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

2024-04-28

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共10篇)

篇1: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

调研文章:

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

县级教育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是全县教育系统的内部监督职能部门,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关系到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维护全县教育系统社会稳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至关重要。

一、纪检监察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如果我们盲目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历史重任。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加强自身建设,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担负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任。纪检监察干部是执行上述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权大责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经历。只有这样,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对党 1

内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出现偏差,才能保证公正执纪执法,维护党纪政纪的权威。

二、如何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一)强化三种意识

1、强化政治意识。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的政治方向,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政治、讲正气,发扬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殉私情、敢于碰硬的精神,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做党的忠诚卫士。

2、强化创新意识。我们必须坚持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作风上的与时俱进,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我们要切实明确方向、严格要求、不断探索,在平时工作中,要有新的工作思路,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提出新方法,充分发挥

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要摒弃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在工作中能正确分析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从而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不断拓展工作新途径。

3、强化大局意识。我们要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营造团结一致、和衷共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宽松环境,让大家心情舒畅,快乐工作。每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做维护团结的促进派,努力形成人心思工作、人心思团结、人心思进步的良好氛围。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力度,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观念,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同时,要树立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切围绕“中心”干,一切围绕“中心”转的观念。

(二)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立足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一切。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两手抓”,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树立纪检监察机关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努力成为严格自律的模范。将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用刚性的制度来规范纪检工作,约束纪检干部。使纪检干部纪律观念更牢,廉洁自律更好,使命感责任感更强,做到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保证不出问题。

再次,健全激励机制。对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工作成绩突出的纪检监察干部,该提拔使用的要提拔使用,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荣誉感。进一步落实好“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为他们解决后顾之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接受监督的模范,自觉维护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努力为反腐倡廉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三)提高执政能力

1、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执纪水平和监督水平。通过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活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既要采取多种形式,更要注重学习效果。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通过学习,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才能从一个新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珍惜工作,认真工作,才能不就办案而办案。

2、增强道德修养。在新形势下,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第一线,面对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如果自律意识不强,思想道德防线不牢,经不起腐蚀和诱惑,就会被人情风、关系网左右,以至执纪违纪、执法犯法。因此,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经常学习党纪条规,牢记职业道德,经常对照先进,解剖、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一旦发现有所偏离,就要立即克服和纠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权利、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见利不争、见钱不贪、见色不迷。正人先正己,己不正就失去了正人的资格,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篇2: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爱是教育的信仰,尊重是教育的灵魂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

-------卢梭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方能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

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

“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谁不渴望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篇3:我对地理学科双语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双语教学,地理

刚刚步入地理双语教学时我确实有过迷惘, 有过困惑, 因为地理学科作为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学科, 方方面面都不够重视.所以在学生与家长的心里似乎对学校的这一做法不太理解, 甚至出现了“双语教学无用”的观点。下面我根据自己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 谈一下对双语教学的浅见。

那么, 为什么英语在中国之所以只能被称之为外语呢?我想应该是缺乏英语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 英语被广泛地运用, 我们的学生中到底真正是对外语感兴趣的又有多少人呢?学生尽管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 不过4--5个小时, 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显然是不够的。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 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 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 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那就更少之又少了。在一年300多天的教学中, 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 加上朗诵, 短剧, 多媒体演示, 教学者为之兴奋, 听课者为之激动的外语教学观摩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 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 说到底, 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指挥棒在转, 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学科双语教学是在学科教师在充分地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之后, “三思而后教”的。她们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需要输入和输出的词汇, 认真地准备没一堂课的基本句型, 认真地准备课件, 认真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设计。在充分地准备之后, 是精彩的课堂组织, 课堂展示, 再而是课后反思, 最后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我们力图绝对不影响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涨他们的词汇量。现如今, 地理双语教学在我校已经开展了近六年的时间, 其中有过困惑、迷茫。然而, 在我们送走了我校第一批毕业生以优异的英语成绩进入重点高中之后, 在他们入学后, 与身边好多精英一同面对外教谈吐自如, 语言地道, 并夹杂着诙谐幽默的时候, 谁又能说我们是在做无用功呢。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在将近三年的双语教学中, 很有感触:我一直在研究, 如何让我的学生提高对地理学科及双语课堂的喜欢程度, 达到能让我的学生们真正投入到我的课堂中来.我想:

