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2024-06-02

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共8篇)

篇1: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概括说来应该是:中国人要求医院提供与西方接轨的医疗待遇,国家却只支付了“世界倒数第四”的医疗投入,剩余费用全部由患者和医院买单;中国媒体把一切都归咎于医德沦丧,而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潜规则无异于火上浇油。政府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医改把“国家出钱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变成“自己掏腰包”时,失败的悲剧就在酝酿中,简单的小学数学原理,国家既然节省了资金,必然要从百姓腰包补出来,这可是一笔占GDP 4-5%的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啊,百姓看病能不贵?把医院变成“靠从百姓腰包赚钱生存”的商店,又不给他们经费,医生怎能不“向钱看”?医院没有资金购置先进医疗器械及药品,没有资本吸纳人才,没有资金发放工资还要维持一个庞大机构的正常运转,不靠提高治疗费用,不靠“以药养医”还有别的什么法子?医院要增收,必然要多收治病人;病人越多,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越短,和冰冷的医疗器械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医生,如何不让病人感到人情冷漠?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却远不成比例,有时工资还要与开提成药、个人或科室“营业额”挂钩,如此情形,医生怎能不开提成药,怎能不开各项必要或不必要的检查单?由此看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认为,医改的不合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太少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2010年6月23日凌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金志春遭愤怒的患者家属李昌彦用匕首刺伤胸部,虽经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一本可避免的事件还是让人感到扼腕惋惜。行凶者名叫李昌彦,他三岁半的女儿李思格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败血症入院后,于2010年6月10日下午抢救无效,死于重症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孩子因为病重死在医院,家属十分悲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没有详细了解孩子的病程经过的情况下,家属就要求医院“对孩子的死负责任”并要求80万元的赔偿,不仅使得死去的孩子无法安息,还严重地扰乱了医院的运营秩序。同时,由于院方未能与死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加之院方保安对家属的心情未能充分理解和尊重,甚至动粗,使得一起本不该属于医疗纠纷的事件,逐步升级成一起暴力流血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医患沟通不畅所导致的。

医患沟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一)政府要完善法制、健全机制、理顺体制

1.完善卫生法制,健全运行机制。

2.改革卫生体制,转变两个模式。

(二)医患危机预防模型从医患关系互动着手,建立“病人投诉管理系统

(三)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

1.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2.医保、医疗、医药三改联动,创造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

3.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

(五)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1.完善立法规范医患行为。明晰医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防止医疗纠纷产生的关键

2.准确定位医疗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是集社会服务性、公益性、经济性于一体的

篇2: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医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狠抓医院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实施“阳光工程”,大力推行药品公开、检查费用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加强医院管理,做到不乱收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收费标准,控制医疗费用,使患者看得起病。加强医务人员的执业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医疗服务。一是以人性化的服务,增进医患的互相信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在尊重、理解、关心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如推行首诊负责、出院相送等服务模式,消除病人的紧张与恐惧,拉近医患距离,增进医患信任。

三是以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交流。患者到医院看病对有些检查和治疗持不信任态度,担心被宰;而医务人员又觉得病人存心挑剔。大家都抱怨社会环境不好,其实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医院要首先主动、认真做好医务人员思想、精神层面的引领工作,树立诚信服务意识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意识。大力推行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交流,加深理解与信任,促进医疗过程顺利进行,让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获得双重康复。

四是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打造舒适的就医环境。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机构内部环境,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让患者享受周到的医院服务,有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疾病的治疗。

五是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十分忌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对此十分敏感。医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整理、收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并及时受理处置,认真改进,以此来维护患者的消费权。

篇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院,和谐,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对医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 医患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和谐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 (医方) 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 (患方) 在医学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一点讲就是指在医学活动过程中, 医生与病人之间形成的和睦、融洽、相互理解信任的一种人际关系。

1 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医患关系定格为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 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福利事业性质, 决定了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以人道主义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平等关系。

(2) 以民主法制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

(3) 以医疗技术为保证建立起来的委托关系。

在这三种基本关系下形成的医患之间技术与非技术的关系, 忽视了如何发挥患者及其亲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充分尊重患者及其亲属的权力的重要问题。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市场经济的形成与竞争也日渐呈现, 民营、外资等不同形式的医疗机构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 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向“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转变。应该说, 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观念更新、人们自主参与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

2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总整体上看, 医患关系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很复杂,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政府投入医疗资源不足; (2)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3) 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 (4) 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 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其他原因, 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患者申诉的渠道不畅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现在医患矛盾、医患纠纷之所以日趋激烈, 关键还在于患方找不到快捷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当前,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双方协商解决,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私了,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便捷而又有效的解决方式, 实际上在实践中绝大部分的医患纠纷都是通过双方协商私了。

