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我校除参加进修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因为我校规模小,部分教师身兼多职,集中学习对教学冲击很大,只有采取自学的方式,为防止自学走过场。我们课改领导小组规定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题纲、整理下发80道走进新课程试题供教师学习,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在自学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若干次辅导,先后对“课改的必要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担任课改任务的教师制定自己的课改计划,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研讨,没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特别是在练习的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兵练兵”的训练方法,好带差,学生之间互相训练,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时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乡土文学的开发与学习,学生收集民间故事、英雄事迹、谚语、俗语、成语、笑话、家乡致富经验等丰富语文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英语课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大胆的采用了“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口语开始进行说的训练,从日常用语打招呼开始,以小学生口语速成(六本书)为训练内容,利用课前5分钟、晨会10分钟进行夸张的口型训练、加上手势、动作、学生兴趣实足,课堂上再结合湖南版教材学习效果非常明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胡井云的英语成绩七校联考第一。这种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特点,采取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谁走进学校都会感到,领导研究课改、教师谈论课改、学生参与课改、家长支持课改的浓厚氛围。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七年级语文的作文教学,老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景色,冬天的景色、带领学生亲自放风筝、把学生带到家里让学生动手做苜蓿柿子,然后品尝,观察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眼观之、以耳闻之、以鼻嗅之、以身触之、更要以心思之,产生联想

,这样写出的作文既丰富又精彩,富有真情实感。数学课,老师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三棱锥等实物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总结出概念,再让学生到前面闭上眼睛用手摸之,通过感觉说出是哪一种立方体,最后让学生不看实物画出立方体,再组合成美丽的图案。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就非常好了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3)、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学习。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想象,创新的潜能就能被开发出来。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各方面条件都较差,特别是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制订五种评价办法。

(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

(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

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开放性评价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

(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研活动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校举行了骨干教师引路课,教学能手、新秀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课程校级样板课、标兵课,说课竞赛,通识理论知识大赛等活动。为打造我校品牌教师、品牌课堂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2003年东辽县举办的“我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活动中,我校物理教师高思龙做观摩课《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在东辽县举行的通识理论知识大赛中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同时我校承担的两项市级课题:苏仲霞的化学科《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胡井云、李宝红的英语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已于2005年结题。并受到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评价。教科研活动为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引领着广大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学校、教师们更注重了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5、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6、由于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教育经费的不足,农村中学因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的开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现确实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小学生也能真正享受新课改的益处。

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锻炼教师,正逐步建立起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增加了,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虽然步履维艰,但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探索、尝试、提高,以跟上新形势下的新课改步伐,使学校充满着课改所能体现出的勃勃生机。让新课程改革的种子在肥沃的田野上升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2005年7月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学习总结

本次学习从7月25日至8月7日,其中7月

26、27两天是参加《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7月28至8月6日是参加《教育部XX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专家团队答疑工作》。下面我详细汇报一下。

在《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收获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总结:“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数学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数学本质。”新课程的主持人刘坚、王尚志、张饴慈、张思明等都做了报告;6个先进学校的代表做了发言。共有大约150名专家、老师出席活动,还有数学通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媒体参加。虽然新课改没有实质性与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经有很多学校抓住机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次新课改决心很大、极为坚决,不积极推进新课改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XX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10天中,主要是以课程专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业、上午学术报告、穿插小组座谈研讨、晚上学术沙龙等活动。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概括:“把数学教的更简单。”“把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问题’对数学课堂太重要了。“‘图对于数学太重要了。”“学会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阅读’的培养。”“三维生态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活动经验。”“区域教研。”“作业评价---学生批作业。”“双向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的理念先进,大多有突出的教学成果,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新课改先进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全国取得成果的学校已经很多,他们已经成为领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听他们的老师讲座。与我同去的青岛二中的朱军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学校的关注,因为他们青岛二中在课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岛二中,南有深圳中学。”本来自己带了一些教学上的东西,可是听完人家的报告后就不敢拿出来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谈的都是教育教学,高考根本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我在教学方面有些东西,听完别人的报告后觉得很不成熟也没有敢拿出来。不过,在最后一次研讨时,我利用讨论高考题好坏的机会做了一个主题发言,算是对学校有一点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个人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1,为甚麽不是数学教学呢?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不只是教数学,他也是老师也要育人!为甚麽我们老师抓学生越来越近、成绩越来越高,可是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呢?这一点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与做法,但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此事!

