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工具对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影响和价值探究

2023-01-08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 具有科学认知理念及良好人文素养人才形成的思政教育模式, 主要为满足大学生思想认知理念及政治觉悟能力提高的需要。线上工具作为伴随计算机技术发展形成的信息传递工具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其信息交互、信息资源共享等优势功能可向大学生群体传递各种具有先进价值理念的信息, 健全大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 有助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理念,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形成新的教育格局。因此, 以线上工具为核心, 结合大学生思维认知特点、价值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健全高校思政育人体系。

二、线上工具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影响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从学生的专业教育、价值观塑造、道德教育、美德教育到社会实践及人生规划都有所覆盖, 但无论何种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存在模式固化问题, 特别是新时期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更是如此, 会严重降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 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线上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1]。教学实践中, 使用线上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异,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 它主要利用新媒体工具、计算机设备、社交软件、即时通讯工具以各种社会时政资讯及新闻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校线上信息工具的都设置了新闻版块, 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 依托互联网将各种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 促进学生深度认知思想政治理论。

(二) 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及人文素养的新世代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肩负着不同的育人职责与义务, 例如专业院系承担着学生的专业教学工作,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知识教学功能, 学生会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功能等, 只有综合发挥思政教育共同体内部不同部门的功能, 才能更好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实现思政育人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却存在着严重的条块性划分现象, 各个部门“各扫门前雪”, 使得大学生整体思政教育效果欠佳。线上工具的使用与建设能有效改变这一现象, 线上工具是对各种线上教学系统的统称, 思政教育共同体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被线上系统纳入到相应的管理体系中, 这就为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合作提供了基础[2]。不仅如此, 线上信息管理平台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 它主要以数据管理为中心, 而数据之间的交互与共享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这为不同职能部门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度合作提供了基础。

三、线上工具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价值显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与线上工具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健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事实证明, 线上工具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践层面, 由线下转移到线上, 形成了“理论+实践,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视野局限, 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由平面向立体转变。从实践维度来看, 线上工具是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核心, 是强化大学生思维认知模式的有效保障, 利用社交媒体、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新媒体、互动学习系统能结合互联网将各种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汇聚到线上媒体平台上, 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素材面向学生构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 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氛围。此外, 线上工具是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外在表现, 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 无论是社会实践, 亦或是课堂教学, 都可借助线上媒体工具完成, 这有助于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模式,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价值,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四、建立健全以线上工具为核心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的主要策略

(一) 构建面向全校的信息管理平台

线上工具在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中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要想充分发挥线上工具的功能优势, 就要实现以线上工具为核心构建面向全校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是综合性的业务管理系统, 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每个层面, 包括学生就业、招生、团委、学校保卫、后勤工作、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等内容。因此, 为了促进各个教学职能部门功能的发挥, 充分发挥线上工具的功能优势, 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 最佳方案是“全校统筹, 各部门深化合作”, 在信息平台建设中, 要融合各个不同职能部门所产生的信息数据, 做到不同部门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 建立相关的资源数据库, 实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对接和导入导出, 为充分发挥线上工具的功能优势提供保障。其次, 面向全校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数据录入存储层面要保持格式的统一性及资源的持续性, 已经入库的数据不能再被录入, 在教学资源数据与外部对接交换时, 要以校方数据格式为标准, 保障数据格式的统一。同时在信息系统设计中, 要注重数据的自动更新, 注重对各种数据使用记录记载, 方便定期核查。只有全面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需求, 建立综合性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才能充分发挥线上工具功能优势,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深入开展。

(二) 确定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政教育目标

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 大学生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密不可分, 但在具体项目教育实践中, 思政教育常处于被忽略一方, 存在低效性、盲目性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认知模式的健全。

对此, 要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以提高信息平台使用效率为前提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使用线上工具突破传统线下教育模式的时间限制,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让学生灵活自主的借助信息网络学习思政知识, 随时随地接收先进政治思想熏陶, 实现全时段、全天候信息化教育。在这种教育机制中, 高校要树立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目标, 在结合线上工具使用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 为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确定教育目标, 以保障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思政知识。

(三)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教学主要任务

在素质教学理念快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传统以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偏向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的首要问题。对此, 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 而线上工具使用则是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基础。一方面, 高校可通过建立校园文化网站将优质的教学文化资源以视频图像方式呈现给大学生,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引导, 另一方面, 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根据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需求建立一体化信息推送及资源推广系统, 充分发挥线上工具的思政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政认知模式。

五、结语

线上工具作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构建的主要工具, 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 高校应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面向学生群体建立思政文化网站, 不断拓展网站功能, 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政教育目标, 多方面完善思政教育共同体的组织内容,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线上工具是当前高校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高校实现线下思政教育向线上转型的重要方法, 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线上工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能促进大学生转变思维意识, 树立良好的思想认知观念。鉴于此, 本文就线上工具在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方面的影响及价值展开详细探究, 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 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线上工具,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影响,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蕾.“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J].数字教育, 2017, 3 (05) :71.

[2] 陈婕.信息化教学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 (下) , 2016 (11) :170.

上一篇:左心衰患者136例临床分析下一篇:液化石油气储运中压力容器的结构、特性及使用