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

2024-05-08

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精选8篇)

篇1: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

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

1、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发展性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能够达到,但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状态。其次,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充当“指挥”和“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要角色,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养成敢说、爱说的良好习惯;并不断发展其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不衰。

2、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把“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由于小学英语的目标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认真备课,课上采取形式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每个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高密度、快节奏,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点”“面”关系,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发展和提高。

3、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关注情感、策略、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不批评、讽刺、挖苦不会的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上课时能够创设奖励激志,以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是一朵小红花鼓励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积极态度。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结合。除纸笔测验外,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评,注重口语测评。

篇2: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

---新课改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南宁市第四中学 linda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英语中的新词汇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在英语教学上,以前单一讲授句型语法的老教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新课改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近年来,教材所作的一系列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增多,阅读量加大;

二.教材所反映的内容更贴近英美国家的实际生活; 三.倡导“任务型”教学。

基础英语课程所作的层层探索与改革,重心落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活动体验,语言实践,参与合作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所谓任务型教学,通俗地说,就是用所学语言来“做事情”——完成一定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新课改促使教师动脑。1.认真备课,创设教学情景

要让一堂课丰富多彩,并能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需要创设大量的教学情景。教学情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英语语感,培养学生大致用英语去直接思维的能力。这是由于教学中所创造的情景是一种轻松愉快、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可消除外部精神压力所造成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自然地置身于情景中进行言语活动。这样,他们就可在英语文化环境里,利用已有知识,超出教室和课本上局限性的文字,从而达到掌握英语这个工具的目的。要创设这样的情景,就得在备课时大下功夫。

我现在担任八年级的英语教学,前面连续经历了几次教材更替:《新目标Go For It》、之前的JEFC,和现在正使用着的《New Standard English》。从JEFC到Go For it可谓是一次质的飞跃;从Go For It到New Standard,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强知识的深化。然而后者并非前者的延续,因此两者在衔接上出现多处“软肋”。大家感到束手无策的同时,我试着在教学过程中沿用Go For It的一些自感良好的方法,同时不断补充词汇和语言点,想尽办法来填平这条“鸿沟”。要想在单位时间内收取最大效益,势必得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教师勤动脑的好习惯由此形成了。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包括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点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Willis还区分了教学中常用的六类任务: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验和完成创造性任务。

在进行《New Standard English》(八上)Module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一名相貌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走到讲台前,请大家利用已学的有关体形、高矮的知识先给他做个描述。根据老师的指点逐个学会eye、ear、nose、mouth、head、hand等生词。然后一起对他的面部作特写: He has two big eyes.His mouth is not big.等。

你一言我一语,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随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描述你的一位同学,让其他人猜猜描述的是谁。因为这是他们朝夕相处的朋友,发言学生除了形容外貌,把他的性格特征、为人也能具体地描述出来。活动进展得很顺利,他们能从实际出发,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际,这正是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所要求的。

这样,我反复地斟酌修改教案,争取一种最贴近学生实际(一伸手就能触到的),最能为学生所接受(像每日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课前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无形之中也就练就了一套新的本领,一套能 2 从容面对现实,并迎难而上的本领。

2.就地取材,形象生动。

缜密的课前安排很重要,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发挥往往会让课堂更为出彩。我知道,盯着教案实施教学不仅会禁锢自己的头脑与手脚,同样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限制。“就地取材”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尤其在你“手无寸铁”,却要讲解比较抽象的语言点的时候。比如,八年级下Module 5 主要语法内容是含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我环顾四周,信手拈来,以班内一名个子瘦小的同学为例:Huangyang is thin。全班同学发出善意的笑声。这位男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但由于受到老师的关注,他表现得更为认真了。我接着问道:“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大家纷纷举手发言,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If he eats more food , he will be heavier.” “If he plays football , he will be fit.”

