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022-10-05

第一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侠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事件树

事故树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录一中表

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

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

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qn/Qn≥1 式中:

q1 ,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

Q1 ,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

1、国务院令493号基本内容 1.1 事故报告的原则

1)时限性原则——及时、立即2)全面性原则——准确、完整、补报3)禁止性原则——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4)逐级上报原则——情况紧急或必要时也可越级上报 1.2 事故报告的主体

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2)事故单位负责人;3)安全生产监管部门;4)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5)安监总局、有关部委、省级政府向国务院报告 1.3 事故报告的程序

1)现场有关人员——单位负责人;2)单位负责人——县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3)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逐级上报;

——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并通知公安、劳动、工会、人民检察院;

4)特大、重大事故——省部级——国务院;5)较大事故——省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6)一般事故——市级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 1.4 事故报告的时限

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2)单位负责人——1小时内;3)安全监管部门、有关部门——2小时内;4)安监总局、有关部委、省级政府向国务院报告——2小时内 1.5 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单位概况;2)事故经过和救援情况;3)事故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原因和性质;5)事故责任认定和责任者处理建议; 6)防范和整改措施。

另:一是要附具有关证据;二是事故调查组成员要签名 1.6 接到事故报告后的措施

1)事故单位负责人

——启动预案、组织抢救、防止扩大; 2)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3)有关单位、人员

——保护现场、保护证据、做好记录; 4)公安机关

——强制措施、立案侦查、追捕归案

1.7 事故调查与分析

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符合性评价

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等。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 事故责任分析

① 对事故原因分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

设备状况、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等不合理

② 谁来承担责任

A、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B、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主要在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情况下。 C、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③ 构成领导责任的情形

 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 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 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引进建设项目中,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注意:对领导责任,根据领导与事故的关系紧密程度,分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1.8 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1)政府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2)相互配合、提高效率的原则;3)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4)“四不放过”原则。

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1.9 事故调查权的规定 1)特大事故——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 2)重大事故——省级政府或其授权、委托部门; 3)较大事故——市级政府或其授权、委托部门; 4)一般事故——县级政府或其授权、委托部门;

——未造成伤亡的可以委托事故单位调查。

另:提级调查——上级认为必要时;跨区调查——属地调查,派人参加;变更调查——伤亡人数变化时

1.10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

1)调查组组长——有关政府指定;

2)调查组成员——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 3)邀请单位——人民检察院参加; 4)聘请人员——专家

1.11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与要求 1)具备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

2)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指:

——与事故单位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与事故单位有关人员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与事故单位设备等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1.12 事故调查组的权利和义务

1)事故调查权——全面了解事故情况;2)资料获得权——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3)随时询问权——询问负责人和有关人员;4)移交义务;5)诚信公正、恪尽职守;6)遵守纪律、保守秘密

1.13 事故调查组组长的职责

1)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2)确定事故调查组的分工;3)协调事故调查中的重大问题;4)对事故调查中的分歧意见作出决策;5)决定发布事故消息;6)完成事故调查工作;7)按期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14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经过、原因;2)查明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3)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4)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5)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6)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15 事故调查的时限

1)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2)特殊情况经政府批准——可以延长,期限60日;3)报送事故报告日——为调查结束日。 1.16 事故调查之后的处理

1)批复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2)处罚责任人

有关机关单位负有事故责任人员所在单位对该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单位整改并受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公布

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1.18 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损失

1.19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措施分析

2、安全检查与安全隐患排查评估与治理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承受能力。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编制计划时,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挖掘潜力,讲求实效。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对影响最大、危险性最大的项目应优先考虑,逐步有计划地解决。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领导,依靠群众,使计划切实可行,以便顺利实施。