第二种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调解, 但是由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特殊关系, 使得患者方面对他的公正性表示怀疑, 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但患者方面还是不大愿意走这条路。

第三种解决方法就是诉讼, 这是一条消耗时间消耗精力耗金钱的解决途径。

我国虽然从2003年就开始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但是发生医疗事故后,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以及在相关的一些问题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医患双方都有很多的不满。有的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不愿意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主要是目前采取这种解决办法费时、费力、成本又高, 鉴定、诉讼, 整个过程下来至少得一年的时间, 费用至少要几千、甚至上万元, 而且还不知道会怎样的结果, 所以有了医疗纠纷之后, 患者方面容易采取过激的办法, 大闹医院, 干扰正常的诊疗秩序, 导致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2012年4月30日, 卫生部、公安部还联合发出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 今后医闹将受到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

(2) 医务人员的诚信缺失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 缺乏理解, 缺乏信任, 二者不能换位思考, 导致了诚信的缺失。一个重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理解, 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某些疾病的不可预测性, 如果, 医患这件能够多一些理解与信任, 医生能够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患者能够体会到医生工作的辛苦, 那么, 医患之间的关系将会大大改善。

(3) 政府投入的不足是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一方面是投入很少。医疗机构在政府对人、财、物投入不足的同时, 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 使得其不得不“自谋出路”, 走向市场积极创收。医院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刺激医生多看病人, 医生的奖金与业务量挂钩, 在这种体制下, 医生不可避免地要开大处方, 给患者做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事实上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接待患者提倡“多多益善”, 那么他们的医疗服务就肯定到不了位, 从而引发患者的不满, 这也是必然的。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1) 媒体正确引导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

新闻媒体是医院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 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 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机构也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 正确对待、举一反三, 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要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 学会与新闻媒体打交道, 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要真诚地希望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客观如实地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 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 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2) 患者包容理解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近年来, 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 在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 使得医生诊断更多地依赖于仪器, 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物化”与“疏离”。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趋向, 也使医患之间关系由过去的“一”对“一”演变为“多对一”。医院服务的对象淡化了病人, 突出了疾病, 忽视了病人的整体需求, 特别是心理需求, 这些都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另一方面, 公众对医学技术的局限性认识不足。据统计, 目前疾病有3700余种, 而人类能认清的只有700多种, 不足20%, 国际公认的诊断准确率只有70%, 抢救成功率也只有75%。此外, 由于病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同一种疾病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尊重的客观事实。但目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 主观期望值比较高。部分患者医疗消费意识比较强, 认为付出了费用就一定要有好的治疗效果。但现实是医学虽然比过去发达了, 但还不能攻克所有疾病。而医生的理性也是有限的。病人突发各种紧急状况, 对医生的知识、经验、水平、能力都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考验, 有些医疗差错未必是责任心造成的, 而是技术、经验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我们必须承认医生有限理性的存在, 即使是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 每年死于医疗错误的人数, 远远超过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 这就需要患者家属和社会的理解与包容。

(3) 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 医护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 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 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因为求医过程比较艰难, 这期间, 患者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再有, 要学会和患者沟通。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 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的。第四, 注意医护人员的形象和礼仪。医院的环境, 医护人员的仪表形象, 都是给患者的第一印象, 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加舒适感。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患者对热情、开放、真诚、可信、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充满尊敬和信任。而往往讨厌不尊重人、固执、骄傲、冷酷的医务人员。

坚持社会效益准则, 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 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 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 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集中招标制度, 杜绝药品促销现象;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 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4) 政府承担公共卫生职责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与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 集中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 但是相当多的医院正常运行主要是靠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 医院设备购置、规模扩大靠收费的积累, 甚至干部职工的收入也靠收费来保障。这种运行机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医院过分注重经济收入, 不可避免地忽视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就必须研究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 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道路,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 发挥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都是值得探讨的。

篇4: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医患沟通 法制管理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所要直接触及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从战略的角度来审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不仅是病人个体和医务人员个体的交往关系的集合,而且是整个医务界乃至社会的关系的缩影。彻底解决医患纠纷和矛盾也不能简单从个案来考虑,更应该上升到政策、文化、经济的高度,通盘予以分析。简单来说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对提高医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自豪感,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争议产生的根源

众所周知,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疾病是医患共同的敌人,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然而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并由此引发许多暴力事件,那么为什么当前医患关系会如此紧张呢?究其原因,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和人为因素。

首先,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我们国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确实在卫生战线有相当多的模范。他们奉公廉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深入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和物质水平提高,带动了社会全面的结构变革。就医患关系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转变值得重视:其一是患者权力意识的增强,如知情同意权、择医权、隐私权等等,而卫生立法滞后,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其二是患者将就医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认识不到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其三是对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压力加大不满意者增多。

