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品牌诊断报告

2022-07-06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集团品牌诊断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集团品牌诊断报告

白沙集团企业文化诊断报告(讨论稿)一

白沙集团企业文化诊断报告

(讨论稿)

2002年2月至3月,和君创业咨询公司企业文化组在白沙集团进行了一系列资料收集工作和调查研究:访谈了公司高层、中层和基层18人,查阅了与白沙企业文化有关的所有文献和企业内部网的所有资料,对200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北京有关部门查阅了中国和世界烟草行业的有关资料。

对调查结果和所有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的论断。本报告分为五部分:

一、白沙集团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二、主要成功经验总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文化落地的基本方法探讨

五、鹤文化的提炼方法探讨

一、白沙集团企业文化发展历程

一、建厂及曲折发展阶段(1947—1984):公有计划型文化

二、文化创新效益大增阶段(1984--1999):个人魅力型文化

三、外树形象大见成效阶段(1999--2002):开放转变型文化(个人魅力到机制)

四、迎接WTO全面提升阶段(2002-- „„ ):竞争淘汰型文化

二、主要成功经验总结

——————————————————————————————————

1、根据市场变化永不停步的改革创新是长烟18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

2、狠抓质量与戴明“英雄所见略同”。

3、打造品牌而不是“泡沫名牌”,“秦池”、“爱多”、

4、《第五项修炼》与学习型组织

5、企业家的抱负、创新与魄力

——————————————

1、根据市场的变化永不停步的改革创新是长烟18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达尔文说过:“得以幸存的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的物种。”

邓小平先生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中国引向了“改革”、“开放”之路。看看1984年以来,长烟每年职代会厂长报告的标题,就可以发现:长烟18年来最根本的成功经验就是永不停步地进行改革。

年份 职代会厂长报告标题中的“改革” 年份 职代会厂长报告标题中的“改革”1984 全面整顿 1994 深化改革,为„奋力拼搏

1985 整顿、开拓进取 1995 为„再创辉煌

1986 开创改革新局面 1996 加速转机建制,确保„再上新台阶

1987 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1997 深化改革

1988 深化改革 1998 第二次创业

1989 坚持改革 1999 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

1990 强化„管理,向„奋进 2000 确保第二次创持续发展

1991 加快„步伐,为„努力奋斗 2001 规划十五,为„奠定坚实基础

1992 深化改革,„乘胜前进 2002 打造核心竞争力

1993 为加快„而努力奋斗 2003 ???

长烟厂志中说:1981年至1984年上半年,工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轨。在企业转轨变型关键时期,工厂领导班子几经变更,加之全国卷烟工业产大于销,行业竞争激烈,应变能力跟不上,出现生产计划不协调,质量不稳定,应变能力差,盲目生产;销售受阻,产品积压和停产的现象,生产和税收出现滑坡,企业发生了亏损。

1984年7月,工厂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改革为动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全面整顿企业生产秩序,从严治厂,建立与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把企业推向市场,疏通渠道,理顺关系,开拓市场,转换经营机制,1984年底开始企业扭亏为赢。

2000年厂长兼党委书记卢平在总结融汇“市场、科技、质量、成本四轮”的管理思想上,提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3A·HOT”,„„ 给长烟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与“蓝创”、“汉普”、“和君”合作,“打造强势品牌,铸造百年长烟”,使白沙集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长烟过去成功的经验表明: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今后,长烟要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必须继续进行永不停步的改革,永不停步的超越。

2、狠抓质量与戴明“英雄所见略同”。

3、打造品牌而不是“泡沫名牌”,“秦池”、“爱多”、

4、《第五项修炼》与学习型组织

5、企业家的抱负、创新与魄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与一般员工的关系是0和非0的关系。在没有组织领导的情况下,一般员工就是一连串的0,不能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实数,如:0000不代表任何意义,如果在0000的前面有一个“1”,那么马上就出现了10000这个很有意义的实数了,如果在0前面的数不是1而是9,那么90000比10000的意义就更大了。当然,如果这个企业家是一个负数,0000也会变成 –10000,或 – 90000,也就麻烦了,非常有幸的是:长烟自从1984年以来,一直有《人物小传》《十大优秀女企业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讨论白沙集团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不清楚的三个表现

二、“文化落地”问题上存在三大盲点

三、制定长烟发展目标的“两难困境”

四、国有企业的“通病”依然存在。

五、没有压力传递机制

一、“企业文化”不清楚的三个表现

在阅读了长烟有关企业文化的所有文献之后,我们发现长烟企业文化的含义不清楚,有以下几个表现:

1、在提出或专门论述企业文化的几个经典的文献中,竟然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基本的说明。

比如说,《长沙卷烟厂18届1次员工代表大会:厂长工作报告》在长烟企业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次会议上,长烟提出了:“精神财富的16年积累,塑造了独具长烟特色的企业文化”、“人才和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加大培训力度,整合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化成熟度”。虽然整个报告在其他地方也多次提到“企业文化”,但对什么是“企业文化”没有做任何说明。

又如:花了很大精力撰写的大部头《长沙卷烟厂厂志(1947—2000)》第五篇专门论述长烟企业文化的第二章,也没有对什么是企业文化进行基本的说明,而三节小标题分别是: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事业、企业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

另外,看完记述长烟企业文化建设十五年发展历程的专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记长烟企业文化建设十五年发展历程》,也不知道文章中,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2、在长烟人关于企业文化的12种说法(见附录1)中,没有一个相对完整或一致的说法,而是处在一种混乱状态。

查阅长烟关于企业文化的大量文献,可以发现长烟关于企业文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看完之后使人觉得似乎每一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说法都不尽人意。下表列出了一些主要的说法:

企业文化是什么?

1、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念(附录1-1)

2、企业做事做人的方式(附录1-1)

3、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附录1-

4、5)

4、企业文化是软的,摸不着却时刻感受得到的(附录1-2)

5、集中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附录1-1)

6、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附录1-12)

7、企业内部员工把全员力量统于一共同目标之下的一种文化观念和道德规范,(附录1-12)

8、增强企业员工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附录1-12)

企业文化的作用

1、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面,规定着企业的行动目标,只有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才能建立其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制度,企业和员工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附录1-

4、5)

2、对企业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附录1-5)

3、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建立其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附录1-5)

4、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附录1-5)

5、强有力的文化是引导行为的最有效的工具。(附录1-5)

6、长烟企业文化内涵

1、3A·HOT是长烟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附录1-

3、8)

2、长烟企业文化就是激扬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和责任使命感,使之于企业的发展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健康的心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推动企业不断迈向自信、从容、创新、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3、长烟人对自己企业文化的理解,见附录1-6中的八点。

4、长烟企业文化的内涵

5、长烟企业文化的特点及个性,见附录1-9中的

长烟未来企业文化的追求目标 “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

3、没有说清楚企业文化中究竟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上表中可以看出,长烟关于企业文化的说法中包括了: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意识形态、企业行为的方面,企业的行动目标、规章制度、感召力等等,但是这些内容(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不清楚。

二、“文化落地”问题上存在三大盲点

访谈中听到不少人说:长烟目前好的理念不少,但落地的不多。长烟提倡的理念还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无法与具体的制度建设直接联系起来。

阅读了长烟的大量文献之后,我们发现长烟确实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理念,如:鹤舞白沙、我心飞翔,3A·HOT,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改革、开拓、求实、求精,有质量的热诚、迷人的质量、长寿企业、打造强势品牌、铸造百年长烟,职业化: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追求零缺陷,一个企业要保持高成长性,首先要做到战略选择的理性,没有清醒的思路和思想,只靠运气是不行的,强调理性和感性,主张开放性和建设性,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柔性操作,人性化管理、学习型组织、学习的激励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海纳百川、四满意企业,品牌的三度三性,转变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求突破:由静止、粗放、繁琐向动态、集约、简约转变,理想追求:自信、从容、创新、生生不息,感悟热诚、传播热诚,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员工谋福利,精神上有归宿感、物质上有丰厚回报,三化三园、让我们的旅程成为向市场学习的机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文化要落地,首先必须弄清楚一些基本问题。但是在长烟,不但没有讨论文化落地的基本问题,而且没有将这些基本问题提出来,因此,长烟在企业文化落地问题上存在以下三个盲点:

盲点1:在长烟提倡的所有理念中哪些理念是需要落地而且是可能落地的?哪些理念是不需要落地也不可能落地的?

盲点2:文化落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怎样才能将需要和可能落地的理念与制度建设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

盲点3:文化落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由于存在以上三个盲点,在长烟企业文化的基本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混乱,如2001年初的厂长工作报告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确立了‘打造强势品牌,铸造百年长烟’的奋斗目标,3A·HOT已被广大员工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又如:《塑造持续创新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一文说:“经过一年多的宣贯和实践,企的思想在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当中都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和运用,„„”

3A·HOT是否已被广大员工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了?3A·HOT的思想是否在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当中都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和运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文化没有落地是长烟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在长烟重要文献中的说法却相反呢?