首先要从我的地理学科及双语课堂入手.我利用自己善于运用多媒体 (课件, FLASH, 视频, 原声视频, 原声电影) 这一优势, 尽量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同时, 有些视频是从中央电教馆直接下载的, 既弥补了我自己学科上的不足, 又提升了教授内容的档次。在学生看视频的同时, 也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以后讲起课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 要注重双语教学的时效性。我首先致力于学科根本, 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运用能力;如何在给出的材料 (图, 图表, 文字材料) 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在双语教学方面, 我认为初中地理学科是最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因为学科里的许多知识都是连贯的, 每节课都有必须用到的单词和句型, 难易度适中, 在课堂中反复出现的次数较多.所以对于教师备课, 学生听课, 学习, 思考, 分析问题都是非常有利的.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经常与学生谈心, 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 要想真正让以上的研究有实效性, 首要的是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双语课。我就是想在学生们的心里安置一个学习地理的发动机。

最后, 我认为青年教师要多学习, 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才是我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条件.从外出教研培训中, 每次我都会带着些许感受, 带着做课教师的经验回来, 把它们变成我提高自己的一个途径.还要向老教师学习, 多看看她们在怎样做, 弥补自己的不足.多向外教学习, 提升自己双语授课能力.在学习中思考, 力争达到由学、仿到悟、创的境界。‘多思考’是重中只重.

篇4:我对“合作探究”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合作探究 倾听 观察 主体

中国分类号:H191

伴随着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合作探究”成为一个个亮点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中。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感觉:

“合作探究”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探究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然而,好多时候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仅仅成了形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同学自行其是,没有参与讨论,还有些小组甚至是在说别的事情,没有开展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每次站起来发表观点的总是那几个同学,好像整个探究活动是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乍一看,这样的课堂也很活跃,可是,这样的合作探究是否有意义?

我觉得,“合作探究”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使“合作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亮点,需要我们精心的设计和准备,通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巧妙,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的探究问题毫无意义。比如,对于《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节,如果直接让学生探究:影响农业(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这样的问题如同纸上谈兵。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授课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日照市打造蓝莓基地的案例,搜集蓝莓的生长条件,相关区域的自然条件(有文字、有图表),以此为背景,进行区位条件的探究;工业的区位选择中,我们选取了日照钢铁厂的案例,并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日钢的布局是否合理?这样,一方面乡土地理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了肥沃的土壤,学生的探究才有了意义,客观上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另外,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才会主动去思索并勇于向别人展示答案。

二、探究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教师设计问题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易错点或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矛盾的地方,最好通过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矛盾,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想办法解决。

探究的过程不应该是粗放的,教师要时刻把握住学生探究的方向,让探究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三、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在探究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一个“旁听生”。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但作为教师,还特别要注意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尤其是学生的思维与我们预设的答案之间很大偏差的时候。有时候学生的发言也能开发我们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因此,课堂上当学生困惑时、当学生烦躁时、当学生欲言又止时教师都应及时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加以帮助。

探究后教师的点拨要有深度,要精,并不仅仅是答案的展示。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寬的知识面,考虑学生有可能考虑到的所有情况,准备足够的资料供参考。

四、探究成果的展示形式多样

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首先,问题的展示可以分层。尽量安排基础偏弱的同学展示基础知识,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成功的自信心。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拓宽提一些相关问题,有些是教师课前没有预想到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较难一些的问题,课堂内可以解决的,作适当的点拨,课堂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他们查阅资料,一起研究、学习。

其次,展示的方法多样。可以语言展示,也可以黑板前文字展示,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展示。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这种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探究,或者是不同方式之间进行互换。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对“合作探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合作探究”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建构.教育研究,2002

篇5: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制定的教学方案(如教案)等工作。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是否准确,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是否到位,对教师角色是否摆正,都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准确把握教材、学生、教师角色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1、有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要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方向,了解与数学学科相关的考试动态。有效准备的核心应该是设计适合学生论知水平的,根据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挖掘深入研究,从不同的方位、角度人手,对题目探求多种解法,拓宽解题思路,训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启发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陷入“题海”。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在于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对课本知识点上的深层挖掘,对例习题的解法作深层次的推广和变用活用,对数学知识的交汇上,而且还得“准”在学生知识水平上。