其次,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医疗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是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红包”现象、药品回扣问题等;其三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如某些大医院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等。

二、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卫生部日前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医院职工认为,医患纠纷的最主要起因是沟通不足导致纠纷。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医患沟通是基础,法治化治理是关键。

1、加强医患沟通是基础

(1)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在生命过程和许多疾病中,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有的虽已认识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也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得到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2)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利。患病就诊,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告之真实病情后,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检查、用药、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

(3)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流程中。

2、 加强法治化管理是关键

(1)不断完善卫生法规和制度。医患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卫生法规。在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须的。要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对国家法律法规应该严格执行,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

(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制度。在医疗纠纷发生过程中,有的患者不依法办事,无理取闹,院方大多也及时报警或打“110”求助,但是大多数情况仍旧处理不好。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以医疗事故为由,寻衅滋事、抢夺病历资料,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行为,要依照《刑法》关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水平。医院不仅要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更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营造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医务人员要知法守法,依法行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合法的权益。

总的来说,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提出建立法治和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些问题将得到逐步的改善。公权力机构、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关系将在 以人为本和法治的前提下考虑,将使法律的拘束和人性的道德成为医患关系的主题,这样,才是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林.实现医疗服务公平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N].新闻稿,江西日报:200403,12,第4版.

[2]白剑峰,赵安平.共同创建和谐医患关系[N].人民日报,2004,10,02,第6版.

篇5: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

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渐增高,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中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但是,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困扰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据中国医师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纠纷的数量与案件增长较快,每年约以30%的速度增长。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余80%是由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同时,由于医疗纠纷增多,导致部分医生在工作中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愿施行风险性较高的诊疗手段,原本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的病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卫生资源,也使医患关系陷入继续恶化的怪圈。

(二)医患纠纷形式各异。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式多样,内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医疗态度、医疗收费、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医疗美容、医用产品质量等纠纷。例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兴起的近10年来,因美容引起的投诉平均每年有2万起,成为医患纠纷的新内容。

(三)医患矛盾尖锐化。近年来,我国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导致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因矛盾激化引发杀人和爆炸等恶性事件。最近的几列:2011年9月16日,同仁医院出诊女医生被身份不明男子持刀砍伤;9月15日下午3时54分,同仁医院耳鼻喉诊室二区,埋伏在门口长椅处的王宝洺见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走出,掏出一把菜刀,从侧后方砍向了她的头部,一连7刀,顿时,徐文倒地;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行凶男子被医院保安擒获,据悉,行凶男子年初曾找刘某看过病,但因病情无好转而怀恨报复;在广东省潮州男科医院一名32岁的黄姓男子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造成医院副院长当场死亡和两名医务人员受伤,这名男子行凶后当场被潮州警方抓获,据凶犯交代上月在该医院花费约3000元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无法退还治疗费用,老婆又吵着跟他离婚,遂怀恨在心,对医务人员产生报复心理;2012年3月23日,因医患纠纷,一名男子冲进哈医大一院医生办公室,当场刺死一人伤三人。死者为20多岁实习研究生。“看病人砍了治病人,菜刀砍了手术刀”的事件,让人震惊。病人为什么如此仇恨医生,臵于死地而后快?根本的起因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医患沟通不及时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有学者指出,社会舆论对医务人员,已从“一片喊打”升级为“一片喊杀”,医务人员的处境,已从流汗、流泪,恶化到生命安全不能保证的地步。

(四)医疗诉讼明显增加。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疗事故侵权纠纷案件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增多。

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疗行业作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直接关联的特殊行业,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在医疗费用、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普通百姓自然对医疗服务的改善寄予厚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事实却难尽如人意。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

(一)医疗费用的迅猛增长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不相称。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有公费医疗,加上昂贵的外国药品、设备不能进口,病人所需支付的医疗费并不高。改革开放后,进口药、贵重药、大型设备检查等逐渐增多,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另外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逐步推行,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没能及时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医疗商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体系还远未完善,建设滞后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很大一批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支付医疗费用较困难。如:一些困难群众和下岗职工、退休职工等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医疗知识欠缺的他们,当对医院过高的期望值未能达到时,往往针对医疗服务价格问题,对医务人员抱不信任态度,小题大做,无理取闹,甚至无视法律,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二)患者的完美期望与现代医学预期疗效不相符。从哲学的观点而言,人体属于一个“灰箱”,现代医学对其既不是一清二楚(即所谓“白箱”),又非一无所知(即所谓“黑箱”)。这样,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可以估计到的治疗效果只是一个概率(正如现在天气预报的降水概率一样)。也就是说,尽管医生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个病人,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疗费用、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不相符所引起的。当病人在付出自己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治疗效果又不够理想时,有个别人就迁怒于医院和当事医生,引发医患矛盾,使医院和医生蒙受本不应承担的损失。