现实情况是这样;如果没有一套确定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很难说:3A·HOT基本落实了,或3A·HOT一点都没有落实。认真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3A·HOT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它的确定的基础是什么?或说:它的确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什么?或说:它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关系?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在落实3A·HOT的时候就会失去依据,失去参照,就很可能出现“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2、3A·HOT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从3A·HOT的结构图来看,“人性化设计”是比“沟通”、“培训”、“简明快捷”、“业绩导向”等要素高一层次的,但在文字解释的时候,却又将它们作为并列的关系。

逻辑不清楚,实际上就是思路不清楚,就不能满足“简约”的原则,就不能很好地被记住、被学习和被应用。在访谈中了解到:长烟一些中层干部不但不能很好地解释3A·HOT,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记住它们。

3、3A·HOT中的核心概念没有操作性说明。如:“人性化设计”要真正成为原则,首先必须对“人性”提出假设(如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惠普的Y理论),然后在此假设基础上进行设计。但是,在3A·HOT的基本文献中却是这样说: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核心是服务,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设计好企业内外部市场 ,厂内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建立全员服务营销体系,每一个岗位都要服务,人与人之间就是服务与被服务、利他与利己、分享与分担的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1 世纪的精神消费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创造伟大的产品。各级管理者要满足员工和消费者合理的显性与隐性需求,全厂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有科技和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倡重诺守信誉,追求分享与分担的“双赢”,以人为本,优化人文环境,实现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看完以上这段文字,大概谁都无法准确地理解“人性化设计”。如果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核心是服务,那么,“人性化设计”与“服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

4、3A·HOT中的某些基本概念范围太窄。如“学习能力”的基本解释是:全厂员工要按照70%的继承、20%的拿来主义、10%的感悟的学习要求,形成开放性思维,厚积薄发、海纳百川。

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不仅仅包括员工,也指整个组织。要大大提高业建立在员工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表现在企业内部,‘3A·HOT’组织的学习能力,不但要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效果的评价、奖惩办法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还要通过制度来保证。显然,在3A·HOT中,这些都没有。

5、对3A·HOT中的基本概念不但没有一套操作化的实施指标,也没有怎样去实施它们的具体方法。

如果将理念的落实比喻成从最初设想的提出到最后出产品的一条流水生产线的话,长烟的3A·HOT思想目前还停留在草图阶段,后续的大量工作包括:将草图细化为蓝图,设计工序和工艺流程、购买机器设备、安装、生产、确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制定奖惩条例等等。

第二篇: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调研诊断报告

我们企业文化调研诊断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掌握集团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业已形成的文化因素中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困难,并在企业文化层面上制订出相应对策;掌握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并在企业文化层面上予以配合和支撑。

本报告分五个部分:

一、调研诊断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对集团公司历史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三、对集团公司现状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四、对集团公司发展趋势(战略规划)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五、关于下一阶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原则。

一、调研诊断工作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主要方式有问卷调查、人员访谈和员工座谈、查阅资料等。

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集团公司在职职工,问卷发放比例为在职职工的40%左右。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898份,其中有效问卷813份,有效率达90.5%以上。根据样本提供的资料统计如下:

按年龄结构统计,接受调查对象中:20岁以下所占比例为0.1%,20-30岁所占比例为64.7%,31-40岁所占比例为20.9%,41-50岁所占比例为14.3%。

按学历结构统计,接受调查对象中:最高学历为初中学历者所占比例为0.5%,最高学历为高中学历者所占比例为4.4%,最高学历为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为34%,本科学历者比例56.5%,研究生或以上学历者4.7%。

按工作岗位统计,接受调查对象中:操作岗位所占比例为56%,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14%,管理岗位所占比例为30%。

从上述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样本选取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文化和职务层次,具有统计分析价值。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参见附件《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深度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集团公司高管5名,中层管理人员45名,分部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职工代表76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4名。

员工座谈采用‚头脑风暴‛形式进行。在全集团共举办了9次头脑风暴座谈会,共有110人次参加了座谈。参加座谈的职工一般为本机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职工代表。参加座谈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提供了丰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查阅的资料主要有《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2009版)》、《内蒙古自治区志〃民用航空志》、大事记、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的前身民航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局和内蒙古民航管理局历年来的工作会议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重要阶段性工作的有关文件等。

二、对集团公司历史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我们将集团公司发展历程分为起步阶段、徘徊阶段、起稳阶段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阶段(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以下分别介绍各阶段基本情况及其比较普遍的文化观念,最后从总体上进行了归纳、梳理。

(一)起步阶段(1958年至1965年)

1958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同意,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和民航北京管理处共同组建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民用航空管理局筹备处。同年9月初,呼和浩特、锡林浩特、赤峰、通辽相继建立航空站。创建之初的民用航空局和各盟市航空站施行的是地方与民航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62年,民航总局由交通部的部属局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归空军负责管理。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或交通厅所属的局、处均划归民航总局统一领导。内蒙古自治区民用航空管理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局(简称民航内蒙古区局)。各盟市航空站,改由民航内蒙古区局直接管辖。至此,民航内蒙古区局的机构框架基本形成。

在此期间,在中国民航局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机场建设。新建了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通辽等机场,修复了赤峰机场、海拉尔机场和包头机场。但除呼和浩特、包头机场为水泥混凝土跑道外,其它机场均为土质跑道。

在此期间,1957年10月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缅通航一周年总结报告上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此后,这三句话一直被作为中国民航工作的指导方针,影响至为深远。

这一时期,内蒙古民航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航线网络初现雏形,保障队伍刚刚建立,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处于摸索阶段,保障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但民航内蒙古区局全体干部职工,响应党的号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出了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和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内蒙古民航建立之初就深深地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心中,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内蒙古民航人的一条文化主线。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呼和浩特机场初建时,由于条件有限,工作人员办公、旅客候机地点都在五顶帐篷内进行。在提及当时艰苦奋斗的情形时,‚五顶帐篷‛作为象征内蒙古民航人艰苦奋斗的一个具象典型符号被反复提及和引用。内蒙古民航人也由此对‚五顶帐篷‛怀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有资料、老同志称是两顶帐篷,本说法引自《内蒙古自治区志〃民用航空志》)

(二)徘徊阶段(1966年至1977年)

这一时期,内蒙古民航事业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管理模式和机构仍在调整变化之中。

这一时期,民航内蒙古区局广大干部职工,在管理方式和机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创业精神,保证了航空运输的安全运行。

(三)内蒙古民航事业起稳阶段(1978年至200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方面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区别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观念逐步全面确立。这一时期,内蒙古民航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为下一阶段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共同投资,先后改扩建了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赤峰、通辽机场,迁建了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机场,使内蒙古自治区在用的7个运输机场全部建成水泥混凝土跑道。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包头、海拉尔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其它机场飞行区等级为3C级。彻底摆脱了‚晴天是‘洋’(扬)灰跑道,雨天是‘水泥’(雨水和泥土)跑道‛的落后局面,整体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在此期间,运输生产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到2003年末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成立,已拥有资产近7亿,9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通航城市23个,经营29条航线,当年全集团完成换算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了100万人次。

在此期间,安全管理逐渐由被动式管理转向主动式管理,由人为管理、经验管理转向制度管理、规范化管理,由运动式管理转向系统性、长期性管理。到2003年集团公司成立之前,安全工作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岗位职责比较清晰,安全责任体系基本形成,特殊情况处臵预案普遍建立。

在此期间,开始在行政命令、思想政治工作等传统管理模式之外,探索、实践新的管理理念。从早期单项的计量管理,逐步发展提升为更系统、更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理念的‚全面质量管理‛(QC)、‚双文明一体化方针目标管理‛、‚规范化管理‛等等。这些管理理念的实践,既是当时企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为企业当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此期间,逐渐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完成生产任务‛的思想,开始进行‚主动经营‛的探索和实践。主业上开始从经营的角度探索区内机场规划和定位,开始有人‚跑航班‛、‚跑销售‛。辅业上逐步建立起多个辅业公司,管理上开始实施经营指标承包、严把进人关口等措施。

这一时期,民航内蒙古区局的基础建设得到大幅提升,软件、硬件、管理等都上了一个大大的新台阶。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公司化转变,而且市场、效益的理念和机制逐步确立。这一时期,内蒙古民航人在秉承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优秀品质的同时,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创新、服务、合作等市场化理念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

(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末至今)

从2002年开始,民航启动以‚航空运输企业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体制改革。2003年12月19日,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集团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是国有资产的投资运营主体,集区内机场规划、机场建设、旅游、物流、商贸、建筑等为一体的国有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内蒙古民航机场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集团公司经历了首都机场集团的托管和专业化公司重组又回归的过程。鄂尔多斯机场、乌海机场、二连浩特机场、阿尔山机场先后被集团公司重组或托管。集团公司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组织机构设臵更加合理。