第二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于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 )。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C )。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甲鞋厂是以手工作坊为主的生产皮鞋的小厂,生产方式是外购橡胶模压鞋底、鞋用皮革、衬里用布、缝线、高强度防水胶等,手工下样,并用高强度防水胶将内衬、内垫分别与鞋底、鞋面黏合,用缝制机器将鞋底与鞋面绱(上音)好后,再在接缝处涂高强度防水胶以加强缝合牢度并防水。高强度防水胶里含有较高浓度的苯。

工厂是一幢独立的平房,有一扇通往室外的大门。进门东边是通往仓库的大门,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原、辅材料和成品,除装卸货外,仓库的门通常紧锁。进门西边是制作车间,主要作业均在此车间内,下样、缝制、黏合分三条工艺线,一字排开。车间的一角隔出一小间工人休息室。制作车间南、北有窗户,工人往往根据气温、风、雨等气象因素开窗或紧闭门窗。

从案例介绍可知,甲鞋厂使用的高强度防水胶具有(

B

)职业病危害因素。 A.粉尘类

B.化学物质类 C. 生物类

D放射类 多项选择题

有毒物质苯可能在该厂的( C、D

)工艺过程中散发出来。

1 A 下样

B.缝制

C. 鞋底与内衬黏合

D接缝加强、防水处理

甲市某商厦1991年10月竣工投人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200 m2,建筑面积7900m2,高20.4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

200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l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一起逃离现场。

21时35分甲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

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问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芒、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

1.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A、B、C、E)。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2.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是(A、C、D、E)。

A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B 低楼层发生火灾后,上层的人应往下跑,以便及时得到救援

C.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D.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E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逃生失败

一日,某县燃料公司蜂窝煤生产车间,王某和曾某操作搅拌机,另有3人负责捡蜂窝煤。约8时30分,曾某有事离开,由王某单独操作。8时50分,王某见搅拌机不能正常将煤料送上运输皮带,便站在搅拌机有旋转齿轮的一侧,用铁锹将机内煤料铲到出口处。在铲料过程中,搅拌机一对离地约80 cm、直径约15 cm、相向啮(nie)合的齿轮将王的衣袖夹住.王拼命想把衣袖拉出,因自身力量太小不能成功。而离他仅7 m远的3个捡煤工人,竟无一人看见。事故导致王某右肘以下粉碎。

据调查,该公司搅拌机投入运行10多年来,其齿轮一直没有安装防护罩。在运行过程中,多次

2 将上机操作的工人衣服夹住,但因其转速较慢且工人采取的措施得当,一般只将衣服夹烂,未出现伤人事故,未引起企业的重视。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立即派人安装了防护罩。但对于右臂仅存10 cm的王某来说,一条手臂换了一个安全防护罩,代价太大了。

在机械传动装置中的各零件所造成的伤害事故中,齿轮所造成的伤害占很大比例。在

齿轮传动中,齿轮啮合处以及各轮辐间的空隙是最大危险点,工人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极易被卷入而造成伤害事故。本案例中,工人王某的衣袖就是被齿轮啮合处咬住,导致右肘以下粉碎。

直接原因:

(1)齿轮部位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2)操作人员忽视安全,凭以往经验做事。 间接原因:

(1)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防护投入。 (2)工人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2.该县人民医院为什么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陈某、唐某、周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后果应由县人民医院承担。

1996年11月20日,丙市发生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事故经过:丙市某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1996年l 1月20日13时20分左右,该歌舞厅3号雅间内,吴某(市化工技校学生)给李某(市玻璃制品厂工人)等人散发香烟,李某坐在转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沙发起火。李某和陈某(待业青年)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火。进而火势蔓延,火焰蹿出了3号雅间,将歌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当火焰蹿出3号雅间,迅速蔓延时,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 m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有的人又返到南安全门(安全门平时上栓挂锁,很少有人知道)。在舞厅的304人中(包括工作人员5名),只有71人逃生成功,其余233人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有的被烧死,有的窒息而亡。造成死亡233人(其中男133人,女l00人),重伤4人,轻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的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李某在3号雅间点烟时,将沙发引燃.并未能及时将火扑灭。