(三)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未能及时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观念仍停滞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施医者的观念。只注重将疾病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服务意识淡薄,人性化服务不够,沟通渠道不畅。因此,有时往往因交流时用语不当,而令患者产生猜疑和误解。在目前一项对医患关系的研究中表明,绝大多数的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的沟通不够或医疗服务不到位。中国医师协会 2008 年通过全年医疗纠纷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0% 以上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足有关。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发生原因在认识上产生分歧,患方向医院或上级卫生部门提出追究医疗责任甚至向法院控告的医患纠葛。在医疗实践中,最不容易产生纠纷的医生不是技术最好的医生,而是最善于和患者沟通的医生。由此可见,这是医患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线。

(四)在新形势下医患关系出现新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一是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如知情同意权、择医权、隐私权等),而卫生立法滞后,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随着普法的深入,人们的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如果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导致医疗纠纷案件增多。二是患者的参与意识增强。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患者要求了解治疗的有关信息,要求医务人员多解释和沟通等参与治疗的愿望亦日趋强烈,过去完全由医务人员决策进行治疗的状况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患者将就医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忽略了医疗工作是高技术、高风险和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一门科学。四是新闻媒体对医院的正面宣传不够,个别媒体过分渲染炒作,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五是由于国家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必须采用市场经营手段养活自己,压力非常大,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医院的切身利益。六是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医疗纠纷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出果断处理,没能有效地将医疗纠纷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总的来说,医患关系紧张既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也有关系到双方利益的经济因素。面对这种局面,国家的医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至少现阶段仍无法健全,而完全寄予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过分天真。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及时转变观念,善于换位思考。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转变以下观念:一是转变患者是求医者的观念。在传统就医文化中,人们对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给予“悬壶济世”、“救命恩人”等许多赞美,也习惯于把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是求医。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地位,患者处于求医、求救的地位,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患者有了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条件,医务人员用被“求”的态度“打发”患者的观念显然已经不恰当。二是转变医务人员是施医者的观念。生命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务人员必须尊重这项权利。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是医疗服务关系,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是医务人员的义务,而不是单向的施医者。医患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彼此不分高低贵贱,医患双方才能互敬互让,和睦相处。三是转变为患者治病是恩赐的观念。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存在有“恩赐”的思想,就会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就容易产生忽视患者的要求和权利实现的现象,从而发生不利于融洽医患关系的情况。四是转变单纯“治病”的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性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臵地为患者着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医患关系朝向正常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以义务为基础的传统伦理关系,而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的特殊契约关系。患者已不再把就医看作求医,而是看作自己的一种权利。因此,医院应从规范医疗行为入手,重视法制建设,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医务人员运用法律知识指导临床工作,规范行医,依法行医,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设备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替代方案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情况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医患关系就会更加融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凡到该科诊疗的病人都会得到一种被称为“二问”式的医疗服务。“二问”即:一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医生第一次查房时,一定要问初入院患者一个问题:“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病人及其家属知晓所患何种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预期效果。二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对我们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疑问?”。医生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都尽可能邀请患者参与决策,并了解治疗方案,让其知晓治疗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每一项检查的重要性、目的性,以及每一种药品的治疗效果、大概费用等。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医疗行为的顺利实施,也是对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尊重。这种做法,深受患者的好评和支持,认为这种医疗行为确实是“走进患者的心坎里去了”。

(三)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关 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患者到医院就诊,目的是想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就融洽;反之,医疗技术效果不令人满意,服务态度不好,导致患者的不满,就有可能酿成医疗纠纷。因此,要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不仅要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追踪国际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加深对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理解,制订行之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发生。医疗质量管理存在医疗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加强全程质量管理,动员全体医务人员追求无缺陷的目标,自觉避免工作失误,才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营造和谐医疗环境。

(四)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双方交流。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座桥梁,也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大部分医务人员只注重在临床技能上下工夫,而忽视患者的感受,他们或是缺少医患沟通技巧,或是不够重视,往往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掌握心理沟通的艺术。同时,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医患交流活动,比如举办医患联谊座谈会、患者家属咨询和医患面对面等,为医患沟通提供有效平台,实现医务人员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所谓“零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无距离,就是医患双方平等,相互之间无隔阂。通过医患互动接触,可使医务人员更多地倾听患者意见,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隔阂和不满;又可让患者加深对医护工作的了解,认识到医患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服务上存在些小缺陷,患者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从而避免和化解医患之间的许多矛盾和纠纷。例如: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医疗界德高望重的医学家裘法祖教授在他60多年的从医诊疗实践中,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用心的沟通著称。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到门诊看病,说自己肚子不适很久了。裘教授认真询问了老太太的病史,再让她躺下,仔细地检查了她的腹部。检查后,老太太紧紧地握住裘教授的手久久不放,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医生,我去过好几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查体的医生。”老太太如此感动,不仅仅是出于对裘教授精湛医术的敬佩,更是对裘教授用心服务的感激。裘教授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拉近了与老太太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老太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融洽了医患关系。可见,有效的医患沟通,在医疗纠纷中可化干戈为玉帛。某些医生之所以引起老太太的不满,是因为他们只是用机器诊病,而不是用心服务,不注重患者的感受,连最基本的体格检查都不去做,怎能令患者感到满意呢?