在此期间,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机场建设高潮。在对旧有机场进行大面积改扩建的同时,迁建了赤峰机场,新建了鄂尔多斯、乌海和二连浩特机场。截至目前,阿尔山机场建设已近尾声。此轮大面积机场建设与以往不同的是标准较高,不再是以前的‚能飞就行‛,而是立足于发展需要,立足于让更多旅客能够乘坐飞机,立足于让旅客能更方便、更舒适地乘坐飞机。目前所有在用机场的飞行区等级均在4C以上,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等级标准达到4E级,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可保障空客A380备降。

在此期间,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发生显著变化。着眼于持续的、整体的、系统的、闭环的SMS和ISO9000管理体系成为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的主流模式。

在此期间,集团公司的运输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项生产指标不断被刷新。200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55.89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5.29万吨,分别是2003年属地化管理时的6.6倍和2.8倍。

在此期间,集团公司自身的战略意识日渐增强,战略的导向性日趋显著。集团公司立足于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借力《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出台和国家、自治区对于支线航空的政策扶持,适时凝练、完善并大胆实践了以支线强区为核心途径的发展战略。以战略为导向,配套跟进相关的机构、流程设计和管控机制、人力薪酬机制变革,并在运输生产增长、支线机场发展品质提高、区域枢纽打造、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创新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全面开花结果。

这一时期,一以贯之传承下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增加了新的内涵。过去是通过艰苦奋斗以‚满足温饱‛,现在是通过艰苦奋斗以‚实现理想‛,实现了由被动奋斗向主动奋斗的巨大跨越。

(五)对业已存在的文化因素的分析

自1958年内蒙古民航事业创立以来,特别是2003年集团公司属地化管理和2005年集团公司加入首都机场集团以后,广大员工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普遍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企业文化理念要素,虽然这些理念很多是在非文化自觉的情况下产生的,但客观上已经构成了集团公司下一步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对此有必要加以认真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归纳为‚三个积极和三个消极‛。

1.积极成份

调研中很多褒义词频繁出现,概括后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的精神特质。

一是具有在困难条件下战胜困难的斗志和信心,简言之即‚艰苦奋斗‛。

可以说,迄今为止的内蒙古民航发展史,就是一部内蒙古民航人的艰苦奋斗史。

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条件一直比较恶劣,经济欠发达。员工长期工作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属地化管理后,整体的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经营的压力、运行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一些支线机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员工长期周而复始地坚守在生产的第一线。

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内蒙古民航机场人从来没有屈服和退缩。他们以强大的信心、顽强的坚守和不断的创造,向人们彰显了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品格――越是艰苦,越是要奋斗!

在艰苦奋斗方面,集团公司有着丰富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距离时间较久的有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边疆、任劳任怨的土牧尔台导航台台长李承富,全国民航建设专家级人物、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民航机场建设贡献毕生精力的吉凤鸣。距离时间较近的有集团公司属地化管理后,在干部员工信心低迷的情况下,‚二次创业‛的力挽狂澜于既倒;有在运力严重短缺、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星模拟航空公司‛的大胆创新;更有为实现支线强区理想,以‚呼锡快线‛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超常规运作。

同时,以艰苦奋斗精神为核心,还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其它许多优秀的品格。在面对困难方面,衍生出了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甘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在战胜困难方面,衍生出了吃苦耐劳、有战斗力、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在超越困难方面,衍生出了开拓进取、不甘落后、大胆创新等优秀品质。这些品格汇聚在

一起,构成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内蒙古民航机场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艰苦奋斗‛已经成为内蒙古民航机场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是具有朴素的‚竞合‛品质。

竞合,即在竞争中合作,但更强调合作的重要意义,说白了就是‚俩好合一好‛。

竞合首先承认的是‚竞‛的广泛存在。但这里的‚竞‛,更多的是自己与自己‚竞‛,以自身的不断完善作为‚竞‛的目标,而不是以削弱对手为目标。

竞合在承认‚竞‛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合作相比较竞争是更高层级的生存和发展法则。竞争,强调的是削弱对手以实现自身的增长,不关注总量的变化。而合作,强调的是通过合作以实现总量的增长,进而实现自身和伙伴的全面增长。全面的增长当然优于单方面的增长。

更应该看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步到了不讲合作就无法生存的时代。特别是在处理上下游关系时,企业如果只想着攫取供应商和客户,片面地追逐自身利益,竭泽而渔的后果必然是无鱼可食。

在集团公司历史上特别是在属地化管理以后,有着许多典型的、成功的‚竞合‛案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处理与旅客的关系中,集团公司立足旅客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推出了以96777为代表的一些针对旅客的特色服务,表面上看是投入了没有收益的成本,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在满足了旅客需求的同时,自身实力也迅速壮大。

二是在与航空公司、地方政府的交往中,我们在努力完善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主动站到对方的立场上通盘考虑,充分让利于航空公司,充分满足地方政府在航线开发、树立形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机场主导下的地方政府、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共赢。

三是在对待员工方面,集团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经济利益和职业成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员工发展通道,建立了员工收入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相配套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员工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集团发展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具有特别强烈的安全意识。

这是民航行业特点所决定了的内在品格,我们的这种品格在民航业内可能算不上突出,但与业外单位人员比较,却尤为明显。

2.消极成份

调研过程显示,受多年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区域文化特点的影响,导致目前存在着一些不适合发展需要的理念、作风,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表现为对工作的要求标准不高,满足于现状,满足于一般。进而也导致了主动性、创造性不足,主动变革意识不强。在集团公司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有所抬头。

二是节奏慢,时间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与民航业追求‚快捷‛的特征明显不匹配。

三是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于一些困难和问题,还存在着‚员工抱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抱怨上级,上级抱怨政府‛的现象,不能把困难和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来正确对待,止步于抱怨而不是积极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消极成份,与集团公司历史上身份的‚不纯粹‛有很大关系(这种‚不纯粹‛目前也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集团公司的身份介于社会事业、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三者之间,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市场主体地位,但另外两个身份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普遍的,是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的。如何在企业文化方向上对这种情况加以正面响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对集团公司现状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一)优势和困难

在集团公司现状方面,调研过程中重点收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优势和困难。

调研显示,目前在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优势有:一是外部宏观的良好环境以及可以预期的、持续的对民航业的旺盛需求;二是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三是集团公司内部良好的人力资源;四是支线方面的政策优势、人力优势、创新优势等;五是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安全文化,特别是在问题、事故的处理理念上,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实现了由‚处理人‛向‚解决事‛的关注点的深刻转变。

受到普遍关注的困难和问题有:一是硬件资源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与局方的要求差距明显,与快速发展的要求差距明显;二是整体上对‚服务‛的理解与实践都不能适应客观要求。包括服务标准理念(由关注局方标准向关注旅客需求转变)、安全是最大的服务理念、服务的系统性理念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三是少数管理人员心态不平和,端起‚架子‛,装起‚样子‛,撑起‚面子‛,刻意与员工拉开距离,导致与下级沟通不畅,影响了集团整体执行力;四是目前激励约束机制的整体作用不明显。

综合分析以上优势和困难,我们认为在坚持已有的优秀文化品质和吸收其它企业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在全体员工中牢固确立‚宽厚‛和‚踏实‛的文化理念。

(二)进一步确立宽厚的文化理念

宽厚是力量和自信的表现。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宽‛,讲的是做人要心胸宽广,对人不求全责备,而且能够包容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观点。第二层含义是‚厚‛,讲的是做人要厚道,对人要诚信,做事情要替别人着想。

宽厚是内蒙古人和内蒙古民航机场人比较突出的性格特点,也是‚外人‛对我们的普遍印象。进一步保持和发扬这种性格特点,对于正确认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宽厚是合作的基础,要想合作好就一定要宽厚。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讲合作。机场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基础设施,相比其它类型的企业,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的意义更显重要。

而要想长期地合作,就一定要宽以待人、厚以待人,一定要实心实意地对待合作方,一定要真正从合作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措施,只有这样合作方才会有收益,合作才会持续,我们自身也才会持续地发展。

(三)树立踏实的文化理念

所谓踏实,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待事以诚。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内蒙古人一般都体现出踏实、实在的品格。但在做事情上,内蒙古人却往往是不够踏实实在,而是差不多就行、能对付就行。

受地区文化的影响,集团公司目前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做事不踏实的情形。有的人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没有注意到潜在的安全风险;有的人不能深入实际,满足于表面和一般;有的人不能从客户需求出发采取工作措施,满足于形式上过得去。这些情形的存在,已经对集团公司整体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踏实的理念,不仅做人踏实,做事也要踏实,倡导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入。

四、对集团公司的发展趋势(战略规划)的分析及文化思考

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战略规定和指导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企业文化又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战略的本质是发展道路的选择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文化则决定了企业的愿景、使命、理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内容。

(一)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相关描述

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理念,提升品质,深化内涵,着力提高机场管理水平,提升机场安全和服务品质,提升机场资源价值,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战略目标:到2015年,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建成华北地区区域性枢纽机场,机场运营效率进入国内

同层级机场前列,机场经营品质明显提高,支线机场运营管理国内领先;将内蒙古机场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机场管理集团。

