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哲学的思考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我对哲学的思考范文

我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点小感悟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点小感悟

测控2班刘宇杰0909102022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方式。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已经朽化,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也不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万雪飞老师的课后,我深感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理解马克思哲学更需要进一步的修炼。

我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而面对现实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人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并标榜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统治阶级总是希望封杀对其统治不利的思想于萌芽之中,掩盖历史的真相,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其统治的国家只能用一种声音说话,用一种方式思考,对于“异端”的出现就一定将其赶尽杀绝,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成为“思想犯罪”的无为的牺牲品,以愚民政策来教导其统治下的人民,此乃统治阶级惯用之手段。马克思主义不是“万金油”,不能医治一切社会的病态,也不是仅仅一个“主义”就能搞定一切的。马克思在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法国的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也并未成功,但实践的经验是需要积累和摸索出来的,他很快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次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马克思主义,批判不等于简单的批评或判断,而是在对其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事实或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辩论,从而发现对方理论的不足之处,这也是马克思看待任何理论或学说所采用的方式。

国际歌中有一句最为著名的话语“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救世主就只能是自己。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但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未来的理想图景,一步步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第二篇: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小学生提到写作文,特别是农村孩子写作文,出现最普遍的反映就是“没东西写”;教师批改作文,感受最深的也是学生作文太过“骨感”。学生对作文缺乏激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无奈,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状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过于局限课本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局限课本。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按照课本教,不会有错。其实,作文教学就忌讳框框条条的束缚和写作方法的机械教学。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更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思维带来的创新性。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不在乎用华丽的辞藻、不在乎有相当系统的思维性,只要合乎天性,贴近生活的真实性便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只要求能把一件物品描述清楚,讲述一件事情让人明白,但前提是真实性和原创性。这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遵循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其次、缺乏互动交流

现在的小学作文课,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过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教师的鼓励和适当的纠正的机会更少。学生上课主要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不太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处于一种盲目教学状态。

再次,题目要求雷同

现在的小学作文课上对作文题目的要求相对过严,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思维的充分发展。作文题目的雷同导致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雷同,这是必然趋势。学生对该题目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和素材,或者不感兴趣,就开始参照作文书,导致雷同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改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提倡自由教学

思维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能被统一。在作文教学上,应该多让孩子使用比喻,这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所谓的比喻其实就是对比,找出万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联系。不能用课本上的框 1

架固定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的自由发挥,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多学多观察。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教学首先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仅仅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东西,重在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爱好,而不是培养一个作家。其实,儿童天性爱玩,对于有趣的事,充满好奇。这些都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之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可以在小学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多采取交流式教学法等形式比较自由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力量,对比较抽象的字、词、句、段,尽可能引导学生依靠形象思维去理解。并配合形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多利用多媒体,让声音、图片拓展学生思维。

(二)遵循思维规律

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儿童只有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导的思维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性为主导的思维形式,才是教学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和主要目的。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巧妙地加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学生作文的实践中,在正确学生对于事情的感性描写外,适当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和对文章结构逻辑的初步涉足,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巧妙结合,对于作文的教学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三)培养创新能力

不要太过于拘泥学生作文题目,发挥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能力。语言也不要太过于拘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贴近生活,巧妙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形象描写写作手法,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在足够掌握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而,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的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我认为能做到这些,并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2

第三篇:我对核心素养的思考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

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最后,凸显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公民,经过数十载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真正学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学了几十门学科,这些学科学与没学有什么差异?该学科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需要学科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适合的教育。

第四篇:我对版画的理解与思考

版画,一直是自己大学里想主修的一个课程,但由于许多原因我没有选它,带着遗憾走完了大学的生活!但是比较庆幸的是我们“义乌人”用独特的视角让我从新审视了一回版画。

版画,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说也比较的累,但自己还是带着对版画的喜爱让我的学生也“坚持”着,因为这些年我们义乌的美术比赛都有这个项目!纵观这两年自己带的这些学生,开始都是嫌累,嫌脏,一不小心就会把衣服搞脏,只能呼叫父母帮助!不过这些学生到活动结束了都会回来问,我们还刻不刻版画了,我还想来,为此,我很是无奈,但又高兴。我想,我校的未来特色似乎已经有了攻克的方向,心想,特色不在于它特不特别,而是你选择用什么样的角色和角度去理解和诠释它!从故土乡情一路走来,再用特别的方式理解义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今天我们选择用版画突破,不知明天是否依然!

我们今天是选择用版画来读懂义乌,还是用义乌来诠释版画,我想这是我们今后或许会经常遇见的瓶颈。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义乌人是最擅长敢为天下先的,那么义乌的美术是否也承载着这段历史和使命呢?我想,美术是用来创新的一个通道,而创新更多承载着美术的使命。

今天我们选择了版画,明天版画是否因你而精彩。版画是有生命的,版画的生命是需要你用心去读懂它。版画艺术失去自己的个性必然失去未来,但我们更需要传统,珍留精粹,严守传统制作程序的范式,进行深度挖掘;维系传统,强调对版画个性的全面继承,把师承、审美心理、材料、媒介、制作方法,做为遵守前提吃透,透彻把握之后走出传统,视创新为演进中的变化,以个人风格的强化突破传统,完成对传统的延伸发展。对传统版画艺术的挖掘,要从传统中寻找个人创作形式的可行性条件,甚至以新的角度采取对立反串手法,表达追寻个人的自由创作意识,重视传统,但要突破传统程式的束缚。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的汲取灵感,从古今中外艺术中汲取营养,根据个人艺术风格的趋向,做锲而不舍的探索、追求。我想,能持之足矣!兴哉!

义乌苏溪镇中

楼军

第五篇:《我对核心素养的思考》的学习心得

我通过参加2018年阳江市阳东区教师全员网上培训,观看视频文章等一系列详细的学习,收获颇丰。现浅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因此,我本人认为,在日常常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本次网上培训学习,留给我的思考不少。我知道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上一篇:我和动物是朋友范文下一篇:市课题结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