造成火灾事故的间接原因:(1)该歌舞厅严重违章经营。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而火灾发生时,场内人员达299人(不包括工作人员5名),严重超员。(2)歌舞厅使用大量可燃物装修。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清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3)歌舞厅起火后,经营者没有及时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造成人群混乱,拥至狭窄的北门,挤倒成堆,加之室内装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大量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造成人员死亡。

2.通过该事故,请分析在火灾初期阶段,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疏散措施可以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中的伤亡。

(1)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

(2)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

3 (3)疏散引导。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撤离火场。

(4)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对疏散出来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

第三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一

〔考试注意事项〕

一、本考试由一部分组成,共4题(第一题30分,第二题40分,第三题30分),满分100分。试卷全部为主观评分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考试全部时间为180分钟,终了时间一到,应考人员一律停笔,等候监考人员收点试卷及全部考试结束后,须待监考人员将全部试卷及答题纸收点无误,并宣布本考试结束,方可离开

案例一工艺制品厂特大火灾事故 【案情】

某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84人,伤40多人。事故经过情况是:该工艺制品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楼是裁床车间兼仓库,库房用木板和铁栅栏间隔成,库内堆放海绵等可燃物高达二米,通过库房顶部并伸出库房,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套管绝缘,总电问的保险丝改用两根钢丝代替。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厕所改作厨房,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两个楼梯中东边一个用铁棚栏隔开,与厂房不相通,西边的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楼下四个大门有两个被封死,一个被铁栅栏隔在车间之外,职工上下班只能从西南方向的大门出入,并要通过一条用铁栅栏围成的只有0. 8米宽的狭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燃仓库的可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部分职工试图拧开消防栓和使用灭火器扑救,但因不懂操作未能见效。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的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一楼的职工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己打开窗爬绳逃命。

二、三楼300名职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下楼,由于对着楼梯口的西北门被封住,职工下到楼梯口要拐弯通过打卡通道才能从西南门逃出,路窄人多,互相拥挤,浓烟烈火,视野不清,许多职工被毒气熏倒在楼梯口附近,因而造成重大伤亡。

【问题】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事故伤亡程度,应该由哪一级进行调查?

2.试分析事故的基本原因?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案例一工艺制品厂特大火灾事故参考答案

1.该事故造成84人死亡,属于特别重大事故,根据我国的事故调查规定,应该由国家组织调查,即由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2.从事故发生的经过可以看出,该工艺制品厂电工未经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取得操作资格证即上岗作业,违章安装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没有使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电线没有绝缘套管,并在电源线下堆放大量可燃物,致使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喷溅到下方的货堆上,引燃可燃物,导致事故。从中可以看出该厂雇用无证电工,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要求,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3.从本案中可以看出,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给其他从业人员以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通过这起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审查单位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职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有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某电厂燃料运输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某电厂内运煤系统按4 X 600MW机组设置,运煤设备采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各路带式输送机均设双路布置,一路运行一路备用,并具备同时运行的条件。带式输送机均设置于采暖、封闭的栈桥内。带式输送机胶带宽8-1600mm;带速V=3. 15m/s;运输能力Q=2000t/h。带式输送机运送能力和受卸设施、存储设施能力相互匹配。输送机运送能力备用系数为1. 62,满足《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要求。运煤系统向原煤仓配煤采用电动配煤小车。配煤方式为程控及手动两种形式。斗轮堆取料机煤场主要设备为两台DQ2000/2000.45型斗轮堆取料机,斗轮堆、取料机堆、取料能力均为2000t/h。配合斗轮堆取料机下的正、返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可完成燃煤的存、取及煤堆的翻烧作业。TY220型推煤机及ZL50型装载机作为煤场辅助设备可协助斗轮堆取料机挖取到煤堆边角处的燃煤。