具体的战略措施:经营管理战略、建设发展战略、支线强区战略、区域枢纽战略。

(二)对集团公司战略及相关文化需求的分析

分析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战略》确定的目标是清晰的和鼓舞士气的。

《战略》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模型,分两个阶段对集团公司到2012年和2015年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规划。按照规划运行,到2012年,我们的现金流就会比较充足,不仅在生产保障上可以有条件进行较大规模的自主投入,而且员工福利也会相应地有较大增长。到2015年,集团公司将成为国内支线机场运营管理方面的领先者,所辖机场将达到30个左右。不仅提供的服务会更加广泛和充分,对政府、社会的贡献会更大,同时也为广大员工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个人发展平台。

基于此,我们首先是要进一步在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文化理念,正确认识和面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把敢于面对、敢于奋斗和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在让职工清楚了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更要在广大职工中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集团公司的光明前景,达到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明确任务的目的。

其次,《战略》将目标定在了‚领先‛、‚一流‛。

《战略》中对此有比较充分的描述。如:‚机场运营效率进入国内同层级机场前列‛、‚支线机场运营管理国内领先‛、‚将内蒙古机场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机场管理集团‛等等。机场属于天然垄断性行业,外部竞争压力小,客观上存在着主动发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自加压力,不能主动设计一个高标准来作为追求目标,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客观上我们这个企业也就很大部分地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

基于此,我们要在全体职工中进一步牢固树立‚争先‛意识,克服已经存在的‚小富即安‛思想。把‚争先‛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自治区交通行业内,更要放眼全国民航,放眼全国交通行业,放眼全国服务业,在方方面面争‚一流‛、做‚先进‛。

第三,《战略》强调增长的模式应该是‚内涵‛式增长。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理念,提升品质,深化内涵,着力提高机场管理水平,提升机场安全和服务品质,提升机场资源价值,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应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外部环境既是我们最大的机遇,也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外部环境向好,就为我们战略目标的总体实现创造了好的平台,外部环境不利或者发生变化,就会对我们实现战略目标造成巨大障碍。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依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基于此,我们既要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机遇注重量的增长。同时我们更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打造核心竞争力,在量的增长的同时,确保这个量是有内涵的量、有品质的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到来时,尽可能减少外部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第四,‚支线‛在《战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臵。

支线机场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为此《战略》将核心指向了支线。在总体的战略规划中,战略目标要想实现,主要要看支线的发展。支线如果不能发展,运输生产指标就不可能完成;支线如果发生问题,安全和服务指标就会被突破;支线如果不能做强,定性指标和结构指标的完成也将无从谈起。在四个子战略和七个行动计划中,无论是经营管理战略、建设发展战略还是区域枢纽战略,无论是市场规划、财务规划、人力规划还是安全服务规划、资产管理规划,其主要的指向,都在支线。

基于此,我们要进一步在全体职工中树立‚支线‛意识,把‚支线‛作为我们看问题、想事情、制定规划、解决矛盾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形成大家都关心支线、都研究支线发展的风气。

五、关于下一阶段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原则

综合考虑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关于成员单位企业文化创新的要求和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充分尊重已经形成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以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我们认为在下一步的企业文化创新、提炼形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过程中,应遵从以下原则:

(一)尊重历史的原则

自1958年内蒙古民航事业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企业文化积淀。对于集团公司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积淀,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现状的原则加以认真分析、取舍。

(二)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与文化是互动的,战略需要文化的引领,战略的实施也需要文化建设的保证。在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以战略为导向,继承、发扬与战略协同的‚奋斗‛、‚品质‛、‚争先‛、‚竞合‛、‚理智‛等积极理念,抑制、消除与战略不相适应的‚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消极因素。

(三)区域特色的原则

内蒙古广袤的天地和万里草原,既是我们民航事业腾飞的起点,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给养。地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机场集团也有责任唱响弘扬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展示民族特色和草原文化,这也应该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在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集团公司对于顾客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以顾客现实的需求和远期的期望为关注点,以提供优质空港服务为落脚点,目标在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行业特征原则

作为航空运输保障企业,我们机场集团的主业就是运营管理机场。机场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安全、服务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服务是我们的生产力,效益是我们的生长极。安全和服务都应该是企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在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创新而忘记了我们的根本。要特别重视‚安全‛对于民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培养员工正确的安全观,要让安全与不安全成为员工的第一反应。无论是做什么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先判断一下这个事情安全不安全,是否会对安全造成损害。

(五)以人为本原则

成功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集团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推动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群众得实惠。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坚持把富民与强企统一起来。同时要充分考虑员工整体的接受能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文字表述要朴素易读、好记管用。

(六)立足发展的原则

内蒙古机场集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与首都机场集团其他成员机场相比,整体实力和排名都还很落后。尽管近几年来运输生产增速迅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充分、发展相对落后仍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和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是集团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首要任务和最大任务。我们必须把全员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全员的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第三篇:珠宝品牌与人才诊断

珠宝品牌诊所:如何打造明星店长?

2011-04-13 09:51:24来源: 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 马超 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零售终端是营销的前沿阵地。无论营销推广如何到位,品牌形象如何高大,招商连锁如何成功,产品款式如何新颖„如果没有销量,那么前面苦心设计的图纸只能在后期成为虚无的海市蜃楼。笔者认为,决定终端销售的有两大方面:外在方面,涉及到品牌、营销、装修、货品等等;内在方面,则涉及到终端管理、导购培训、销售技巧等等。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外在固然重要,但是内在更加重要。试问,如果卡地亚店员是一幅慵懒与不可一世的姿态,卡地亚也绝对不能成为一个百年品牌。

说到内在,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店长这个职务。他们虽不是统领全军的元帅,但却是冲锋陷阵的大将,这个职务不高不低,但却是整个营销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珠宝业老板们又该如何选拔、培训并打造一批明星店长呢?本期,笔者将先从选拔这一关说起,谈谈如何选拔店长类的人才。我们先来看两个普遍存在于地方金店中的案例:

案例一:

A金店又开了一家店,王老板为了店长的人选非常着急,想了半天最后让身边的司机小周来做店长。原因很简单:第一,小周为人老实,是自己家的远房亲戚,完全可以信得过;第二,小周人聪明,处处能领会老板心思,王老板心想这样的人做店长肯定是没问题的。结果,新店营业后,不仅销售没有任何进展外,而且店内秩序一团糟,丢货事件屡屡发生,店员三天两头离职„新店营业已经接近崩溃。

案例二:

B金店店长闹离职,原因是觉得工资低,而且她反映店内有些员工不配合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一名销售明星。她对李老板讲,如果要她继续留任,那就必须加薪,同时开除那几个不配合她的员工。李老板郁闷好几天,可是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店长的要求。李老板是这样想的:这名店长已经管店5年了,一直是他在店内的一根大梁,无论进货、管店、卖货、还是处理七七八八的杂事,都是这个店长一人在跑。能力虽然不强,可是别人较她差的更多,在没有后备人选的情况下,只能丢卒保车了。

我们很少可以听到哪个珠宝老板讲,我们这里人才众多、兵精粮足,我们更多的是听到:我这里不缺钱,就缺人!这是大实话,但也不难解释——本是高尚的奢侈品行业,却一直走着低素质的经营路线,珠宝昂贵的特点与家族制的经营思路决定着“忠诚大于一切”的用人理念。虽然说,近些年一些大型珠宝企业开始转型,逐渐开始学会空降高管,但是国内多数地方性金店还没有意识上的转变。市场的竞争就是营销的竞争,而营销的竞争升华到高级层面就是人才的竞争。不解决人才问题,尤其终端人才问题,被市场淘汰将不可避免!

不可否认的是,珠宝业确实缺乏高级人才。但是,就店长这个中层职务而言,只要有慧眼、只要有方法,地方金店一样可以拥有优秀的人才。下面,笔者就将讲述几种实效的选人方法。

方法一:挖墙角。

有些人问,就一个店长职位,还需要来挖人吗?还有人来问,都知道挖总经理、总监这样有名有姓的高级人才,一个店长到哪里去找?再有人问,本地的同行卖的都不如我们好,他们的店长我都不稀罕用„我想,以上三个问题是很多金店老板要发问的。那么,笔者也发三个反问:

一个当地品牌能有几家店?作为一店之长的店长难道不值得挖吗?

是人就有名,刘备当年怎么找到诸葛亮的?

优秀的行业多的很,为什么非要把眼光局限在珠宝行业?