2,我们为甚麽没有名师、名师工作室呢?我们拥有“打不垮的数学老师”可是却没有有特色教学经验与成果,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却得不到全国先进学校的认可,我们有各种形式的个人教学与集体备课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即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的,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数学组的强大离不开水平的老师?高水平的数学老师也只会诞生在优秀的数学组内?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我们在繁忙那个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学习呢?

3,这一次学习了很多经验。可我想是不是可以照搬某一种模式(如:杜郎口?)?如果各学一点会不会成为“四不像”?如果彷徨等待会不会成为“教育的罪人”?我们的现实情况允许我们迈多大的步子?举个例子:学案没有被证明是一定更有效地教学载体,也没有被证明是唯一载体,我们是不是坚决做下去?(青岛二中已经淡化了)。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载体?如果老师们各用个的载体会不会很难控制整体水平的提升?

4,我们如何将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我们敢不敢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授课?(如选修课敢不敢开齐?数学建模等能不能开展?等等)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问题”。“问题”成为本次学习给我最深印象的词。如何创设有效数学的问题情景?(即数学背景。体现数学价值,抓住学生的心。)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已经成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骨架”,他们都需要有效地“问题”。但是我们的老师目前基本没有主动制造有效“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我觉得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自己喜欢编题,可是张思明博士一模型连问编十几问是我极为震撼!

2,“教师与问题”。我们没有形成有突出特色及成绩的数学教学模式,可是我们不乏优秀的老师。如何整合我们的教师资源?如何使得教师个体与数学组整体相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妨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充分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在教学上重点先进行“问题”意识上突破。我觉得我们老师“问题”意识的提高后,制造“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了!为甚麽我们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因为我们老师就提不出问题!我们一节课平铺直叙的听课的数学老师都想睡!举例:江苏南通的葛老师某节课的问题情境“周杰伦的专辑。。。。。”,学生怎能睡着呢?城阳的柳美欣老师课堂用“西瓜图片”引入,课堂怎会无味呢?也许提出一个问题不用一分钟,可是制造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超过一分钟的时间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问题。。。。。。课堂结束学生有了更过的问题”这是好课堂!

3,“课堂观察”。这一点我是内心反对的,因为我教学就很随意,我不喜欢没有创造力与个性的课堂。但是,东北师大与青岛二中的老师都认为其操作合理的话会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帮助很大,我的理解就是至少参加比赛容易获奖!至于如何课堂观察?是不是连学生笑了几次都要记下来?。。。。。。我并没有成熟的办法。

4,如何找到我们的特色?数学组有语文组没有、我们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才能称之为特色。如果我们取得成果就可能获得国家级课题,至少对老师们来讲开国家级公开课及发表国家及论文的机会有了。这点我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有个“教学活动经验”好像目前国际上也在刚刚开始探索阶段,不知好不好研究?

由于接触到了全国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太多导致自己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来得及消化,因此今后还要不断的学习体会。由于对“问题”印象太深了,所以在总结里“问题”较多。很感谢庄老师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真的很有收获。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实现中国教育梦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十六字方针,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1、组织管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方案》,我校制定了《曹路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课题、有措施。

同时,坚持培训制度。鼓励教师撰写课改论文、教学随笔、心得体会和今后工作设想。

坚持新生家长会制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得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教学开放日制度,每学期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请家长来校听课评课,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

2、课程开发。我校在结合长期以来在学生中开展的每周诵读一首古诗的课外活动这一优良传统,以及学生爱好朗诵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校本课程“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体目标。我校教师精心选编了校本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包含《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180首(篇),按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排。低年级在地方课时,中高年级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审美情趣。

数学教研组尝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教学发展的后劲,开放搞活数学教学,举办各种数学竞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教学研究。我校从承担实施新课改以来,坚持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推门听课制度,改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

校本研究活动是最行之有效、最能体现我校研究特色的方式。我们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时,加强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绩纳入量化考核。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者予以鼓励。