(五)加强医德教育,依法诚信行医。诚信经营是医院运营的基本准则。从有关媒体报道看,医院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经营失信,如乱收费、收红包、虚假广告、采购劣质材料、科室外包等;二是违法行医,如药品回扣、玩忽职守、超范围行医等。因此,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关爱病人,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塑造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诚信意识,遵纪守法,诚信行医,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公示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费用情况,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品推销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履行医疗服务承诺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行风建设情况不正之风。使医疗行为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法治社会的要求,切实解决医疗服务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医患共赢。

(六)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文明医疗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善于借助舆论力量,正确引导舆论,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医患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多宣传卫生系统模范人物的事迹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的先进典型。如:抗非英雄叶欣、钟南山的先进事迹等。减少媒体对医患关系的不良炒作,通过舆论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争取取得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医疗工作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树立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篇6: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和对策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和对策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着力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服务中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能够使医院集中精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广大群众的卫生保健需求。第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期盼。妥善化解医患纠纷,形成医患双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合法利益的重要保证。

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二是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增高,医疗费用与期望疗效不相符。三是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四是有些医院确实存在因医务人员工作过错,导致损害患者的事情。五是部分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武断地确定医院存在过错,引起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与该水平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查对制度等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狠抓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机构、人员、技术、医疗器械的执业资格管理,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常规,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血液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疗过程中易引发医疗纠纷的部门、人员、时间和行为,要制定重点关注措施,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特殊情况有可能演变成医疗争议的,医护人员要立即发出预警,确定处理意见,及时进行沟通,赢得理解和信任,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风险,化解矛盾。三是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患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只有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理解,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四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要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坚持正确对待、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

篇7: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患关系,趋势,对策

20世纪80年代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使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在走向富裕和文明。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上层建筑一般来说要相对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给医患双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是巨大的。此时,我国医疗保障机制又尚未完善,医患矛盾骤然凸现,全国医患纠纷普遍大幅增加,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天然盟友”般的医患关系解体,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社会矛盾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本文试图论证重建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医患关系。

1,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 1.1,新经济社会环境下思想观念的不适应

医者和患者在思想观念方面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医务工作者已经感受到、意识到心理、预防、保健、康复等对现代医学的重大影响,但几百年来生物医学模式的强大惯性,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认病不认人”的陈旧观念还普遍存在于医者的头脑中。对患者而言,虽然为高科技而创造的医学奇迹而欣慰,但又为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忧虑。“看病归国家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但广大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的患者今天仍紧紧固守不放。所以,“医院只认钱不认人”的偏执观点就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之一。

1.2,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欠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忽视了国民素质教育。所以,尽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他们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却显得先天不足。一部分医务人员被金钱和利益所左右,从而出现了乱收费、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不良医疗行为。在患者中,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主要是以贫困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失业或无业人员及被社会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等。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当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的心理极易不平衡,在他们中间发生医患矛盾的比例也较大,冲突性也最大。

1.3,医患沟通不够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增长迅猛,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沟通不够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医患不能沟通就无法相互理解,医患双方就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增进医患沟通是消除或缓解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之一。

1,4有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200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缺陷。由于我国至今未建立系统、科学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患矛盾缺少有效的缓冲地带和风险消化机制,致使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状况。

1.5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20世纪90年代初当我国开始以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尽管国家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使得医疗保障体系至今不能完整建立,中国现代的卫生工作目标也暂时难以有效实现。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还普遍存在,这始终是制约医患关系改善的“瓶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2.1医患关系的物化趋势,高科技医学的发展使诊疗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敏感,精确,迅速的自动化,信息化,遥控化,人性化的先进诊疗手段越来越多的替代传统的物理诊断方式。医生通过高科技设备获得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病理数据,为自己的诊断提供依据。这样,使医患之间的交流往来减少,已往,一医一患的情况发生转变,加重了医生对高精尖设备的依赖,致使医患关系出现物化趋势。