通灵钻石是国内率先采用“空降”店长模式的珠宝名企。通灵能够在国内最为富庶的苏南地区成为镶嵌类饰品的霸主,就得益于单店强大的销售力。撇开通灵新锐的品牌意识与剑走偏锋的营销策划外,优秀店长的运营能力是通灵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通灵深知,店铺的标准化运营(关于标准化,笔者将在“培训篇”中重点讲解)是营销执行力的必要保障,而营销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单位就是店长,那么何为不直接从标准化运营的优秀企业去挖人呢?于是,通灵就想到了餐饮业最为成功的肯德基!也正是因为这个独到的用人理念,在数年后的今天,通灵在华东地区终于有了珠宝界“黄埔军校”的美誉。

世纪缘钻石也在“空降”店长方面做的别具一格。其中,世纪缘最为独到的用人法则是,不用同行店长做店长!与通灵不同的是,世纪缘偏好“房地产”、“汽车”、“高级服装箱包”等领域的人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世纪缘相信,珠宝行业是一个较为落后的行业,同行的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经验主义会使这些店长迷惑与愚钝。既然要打造高档品牌形象,那么就干脆用真正奢侈品行业的店长,从每个直营店开始提升品牌营销意识。截至笔者离开世纪缘为止,世纪缘13家直营店中已经出产了1位卡地亚店长与3位施华洛世奇店长,并且有太多普通导购员成为了其他珠宝品牌店的店长。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店长值得挖!那么,店长究竟该如何挖呢?

首先,要明确要挖什么样的人。通灵是为了推行标准化流程,世纪缘是为了打造高档品牌,那么你挖人的目的又何在呢?明确目的后才去找人,就会有方向,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企业内部要创造人才适宜生存的土壤。挖人,不仅仅是靠银子,还要靠理念,这不仅适用于店长,也适合更高级的人才。要想人才过来,那么必须志同道合,仅仅靠银子挖来的人,相信挖来的也只能是地雷。

再次,金店老板要有发现人才的眼睛。去高级餐馆吃饭、去4S店做汽车保养、去购置房产、去健身锻炼、去购物„等等,处处是发现人才的好时机。俗话讲,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企业内部要有广阔的晋升空间。切记,你挖来的是店长,而不是总经理。能够为你空降的人才描绘远景,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晋升空间,才可能真正俘虏人才的心。

方法二:内部竞聘

内部竞聘与内部提拔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区别。前面探讨过,金店老板最喜欢用那种跟自己时间长的,忠诚的,或者亲戚来当店长。他们认为这样一来财务方面安全,二来听话放心。另外,很多珠宝企业还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通病,老板喜欢用“看得顺眼”的人来做店长。这样一来,店长再用“看得顺眼”的人来做店助,店助再安插“看得顺眼”的导购——党派一旦形成,想拔难度就相当大!而且,这也是逼走人才的致命一击!试问,不是靠资历就是靠血缘关系,不是靠溜须拍马就是靠拉帮结派,那么努力奋斗还有何意义?

内部竞聘是目前很多国外企业使用的人才提练法,也是笔者非常倡导的人才选拔方式。内部竞聘要由企业高管组成面试团,根据企业内部需求来出据笔试与面试试题,然后在企业内部发布招聘信息与相应待遇,接着面试团对内部竞聘者进行细致的考察与考核,最后综合评价以确定人才。据说,周大福CEO陈世昌原来也是一名导购,最终能够成为总裁,也是在一次次企业内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

当然,内部竞聘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其中最主要的如下:

第一,面试团必须公正公平,不能泄漏考题,不能徇私舞弊。

第二,考题必须并具有针对性。其中,管理能力、职业规划、销售能力、反馈能力、性格为人都是重要的考评题目。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能只看重销售能力。因为,好的店长一定是好的导购,而好的导购却不一定是好的店长!

第三,老板一定不能固执己见,要以客观的考核分数作为第一评价。既然要内部竞聘,就要说到做到。考核可以细致,结果必须执行!

方法三:储备人才

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所以笔者建议,即使现在你有优秀的店长,当遇到同为优秀甚至更优秀的人才时,请你一定挽留。为什么笔者要提出这种貌似废话的解决方案?因为笔者所遇到的很多金店老板都是小农意识,这些人规模也许不小,资产也许不少,但是就不肯在人才方面多花一个小钱。他们心想,既然我这里规模就这么大,那还为什么要养活那么多人呢?而且,越是有能力的待遇就越高,待遇越高就费用越大,花这个冤枉钱做什么呢?其实,文中的案例二已经为我们诠释了这种小农思想的下场——如果连个后备人才都没有,当店长提出不平等条约的时候,真正咽不下这口气的一定是老板。

其实,对于中小金店而言,即便没有充足的领导岗位,人才也是可以得以安置的。比如加设店长助理职位,比如加设值班店长职位等等。除了岗位方面,在不影响原有人才情绪的基础上,机遇方面老板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将配货、市场调研反馈等重要职责单独安排给其负责,比如外出培训与考察应该与其一起前往等等。天赋与生俱来,才干后天培养,如此一来能力与忠诚都与日俱增,怎还能够“割地赔款”?最后要说的是,如果要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喂的饱。有做大做强抱负的老板,一定是爱“才”如命;如果只是要开个夫妻店,才会是爱“财”如命。

配置用人的“跨栏式”方法

2011-04-15 09:39:57来源: 总裁网 作者: 佟天佑 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有效配置用人在于筛选,其着陆点是发掘人的特质和与之相辅相成的能力,并通过客观如实的评估;找到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

“跨栏式”筛选方法是许多企业常用的实操方式,它是按招聘计划与实施程序;从求职申请→面谈→录取(试用期开始)三个跨栏,其着重点是从简历与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料中进行筛选(初选为基本条件符合),然后进入第二栏面谈,其过程可运用面试、笔试或测试方法(挑选出较适合者);再进入第三栏筛选,目的是选择双方都有共识和意向的人选,达到更为适合的配置。

可以说筛选的过程,就是为了更适合的配置用人过程;其考虑方面包括:了解应职者的背景资源、教育程度工作和专业技能、5W问题(什么、何时、何地、何人和为什么)、个人品格、行为特征和兴趣及身体状况、推断应职者与本企业引领的职位匹配性五个方面。

其着力点在于如何检验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和恰当(事半功倍),这是配置的关键所在。试想,用不合的人做正确的事会适得其反;用合适的人做不正确的事,也会事倍功半。其后果不仅造成人力工作效率的阻碍,而且会增加人力成本的损耗。

笔者的顾问心得分享是,从招聘(包括内部晋升或调岗)必须有一个导入与磨合阶段,运用上要注重三点:

第一点,双方的诚意沟通与共识尤为重要,所谓适合匹配、预留空间和过程指导方能达至适合配置的程度。

第二点,从配置到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为入职者试用期到发展期的平稳过渡和使用提供客观的支持。特别是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更应把握其岗位特长与潜力。

第三点,为了有效控制重置成本和体现对入职者的慎重态度,可在求职申请栏增加第二工作岗位意向;利于进行重新配置和找到适合的发挥 期权激励将成为职业经理人的“金手铐”

2011-04-15 09:37:55来源: 总裁网 作者: 蒋巍巍 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经理人股票期权(ESO)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来,以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行,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在世界大企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美国的股票期权(Incentive Stock Option,也称作“激励性股票选择权”,或简称为“选择权”或“ISO”)。美国的很多公司已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方法。新的股票授予方法称为“长春藤”(Evergreen)方法,办法是:公司授予你股票的时候,首先给你一个四年的授予指引性总量(Guidance Amount),但是,第一年授予你的只是这个指引性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这些授权的实现和获得的计算方法和上面所叙述的传统方法一样。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公司再各授予你那指导性总量的四分之一。并且各次的授予均要经过四年才可以全部获得(每年四分之一)。

股票期权(stock option)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份的权利。因此,高层管理者希望利用这种期权,以现在的价格购买股票,并在将来获利。这里蕴含的假设是:股票价格以后会上涨,而不是下跌或停滞。股票价格在市场上的表现,反映了公司的业绩,受企业获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的影响,高层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这些因素,这样股票期权才具有激励作用。“市场有效”的假设在现实中是不确定的,偶然因素会使股价大幅波动,这与激励对象的努力程度是不相关的,同时也使期权报酬激励使得收入具有了动态开放性,其具有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魅力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股票期权作为吸引优秀人才和剌激经理人员专注企业发展的手段,具有许多绝妙之处。

第一,期权是一种风险收入,而这种风险是由期权所有者与企业共同承担的,所谓股票期权,是指你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这个约定的价格叫做行权价格,这个行为叫做行权,在你行权之前,你不会得到任何的现金收益,而你能够行权的条件在于,公司市值的上升,只有公司的市值上升了,股票期权的持有人才能得到收益,"所以有了公司的期权也就意味着,你得好好干,公司好了,你才会得到收益".以约定的价格允许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后买入本公司一定数额的股票,就是企业所有者允诺企业管理人员在若干年后,以事先约定的价格拥有企业的一部分股权,这部分股票的价格实际上是不确的,取决于公司未来年经营情况。

第二,期权激励贵在长期。90年代初期我国一度推行过内部职工股,由于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差价的存在,当公司的股票上市6个月职工股上市之机,公司的职工往往是将股票一抛了之,这种推行内部职工股的作法后来停止了,因为它更象是一种短期激励措施,它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用十分有限。而期权的作法却有助于在经营者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资本纽带,结成双方休戚与共的战略关系,它创造性的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对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的补偿,即使他将来离开企业,他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也不能抛售,这使其利益与企业利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此外为了更好的体现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作用,股票期权设计者将准则定位为,股权的收盗大约十年的工龄使员工的年收入增长一倍半,20年的工龄增长四倍,一些公司的作法是,每年发放的股票期权相当于员工年薪的10%至20%.