1.2、有效把握学生情况

初中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忽视了这一点,低估了学生,必然导致简单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而高估学生,又必然导致教学因与学生实际脱节而失败。要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首先要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了解问题所在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课前认真抽查,询问学情,找准问题,为有效地加强针对性讲解和针对性的训练奠定基础,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有效复习的前提条件。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2.3、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3、有效的反思策略

3.1、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认知技能。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更为有效。

3.2、学生反思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是教师没有强调,甚至教师已经分析和强调了好几遍了,仅仅依赖教师的说教和强调有时是很难纠正的,关键是需要学生的意识到这一点,要使学生思维中有这个意识,只有通过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纠错率,而需要我们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反思,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篇6: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党组织;现状;问题;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皖江地区位于安徽中部,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农村经济相对东部来说,还是担当落后,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村级党组织建设薄弱。以皖江某村为例,该村共辖18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1010 户家庭,总人口4225人,耕地面积3991亩,林地面积600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主要生产水稻、油籽等农作物,兼种植荸荠等经济作物,境内石灰石资源丰富,采石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具有一家采石企业和一家水泥厂。

(二)党组织情况:村支部1个,现有两委干部7人(含挂职干部1人),党员137名,党员议事会代表20名,村民代表60名。

二、目前现状

该村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推行村干部到为民服务大厅集中化办公,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全面开展“双联系”活动,直接服务联系群众、“定查评”、党员承诺评议、“四议两公开”等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党员干部素质有了很大地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与当前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村支委干部、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相对普遍偏低,结构不平衡

由于劳务输出、外出求学,村里有文化的、能干的年轻人大都外出上学或务工。村两委干部初始学历只有小学或中学文化,文化知识难以跟上时代要求。全村共有党员137人,40岁及以上党员人数达到74.45%,高中及以上党员人数只有27.01%,充分说明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的比例过低,支部党员年龄大,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机制的工作发展要求。

(二)村委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

村级基层党组织在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村干部由于年龄和视野的狭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在工作配合上只希望保证工作不出岔子、村里不出乱子就行了,满足于维持现有状态,不求发展,思想拘泥于传统思维框架,抓农村党建工作靠老经验办事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党建工作没有超前眼光,没有长远打算,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三)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村级组织人员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并且待遇偏低,具备条件有时也不愿意干。村级事务的逐年增多,村干部感到他们得到的报酬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加之现在群众工作难度大,容易得罪人,有时即使是为群众办好事,但也未必能得到承认和理解,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四)组织生活难开展

由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特别是农民工党员因其分散性、流动性,教育管理主要采取“业余、小型、分散”等方式进行。上级要求开展大型活动时,一些党组织在活动阵地、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等方面都难以保障。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没有实现全覆盖。缺少强有力的村组织带头人,“能人村支书”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带领党员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四、几点改进建议

(一)以理论学习培训为手段,打造高素质骨干队伍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使他们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转变,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利用村级两委的换届机会,广泛吸收优秀知识青年和致富能手等高素质人才进入基层党组织。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素质提升机制,探索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基层干部按需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

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三)强化激励监督,解决“有心”做事问题

着眼于稳定队伍,激发农村基层干部活力,必须构建以关爱为导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保障机制,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有心”做事、“安心”做事。建立村干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定基本工资标准,继续推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结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在区财政下拔标准基础上,各乡镇根据各自财政收入状况,以及村级经济状况、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情况确定,确保村干部收入不低于全县公职最低工资水平。

(四)创新动态管理机制

篇7:我对人教版语文新教材的一点思考

本人是语文新教材的首批执教者, 六年来, 面对新教改, 自己深有感触, 看到了语文教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际教学中有一定的收效, 但其间存在的问题, 也令一线教师感到困惑。

一、新教材课后问题的设定是新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

新教材的课后问题很不具体, 不象旧教材那样, 在每一课, 每一单元后设定此课或单元学后, 掌握应会的基础知识, 如通过哪篇文章或单元学习, 得掌握哪些同义词、反义词, 通过哪一课或哪一单元的学习, 掌握标点的使用及其作用, 哪些地方安排常用的句式等, 学生掌握清晰明了, 教者也有的放矢。