“If he takes some right medicine , he will be healthier.” 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原本死板枯燥的任务完成了,事实证明,“就地取材”,效果更佳。

二、新课改让学生动手。

在新目标教学时,我也常把一些教材中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例如设计身份证,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服装店销售广告以及电影海报等。学生们的认真态度真是让人惊讶。即便是平时英语成绩最不景气的,他制作的卡片绝对能让你刮目相看。完成后,来个评价;小组里互相改正文字错误,推荐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全班评比。把文字和图案相结合进行打分,胜出者取其十几份张贴在教室的后墙上供大家鉴赏。既是一篇篇效果极佳的作文,更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美术作品!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会视之为一种负担,他们兴致高涨,其乐无穷;老师呢,也发现了孩子们闪光的另一面!这套相当面生的教材,初学时几乎令师生们不知所措,而后来,大家都收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在动手中学到知识的乐趣。

其实,不管教材怎样改动,只要我们向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抛开埋怨彷徨,积极迎合适应,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我们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材换成外研社的《New Standard 》, 怎么办?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完 3 全不同于新目标,我又懵了!这套教材中,任务型提出得更为明确了。我又发动学生针对模块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制作有关太空之旅的海报,还有撰写为希望工程捐款呼吁的倡议书等。在他们的作品里,时时会冒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句子。如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中,有同学写道:“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I think it is time to work hard.I should speak English in class„„”行文中出现了少数几个错误,我却为他的第二句话“It is time to work hard.”大为赞赏。句型“It is time to do sth.”曾在去年教学中提到过,学生能积极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不正是件好事吗?再如,制作太空之旅的海报,有人写道:“It is a happy journey, but it is a bit expensive.”他在宣传人类梦想之余,还考虑了现实的经济问题,对此我也大大表扬了一番。我发现,学生们在致力于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时,无论有多忙多累,他们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近两年来,我已积攒了厚厚的几叠这些“任务”作品。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人成长袋。等有了新作品,就拿出以前的来比一比,评价自己是否有进步,进步是否明显。

《新标准》与《新目标》属两套完全不同的教材。基于年龄阶段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新标准教材提出了难度更大的任务。这与《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相符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改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标准》教材内容覆盖面很广,学生能从中汲取到很多有关世界文化的知识。在上Module 8 Unit 2之前,由于书本上呈现了几幅伦敦著名建筑的图片。为能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世界名城,作为本课内容的预习工作,我鼓励学生上网或借助图书馆有关资料,来查找伦敦眼、塔桥与大笨钟的信息。第二天,学生各拿自己准备着的材料一一讨论开了。原来,伦敦眼(London Eye)并不是一只眼睛,而是一座摩天轮;塔桥(Tower Bridge)的桥梁居然可以升起让下面的大船经过,两端的高塔现已改为博物馆;而作为伦敦标志性建筑的大笨钟(Big Ben),每个钟面有一辆双层巴士那么大,其指针竟然各长四米!„„同学们兴致勃勃,慷慨“献宝”。他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原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念,4 不只适用于生活,同样适用于学习啊。三.正确引导,师生互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规律,是我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得好:“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教学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样是教单词或语法,若着眼“教什么”,强调教会学生有关单词的音、形和义,讲清楚语法结构的有关用法和规则,要求学生的只是去记忆、复现这些内容。若着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有关词、结构的特点和规律,那么,首要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培养他们逐渐领会活的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智能。可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辨别力、判断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力,又是何等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这个理。新课改下,只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积极营造师生互动氛围,避免“纸上谈兵”,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活的语言。

1.引导学生“看”标题。

仅看懂标题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思考一番:为什么编者偏偏选中这个句子作标题?有何用意?例如《新标准》八下Module 2 Unit 1 以Can you tell me where you are from? 为题,它揭示了本模块的语法内容——宾语从句;Module3 Unit 1和 Unit 2 的标题分别为Remember to look out for the red light!与I remember sitting close to the radio.将这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remember后各跟了两种不同的动词形式,即to do 与doing。毫无疑问,本模块的语法自然是to do与doing形式作动词宾语的情况。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后,他们很快记住了各已学模块的主要语法内容。