工程储煤场采用斗轮堆取料机煤场,煤场按电厂规划容量一次建成。两座煤场

对称布置,煤场煤堆堆高14m。每一侧斗轮堆取料机煤场可存煤约18 X 10气,两座煤场总存煤36 X 104,可供电厂4 X 600MW机组燃

第 1 页 共 4 页 用约15天。

【问题]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工程技术理论方法等对电厂燃料运输系统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案例二某电厂燃料运输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参考答案

输煤系统安全事故的类型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为机械伤害事故和皮带着火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较多,是由于该系统有许多输煤转动机械的缘故;输煤系统皮带着火事故,主要是由于清扫不到位而设备、设施中积粉煤,自燃等原因造成。除此之外,输煤系统也易发生车辆伤害、被煤埋压住引起的窒息死亡事故、煤堆坍塌伤人等事故,但一般属于偶发事故。

输煤系统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潮湿、低温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当列车来煤,卸煤时有可能造成工人“尘肺病”伤害。

2)内燃机车、调车运行过程中,如调度指挥不当,或违章作业等均可造成机车车辆伤害事故,甚至“撞车”事故。

3)带式输送机起动时,有可能因起动牵引力过大而造成输送机皮带“撕裂”事故。

4)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因物料不均匀等原因而造成皮带“跑偏”事故。

5)带式输送机的滚筒、托辊轴承因密封不严,粉尘落下,或润滑不良,造成轴承摩擦过热而发生机械事故,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6)带式输送机头尾的转向轮易对作业人员造成机械伤害。

7)地下输煤廊结构封闭,地上输煤廊一般为半封闭式,容易造成煤粉“富集”,当空气中煤粉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遇高温或明火时会发生煤粉爆炸事故,或燃煤堆积时间过长,引起自燃着火。

8)煤堆场的辅助机械有斗轮机等,这些作业机械运行时,如防护措施不当,或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和车辆伤害事故。

9)煤堆场的堆煤,如贮存、管理不当,防护不力,容易造成堆煤自燃,引发火灾事故。

10)破碎楼的碎煤机作业时噪声很高,噪声对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会造成职业性耳聋。

11)各种运转机械在作业时,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或缺损,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12)斗轮堆取料机体积庞大,作业范围广,作业量大,运行时有可能发生人身害事故。

13)煤场堆煤高度高(14米),堆取料时由于作业不当,可能造成塌坍伤人事故。

14)输煤系统周围的电力电缆因煤粉尘积聚,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案例三玩具厂火灾事故 【案情】

X年X月X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 8米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

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

二、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

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 1)该厂雇佣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 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 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

【问题】分析以上事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第 2 页 共 4 页

1.该事故应采用何种分析方法?

2.事故勘察典型证据有哪些?

3.勘察重点是什么?

4.该厂厂长应负何种事故责任?

5.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

7.违反的有关法律条文?

8.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9.这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畴? 10.这起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畴? 11.总结这起事故的教训

12.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玩具厂火灾事故参考答案

1.这起事故应采用现场分析即事后现场深入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2.这起事故勘察的典型证据一楼为木板和铁棚栏是否存在,库房内总电间的保险丝是否为铜丝,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是否用套管绝缘,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是否存在。 3.这次事故勘察的重点是可燃物的数量、分布和消耗;火源位置。 4.这起事故该厂厂长应负领导事故责任。

5.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库房电线短路引燃易燃物而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墙训,

工人自救能力差,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

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6.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①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这是根本原因。

②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行贿。

③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但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改合格证。 2.违反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间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3.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 81, 82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及91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根据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镇政府正职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的法

第 3 页 共 4 页 律责任;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 78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消防部门整治小组有关荣誉的法律责任。 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畴:

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②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5.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畴:

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③资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⑥其他损失费用

6.这起事故暴露了该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

②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③执法不严

该厂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7.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为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该公司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①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进行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③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

④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第 4 页 共 4 页

第四篇:油田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姓名:翟艳艳

学号:2010444696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战略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安全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关键词:油田安全