同时,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教师勇于把自己的困惑“贡献”出来,积极创建新的教研模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取“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有机结合,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了条件和平台。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成为了校本教研的主体,养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提高,逐步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课改实验以来,我校向省市教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共2项,部分已成功结题并获奖。

为使校本教研制度化,并加强其对教学的促进和提高,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研活动为课改实验专门开辟时间,定专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形式。要求要求每位教师用《细则》来自检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使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都围绕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进行。学校组织定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全面安排、详细检查、严格要求、认真记录、及时反馈,优点在全校推广,不足限时整改,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学管理人员坚持听“推门课”、“跟踪课”、“比较课”,举办计划展评、教案展评、自制课件教具展评、优秀作业展览、学生古诗比赛、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抽查课堂教学、教案、作业等教学情况。

4、教学过程。课改实验以来,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开拓和利用各种资源,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具备能力,学会方法,养成习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重点。在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中,课堂教学是重点。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理念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即课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我们先从语文教学研讨课开始,学校一改过去教师自己从教材上选课,而是为每个年级指定一个专题。一二年级内容是口语交际课,三四年级是习作课,五六年级是阅读,课题由学校定,从课外选取。要求年级组内集体研究,实践新课标,注重教学实效。学校内部自评互评后推出几节课全校观摩,积极评课。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这样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之间,更关注了学生的感受,上完课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效果的测评反馈,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关注和研究。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适应变革,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教育思想得到重新建构。全体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能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面向全体,考虑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方法上,能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合理恰当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教学中还能注重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普遍获得成功体验。

5、评价考核。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理应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课标》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指出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指出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的转变。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认为:第一,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一切形式主义、杜绝照搬别人模式,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第二,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把教师的治学、教研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标准能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三,在评价方法和主体上,应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第四,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使考评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个性化、发展性、区别对待原则,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从不同角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除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外,我们大胆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学开放日”、学校网站相关栏目、期末告家长书、《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册》等形式实现对教学的全面评价;在评价中,不仅评价学习成绩,还通过考卷、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跟踪卡。通过评课、综合测评、业务考核同行评议等形式进行教师之间的评价;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6、学校与家长。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组织健全,工作有计划,活动有总结,家长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组织管理到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活动有序,工作措施得力,指导效果明显。深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7、存在问题 (1)、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老师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常常有“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怎么做”的感觉,“摸不着石头过河”。希望更多地得到研究者和专家的具体指导,少走一些弯路。

(2)、“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新课题,课程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办学条件的制约,独立开发困难大。设有社会实践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老年教师接受多媒体教学技能掌握不够熟练,课改制作难度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上,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学习体会,请各位领导以及同行多提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为把新课改实验推向更高、更深入的新阶段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新课程教学研讨交流材料

王典喜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我校几年来的课改实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贯彻“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多媒体运用为辅助手段”的办学原则;努力实现“学校环境优、教学质量优、学生素质优;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克服了许多困难,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目标,理清了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课改之路,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新课程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要赢得社会的认可,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理念,深入细致抓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校走上了长足发展的道路。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对课堂教学“全面性、主体性、活动性、实效性、科学性”的探究,营造了愉快、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亮点。

二、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培训,坚持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一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多级培训活动。抓好全员培训。以学科和新教材培训为抓手,以开展各学科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师实践新课标、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使用培训、电教设备操作培训、远程资源浏览使用等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二是发挥名师效应,开展教师结队子活动。扎实抓好“名师”工程,全力打造“品牌”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在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具有的研究、示范、引领作用。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新老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名师榜样示范作用下,学习有榜样,进步有方向,尽快成长成熟。三是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积极组织各种实验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树立示范,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力开展各个学科的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比、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等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建构校本教研平台,开创校本教研工作新局面。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没有教研,教学无活力;没有深入高质的教研,教学不可能发生深刻的质的飞跃。”因此,“根基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校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在我校被认定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以“古诗词诵读”活动为抓手,辐射各学科,引领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同时,努力创建一个让教师相互包容、合作,拓展专业发展视野,重新认识自我的平台,帮助教师提升学习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为了进一步丰富旺泉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领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建和谐人文校园环境,学校要开展了校园文化节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和熏陶,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学篮球社团活动总结下一篇:心理健康体会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