2.引导学生“猜”词。

平时,我很少提倡使用词典,而是鼓励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或根据语段上下文进行推断或猜测。从简单的前后缀(例happy--unhappy;appear--disappear),到稍微的词形变换(例advice--advise;practice---practise),通过比较和联想,学生找到了一定的规律,要猜中每组词中后者的意义,已不是那么困难。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陌生的单词,学生不再急于去翻词典,而是细细推断,居然基 5 本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他们一天比一天地熟练与老到,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3.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这种在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不妨试试用于英语教学。在《新标准》教材中,较大篇幅的语段出现了不少。我们经常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同样重要。知识与能力是密切相连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手段,也互为目的,争取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文章主旨,然后在理解原文基础之上能就when, who, where, how, why五方面进行大致地复述,要完成这个任务,归纳各段大意无异于一种积极的前期准备,也为最终的中心思想(main idea)的提炼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受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有时学生的回答与我心中的“标准”可能相差甚远,他们的措辞也不一定准确规范,可是,这些都是应当受到包容的。倘若一味地叫学生停下来纠正语言错误,就会带来使这个学生永不开口的危险,甚至还会吓住班上其余学生。

4.引导学生作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可以把知识的零星碎片重新归整,它将为你的英语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新标准》八下Module 5 Unit 1的语段学习结束后,我请学生作个归纳:梳理重点词组和日常用语,分析本模块语法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是如何结合在语段中的。学生很快把它们依次找出,并及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记忆和巩固。对于其它模块的学习,我也尽量让学生自行动脑、动手,大胆“撒网捕鱼”。这个环节大约耗时五、六分钟,效果却很不一般!我深信,这样的训练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顺利完成我们的任务型教学。

感谢新课改,它令我眼界大开,充分领略到了担任英语教师的不易。可喜的是,在它的指引下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与收获,我期待在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并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篇3: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和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 我们应该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 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我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 尽快使他们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 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 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技巧, 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 课后还要与学生多接触, 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 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 (KE Morrow) 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动化为实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课前五分钟会话, 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例如一进入课堂教学我习惯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引出更多的对话,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 尽量坚持让学生进行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 到了高中仍然要坚持让学生继续做, 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

3. 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和排练, 然后再搬上课堂进行表演。

4. 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 如圣诞晚会。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5. 加强课后的落实工作, 尤其是对作业的核查。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预习能力, 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 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 自学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学生课外大量独立的阅读, 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人人购买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 让他们勤查字典。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上课时有目的地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 了解学生的需要, 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如圣诞晚会, 这样能极大地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多问为什么,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 让学生对教师课堂中讲述的内容, 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多问为什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使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回答和争论的问题, 并且多问一些为什么, 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教的过程是这样, 那么学生学的过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进行呢?当然可以。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或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出现时, 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也可以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提。课堂上的问题, 老师可以直接回答;作业本上的问题, 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回复;“留言板”上的问题, 教师可以到网上去回复。当然在回复时, 可以不予正面回答, 而是只给予一些提示, 让学生通过回复的提示, 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长此以往, 学生会养成一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个人的思维习惯得到培养, 思维品质得到提高。

六、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

所谓系统的学习, 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这里说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 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 使之成为知识链。要顾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渐提高。

篇4: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经验浅谈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方法

一、 前言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应该如何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浅谈一下。

二、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情感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有宽容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积极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强调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强调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才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良好的情感功能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最佳学习心理形成的基础,也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 全面做好初高中衔接与新课的导入

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在开新课之前,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搞好高初中之间的衔接,为高一英语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同时,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新课之前的导入环节也非常重要。比如说可以运用引人入胜的图片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故事题材课文的教学,利用教学挂图、借助投影或其它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