事故原因

解决措施 1.1事故地震勘探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简介

1988年10月30日早晨,某物探公司268地震队,民工余某从充电房领取两块充好电的爆炸机电池放在1015号汽车的驾驶室内(其中一块电源接头无安全盖),接着又带到炸药、雷管库领取炸药876kg,电雷管216发。将炸药全部装在车厢内,散雷管放进帆布工具包带入驾驶室。驾驶室内右边为民工余某、左边为司机吴某、中间为爆炸工张某,车箱上面坐有15名施工人员。当汽车行至距离县城关6km处,由于汽车颠簸,致使雷管脚线接触到座位下的爆炸机电极,导致216发雷管全部爆炸,当场将余某炸死,将吴某、张某两人炸伤。 1.2原因分析:

①违反爆炸物品运输规定,未将雷管放入专用的雷管箱内;

②违反雷管不准与电池和炸药、人混装运输的规定。 1.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测量员在登高或经过河流、沟渠、陡坡等危险地段时,测量工作应在监护下进行;钻机在搬运途中,应先装大件,后装小件,要摆放整齐,固定牢靠,防止坐在钻机平台上的人员受伤;钻机起升、下放时,前后及井架和平台上不准站人,非操作人员退出5米以外;钻机运转期间严禁离人,不得保养运转部分;爆炸人员除认真执行自己的任务外,不得乱岗操作;要加强对临时工、民工的管理,不得乱跑,乱动仪器或工具;放线人员在作业中要阻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工作间歇不能躺在车下或庄稼地里、草丛中或其他地方,以防被汽车撞伤。

、钻井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2.1 事故简介

1996年12月22日10:00钻至井深4303米准备接单根,因井下掉块多,故循环至11:00方上提钻具,当提至4301米时悬重由原悬重145吨上升至155吨,随即下放至100吨、80吨、60吨无效,后逐渐上提145吨、160吨、170吨、180-260吨均下压至60吨反复活动无效,转动转盘蹩也无效,至12:00钻具卡死,上击器工作,下击器失灵。 2.2 原因分析

现场分析认为是掉块卡钻;因为在井段4099-4126米出现27米火成岩,与岩灰胶结处很破碎,此处取芯一筒,刚刚钻过该段时曾划眼多次,现返出的掉块中有灰岩也有火成岩。 2.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对卡钻的原因分析要正确的. 2.对掉块卡钻在活动钻具时,要以下压为主. 3.在泡解卡剂时要对症下药. 4.在钻塞过程中对套管附件处理的不够彻底,导致硬卡。

5.对于硬卡,处理起来的难度非常大,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往往都是大事故,严重的可能导致一口井的报废,尤其对于总包井来说,更应该注意。

三、采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984年12月10日11时44分,某石油管理局采油三场发生油气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5.19万元。

当日上午,该场油泵房

1、

2、

4、6号泵照常运行,当班两名工人坚守岗位。大约在11时42分,化验工谭某跑到会议室(距油泵房40米远)喊叫“油泵房出事了,快去。”正在午休的4人闻讯后立即向泵房跑去。大约过了

二、三分钟,油泵房突然爆炸起火,将6名工人当场炸死,另一名工人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油站泵房全部摧毁,机水、汽油泵10台全被烧毁,还造成174口油井和9座中转计量泵站不同程度地中断生产,影响原油产量4930吨。 2.2 原因分析

1.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大量油气在油压作用下自球型扫线阀门的阀体裂纹喷出,在短时间内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混合物,通明火而爆炸。

2.明火火源的问题,经调查分析有3种可能性:

①电气火花。油站泵房属于一级防火防爆单位,但泵房内电器除启动开关是防爆型外,电机、磁力开关(交流接触器)都是非防爆型,当泵房有大量油、气,电器设备产生电弧,引爆混合物。 . ②金属撞击火花。扫线阀阀芯在系统中油区作用下(有17—21公斤压力),阀芯从有裂纹的阀体内飞出,撞击到泵体或金属管线上产生撞击火花。