第三,以期权为激励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按照期权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以年薪和期权收入组成,公司因而节省了现金的支出,不但期权持有者在行权之间公司不会有现金流出,行权后,公司的资本还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住人才的成本。此外还使公司在激励员工方面的信息成本、影响力成本降低,但效率却是提高了。以微软为例子,在这里80%的员工都有认股权,做为管理者你不用总是在担心员工是否忠诚、是否会努力工作,你不用为激励员工而大费脑筋,期权使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命运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期权不是福利性质的,它与员工的业绩是联在一起的,员工的工作热情自然很高,一位在微软研发中心工作的管理人员说,"在这里,工作的精力和热情,都是以前从未见到的。

第四,期权对吸引投资也很重要。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李建光说,我们鼓励我们投资的每个公司都拿出一定的股票做期权,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我们作为投资方不参与企业的直接运营,但我们需要企业能吸引和留住一些真正的人才,期权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现金的流出,公司可以不用支付那么高昂的工薪,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最重要的是期权的其持有者成为公司的一部分。从短期来讲,期权的存在使股东利益存在摊薄现象,但从公司价值增长这一主要目标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

从理论上讲,通过执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经理人员的利益与其他股东的利益保持了一致,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一致性只存在于公司股票价格上涨时,而当股价下跌时,这种一致性就消失了。因此有人认为股票期权有可能成为职业经理人的“金手铐”。假设一个股东以每股20元购买某公司股票,当股价下跌到12元一股时,该股东每股便损失8元。但拥有经理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员(假设期权获得价为20元)却没有任何损失,因为他可以选择不在此时行使该期权。从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公司看,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其实有两个:激励经理人员和留住人才。因此,许多公司采用了所谓“掉期期权”的制度。如上例,当股票市价从20元一股下跌到12元时,公司就收回所发行的旧期权而代之以新期权,新期权的授予价为12元一股。在这种“掉期期权”工具安排下,当股票市价下跌时,其他股东遭受损失,而经理人员却能获利。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许多公司对经理股票期权附加限制条件。一般的做法是,规定在期权授予后一年内,经理人员不得行使该期权,第二年到第四年(期权持续期通常为10年),可以部分行使。这样,当经理人员在限制期间内离开公司,则会丧失剩余的期权。

期权激励是通过让激励的对象分享剩余索取权的方式使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使激励代理人的行动不违背委托人的利益。其根本假设是激励的对象为经济人,这样一种抽象和假设与社会生活中的人肯定是有差距的。在我们对企业所有者的了解中发现,他们最关心的是“在个人动机、高层管理者的经济激励及他们对持股人所负的信托责任三者之间,如何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关系”。通常用于高层管理者的传统激励方式并不为他们带来任何风险,这样高层管理者与持股人的利益可能分离。为此,他们认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计划中应引入风险机制。

在包含更多风险因素的基础上,为使高层管理者的收入更明确地同企业绩效相联系,许多企业转而实施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支付的奖励或价值是:根据在多年期计划开始时确定的目标,支付的奖励或价值依所测定的可能的经济绩效而变化。如,高层管理者可能会获得所谓绩效单元,这种绩效单元类似于年终分红,但获奖的资格考察期为一年以上。这样即可避免高层管理者的高收入与公司绩效滑波背道而驰现象的产生,是具有更强激励效能的手段。

另据麦肯锡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公司中,大约一半采用股票期权计划;另一半实施绩效计划。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一项成功的长期激励计划应具备三个条件:1)绩效测量标准与持股人的财富增长(即回报要公平并不断增长)不是同股息增长带来的收入相关;2)建立明确的目标水平体系,并向计划参与者详细阐明;3)根据环境状况,对目标进行调整(换言之,确属市场条件需要,绩效标准也可改变)。

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

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措施是通过薪酬来体现的。近年来,美国许多公司的经理报酬水平呈现指数级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开始考察经理报酬与公司长期绩效之间的联系。如果两者的相关性足够强,比如一个获得高报酬的企业经理,能支持公司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扬,没有人会质疑经理报酬增长过快。但是如果公司业绩与经理报酬的相关性很小,甚至不存在,那么,经理的高报酬事实上是损害了股东权益。

过去,评价经理业绩的标杆,主要是公司现时财务业绩。将经理薪酬和公司绩效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方法是应用财务会计指标体系。现在,人们意识到仅仅依据财务指标评价经理的业绩远远不够全面和客观。正如卡普兰和诺顿教授在其著作《平衡计分卡》中所述,一个公司的现时财务业绩仅仅是全面业绩评价方程的一部分。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长期财务业绩主要来自于公司管理当局对经营、顾客、新产品发展的关注以及各种促进当前盈利增长的因素。简而言之,经理必须关注广泛的业务活动;同时经理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应当被合理地评价。最有效的激励计划应当是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混合体。这些非财务指标能推进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在公司中最广泛应用的非财务指标包括:(1)顾客满意度;(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3)战略目标,如完成一项并购或项目的关键部分,公司重组和管理层交接;(4)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如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员工培训、团队精神、管理有效性等;(5)创新能力,如研发投资及其结果、新产品开发能力;(6)技术目标;(7)市场份额。尽管上述指标目前还远不如传统财务指标流行,其发展之势却如燎原之星火。

人们普遍认为,财务指标能准确地反映公司经营结果,是财务绩效和股东价值创造的标志。事实上,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情况。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建立数量联系,可以为评价经理业绩提供科学依据。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举个例子,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水平是资本报酬率的关键驱动器。用资本报酬率(ROC)作为主要财务评价指标的公司可能需要同时关注经营性指标(生命周期、总产量等),因为这些经营性指标对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s)在其管理层和非管理层激励计划中运用了“航班准点率”指标,正是因为这一指标将对航空业的收入(通过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和获利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据大量的研究证实,顾客满意度、购买行为和获利能力三个因素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国外许多大公司已清楚地认识到,在报酬激励计划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对提高公司长期股东价值,并使经营者与公司长期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非凡的意义。

国外这种全面的业绩评价方程式,对于国内的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我们的焦点座谈中发现,国内传统行业的CEO薪酬组成是:基本收入+职务补贴(额外所得)+绩效奖金(利润分成)。许多企业所有者(雇主)仍热衷于给予高层管理者绩效奖金(依据财务指标)。他们认为国内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尚未形成,职业经理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缺乏,难以对其有长远的期望,而这些职业经理人也胸怀二志,只有这种短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奖励,才能发挥一定激励的效用。当笔记者提出:“由于这种短期激励,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只追求短期的财务指标的上升,而不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如顾客满意度、企业形象,甚至可能会损毁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是否应该慎用短期激励?”这一问题时,有些企业所有者显出无奈状。看来,如何有效的激励高层管理者,使经营者与所有者成为一对真正的共生体,已不是一个理论探讨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第四篇:企业品牌营销诊断书

企业诊断问卷

【说明】:

本诊断问卷用于帮助企业从企业战略、品牌、产品、渠道、促销、组织架构、人员、营销模式等层面等思考直接阻碍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企业更快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业绩倍增策略。

企业盈利状况自检表

1.

请写出您企业近三年业绩一览表:

销售额

销售成本

2011

2011

2011

2.

2011年——2011年,业绩增长(或降低)主要原因是什么?与核心竞争对手相比如何?

我企业

业绩增长(降低)原因

核心竞争对手

业绩增长(降低)原因

2011

2011

3.

你企业销量主要来自哪几个产品?主要来自哪些区域市场?主要来自哪些渠道?

产品层面分解

区域市场层面分解

渠道(客户)层面分解

2011销量

例:

精品白沙:200万箱

软白沙:600万箱

例:

华南区:100万箱

华北区:120万象

例:

普通渠道:

特殊渠道:

2011销量

思考:

如何从产品层面提高销量?

思考:

如何从区域市场层面提高销量?

思考:

如何从渠道层面提高销量?

4.

2011年你企业营销战略的重点目标市场和产品是什么?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您准备如何增加2011年的整体业绩?目标业绩如何分解?如何提高利润空间?

企业品牌力自检表

1.

请谈谈您企业所在行业市场市场的看法?(包括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市场发展态势、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等)?

2.

公司是否制定了自己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您的品牌战略规划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3.

您认为目前您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4.

您企业所在行业的第一品牌是谁?第二品牌是谁?

5.

您认为您企业现有的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如何?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和传播您有什么想法?

6.

您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市场竞争策略?

7.

您品牌的消费者主要是哪些人?我们满足了他们的哪些具体需求?

8.

您品牌的直接竞争对手是谁?他们在哪方面比您企业要厉害?哪方面比您企业要差?

9.