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 听力训练

听力和阅读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阅读时有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回头再读一遍。而听力则不能,一旦没有听懂要立刻放弃,准备下一道题,否则会影响对下一句甚至整段的理解。所以在听力教学时,应从长远出发,重视听力练习,保证合理的训练时间,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听前作好单词、词组等相应的铺垫,将整体泛听和重点难点句的反复细听结合,指导学生如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重视提高听力技巧的培养。

(二) 词汇教学

词汇包括音、形、义三个结构要素,在学生掌握了这三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呈现词汇的用法,如词汇的搭配、短语等。词汇呈现应采用直观性、情景性和趣味性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更多单词,老师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还可以依据词汇特点,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定量的词汇运用活动,巧妙地利用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设备来呈现词汇的意义。

(三) 语法讲解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语法讲解的观点。首先,教师要吃透学生应学习的语法项目,做到胸有成竹。笔者在语法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语法课的趣味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上语法课时,老师要尽可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生动有趣,要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2) 注重语法课的实践性。“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设置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

(3)注重语法课的互动性。要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原则。例如设计出一些能够使用这些词、词组、句子的具体场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会话、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要求,效果会更好。

(四) 阅读教学

首先,高中英语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上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一个“导”字作用,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思考,充分挖掘学生自学求知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从而对课文或语篇真正能达到理解和升华。其次,教师在整体阅读教学后,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全文巩固复习和操练,找出不足。

参考文献:

1. 俞虹.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2006(10).

2. 廖观涛.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读与写杂志,2008(3).

篇5:新课改经验总结报告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高川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组通过学习、摸索、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做以交流。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搞好新课改,教师理念必须转变。作为参加过市级新课改培训,作为学校新课改带头人的我和参加过区级新课改革培训的几位老师,结合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适时召开新课改教学研讨会,为其它年级教师做示范课,起到了新课改的引路作用。这样逐渐使全体教师树立了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价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们认识到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新课改,我们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价格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

通过新课改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5.新评价观念

通过新课改,我们逐渐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检测试卷做到两杜绝、五体现,即杜绝偏题、怪题,杜绝内容简单、罗列;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二.脚踏实地地进行新课改,使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飞越

1.课堂气氛活跃了,新课改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师上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课改的“新”字;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教室里笑声如潮,掌声如涛,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总结起来,新课改实施中经验有三:

1)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做法如下:

①营造创新氛围。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Unit 2 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 Topic 2 Do Not Be Late for Class Section C部分时,提出了“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我及时表扬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就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②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这些词中的“or”都是同一发音,他们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发同一个音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发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

④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固然可取,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是可望而可及的,就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力求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如我在教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学过程设计了“See the world”程序,我利用学生人手一份地理图册,呈现了各国的风情,让学生用英

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称并简单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达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样的效果,这不失为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2.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考试比较死板,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授课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只是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学,但通过新课改使课堂气氛变活了,知识难度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师生间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分析原因如下:

1)教材结构的变化是其一,新课标教材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把有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知识点,并在运用中掌握。

3)教师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①不怕出错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初中新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如果教师注意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很容易就能够使学生积极性高涨起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就要保护学生这种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积极性会慢慢下降,产生害羞心理,这种害羞心理的表现是不敢开口讲英语。教师应帮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进行自由表达的一种有效的准备。学生积累了一些英语材料后,在朗读这些文章时,可以细细品味文章,体味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尽量融入文章的意境中,体会文中的各种场景、各种角色。通过朗读还可以训练发音、帮助记忆。

③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进行口语表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一下,写出讲话提纲,比如可以把中心问题和关键词写出来,减轻记忆的负担;同时分析听者与自己的关系、角色、立场等等。此外还应对他们谈话的效果有一个初步的预测,如果出现交流障碍或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应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交流起来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和写作得以提高。