③静电放电、扫线阀与输油管线之间没有安装静电泄漏设施。 3.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1.改进油站泵房的电气防爆措施,改进泵站建筑设计结构,使其符合Q—Z级危险场所对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要求,要有足够世压面积,以避免因爆炸事故造成的严重伤害。

2.设计、施工、验收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在整个输油系统的管线和机泵部件之间,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在所有油泵房、液化气罐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配备可燃气体报警器。并派专人负责。

五、结论

从2000年到2006年12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已降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种种问题:

1、生产现场不同程度的存在“三违”现象;

2、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

3、设备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改等。

第五篇:2006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006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有甲苯、 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运输。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招聘从业人员甲,先有从业人员12人。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E.四年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87),该企业燃煤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E.戊类

3.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该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

A.16学时B.24学时C.32学时D.48学时E.72学时

4.该企业库房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5.根据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该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小于300人,所以可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

B.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C.该企业已满足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D.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E.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

6.如果该企业的甲苯储罐发生火灾,可用予灭火的灭火器包括( )。

A.水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D.二氧化碳灭火器E.卤代烷灭火器

7.该企业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现象有( )

A.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B.库房耐火等级为二级

C.锅炉房与库房间距为14米D.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E.仅设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梭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E瞧烬将防滑板点焊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号内):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 )。

A.企业经理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宜接经济损失为( )。

A.45万元B.105万元C.133万元

D.333万元E.483万元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 1.86),该怒事故的类别应为( )。

A.物体打击B.机械伤害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密E.其它伤害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D.县级环保部门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资任制不健全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该企业塔帑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清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越资任事故

三、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料、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四、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l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l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l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接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五、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1台,额定其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他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运。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戏场所。外说明燃炸的性质。

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必成员构成。

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答案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4分,每题2分)

1.C2.D3.E4.ABCE5.BD

6.BCDE7.CDE

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共l6分。每题2分)

1.C2.D3.C4.BCE

5.AC6.AD7.BCD8.BD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其中:第l题5分,第2题13分,第3题4分)

1.(共5分,回答正确超过5分得5分,小于5分累计计分)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共13分,回答正确超过l3分得l3分,小于l3分累计计分)

(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共4分,回答正确超过4分得4分,小于4分累计计分)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 ,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其中:第l题4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

1.(共4分)

(1)槽罐车 :甲醇量≥20t

(2)灌装站或储罐 甲醇量≥120t

2.(共8分,回答正确超过8分得8分,小于8分累计计分)

(1)车辆伤害 :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 ;

(2)火灾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3)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费等;

(4)其他爆炸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5)中毒和窒息 :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 :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 .3.(共10分,回答正确超过10分得10分,小于10分累计计分)

(1)运输车辆出人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

(13)安全标识清楚;

(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15)加强现场巡检;

(16)加强外部人员管理。

五、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6分。其中:第l题7分,第2题8分,第3题3分,第4题8分。)

1.(共7分,回答正确超过7分得7分,小于7分累计计分)

(1)调漆室 :化学性爆炸

(2)喷漆室 :化学性爆炸

(3)调漆临时储藏室 :化学性爆炸

(4)锅炉 :物理性爆炸

(5)油库或油罐:化学性爆炸

2.(共8分,回答正确超过8分得8分,小于8分累计计分)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1)作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12)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3.(共3分,回答正确超过3分得3分,小于3分累计计分)

本(厂)单位(1分)的安全(1分)、生产(1分)、技术(1分)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1分)

4.(共8分,回答正确超过8分得8分,小于8分累计计分)

(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

(2)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加工车间

(3)事故过程描述

(4)事故受害人:小陈

(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

(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

(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8)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

(9)事故直接原因:①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②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0)事故间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上一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下一篇: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