您认为您的品牌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你准备如何改进?

10.

请按要素画出您企业的品牌金字塔:

例如:利朗商务男装

简单、大气、有品位

商务男装

简约而不简单

稳重而不张扬的成功男士

稳重

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定位

品牌主张

品牌形象

品牌个性

您的企业:

企业产品力自检表

1.

您企业有哪些主打产品,各产品的销售额是多少,销售占比是多少?

产品

2011年销售额

销售占比

产品一

产品二

。。。。。。

2.

您企业产品卖点(核心诉求)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呢?

项目

我的企业

核心竞争对手

产品卖点(核心诉求)

基准产品价格

产品包装与质量

3.

请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写出您企业的产品组合?哪个产品您该大力投入资源?哪个产品您该收缩资源投入?

4.

请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写出您企业的各系列产品,各周期的产品策略分别是什么?

企业渠道力、终端力与促销推广力自检表

1.

您企业代理商一共有多少个?代理商因代理您的产品赚钱的有多少?亏本运营的有多少?

2.

销售渠道包括哪些?以哪种渠道为重点?每种渠道的销售比例各是多少?每种渠道的销售业绩大概是怎样的?

3.

代理商代理您产品的出发点是什么?仔细思考一下,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您企业产品在代理商的产品构成中处于什么地位?

4.

代理商层级是如何设置的?数量够吗?按照您企业所在行业的性质您觉得多少代理商规模才最合适?为什么?

5.

公司对经销商、代理商和终端如何管理的?在政策方面的优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公司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比如串货)

6.

代理商平时向厂家提出最多的抱怨或者建议是什么?通常经销商、代理商和终端如果对您企业有不满意的地方,大部分的问题是存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它们最希望得到公司哪方面的支持?

7.

您产品覆盖的终端有多少?主要有哪些终端类型?销量最好的终端是哪个?终端平均销量大概在多少?

8.

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终端售卖系统和售卖工具

9.

您企业促销策略一般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10.

您常用的促销方式有哪些?各方式的效果如何?为什么?您打算如何改进?

企业组织力与团队激励机制自检表

1.

您企业现有的营销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当初基于什么考虑设置这一组织结构?请您简单评价一下目前的营销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设置?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您的意见或建议是?

2.

您企业的营销沟通机制是怎样的?各级营销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方式公司有哪些相关的规定和制度?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您的意见或建议是?

3.

您是否认为您公司已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您认为改变现有组织架构将会对公司的销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

您公司的核心的业务流程如何(下单、生产、出货、促销推广、费用管理、市场监察),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公司是否有此方面改革的构想?

5.

您公司的销售管理制度如何制定的,现执行情形如何?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6.

您企业的内部绩效评估考核、激励机制,以及激励效果效果如何,有抱怨的声音吗?对企业的销量提升有帮助吗?

7.

您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人员的招聘方式、现有销售管理人员的状态、职业生涯设计)?人力资源发展的障碍主要在哪些方面?

第五篇:潞安集团品牌战略

中国潞安 黑煤中崛起的“绿色品牌”

——任润厚与李祝义共话自主品牌建设

2008年09月17日

------------------

编者按:

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产品、价格、技术、资源等个别或局部的竞争转向了

以品牌为代表的综合实力竞争。品牌建设不仅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向文化管理跨越、实现管理层次战略性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企业战略扩张的前提。

然而,我国资源型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煤炭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形象仍然与高劳动强度、粗放经营、低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相伴。但是随着中国煤炭市场整体供求关系的逐渐变化,品牌建设也逐渐成为共识。

潞安集团坐落于太行之巅,素有“天下脊”之称的山西省长治市,它以超前的意识和卓越的高度,在巩固煤炭主业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发展一体化产业链,为实现企业品牌的有效延伸,即企业核心优势的延伸不断前行着,为资源型企业,更是煤炭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着积极的探索。那么,资源型企业究竟如何建设自主品牌?又应如何以品牌为纽带来增强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应潞安集团的邀请,本报主编李祝义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润厚进行了对话,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品牌支撑助力战略扩张

李祝义: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型企业众多,然而,资源型企业却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往往是一种“埋头实干”的形象,对品牌建设意识相对淡薄。而潞安在打造中国煤炭品牌的道路上却别有创新,潞安如何认识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任润厚:一个资源型企业,企业的发展往往依托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劳动力优势等。拿煤炭企业来说,大多数煤炭企业是卖煤炭资源、卖机器设备以及人力的投入价值等。而殊不知,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种“卖产品”的短视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终将举步维艰。因此,资源型企业也需要不断从技术、管理、营销、文化、服务、战略等各方面不断壮大、丰富自己,以一套完善的体系走上建设品牌的道路上来。

我们潞安的开采历史已有80年,建局历史也近50年。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新形势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把“潞安”品牌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做成中华百年名牌企业,必须实施好品牌战略。

李祝义:煤炭这个特殊的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成为山西的品牌,而“潞安”又成为“煤炭”产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潞安”品牌建设和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任润厚:战略制胜,这是潞安发展的关键。潞安以突出的战略管理,使“中国潞安”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实现了企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这就是潞安坚持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十一五”“建设能化大集团”、“长远建设‘中国潞安’,实现潞安国际化,建设国际化潞安”。

基于潞安“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和“十一五”“建设能化大集团”的目标都提前实现,2008年经过集团三届一次职代会的民主决策,6月28日我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20多名院士、国内知名的煤炭、煤化工、金融及战略管理专家进行了充分论证,明确了2008—2012年打造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的发展战略,具体目标确定为:到2012年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建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能化大集团,建成强强联合、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李祝义:作为山西全省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煤炭企业,今年5月与新疆伊犁州政府签订了

合作协议,这对于潞安而言,是否在发展战略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对于潞安的品牌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任润厚:这是潞安发展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必须具备世界眼光,既要“引进来”,又要善于“走出去”。潞安集团与新疆伊犁州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增加煤炭资源30亿吨,进入“十一五”以来,潞安集团在新疆、内蒙古整合资源300亿吨,加上原有110亿吨储量,按照亿吨级生产能力可以稳定生产200年。至此,作为全省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煤炭企业,潞安集团“根植长治、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潞安拥有的400多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为建设亿吨级煤炭企业大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要形成2个亿吨级和3到5个5000万吨级的煤炭集团,产量要占全省的70%以上。潞安集团正是抓住了这个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构建潞安、武夏、潞宁、潞新、潞蒙五大矿区。同时,潞安正整合开发美国、加拿大天然气及煤炭资源,这都为潞安的国际化品牌建设建立了基础。

李祝义:与时俱进的战略管理让“潞安”品牌经久不衰,同时基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深知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大力延伸煤炭产品链条,深度加工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一次能源输出变为多次能源输出。潞安要走国际化道路,循环经济的发展肯定不容懈怠。

任润厚:我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追求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潞安集团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以煤为基础,拉长加粗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3条主产业链,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多产业并举、发展循环经济使潞安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集团的快速转型。

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准备出油的冲刺阶段,并正在实施每年300万吨产业化的前期工作;年产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项目在潞安已经上马,项目投产后,将改变我国高纯度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两大工程也正是潞安集团以煤为基础,积极发展电、油、化、硅四大非煤产业的缩影。

潞安集团已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按照新调整的发展战略,到“十一五”末,潞安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要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今年上半年,潞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其中非煤产业占到48%,基本形成了煤炭主业与非煤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

李祝义:完善而与时俱进的品牌战略,让潞安在市场竞争中以蓬勃的生机势如破竹般扶摇直上,让我们看到了潞安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崭新姿态。

创新机制延伸品牌链条

李祝义:勇于自我创新,另辟蹊径者为大智。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长期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据了解,潞安独特的资本运作方式成为业界的一大亮点,勇于进取的创新意识也为业界所关注。那么潞安如何培育自己的金融和贸易功能?

任润厚: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良性对接,卓越的品牌当然也需要良好的资本运作。“中国潞安”不仅仅是在产业和规模内容,还要在体制、机制等诸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潞安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大发展,上市是潞安必然的选择。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潞安”应该是产权、股权多元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国际化潞安。

2006年9月22日,潞安环能股份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发行1.8亿股,融资19.8亿元,发行价和募集资金总量成为当时全国煤炭行业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和发行价格最高的绩优A股上市公司。同时,潞安整合了耀华玻璃集团财务公司,组建了山西第一家企业财务公司——潞安集团财务公司。“与能人携手,与巨人同行”方可超越发展。潞安从总体上形成了发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上市融资、新上项目实现股权多元化、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银行信贷及潞安集团财务公司的“六渠道、一公司”的融资格局,实现了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良性对接。

李祝义:潞安发展推进资本运作,可以说对于实现潞安国际化和国际化潞安意义重大。同时,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还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撑,潞安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是否也成为潞安的一大品牌优势?