④加强固定表达方式的收集和整理。为了达到表达自如的目的,有必要指导学生借助一些固定短评、表达方式来流畅、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这些表达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交流场合进行适度恰当的表达,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自信度,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

⑤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 到活动中来。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沉默并不是金。因此,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个较为固定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与自己的伙伴经常随时随地自由交流彼此的兴趣、见闻、计划、幻想、意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一起做各种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

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有很多练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练习无需做太多物质上的准备,只要有兴致和时间,随时都可以做。如对话、做短报告、采访、讲故事、讲笑话、角色游戏、演短剧等等。

4)课堂活动的加强,使学生由课改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敢开口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课改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关键,为此,我们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①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从而扫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如:在一次听取新课改研讨课时,一位女教师的科学风趣的导入不失为教师启动的一个典范:当这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微笑着问候大家:“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I’m Father Christmas!”一位男孩勇敢地站起来问:“I hear Father Christmas was an old man, Am I right?”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有说不完的话,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并为新课程教学的“交流—互动”作了铺垫。

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课程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关,层层深入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为此,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自学要求:

A.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and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B.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C.Put up some questions by oneself.D.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③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发展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励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机会,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各小组长再将各自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 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讨论内容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文内容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

④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各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组际交流活动,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可以先让在讨论过程中表现比较成熟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其它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各组再提出各组的疑难问题,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所授知识,突出关键问题,不偏离主题,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⑤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评价。

在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课内作业也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然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改,对学生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

“交流—互动”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一批新型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茁壮成长。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通过课改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步提高。一学期来,有6篇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各类评选中获奖,圆满完成区级课题《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几点反思与建议

1.教师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积淀的研究型教师,所以广大教师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4.适应新课程的校园文化有待建立。

篇6:小学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

高临下的权威者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字;还有一个学生讲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

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

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篇7: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总结

张忠森2013/6/23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小学数学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深入开展数学教学研究,数学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变革教学管理方式?

我校在继承以往优良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规范制度,抓实研究。?

(1)开展培训,完善培训制度。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课改培训,并对培训和实践情况认真组织考核。充分发挥指导组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课改中心组成员工作制度。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数学教学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每月末召开工作会议。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规划并部署下阶段工作,注意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3)课改工作的分层管理制度。实施流程为:校长室(负责对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做整体协调)——教导处(负责课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定期研讨课改的实施情况,辅导、督促各教研组正常开展活动)——各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负责带领组内教师正常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各年级数学教师。

(4)教师教研制度。学校规定,每次公开课,本年级所有数学教师和分管行政人员必须到场,课后要认真评课,落实教研制度,并把教师参与教研的情况,作为“教师出勤”来考核。

2、研究备课,提高效益。

(1)推行“集体与独立”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利用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时间,各学科组在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单元教材时,要加强集体研究;在具体落实课时教学计划时,强调结合班级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课时教学计划;在教案的书写要求上,实行教学能力不同则要求不同的管理办法。

(2)实行“远与近”相结合的备课方式。

我校办公室基本是按年级学科组来安排的,一个办公室老师其实就是一个备课组。在要求能提前备一定量的课外,每天上班到办公室,要求教师重点进行“二次备课”。翻看自己原先的备课,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再次研读教材,充分预设,进行“二度设计”。对教学重点的凸显、教学难点的突破、课堂作业的设计等方面同办公室老师进行再次的商讨,设计出“满意的”教学流程,沉稳的走进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成效。

二、构建理想课堂模型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而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课堂是有理想模型的。近几年,我们在市教研室提出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要求引领下,积极开展数学理想课堂研究活动,在研究中逼近理想课堂,从案例构建中掌握理想课堂的教育艺术。在提升教师研究素养方面,我们着重做好了以下三点:

1、深度研学《标准》。努力使每位教师做到手中手中有“本”,脑中有“标”,心中有“底”。

2、解析成功案例。

3、开展创新化设计。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例课探讨,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优秀标准定位在:“学习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获知过程,融入学生的亲历感悟;互动交往,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多元评价,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拓展,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