然而现在的课后问题, 就不那样具体了, 比如在讲读课文一般设有感情的朗读一题, 学生看了则感司空见惯, 一看则无所谓了, 会与不会, 练与不练, 好与不好, 有很大的伸缩性, 学习语文的惰性, 随之而产生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 大部分课文均设有找重点句子, 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寓意) , 就这类问题而言, 教师就很苦恼, 找都不一定找恰当, 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又谈何容易。至于说体会,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感受不一, 不同的看法, 观点就全盘显现, 但面对一纸测试的如今, 无论你平时训练到位, 如果不做出统一答案, 统考出现此类型试题, 学生还是手足无措, 与没学无大区别, 学生的答题惧怕心里也出现了, 更谈不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 如果把每一课的习题都做统一答案,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自然又回到语文教学的老路上去了。

另外, 课后问题经常设有:“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编者往往把事物理想化, 人有惰性, 当然包括学生, 一见这样的问题, 学生只会选短的段落去背, 任凭别段 (长段) 怎样精彩, 一但试卷出现此题, 如果对不上号, 就产生碰运气心里, 被动考试;如果不出现上述现象, 又只能通背全文, 与问题不符不说, 势必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产生厌学。

这里还要提到, 二类课文没设课后问题, 教师更加挠头, 就得自设问题。少了, 测试有漏洞;多了, 时间不够 (一般二类课文, 只设一课时) 。学生烦, 如按新教材标准去教学二类课文, 学生对当今的测试题还是驾驭不了, 看似简单的二类课文, 消耗了老师更多的精力。

二、课文下移, 下压量太大, 也是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打开小学的课本,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成人作品, 被选入课本, 实际上这些作品, 不能与儿童经验世界相连接, 也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动力, 而成为一种教学工具, 这种成人化倾向, 也是新教材的一大弊端, 课文篇目的量也很大, 一般中高年级为28—32课, 再加上口语交际, 日积月累, 习作等项的综合性园地8个, 学生在仅有的八九十天里要学完、学会、学好很难。与当今提出的给学生减压、减负相悖。叶圣陶曾指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 需要的是举一反三。笔者认为, 教材无需课文太多太杂, 应该少而精, 腾出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能力的形成靠的是学生在语文读书实践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很好地体会编者的意图, 往往认为只要是教材上的就要教会学生, 不敢放手。这样下去,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课后问题的不具体、不系统, 给小学阶段的复习带来困扰

在短短的六年级下学期的两个月的时间内, 若搞好复习, 非常困难, 抓什么, 有没有具体的标准, 棘手的很, 现在的测试以什么为重点, 出题者都能说出个所以然, 我们老师呢?每天都在堵漏、缝圆, 分不了主次的工作, 真可谓每一天都在冥思苦想, 在痛苦中煎熬。

在现行的教师、学生评价中, 又是一纸定乾坤, 没有顾及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评价, 至使教学只能沉陷在几个文字的答案之中。“新课改”“新教材”我们已耳熟能详, 但考试不改, 语文的课改, 又能向前走出多远。

四、习作的安排与旧教材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篇8:我对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02-01

一、传统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汇总、进行习题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对于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却缺乏充足的了解。导致复习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

缺乏明确的复习目标:在复习课中很多老师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目标意识,或者是不知怎样确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凭着经验讲课,凭着感觉讲课,为了复习而复习,使复习课成为了走过场。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如此索然无味的复习课使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不管是整理与复习还是毕业总复习,都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直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讲解,根本不研究习题编排的意图,学生也就跟着教师的“引导”,浑浑噩噩地完成复习。

复习中的重复多、效率低:很多老师复习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仅没有发挥复习课的应有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些老师虽然注意到教学形式的变化,但和练习课无多大改变,又多了一次练习,复习成了重复。

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教师只顾自身的教学引导,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复习教学往往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只是单纯的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而对于自身的知识盲区、认知误区总结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新时期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小学数学又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做好小学数学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复习课不同于别的课型,它容量大,密度高,内容多,学生的起点又不一样。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与高度的责任意思,引导学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借助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完善学生的数学综合认知,促进后继学习,并且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法案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的预设,往往是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按照老师自己的主观理解制定多维目标。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基础进行有效的复习规划,“小计划”与“大规划”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复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对于学生自身数学认知能力、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引导自主梳理知识,有效建构认知框架,让复习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认知能力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的重要策略。毕竟复习不等于简单的重复,它是在学生学完了数学的某一个单元或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是关键。当然,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在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的时候,教师要对整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会自觉主动地尝试自己整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复习整理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此外在引导学生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层层递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数学综合技能的有效提升。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多练习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复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新授课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不仅要关注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还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综合把握,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透、看得更清。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养成宏观的学习认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掌握程度,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技能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存明.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