任润厚: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开采工艺的研发

力度,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的需要,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经验,及时改变煤炭产品的形态和状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保持和提升企业的品牌优势。近3年潞安共投入研发费用近5亿元,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和国内先进核心技术多达37项,其中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19项,为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首创“开天窗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松软厚煤层大采高放顶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世界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与集约化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潞安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打破了只有无烟煤喷吹的常规,成为订立国标的基准,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建成了“中国喷吹煤基地”和“中国喷吹煤研发中心”。此外,在生产装备上,也使用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如这次首发募集资金项目——屯留矿,使用的设备全是国际最先进的,来自德国西门子、西马格、瑞典ABB等公司。

李祝义:实现“中国潞安”,不仅要搞好产业链条、资金链条,更重要的还在于建设人才链条。当然,人才建设也是品牌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潞安在此方面是如何推进的?

任润厚:人才是做企业的基础、是做大企业的根本。潞安相信“只要用对地方,人人都是人才”。我们把人才称作“优良资本”。潞安人才管理理念不断升华,从原来的人事到人力资源,再到现在的人力资本。我觉得,还应该提升到“人才资产”。也就是说,对于优秀人才,要把他们当做资产来经营,除了让其保值,还要让其增值。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盘活潞安现有人才。潞安加大了稀缺专业及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在煤变油、多晶硅、煤化工、金融等方面引进了大量专业人才。在增加科技人才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潞安的人才结构,使煤炭专业以外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到人才总量比例达到41.2%。同时,还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专家、学者和专业顶尖人才,利用“外脑”组建了潞安研究院及各专业系统研究机构。“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潞安技术研究院的牌子挂到人才高度密集的北京、上海,广纳国内外人才精英,为新型能化集团建设和推进“国际化潞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李祝义:由此可见,潞安在战略支持上气势如虹的创新大手笔,处处可圈可点。这种永无止境的创新意识,在潞安创建国际品牌、百年品牌上显得弥足珍贵。

“和谐”为重凝聚品牌力量

李祝义:山西矿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最大政治,也是煤企品牌在社会上赢得好口碑的重要渠道,潞安以怎样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任润厚:安全的最高目标就是零事故、零损失、零职业病。追求安全就是追求“零”的目标。安全只有里程碑,没有终点站。总结潞安这几年的安全高效生产,实事求是讲,我们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实打实地把“管理、装备、培训”并重这个安全原则落到了实处。

“不要最低成本,只求最优成本”,这是潞安追求安全生产的信念,潞安走出了一条增加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与减人提效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源头安全。新建的屯留矿实现了“煤不见风,煤不见太阳”,主井提升系统被评为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近几年,潞安投入资金加强质量标准化精品矿区建设,打造“绿色长廊”和安全生产环境,实现了井下工人“半小时通达工作面”。此外,每年潞安还要选派优秀模范班组长到鲁尔进行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形成了由原来的“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健康态势。

“十五”以来,我们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47,安全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赢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九连冠”,全国总工会给潞安特颁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且员工没有新增一例矽肺病,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全面保证。

李祝义:“潞安”的标志寓意深刻,也体现了天、地、人、物合一的企业哲学理念。作为煤矿企业,环境保护当仁不让,这与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都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品牌责任,还可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技术进步和实力。

任润厚:潞安的战略首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要能充分融合循环经济理念,造福当代,惠泽子孙。潞安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经济,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全国工业500强的位次快速前移。

潞安进行绿色开采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把国家对采矿业提出的生态重建、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落在实处。其中,用煤矸石生产绿色肥料,开辟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除此之外,在“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矿区塌陷治理模式与技术”等项目上的推进,都使矿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几年,环保投资历年累计已经达到4亿元以上。循环经济的初步建立、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潞安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园式矿区。潞安集团下属10个矿被评为“蓝色等级”,司马煤业公司被评定为“绿色等级”。烟尘排放达标率保持在100%,大气环境质量平稳保持在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007年获“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称号。潞安正在成为一个富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潞安。

李祝义: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蒙牛集团牛根生说得好,“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在山西,一个名叫“潞安益民福利公司”的企业挂牌成立,给当地的残疾人带来了福音,潞安精神感动了社会,体现了品牌的责任意识。潞安职工把您的名字扩展了一下:“潜心润事,厚德载物”,这也是您的品牌。您如何看待企业及企业家的品牌责任?

任润厚:大品牌就要负大责任,确实如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须满足社会需求才能生存、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发展合力。我们潞安有个理念,叫“依靠职工办国企,办好国企为职工”,还有一个工作标准,叫“看发展后劲是否增强,看职工生活质量、水平及幸福指数是否提高”。主要是讲,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将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将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体现在善待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给他们快乐健康的家庭,给他们自尊、自信、人生的价值乃至宁静的心灵。这种责任还体现在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高层的产品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和人的需求。这种责任还体现在不仅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还要做环境保护的主力军,为我们坚守蓝天、净水和清新的空气。我们的企业还将把肩上的责任延伸到中国新文化、新道德的建设之中。

潞安作为地区经济支柱,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肩负起社会责任当仁不让。2002年,潞安投资成立的“山西潞安益民福利公司”,把矿区的残疾青年安置进去,改送“金”为送“经”、“输血”为“造血”,并被国家民政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将情感赋予品牌,将责任融于品牌,品牌也更能得到认同、更具号召力。潞安也将随着品牌的壮大,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李祝义:和谐,时代永恒的主题,亘古不变。潞安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集约高效发展、绿色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品牌之路。“中国潞安”也将成为一面旗帜,为我国资源型大企业品牌建设给出借鉴意义。

【专家点评】

后品牌时代之品牌责任为重

□冯并/文

很高兴看到包括企业、包括整个社会,品牌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品牌战略在不断的推进,品牌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从潞安的品牌建设来看,对于一个在计划经济中起步,经历了改革开放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资源型企业来说,品牌建设的空间还较大,而潞安对品牌建设的努力程度令人欣喜。

潞安的社会贡献有目共睹,无论是循环经济上的产业贡献,还是在环保、安全以及利民上的社会贡献,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我曾经说过,如今,消费者看到品牌的时候,已不只是一般的知名度、美誉度、质量问题了,而要看整个企业的社会行为。这个阶段称为“后品牌时代”。进入后品牌时代,人们对品牌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企业的全方位考量成为关键。而只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品牌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认识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个全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崛起,也欣然看到了中国品牌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任润厚董事长的带领下,潞安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成为品牌成长的巨大推手,同样,中国企业在后品牌时代的表现将被无限期待。

(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企业报社社长)

【嘉宾名片】

任润厚,汉族,1957年出生于山西代县,工程力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 ”、“2003 年度中国十大最受关注企业家”、“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现任山西潞安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山西潞安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市公司)。

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历经工程技术、基层企业、高等院校、大集团等多个管理岗位锻炼。2000年到潞安任职以来,实施战略管理,潞安走上了安全发展、集约高效发展、绿色和谐发展、永续发展道路,实现了从只强不大向既强又大的快速转型,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大集团的快速转型,从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向新型能化集团的快速转型,在许多方面创造了行业、全省第一。

品牌大事记

2000年8月8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4月26日,潞安煤炭运销总公司经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负责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的煤炭经销、煤质、运输、港口及其相关业务。

2001年7月23日,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2002年1月6日,潞安矿业集团开辟煤炭网上销售先河。这标志着潞安集团开始走向数字化营销的新历程,也标志着山西煤炭行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4月,潞安益民福利公司成立,共安置184名残疾青年,此举是集团公司关怀残疾人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002年9月13日,上海潞安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庆典仪式在上海杨浦区隆重举行,标志着潞安进一步拓展经营渠道和发展空间,进军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5年9月6日,长治煤矿安全生产暨煤矿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工作座谈会在潞安会堂会客厅举行。长治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以潞安矿业集团为龙头,联合区域内30万吨以上煤矿,组建“潞安能化集团”。

2006年2月22日,山西潞安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项目在集团屯留煤油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剪彩奠基。

2006年9月22日,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7年6月6日,潞安集团干部大会在潞安会堂召开。此次会议,在战略上将“十一五”与“十二五”战略措施同步实施,将能化大集团建设与潞安国际化目标合而为一;战术上大步跨越,全面推进潞安国际化进程。

2007年7月28日,集团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签订了《关于实施新疆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框架协议》和《关于重组新疆哈密煤业集团公司框架协议》。

2007年8月11日,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在太原隆重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山西企业集团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7年9月26日,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07年10月12日,潞安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在潞安会堂隆重举行。潞安集团社区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为全球第124个国际安全社区。

2007年11月,集团公司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美国邓白氏集团、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

予国际信用企业。

2008年4月9日,潞安集团5000吨高纯度多晶硅项目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与德国森特塞姆公司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改变我国高纯度多晶硅特别是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2008年6月28日,潞安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战略论证会,明确了2008—2012年发展战略,全面打造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具体目标是:建成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建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能化大集团;建成强强联合、竞争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2008年9月3日,山西省和谐劳动关系现场会在潞安集团召开,作为全国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潞安集团介绍了经验。

本版文字由王静整理

上一篇:集团公司调研通知下一篇:集团公司工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