2.2医患交往的经济化趋势近几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偏远地区和农村卫生资源不足和城市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形成较大反差,无论是缺医少药的农村,还是医疗消费过度膨胀的城市医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始出现医院服务商品化倾向(点名就医,优质优价,特殊服务等),在医患交往上也必然出现经济化趋势,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逐步渗透到医患关系中。因医疗活动中的钱权交易引发医疗纠纷的不乏其例。

2.3医患要求的利益化趋势,在医疗活动中,为满足医患双方各自需要而产生了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消耗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得到一定的补偿(工资,奖金),同时,因医疗服务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也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由此而获得了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这种符合医德规范的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应予肯定。同样,患者和亲属的利益体现在交付了医疗费用而满足了解除病痛,恢复身心健康并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健康利益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之间上述原本正常的利益关系,由于受,经济化的影响,节外生枝地出现了许多特殊的利益关系。医护人员由于工作量大,风险高,理应高回报,但实际明收入偏低,为获得补偿,采取了不当收入。个别患者及亲属在恩赐观点等不正确社会思潮的趋使下,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甚至把自己摆在不合适的消费者位置上,一旦上帝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医患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就会毫不留情地被打破,造成矛盾激化的严重后果。

2.4医患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也反映在医患关系上,病人及亲属对医院的服务需求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最基本的核心服务已不能满足病人需求的物质或服务的利益。形式服务(技术水平,设备),附加服务(服务承诺,病房条件)的不断延伸和完善,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经营思想。与此同时,医院各种服务活动的发生也依赖患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交互作用,医务人员要求病人在尊重他们劳动价值的前提下,要主动配合诊治,成为医务人员的重要协作者。

2.5医患关系调节方式上的法制化趋势 医患关系的调节方式,已往主要依靠伦理道德,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加强,医患关系的道德规范必然上升到法制化建设上来,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及全社会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不仅促进了法律观念的更新,而且给各种卫生立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3 新型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本质 3.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直接体现。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真正认识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3.2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原则 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卫生环境、医疗保健已经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维护、保障和提高公民健康水平.增强全社会的健康素质.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维护生命健康的需要。

3.3 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原则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易导致医务人员见病不见人,只关心“故障”在哪里,忽视人的心理、思想、感情以及社会因素.导致一些疾病无法治愈.没有患者的积极合作.较高风险性的医学实践就难以实施.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3.4利益共享是新型医患关系的本质 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经济化倾向反而是一种有利于构建医患平等关系的平台.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因为医院的医疗市场完全依靠群众的就医.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是医院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惠顾”.就丢失了医疗市场。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共享、和谐共赢。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措施

4,1,以政策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平台,(1)尽快制定新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应加大医疗卫生保障投入,并尽快制定出适合群众不同需求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特别要重点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切实维护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质。(2)全面强制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面对更高风险的医疗工作,国家应制订相关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定医院和医生必须投保医疗责任险。保险公司必须以较优惠的费用来大力拓展此项业务。(3)加快医院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医院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真正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新型医患关系创造更好的大环境。

4,2,以法律法规建设为根本保证,(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2)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4.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行业反腐败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出现了一些医德医风滑坡现象,但这并不是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必须要坚持经常不懈的思想教育,强化制度规范建设,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克服和扭转医患之间不同程度存在的,经济化,趋势,这是深化医院改革,保证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备条件.4,4以医患沟通为主要途径

医务工作者必须与患者进行全面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在医疗服务的层面上,更多则是观念、心理、社会、经济、制度和法律等层面上的沟通。医患沟通如何构建呢?(1)更新医院的宗旨。从“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宗旨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仍然不够准确,应确立医院以人为本的全新宗旨:“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医院的核心理念应面向所有人,应体现出爱护人、救助人、服务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

篇8:医患关系紧张的思考和对策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音符在增多。双方冲突不断发生, 越来越多的人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表示出明显的不满、指责和担忧。患方不满目前的就医环境, 指责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 认为医方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缺乏职业道德。医方同样不满目前从业环境, 认为工作辛苦、付出很多、回报和付出不成比例、从业环境风险大、高付出得不到理解。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医生对目前执业环境满意度结果, 结果显示, 感觉良好的只占5.18%, 较差的占47.35, 极差的占13.32%[3]。一份在全国五省市30所医院的随机调查显示, 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表示满意的占51.30%, 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的占56.92%, 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的占44.76%[4]。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 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1.1 医患双方缺乏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医患双方在同病魔斗争中本来应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要并肩作战通过共同努力战胜病魔, 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但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逐渐上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个课题组, 在2007年对北京市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730份有效问卷显示:仅36.58%患者对医生完全信任, 9.32%患者对医生完全不信任, 超过一半的患者对医生半信半疑[5]。南京医科大学对30所医院医务人员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双方互相信任的比例为15.9%, 而且这种不信任正在演变成集体不信任[6]。部分患者就诊前首先是找熟人、托关系。就诊时首先想的是:这个医生是不是为了奖金开了不必要的检查单;诊断是不是错误;治疗用药是不是为了回扣开了不必要的药物。医生接诊患者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患者会不会闹事;检查不全面会不会遗漏了疾病的诊断, 会不会因此来找麻烦;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会不会来闹事;怎样才能确保自己安全。目前所发生的“八毛门”、“录音门”之类事件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医患纠纷、医院恶性暴力事件的增多加剧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不信任, 部分医务人员为了自我保护使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时有发生, 这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的不信任。