篇9:w我对纪检监察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点思考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 d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 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2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 d)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综合上述情况,有专家将其归纳为“猪高热病。”这是一种多疾病综合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3防治策略

3.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要保证充足的干净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

3.2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养殖场(户)应加强对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整群的免疫水平,对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要结合当地疫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免疫到位,并做好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对于有免疫抑制病毒携带的猪场,可在免疫之前采用复方花青素拌料或者饮水连用7~10 d,让猪自由饮用5~7 d再进行免疫。

3.3消毒灭病原,净化环境

每天打扫猪舍及场地,冲洗干净,然后用灭菌威等消毒药对圈舍、过道、天花板及运动场地等喷雾消毒。消灭蚊、蝇,减少疫病的传播。必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堆积发酵消毒等。做好消毒防范工作,避免疫源传入猪场。在猪场周围挖沟、植树等设立消毒防线,进入猪场要经过道道消毒室、池,上部装紫外线灯,下部撒生石灰粉或铺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要定期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尤其是在大风过后还要对猪场进行全面的补充消毒;要严把引种关,避免引种带毒,并及时淘汰隐性带毒的种公母猪;蚊蝇是传播猪病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可采用1%环丙胺嗪(或按说明使用)500 g拌料1 t,全场猪都喂,喂1 d后彻底清粪一次,并将其运往远处处理,猪后来所排粪便可堆在猪场附近,不会再生蚊蝇;提倡机械灭鼠;对前来买猪的车辆,要在距猪场500 m以外消毒后方可接近猪场,接近猪场后要再次消毒才能装猪。购猪车辆随意进入猪场是近年来因卖猪招致疫情的一条重要因素,要引以为戒,高度重视。

3.4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猪高热病引发原因:是由多种疾病所引发的一种疾病,目前原因尚未清楚。对于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应用维持营养类药物,维持机体耐过疾病,使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临床上确认为原虫寄生的疾病,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给足剂量,并一定遵守疗程的规定使用。

3.5名医治疗

对于发病猪群应该饮水,拌料,打针相结合。

3.5.1水中加药

如天下无毒(150 kg水/袋)+黄芪多糖+世纪维他+葡萄糖,黄芪多糖,葡萄糖目的是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补充体液,防止瘫痪,而世纪维他,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反应,天下无毒是中西结合的抗病毒的预混剂。严重时将猪尾巴尖和耳朵剪一小口促使血液流出(促进血液循环)。

3.5.2个别病猪打针治疗

肌注倍能(主要针对呼吸道)或者强效菌毒杀+菌毒克星分别肌肉注射(针对肠道,混合感染)连续三天进行治疗,另外有高烧情况的应该结合克毒星或者高热专家来治疗。

3.5.3料中加药

高热混感清1 KG+瘟毒康4包/t,若有呼吸道的病猪可添加止咳平喘的中药静音来治疗。同时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世纪维他,提高猪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增加药物的利用度。

3.5.4科学有效的药物保健方案

清开灵颗粒(500 g/袋,主要成分:板蓝根、大青叶、黄芪、淫羊藿、甘草、山楂、石膏等)500 g+恒福星(100 g/袋,主要成分:20%替米考星微囊)500 g+恒炎康(100 g/袋,主要成分:20%阿莫西林微囊、棒酸)500 g,混合拌料,连用7~10 d。

摘要:猪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以病猪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传染病,主要由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文章就当前猪高热病发病特点、防治方法入手进行论述,旨在为做好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篇10: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0-01

一、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都是一个新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意义非凡,同时也是推动是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其次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学习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其次教师的备课要有创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问题都作好预估,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处理好各种问题,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也需要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有新意、有创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实现作文教学的有序、高效进行。

三、再者作文指导教学要从点滴抓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影响重大,但是素材的积累又是一个长远的工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十分重要。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等等……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另外教师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小学时期的学生情感发展不健全,对于学习往往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认识,往往会通过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项目,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综合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们认真对待,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新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04).

上一篇:《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