努力落实。我们还推行了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封闭循环流程:教案设计——资源共享——教案反思——教学尝试——教学反思——经验共享——教案设计„„

篇8:新课改经验漫谈——激励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也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最能给学生前进动力的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正确地运用好激励机制, 学生定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 谈谈自己对激励方法的看法。

一、情感激励法

人都是情感作用的个体,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要想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教师首先要爱学生,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每一届新生入学时, 我都倡导德育先行, 重点抓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努力营造同学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和团结融洽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明白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你对别人的态度的一面镜子, 要想别人对你好, 首先你要对别人好。同学间应该相互宽容、谅解, 不要斤斤计较。其次教导学生尊重老师, 体谅老师, 做事情要多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 尽可能多地用班级实例和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来完成情感激励。

记得上一届学生刚入学时, 有一个非常害羞胆小的女生在课间不小心扭了脖子, 我忙跑去问她情况怎样, 宽慰她, 给她按摩, 送她去了卫生室。这个女孩没有说什么, 后来她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校报上, 我才知道她很受触动, 自此一直用刻苦的学习来回报老师。还有一次一个非常调皮, 上课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男生, 他家庭条件不好, 又赶上家里出了车祸。我得知以后, 主动带领全班同学给他捐款, 并送到他家。从此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上课认认真真, 成绩进步也很快。而且捐款的事情也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孩子们好像一下子都长大了, 懂事了, 知道了自己应该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二、赏识激励法

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 都需要赏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 当他们得到赏识时, 就觉得自己有进步, 能学好, 有发展前途, 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 从而内心产生强大的上进动力。在这种动力作用下, 学生会给自己提出更进一步的目标, 制定行动计划, 并在实际中严格要求自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 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 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 这对瓦拉赫以后成为“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瓦拉赫效应”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身上多多发现点点滴滴值得肯定的东西, 并及时给予赞赏。即使学生行为表现是错误的, 也要从其他的方面 (如学生的态度和做事方法等方面) 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及时纠正了错误也要加以赞赏, 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男孩学习成绩很差, 而且家庭成员中有社会不法分子, 他从小受家庭影响比较深, 在校特别爱打架。开学伊始教室的窗帘坏了, 窗子很高没有学生敢上去修理, 他自告奋勇把窗帘修好了。为此我在班里、家长会上都对他大力赞扬, 表扬他为班级服务的精神。我还看准了他爱逞强、爱讲哥们义气的特点, 引导他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 同班上的不良风气做斗争, 最后他成了我们班里人气最高的同学, 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 为了保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他的行为也收敛了很多。他自己也经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 不能给老师、班级丢脸。

三、荣誉激励法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 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要使用荣誉激励法, 首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然后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公开承认, 并尽可能地在班里设置各种荣誉头衔和称号。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最基本的是不要当众批评和羞辱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应该找一个安静的场所, 和学生一起追根溯源, 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 学生才可能认可你的教育。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甚至辱骂学生, 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 也许还会适得其反, 尤其对青春期的学生, 不恰当的批评方式会促进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我当班主任期间, 我经常自制很多荣誉和奖状, 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奖状, 除了学校的厚德、广文、笃志、强身奖和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之外, 我们班还会有书法大师、文明卫士、演讲家、爱心天使等, 头衔名目繁多, 丰富多彩。一张小小的奖状在无所谓的人眼中, 只不过是一张纸罢了, 可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至高无上的。得到奖状时学生心里会有成功的喜悦, 更会有对下次得奖的憧憬, 以及为了得奖而专注地投入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 寻找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不论是资深教师还是年轻教师, 都应该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 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里, 我从以下几点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显认识。

一、教师课堂学识的表现力

上一篇:公司级三级安全教育下一篇:邹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