1.2 医患纠纷逐年增多, 恶性暴力事件频发

医患纠纷既可能是由医疗过错引起的, 也可能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 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所引起。近年来, 由于患者维护权利的意识提高, 患者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不信任因素的增加加剧了医疗纠纷数量的上升, 同时医疗索赔数额也越来越高。据相关调查显示, 近年医疗纠纷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8]。据原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 2006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共发生10 248件, 到2010年陡增至17 243件。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疗暴力事件, 认为医院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正常诊疗活动也受影响[9]。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职业“医闹”。这些人往往是无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 甚至是“黑帮老大”或具有黑社会背景的人。这些人可能是患者家属, 也可能与患者及家属素不相识, 平时就在医院游荡一旦发现有医患纠纷立即以患者或患者家属名义参与闹事, 事后拿取高额报酬。这些医闹的介入使医患纠纷向恶性事件发展, 甚至酿成暴力事件。

2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2.1 体制机制的因素

1992年9月23日, 原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医院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实行浮动定价、同行定价和自行定价。在持续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 在这种医疗卫生体制下,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的发展建设和运行主要靠医疗服务创收来解决, 医院出现了逐利倾向。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的主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记者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明委员说:“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过高, 据统计在2001年的时候, 医疗费用负担个人支付全国平均要占到60%, 农村的比例更高[10]。”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一文评估了191个成员国的卫生业绩, 指出中国卫生投入业绩排名188位, 倒数第四, 是全球卫生负担最不公平国家之一, 于是出现“看病贵”的现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 少数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经济落后地区医疗设备落后,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一些药品短缺, 满足不了当地人民群众医疗需求, 这些地区患者往往千里迢迢赶往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少数医院, 导致这些医院人满为患, 出现了挂号难、排队难, 往往历尽了许多艰苦到医生面前时医生因为接诊量大每个患者平均只能有几分钟的接诊时间, 患者认为我付出这么多而你却草草了事, 加剧患者的不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导致出现“看病难”现象, 激化了医患的矛盾。

2.2 医方因素

有效沟通不够,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沟通, 更重要的是有效, 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 我们会认为我该讲的都有讲了, 该申明的都申明了, 能说没有进行沟通呢?但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是否有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你的沟通是加剧了医患误解还是消除了误解。医务人员的沟通是患方明白了医务人员的意思, 消除了顾虑;还是认为医务人员在推卸责任, 加深了误解。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目前市场经济下医院往往只重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当地影响力、医院申报的课题多少项、医院的科技成果多少项、医院引进了多少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的门诊量、出入院人次、医院的经济效益怎么样。没有确立医院的服务观念, 依旧是患者是来求医的观念。不重视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的人可能认为医院从上到下, 对提高服务质量, 可谓是天天讲, 月月讲, 年年讲, 但一遇到医疗纠纷, 很多家属就会列举什么服务不到位, 什么医生不在场等等一系列责问,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 可能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把患者首先看成是患者, 并非是首先是人, 然后是有患者的人, 而受到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有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是由于我们的医疗水平欠缺所造成的,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是目前医学水平的限制, 二是就治医生本身医疗水平的不精, 造成诊治不清, 抢救不及时所造成。而患者特别是家属, 对结果的关注程度更为关注。医院的宣传往往只从医院技术水平、仪器设备角度考虑, 即使一些医院所谓塑造形象也是向社会说我是什么层次的技术权威, 而忽视整个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的宣传如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 无私的奉献, 甚至是牺牲生命 (非典期间医务人员得到正面宣传形象曾经短暂得到改善) , 这方面宣传的欠缺导致社会对医务人员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医务人员形象不佳也是加剧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由于目前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贫富差距加大, 有些群体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 导致医疗费用支出超过自己承受能力。一些富裕群体不满足医院的医疗条件、服务水平, 导致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不满。患者及家属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 认为自己在医疗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是弱势群体, 该做哪些检查心理没底、该用不该用药不放心、病情是否像医务人员说的重心里没底。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能够理解, 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 对出现的不良结局不能接受, 认为有病到医院就一定能治好, 治不好就是医院医生的过错;一旦病情变化就和医方发生冲突。部分患者如癌症、慢性病、长期不愈, 产生绝望心理, 出于经济承受力的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有意把矛盾转嫁给医方, 试图减免费用或发泄不满, 如“同仁血案”、“哈医大杀医案”。极个别纠纷是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绝望、社会的仇视转嫁给医方, 从而酿成恶性事件。

2.4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信任缺失, 而医患关系目前社会关注度很高, 可以说医患关系目前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缺失无形中被无限的放大。信任缺失导致医患之间互相防范, 导致患者对合理的医疗行为猜测、怀疑, 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 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的愤怒, 导致医生为了自我保护产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由于新闻强调可读性和共鸣性, 再加上新闻工作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在面对相对来说是弱势人员的患者, 他们往往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片面理解, 新闻报道缺乏公正性。个别无良媒体人缺乏新闻道德, 为了追求轰动的新闻效果或者一己之利歪曲事实, 这对医疗纠纷起到推波助澜, 给本来就处于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建立能被社会各方接受的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常见的有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干预解决、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患方往往不愿意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医患纠纷, 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医疗事故鉴定的特殊性决定鉴定专家只能是医学方面技术权威, 而社会普遍认为鉴定专家会袒护医方做出不利于患者的结论, 另外诉讼耗时长、成本高、难度大既耗时又耗精力也是原因之一。患方往往不愿意选择正当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目前现状是事情闹的越大、影响越大尤其媒体介入后院方压力越大, 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施加压力后患方获得利益越大, 所以目前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患者往往选择将矛盾激化扩大影响造成社会关注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现在急需建立一种能被社会各方接受的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部分地区试行的人民调解制度就是一个好的尝试。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也是一个途径, 但现在医疗责任保险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赔偿金额过低、须经医疗事故鉴定医院有责任才赔。建立联动机制打击暴力袭医行为。对以煽动医疗暴力事件从中获利的闹事者应予以严惩。将来合理的医患纠纷解决应该和交通事的解决相似。

3.2 医院要加强法制教育

医务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执业医师法》、《消费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特别是《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医疗事故定义的区别。《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是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所指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不论过错和损害后果是否有因果关系这一点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医疗事故不同,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损害后果和过错是有因果关系才构成医疗事故, 要明白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侵权责任法》中规定, “一定要实施与当时诊疗水平相当的符合规范行为”, 而目前医学知识更新很快, 新的检查方法、新的药品不断诞生, 很多诊疗指南、治疗方案每隔几年就有新的进展,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使自己的诊疗方案符合目前最新水平。

3.4 增强有效沟通技巧, 提高服务水平

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技和服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技巧培训, 建立规范化服务语言。通过院内的奖励、鼓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罗秀梅[11]调查了5家医院医患沟通的情况发现, 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时间、医患信息不对称、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医患沟通效果影响大;医疗条件、目前诊疗技术水平、患方对医院及医生的了解、医务人员的性格对医患沟通效果影响小。我们要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 加大医患沟通力度, 降低医患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参与治疗。在沟通时要把患者病情的转归尽早告知家属, 提前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尤其是患者病情有可能向严重发展时, 要提前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风险, 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加强健康教育让患方正确面对目前医疗水平的还有很大局限性的现实。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礼貌修养, 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对方的影响, 及时调整用词、语气。强化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提升服务水平,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5 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情真相赢得社会信任

很多医院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尽量掩盖, 迟迟不公开作出解释, 这进一步加重社会误解, 发生纠纷时可以在不影响公安机关办案的前提下, 医院应当敦促公安机关尽快选取合适时机, 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外界披露事发真相。医院新闻发言人或宣传科负责人应具备危机处理素养, 主动和媒体保持畅通的联系渠道, 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消除社会误解赢得社会信任。

总之,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医方的责任, 又有患方的责任, 更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的因素。要想改善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一方面医方的技术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还要加强、服务质量还要改善;另一方面患方还要理智、冷静、信任, 要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纠纷, 另外要建设、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医患纠纷解决途径。

摘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础, 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 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频发的暴力伤害事件, 成为困扰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大问题。同时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阐述了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的实质。本文从医患双方缺乏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局势、医患纠纷增多的现状、医院恶性暴力事件增多的趋势、职业“医闹”参与恶性事件的现象等方面研究了目前医患关系的种种不和谐现状;从目前医疗体制、医方存在问题、患方存在不足、社会普遍存在信任缺失方面分析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从建立能被社会各方接受的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医院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有效沟通技巧、树立医院正面形象等角度探讨了解决医患关系的一些对策。

上一篇:《传递正能量》演讲稿下一篇:超市生鲜员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